CN101483851B - 回呼实现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回呼实现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3851B
CN101483851B CN2009100062473A CN200910006247A CN101483851B CN 101483851 B CN101483851 B CN 101483851B CN 2009100062473 A CN2009100062473 A CN 2009100062473A CN 200910006247 A CN200910006247 A CN 200910006247A CN 101483851 B CN101483851 B CN 1014838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essage
service
call
uss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62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83851A (zh
Inventor
周旭强
秦延涛
孙祥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0062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838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83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3851A/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3739 priority patent/WO201008881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83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38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5/00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time-control or time indication ; Metering, charg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voice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g. Vo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5/00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time-control or time indication ; Metering, charg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voice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g. VoIP
    • H04M15/80Rating or billing plans; Tariff determination aspects
    • H04M15/8038Roaming or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5/00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time-control or time indication ; Metering, charg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voice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g. VoIP
    • H04M15/80Rating or billing plans; Tariff determination aspects
    • H04M15/8083Rating or billing plans; Tariff determination aspects involving reduced rates or discounts, e.g. time-of-day reductions or volume discou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195Arrangements for calling back a calling subscrib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382Text-based messaging services in telephone networks such as PSTN/ISDN, e.g. User-to-User Signalling or Short Message Service for fix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4Accounting or b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65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applications where calls are combined with other types of communication
    • H04M2203/652Call initiation triggered by text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7/00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 H04M2207/18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wireles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15/00Metering arrangements; Time controlling arrangements; Time indicating arrangements
    • H04M2215/01Details of billing arrangements
    • H04M2215/0184Details of bill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reduced rates or discounts, e.g. time-of-day reductions, volume discounts, cell discounts, group billing, frequent calling destination(s) or user history li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15/00Metering arrangements; Time controlling arrangements; Time indicating arrangements
    • H04M2215/20Technology dependant metering
    • H04M2215/2026Wireless network, e.g. GSM, PCS, TA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15/00Metering arrangements; Time controlling arrangements; Time indicating arrangements
    • H04M2215/74Rating aspects, e.g. rating parameters or tariff determination apects
    • H04M2215/7442Roa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呼实现方法和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第一终端触发非结构化补充业务数据业务即USSD业务后,第一终端的漫游地的核心网将第一终端发送的USSD请求消息经由第一终端的归属地的归属位置寄存器路由到归属地的业务控制点,并触发业务控制点的回呼业务,其中,USSD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终端的号码;业务控制点向业务交换点发送预定消息通知业务交换点进行呼叫;业务交换点呼叫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通话。借助本发明,能够在用户漫游时在业务控制下完成呼叫,使计费更加合理,避免了相关技术中计费不合理、以及费率选择方式不确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回呼实现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回呼实现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国际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移动电话可以漫游到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使用,从而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以及出行时的通信提供便利。 
然而,不同国家的通信资费标准并不相同,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在进行国际漫游(尤其是从资费标准低的国家漫游到资费标准高的国家)时,将难以计算其通话费用,且可能会因为漫游地资费标准过高导致漫游用户发起的通话费用过于昂贵。 
另一方面,由于各个国家使用的移动通信网络部分的协议存在差异,例如,有些国家的移动智能网使用移动网络逻辑的客户化应用(Customised Applications for Mobile network Enhanced Logic,简称为CAMEL)协议,但是有些国家则不支持CAMEL协议,这样,当一个国家的预付费用户漫游到其它国家时,会出现由于网络无法触发呼叫导致该用户无法作为主叫用户发起呼叫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目前通常采用的做法是在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简称为HLR)中对该用户登记限制所 有呼出呼叫(Barring of All Outgoing Calls,简称为BAOC)信息,限制用户发起呼叫,而只能接听电话,即,在此情况下漫游的用户不能主动发起呼叫。 
针对漫游用户发起呼叫时存在的种种问题,目前已经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在一种解决方案中,用户可以向业务控制点(Service ControlPoint,简称为SCP)发送回呼请求,SCP根据回呼请求,分别通知业务交换点(Service Switching Point,简称为SSP)接续用户双方;成功接续用户双方时,SCP存储呼叫记录,并关联用户双方开始通话;通话结束后,SCP判断用户是否为先呼叫起的用户,如果是,查找并读取与该用户相关的呼叫记录,根据读取的呼叫记录调整用户通话时长;否则,确定用户通话时长为其实际通话时长。该方案能够确定回呼业务的通话时长,通过给主叫号码加前缀码,使SCP能识别出回呼请求,并在接通用户双方开始通话时记录通话双方的接续情况,在通话结束后对先呼叫起的用户的通话时长进行调整,所以能够实现准确计时,且能为灵活计费奠定基础。 
采用该方案后,虽然能够达到准确计时的目的,但是却无法解决因为不同网络采用的协议不同而导致主叫用户不能发起呼叫的问题。 
因此,可以看出,针对不同网络采用的协议不同而导致主叫用户不能发起呼叫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不同网络采用的协议不同而导致主叫用户不能发起呼叫的问题而做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呼实现方法和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回呼实现方法,用于在第一终端处于漫游状态的情况下实现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的呼叫。 
根据本发明的回呼实现方法包括:在第一终端触发非结构化补充业务数据业务即USSD业务后,第一终端的漫游地的核心网将第一终端发送的USSD请求消息经由第一终端的归属地的归属位置寄存器路由到归属地的业务控制点,并触发业务控制点的回呼业务,其中,USSD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终端的号码;所述业务控制点向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SRI_SM消息,其中,所述SRI_SM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漫游地的拜访位置寄存器的网络地址;所述业务控制点接收来自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的SRI_SM消息的响应消息,从而得到所述拜访位置寄存器的网络地址,其中,所述拜访位置寄存器的网络地址用于作为所述USSD业务判断是否允许回呼以及所采用的不同回呼费率的根据;业务控制点向业务交换点发送预定消息通知业务交换点进行呼叫;业务交换点呼叫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通话。 
其中,核心网将USSD请求消息经由归属位置寄存器路由到业务控制点的处理可以包括:在归属位置寄存器接收到来自核心网的USSD请求消息后,根据USSD请求消息中的接入码对USSD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得到业务控制点的地址,并向业务控制点发送处理后的USSD消息。 
此外,在回呼业务被触发后,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业务控制点向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SRI_SM消息,其中,SRI_SM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漫游地的拜访位置寄存器的网络地址;业务控制点接收来自归属位置寄存器的SRI_SM消息的响应消息,从而得到拜访位置寄存器的网络地址。 
此外,业务交换点呼叫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处理可以包括:业务交换点呼叫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应答后,业务交换点将第一终端应答事件上报给业务控制点;业务控制点通知业务交换点呼叫第二终端,并由业务交换点呼叫第二终端;在第二终端应答后,业务交换点将第二终端应答事件上报给业务控制点。 
此时,业务控制点可以通过向业务交换点发送请求基本呼叫状态模型事件报告消息和连接消息通知业务交换点呼叫第二终端,其中,连接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终端的号码。 
优选地,在触发回呼业务之后,主动结束USSD业务,或USSD业务本身自行结束。 
优选地,预定消息可以包括以下消息:启动试呼消息、请求基本呼叫状态模型事件报告消息、申请计费消息和继续消息,其中,启动试呼消息中携带有第一终端的号码,以供业务交换点呼叫第一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回呼实现系统,用于在第一终端处于漫游状态的情况下实现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的呼叫。 
根据本发明的回呼实现系统包括业务控制点和业务交换点。 
其中,业务控制点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触发USSD业务后由第一终端发送的USSD请求消息,其中,USSD请求消息由第一终端的漫游地的核心网经由第一终端的归属地的归属位置寄存器路由到业务控制点,并且,USSD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终端的号码;触发模块,用于触发回呼业务;发送模块,用于向业务交换点发送预定消息通知业务交换点进行呼叫;所述业务控制点还用于向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SRI_SM消息,其中,所述SRI_SM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漫游地的拜访位置寄存器的网络地址;所述业务控制点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的SRI_SM消息的响应消息,从而得到所述拜访位置寄存器的网络地址,其中,所述拜访位置寄存器的网络地址用于作为所述USSD业务判断是否允许回呼以及所采用的不同回呼费率的根据; 
业务交换点包括:呼叫模块,用于响应于发送模块的通知呼叫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从而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通话。 
具体地,呼叫模块用于响应于预定消息将第一终端作为被叫终端并呼叫第一终端;以及用于在第一终端应答后,响应于发送模块的通知将第一终端转换为主叫终端对第二终端进行呼叫。 
优选地,预定消息包括以下消息:启动试呼消息、请求基本呼叫状态模型事件报告消息、申请计费消息和继续消息,其中,启动试呼消息中携带有第一终端的号码,以供业务交换点呼叫第一终端。 
借助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由国际漫游用户发送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消息来触发SCP上的回呼业务,在业务控制下完成呼叫,一方面解决了在漫游网络不支持用户的签约业务所对应的通信协议导致无法做主叫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计费费率为用户本国运营商的业务费率,能够使计费更加合理,避免了相关技术中计费不合理、以及费率选择方式不确定的问题;本发明还具有容易实施、无需对现有的网络设备进行改造的优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回呼实现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回呼实现方法的处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回呼实现方法的处理实例的信令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系统实施例的回呼实现系统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系统实施例的回呼实现系统与核心网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功能概述 
针对相关技术中,主叫终端处于漫游状态(漫游地与归属地采用的协议存在差异,例如,国际漫游)时无法作为主叫发起呼叫、以及呼叫计费不合理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le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为GSM)网络中,国际漫游用户通过发送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Unstructured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简称为USSD)消息的方式,触发业务控制点(Service Control Point,SCP)上的回呼业务,从而在业务控制下达到向被叫发起呼叫并与被叫通话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USSD消息(携带被叫终端的号码)由终端发起,经漫游网络和HLR被送到SCP,再由SCP发出呼叫指令,呼叫时语音电路从终端本国发起,漫游网络只需处理USSD消息及普通语音呼叫的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Network User Part,简称为ISUP)或电话用户部分(Telephone UserPart,简称为TUP)信令。考虑到任何GSM移动网络都会支持移动应用部分(Mobile Application Part,简称为MAP)(也称为移动用户部分)协议及ISUP/TUP协议,由于USSD为标准MAP信令,因此能够很容易地实现本发明的方案。 
方法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回呼实现方法,用于在第一终端处于漫游状态的情况下实现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的呼叫。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步骤S102、步骤S104、和步骤S106。 
图1中所示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S102,在第一终端触发非结构化补充业务数据业务即USSD业务后,第一终端的漫游地的核心网将第一终端发送的USSD请求消息经由第一终端的归属地的HLR路由到归属地的SCP,并触发SCP的回呼业务,其中,USSD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终端的号码; 
步骤S104,SCP向业务交换点(Service Switch Point,简称为SSP)发送预定消息通知SSP进行呼叫; 
步骤S106,SSP呼叫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通话。 
其中,核心网将USSD请求消息经由HLR路由到SCP的处理可以包括:在HLR接收到来自核心网的USSD请求消息后,根据USSD请求消息中的接入码对USSD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得到SCP的地址,并向SCP发送处理后的USSD消息。 
之后,在回呼业务被触发后,SCP可以向HLR发送SRI_SM消息,该SRI_SM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漫游地的拜访位置寄存器的网络地址;SCP接收来自HLR的拜访位置寄存器的网络地址,优选地,该网络地址可以携带在SRI_SM响应消息中。 
此外,SSP呼叫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处理可以包括:SSP呼叫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应答后,SSP将第一终端应答事件上报给SCP;SCP通知SSP呼叫第二终端,并由SSP呼叫第二终端;在第二终端应答后,SSP将第二终端应答事件上报给SCP。 
其中,SCP可以通过向SSP发送请求基本呼叫状态模型事件报告消息和连接消息来通知SSP呼叫第二终端,其中,连接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终端的号码。 
此外,上述预定消息可以包括以下消息:启动试呼(InitiateCallAttempt,简称为ICA)消息、请求基本呼叫状态模型事件报告(RequestRepotBCSMEvents,简称为RRBE)消息、申请计费(ApplyCharging,简称为AC)消息和继续(Continue)消息(用于指示接续),其中,ICA消息中携带有第一终端的号码,以供SSP呼叫第一终端。 
图2示出了上述处理的执行示意图。如图2所示,由终端A(主叫终端,即,上述的第一终端)发出USSD请求消息(携带被叫终端(即,上述的第二终端)的号码)给漫游地的核心网(未示出),请求消息经漫游网络路由到终端归属的HLR,再由HLR发出USSD消息给SCP,触发SCP上的回呼业务;回呼业务下发呼叫指令给SSP,SSP对终端A进行回呼,终端振铃并应答后,SSP再次呼叫终端B(通过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 Center,简称为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isited Location Register,简称为VLR)以及基站(Base Tranceiver Station,简称为BTS)进行呼叫),从而实现终端A与终端B的通话。 
图3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回呼实现方法的详细处理过程的信令流程图。如图3所示,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移动终端A发起USSD请求消息(其中携带有被叫终端B的号码),漫游地核心网将该请求消息路由到终端归属HLR; 
(2)HLR处理后发出USSD请求消息给SCP,触发SCP上的回呼业务;((1)和(2)对应于步骤S102) 
(3)回呼业务下发SRI_SM(SendRoutingInfoForSM)请求给HLR,获取终端漫游所在VLR(拜访位置寄存器)的网络地址; 
(4)HLR返回SRI_SM_Res(SRI_SM的响应)消息给SCP; 
(5)回呼业务(SCP上的回呼业务)给HLR返回USSD_Res(USSD请求消息的响应); 
(6)回呼业务(SCP上的回呼业务)向SSP发起ICA(InitiateCallAttempt)、RRBE(RequestRepotBCSMEvents)、AC(ApplyCharging)、Continue消息,ICA中被叫号码为终端A的号码;((6)对应于步骤S104) 
(7)SSP呼叫终端A,终端A振铃; 
(8)终端A应答呼叫后,SSP向SCP上报应答ERB(EventReportBCSM)事件; 
(9)SCP的业务收到终端A的应答事件后,再向SSP发出RRBE、Connect消息,Connect消息中携带的号码为终端B的号码; 
(10)SSP呼叫终端B,终端B振铃; 
(11)终端B应答,SSP给SCP上报终端B的应答ERB事件,终端A与终端B进入通话状态。((7)至(11)对应于步骤S106) 
应当注意,在上述步骤(9)中,SSP需要将终端A从被叫角色转换成主叫角色,也就是说,从逻辑上来看,后续过程相当于终端A呼叫终端B,因此,需要在实现上述方法时需要SSP具备执行上述呼叫转换处理的功能。 
上述回呼业务的实现过程可以由在SCP上加载的两个业务组成,分别称为USSD业务和呼叫业务。其中,USSD业务负责终端回呼请求的触发、终端号码及被叫号码的获得、终端漫游所在VLR地址的获得、以及调用呼叫业务并向呼叫业务传递所需参数;呼叫业务则负责下发呼叫指令给SSP,并在SSP的配合下完成对呼叫双方的接续、BCSM事件监控及计费等任务。优选地,可以在调用呼叫业务后结束USSD业务(USSD业务本身也可以自行结束),以节省SCP的对话资源。下面将对USSD业务和呼叫业务的具体执行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USSD业务(对应于上述步骤(1)至(5)): 
移动终端A通过终端(可以是手机终端)输入USSD请求,格式为:*接入码*被叫号码#,其中,接入码为USSD业务逻辑接入码,不同的接入码可以对应不同的USSD业务逻辑。USSD业务下发SRI_SM消息给HLR,由于终端在发起USSD请求时,其漫游所在VLR是需要跟HLR交互消息的,也就是说,HLR中必然已经更新了该终端的VLR地址信息,因此HLR收到SRI_SM消息后返回的SRI_SM_Res消息中携带的VLR地址(NetworkNode_Number参数)是准确有效的。USSD业务根据VLR地址判断是否允许回呼(如果VLR地址在黑名单则禁止回呼)以及根据VLR的地址采用不同的回呼费率。USSD业务给HLR回USSD_Res并调用呼叫业务,将所获得的号码、费率等参数传递给呼叫业务,然后自身结束运行。 
呼叫业务(对应于上述步骤(6)至(11)): 
在呼叫业务被调用触发后,SCP会生成一个新对话,在此对话中,业务将下发ICA/RRBE/AC/Continue消息(即,上述的预定消息),可以采用一个Begin对话多成分的方式将这四条消息发送给SSP,从而减少信令负荷。SSP根据ICA中携带的终端号码接续终 端A,终端A振铃并应答后,业务再次下发RRBE/Connect消息,SSP将终端A的信息从被叫转换成主叫,然后根据Connect消息中携带的终端号码接续被叫终端B。这样就相当于终端A在呼叫终端B。当终端B摘机应答时,终端A和终端B进入正常通话状态。通话结束后,呼叫业务可以配置管理数据用来决定以终端A应答还是终端B应答为计费开始时间点,具体可由运营商根据市场反馈来选择决定,从而使计费更加合理。 
通过上述处理,可以解决在漫游网络不支持用户签约业务所对应的通信协议时导致的用户不能拨打电话的问题;由于在上述处理中,语音电路从用户所属地(本国)发起,费率为本国运营商的业务费率,因此能够保证计费的合理性(通话费用较低);在上述处理中,回呼业务用SRI_SM消息代替通常所采用的ATI(AnyTimeInterrogation,任意时刻查询)消息来获得用户漫游网络节点地址,在满足应用需要的同时,省去了HLR与VLR之间的PSI(ProvideSubscriberInfomation,提供用户信息)消息交互,相应地,VLR也无需对用户进行寻呼,从而节省了网络资源,提高了业务响应速度,避免了由于等待时间过长导致用户呼叫中断的问题。 
系统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回呼实现系统,用于在第一终端处于漫游状态的情况下实现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的呼叫。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回呼实现系统包括SCP 1和SSP2。具体地,图4中的SCP 1和SSP 2的具体结构如下: 
SCP 1包括:接收模块12,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触发USSD业务后由第一终端发送的非结构化补充业务数据请求消息即USSD请求消息,其中,USSD请求消息由第一终端的漫游地的核心网经由第 一终端的归属地的HLR路由到SCP,并且,USSD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终端的号码;触发模块14,用于触发回呼业务;发送模块16,用于向SSP发送预定消息通知SSP进行呼叫; 
SSP 2包括:呼叫模块22,用于响应于发送模块的通知呼叫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从而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通话。 
其中,上述预定消息可以包括以下消息:ICA(InitiateCallAttempt)消息、RRBE(RequestRepotBCSMEvents)消息、AC(ApplyCharging)消息和继续(Continue)消息,其中,ICA消息中携带有第一终端的号码,以供SSP呼叫第一终端。 
其中,呼叫模块22可以响应于预定消息将第一终端作为被叫终端并呼叫第一终端,即,将第一终端作为被叫;以及用于在第一终端应答后,响应于发送模块16的通知将第一终端转换为主叫终端对第二终端进行呼叫,该呼叫虽然由呼叫模块22发起,但是通过对第一终端的呼叫角色的转换,实现了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的呼叫。 
在上述系统中,SCP(回呼业务)用SRI_SM消息代替通常所采用的ATI(AnyTimeInterrogation,任意时刻查询)消息来从HLR获得用户漫游网络节点地址,在满足应用需要的同时,省去了HLR与VLR之间的PSI(ProvideSubscriberInfomation,提供用户信息)消息交互,相应地,VLR也无需对用户进行寻呼,从而节省了网络资源,提高了业务响应速度,避免了由于等待时间过长导致用户呼叫中断的问题。 
图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回呼实现系统的具体实例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系统由SCP、SSP组成,SCP又由信令接口单元(Signal Interface Unit,简称为SIU)和业务处理机构成,业务处理机用于运行业务逻辑,并且,业务处理机通过传输控制协议/互联 网协议(TCP/IP)与SIU连接。SCP和SSP均以标准七号信令接口接入核心网,图中的实线表示话路中继,虚线则表示信令链路。 
通过上述系统,能够在不改造现网网络设备、仅配置所需链路、话路资源及路由数据的前提下解决在漫游网络不支持用户签约业务所对应的通信协议时导致的用户不能拨打电话的问题、保证计费的合理性(降低通话费用)。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由国际漫游用户发送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消息来触发SCP上的回呼业务,在业务控制下完成呼叫,一方面解决了在漫游网络不支持用户的签约业务所对应的通信协议导致无法做主叫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计费费率为用户本国运营商的业务费率,(在比国际漫游时的主叫费率低的情况下)能够为用户节省了话费,避免了相关技术中计费不合理、以及费率选择方式不确定的问题;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无需对现有的网络设备进行改造,实施简单,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不同类型通信业务的需求,而且丰富了运营商的业务种类,市场前景良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回呼实现方法,用于在第一终端处于漫游状态的情况下实现所述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的呼叫,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终端触发非结构化补充业务数据业务即USSD业务后,所述第一终端的漫游地的核心网将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USSD请求消息经由所述第一终端的归属地的归属位置寄存器路由到所述归属地的业务控制点,并触发所述业务控制点的回呼业务,其中,所述USSD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二终端的号码;
所述业务控制点向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SRI_SM消息,其中,所述SRI_SM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漫游地的拜访位置寄存器的网络地址;
所述业务控制点接收来自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的SRI_SM消息的响应消息,从而得到所述拜访位置寄存器的网络地址,其中,所述拜访位置寄存器的网络地址用于作为所述USSD业务判断是否允许回呼以及所采用的不同回呼费率的根据;
所述业务控制点向业务交换点发送预定消息通知所述业务交换点进行呼叫;
所述业务交换点呼叫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实现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将所述USSD请求消息经由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路由到所述业务控制点的处理包括:
在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接收到来自所述核心网的所述USSD请求消息后,根据所述USSD请求消息中的接入码对所述USSD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得到所述业务控制点的地址,并向所述业务控制点发送处理后的所述USSD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交换点呼叫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处理包括:
所述业务交换点呼叫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终端应答后,所述业务交换点将第一终端应答事件上报给所述业务控制点;
所述业务控制点通知所述业务交换点呼叫所述第二终端,并由所述业务交换点呼叫所述第二终端;
在所述第二终端应答后,所述业务交换点将第二终端应答事件上报给所述业务控制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控制点通过向所述业务交换点发送请求基本呼叫状态模型事件报告消息和连接消息通知所述业务交换点呼叫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连接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二终端的号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触发所述回呼业务之后,主动结束所述USSD业务,或所述USSD业务本身自行结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消息包括以下消息:启动试呼消息、请求基本呼叫状态模型事件报告消息、申请计费消息和继续消息,其中,所述启动试呼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终端的号码,以供所述业务交换点呼叫所述第一终端。
7.一种回呼实现系统,用于在第一终端处于漫游状态的情况下实现所述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的呼叫,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业务控制点,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触发USSD业务后由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USSD请求消息,其中,所述USSD请求消息由所述第一终端的漫游地的核心网经由所述第一终端的归属地的归属位置寄存器路由到所述业务控制点,并且,所述USSD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二终端的号码;
触发模块,用于触发回呼业务;
发送模块,用于向业务交换点发送预定消息通知所述业务交换点进行呼叫;
所述业务控制点还用于向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SRI_SM消息,其中,所述SRI_SM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漫游地的拜访位置寄存器的网络地址,其中,所述拜访位置寄存器的网络地址用于作为所述USSD业务判断是否允许回呼以及所采用的不同回呼费率的根据;
所述业务控制点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的SRI_SM消息的响应消息,从而得到所述拜访位置寄存器的网络地址;
所述业务交换点,包括:
呼叫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发送模块的通知呼叫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从而实现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消息包括以下消息:启动试呼消息、请求基本呼叫状态模型事件报告消息、申请计费消息和继续消息,其中,所述启动试呼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终端的号码,以供所述业务交换点呼叫所述第一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叫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预定消息将所述第一终端作为被叫终端并呼叫所述第一终端;以及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应答后,响应于所述发送模块的通知将所述第一终端转换为主叫终端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呼叫。
CN2009100062473A 2009-02-06 2009-02-06 回呼实现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14838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62473A CN101483851B (zh) 2009-02-06 2009-02-06 回呼实现方法和系统
PCT/CN2009/073739 WO2010088819A1 (zh) 2009-02-06 2009-09-03 回呼实现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62473A CN101483851B (zh) 2009-02-06 2009-02-06 回呼实现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3851A CN101483851A (zh) 2009-07-15
CN101483851B true CN101483851B (zh) 2012-07-04

Family

ID=40880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62473A Active CN101483851B (zh) 2009-02-06 2009-02-06 回呼实现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83851B (zh)
WO (1) WO20100888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851B (zh) * 2009-02-06 2012-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回呼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1848447B (zh) * 2010-05-24 2013-11-06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通信过程中的呼叫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572742B (zh) * 2010-12-08 2015-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呼叫处理方法、系统和智能网平台
CN102835156B (zh) * 2011-04-18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呼叫接续的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
CN102387263B (zh) * 2011-11-08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被叫身份通话的记帐卡业务呼叫方法和系统、as
CN104010098B (zh) * 2014-05-22 2017-04-19 曹茗 一种以回拨方式留言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04602305A (zh) * 2014-12-24 2015-05-06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状态切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6913C (zh) * 2003-04-18 2008-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智能用户漫游时发起呼叫的方法
CN101483851B (zh) * 2009-02-06 2012-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回呼实现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3851A (zh) 2009-07-15
WO2010088819A1 (zh) 2010-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3851B (zh) 回呼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1146266B (zh) 为用户增加特殊用途号码的方法及系统
CN1968428B (zh) Cdma智能网系统及其实现国际漫游业务的方法
JP2003525554A (ja) ワイヤレスローミング通話を管理及び監視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1600184A (zh) 一种被叫付费系统及被叫付费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01431738B (zh) 实现有条件呼叫前转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924956A (zh) 被叫付费业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US7224975B2 (en) Procedure and system for setting up a tele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CN101909269B (zh) 实现一机多号终端前转呼叫的方法、系统、业务控制点
CN100426913C (zh) 一种实现智能用户漫游时发起呼叫的方法
EP2637429A1 (en) Call establishment to an active SIM card identifier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1118205B1 (en) Reporting credit/charging information to a mobile subscriber
RU2335862C2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в реальном времени стоимости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х услуг в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ой сети
CN100426824C (zh) 实现个人便携电话系统智能业务的方法
CN100461962C (zh) 对网络间漫游的呼叫业务进行处理的方法
CN101969628B (zh) Cdma网国际漫游回拨业务平台、系统和方法
CN100525482C (zh) 智能网方式中个性化回铃音呼叫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KR101179485B1 (ko) 로밍 요금 절감을 위한 로밍 시스템 및 로밍 제어 방법
CN1318260A (zh) 在交换中心之间发送与呼叫有关的数据
CN101138227B (zh) 智能网企业虚拟总机业务的实现系统及方法
CN103781042A (zh) 对漫游状态预付费被叫用户进行业务计费的方法与系统
CN100558023C (zh) 一种在用户群提示业务中实现回铃音业务的方法
CN100474873C (zh) 在个人通信类业务中支持同时振铃的实现方法
CN100382643C (zh) 一种对移动用户业务前转计费的方法
CN1937794A (zh) 实现集团专用移动通信智能卡的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