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8079A - 阵列天线以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阵列天线以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8079A
CN101478079A CNA2008100019568A CN200810001956A CN101478079A CN 101478079 A CN101478079 A CN 101478079A CN A2008100019568 A CNA2008100019568 A CN A2008100019568A CN 200810001956 A CN200810001956 A CN 200810001956A CN 101478079 A CN101478079 A CN 101478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er line
antenna element
rectangular radiation
connecting lin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19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8079B (zh
Inventor
刘明彦
邓天隆
蔡孝明
陈世杰
黄子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200810001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780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78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8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8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8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阵列天线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此阵列天线包括多个天线单元、第一连接线以及第二连接线,其中每一天线单元包括一矩形辐射区、一第一馈线与一第二馈线。第一馈线与第二馈线分别连接至矩形辐射区的两相邻馈入角,而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分别位于上述天线单元的两侧,并分别连接于第一馈线与第二馈线的另一端。

Description

阵列天线以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阵列天线,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接收双极化或圆极化信号的阵列天线以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与制造技术的不断演进与改良,具人性化、功能性佳的信息产品也一直推陈出新。因为现今生活步调加速,通讯方式更加讲求时效,于是行动电话取代以往传统电话,凭借其可携带性及便利性,被视为人与人之间最便利、最快速的通讯工具。此外,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电子也愈来愈普及,例如笔记型计算机(notebook)、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
不论是无线通讯或是无线上网,天线的设计都会影响电子产品的通讯质量与传输速率。以行动电话为例,目前的基地台的天线极化(antenna polarization)方式多数是垂直极化(vertical polarization)或是双极化(dual polarization)的设计。当信号从基地台发射出来后,会因为障碍物而改变或旋转信号的极化方向,因而影响接收端的信号接收效果。
若基地台为双极化,而电子装置的天线为单极化,那么由电子装置所发射的信号在传送至基地台时也会造成极化的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阵列天线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利用对称性的馈入方式,将多个天线整合在一起,不仅可降低天线所需的设置面积,同时可通过多个馈入点以及不同极化方向(polarization)来收发射频信号,藉此提高阵列天线与电路整合的方便性以及天线的接收效果
由上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阵列天线,包括基板、多个天线单元、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以及至少一反射板。其中,上述天线单元串联排列且每一天线单元包括一矩形辐射区、一第一馈线以及一第二馈线,其中第一馈线以及第二馈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矩形辐射区的第一馈入角与相邻第一馈入角的第二馈入角。第一连接线位于基板上并设置在矩形辐射区的一侧边以连接至上述天线单元的第一馈线的另一端。第二连接线同样位于基板上并设置在矩形辐射区的另一侧边以连接至上述天线单元的第二馈线的另一端。反射板则位于基板上,分别与上述矩形辐射区维持至少一间隔高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一馈线与矩形辐射区的第一侧边夹角为135度,第二馈线与矩形辐射区的第二侧边夹角为135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天线单元是以直线排列方式配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天线单元彼此相隔等距离。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矩形辐射区与基板之间具有一浮置高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矩形辐射区位于基板的上表面,反射板位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阵列天线还包括多个耦合器,对应设置在天线单元的上方。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天线单元还包括一第三馈线以及一第四馈线,第三馈线与第四馈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矩形辐射区的第三馈入角与相邻第三馈入角的第四馈入角。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天线单元还包括一第三连接线以及一第四连接线,其中第三连接线与第一连接线位于基板的不同层,并连接天线单元的第三馈线的另一端。第四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位于基板的不同层,并连接天线单元的第四馈线的另一端。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天线单元可以环状排列方式配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等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基板、多个第一天线单元、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反射板以及电路单元。其中,第一天线单元形成在基板的上表面,每一第一天线单元包括第一矩形辐射区、第一馈线以及第二馈线,其中第一馈线以及第二馈线分别连接于矩形辐射区的第一馈入角与相邻第一馈入角的第二馈入角。第一连接线位于基板上,并设置在矩形辐射区的一侧边,用以连接第一天线单元的第一馈线的另一端。第二连接线位于所述基板上,并设置在第一矩形辐射区的另一侧边,用以连接第一天线单元的第二馈线的另一端。反射板位于基板上,分别与矩形辐射区维持至少一间隔高度,而电路单元则设置在基板的上表面,并经由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连接至前述第一天线单元以收发信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二天线单元,形成在基板的一下表面,每一第二天线单元包括一第二矩形辐射区、一第三馈线以及一第四馈线,其中第三馈线以及所述第四馈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矩形辐射区的一第三馈入角与相邻第三馈入角的一第四馈入角。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线连接至上述第二天线单元的第三馈线的另一端,第二连接线连接至上述第二天线单元的第四馈线的另一端。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装置还包括一第三连接线与一第四连接线。其中,第三连接线用以连接第二天线单元的第三馈线的另一端;第四连接线则用以连接第二天线单元的第四馈线的另一端。其中,第三连接线与第四连接线形成在基板的下表面,且电路单元经由第三连接线与第四连接线连接至第二天线单元。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装置还包括多个耦合器,对应设置在第一天线单元与第二天线单元的上方。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馈线与第一矩形辐射区的一第一侧边夹角为135度,第二馈线与第一矩形辐射区的一第二侧边夹角为135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每一第一天线单元还包括一第三馈线以及一第四馈线,第三馈线与第四馈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矩形辐射区的一第三馈入角与相邻第三馈入角的一第四馈入角;第三连接线用以连接第一天线单元的三馈线的另一端;第四连接线用以连接第一天线单元的第四馈线的另一端。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天线单元以直线排列方式或环状排列方式配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线与上述第二连接线等长。
本发明因采用对称性的馈入方式以及矩形的辐射区域设计,因此可经由不同馈入点来收发信号,同时可切换不同极化方向来收发射频信号,包括线性极化(linear polarization)以及圆极化(circularpolariztion)。后端电路可经由不同的方向连接至天线,并可选择性切换不同极化方向来调整最佳的信号收发效果。
藉此增加天线的收发效果以及天线与电路之间的整合方便性。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优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阵列天线;
图2A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阵列天线侧视图;
图2B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天线单元110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阵列天线;
图4A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阵列天线;
图4B为根据阵列天线400的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根据本实施例的阵列天线400的正面与侧面对照图;
图5A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阵列天线;
图5B为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线结构图;
图6A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阵列天线;
图6B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阵列天线;
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
图8A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配置图;
图8B为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种电子装置配置图;
图9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阵列天线的E平面辐射场型图;
图9B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阵列天线的H平面辐射场型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之天线增益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300、400、500、600、720、820、830:阵列天线
102、302、402:基板
110~130、510、520、530、610~640:天线单元
144、146、444、446、544、546、545、547:连接线
112、122、132、412、422、432、512、522、532:矩形辐射区
114、116、124、126、134、136、514、515、516:馈线
450、460、470、650:耦合器
452:塑料模具
517、524、525、526、527、534、535、536、537:馈线
501、701:反射板
691、692:转折
700:电子装置
710、810:电路单元
P1、P2、P3、P4:连接埠
H1:浮置高度
H2:耦合器与矩形辐射区之间的高度
H3:间隔高度
W:矩形辐射区的宽度
L:矩形辐射区的长度
X:电流方向
Y:电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阵列天线。阵列天线100包括基板102、天线单元110~130以及连接线144、146。天线单元110包括矩形辐射区112、馈线114、116,其中矩形辐射区112可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分别具有四个边与四个馈入角。馈线114、116的一端则分别连接至矩形辐射区112的两个相邻的馈入角,而天线单元120~130结构与天线单元110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天线单元120~130是以直线排列配置且彼此间隔等距离,而连接线144、146分别设置在矩形辐射区112、122、132的两侧边,连接线144用以连接天线单元110~130的馈线114、124、134的另一端,而连接线146则用以连接天线单元110~130的馈线116、126、136的另一端。连接线144、116的一端分别为连接埠P1、P2,后端电路可经由连接端口P1、P2来收发信号。
天线单元110~130中的矩形辐射区112、122、132与基板102之间具有一浮置高度H1。若作为天线单元110~130的接地面的反射板(未绘示)设置在基板102的上表面,则基板102与矩形辐射区112、122、132之间的浮置高度H1可用以提供反射板与矩形辐射区112、122、132之间的间隔高度。此外,反射板也可设置在基板102的背面或中间金属层。基板102则例如一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连接线144、146可利用基板102上表面的金属层来形成,反射板也可以利用基板102上下表面或内部金属层来形成。
请参照图2A,图2A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阵列天线侧视图。如图2A所示,基板102与矩形辐射区112、122、132之间具有一浮置高度H1。矩形辐射区112、122、132与基板102之间可利用塑料模具(未绘示)支撑。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反射板形成在基板102的背面(下表面)时,矩形辐射区112、122、132可以直接以基板102上表面的金属层来形成。矩形辐射区112、122、132与反射板之间的间隔高度则以基板102的厚度所取代。此一配置方式则非常适用于将电路、天线整合于同一PCB板上。
此外,阵列天线100的极化方向以及操作频段则与矩形辐射区112、122、132的设计形状相关。图2B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天线单元110示意图。其中馈线114的一端连接至矩形辐射区112的馈入角310,馈线116的一端连接至矩形辐射区的馈入角320。馈线114与矩形辐射区112的侧边夹角为135度,馈线116与矩形辐射区114的侧边夹角为135度。关于天线单元的操作频段则可参照下列方程式来决定:
f = C λ = C λ g ϵ e = C ( L + h ) 2 ϵ e
ϵ e = ϵ r + 1 2 + ϵ r - 1 2 ( 1 + 12 h W ) - 1 2
其中,f表示频率、C为光速、λ为自由空间下的电磁波波长、εy为基板的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W为矩形辐射区的宽度、L为矩形辐射区的长度、h为基板的厚度。经由上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可轻易推知矩形辐射区112、122、132的设计方式,在此不加累述。
当后端电路经由馈线114或馈线116将信号馈入矩形辐射区112时,天线单元110为线性极化。由于经由馈线114与馈线116馈入时所产生的电流方向为正交,因此后端电路可选择性地切换馈线114与馈线116两个馈入线路来达到双极化的接收效果,或同时由馈线114与馈线116来收发信号。
此外,本实施例的矩形辐射区112也可以实现圆极化,只要当信号由馈线114馈入时,使矩形辐射区114中X方向与Y方向的电流相差90度即可,而调整的方式则可通过调整矩形辐射区114的尺寸与边长来达到。反之,由于矩形辐射区114的四个馈入角皆为对称,因此当信号由馈线116馈入时,矩形辐射区114中X方向与Y方向的电流也会相差90度。换言之,不论后端电路经由那一条馈线(114或116)馈入矩形辐射区114都可达到圆极化的效果。
接下来,请同时参照图1,连接线144、146分别连接天线单元110~130同侧的馈线以形成阵列天线100,当后端电路与图1所示的阵列天线100搭配时,后端电路可经由连接线144、146的连接埠P1、P2连接至各个天线单元110、120、130,并经由连接埠P1、P2的切换还选择适合的极化方向以增加信号的收发效果。
此外,阵列天线100可直接形成在PCB基板上,如图3所示,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阵列天线,其中阵列天线300与上述阵列天线100主要差异在于阵列天线300中的矩形辐射区、馈线以及连接线是直接形成在基板302的上表面,利用基板302上表面的金属层蚀刻而成,而基板302的下表面的金属层则用来形成反射板。
第二实施例
为增加阵列天线100的增益以及调整阵列天线100的辐射场型,本实施例可在天线单元110~130的上方设置耦合器,如图4A所示,图4A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阵列天线。图4A中的阵列天线400与前述图3的阵列天线300的主要差异在于耦合器450、460、470,分别设置在矩形辐射区412、422、432的上方。其次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矩形辐射区412、422、432是直接形成在基板402的上表面,而反射板(未绘示)则对应矩形辐射区412、422、432的位置形成在基板402的下表面。
矩形辐射区412、422、432的设计方式以及其与连接线444、446之间的连接关系则如前述第一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加累述。耦合器450、460、470与基板402之间则同样可通过塑料模具452来支撑。经由调整耦合器450、460、470与矩形辐射区412、422、432之间的高度不仅可以调整辐射场型,同时也可以调整天线阵列400的增益。
阵列天线400的正面、侧面以及底部结构请参照图4B,图4B为根据阵列天线4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图4B的正面图示中可以看到覆盖矩形辐射区412、422、432的耦合器450、460、470,而在侧面图示中,则标示出耦合器450、460、470与基板402之间具有一间距。在低部图示中,反射板由整片金属层来形成,所以基板402底部则为一完整的金属平面,作为阵列天线400各矩形辐射区412、422、432的反射板使用,也可以称为接地面。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耦合器450、460、470与反射板可择一使用或一并使用。
接下来,图4C为根据本实施例的阵列天线400的正面与侧面对照图。如图4C所示,其中,耦合器450、460、470与基板402之间的高度为H2,而基板402的厚度则等于矩形辐射区412、422、432与反射板401之间的间隔高度H3。塑料模具(例如452)则用来支撑耦合器450、460、470。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的矩形辐射区412、422、432与耦合器450、460、470之间的距离为间隔高度H3,但设计者可依据实际电子装置的的设计需求调整,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图4C为将耦合器450、460、470、矩形辐射区412、422、432以及反射板401整合在PCB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后端电路可以直接整合在同一PCB板上以达到将低电子装置体积的功效。关于其余整合细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通过本发明的公开后应可轻易推知,在此不加累述。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5A,图5A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阵列天线。阵列天线500包括天线单元510、520、530,馈线514、515、516、517与矩形辐射区512形成天线单元510;馈线524、525、526、527与矩形辐射区522形成天线单元520;而馈线534、535、536、537与矩形辐射区532又形成天线单元530。连接线544连接至馈线514、524、534的另一端;连接线546连接至馈线516、526、536的另一端;连接线545连接至馈线515、525、535的另一端;连接线547连接至馈线517、527、537的另一端。换言之,矩形辐射区512、522、532的四个馈入角分别连接至四个连接线544、546、545、547,而连接线544、546、545、547的四个连接埠分别为P1、P2、P3、P4。
矩形辐射区512、522、532可直接形成在基板502的上表面,其中以矩形辐射区512所属的天线单元510为例,其中馈线514、515、516、517的一端分别连接至矩形辐射区512的四个馈入角,并与其侧边形成135度的夹角以对称方式馈入矩形辐射区512。其余天线单元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加累述。
在操作上,后端电路可通过连接端口P1、P2、P3、P4将信号馈入矩形辐射区512、522、532中。其中,无论通过哪一连接埠P1、P2、P3、P4馈入,矩形辐射区512、522、532都可形成圆极化或线性极化(垂直极化或水平极化),而选择其中两连接埠(例如(P1,P2)或(P3,P4)或(P1,P3)或(P2,P4))的组合则可作为双极化(dualpolarization)的接收天线使用。此外,若矩形辐射区512、522、532设计为圆极化,则阵列天线500可依照不同连接埠P1、P2、P3或P4产生不同的圆极化(左手圆极化或右手圆极化)。
值得注意的是,连接线544、546、545、547不可互相连接,因此连接线544、546以及连接线545、547可分别以不同的金属层来形成。由于目前PCB的工艺可支持多层金属层,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线544、546以第一金属层(Metal 1)、连接线545、547以第二金属层(Metal 2)形成。如图5B所示,图5B为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线结构图。其中连接线544、546、矩形辐射区512、馈线514、515、516、517都形成在基板502的上表面(称为第一金属层),而连接线545、547则利用基板内部的第二金属层形成,藉此避免与连接线544、546形成短路。反射板501则形成在基板502的下表面。其余天线单元的结构则类推,不再累述。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6A,图6A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阵列天线。阵列天线600与上述图5A主要不同在于天线单元的数目以及排列方式,阵列天线600包括四个天线单元610~640,并以环状排列方式配置。此外,每一个天线单元610~640的上方均设置耦合器(如650)以提高天线增益。后端电路同样可通过连接埠P1、P2、P3、P4的选择与切换而使阵列天线600产生不同的极化,其连接埠P1、P2、P3、P4的组合请参照上述第四实施例的说明,在此不加累述。
请参照图6B,图6B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阵列天线。图6B与图6A主要差异在于连接线的布局方式,由于环状的内圈路径比较短,为使信号的相位相等,因此位于内圈的连接线(对应于连接埠P1与P3)会具有数个转折(例如691、692)以使连接埠P1与连接埠P2所对应的连接线等长,以及使连接埠P3与连接埠P4所对应的连接线等长。
第五实施例
当上述实施例的阵列天线与电路整合在PCB上时,可通过双面设置天线单元的方式来增加天线单元的设置数目,并降低阵列天线所需的设置空间。请参照图7,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其中电子装置700包括电路单元710与阵列天线720。电路单元710经由连接端口P1、P2连接至阵列天线720。在阵列天线720部分,其与上述图4A之阵列天线400主要的差异在于反射板701是利用基板702的内部金属层来形成,而基板502上下表面均形成天线单元(包括矩形辐射区与馈线),共计6个天线单元,每个天线单元的上方均配置耦合器,而且基板702上下表面所形成的天线单元共享同一反射板701。
阵列天线720可视为由两个阵列天线400所形成,电路单元710可通过连接埠P1、P2连接至位于基板702上方的天线单元,并经由下方的连接埠(未绘示)连接至基板702下方的天线单元。基板上方与下方的天线单元也可以共享相同的连接埠P1、P2以简化信号的馈入点。就天线的指向性而言,由于基板702上下表面均具有天线单元,因此阵列天线720在基板702上下表面的方向上均可达到良好的收发效果。
此外,电路单元710也可透过不同连接端口的切换使阵列天线720以不同的极化方式(线性极化、双极化、圆极化)来收发信号,藉此达到全方位以及多极化性的收发效果。再者,由于阵列天线720具有多个连接端口,因此电路单元710的设置位置较不受限,不论位于阵列天线720的那一侧边均可连接至阵列天线720。值得注意的是,电路单元与阵列天线的整合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的阵列天线720,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所述的天线单元也可直接与电路单元710整合在同一PCB板上。
此外,关于阵列天线与电路单元的相对设置位置请参照图8A、8B,图8A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配置图。阵列天线820、830可设置在电路单元810的两侧,阵列天线820、830与电路单元810可设置在基板的同一面或是将阵列天线820、830设置在基板的另一面。此外,由于本发明的矩形辐射区可浮置在基板之上,因此电路单元可设置在阵列天线的下方。如图8B所示,图8B为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种电子装置配置图。关于阵列天线与电路单元的配置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通过本发明的公开后应可轻易类推,在此不加累述。
关于本实施例的天线辐射场型请参照图9A、图9B,图9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阵列天线的E平面辐射场型图。图9B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阵列天线的H平面辐射场型图。如图9A所示,其中在E平面(Eplane)上的垂直半功率波束宽度(Half Power Beam Width,HPBW)为35度。如图9B所示,其中在H平面(H plane)上的垂直半功率波束宽度(Half Power Beam Width,HPBW)为45度。相较于一般指向性天线,利用本技术手段的阵列天线的HPBW明显具有较大的角度。
图10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天线增益图。由图10可知,运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阵列天线在2.4GHz至3.0GHz的频段中具有超过6dBi的增益,而在2.5GHz至2.95GHz的频段中更具有超过9dBi的增益。对于无线通讯而言,本发明的阵列天线具有明显提升信号收发能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对称式的的馈入方式,简化阵列天线的配置复杂度,并通过矩形辐射区的极化特性,设计出双极化以及圆极化的天线单元。本发明的阵列天线不仅设置体积小、整合方便,并且具有多极化方向、多指向性以及高增益等功效。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优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0)

1.一种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
多个天线单元,所述天线单元串联排列,每一所述天线单元包括一矩形辐射区、一第一馈线以及一第二馈线,其中所述第一馈线与所述第二馈线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矩形辐射区的一第一馈入角与相邻所述第一馈入角的一第二馈入角;
一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基板上,并设置在所述矩形辐射区的一第一侧边以连接所述天线单元的所述第一馈线的另一端;以及
一第二连接线,位于所述基板上,并设置在所述矩形辐射区的一第二侧边以连接所述天线单元的所述第二馈线的另一端;以及
至少一反射板,位于所述基板上,分别与所述矩形辐射区维持至少一间隔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线与所述矩形辐射区的一第一侧边夹角为135度,所述第二馈线与所述矩形辐射区的一第二侧边夹角为135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单元串联排列是以直线排列方式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单元彼此相隔等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辐射区与所述基板之间具有一浮置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辐射区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上表面,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下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耦合器,对应设置在所述天线单元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天线单元还包括一第三馈线以及一第四馈线,所述第三馈线与所述第四馈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矩形辐射区的一第三馈入角与相邻所述第三馈入角的一第四馈入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三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基板的不同层,并连接所述天线单元的所述第三馈线的另一端;以及
一第四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位于所述基板的不同层,并连接所述天线单元的所述第四馈线的另一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单元以环状排列方式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等长。
12.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
多个第一天线单元,串联排列形成在所述基板的一上表面,每一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包括一第一矩形辐射区、一第一馈线以及一第二馈线,其中所述第一馈线以及所述第二馈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矩形辐射区的一第一馈入角与相邻所述第一馈入角的一第二馈入角;
一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基板上,并设置在所述矩形辐射区的一第一侧边以连接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所述第一馈线的另一端;
一第二连接线,位于所述基板上,并设置在所述矩形辐射区的一第二侧边以连接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所述第二馈线的另一端;
至少一反射板,位于所述基板上,分别与所述矩形辐射区维持至少一间隔高度;以及
一电路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并经由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至所述第一天线单元。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二天线单元,形成在所述基板的一下表面,每一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包括一第二矩形辐射区、一第三馈线以及一第四馈线,其中所述第三馈线以及所述第四馈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矩形辐射区的一第三馈入角与相邻所述第三馈入角的一第四馈入角。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至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所述第三馈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至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所述第四馈线的另一端。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三连接线,用以连接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所述第三馈线的另一端;以及
一第四连接线,用以连接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所述第四馈线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第三连接线与所述第四连接线形成在所述基板的下表面,且所述电路单元经由所述第三连接线与所述第四连接线连接至所述第二天线单元。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耦合器,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上方。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线与所述第一矩形辐射区的一第一侧边夹角为135度,所述第二馈线与所述第一矩形辐射区的一第二侧边夹角为135度。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还包括一第三馈线以及一第四馈线,所述第三馈线与所述第四馈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矩形辐射区的一第三馈入角与相邻所述第三馈入角的一第四馈入角;
一第三连接线,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所述第三馈线的另一端;以及
一第四连接线,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所述第四馈线的另一端。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以直线排列方式或环状排列方式配置。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等长。
CN200810001956A 2008-01-04 2008-01-04 阵列天线以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Active CN1014780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1956A CN101478079B (zh) 2008-01-04 2008-01-04 阵列天线以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1956A CN101478079B (zh) 2008-01-04 2008-01-04 阵列天线以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8079A true CN101478079A (zh) 2009-07-08
CN101478079B CN101478079B (zh) 2012-10-10

Family

ID=40838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1956A Active CN101478079B (zh) 2008-01-04 2008-01-04 阵列天线以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78079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6482A (zh) * 2010-09-06 2012-03-21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多回圈天线系统及具有该多回圈天线系统的电子装置
CN102800934A (zh) * 2011-05-31 2012-11-28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蓝牙模块及应用蓝牙模块的设备
CN102800943A (zh) * 2011-05-31 2012-11-28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一种双极化天线及具有该双极化天线的mimo天线
CN102810726A (zh) * 2011-05-31 2012-12-05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一种无线局域网系统
CN103490143A (zh) * 2013-09-27 2014-01-01 佛山市蓝波湾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天线
CN109103595A (zh) * 2017-06-21 2018-12-2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双极化天线
CN109904598A (zh) * 2017-12-08 2019-06-1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多频多天线阵列
CN110649396A (zh) * 2018-06-26 2020-01-03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
CN112054289A (zh) * 2020-09-07 2020-12-08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7438800A (zh) * 2023-12-22 2024-01-23 深圳市安卫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及装配方法和相关设备
WO2024032066A1 (zh) * 2022-08-09 2024-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22055B1 (fr) * 1987-09-09 1990-04-13 Bretagne Ctre Regl Innova Tran Antenne plaque microonde, notamment pour radar doppler
FR2675637B1 (fr) * 1991-04-16 1993-07-09 Bretagne Critt Transition ligne microruban/guide d'ondes.
US5422649A (en) * 1993-04-28 1995-06-0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Parallel and series FED microstrip array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ross polarization
JP2920160B2 (ja) * 1994-06-29 1999-07-19 ザ ウィタカ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車輌衝突回避レーダーシステム用平板形マイクロ波アンテナ
SE508513C2 (sv) * 1997-02-14 1998-10-1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ikrostripantenn samt gruppantenn
CN101000981A (zh) * 2007-01-16 2007-07-18 北京海域天华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波导缝隙阵列天线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6482A (zh) * 2010-09-06 2012-03-21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多回圈天线系统及具有该多回圈天线系统的电子装置
CN102386482B (zh) * 2010-09-06 2014-06-18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多回圈天线系统及具有该多回圈天线系统的电子装置
CN102800934B (zh) * 2011-05-31 2016-01-13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蓝牙模块及应用蓝牙模块的设备
CN102800934A (zh) * 2011-05-31 2012-11-28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蓝牙模块及应用蓝牙模块的设备
CN102800943A (zh) * 2011-05-31 2012-11-28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一种双极化天线及具有该双极化天线的mimo天线
CN102810726A (zh) * 2011-05-31 2012-12-05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一种无线局域网系统
CN102810726B (zh) * 2011-05-31 2016-01-20 深圳光启智能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系统
CN103490143A (zh) * 2013-09-27 2014-01-01 佛山市蓝波湾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天线
CN103490143B (zh) * 2013-09-27 2015-11-11 佛山市蓝波湾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天线
CN109103595A (zh) * 2017-06-21 2018-12-2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双极化天线
CN109103595B (zh) * 2017-06-21 2022-03-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双极化天线
CN109904598A (zh) * 2017-12-08 2019-06-1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多频多天线阵列
CN109904598B (zh) * 2017-12-08 2021-01-1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多频多天线阵列
CN110649396A (zh) * 2018-06-26 2020-01-03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
CN112054289A (zh) * 2020-09-07 2020-12-08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054289B (zh) * 2020-09-07 2022-12-06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4032066A1 (zh) * 2022-08-09 2024-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系统
CN117438800A (zh) * 2023-12-22 2024-01-23 深圳市安卫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及装配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7438800B (zh) * 2023-12-22 2024-04-16 深圳市安卫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及装配方法和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8079B (zh) 2012-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8079B (zh) 阵列天线以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11628275B (zh) 具有探针馈电的电介质谐振器天线的电子设备
US10978797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antenna array apertures mounted against a dielectric layer
Sharawi et al. Dielectric resonator based MIMO antenna system enabling millimetre‐wave mobile devices
Lee et al. Wideband 5G beamforming printed array clutched by LTE‐A 4× 4‐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antennas with high isolation
US7884765B2 (en) Array antenna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A2486647C (en) Patch fed printed antenna
Huang et al. A low-profile, single-ended and dual-polarized patch antenna for 5G application
EP3465823B1 (en) C-fed antenna formed on multi-layer printed circuit board edge
Ko et al. A compact dual-band pattern diversity antenna by dual-band reconfigurable frequency-selective reflectors with a minimum number of switches
CN105580199A (zh) 天线装置以及具有该天线装置的电子设备
KR101988382B1 (ko) 안테나 장치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US11552402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side-mounted antenna modules
US20200203803A1 (en) Antenna element, antenna array and base station
US11916311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folded antenna modules
CN103579781A (zh) 具有相同主波束辐射特性的双极化天线系统
US20230335894A1 (en) Low profile device comprising layers of coupled resonance structures
US9972889B2 (en) Multiband antenna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14256636A (zh) 具有多个相控天线阵列的电子设备
US9013360B1 (en) Continuous band antenna (CBA) with switchable quadrant beams and selectable polarization
CN110504537A (zh) 一种基于多元寄生表面结构宽带二单元微带mimo天线
Rezvani et al. Dual‐polarised broad‐band array antenna with suspended plates for base stations
Yang et al. A Horizontal Azimuth Pattern‐Reconfigurable Antenna Using Omnidirectional Microstrip Arrays for WLAN Application
KR20230084051A (ko) 틸팅된 안테나 어레이들을 갖는 전자 디바이스들
Chen et al. Overview on multipattern and multipolarization antennas for aerospace and terrestrial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