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2235A - 一种多终端通信方法、系统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终端通信方法、系统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2235A
CN101472235A CNA200710301347XA CN200710301347A CN101472235A CN 101472235 A CN101472235 A CN 101472235A CN A200710301347X A CNA200710301347X A CN A200710301347XA CN 200710301347 A CN200710301347 A CN 200710301347A CN 101472235 A CN101472235 A CN 101472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video
calling party
svb
vo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3013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2235B (zh
Inventor
姚立哲
丁传锁
张�杰
杨时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igu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30134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72235B/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73608 priority patent/WO2009082945A1/zh
Priority to EP08865936A priority patent/EP2107852A4/en
Priority to US12/481,327 priority patent/US20090244255A1/en
Publication of CN101472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2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2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2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89In-session procedures by adding media; by removing med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1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wherein the services involve a main real-time session and one or more additional parallel real-time or time sensitive sessions, e.g. white board sharing or spawning of a subconference
    • H04L65/4015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wherein the services involve a main real-time session and one or more additional parallel real-time or time sensitive sessions, e.g. white board sharing or spawning of a subconference where at least one of the additional parallel sessions is real time or time sensitive, e.g. white board sharing, collaboration or spawning of a subcon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终端通信方法,被叫方包括至少一个语音终端和至少一个视频终端,包括以下步骤:业务代理服务器SVB接收主叫方向所述被叫方语音终端发起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中包含有视频媒体标识;所述SVB建立所述语音终端与所述主叫方的语音会话,并根据所述视频媒体标识建立所述视频终端和所述主叫方的视频会话。本发明实施例通过SVB分别建立主叫方和被叫方语音终端的语音会话,主叫方和被叫方视频终端的视频会话,从而使主叫方和被叫方多个终端之间传送的数据就不再需要通过本地服务器,从而减轻本地服务器的负担。

Description

一种多终端通信方法、系统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终端通信方法、系统和装置。
背景技术
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网络电视)是指基于IP协议的电视广播服务。该业务将电视机或个人计算机作为显示终端,通过宽带网络向用户提供数字广播电视、视频服务、信息服务、互动社区、互动休闲娱乐、电子商务等宽带业务。IPTV的主要特点是交互性和实时性,它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流媒体服务、节目采编、存储及认证计费等子系统,主要存储及传送的内容是流媒体文件,基于IP网络传输,通常要在网络边缘设置本地服务器,用户终端可以是IP STB(Set Top Box,机顶盒)+电视机,也可以是PC。
随着IPTV业务的不断推广和迅速的普及,将会出现越来越多基于IPTV的融合业务,如用户将家中固定电话、手机或者小灵通等与IPTV业务绑定,当其他具有视频通讯能力的用户希望与该用户进行视频通话的时候,且该用户家中的固定电话或者该用户的手机不具备视频能力,则用户可以将来电的视频部分通过IPTV展现出来。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用户B同用户A的多个终端同时进行会话的示意图。用户A和用户B在进行一个会话。用户A有多个终端希望能够同时参与会话,而且需要对用户B来说还是表象为只有一个终端与之进行会话。这就需要在用户A的本地服务器上增加会话交换功能,在本地服务器上产生一个会话交换中心,让会话交换中心充当一个虚拟终端与用户B进行会话。这样允许用户A的多个终端都加入到会话交换中心,每个终端都能按照自己的配置与会话交换中心进行媒体协商、媒体交流。会话交换中心即虚拟终端将采用与用户A的所有终端的协商能力的最大能力作为自己的媒体能力,采用一个共用的用户标识Public User Identity作为虚拟终端的URI,与用户B建立会话,进行媒体交流。
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对端用户发起创建多终端会话的流程图,其中,ClientA为会话中对端用户A所使用的客户终端,由该Client A发起创建此次多终端会话;Client B1和Client B2为会话中多终端用户B所使用的两个ClientB1(如STB)、B2(如用户手机),这两个终端是注册在线的,用户B可能还有其它终端,但是目前没有注册;Home Server为ClientA、Client B1、B2归属的本地服务器;Session Transfer Server(简称STS)为本地服务器上为多终端会话提供服务的会话交换中心服务器;SIP/IP Core即路由SIP信令的核心网,此实施例中假设参与会话的用户与本地服务器处于同一归属网络。
步骤S201-步骤S202,对端用户Client A发起INVITE请求邀请用户B进行一次会话,INVITE请求通过SIP/IP Core发送到Home Server。
步骤S203,Home Server在收到INVITE请求后,检查了用户B的配置,发现他要求支持多终端会话,决定使用STS为用户B进行服务。
步骤S204-步骤S207,STS对用户B的每个注册在线终端Client B1、Client B2都发送INVITE请求,要求他们加入会话,INVITE请求通过SIP/IPCore发送到Client B1、Client B2。
步骤S208-步骤S209,Client B1、Client B2分别接收请求,给STS返回SIP200OK响应,STS给Client B1、Client B2发送ACK响应,从而使ClientB1、Client B2加入会话。
步骤S210,STS给Client A返回SIP200OK响应,Client A给STS返回ACK响应,从而使ClientA加入会话。
步骤S211-步骤S213,Client A、Client B1、Client B2分别与STS建立RTP通道进行媒体交流。当Client B1、Client B2加入会话时,分别与STS进行媒体能力协商,确定自己可以发送、接收的媒体,同时STS提取这两个终端的协商好的最大媒体能力,作为自己的媒体能力与ClientA进行媒体协商。
这样对于上述方案来说,STS代理Client B1和Client B2与Client A进行通讯,对于ClientA发送的语音和视频数据,STS首先需要接收到STS本地,再对该语音和视频数据进行解码后,分别将语音数据发送至B2(用户手机),将视频数据发送到Client B1(STB)。
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上述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本地服务器上的STS代理Client B1和Client B2与Client A进行通讯,对于ClientA发送的数据首先要通过STS接收,再由STS将其解码后分别发送给Client B1和Client B2;同样也需要STS对Client B1和Client B2发送的数据合并后再发送给Client A,因此这就会给STS所属的本地服务器带来沉重的负担,消耗本地服务器的大量资源,从而影响系统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终端通信方法、系统和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必须要通过本地服务器上的STS代理Client B1和Client B2与Client A进行通讯,使得给本地服务器带来沉重的负担,消耗本地服务器的大量资源的技术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出一种多终端通信方法,被叫方包括至少一个语音终端和至少一个视频终端,包括以下步骤:业务代理服务器SVB接收主叫方向所述被叫方语音终端发起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中包含有视频媒体标识;所述SVB建立所述语音终端与所述主叫方的语音会话,并根据所述视频媒体标识建立所述视频终端和所述主叫方的视频会话。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终端通信系统,包括主叫方、被叫方和SVB,所述被叫方包括至少一个语音终端和至少一个视频终端,所述主叫方,用于通过所述SVB向所述被叫方语音终端发起呼叫请求,所述请求消息中包含有视频媒体标识;所述SVB,用于建立所述语音终端与所述主叫方的语音会话,并根据所述视频媒体标识通知所述被叫方的视频终端向所述主叫方发起视频会话请求,建立所述视频终端和所述主叫方的视频会话。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SVB,包括请求消息接收模块、语音会话创建模块和视频会话创建模块,所述请求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主叫方向被叫方语音终端发起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中包含有视频媒体标识;所述语音会话创建模块,用于创建所述语音终端与所述主叫方的语音会话;所述视频会话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请求消息接收模块接收的视频媒体标识建立所述视频终端和所述主叫方的视频会话。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因为通过SVB分别建立主叫方和被叫方语音终端的语音会话,主叫方和被叫方视频终端的视频会话,从而使主叫方和被叫方(多个终端)之间传送的数据就不再需要通过本地服务器,从而减轻本地服务器的负担,并且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只需增加SVB与主叫方及被叫方之间的信令交互即可,因此也不会给SVB带来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用户B同用户A的多个终端同时进行会话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对端用户发起创建多终端会话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IMS的IPTV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UE注册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视频终端STB向SVB申请订阅绑定语音终端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于IPTV的多终端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基于IPTV的多终端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IPTV的多终端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在于通过SVB(Service Broker Function,业务代理服务器)分别建立主叫方和被叫方多个终端之间的会话,假设被叫方包括STB和手机终端,则可通过SVB建立STB与主叫方视频会话,建立手机终端与主叫方的语音会话,这样主叫方和被叫方(多个终端)之间传送的数据就不需要通过本地服务器,从而减轻本地服务器的负担,并且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只需增加SVB与主叫方及被叫方之间的信令交互即可,因此也不会给SVB带来负担。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在该场景中,被叫方的多终端具体为STB和用户的固定电话,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应用场景仅为了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有一个较好的了解,但并不意味着本发明实施例只能够应用于此类场景。
假设用户A家里的STB与固定电话进行了绑定,而且在STB上订阅了固定电话的通话状态,并且用户A家里的固定电话不具备视频接收展现能力。当用户B向用户A家里的固定电话发起视频电话请求时,用户A接听电话,同时在电视上显示有用户B的视频过来,询问是否接收,用户A选择接收,然后用户A通过固定电话与用户B对话同时通过电视观看用户B那边传来的视频。如果当用户B向用户A家里的固定电话发起视频电话请求时,用户A家里的电视没有开机,用户A首先接听电话,用户B告诉用户A还能发自己的视频过来,于是用户A就能够打开电视,这时屏幕上弹出窗口询问是否接收用户B的视频,用户A选择接收,然后用户A通过固定电话与用户B对话同时通过电视观看用户B那边传来的视频。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IMS的IPTV系统架构示意图,其中,UE为用户所使用的语音终端,包括STB,手机、固定电话等;IPTVSCF(IPTV Service Control Function,网络电视服务控制功能)用于管理IPTV的相关业务;SVB为融合业务的关键网元,为各种不同业务(如IPTV业务与语音业务)之间的公共接口。IPTV Media Function(网络电视媒体功能)包括Media Control和Media Delivery两部分,用于媒体控制和传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需要UE在SVB和GTAS(GeneralTele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Server,通用电信应用服务器)上注册成功。GTAS相当于电话系统中的呼叫控制/处理服务器,负责控制主叫与被叫之间的信令,例如振铃、摘机、挂机等。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以下的UE注册流程,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UE注册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UE向IMS核心发送注册报文。
步骤S402,IMS核心向所述UE返回SIP 401消息,由服务器向客户端返回,表示该客户端未被授权。当UE第一次发送请求上去的时候,如果返回SIP401消息说明该UE未授权,这时UE需要再发一次注册请求,其中需要携带自己的认证信息,例如用户名、密码等,这里之所以要发送两次注册报文是SIP协议的规定。
步骤S403,UE向IMS核心发送注册报文。
步骤S404,IMS核心向UE返回200OK。
步骤S405,根据IFC(International Alliance for Interoperability,国际协同联盟),发起第三方注册。iFC(Initial Filter Criteria),初始过滤标准,是存储在HSS的用户签约数据中的一部分,在用户注册时下载到为用户分配的S-CSCF;iFC按照不同优先级定义了业务触发的条件和目的AS(业务服务器),S-CSCF在处理用户业务请求时进行iFC匹配检测,符合触发条件则向指定的AS触发,使得AS可以对该次业务按照AS内既定的业务逻辑进行控制。所谓第三方注册是指S-CSCF(Core IMS的一部分)根据用户的iFC自动帮助用户发起的注册,也就是说用户其实只是到Core IMS上来进行注册的,但是Core IMS根据iFC发现用户还应该到某个服务器上进行注册,就自动的帮用户进行注册了。
步骤S406,IMS核心代理所述UE向SVB发送注册请求。
步骤S407,所述SVB向IMS核心返回200OK,指示该UE已注册成功。
步骤S408,IMS核心代理所述UE向GTAS发送注册请求。
步骤S409,所述GTAS向IMS核心返回200OK,指示该UE已注册成功。
在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被叫方的终端包括STB和电话,其中需要在SVB中设置视频终端STB和语音终端(如固定电话、小灵通和手机等)的绑定关系,并且需要视频终端STB能够获知与其绑定的语音终端的通话状态,因此就需要视频终端STB向SVB发送订阅请求,请求视频终端SVB在接收到对与其绑定的语音终端的呼叫后,能够将相应的通话请求通知所述视频终端STB。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视频终端STB向SVB申请订阅绑定语音终端的流程图,该实施例中视频终端STB已经注册成功。
步骤S501,视频终端STB通过subscribe命令向SVB发起订阅请求,其中该订阅请求包括与STB绑定的语音终端的信息。
步骤S502,SVB检查根据订阅请求包中携带的语音终端的信息,判断该语音终端是否为与该视频终端STB存在绑定关系,如果存在绑定关系则决定接受视频终端STB的订阅请求并执行步骤S503,否则拒绝该视频终端STB的订阅请求。
步骤S503,SVB通过notify命令向视频终端STB返回订阅成功消息。在视频终端STB订阅成功后,如果有主叫方向与视频终端STB绑定的语音终端发起呼叫请求,则SVB也会将该呼叫请求转发给视频终端STB。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于IPTV的多终端通信方法流程图,该实施例中视频终端STB已经在SVB上成功订阅了与其绑定的语音终端的会话状态,该实施例中被叫方至少包括一个语音终端(如固定电话、小灵通和手机等)和一个视频终端(如STB)。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主叫方向SVB发送呼叫请求INVITE消息,其中,该INVITE消息中的SDP1(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信息中包含有视频媒体标识,标识该主叫方请求发起的是一个视频会话,该SDP1信息还包含有主叫方的能力信息,如该主叫方是否支持视频会话等。
步骤S602,SVB接收到主叫方的INVITE消息后,判断该INVITE消息中的SDPI信息是否包含所述视频媒体标识,如果包含所述视频媒体标识,则SVB记录此次视频会话请求。其中,SVB也可根据SDP1信息中的主叫方能力信息判断该主叫方是否能够支持视频会话,如果该主叫方不支持视频会话,则即使该主叫方发送的SDP1信息中包含有所述视频媒体标识,则SVB也不会为该主叫方建立视频会话。
步骤S603,SVB将INVITE消息转发给语音终端。
步骤S604,语音终端摘机后,向SVB返回响应消息200OK,该响应消息中包含该语音终端的SDP2信息,该SDP2信息同样也包含该语音终端的能力信息。
步骤S605,SVB根据响应消息中语音终端的SDP2信息判断该语音终端是否支持视频功能,如果该语音终端不支持视频功能,则SVB向主叫方发送语音呼叫请求,在收到主叫方的确认响应消息后,建立主叫方和所述语音终端之间的语音会话。
步骤S606,SVB根据步骤S602中记录此次视频会话请求,SVB查找与该语音终端存在绑定关系的视频终端,通知该视频终端主叫方向语音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并向该视频终端发起视频会话请求。具体为通过NOTIFY消息向向该视频终端发起视频会话请求。
步骤S607,视频终端在收到SVB的视频会话请求后,在视频终端上向用户显式有视频会话请求,并询问用户是否同意连接到主叫方的视频。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可以接收到主叫方的会话请求之后,启动定时器,在定时器超时后还未收到用户同意的指令,则默认为拒绝此次视频会话请求。如果用户不同意此次视频会话请求,则不向SVB发送视频会话请求。
步骤S608,如果用户同意此次视频会话请求,则视频终端向SVB发送视频会话加入请求。具体为视频终端向SVB发送视频会话请求INVITE消息,并填写Join头域,如Join:xxx;to-tag=xxx;from-tag=xxx,该Join头域用于通知SVB,表示视频终端希望加入一个已经存在的会话,其中该视频会话请求INVITE消息也携带有该视频终端的SDP信息(SDP3),该SDP3中包含有视频终端的视频描述信息。
步骤S609,SVB在接收视频终端到的视频会话加入请求后,根据该视频会话加入请求中的Join头域匹配到主叫方和语音终端已存在的语音会话中,并将视频终端的视频能力和语音终端的语音能力进行合并,合并后向主叫方发送REINVITE请求,请求主叫方再建立一个视频会话,具体为:将SDP3中的视频描述信息添加到SDP2中生成一个新的SDP信息SDP4,并通过REINVITE请求向主叫方发送,该REINVITE请求中携带有SDP4,这样主叫方就能够直到请求建立视频会话的对端是已经建立了语音会话的被叫方。
步骤S610,主叫方在收到REINVITE请求后,向SVB返回200OK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中的SDP信息(SDP5)中携带有主叫方的视频描述信息及语音描述信息。
步骤S611,SVB在接收到主叫方返回的响应消息后,将该响应消息中SDP5中的主叫方的语音描述信息去除,仅留下主叫方的视频描述信息,并去除语音描述信息后的SDP5通过200OK向视频终端发送。因为如果不将主叫方的语音描述信息去除,则不仅会建立主叫方与视频终端的视频会话,也会建立主叫方与视频终端的语音会话。
步骤S612,视频终端接收到SVB的INVITE请求后,向SVB返回ACK确认消息。
步骤S613,SVB将视频终端的ACK确认消息转发给主叫方,从而建立主叫方和视频终端之间的视频会话。
这样通过上述实施例SVB控制视频终端与主叫方之间重新建立视频会话,使得没有视频接收能力的语音终端能够将与主叫方的视频会话转接到与该语音终端绑定的视频终端上,对于SVB来说只需为主叫方和被叫方的视频终端建立相应的视频会话即可,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代理被叫方的多个终端与主叫方进行会话,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方法在不给SVB造成负担的基础上,能够有效解决多终端与主叫方通讯的问题。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基于IPTV的多终端通信方法流程图,该实施例中当主叫方发起会话请求时被叫方的视频终端并未上线,由SVB接收到主叫方向被叫方的语音终端发出提醒,提醒被叫方用户打开视频终端,在视频终端开启后,向SVB发送订阅与其绑定的语音终端的通话状态的请求,在订阅成功后SVB建立视频终端与主叫方的视频会话,从而将与主叫方的视频会话转接到与该语音终端绑定的视频终端上。
步骤S701,主叫方向SVB发送呼叫请求INVITE消息,其中,该INVITE消息中的SDP1(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信息中包含有视频媒体标识,标识该主叫方请求发起的是一个视频会话,该SDP1信息还包含有主叫方的能力信息,如该主叫方是否支持视频会话等。
步骤S702,SVB接收到主叫方的INVITE消息后,判断该INVITE消息中的SDP1信息是否包含所述视频媒体标识,如果包含所述视频媒体标识,则SVB记录此次视频会话请求。其中,SVB也可根据SDP1信息中的主叫方能力信息判断该主叫方是否能够支持视频会话,如果该主叫方不支持视频会话,则即使该主叫方发送的SDPI信息中包含有所述视频媒体标识,则SVB也不会为该主叫方建立视频会话。
步骤S703,SVB将INVITE消息转发给语音终端。
步骤S704,语音终端摘机后,向SVB返回响应消息200OK,该响应消息中包含该语音终端的SDP2信息,该SDP2信息同样也包含该语音终端的能力信息。
步骤S705,SVB根据响应消息中语音终端的SDP2信息判断该语音终端是否支持视频功能,如果该语音终端不支持视频功能,则SVB向主叫方发送语音呼叫请求,在收到主叫方的确认响应消息后,建立主叫方和所述语音终端之间的语音会话。
步骤S706,SVB根据步骤S602中记录此次视频会话请求,SVB查找与该语音终端存在绑定关系的视频终端,并判断该视频终端是否开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视频终端已关机,因此SVB通过语音终端提示被叫方用户打开视频终端。
步骤S707,被叫方用户在收到SVB的提示消息后,如果愿意接收主叫方的视频请求,则打开视频终端。视频终端开启后,首先需要在IPTV SCF上注册成功。
步骤S708,视频终端在注册成功之后,向SVB发送SUBSCRIBE请求,请求订阅与其绑定的语音终端的通话状态。
步骤S709,SVB接收视频终端的SUBSCRIBE请求,并查询该视频终端与其请求订阅的语音终端是否存在绑定状态,如果存在绑定状态,则允许该视频终端订阅语音终端的通话状态。并通知该视频终端主叫方向语音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并向该视频终端发起视频会话请求。具体为通过NOTIFY消息向该视频终端发起视频会话请求。
步骤S710,视频终端在收到SVB的视频会话请求后,在视频终端上向用户显式有视频会话请求,并询问用户是否同意连接到主叫方的视频。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可以接收到主叫方的会话请求之后,启动定时器,在定时器超时后还未收到用户同意的指令,则默认为拒绝此次视频会话请求。如果用户不同意此次视频会话请求,则不向SVB发送视频会话请求。
步骤S711,如果用户同意此次视频会话请求,则视频终端向SVB发送视频会话加入请求。具体为视频终端向SVB发送视频会话请求INVITE消息,并填写Join头域,如Join:xxx;to-tag=xxx;from-tag=xxx,该Join头域用于通知SVB,表示视频终端希望加入一个已经存在的会话,其中该视频会话请求INVITE消息也携带有该视频终端的SDP信息(SDP3),该SDP3中包含有视频终端的视频描述信息。
步骤S712,SVB在接收视频终端到的视频会话加入请求后,根据该视频会话加入请求中的Join头域匹配到主叫方和语音终端已存在的语音会话中,并将视频终端的视频能力和语音终端的语音能力进行合并,合并后向主叫方发送REINVITE请求,请求主叫方再建立一个视频会话,具体为:将SDP3中的视频描述信息添加到SDP2中生成一个新的SDP信息SDP4,并通过REINVITE请求向主叫方发送,该REINVITE请求中携带有SDP4,这样主叫方就能够直到请求建立视频会话的对端是已经建立了语音会话的被叫方。
步骤S713,主叫方在收到REINVITE请求后,向SVB返回200OK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中的SDP信息(SDP5)中携带有主叫方的视频描述信息及语音描述信息。
步骤S714,SVB在接收到主叫方返回的响应消息后,将该响应消息中SDP5中的主叫方的语音描述信息去除,仅留下主叫方的视频描述信息,并去除语音描述信息后的SDP5通过200OK向视频终端发送。因为如果不将主叫方的语音描述信息去除,则不仅会建立主叫方与视频终端的视频会话,也会建立主叫方与视频终端的语音会话。
步骤S715,视频终端接收到SVB的INVITE请求后,向SVB返回ACK确认消息。
步骤S716,SVB将视频终端的ACK确认消息转发给主叫方,从而建立主叫方和视频终端之间的视频会话。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IPTV的多终端通信系统的结构图,该系统包括主叫方1、被叫方2和SVB 3,被叫方2包括至少一个语音终端21和至少一个视频终端22,主叫方1用于通过SVB 3向被叫方2的语音终端21发起呼叫请求,所述请求消息中包含有视频媒体标识;SVB 3用于建立语音终端21与主叫方1的语音会话,并根据视频媒体标识通知被叫方2的视频终端22向主叫方1发起视频会话请求,建立视频终端22和主叫方1的视频会话。
其中,SVB3包括请求消息接收模块31、语音会话创建模块32、通知模块33和视频会话创建模块34,请求消息接收模块31用于接收主叫方1向被叫方2的语音终端21发起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中包含有视频媒体标识;语音会话创建模块32用于创建语音终端21与主叫方1的语音会话;通知模块33用于根据请求消息中的视频媒体标识通知被叫方2的视频终端22向主叫方1发起视频会话请求;视频会话创建模块34用于建立视频终端22和主叫方1的视频会话。
其中,SVB3还包括订阅请求接收模块35、绑定关系查询模块36和订阅消息返回模块37,订阅请求接收模块35用于接收视频终端22发起的订阅请求,所述订阅请求中携带有视频终端22请求订阅的语音终端21的标识;绑定关系查询模块36用于根据语音终端21的标识,检测语音终端21与视频终端22是否存在绑定关系;订阅消息返回模块37用于在绑定关系查询模块36判断语音终端21与视频终端22存在绑定关系后,向视频终端22返回订阅成功的消息。
其中,SVB3还包括加入请求接收模块38,匹配合并模块39和去除模块40,加入请求接收模块38用于接收视频终端22发送的视频会话加入请求,请求加入语音终端21与主叫方1的语音会话,所述视频会话加入请求携带有视频终端22的视频能力描述信息;匹配合并模块39用于根据所述视频会话加入请求将视频终端22匹配到主叫方1与语音终端21的语音会话,并将视频终端22的视频能力描述信息与语音终端21的语音能力描述信息合并,向主叫方1发送重请求消息;去除模块40用于接收主叫方1的确认消息后,将确认消息中的语音部分去除,建立视频终端22与主叫方1的视频会话。
其中,SVB3还包括判断模块41和开启提示模块42,判断模块41用于在请求消息接收模块31接收到主叫方1向被叫方2的语音终端22发起的请求消息,且所述请求消息中包含有视频媒体标识后,判断与语音终端21绑定的视频终端22是否上线;开启提示模块42用于在判断模块41判断视频终端22未上线时,向语音终端21发送消息提示用户开启视频终端22。
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通过SVB分别建立主叫方和被叫方语音终端的语音会话,主叫方和被叫方视频终端的视频会话,从而使主叫方和被叫方(多个终端)之间传送的数据就不需要通过本地服务器,从而减轻本地服务器的负担,并且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只需增加SVB与主叫方及被叫方之间的信令交互即可,因此也不会给SVB带来负担。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多终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被叫方包括至少一个语音终端和至少一个视频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业务代理服务器SVB接收主叫方向所述被叫方语音终端发起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中包含有视频媒体标识;
所述SVB建立所述语音终端与所述主叫方的语音会话,并根据所述视频媒体标识建立所述视频终端和所述主叫方的视频会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终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视频终端向所述SVB订阅所述语音终端的会话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终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VB根据所述视频媒体标识建立所述视频终端和所述主叫方的视频会话之前,还包括:
所述SVB根据所述视频媒体标识通知所述被叫方的视频终端向所述主叫方发起视频会话请求;
所述SVB接收所述视频终端向所述主叫方发起的视频会话请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多终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终端向所述SVB订阅所述语音终端的会话状态具体为:
所述SVB接收所述视频终端发起的订阅请求,所述订阅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视频终端请求订阅的语音终端的标识;
所述SVB根据所述语音终端的标识,检测所述语音终端与所述视频终端存在绑定关系,并向所述视频终端返回订阅成功的消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多终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终端发起的订阅请求具体为:
所述视频终端通过subscribe命令向SVB发起订阅请求;
所述SVB向所述视频终端返回订阅成功的消息具体为:
所述SVB通过notify命令向所述视频终端返回订阅成功消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终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语音终端在所述SVB上注册成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终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VB接收所述视频终端向所述主叫方发起的视频会话请求,建立所述视频终端和所述主叫方的视频会话具体为:
所述视频终端向所述SVB发送视频会话加入请求,请求加入所述语音终端与所述主叫方的语音会话,所述视频会话加入请求携带有所述视频终端的视频能力描述信息;
所述SVB根据所述视频会话加入请求将所述视频终端匹配到所述主叫方与所述语音终端的语音会话,并将所述视频终端的视频能力描述信息与所述语音终端的语音能力描述信息合并,向所述主叫方发送重请求消息;
所述SVB接收所述主叫方的确认消息后,将所述确认消息中的语音能力描述信息去除,建立所述视频终端与所述主叫方的视频会话。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多终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终端请求加入所述语音终端与所述主叫方的语音会话具体为:
所述视频终端填写Join头域,通过所述Join头域通知所述SVB所述视频终端需要加入所述语音终端与所述主叫方的语音会话。
9、如权利要求7所述多终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终端的视频能力描述信息包括所述视频终端的视频接收能力信息,或,所述视频终端的视频接收能力信息和所述视频终端的视频发送能力信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终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VB根据所述视频媒体标识通知所述被叫方的视频终端向所述主叫方发起视频会话请求之前,还包括:
所述SVB判断所述视频终端未上线,则所述SVB向所述语音终端发送消息提示用户开启所述视频终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多终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VB向所述语音终端发送消息提示用户开启所述视频终端之后,还包括:
所述用户开启所述视频终端后,所述视频终端向所述SVB订阅所述语音终端的会话状态。
12、一种多终端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叫方、被叫方和SVB,所述被叫方包括至少一个语音终端和至少一个视频终端,
所述主叫方,用于通过所述SVB向所述被叫方语音终端发起呼叫请求,所述请求消息中包含有视频媒体标识;
所述SVB,用于建立所述语音终端与所述主叫方的语音会话,并根据所述视频媒体标识通知所述被叫方的视频终端向所述主叫方发起视频会话请求,建立所述视频终端和所述主叫方的视频会话。
13、一种SVB,其特征在于,包括请求消息接收模块、语音会话创建模块和视频会话创建模块,
所述请求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主叫方向被叫方语音终端发起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中包含有视频媒体标识;
所述语音会话创建模块,用于创建所述语音终端与所述主叫方的语音会话;
所述视频会话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请求消息接收模块接收的视频媒体标识建立所述视频终端和所述主叫方的视频会话。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SVB,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请求消息接收模块接收的请求消息中的视频媒体标识通知所述被叫方的视频终端向所述主叫方发起视频会话请求。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SVB,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订阅请求接收模块、绑定关系查询模块和订阅消息返回模块,
所述订阅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视频终端发起的订阅请求,所述订阅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视频终端请求订阅的语音终端的标识;
所述绑定关系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语音终端的标识,检测所述语音终端与所述视频终端是否存在绑定关系;
所述订阅消息返回模块,用于在所述绑定关系查询模块判断所述语音终端与所述视频终端存在绑定关系后,向所述视频终端返回订阅成功的消息。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SVB,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入请求接收模块,匹配合并模块和去除模块,
所述加入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视频终端发送的视频会话加入请求,请求加入所述语音终端与所述主叫方的语音会话,所述视频会话加入请求携带有所述视频终端的视频能力描述信息;
所述匹配合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视频会话加入请求将所述视频终端匹配到所述主叫方与所述语音终端的语音会话,并将所述视频终端的视频能力描述信息与所述语音终端的语音能力描述信息合并,向所述主叫方发送重请求消息;
所述去除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主叫方的确认消息后,将所述确认消息中的语音部分去除,建立所述视频终端与所述主叫方的视频会话。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SVB,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模块和开启提示模块,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请求消息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主叫方向被叫方语音终端发起的请求消息,且所述请求消息中包含有视频媒体标识后,判断与所述语音终端绑定的视频终端是否上线;
所述开启提示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视频终端未上线时,向所述语音终端发送消息提示用户开启所述视频终端。
CN200710301347XA 2007-12-25 2007-12-25 一种多终端通信方法、系统和装置 Active CN1014722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301347XA CN101472235B (zh) 2007-12-25 2007-12-25 一种多终端通信方法、系统和装置
PCT/CN2008/073608 WO2009082945A1 (fr) 2007-12-25 2008-12-19 Procédé, système et appareil de communication multiterminal
EP08865936A EP2107852A4 (en) 2007-12-25 2008-12-19 COMMUNICATION METHOD WITH MULTIPLE DEVICES, SYSTEM AND DEVICE
US12/481,327 US20090244255A1 (en) 2007-12-25 2009-06-09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multi-terminal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301347XA CN101472235B (zh) 2007-12-25 2007-12-25 一种多终端通信方法、系统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2235A true CN101472235A (zh) 2009-07-01
CN101472235B CN101472235B (zh) 2012-08-15

Family

ID=40823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301347XA Active CN101472235B (zh) 2007-12-25 2007-12-25 一种多终端通信方法、系统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244255A1 (zh)
EP (1) EP2107852A4 (zh)
CN (1) CN101472235B (zh)
WO (1) WO2009082945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55108A1 (en) * 2010-10-28 2012-05-03 Socaller Limited Method and arrangements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to a user
WO2012167684A1 (zh) * 2011-10-24 2012-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绳可视电话通话控制方法和无绳可视电话
CN102904882A (zh) * 2012-09-24 2013-0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随机呼叫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2131080B (zh) * 2010-01-15 2013-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传输方法、系统及光网络设备
CN103347306A (zh) * 2013-06-24 2013-10-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个终端建立关联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3159426A1 (zh) * 2012-04-26 2013-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个人网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5120368A (zh) * 2015-08-26 2015-12-02 无锡华海天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提示来电通知的网络视频电话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5763537A (zh) * 2016-01-29 2016-07-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方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57053A (zh) * 2016-12-19 2017-05-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信息学院 一种基于端状态迁移的网络安全防御方法
CN107222706A (zh) * 2017-06-29 2017-09-29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预览方法及系统
CN109862306A (zh) * 2019-01-14 2019-06-0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显示方法、电子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71773A (zh) * 2020-12-24 2021-04-16 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voip设备中多终端的集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25512A (zh) * 2021-04-26 2021-08-06 北京新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呼叫中心坐席终端音视频分流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14351A1 (de) * 2010-04-09 2011-10-13 S. Siedle & Söhne Telefon- und Telegrafenwerke OH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Hauskommunikationsanlage und Hauskommunikationsanlage
CN102547416B (zh) * 2010-12-27 2015-05-13 佛山络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与电视分载媒体的方法
CN104426854A (zh) * 2013-08-23 2015-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代理通话的方法及系统
US20160242072A1 (en) * 2015-02-18 2016-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ling over-sized call setup messages
US20180183933A1 (en) * 2016-12-23 2018-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call handling during a user equipment ringing sta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23730A1 (en) * 2001-07-27 2003-01-30 Michael Wengrovitz Multiple host arrangement for multimedia sessions using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communication
US7532628B2 (en) * 2002-12-30 2009-05-12 Cisco Technology, Inc. Composite controller for multimedia sessions
KR101155224B1 (ko) * 2005-03-09 2012-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Sip/ip 코어 네트워크에서 세션 분리 방법 및 서버 및 단말
KR20070059808A (ko) * 2005-12-07 2007-06-1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셋톱박스에서의 영상 전화 연결 장치 및 방법
CN101090474A (zh) * 2006-06-15 2007-12-19 王欣 基于多种传输媒体协同工作的可视电话的实现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1080B (zh) * 2010-01-15 2013-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传输方法、系统及光网络设备
WO2012055108A1 (en) * 2010-10-28 2012-05-03 Socaller Limited Method and arrangements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to a user
WO2012167684A1 (zh) * 2011-10-24 2012-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绳可视电话通话控制方法和无绳可视电话
WO2013159426A1 (zh) * 2012-04-26 2013-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个人网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2904882A (zh) * 2012-09-24 2013-0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随机呼叫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3347306A (zh) * 2013-06-24 2013-10-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个终端建立关联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347306B (zh) * 2013-06-24 2015-11-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个终端建立关联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5120368A (zh) * 2015-08-26 2015-12-02 无锡华海天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提示来电通知的网络视频电话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5763537A (zh) * 2016-01-29 2016-07-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方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57053A (zh) * 2016-12-19 2017-05-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信息学院 一种基于端状态迁移的网络安全防御方法
CN106657053B (zh) * 2016-12-19 2019-11-0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信息学院 一种基于端状态迁移的网络安全防御方法
CN107222706A (zh) * 2017-06-29 2017-09-29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预览方法及系统
CN107222706B (zh) * 2017-06-29 2019-12-13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预览方法及系统
CN109862306A (zh) * 2019-01-14 2019-06-0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显示方法、电子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862306B (zh) * 2019-01-14 2022-10-14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显示方法、电子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71773A (zh) * 2020-12-24 2021-04-16 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voip设备中多终端的集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25512A (zh) * 2021-04-26 2021-08-06 北京新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呼叫中心坐席终端音视频分流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07852A4 (en) 2011-04-20
CN101472235B (zh) 2012-08-15
EP2107852A1 (en) 2009-10-07
US20090244255A1 (en) 2009-10-01
WO2009082945A1 (fr) 200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2235B (zh) 一种多终端通信方法、系统和装置
US988302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teractive media during communication in channel-based media telecommunication protocols
EP1665722B1 (en) Exchange protocol for combinational multimedia services
EP2241078B1 (en) Method and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iptv) content manager server for iptv servicing
US7167468B2 (en) Internet protocol telephony voice/video message deposit and retrieval
KR101458634B1 (ko) 사전 설정 세션을 관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기위한 PoC 시스템과 PoC 단말
CN1985489A (zh) 在多媒体通信系统中提供不同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JP2008523662A (ja) 画像ベースのプッシュ・ツー・トークの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向き画像交換方法
CN101453524B (zh) 一种多媒体业务的实现方法
US2009002813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ing and activating 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s and phone numbers
WO2009024092A1 (fr) Procédé et système permettant la commande d'autorisation de ressource de service
CN101193068A (zh) 一种应答请求的方法和设备
CN101227457A (zh) 标识通信业务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2111387A (zh) 会议状态下的控制权转移方法及用户设备
EP2466929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emergency call override service
CN101400025B (zh) 一种实现移动终端上传、下载多媒体彩像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9071690B2 (en) Call transfer processing in SIP mode
EP3228057B1 (en) Ims application control protocol
EP2214376B1 (en) Management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pecific apparatus in multimedia session
CN102378355A (zh) 一种ims多媒体会议终端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2484641A (zh) 用于选择网络资源的方法
KR100969458B1 (ko) 세션 설정 프로토콜을 이용한 멀티미디어 링백 서비스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EP2200254B1 (en) Mobile network system and guidance message providing method
WO2015176746A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n additional session to an anonymous user
CN101815070A (zh) 消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ENZHEN LIANCHU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2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129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518052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08

Address after: 518052, Guangdong,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Nanshan digital cultural industry base, east block, room 407-408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LI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enter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Z-GOOD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ENZHEN LIANCHU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ENTER

Effective date: 201501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052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100085 HAIDIAN,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122

Address after: 100085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No. 33 Xiaoying Road 1 1F06 room

Patentee after: BEIJING ZHIGU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2, Guangdong,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Nanshan digital cultural industry base, east block, room 407-408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LI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