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8596B - 装备汽油直喷发动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 Google Patents

装备汽油直喷发动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8596B
CN101468596B CN2007103003459A CN200710300345A CN101468596B CN 101468596 B CN101468596 B CN 101468596B CN 2007103003459 A CN2007103003459 A CN 2007103003459A CN 200710300345 A CN200710300345 A CN 200710300345A CN 101468596 B CN101468596 B CN 1014685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gdi
motor
control unit
driving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3003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8596A (zh
Inventor
李骏
赵子亮
刘明辉
金启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071030034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685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68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8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8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8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 Eng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fic Use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装备汽油直喷发动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属于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技术;其特征在于:装备GDI发动机、变速器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集成了一个电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GDI发动机通过离合器与变速器输入轴连接,II轴电机集成于变速器输出轴后端,通过键联接与变速器输出轴连接;GDI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变速器控制单元TCU、电机控制单元MCU、电池管理系统BMS和整车管理系统HCU,通过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连接。其大大改善了整车的燃油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同时降低了整车重量和成本,降低了总布置的难度。

Description

装备汽油直喷发动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备汽油直喷发动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特别是一种装备汽油直喷(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发动机、变速器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集成了一个电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属于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技术。
背景技术
节能和环保是当今汽车工业发展的两大主题,围绕这两大主题进行的汽车技术革新层出不穷,其中混合动力技术就是典型的代表。目前混合动力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汽车技术研究的热点领域。自日本丰田公司、本田公司成功推出混合动力轿车并在市场上取得极大成功后,国际上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投身于混合动力产品开发。我国也于“十五”期间投入巨资进行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与开发,并取得得了一定的成果。
混合动力汽车集成了机械、电子、计算机、能源、控制等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除了包含传统的内燃机驱动系统,混合动力汽车还包含电动驱动系统,这使其动力传动系统的构型复杂多样。典型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构型有串联、并联和混联三种,基于这三种基本的构型,根据总成类型、数量和布置位置的不同,可衍生出众多的构型。不同构型的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策略、性能也会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备汽油直喷发动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可显著改善整车的燃油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使汽车可以在不配备传统起动设备如传统起动机的情况下,实现发动机的启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备汽油直喷发动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是装备汽油直喷发动机、变速器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集成了一个电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由GDI发动机,GDI发动机控制单元ECU,离合器,变速器,变速器控制单元TCU,I轴电机,II轴电机,电机控制单元MCU,高压动力电池组,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BMS,控制器局域网CAN,直流变换器,低压电池,主减速器,车轮等组成;其特征在于:GDI发动机通过离合器与变速器输入轴连接,I轴电机集成于离合器与变速器之间,转子通过键联接与变速器输入轴连接;II轴电机集成于变速器输出轴后端,通过键联接与变速器输出轴连接。变速器输出轴前端通过齿轮与主减速器锥齿轮连接,发动机和/或电机输出的动力经差速器、半轴传递到驱动车轮;变速器的类型包括手动有级变速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无级变速器(CVT);GDI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变速器控制单元TCU、电机控制单元MCU、电池管理系统BMS和整车管理系统HCU,通过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连接;GDI发动机的启动,无需传统发动机的起动装置,只需对处于压缩行程的气缸实施喷油点火即可实现;GDI发动机气缸状态可通过检测曲轴的相位和气缸点火时序确定,也可通过直接检测气缸压力和气缸点火时序确定,或者同时检测曲轴的相位和缸内压力加上气缸点火时序确定。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具备了混合动力汽车所有的功能,大大改善了整车的燃油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同时,由于GDI发动机系统具备自启动功能,省去了传统汽车上的发动机启动机和发电机,降低了整车重量和成本,降低了总布置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装备汽油直喷(GDI)发动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整车构型示意图。
图2是具有自启动功能的GDI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图3是停车充电模式和停车待机模式判定逻辑。
图4是发动机单独驱动模式判定逻辑。
图5是联合驱动模式判定逻辑。
图6是纯电驱动模式判定逻辑。
图7是串联模式判定逻辑。
图8是传统制动模式和再生制动模式判定逻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装备汽油直喷发动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包括整车控制、GDI发动机、电机、高压动力电池、变速器;其特征在于:GDI发动机1通过离合器16与变速器13输入轴连接,I轴电机15集成于离合器16与变速器13之间,I轴电机15的转子通过键联接与变速器13输入轴连接;II轴电机12集成于变速器13输出轴后端,通过键联接与变速器13输出轴连接;变速器13输出轴前端通过齿轮与主减速器3锥齿轮连接,发动机1和I轴电机15以及II轴电机12输出的动力经差速器3、半轴传递到驱动车轮2。
高压动力电池组9通过动力电缆与电机控制单元14连接,此外还通过动力电缆与直流变换器8连接,直流变换器8通过动力电缆与低压电池7连接。低压电池7为车载低压电气附件和电子控制单元供电,当电量不足时,高压动力电池组9通过直流变换器8为其充电。GDI发动机1的控制单元ECU4、变速器13的控制单元TCU5、电机12和15的控制单元MCU14、电池管理系统BMS10和整车管理系统HCU6通过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11连接。HCU6作为上位机,采集驾驶员输入信息、各控制单元上传的状态信息,依据控制算法,输出对ECU4、MCU14、TCU5等的控制指令。
ECU4、MCU14和TCU5根据HCU6的指令,控制GDI发动机1、电机12和15、变速器13等协调工作,使整车工作于特定的模式,从而达到改善整车燃油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的目的。
如图2所示,当需要GDI发动机1启动时,经过特殊的设计发动机控制系统,控制GDI发动机实现自启动。GDI发动机1实现自启动可通过如下三种方式实施。
GDI发动机1实现自启动的实施过程是,GDI发动机1启动前,根据位置传感器18采集的齿圈20和曲轴17的相位信息,以及预设的气缸点火顺序等信息,判定当前处于压缩行程且适合点火的气缸22,并通过高压油嘴24对气缸22实施缸内喷射,然后通过火花塞21对气缸22实施点火,使缸内混合气燃烧膨胀做功,从而带动曲轴17旋转,使发动机自行启动。
GDI发动机1实现自启动的实施过程还可以是,GDI发动机1启动前,根据压力传感器19采集的气缸压力信息,以及预设的气缸点火顺序等信息,判定当前处于压缩行程且适合点火的气缸22,并通过高压油嘴24对气缸22实施缸内喷射,通过火花塞21对气缸22实施点火,使缸内混合气燃烧膨胀做功,从而带动曲轴17旋转,使发动机自行启动。
GDI发动机1实现自启动的实施过程还可以是,GDI发动机1启动前,根据位置传感器18采集的齿圈20和曲轴17的相位信息、压力传感器19采集的气缸压力信息,以及预设的气缸点火顺序等信息,判定当前处于压缩行程且适合点火的气缸22,并通过高压油嘴24对气缸22实施缸内喷射,通过火花塞21对气缸22实施点火,使缸内混合气燃烧膨胀做功,从而带动曲轴17旋转,使发动机自行启动。
如图3所示,当钥匙门闭合时,整车动力系统关闭。
如图3所示,当钥匙门开启且停车时,若高压动力电池组9的电量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严重不足,整车工作于停车充电模式。该模式下GDI发动机1开启,离合器16闭合,变速器13置空挡,I轴电机15工作于发电模式,对高压动力电池组9进行充电。
如图3所示,当钥匙门开启且停车时,若高压动力电池组9的SOC不小于设定的下限值,整车即转入停车待机模式,在该模式下,GDI发动机1关闭,离合器16闭合,变速器13置空挡,I轴电机15、II轴电机12以及各总成控制单元处于待机状态。
如图4所示,汽车行驶,当发动机需要暖机且驾驶员的转矩需求不大时,或者,发动机不需要暖机但转矩需求适中时,整车工作于发动机单独驱动模式。该模式下GDI发动机1开启,离合器16闭合,变速器13在挡,I轴电机15和II轴电机12处于待机状态。发动机1输出的动力经离合器16、变速器13、主减速器6、半轴和驱动轮2,驱动整车行驶。
如图5所示,当驾驶员转矩需求很大且电池组SOC充足时,整车工作于联合驱动模式。在该模式下,GDI发动机1开启,离合器16闭合,变速器13在挡,I轴电机15和II轴电机12运行于电动模式。GDI发动机1输出的动力经离合器16与I轴电机15、II轴电机12输出的动力在变速器13耦合,最后经主减速器6、半轴和驱动轮2,驱动整车行驶。
如图6所示,当驾驶员转矩需求较小且电池组SOC充足时,整车工作于纯电驱动模式。在该模式下,GDI发动机1关闭,离合器16分离,变速器13在挡,I轴电机15输出的动力经变速器13、主减速器6、半轴和驱动轮2,驱动整车行驶,而II轴电机12处于待机状态。在该模式下,还可以是,GDI发动机1关闭,离合器16分离或闭合,变速器13置空挡,II轴电机12输出的动力经主减速器6、半轴和驱动轮2,驱动整车行驶,而I轴电机15处于待机状态。在该模式下,还可以是,GDI发动机1关闭,离合器16分离,变速器13在挡,I轴电机15输出的动力经变速器13,与II轴电机12输出的动力在变速器13耦合,最后经主减速器6、半轴和驱动轮2,驱动整车行驶。
如图7所示,当变速器13发生故障时,如无法正常挂挡,或者,存在其它串联模式运行的条件时,整车工作于串联模式。在该模式下,GDI发动机1开启,离合器16闭合,变速器13置空挡,I轴电机15运行于发电模式,II轴电机12运行于电动模式。GDI发动机1输出的动力,经离合器16带动I轴电机发电。II轴电机12输出的动力,经主减速器6、半轴和驱动轮2,驱动整车行驶。
如图8所示,当需要制动时,若电池组SOC很充足,为了防止高压动力电池组9过充导致使用寿命缩短,整车工作于传统制动模式;若电池组SOC不很充足,整车运行于再生制动模式。
整车运行于传统制动模式时,汽车的动能通过制动器的摩擦转变为热能散发到空气中。
整车运行于再生制动模式时,可以是,离合器16分离,变速器13置空挡或在挡,I轴电机15处于待机状态。汽车的动能,经驱动车轮2、主减速器3传到II轴电机12,通过II轴电机12转化为电能,经电机控制单元MCU14逆变后,存储到高压动力电池组9中。
整车运行于再生制动模式时,还可以是,离合器16分离,变速器13在挡,II轴电机12处于待机状态。汽车的动能,经驱动车轮2、主减速器3、变速器13,传到I轴电机15,通过I轴电机15转化为电能,经电机控制单元MCU14逆变后,存储到高压动力电池组9中。
整车运行于再生制动模式时,还可以是,离合器16分离,变速器13在挡。汽车的动能,经驱动车轮2、主减速器3传到II轴电机12,再经变速器13,传到I轴电机15,通过II轴电机12和I轴电机15转化为电能,经电机控制单元MCU14逆变后,存储到高压动力电池组9中。

Claims (5)

1. 装备汽油直喷发动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由GDI发动机(1),GDI发动机控制单元ECU(4),离合器(16),变速器(13),变速器控制单元TCU(5),I轴电机(15),II轴电机(12),电机控制单元MCU(14),高压动力电池组(9),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BSM(10),控制器局域网CAN,直流变换器(8),低压电池(7),主减速器(3),车轮(2)等组成;其特征在于:GDI发动机(1)、变速器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集成了一个电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GDI发动机(1)通过离合器(16)与变速器输入轴连接,I轴电机(15)集成于离合器(16)与变速器(13)之间,转子通过键联接与变速器(13)输入轴连接;II轴电机(12)集成于变速器(13)输出轴后端,通过键联接与变速器(13)输出轴连接;变速器(13)输出轴前端通过齿轮与主减速器(3)锥齿轮连接,发动机和/或电机输出的动力经差速器、半轴传递到驱动车轮(2);GDI发动机控制单元ECU(4)、变速器控制单元TCU(5)、电机控制单元MCU(14)、电池管理系统BMS(10)和整车管理系统HCU(6),通过控制器局域网CAN(11)总线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备汽油直喷发动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动力电池组(9)通过动力电缆与电机控制单元(14)和直流变换器(8)连接,直流变换器(8)通过动力电缆与低压电池(7)连接;低压电池(7)为车载低压电气附件和电子控制单元供电,当电量不足时,高压动力电池组(9)通过直流变换器(8)为其充电;整车管理系统HCU(6)作为上位机,采集驾驶员输入信息、各控制单元上传的状态信息,依据控制算法,输出对GDI发动机控制单元ECU(4)、电机控制单元MCU(14)、变速器控制单元TCU(5)的控制指令。
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备汽油直喷发动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GDI发动机(1)的启动,无需传统发动机的起动装置,只需对处于压缩行程的气缸实施喷油点火即可实现;GDI发动机(1)启动前,根据位置传感器(18)采集的齿圈(20)和曲轴(17)的相位信息,以及预设的气缸点火顺序等信息,判定当前处于压缩行程且适合点火的气缸(22),并通过高压油嘴(24)对气缸(22)实施缸内喷射,然后通过火花塞(21)对气缸(22)实施点火,使缸内混合气燃烧膨胀做功,从而带动曲轴(17)旋转,使发动机自行启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备汽油直喷发动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GDI发动机气缸状态可通过检测曲轴的相位和气缸点火时序确定,GDI发动机(1)启动前,根据压力传感器(19)采集的气缸压力信息,以及预设的气缸点火顺序等信息,判定当前处于压缩行程且适合点火的气缸(22),并通过高压油嘴(24)对气缸(22)实施缸内喷射,通过火花塞(21)对气缸(22)实施点火,使缸内混合气燃烧膨胀做功,从而带动曲轴(17)旋转,使发动机自行启动。
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备汽油直喷发动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GDI发动机也可通过直接检测气缸压力和气缸点火时序确定或者同时检测曲轴的相位和缸内压力加上气缸点火时序确定;GDI发动机(1)启动前,根据位置传感器(18)采集的齿圈(20)和曲轴(17)的相位信息、压力传感器(19)采集的气缸压力信息,以及预设的气缸点火顺序等信息,判定当前处于压缩行程且适合点火的气缸(22),并通过高压油嘴(24)对气缸(22)实施缸内喷射,通过火花塞(21)对气缸(22)实施点火,使缸内混合气燃烧膨胀做功,从而带动曲轴(17)旋转,使发动机自行启动。
CN2007103003459A 2007-12-27 2007-12-27 装备汽油直喷发动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Active CN1014685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3003459A CN101468596B (zh) 2007-12-27 2007-12-27 装备汽油直喷发动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3003459A CN101468596B (zh) 2007-12-27 2007-12-27 装备汽油直喷发动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8596A CN101468596A (zh) 2009-07-01
CN101468596B true CN101468596B (zh) 2011-04-27

Family

ID=40826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3003459A Active CN101468596B (zh) 2007-12-27 2007-12-27 装备汽油直喷发动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685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5332B (zh) * 2012-07-02 2016-03-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756785A (zh) * 2016-04-21 2016-07-13 合肥宝发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叉车用多种燃料电喷发动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3468B1 (en) * 1998-11-18 2001-03-20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device for hybrid vehicle and method thereof
US7028794B2 (en) * 2003-02-26 2006-04-1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Transmission gear apparatus for motor vehicle
CN1857941A (zh) * 2006-06-08 2006-11-08 上海交通大学 串并联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CN1919632A (zh) * 2006-09-15 2007-02-28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新型双电机混联混合动力总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3468B1 (en) * 1998-11-18 2001-03-20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device for hybrid vehicle and method thereof
US7028794B2 (en) * 2003-02-26 2006-04-1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Transmission gear apparatus for motor vehicle
CN1857941A (zh) * 2006-06-08 2006-11-08 上海交通大学 串并联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CN1919632A (zh) * 2006-09-15 2007-02-28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新型双电机混联混合动力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8596A (zh) 200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o et al. Effect of 48 V mild hybrid system layout on powertrain system efficiency and its potential of fuel economy improvement
CN101367381B (zh) 一种弱混合动力汽车电机控制方法
CN102991331B (zh)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
CN105059104B (zh) 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及其发动机启动控制方法
CN101898557B (zh) 电动四驱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方法
CN1420034A (zh) 双电机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
CN101428610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控制方法
CN106240336B (zh) 一种插电式双电机四驱混合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072461A (zh) 双电机多模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01428A (zh) 一种使用超级电容辅助动力系统的混合动力汽车
CN102897016A (zh) 双离合器变速四轮驱动混合动力车辆的驱传动及控制系统
CN104554241A (zh) 一种多模式相对独立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337203U (zh) 带单向离合器的四驱混合动力车的混合动力系统
CN205554179U (zh) 一种单轴双离合混联混合动力系统
CN103568814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系统
CN105172571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203974582U (zh) 一种混联式气电混合动力客车
CN202283872U (zh) 混合动力汽车多电机混联系统
CN202491672U (zh) 用于四驱混合动力汽车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01966810B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基于轮毂电机混联驱动系统
CN101468596B (zh) 装备汽油直喷发动机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CN101973268A (zh) 一种串联可插电式电动汽车能量耦合控制方法
Zuo et al. Engine start control strategy research for parallel-series hybrid electrical vehicles
CN203344729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CN202944196U (zh)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305

Address after: 130011 Changchun Province, West New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ongfeng Street, No. 2259, No.

Patentee after: China FAW Group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130011 Dongfeng Street, Jilin, Changchun, No. 2259

Patentee before: China FAW Group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