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0938A - 同步消息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同步消息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0938A
CN101460938A CNA2007800184821A CN200780018482A CN101460938A CN 101460938 A CN101460938 A CN 101460938A CN A2007800184821 A CNA2007800184821 A CN A2007800184821A CN 200780018482 A CN200780018482 A CN 200780018482A CN 101460938 A CN101460938 A CN 101460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user
handling system
parameter
e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184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0938B (zh
Inventor
P·K·伦德
D·R·伍兹
I·T·罗克斯伯勒
B·S·拉姆
A·S·道斯
S·M·佩特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gle LLC
Original Assignee
Google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1/277,01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20060265459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gle LLC filed Critical Google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460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0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0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09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digital computers each having at least an arithmetic unit, a program unit and a register, e.g. for a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of several progr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3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using or handling presence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2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filtering or selective blo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用于管理发消息方之间的同步消息的改进的系统。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集中化的同步消息管理系统作为对各个客户的签订服务,而无需在客户位置处安装额外的设备。所述同步消息管理系统通过诸如因特网的公共网络连接到各个客户网络、发消息服务的服务器以及第三方消息器。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客户的所有流入和流出同步消息通过同步消息管理系统被引导。通过这样做,所述消息可以被同步消息管理系统实时处理。可以由所述同步消息管理系统向这些消息应用各种策略和过滤算法。

Description

同步消息管理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1]本申请要求2006年8月9日递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821,957和2006年12月20日递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871,074的优先权,上述两个美国临时申请与本申请被共同转让,并且在此通过引用被整体包括在本申请中。本申请还要求2006年3月20日递交的美国实用专利申请No.11/277,017的优先权,该美国申请与本申请被共同转让,并且在此通过引用被整体包括在本申请中。
[0002]除了上述申请外,在与本申请相同的日期已经递交了以下同时待审定且共同转让的美国专利申请。因此以下申请也是相关申请,并且在此通过引用被整体包括在本申请中:Adam S.Dawes等人的US申请No.11/__,__,律师案卷号PST-014,标题为“UnifiedManagement Policy for Multiple Format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用于多格式电子通信的统一管理策略)”。
技术领域
[0003]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案总地涉及用于监控和管理电子通信的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管理在客户使用者(client user)和其他发消息方(messaging party)之间发送的同步消息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0004]同步消息管理普遍被具有使用者(user)/用户(subscriber)的同步消息服务提供商(Yahoo!,AOL,MSN和Google)或者被在企业网络内采用同步消息服务的公司处理。当同步消息管理是由消息服务提供商或者由在公司服务器位置处的客户所进行的时,宝贵的通信带宽和计算资源被花费在路由、分析和对同步消息流量的其他处理上。目前的同步消息系统的特征还在于缺乏实时监控、反馈,以及对关于这些流量的规则、使用或其他策略的更新。因此,对于改进的用于管理同步消息的系统存在着需求。
发明内容
[0005]本文公开了用于管理发消息方之间的同步消息的改进的系统。根据某些描述的实施方案,提供了集中化的(centralized)同步消息管理系统作为对各个客户的签订服务(subscription service),而无需在客户位置处安装额外的设备。所述同步消息管理系统通过诸如因特网的公共网络连接到各个客户网络、发消息服务的服务器以及第三方消息器。根据该实施方案,所有流入和流出的同步消息通过同步消息管理系统被引导。通过这样做,所述消息可以被同步消息管理系统实时处理。
[0006]该实时处理可以包括向签订该同步消息管理服务的使用者和客户应用各种策略。这些策略可以规范该系统的各个使用者和客户所许可的同步发消息活动的级别。该实时处理还可以检查与该同步消息相关联的元数据和实际内容,以确定该消息是否应该作为不请自来(unsolicited)或者非期望的(“垃圾的”)而被阻挡。因为大量客户网络可以连接到该同步消息管理系统,因此该系统可操作来收集大量关于因特网上同步发消息流量的经验数据。根据所描述的实施方案,所收集的流量数据可以被用来生成评分算法,所述评分算法基于同步消息是不请自来或者非期望的可能性给消息分配一特定的声誉得分。这些声誉得分可以被用于实时过滤同步消息管理系统接收到的同步消息。
[0007]根据本文描述的实施方案,同步消息管理系统可以代表完全驻留在客户网络内的企业发消息系统储存策略信息。在这些实施方案中,同步消息可以在特定客户网络内被发送而不通过同步消息管理系统。为了向这些消息应用策略,企业发消息系统从同步消息管理系统检索策略,并且实时地向所述发消息活动应用那些策略。同步消息管理系统由此允许向现有的企业发消息系统应用策略而无需在客户位置处安装任何新的装置或硬件。
[0008]如本文描述的,同步消息管理系统可以充当位于客户网络内的各个企业发消息系统之间同步消息传输的交换中心(clearhouse)。这些各种的同步发消息系统因此可以针对客户间发消息而联合在一起。所述同步消息管理系统可以应用各种联合策略,所述联合策略可以许可各种级别的客户间发消息。
[0009]前面已经概述和总结了所公开的各种实施方案。额外的特征和实施方案在这之后被描述,并且在所附的一个或更多个权利要求中具体地进行了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他们可以容易地使用所公开的概念和具体实施方案为基础来设计和修改其他结构,以实现与所公开的实施方案的目的相同或者相关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该认识到,等同的构造未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附图说明
[00010]在附图中以实施例的方式图示了实施方案,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号指示类似的部件,其中:
[00011]图1是适于与一个或更多个所公开的实施方案一起使用的、用于管理客户使用者和其他发消息方之间的同步消息的示例性系统的框图;
[00012]图2是描绘适于与一个或更多个所公开的实施方案一起使用的、与消息处理系统相关联的数据库的框图;
[00013]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描绘向消息处理系统注册(register)新使用者的代表性过程的过程流程图;
[00014]图4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描绘用于激活客户终端来同步发消息的代表性过程的过程流程图;
[00015]图4A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描绘用于激活企业发消息系统中的客户终端来同步发消息的代表性过程的过程流程图;
[00016]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描绘用于向同步发消息事件应用策略的代表性过程的过程流程图;
[00017]图5A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描绘用于筛选(screen)同步发消息事件的内容的代表性过程的过程流程图;
[00018]图6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描绘用于激活第三方使用者来同步发消息的代表性过程的过程流程图;
[00019]图7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描绘用于从客户终端提供流出(outgoing)的同步消息的代表性过程的过程流程图;
[00020]图7A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描绘用于从在企业发消息系统中的客户终端提供流出的同步消息的代表性过程的过程流程图;
[00021]图8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描绘用于从第三方使用者接收流入(incoming)的同步消息的代表性过程的过程流程图;
[00022]图8A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描绘用于从在企业发消息系统中的第三方使用者接收流入的同步消息的代表性过程的过程流程图;以及
[00023]图9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描绘用于在联合的(federated)企业发消息系统之间提供同步消息的代表性过程的过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24]在本申请中公开的是同步消息处理系统135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在该消息处理系统135上操作或者与该消息处理系统135一起操作的方法,所述消息处理系统135被设计来处理诸如即时消息、VOIP或者文件共享应用的同步消息。在图1中描绘了一框图,该框图描绘用于管理同步发消息的代表性系统的布局。图1中描绘的是在概念上类似于Postini电子消息管理系统的消息处理系统135,该Postini电子消息管理系统在美国专利No.6,941,348中描述。该消息处理系统可以通过因特网115被连接到一个或更多个客户105、110。每个客户通过因特网服务器120和防火墙125连接到因特网115。多个终端130可以连接到每个因特网服务器120以与因特网115通信。消息处理系统135还连接到数据库140,在所述数据库140中储存有各种对应于客户105、110和使用者的数据。在数据库140中还储存有对应于通过消息处理系统135的发消息流量的元数据。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消息处理系统135为大量客户监控发消息数据。结果,消息处理系统135收集大量关于发消息流量的经验数据。该数据可以包括消息的源IP地址、其目的IP地址、源屏幕名称(screen name)、目的屏幕名称、嵌入的超链接和附件信息。消息处理系统135可以利用该信息,连同其他收集的信息,来产生对应于特定消息的声誉得分(reputation score)。用于产生声誉得分的过程在美国专利No.6,941,348中更详细地描述,该美国申请在此通过引用被整体包括在本申请中。这些声誉得分随后可以被用于制止(withhold)、隔离(quarantine)或者删除特定消息,或者采取与该消息相关的其他处置动作,取决于分配给客户或使用者的特定参数。用于以声誉得分评估同步消息的过程在下面参照图5A更详细地描述。
[00025]如图1中所示,消息处理系统135还通过因特网115连接到第三方终端145、加密认证授权机构(certificate authority)150,以及至少一个发消息服务器155。发消息服务器155是中心服务器,在其上执行特定发消息协议(例如,雅虎、微软网络(MSN)、美国在线、谷歌聊天)。或者,作为替换方案,发消息服务器155可以管理语音通信(使用VOIP协议)、视频内容或者文件共享应用。发消息服务器155维护储存在发消息服务器155中的参数列表165,包括用户的当前IP地址、也签订了该服务的联系人列表(例如“好友”列表或“联系人”列表),以及“在线”通知参数。
[00026]在图2中描绘了储存在消息处理系统数据库140中的表格、字段和数据的更详细的视图。除其他以外,消息处理系统数据库140维护签订了消息管理服务的客户列表205。该客户列表优选地指签订了消息管理服务的组织或组(group)而非个人的列表。每个客户被分配各种参数245,包括客户级许可(permission)211,客户的一般种类212,标识对问题消息应该做什么的筛选参数213,描述消息是否应该被记录以及应该如何被记录的记录参数214,描述与该客户相关联的地址、地址范围或者域名的IP地址215,以及用于该客户的其他联系人信息216。使用者标识符(identifier)列表210也可以与客户列表205中的每个客户相关联。这些使用者标识符210中的每一个唯一地标识使用者,而不管使用者所利用的是哪种发消息协议。联合属性(federation property)列表217也可以与每个客户相关联。当客户实现企业发消息系统而非公共发消息协议时,联合属性217被使用。联合属性标识客户网络外的哪些客户和使用者可以与该企业发消息系统内部的使用者通信。
[00027]使用者标识符列表210中的每个使用者还被分配各种使用者级参数215。这些使用者参数包括与各种发消息协议(例如Yahoo,MSN,AOL,Google等)相关联的屏幕名称220,对应特定使用者的联合属性列表222,使用者级许可列表225,使用者的一般种类或分组(grouping)230,标识对问题消息应该做什么的筛选参数235,描述消息是否应该被记录以及应该如何被记录的记录参数240,描述与该使用者相关联的地址、地址范围或者域名的IP地址245,以及用于该使用者的其他联系人信息250。
[00028]客户级许可211和使用者级许可225两者均包括与文本消息的发送和接收、所使用的发消息协议、所使用的发消息服务、是否许可内部和/或外部消息、消息的附件、音频(例如VOIP)、视频、超链接和其他文件相关的许可。客户级参数245还包括多个种类212,例如客户是政府机构、军方机构、商业机构还是非盈利性机构。使用者级参数还包括特定客户内找到的各个组,例如包括管理、营销、工程、人力资源和IT。这些种类和组可以与各种许可相关联,以进一步定制与每个客户/使用者相关联的许可。各种筛选参数213、235也与每个客户/使用者相关联。这些筛选参数定义对被标识为违反策略或以其他方式有问题的消息做什么。用于处理所述问题消息的可能的选择包括阻挡(block)所述消息递送,递送所述消息但将其标记(flag)为潜在违规(violation),关于策略违规而向使用者进行警告(warning),向IS管理员通知违规,以及在所述消息可以被适当的个体评估之前隔离所述消息。对于每个客户/使用者来说还可获得记录参数214、240。这些参数指示消息是否应该被记载(journal)、存档(archive)或记日志(log)。记载的消息以文本形式被记录,并且随后通过电子邮件被发送到通信方。存档的消息以它们本原的格式被记录,但是被储存在消息处理系统135处的贮存库(repository)中或者其他适当的位置。对消息记日志意味着对应于发消息活动的数据(日期戳,谁发送的,谁接收的,等等)被记录并且储存在消息处理系统135处的贮存库中或者其他适当的位置。这些特征可以允许客户遵循该客户所设置的各种数据存留(retention)策略。在语音或者VOIP应用中,使用者级参数可以包括对应于单个使用者的电话号码。此外,这些语音应用可以以它们分别的本原格式被记载或者存档。客户和使用者参数还可以包括IP地址信息215、245,例如客户/使用者的精确的IP地址、可接收的IP地址的范围,或者客户/使用者的域名。联系人信息216、250,例如客户/使用者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可以被储存在客户/使用者参数中。最后,与特定使用者相关联的屏幕名称(220)可以被储存在使用者参数215中。每个使用者可以具有各种屏幕名称,取决于使用者所签订的不同服务和协议。
[00029]在使用同步发消息系统之前,新的使用者可以向消息处理系统135建立账户。这可以通过IS部门自动地为组织或组中所有使用者实现,或者以个别进行的基础来实现,因为各种使用者利用该发消息服务。图3中描绘了说明新使用者在消息处理系统135上的代表性注册过程的流程图。该过程在消息处理系统135接收发起事件(initiation event)(307)时开始(305)。该发起事件可以是各种事件中的任何事件,例如在消息处理系统135处接收到存在通知符(presence notifier),在消息处理系统135处接收到向内(inbound)或向外(outbound)消息,从使用者接受到激活注册过程的直接请求,或者从特定客户的IS管理员接收到直接注册请求。一旦接收到发起事件,注册过程(例如注册自动程序(bot))在消息处理系统135处发起(310)。该注册自动程序可以是在消息处理系统135上执行的、直接与在使用者终端处的使用者通信的软件应用。该注册自动程序向使用者询问对应于该使用者的标识(identification)和电子邮件地址(315)。该信息直接从使用者提供给消息处理系统135。接下来,该注册自动程序将电子邮件地址绑定(bind)到使用者的IP地址,并且将该信息储存在消息处理系统135的数据库中(320)。
[00030]该消息处理系统135使用该标识和电子邮件地址来建立使用者档案(profile)(322)。还可以提示使用者对应于该客户调整消息处理系统135中的各种客户和使用者参数。当然,在其他应用中,可以向该系统的所有新使用者分配默认的参数设置。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仅仅某些使用者将有能力修改他们的参数和许可。在适当的客户和使用者参数已经被分配给新的使用者后,激活密钥被发送到使用者的电子邮件地址(325)。可以使用其他用于提供激活密钥的方法,例如发文本消息、电话呼叫和常规邮件。一旦接收到激活密钥,使用者通过消息会话(session)将该激活密钥提供回消息处理系统135(330)。还可以使用其他技术来验证(verify)使用者的身份,例如安全网站。在该点,消息处理系统135批准(approve)使用者发消息(332)。在这些步骤之后,针对新使用者的注册过程完成(335)。
[00031]在注册之后,使用者可以在客户终端130激活同步发消息应用,以便参与(engage)到发消息活动中。在图4中描绘了对应于代表性客户终端激活过程的流程图。该过程在使用者于客户终端处激活发消息应用时(410)开始(405)。一旦激活,发消息应用从客户终端130将存在通知符发送到即时发消息服务器155(415)。该存在通知符首先到达客户的因特网服务器120,在此它被重定向(redirect)到消息处理系统135(420)。消息处理系统135接收该存在通知符,并且从数据库140检索对应的客户/使用者参数(425)。消息处理系统135随后向该使用者/客户应用策略,以确定针对该客户/使用者所许可的发消息活动的级别(level)(430)。这些策略可以包括之前在图2中标识的许可、记录和联合参数中的任何参数。下面参照图5进一步描述对发消息事件(例如消息处理系统135对存在通知符的接收)的策略应用。如果确定该客户/使用者具有足够的许可来使用发消息应用,则消息处理系统135以存在通知符中的新目的地址来替换客户终端IP地址(435)。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客户终端IP地址被替换为消息处理系统135的IP地址,从而发送到该使用者或者从该使用者发送的所有同步消息将通过消息处理系统135。在替换该IP地址之后,消息处理系统135通过因特网115将存在通知符转发到适当的发消息服务器155(440)。一旦接收到存在通知符,发消息服务器155首先将用户的状态改为“在线”(445)。发消息服务器155接下来从发消息服务器155中的用户参数165检索该使用者的联系人列表(450)。这之后,发消息服务器155通过因特网115将存在通知符提供给该使用者的每一个联系人(375)。该存在通知符包括指向消息处理系统135而不是客户终端130的新的目的地址,从而该使用者的所有同步消息将通过消息处理系统135被路由。此外,对于使用者的列表中的每个也“在线”的联系人,发消息服务器155还通过消息处理系统135向客户终端处的使用者提供回存在通知符(460)。在该点,使用者准备好与也“在线”的联系人之一同步发消息(465)。客户终端激活过程因此完成(470)。
[00032]如之前参照图1所提及的,同步消息处理系统可以被实现为与使用企业发消息系统112的客户一起工作。在这样的安排中,客户内部(intra-client)同步消息留在客户防火墙125的约束内而不通过消息处理系统135。尽管客户内部消息不被发送到客户网络外部,但是发消息活动仍旧可以以第三方消息器(messager)通过发消息服务器155完成。
[00033]图4A中描绘了通过其可以激活客户终端来与企业发消息系统一起使用的代表性过程。该过程于使用者在使用企业发消息系统112的客户网络内的客户终端130处激活发消息应用时(410A)开始(405A)。存在通知符首先在客户防火墙125内被发送到企业发消息系统112(415A)。企业发消息系统112从消息处理系统135检索对应于客户终端130处的使用者的客户和使用者参数(420A)。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客户和使用者参数还可以被储存在与企业发消息系统112相关联的数据库中。接下来,企业发消息系统112向使用者/客户应用策略,以确定发消息活动的被许可级别(425A)。图5中描绘应用策略的代表性过程。如果策略许可发消息活动,则企业发消息系统112将使用者的状态改为“在线”(430A),并且检索被包含在企业发消息系统内的使用者联系人列表(435A)。如果策略不许可使用者进行同步发消息,则激活过程终止。企业发消息系统112接下来向从企业发消息系统112中的数据库检索到的每个联系人提供存在通知符(440A)。因为该使用者列表是从客户网络中的企业发消息系统112检索到了的,所以该存在通知符一般将被发送到该客户网络内的使用者。此外,对于使用者的列表中的每个也“在线”的联系人,企业发消息系统向客户终端处的使用者提供回存在通知符(445A)。一旦已经从企业发消息系统112提供了存在通知符,使用者准备好在客户防火墙内同步发消息(450A)。
[00034]如图4A中进一步示出的,如果客户/使用者参数许可与在客户防火墙125外的使用者/客户发消息,则使用额外的步骤来激活外部发消息。然而,如果与防火墙外的客户/使用者发消息是不被许可的(455A),则客户终端激活过程终止(460A)。为了为客户激活外部发消息,随后企业发消息系统112将使用者的存在通知符提供给客户防火墙125外的消息处理系统135(470A)。消息处理系统135以新的目的地址,优选的是消息处理系统135本身的地址,替换客户终端IP地址(472A)。以这种方式,到或来自客户终端130处的同步消息将通过消息处理系统135被路由。在替换地址后,消息处理系统135将存在通知符转发到外部发消息服务器155(474A)。
[00035]仍旧参照图4A,一旦接收到存在通知符,外部发消息服务器155将使用者的状态改为“在线”(476A)。接下来,外部发消息服务器155从其内部的数据库165检索该使用者的联系人列表(478A)。外部发消息服务器155随后将存在通知符提供给该使用者的列表中的每一个联系人(480A)。此外,对于使用者的列表中的每个在该外部发消息服务器155中也被指示为“在线”的联系人,外部发消息服务器155还通过消息处理系统135向客户终端130处的使用者提供回存在通知符(482A)。在该点,客户终端处的使用者准备好与位于客户防火墙外的第三方进行外部发消息的操作(484A)。这使针对企业发消息系统的客户终端激活过程完成(460A)。
[00036]如之前提及的,可以向各种发消息事件应用策略,所述发消息事件包括例如向外存在通知符的接收、向内存在通知符的接收、流入同步消息的接收,或者向外同步消息的接收。因此,在图5中描绘了图示其中向特定发消息事件应用策略的代表性过程的流程图。该过程在消息处理系统接收到向内或向外发消息事件(510)时开始(505)。尽管图5和以下描述是参考发消息事件被消息处理系统135接收和处理,但是所述事件还可以由企业发消息系统112来接收和处理。一旦接收到向内或向外发消息事件,消息处理系统135检索对应于该发消息事件的源和/或目的的客户/使用者参数(515)。这之后,消息处理系统135相对于(against)客户级许可来测试该发消息事件(520)。如果客户级许可并不许可该事件(525),则消息处理系统135可以终止该事件(530)。如果客户级许可是许可该发消息事件的,则消息处理系统接下来相对于使用者级许可来测试该事件(535)。如果使用者级许可并不许可该发消息事件(540),则消息处理系统135终止该事件(530)。如果使用者级许可是许可该事件的,则消息处理系统135接下来向该事件应用记录参数(545)。如之前提及的,这些记录参数可以包括对发消息事件进行记载、存档或记日志。接下来,消息处理系统向该事件应用内容筛选(550)。针对内容而筛选消息的过程在下面参照图5A更消息地描述。如果内容是不可接受的(555),则向所述消息应用筛选参数之一(560)。这些筛选参数包括通知消息管理员(560A)、阻挡发消息事件(560B)、修订(redact)该事件(560C)、排队该事件(560D)、警告使用者(560E)和隔离该发消息事件(560F)。如果内容筛选过程确定该消息内容是可接受的,则该消息将被转发到期望的接受者(recipient)(565)。在该点,向发消息事件应用策略的过程完成(570)。应该注意,测试许可、应用记录参数和应用内容筛选的过程可以以任何次序进行,而不仅仅是图5中描绘的次序。
[00037]在图5A中描绘并且在下面描述了用于筛选发消息事件的内容的代表性过程。内容筛选过程以确定发消息事件是否是从客户网络外向内的(507A)开始(505A)。如果发消息事件是向内的,则可以进行以下声誉评分步骤。首先,元数据从流入消息被剪贴(scrap)(510A)。该元数据可以包括对应于该消息的源或目的的IP地址以及对应于该消息的发送者或接收者的屏幕名称。以某评分算法处理该元数据以确定该消息事件的声誉得分(515A)。对元数据的处理可以由消息处理系统135或者企业发消息系统112进行,取决于该同步发消息系统的特定配置。在已经计算了声誉得分后,基于该声誉得分向流入的发消息事件应用客户/使用者声誉策略(520A)。如果该发消息事件违反了声誉策略(525A),则将如图5中步骤560所描述的那样向该发消息事件应用适当的筛选参数(530A)。如果发消息事件未违反声誉策略,则接下来针对策略违规而评估实际的消息内容(535A)。
[00038]仍旧参照图5A,测试实际消息内容的操作包括评估特定文本消息的文本、评估包含在实际的文本消息内的超链接,或者向消息内容应用其他定性测试以确定它是否违反特定策略。如果消息内容的确违反一策略(540A),则将如图5的步骤560中描述的那样向消息内容应用适当的筛选参数(545A)。如果消息内容未违反策略,则针对其他策略违规(例如病毒、间谍软件、不适当的超链接或者其他恶意软件)来评估附件(550A)。如果附件违反了策略(555A),则将如图5的步骤560中指示的那样向消息应用适当的筛选参数(560A)。如果附件未违反策略,则该发消息事件未违反任何内容策略,并且将被转发到目的使用者(565A)。在该点,内容筛选过程完成(570A)。
[00039]在图6中描绘了对应于通过其第三方可以针对同步发消息而激活终端的过程的流程图。该过程在第三方使用者在第三方终端145处激活发消息应用时(610)开始(605)。一旦在第三方终端145激活发消息应用,存在通知符通过因特网115发送到发消息服务器155(615)。发消息服务器155将该第三方使用者的状态改为“在线”(620)。发消息服务器155随后从发消息服务器数据库检索该第三方使用者的指定联系人(625)。这些联系人可以包括来自于客户网络内的使用者。在这之后,发消息服务器155向该第三方使用者的每个联系人提供存在通知符(630)。如果没有来自客户网络的使用者是该第三方使用者的联系人的部分(635),则消息处理系统135将不需要任何活动(640)。在另一方面,如果有来自客户网络的使用者是该第三方使用者的联系人的部分,则发消息服务器155向对应于消息处理系统135的目的地址提供存在通知符(645)。一旦接收到存在通知符,消息处理系统135在客户网络中检索对应于该目的使用者的客户/使用者属性(650)。接下来,消息处理系统135应用策略来确定该使用者所许可的发消息活动的级别(655)。在图5中描绘了用于向发消息事件应用策略的代表性过程。如果发消息被许可(660),则消息处理系统135在客户网络中检索对应于目的使用者的实际IP地址(665)。在这之后,消息处理系统135向客户终端处的使用者提供该第三方使用者的存在通知符(670)。在该点,在客户终端130处的使用者准备好参与到与第三方使用者的同步发消息中(675)。然而,如果外部发消息不被该客户/使用者策略许可,则该向内存在通知符被消息处理系统135阻止(680)。
[00040]在图7中描绘了用于在客户网络中发送流出(outgoing)消息的代表性过程。该过程在客户网络中的使用者从客户终端130向另一使用者发送同步消息时(710)开始(705)。流出消息首先被发送到客户的因特网服务器120,该因特网服务器120将该流出消息重定向到消息处理系统135(715)。一旦接收到该流出消息,消息处理系统135检索对应于该发送的使用者的客户和使用者参数(720)。如果目的使用者也是该消息处理系统135的用户,则还可以检索目的使用者的参数。接下来,消息处理系统135应用策略来确定该客户使用者所许可的发消息活动的级别(725)。该步骤可以包括图5和图5A中描绘的策略测试和内容筛选过程中的一些或者所有。如果源使用者或目的使用者不具有对同步消息的许可(730),则该消息被消息处理系统135阻止(735)。另一方面,如果该使用者对向外发消息具有足够的许可,则消息处理系统将该流出消息转发到目的使用者(740)。在该点,流出消息过程完成(745)。
[00041]在图7A中描绘对应于流出消息从企业发消息系统的使用者被发送的代表性过程的流程图。该过程在位于客户网络内的使用者从客户终端向目的使用者发送消息时(710A)开始(705A)。该消息首先被发送到客户防火墙125内的企业发消息系统112(715A)。一旦接收到该消息,企业发消息系统112检索对应于该客户/使用者的客户和使用者参数(720A)。这可以从消息处理系统125或者从企业发消息系统112中的数据库完成。企业发消息系统112接下来向该使用者应用策略来确定所许可的发消息活动的级别(725A)。该步骤可以包括图5和图5A中描绘的策略测试和内容筛选过程中的一些或者所有。如果使用者不具有对向外发消息的许可(730A),则该向外消息被企业发消息系统阻止(735A)。然而,如果该使用者的确对向外发消息具有许可且所述消息未违反任何策略,则企业发消息系统112将该流出消息转发到目的使用者(740A)。在该点,针对企业发消息系统内的客户/使用者的该流出消息过程完成(745A)。
[00042]在图8中根据另一实施方案描绘了用于处理流入消息的代表性过程。该过程在第三方使用者向客户终端130处的客户使用者发送同步消息时(810)开始(805)。因为客户使用者的目的地址被对应于消息处理系统135的地址替换了,因此该消息将被递送到消息处理系统135而不是直接递送到客户使用者。一旦接收到该流入消息(815),消息处理系统135检索对应于该客户使用者的客户和使用者参数(820)。接下来,消息处理系统135向该消息应用策略来确定所许可的发消息活动的级别(825)。该步骤可以包括图5和图5A中描绘的策略测试和内容筛选过程中的一些或者所有。如果该客户使用者不具有足够的许可来接收流入消息(830),则该流入同步消息被消息处理系统135阻止(835)。另一方面,如果该流入消息被批准,则消息处理系统将会把该流入消息转发到对应于该使用者的客户终端130的IP地址(840)。在该点,流入消息过程完成(845)。
[00043]在图8A中描绘了对应于企业消息系统112处理流入消息的代表性过程的流程图。该过程在企业发消息系统112接收到针对该企业发消息网络内的客户/使用者的流入消息时(810A)开始(805A)。企业发消息系统112首先从消息处理系统135检索对应于该目的使用者的客户和使用者参数(815A)。如之前提及的,这些参数可以被储存在消息处理系统135中,或者可以储存在企业发消息系统112的数据库中。接下来,企业发消息系统112向该目的客户/使用者应用策略来确定所许可的发消息活动的级别(820A)。该步骤可以包括图5和图5A中描绘的策略测试和内容筛选过程中的一些或者所有。如果该客户/使用者不具有对向内消息的足够的许可,或者如果该向内的消息违反内容策略(825A),则该流入消息被企业发消息系统112阻止(830A)。然而,如果该客户/使用者的确具有对向内发消息的许可且该流入消息未违反内容策略,则企业发消息系统112将会把该流入消息转发到客户终端130处的使用者(835A)。在该点,针对企业发消息系统112的流入消息过程完成(840A)。
[00044]图9中描绘对应于通过其消息可以在联合的企业发消息系统112之间传送(pass)的代表性过程的流程图。如之前参照图1提及的,客户A105和客户B110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位于客户分别的网络中的企业发消息系统112。消息处理系统135可以通过收集并联合关于分别的企业发消息系统112的信息来便利这些企业发消息系统112之间的消息共享。这样的信息被储存在消息处理系统135的数据库140中。在这些联合的企业发消息系统112之间共享消息的过程以客户A105内的源使用者尝试从客户终端向客户B110内的目的使用者发送消息(910)开始(905)。消息首先发送到源客户防火墙125内的企业发消息系统112(915)。该企业发消息系统112将从消息处理系统135或者从内部数据库检索对应于该源使用者的客户和使用者参数,取决于特定的实施方案(920)。企业发消息系统112随后向源使用者应有策略来确定所许可的发消息活动的级别(925)。该步骤可以包括图5和图5A中描绘的策略测试和内容筛选过程中的一些或者所有。
[00045]如果源使用者不具有对向外发消息的足够的许可,或者如果该消息违反内容策略(930),则该消息被源使用者网络中的企业发消息系统112阻止(935)。然而,如果该源使用者的确具有对向外发消息的许可且该消息未违反内容策略,则源使用者网络内的企业发消息系统112将该流出消息转发到消息处理系统135(940)。消息处理系统135随后检索对应于该源和目的使用者的联合策略(945)。随后可以由消息处理系统135向所述流出消息应用这些联合策略(950)。如果联合属性许可客户间发消息,则消息处理系统135将消息中的源IP地址替换为消息处理系统135的地址(955)。随后消息处理系统135将该消息转发到目的企业发消息系统112(960)。目的企业发消息系统112随后可以应用它的策略,并且将消息转发到适当的目的使用者(965)。在该点,用于从一个联合的企业发消息系统112向另一个企业发消息系统112转发消息的过程完成(970)。可以使用相同方法逆向发送返回消息。
[00046]尽管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本文所公开的原理的各种实施方案,但是应该理解,它们仅仅是以实施例而不是限制性的方式给出的。因此,一个或多个本发明的宽度和范围不应该被任何上述示例性实施方案所限制,而应该仅仅根据从本公开所授权的任何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来限定。另外,上面的优点和特征是在所描述的实施方案中提供的,但是不应该将这些授权的权利要求的应用限制到实现上述优点中的任何优点或所有优点的过程和结构。
[00047]此外,这里的章节标题是为了符合37CFR1.77下的建议或者以其他方式提供组织标记而提供的。这些标题不应该限制或表征在任何可以从该公开被授权的权利要求中给出的一个或多个发明。具体地并且以实施例的方式,尽管所述标题提及“技术领域”,但是权利要求书不应该受到在该标题下选择来用于描述所谓的技术领域的语言的限制。此外,对“背景技术”中的技术的描述并非要被解读为承认该技术是本公开中一个或更多个发明的现有技术。“发明内容”也并非要被视为是这里的权利要求书中所阐述的一个或多个发明的特征。此外,该公开中任何以单数形式提及“发明”不应该被用于争论在该公开中仅要求保护单个具有新颖性的要点。根据伴随该公开的多项权利要求的限制可以提出多个发明,并且因此这些权利要求限定了由此受到保护的一个或多个发明及其等同物。在所有情况下,应该根据说明书基于权利要求书本身的价值来考虑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而不应该受这里给出的标题的约束。

Claims (52)

1.一种用于在客户网络中的使用者和第二发消息方之间提供同步消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消息处理系统,所述消息处理系统通过公共计算机网络连接至少一个客户网络、第二发消息方和至少一个发消息服务器;
在所述发消息处理系统处从所述客户网络接收存在通知符,其中所述存在通知符与使用者和第一发消息协议对应;
从所述消息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库检索对应于所述使用者的参数;
基于所检索的参数确定针对所述使用者所许可的发消息活动的级别;
如果针对所述使用者的发消息活动是所述参数所许可的,则进行以下步骤a)-b):
a)以对应于所述消息处理系统的地址替换所述使用者存在通知符中的使用者地址;以及
b)将所述使用者通知符转发到对应于所述第一发消息协议的发消息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消息处理系统通过公共计算机网络连接到多个客户网络;并且其中所述消息处理系统连接到多个发消息服务器,每个所述发消息服务器对应于单独的发消息协议。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消息处理系统接收发消息事件;
从所述消息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库检索对应于所述发消息事件的参数;
相对于所检索的参数测试所述发消息事件,以确定所述发消息事件是否被许可;
如果所述发消息事件被所述参数许可,则将所述发消息事件转发到其目的地。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检索参数的操作还包括检索对应于所述客户网络的客户参数以及检索对应于所述使用者的使用者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还包括以遵循所检索的记录参数的方式记录所述发消息事件。
6.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还包括:
以遵循内容筛选参数的方式测试所述发消息事件的内容;
如果所述发消息事件未通过所述测试,则进行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筛选事件:通知管理员;阻挡所述发消息事件;修订所述发消息事件;排队所述发消息事件用于后续递送;警告所述发消息事件的发送方;以及隔离所述发消息事件。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测试所述发消息事件的所述内容的操作包括:
从所述发消息事件提取元数据;
以评分算法处理所述元数据,以生成声誉得分;
向所述声誉得分应用声誉策略以确定所述发消息事件是否违反声誉策略。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还包括针对消息内容策略违规评估所述实际消息内容。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还包括针对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违规评估所述发消息事件的附件:计算机病毒、间谍软件、蠕虫病毒和禁止的超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发消息事件是从所述客户使用者到所述第二发消息方的向外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发消息事件是从所述第二发消息方到所述客户的向内消息。
12.一种用于针对在客户网络中的使用者和第二发消息方之间同步发消息而注册使用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消息处理系统,所述消息处理系统通过公共计算机网络连接至少一个客户网络,所述消息处理系统还通过公共计算机网络连接到第二发消息方,并且其中所述消息处理系统还通过公共计算机网络连接到至少一个发消息服务器;
在所述消息处理系统发起注册过程;
在所述消息处理系统处接收对应于所述客户网络中的所述使用者的标识和电子邮件地址;
在所述消息处理系统中建立对应于所述使用者的档案,所述档案包括所述使用者的标识和所述使用者的电子邮件地址;
将激活密钥发送到所述使用者的电子邮件地址;
通过电子通信从所述使用者接收所述激活密钥;以及
批准所述使用者进行发消息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发起所述注册过程的操作是响应于在所述消息处理系统处从所述客户网络中的所述使用者接收到存在通知符而发生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发起所述注册过程的操作是响应于在所述消息处理系统处从所述客户网络中的所述使用者接收到注册请求而发生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发起所述注册过程的操作是响应于在所述消息处理系统处从所述客户网络中的所述使用者接收到同步消息而发生的。
16.一种用于管理客户网络中的第一使用者和第二发消息方之间的同步消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消息处理系统,所述消息处理系统通过公共计算机网络连接至少一个客户网络、第二发消息方和第二发消息服务器,其中第一企业发消息系统位于所述客户网络内;
从所述第一企业发消息系统接收对使用者参数的请求,其中所述使用者参数定义所述客户网络中的所述第一使用者所许可的发消息活动的级别;
从所述消息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库检索所述使用者参数,并且将所述使用者参数提供给所述第一企业发消息系统;
在所述发消息处理系统处从所述客户网络接收第一使用者存在通知符,其中所述第一使用者存在通知符对应于第一发消息协议;
以对应于所述发消息处理系统的地址替换所述第一使用者存在通知符中的使用者地址;
将所述第一使用者存在通知符转发到所述第二发消息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二发消息服务器对应于所述第一发消息协议。
17.如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消息处理系统通过公共计算机网络连接到多个客户网络;并且其中所述消息处理系统连接到多个发消息服务器,每个所述发消息服务器对应于单独的发消息协议。
18.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消息处理系统接收发消息事件;
从所述消息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库检索对应于所述发消息事件的参数;
相对于所检索的参数测试所述发消息事件,以确定所述发消息事件是否被许可;
如果所述发消息事件被所述参数许可,则将所述发消息事件转发到其目的地。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检索参数的操作还包括检索对应于所述客户网络的客户参数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使用者的使用者参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8的方法,还包括以遵循所检索的记录参数的方式记录所述发消息事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8的方法,还包括:
以遵循内容筛选参数的方式测试所述发消息事件的内容;
如果所述发消息事件未通过所述测试,则进行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筛选事件:通知管理员;阻挡所述发消息事件;修订所述发消息事件;排队所述发消息事件用于后续递送;警告所述发消息事件的发送方;以及隔离所述发消息事件。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中测试所述发消息事件的所述内容的操作包括:
从所述发消息事件提取元数据;
以评分算法处理所述元数据,以生成声誉得分;
向所述声誉得分应用声誉策略以确定所述发消息事件是否违反声誉策略。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方法,还包括针对消息内容策略违规评估所述实际消息内容。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方法,还包括针对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违规评估所述发消息事件的附件:计算机病毒、间谍软件、蠕虫病毒和禁止的超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所述发消息事件是从所述客户使用者到所述第二发消息方的向外消息。
26.根据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所述发消息事件是从所述第二发消息方到所述客户的向内消息。
27.一种用于管理客户网络中的第一使用者和所述客户网络中的第二使用者之间的同步消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消息处理系统,所述消息处理系统通过公共计算机网络连接到所述客户网络;
从所述客户网络内的发消息服务器接收对第一使用者参数的请求,其中所述第一使用者参数定义所述客户网络中的所述第一使用者所许可的发消息活动的级别;
从所述消息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库检索所述第一使用者参数;
将所述第一使用者参数提供给所述发消息服务器;
从所述客户网络内的发消息服务器接收对第二使用者参数的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使用者参数定义所述客户网络中的所述第二使用者所许可的发消息活动的级别;
从所述消息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库检索所述第二使用者参数;以及
将所述第二使用者参数提供给所述发消息服务器。
28.如权利要求27的方法,其中检索参数的操作还包括检索对应于所述客户网络的客户参数以及检索对应于所述客户网络中的使用者的使用者参数。
29.根据权利要求27的方法,还包括:
以遵循内容筛选参数的方式测试所述发消息事件的内容;
如果所述发消息事件未通过所述测试,则进行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筛选事件:通知管理员;阻挡所述发消息事件;修订所述发消息事件;排队所述发消息事件用于后续递送;警告所述发消息事件的发送方;以及隔离所述发消息事件。
30.根据权利要求29的方法,其中测试所述发消息事件的所述内容的操作还包括:
从所述发消息事件提取元数据;
以评分算法处理所述元数据,以生成声誉得分;
向所述声誉得分应用声誉策略以确定所述发消息事件是否违反声誉策略。
31.根据权利要求29的方法,还包括针对消息内容策略违规评估所述实际消息内容。
32.根据权利要求29的方法,还包括针对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违规评估所述发消息事件的附件:计算机病毒、间谍软件、蠕虫病毒和禁止的超连接。
33.一种用于管理第一客户网络中的第一使用者和第二客户网络中的第二客户之间的同步消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消息处理系统,所述消息处理系统通过公共计算机网络连接到所述第一客户网络和所述第二客户网络;
从所述第一客户网络内的第一企业发消息系统接收对第一使用者参数的请求,其中所述第一使用者参数定义第一使用者所许可的发消息活动的级别;
从所述消息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库检索所述第一使用者参数;
将所述第一使用者参数提供给所述第一企业发消息系统;
从所述第二客户网络内的第二企业发消息系统接收对第二使用者参数的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使用者参数定义第二使用者所许可的发消息活动的级别;
从所述第二消息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库检索所述第二使用者参数;以及
将所述第二使用者参数提供给所述第二企业发消息系统。
34.根据权利要求33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消息处理系统处接收从所述第一使用者到所述第二使用者的发消息事件;
从所述消息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库检索对应于所述第一和第二使用者的参数;
相对于所检索的参数测试所述发消息事件,以确定所述发消息事件是否被许可;以及
如果所述发消息事件被所述参数许可,则将所述发消息事件转发到所述第二企业发消息系统。
35.根据权利要求34的方法,其中检索参数的操作还包括检索对应于所述分别的客户网络的客户参数以及检索对应于所述第一和第二使用者的使用者参数。
36.根据权利要求34的方法,还包括以遵循所检索的记录参数的方式记录所述发消息事件。
37.根据权利要求34的方法,还包括:
以遵循内容筛选参数的方式测试所述发消息事件的内容;
如果所述发消息事件未通过所述测试,则进行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筛选事件:通知管理员;阻挡所述发消息事件;修订所述发消息事件;排队所述发消息事件用于后续递送;警告所述发消息事件的发送方;以及隔离所述发消息事件。
38.一种消息处理系统,所述消息处理系统可操作来处理客户网络中的使用者和第二发消息方之间的同步消息,所述消息处理系统可操作来通过公共计算机网络连接到至少一个客户网络、第二发消息方和至少一个发消息服务器,所述消息处理系统包括可操作来进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系统:
在所述发消息处理系统处从所述客户网络接收存在通知符,其中所述存在通知符与使用者和第一发消息协议对应;
从所述消息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库检索对应于所述使用者的参数;
基于所检索的参数确定针对所述使用者所许可的发消息活动的级别;
如果针对所述使用者的发消息活动是所述参数所许可的,则进行以下步骤a)-b):
a)以对应于所述消息处理系统的地址替换所述使用者存在通知符中的使用者地址;以及
b)将所述使用者通知符转发到对应于所述第一发消息协议的发消息服务器。
39.根据权利要求38的消息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消息处理系统通过公共计算机网络连接到多个客户网络和多个发消息服务器,其中每个所述发消息服务器对应于单独的发消息协议。
40.根据权利要求38的消息处理系统,还可操作来进行以下步骤:
在所述消息处理系统接收发消息事件;
从所述消息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库检索对应于所述发消息事件的参数;
相对于所检索的参数测试所述发消息事件,以确定所述发消息事件是否被许可;
如果所述发消息事件被所述参数许可,则将所述发消息事件转发到其目的地。
41.根据权利要求40的消息处理系统,还可操作来进行以下步骤:
以遵循内容筛选参数的方式测试所述发消息事件的内容;
如果所述发消息事件未通过所述测试,则进行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筛选事件:通知管理员;阻挡所述发消息事件;修订所述发消息事件;排队所述发消息事件用于后续递送;警告所述发消息事件的发送方;以及隔离所述发消息事件。
42.根据权利要求41的消息处理系统,还可操作来进行以下步骤:
从所述发消息事件提取元数据;
以评分算法处理所述元数据,以生成声誉得分;
向所述声誉得分应用声誉策略以确定所述发消息事件是否违反声誉策略。
43.根据权利要求42的消息处理系统,还可操作来针对消息内容策略违规评估所述实际消息内容。
44.根据权利要求43的消息处理系统,还可操作来针对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违规评估所述发消息事件的附件:计算机病毒、间谍软件、蠕虫病毒和禁止的超连接。
45.一种消息处理系统,所述消息处理系统可操作来处理客户网络中的使用者和第二发消息方之间的同步消息,所述消息处理系统可操作来通过公共计算机网络连接到至少一个客户网络、第二发消息方和第二发消息服务器,所述消息处理系统包括可操作来进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系统:
从所述客户网络内的第一企业发消息系统接收对使用者参数的请求,其中所述使用者参数定义所述客户网络中的所述第一使用者所许可的发消息活动的级别;
从所述消息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库检索所述使用者参数,并且将所述使用者参数提供给所述第一企业发消息系统;
在所述发消息处理系统处从所述客户网络接收第一使用者存在通知符,其中所述第一使用者存在通知符对应于第一发消息协议;
以对应于所述发消息处理系统的地址替换所述第一使用者存在通知符中的使用者地址;以及
将所述第一使用者存在通知符转发到所述第二发消息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二发消息服务器对应于所述第一发消息协议。
46.如权利要求45的消息处理系统,所述消息处理系统通过公共计算机网络连接到多个客户网络和多个发消息服务器,其中每个所述发消息服务器对应于单独的发消息协议。
47.如权利要求45的消息处理系统,还可操作来进行以下步骤:
在所述消息处理系统接收发消息事件;
从所述消息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库检索对应于所述发消息事件的参数;
相对于所检索的参数测试所述发消息事件,以确定所述发消息事件是否被许可;
如果所述发消息事件被所述参数许可,则将所述发消息事件转发到其目的地。
48.如权利要求47的消息处理系统,还可操作来以遵循所检索的记录参数的方式记录所述发消息事件。
49.如权利要求47的消息处理系统,还可操作来进行以下步骤:
以遵循内容筛选参数的方式测试所述发消息事件的内容;
如果所述发消息事件未通过所述测试,则进行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筛选事件:通知管理员;阻挡所述发消息事件;修订所述发消息事件;排队所述发消息事件用于后续递送;警告所述发消息事件的发送方;以及隔离所述发消息事件。
50.如权利要求49的消息处理系统,还可操作来进行以下步骤:
从所述发消息事件提取元数据;
以评分算法处理所述元数据,以生成声誉得分;
向所述声誉得分应用声誉策略以确定所述发消息事件是否违反声誉策略。
51.如权利要求50的消息处理系统,还可操作来针对违反消息内容策略评估所述实际消息内容。
52.如权利要求51的消息处理系统,还可操作来针对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违规评估所述发消息事件的附件:计算机病毒、间谍软件、蠕虫病毒和禁止的超连接。
CN2007800184821A 2006-03-20 2007-03-20 同步消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09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277,017 2006-03-20
US11/277,017 US20060265459A1 (en) 2003-02-19 2006-03-20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the transmission of synchronous electronic messages
US82195706P 2006-08-09 2006-08-09
US60/821,957 2006-08-09
US87107406P 2006-12-20 2006-12-20
US60/871,074 2006-12-20
PCT/US2007/064448 WO2007109691A2 (en) 2006-03-20 2007-03-20 Synchronous message management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0938A true CN101460938A (zh) 2009-06-17
CN101460938B CN101460938B (zh) 2012-10-10

Family

ID=39878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848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0938B (zh) 2006-03-20 2007-03-20 同步消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1997022B1 (zh)
KR (1) KR101493465B1 (zh)
CN (1) CN101460938B (zh)
AU (1) AU2007226892A1 (zh)
BR (1) BRPI0708828A2 (zh)
CA (1) CA2659007C (zh)
WO (1) WO200710969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T2084868T (pt) 2006-11-02 2018-10-15 Voip Pal Com Inc Produção de mensagens de encaminhamento para comunicações de voz através de ip
US8422507B2 (en) 2006-11-29 2013-04-16 Digifonica (International) Limited Intercepting voice over IP communications and other data communications
CA2681984C (en) 2007-03-26 2019-04-02 Digifonica (International) Limited Emergency assistance calling for voice over ip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A2732148C (en) 2008-07-28 2018-06-05 Digifonica (International) Limited Mobile gateway
WO2011032256A1 (en) 2009-09-17 2011-03-24 Digifonica (International) Limited Uninterrupted transmiss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transmissions during endpoint changes
CN114422966B (zh) * 2020-10-28 2023-05-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98943A1 (en) * 2001-06-20 2002-12-26 David Zhuang Web-enabled two-way remote messaging facility
JP4593926B2 (ja) * 2002-02-19 2010-12-08 ポスティーニ インク Eメール管理サービス
US8132250B2 (en) * 2002-03-08 2012-03-06 Mcafee, Inc. Message profi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7480915B2 (en) * 2002-10-03 2009-01-20 Nokia Corporation WV-IMS relay and interoperability methods
WO2004088943A2 (en) 2003-03-26 2004-10-14 America Online, Inc. Identifying and using indentities of communication partners deemed to be known to a user
US20060036689A1 (en) * 2004-06-04 2006-02-16 John Buford Personal messaging prox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52302A (ko) 2009-05-25
EP1997022A2 (en) 2008-12-03
CA2659007A1 (en) 2009-09-27
EP1997022B1 (en) 2014-07-23
KR101493465B1 (ko) 2015-02-13
BRPI0708828A2 (pt) 2011-06-14
WO2007109691A3 (en) 2008-05-08
EP1997022A4 (en) 2010-05-19
AU2007226892A1 (en) 2007-09-27
CA2659007C (en) 2015-06-16
WO2007109691A2 (en) 2007-09-27
CN101460938B (zh) 2012-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62084B2 (e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messaging via authent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redentials
US20070220143A1 (en) Synchronous message management system
JP4799473B2 (ja) 電子メール監査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US20080037583A1 (en) Unified management policy for multiple format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US20080250106A1 (en) Use of Acceptance Methods for Accepting Email and Messages
Al-Khateeb et al. Cyberstalking: Investigating formal intervention and the rol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N101460938B (zh) 同步消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US9225618B2 (en) Method of tracing and of resurgence of pseudonymized streams o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method of sending informative streams able to secure the data traffic and its addressees
JP2008276388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Barnhill Cloud Computing and Stored Communications: Another Look at Quon v. Arch Wireless
Soghoian The law enforcement surveillance reporting gap
Horsman A survey of current social network and online communication provision policies to support law enforcement identify offenders
JP2012060270A (ja) 電子メール監査装置、電子メール監査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Minerva et al. Unleashing the disruptive potential of user-controlled identity management
JP4944187B2 (ja) 同期メッセージ管理システム
AU2013200872B2 (en) Synchronous message management system
Collins et al. FEASIBILITY STUDY ISP LEVEL CONTENT FILTERING FEBRUARY 2008
AU2003205033A1 (en) Electronic message system
Dixon Email security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multinational organisation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ivacy laws
KR20080093086A (ko) 스팸메일 차단 시스템
JP2004341898A (ja) 属性受信制御装置および属性受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