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7870B - 自动排水装置及自动排水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动排水装置及自动排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7870B
CN101457870B CN200710094548A CN200710094548A CN101457870B CN 101457870 B CN101457870 B CN 101457870B CN 200710094548 A CN200710094548 A CN 200710094548A CN 200710094548 A CN200710094548 A CN 200710094548A CN 101457870 B CN101457870 B CN 1014578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
water
suction port
self
flo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94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57870A (zh
Inventor
叶大军
龚爱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2007100945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578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57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7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57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78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排水装置,包括排水主体,所述排水主体开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水口和排水口,且该自动排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排水主体相连的水量感应装置,所述水量感应装置感应所述排水主体中的水量,当水量未达到一定程度时,令所述排水主体的第一进气口处于关闭状态;当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令所述排水主体的第一进气口处于开启状态,利用气压力将所述排水主体中的水由所述排水口中排出。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自动排水方法。本发明的自动排水装置及自动排水方法,直接利用压缩空气作为排水的压力,其压力转换率可达100%,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节约了能源。

Description

自动排水装置及自动排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排水装置及自动排水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设备,且各个设备往往都具有多个管路分别与各个气路、排风、排水系统相连。这就导致在半导体的制造车间(Fabrication)内,拥挤着多种复杂的管路,如何合理安置这些管路是布置半导体制造车间的关键问题之一。
尤其是其中的部分管路内部常会产生少量的冷凝水,如果在设计该类管路时安排不合理,管路内的冷凝水无法排出,一定时间后,将会造成该管路不畅,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为确保管路中的冷凝水排出,现有的一种解决方法是在进行管路安置时,在管路的最低端设置排水点(利用重力作用令管路中的冷凝水由排水点流出),但是,该种方法要求排水点位于最低端,对管路的设置要求较高,对于包含众多管路的制造车间而言,实现起来较为困难。
另一种解决方法是在管路上加装机械泵,利用泵的压力将管路内存在的冷凝水排出,但是,该种方法需要加装置额外的机械泵等装置(通常还会需要配套地加装感应器、控制器等),成本较高,所需的能源也较大(能源转换率较低)。
图1为现有的自动排水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排水阀主体102的上端为其与管路相连的入口101,下端为其与管路相连的出口103,为了实现自动排水控制,需要实时了解排水阀主体102内的冷凝水量,在其上安装了感应装置111,该感应装置111可以通过感应排水阀主体102内的水位或压力信息而获得排水阀主体102内的水量信息,并将该感应信息传送至控制装置112内。当控制装置112由该感应信息判断出需进行排水时,由其控制电磁阀113及机械泵114开启,将排水阀主体102内聚集的冷凝水抽出。
在上述现有的自动排水装置中,虽然因机械泵114的存在,可以允许管路的末端位于更高的位置,提高了车间内管路安排的灵活性,但是,其的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加入的辅助装置较多,成本较高;且其利用机械泵排出冷凝水的转换效率较低,通常8公斤的压缩空气才能转换出5公斤左右的压力来排出冷凝水。
为简化上述自动排水装置,2005年5月25日授权的公告号为CN2702081Y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纯机械的自动排水装置,其利用装有弹簧的逆止构件,依靠罐内空气压力的改变进行排水,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但其的排水通道狭窄、排水量少,且排水动作频繁,故障率较高,并不实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排水装置及自动排水方法,以改善现有自动排水装置结构较为复杂、能量转换效率较低的现象。本发明不仅局限于半导体制造领域,还可以应用于其它领域,如机械加工领域等,以较好地解决其所应用的各设备的管路内排出冷凝水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排水装置,包括排水主体,其中,所述排水主体开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水口和排水口,且该自动排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排水主体相连的水量感应装置,所述水量感应装置感应所述排水主体中的水量,当水量未达到一定程度时,令所述排水主体的第一进气口处于关闭状态;当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令所述排水主体的第一进气口处于开启状态,利用气压力将所述排水主体中的水由所述排水口中排出。
可选地,所述水量感应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排水主体内的浮子,所述浮子包括感应所述排水主体内水量且根据水量进行运动的浮子体,以及在浮子体带动下控制第一进气口与第一进水口开启或关闭的浮子头。
可选地,所述自动排水装置还具有与所述排水主体相连的排水塞;所述排水塞还与浮子头相连,随着浮子头的转动分别开启或关闭所述排水主体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一进水口。
可选地,所述自动排水装置还具有与所述排水主体相连的排水塞;所述浮子头由所述排水主体内延伸至所述排水塞内;
在所述排水塞内、与浮子头相接触的区域的侧壁内开有纵向的开槽;在所述浮子头的外侧壁上具有卡块,卡置于所述排水塞上的开槽内,并可沿所述开槽移动,令所述排水塞随着所述浮子的转动而转动;
所述排水塞上还开有贯穿所述排水塞顶部与底部的通路,所述通路随着排水塞的转动,分别与所述排水主体上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一进水口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自动排水装置还具有与所述排水主体相连的排水塞;所述浮子头由所述排水主体内延伸至所述排水塞内;
在所述浮子头的外侧壁上开有纵向的开槽;在所述排水塞内、与浮子头相接触的区域的侧壁上具有卡块,卡置于所述浮子头上的开槽内,并可沿所述开槽移动,令所述排水塞随着所述浮子的转动而转动;
所述排水塞上还开有贯穿所述排水塞顶部与底部的通路,所述通路随着排水塞的转动,分别与所述排水主体上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一进水口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浮子体的表面沿斜向开有沟槽,所述排水主体内壁上还具有定位栓,所述定位栓卡置于所述浮子体上的沟槽内,并可沿所述沟槽移动。
可选地,所述浮子体的表面还具有定位栓,所述排水主体内壁上沿斜向开有沟槽,所述定位栓卡置于所述沟槽内,并可沿所述沟槽移动。
可选地,所述自动排水装置还包括排水盖,所述排水盖与所述排水塞相邻,其边沿固定于所述排水主体的侧壁上,且在其上对应排水主体的第一进气口及第一进水口的位置处分别开有第二进气口与第二进水口。
可选地,所述浮子头与所述浮子体为圆柱形状。
优选地,所述浮子体上沟槽两端的纵向距离差的范围为浮子体高度的1/3至2/3之间。
可选地,所述排水塞上通路的长度与所述浮子体上的沟槽设置及预定开始排水时水量程度的设置有关。
可选地,所述排水塞上的通路沿排水塞的圆周方向伸展。
可选地,所述水量感应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排水主体内的浮子,位于排水主体顶部的压力感应器,所述自动排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的第一电磁阀;当所述浮子未与所述压力感应器相接触时,第一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浮子与所述压力感应器相接触时,根据所述压力感应器发送的信号,第一电磁阀处于开启状态。
可选地,所述水量感应装置包括水位感应器,所述自动排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的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根据所述水位感应器的感应信号控制所述进气口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
可选地,所述排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分别位于所述排水主体的相反端。
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应技术特征的一种自动排水方法,包括步骤:
在管路中安装一个排水主体,所述排水主体上具有进气口、进水口及排水口;
将所述进气口与压缩空气的气路相连;
将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管路相连,管路中的冷凝水通过所述进水口流至所述排水主体内;
利用与所述排水主体相连的水量感应装置判断排水主体内的水量是否达到一定程度;
如果未达到,控制所述排水主体的进气口处于关闭状态;
如果达到,控制所述排水主体的进气口处于开启状态,利用气压力将所述排水主体中的水由所述排水口中排出。
可选地,所述利用所述水量感应装置判断排水主体内水量,控制进气口处于关闭或开启状态,可以包括步骤:
将包含浮子头与浮子体的浮子放置于所述排水主体内;
所述浮子体随着排水主体内水量的增加带动浮子头旋转上升;
利用所述浮子头的旋转控制所述进气口开启或关闭。
可选地,利用所述浮子头的旋转控制所述进气口开启或关闭,包括:
在与所述浮子头相连处安装排水塞,所述排水塞随所述浮子头的旋转而转动;
排水塞上还开有贯穿所述排水塞顶部与底部的通路,所述通路随着排水塞的转动,分别令所述排水主体上的进气口开启或关闭。
可选地,利用所述水量感应装置判断排水主体内水量,控制进气口处于关闭或开启状态,还可以包括步骤:
将浮子放置于所述排水主体内;
将压力感应器安装于所述排水主体顶部;
将第一电磁阀与所述进气口相连接;当所述浮子未与所述压力感应器相接触时,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令所述进气口处于关闭状态;
当所述浮子与所述压力感应器相接触时,根据所述压力感应器发送的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令所述进气口处于开启状态。
可选地,利用所述水量感应装置判断排水主体内水量,控制进气口处于关闭或开启状态,还可以包括步骤:
将所述水位感应器与所述排水主体相连;
将第一电磁阀与所述进气口相连接;
根据所述水位感应器的感应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控制所述进气口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自动排水装置及自动排水方法,直接利用压缩空气作为排水的压力,其压力转换率可达100%,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节约了能源。
本发明的自动排水装置及自动排水方法,可以在不需要机械泵的情况下,将末端位于更高的位置的管路内的水排出,提高了车间内管路安排的灵活性。另外,其还实现了将管路内的水集中排出,集中处理或利用的目的,节约了水源。
本发明的自动排水装置不仅小巧,结构简单,而且可以利用水量感应装置自动检测排水主体中的水量,并根据检测结果自动开关进气口,控制排水操作的自动进行,不需进行人工干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自动排水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动排水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的排水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的浮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的排水塞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的排水盖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处于排水阶段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自动排水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装置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并且可利用许多适当的材料制作,下面是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加以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的替换无疑地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其次,本发明利用示意图进行了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了便于说明,表示装置结构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不应以此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在实际的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本发明的自动排水装置包括排水主体,该排水主体开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水口和排水口;另外,该自动排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排水主体相连的水量感应装置,所述水量感应装置感应所述排水主体中的水量,当水量未达到一定程度时,令所述排水主体的第一进气口处于关闭状态;当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令所述排水主体的第一进气口处于开启状态,利用气压力将所述排水主体中的水由所述排水口中排出。
本发明的自动排水装置,直接利用气路内气体(如压缩空气)的压力作为排水的压力对管路中残留的冷凝水进行排放,其气体的压力全部转换为排水压力,压力转换率可达100%,有效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节约了能源。
第一实施例: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动排水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自动排水装置中包括排水主体200,本实施例中,在排水主体200顶端开有第一进气口201、第一进水口202,在排水主体200底端开有排水口203。其中,第一进气口201与压缩空气的气路相连,以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将排水主体中聚集的冷凝水排出。
本实施例中将排水口203与第一进气口201分别安置于排水主体200的相反端,更有利于该排水操作的顺利进行。但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该第一进气口与排水口分别安置于排水主体的其它位置,如可以将排水口安置于排水主体的侧壁下端。
本实施例中的水量感应装置是利用位于排水主体200内的浮子210实现。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的排水主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的浮子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浮子210包括感应所述排水主体内水量且根据水量进行运动的浮子体212,以及在浮子体212带动下控制第一进气口与第一进水口开启或关闭的浮子头211。
浮子头211及浮子体212均为圆柱体形状,且浮子头211的直径要小于浮子体212。本实施例中的浮子设计为令浮子头211通过排水主体200顶端的第一开口204延伸出来,且浮子头211的外侧壁上具有卡块213,浮子体212的表面沿斜向开有沟槽214。
排水主体200的内壁上还具有定位栓205,该定位栓205卡置于浮子体212上的沟槽214内,并沿沟槽214移动。
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还具有排水塞220,如图2所示,该排水塞220与排水主体200相连,浮子头211穿过排水主体200上的第一开口204延伸于其内。当所述浮子的浮子体212随着排水主体内水量的增加带动浮子头211旋转上升时,所述排水塞220随着浮子头211的转动分别开启或关闭所述排水主体的第一进气口201与第一进水口202。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的排水塞的俯视图,如图2和图5所示,在排水塞220的中央区域开有第二开口224,以容纳由排水主体200内延伸出来的浮子头211,在该第二开口224边缘处,排水塞220与浮子头211相接触的区域的侧壁上开有纵向的开槽221,浮子头211上的卡块213卡置于该排水塞上的开槽221内,并沿所述开槽221移动,且所述排水塞会随着卡块213(浮子)的转动而转动。
排水塞220上还开有贯穿所述排水塞顶部与底部的通路222,所述通路222随着排水塞的转动,先后与所述排水主体200上的第一进气口201与第一进水口202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还可以包括排水盖230,该排水盖230与排水塞220相邻,其边沿固定于排水主体200的侧壁上(其将排水塞220容纳于其内,但不会随着排水塞220的转动而转动)。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的排水盖的俯视图,如图2和图6所示,在该排水盖230上对应排水主体200的第一进气口201及第一进水口202的位置处分别开有第二进气口231与第二进水口232。
下面结合图2至图6简单介绍本发明自动排水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安装于管路中,通过排水盖上的进水口与需要排出冷凝水的管路相连,通过排水盖上的进气口与压缩空气的气路相连。工作时,可将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的工作状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起始阶段:当排水主体200内聚集的冷凝水水量较少时,如图2所示,浮子210处于排水主体200内较低的位置。此时,排水塞220上的通路222与排水主体200顶端的第一进水口202相连通,同时,由于排水盖230上的第二进水口232与第一进水口202的位置是对应的,该排水盖220上的通路222与同时与排水盖230上的第二进水口232相连通。这样,排水盖230上的第二进水口232、排水塞220上的通路222与排水主体200上的第一进水口202就形成了连通,可以将管路中产生的冷凝水聚集于排水主体200内。
因排水盖230上的第二进气口、排水主体200上的第一进气口201未与排水盖220上的通路222相连通,气路处于关闭状态。
B、储水阶段:随着管路中的冷凝水不断聚集于排水主体200内,排水主体200内的水量不断上升,当其内聚集的冷凝水已与排水主体200内的浮子210相接触后,浮子210受到水的浮力,会随之向上运动。
但是,由于本实施例中将排水主体200侧壁上的定位栓205卡置于浮体210的浮子体212表面上的沟槽214内,且只能沿该沟槽214移动,因此当浮子210受到水的浮力时不能直接上升,而必须为螺旋式上升,即一边转动一边上升。
当浮子210受到水的浮力开始转动并上升时,浮子头211上的卡块213也应随之转动并上升。而本实施例中将该卡块213卡置于了排水塞220内的开槽221内,当该卡块213转动并上升时,其会带动排水塞220随之转动,同时沿排水塞220内的开槽221上升。
当排水塞220随浮子210发生转动时,其上所开的通路222也随之转动,但因该通路222具有一定的长度,当排水主体200内的水量未达到一定程度时,其不会转离排水盖230上的第二进水口232与排水主体200上的第一进水口202,可以继续将管路内的冷凝水聚集至排水主体内。
另外,因该通路222距离排水盖230上的第二进气口231与排水主体200上的第一进气口201有一定的距离,当排水主体200内的水量未达到一定程度时,其不会连通第二进气口231与第一进气口201,气路仍会处于关闭状态。
注意到,因车间内设置各管路时,可能会令其的末端较高,因此,即使排水口203一直处于开启,也无法将排水主体200内聚集的冷凝水排出。
C、排水阶段: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处于排水阶段时的剖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随着排水主体200内聚集的冷凝水水量逐渐增大,当浮子逐渐转动并上升至通路222连通了排水盖230上的第二进气口231与排水主体200上的第一进气口201时,(即达到了设计时需要进行排水的程度时),压缩空气的气路与自动排水装置中的排水主体200相连通,其内气体的压力会压迫排水主体200内聚集的冷凝水向外排出。
本实施例中,压缩空气的压力可设置在6至10公斤左右,如8公斤,其可以令排水主体200内的水快速排出。当排水主体200内聚集的冷凝水被排出后,浮子210受到的水的浮力减小,其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定位栓205沿沟槽214转动并下降,直至排水塞220重新将第一进气口与第二进气口隔离开。
要将排水主体内的水排出得较为干净,一方面可以令压缩空气的压力较大,排水速率较快,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延迟浮子的转动和下降速率,为此,可以对通路222的形状及浮子体212上的沟槽214的形状进行设计,实现浮子的下降速率较低,如可以将通路222设计为圆弧的形状。
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设计时可以令此时的通路222转离排水盖230上的第二进水口232与排水主体200上的第一进水口202,令进水通道处于关闭状态。这一点只要通过设计通路的长度及位置即可实现,具体的实现方法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易于理解及实现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排水塞上通路的长度与所述浮子体上的沟槽设置及预定开始排水时水量程度的设置有关。
沟槽的设置可以由浮子体的圆周长度及高度决定(其又与浮子所用的材料有关)。通常可以将浮子体上沟槽两端的纵向距离差的范围为浮子体高度的1/3至2/3之间,如为1/2,此时,当排水主体200内的水量达到令浮子体高度上升1/2时,通路222转至连接第二进气口231与第一进气口201的位置,开始进入排水阶段。
另外,还可以将沟槽的长度设置得比第二进气口与第一进气口连通所需的长度更长,为安装时留下余量。
本实施例中,排水塞220与浮子头211之间的相连动,是通过在排水塞上形成开槽,在浮子头上形成卡块实现的,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在排水塞内、与浮子头相接触的区域的侧壁上形成卡块,在所述浮子头的外侧壁上开有纵向的开槽的方式实现。
此时,所述排水塞上的卡块卡置于所述浮子头上的开槽内,并可沿所述开槽移动,所述排水塞同样会随着所述浮子的转动而转动。由于所述排水塞上同样还开有贯穿所述排水塞顶部与底部的通路,所述通路随着排水塞的转动,仍可以分别与所述排水主体上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一进水口相连通。
同理地,本实施例中的浮子体212与排水主体200问的连动,是通过在浮子体表面形成沟槽,在排水主体内壁上形成定位栓实现;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浮子体的表面形成定位栓,在所述排水主体内壁上沿斜向开有沟槽。此时,所述定位栓卡置于所述沟槽内,并可沿所述沟槽移动,同样可以控制所述浮子体随排水主体内水量的增大而旋转上升。
本实施例中,排水主体200上的第一进气口201与第一进水口202、排水盖230上的第二进气口231与第二进水口232是分别对称排列的,排水塞220上的通路222也可以沿排水塞220的圆周方向伸展。
本实施例中,排水塞220上的第二开口224穿通了排水塞,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该第二开口224也可以仅为在排水塞220底部挖一定深度,而不用穿通,只要能达到容纳浮子,并可以在浮子的带动下转动即可。
本实施例中直接利用压缩空气的气压力将管路中的冷凝水排出,其的能量转换效率可达100%,有效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节约了能源。
本实施例中的排水是利用气压力实现,在设计管路时不需要考虑要利用重力排出管路中的冷凝水,也不需要在管路中加入机械泵等装置来排水,可以简化管路的设计安排。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还具有小巧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可以有效节约制作车间内的空间。
第二实施例: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自动排水装置中包括排水主体800,本实施例中,在排水主体800顶端开有第一进气口801、第一进水口802,在排水主体800底端开有排水口803。其中,第一进水口802与管路相连,以将管路中的冷凝水聚集于排水主体800内;第一进气口801与压缩空气的管路相连,以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将排水主体中聚集的冷凝水排出。
本实施例中将排水口803与第一进气口801分别安置于排水主体800的相反端,更有利于该排水操作的顺利进行。但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该第一进气口与排水口分别安置于排水主体的其它位置,如可以将排水口安置于排水主体的侧壁下端。
本实施例中的水量感应装置包括位于排水主体800内的浮子810及位于排水主体800顶端的压力感应器820,除此以外,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还在第一进气口处安装了第一电磁阀830。
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在工作时可分为储水阶段与排水阶段:
A、储水阶段:当排水主体800内的水量较少时,浮子810不能因水的浮力而升至排水主体800的顶端,此时,压力感应器820未与浮子810相接触,第一电磁阀830保持关闭,即第一进气口801处于关闭状态。同时,与管路相连的第一进水口处于打开状态,以将管路中的冷凝水聚集在排水主体800内。
B、排水阶段:随着排水主体800内的水量增多,浮子810因水的浮力慢慢上浮,当其到达排水主体800的顶端与压力感应器820相接触时,压力感应器820受到浮子810的压力,向第一电磁阀830发送开启的信号,令第一进气口801处于开启状态,使得压缩空气的气路与排水主体800相通,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将排水主体800内聚集的冷凝水排出。
本实施例中,压缩空气的压力可设置在6至10公斤左右,如8公斤,其可以令排水主体800内的水快速排出。当排水主体800内聚集的冷凝水被排出后,浮子810受到的水的浮力减小,其在重力的作用下随之下降。为防止排水阶段过短,以至未能将排水主体800内的水排干净,可将第一电磁阀830设置一定的延时,使其在接受到信号后延迟一定时间再关闭。
另外,为了达到较好的排水效果,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进水口802处安装第二电磁阀,其的开启与关闭状态可以与第一电磁阀相反。
第三实施例: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自动排水装置中包括排水主体900,本实施例中,在排水主体900顶端开有第一进气口901、第一进水口902,在排水主体900底端开有排水口903。其中,第一进水口902与管路相连,以将管路中的冷凝水聚集于排水主体900内;第一进气口901与压缩空气的管路相连,以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将排水主体中聚集的冷凝水排出。
本实施例中将排水口903与第一进气口901分别安置于排水主体900的相反端,更有利于该排水操作的顺利进行。
本实施例中的水量感应装置包括安装于排水主体900侧壁上的水位感应器,本实施例中,其可以分为两个,分别为上水位感应器911与下水位感应器912。除此以外,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还在第一进气口处安装了第一电磁阀930。
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水装置在工作时可分为储水阶段与排水阶段:
A、储水阶段:当排水主体900内的水量较少时,水位感应器911与912向连接于第一进气口901处的第一电磁阀930发送的信号代表了保持关闭,令第一进气口901处于关闭状态。同时,与管路相连的第一进水口处于打开状态,将管路中的冷凝水聚集在了排水主体内。
B、排水阶段:但随着排水主体900内的水量增多,当水位感应器911与912感应至水位已达预计值后,其向第一电磁阀930发送开启的信号,令第一进气口901处于开启状态,使得压缩空气的气路与排水主体900相通,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将排水主体900内聚集的冷凝水排出。
本实施例中,压缩空气的压力可设置在6至10公斤左右,如8公斤,其可以令排水主体900内的水快速排出。当排水主体900内聚集的冷凝水被排出后,水位感应器911与912发出信号,关闭第一电磁阀930。同样地,为防止排水阶段过短,以至未能将排水主体900内的水排干净,可将第一电磁阀930设置一定的延时,使其在接受到信号后延迟一定时间再关闭。
另外,为了达到较好的排水效果,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进水口902处安装第二电磁阀,其的开启与关闭状态可以与第一电磁阀相反。
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应的自动排水方法,图10为本发明自动排水方法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图10说明本发明的自动排水方法的具体步骤:
在管路中安装一个排水主体,所述排水主体上具有进气口、进水口及排水口(S1001);
将所述进气口与压缩空气的气路相连(S1002);
将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管路相连,管路中的冷凝水通过所述进水口流至所述排水主体内(S1003);
利用与所述排水主体相连的水量感应装置判断排水主体内的水量是否达到一定程度(S1004);
如果未达到,令所述排水主体的进气口处于关闭状态(S1005);
如果达到,开启所述排水主体的进气口,利用气压力将所述排水主体中的水由所述排水口中排出(S1006)。本步中,可以同时将进水口关闭。
其中,所述利用所述水量感应装置判断排水主体内水量,控制进气口处于关闭或开启状态(S1004至S1006),可以包括:
A、将包含浮子头与浮子体的浮子放置于所述排水主体内;
B、所述浮子的浮子体随着排水主体内水量的增加带动浮子头旋转上升;
C、利用所述浮子头的旋转控制所述进气口开启或关闭,具体又包括:
在与所述浮子头相连处安装排水塞,所述排水塞随所述浮子头的旋转而转动;
排水塞上还开有贯穿所述排水塞顶部与底部的通路,所述通路随着排水塞的转动,分别令所述排水主体上的进气口开启或关闭。
另外,所述利用所述水量感应装置判断排水主体内水量,控制进气口处于关闭或开启状态(S1004至S1006),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将浮子放置于所述排水主体内;
将压力感应器安装于所述排水主体顶部;
将第一电磁阀与所述进气口相连接;当所述浮子未与所述压力感应器相接触时,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令所述进气口处于关闭状态;
当所述浮子与所述压力感应器相接触时,根据所述压力感应器发送的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令所述进气口处于开启状态。
除上述两种方法外,所述利用所述水量感应装置判断排水主体内水量,控制进气口处于关闭或开启状态(S1004至S1006),还可以包括:
将所述水位感应器与所述排水主体相连;
将第一电磁阀与所述进气口相连接;
根据所述水位感应器的感应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控制所述进气口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
本发明上述的各实施例中,是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将管路中的冷凝水排出,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利用其他气体,如氮气等的压力,将管路中的冷凝水排出。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自动排水装置,包括排水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主体开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水口和排水口,且该自动排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排水主体相连的排水塞和位于排水主体内的浮子;其中,
所述排水塞开有贯穿排水塞顶部和底部的通路,所述通路具有一定长度,随着排水塞的转动,先后与所述排水主体上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一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浮子包括感应所述排水主体内水量且根据水量进行运动的浮子体,以及在浮子体带动下控制所述排水塞转动使第一进气口与第一进水口开启或关闭的浮子头;
所述浮子头由所述排水主体内穿过排水主体的开口延伸于排水塞内,随着浮子头的转动所述排水塞分别开启或关闭所述排水主体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一进水口;
当水量未达到一定程度时,所述排水塞令所述排水主体的第一进气口处于关闭状态,第一进水口处于开启状态;当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所述排水塞令所述排水主体的第一进气口处于开启状态,第一进水口处于关闭状态,利用气压力将所述排水主体中的水由所述排水口中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水塞内、与浮子头相接触的区域的侧壁内开有纵向的开槽;在所述浮子头的外侧壁上具有卡块,卡置于所述排水塞上的开槽内,并可沿所述开槽移动,令所述排水塞随着所述浮子的转动而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浮子头的外侧壁上开有纵向的开槽;在所述排水塞内、与浮子头相接触的区域的侧壁上具有卡块,卡置于所述浮子头上的开槽内,并可沿所述开槽移动,令所述排水塞随着所述浮子的转动而转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体的表面沿斜向开有沟槽,所述排水主体内壁上还具有定位栓,所述定位栓卡置于所述浮子体上的沟槽内,并可沿所述沟槽移动。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体的表面还具有定位栓,所述排水主体内壁上沿斜向开有沟槽,所述定位栓卡置于所述沟槽内,并可沿所述沟槽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排水装置还包括排水盖,所述排水盖与所述排水塞相邻,其边沿固定于所述排水主体的侧壁上,且在其上对应排水主体的第一进气口及第一进水口的位置处分别开有第二进气口与第二进水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头与所述浮子体为圆柱形状。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体上沟槽两端的纵向距离差的范围为浮子体高度的1/3至2/3之间。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塞上通路的长度与所述浮子体上的沟槽设置及预定开始排水时水量程度的设置有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塞上的通路沿排水塞的圆周方向伸展。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分别位于所述排水主体的相反端。
12.一种自动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在管路中安装一个排水主体,所述排水主体上具有进气口、进水口及排水口;
将所述进气口与压缩空气的气路相连;
将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管路相连,管路中的冷凝水通过所述进水口流至所述排水主体内;
将包含浮子头与浮子体的浮子放置于所述排水主体内;
所述浮子的浮子体随着排水主体内水量的增加带动浮子头旋转上升;
在与所述浮子头相连处安装排水塞,所述排水塞随所述浮子头的旋转而转动;
排水塞上还开有贯穿所述排水塞顶部与底部的一定长度的通路,所述通路随着排水塞的转动,分别令所述排水主体上的进气口开启或关闭;
如果排水主体内的水量未达到一定程度,所述排水塞控制所述排水主体的进气口处于关闭状态,进水口处于开启状态;
如果排水主体内的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所述排水塞控制所述排水主体的进气口处于开启状态,进水口处于关闭状态;利用气压力将所述排水主体中的水由所述排水口中排出。
CN200710094548A 2007-12-13 2007-12-13 自动排水装置及自动排水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78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4548A CN101457870B (zh) 2007-12-13 2007-12-13 自动排水装置及自动排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4548A CN101457870B (zh) 2007-12-13 2007-12-13 自动排水装置及自动排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7870A CN101457870A (zh) 2009-06-17
CN101457870B true CN101457870B (zh) 2012-10-03

Family

ID=40768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45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7870B (zh) 2007-12-13 2007-12-13 自动排水装置及自动排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578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2189A (zh) * 2012-03-31 2012-08-15 重庆乾合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除冰除水系统
CN102765802A (zh) * 2012-07-31 2012-11-07 广东粤海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臭氧尾气破坏器进气管的冷凝水自动收集排放装置
CN106195640A (zh) * 2016-08-26 2016-12-0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空气管道冷凝水排放装置及方法
CN106352241B (zh) * 2016-11-17 2018-04-17 珠海亿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空气管道自动排水器
CN109163971A (zh) * 2018-07-16 2019-01-08 山东科技大学 岩石侵水-失水循环力学实验系统及其实验方法
CN115768956B (zh) * 2020-06-26 2024-03-26 三菱电机楼宇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排水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208626U (zh) * 1987-06-02 1988-05-25 陈健 电磁式疏水器
US5938409A (en) * 1996-06-04 1999-08-17 Spirax Sarco, Inc. Gas powered fluid pump with exhaust assist valve
CN1458444A (zh) * 2002-05-15 2003-11-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水回收泵
CN1851164A (zh) * 2006-05-18 2006-10-25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宁波分所 用于真空集便器的水增压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208626U (zh) * 1987-06-02 1988-05-25 陈健 电磁式疏水器
US5938409A (en) * 1996-06-04 1999-08-17 Spirax Sarco, Inc. Gas powered fluid pump with exhaust assist valve
CN1458444A (zh) * 2002-05-15 2003-11-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水回收泵
CN1851164A (zh) * 2006-05-18 2006-10-25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宁波分所 用于真空集便器的水增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7870A (zh) 2009-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7870B (zh) 自动排水装置及自动排水方法
CN101216058B (zh) 控制双作用气缸活塞移动速度的装置
CN101787702A (zh) 强力真空疏干降水方法
CN1077527A (zh) 冷凝水排放设备
KR100952969B1 (ko) 자동 흡배기밸브장치
JP2003166506A (ja) 多段位置制御シリンダ及び多段位置制御シリンダの製造方法
CN115506999A (zh) 一种用于空压站压缩空气冷凝水排放系统
CN113586129B (zh) 一种自动放水器
JP2011112176A (ja) 真空ドレン排出装置
AU2010246912B2 (en) A fluid driven pump
CN110332108B (zh) 一种连续自动排液分体式柱塞装置
CN1383410A (zh) 带有废水临时存放箱的真空处理系统
CN107477209B (zh) 高压切换阀
KR200160185Y1 (ko) 공기 배기밸브를 구비한 제수밸브
CN100449219C (zh) 冷气机用自动排水器
CN201013577Y (zh) 新型电泵防砂装置
CN101586568A (zh) 一种离心浮动半潜式提水装置
KR200233299Y1 (ko) 에어 구동식 유압펌프
RU226200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дотвращения засорения механизмов электроцентробежных насосов в скважинах
CN216812063U (zh) 工业清洗机系统真空维持装置
CN2743637Y (zh) 下置排液机构自控排液器
CN211232055U (zh) 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排气阀
CN110701419A (zh) 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排气阀
CN2402844Y (zh) 自双吸立式污水泵
JP3792332B2 (ja) 真空式下水道システム及びマンホールポンプ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Effective date: 201211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29

Address after: 201203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Zhangjiang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oration

Patentee afte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201203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Zhangjiang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or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