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4253B - 混合抗菌性玻璃 - Google Patents

混合抗菌性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4253B
CN101454253B CN2007800198415A CN200780019841A CN101454253B CN 101454253 B CN101454253 B CN 101454253B CN 2007800198415 A CN2007800198415 A CN 2007800198415A CN 200780019841 A CN200780019841 A CN 200780019841A CN 101454253 B CN101454253 B CN 1014542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bacterial glass
glass
mixed
staining
ad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198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54253A (zh
Inventor
北村守
头金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o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OLE CO Ltd
Koa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OLE CO Ltd, Koa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OL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54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4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54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42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4/00Compositions for glas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 C03C4/02Compositions for glas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for coloured 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4/00Compositions for glas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9/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elements or inorganic compounds
    • A01N59/16Heavy metals; Compound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r application of a germicide or by oligodynamic treatment
    • C02F1/505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r application of a germicide or by oligodynamic treatment by oligodynamic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62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less than 40% silica by weigh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89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boron
    • C03C3/091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boron containing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6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f specified substances, e.g. trace elements, for ameliorating potable water
    • C02F1/685Devices for dosing the additives
    • C02F1/688Devices in which the water progressively dissolves a solid compou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04/00Glasses, glazes or enamel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 C03C2204/02Antibacterial glass, glaze or ename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抗菌性玻璃,其在使用时的重量变化小,使用方便性优异,另一方面,将银离子的释放量维持在规定范围,能够获得优异的防变色效果和识别性。该混合抗菌性玻璃是含有通过释放银离子来发挥抗菌效果的着色抗菌性玻璃和非抗菌性玻璃的混合抗菌性玻璃,其中,着色抗菌性玻璃的最大径(t1)为3~30mm,而且,含有无机类着色剂作为配合成分,并且,相对于整体量,该无机类着色剂的添加量为0.001~0.5重量%。

Description

混合抗菌性玻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抗菌性玻璃,特别是,涉及将添加了无机类着色剂的着色抗菌性玻璃和非抗菌性玻璃分别混合而含有的混合抗菌性玻璃。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建筑材料、家电制品(包括TV、计算机、手机、摄影机等)、杂货、包装用资材等中,为了赋予抗菌效果,使用在树脂中混入规定量的规定粒径的混合抗菌性玻璃而得的抗菌性树脂组合物。 
作为这样的抗菌性树脂组合物,公开了在树脂中含有溶出银离子的硼硅酸抗菌性玻璃的合成树脂成形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更具体而言,所述合成树脂成形体是在合成树脂中含有硼硅酸抗菌性玻璃而构成的;该硼硅酸抗菌性玻璃在100重量份的玻璃固形物中含有0.1~20重量份作为一价Ag的Ag2O,该玻璃固形物由选自SiO2、B2O3、P2O5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形成网眼的氧化物和选自Na2O、K2O、CaO、ZnO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修饰网眼的氧化物构成。而且,在该特许公报的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在合成树脂中含有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下的抗菌性玻璃的抗菌性树脂组合物,该抗菌性玻璃在100重量份由SiO2:40摩尔%、B2O3:50摩尔%、Na2O:10摩尔%构成的混合物中添加有2重量份的Ag2O。 
此外,作为抗菌性树脂组合物,公开了含有鳞片状玻璃的树脂组合物,该鳞片状玻璃具有抗菌性,粒径为10~1000μm、厚度为0.1~20μm(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更具体而言,作为所述鳞片状玻璃的组成,含有B2O3时,由SiO2:20~60重量%、B2O3:30~70重量%、Na2O:5~35重量%、Ag2O:0.5~3重量%构成;不含B2O3时,SiO2:55~80重量%、Al2O3:0.5~30重量%、Na2O:19.5~42重量%、Ag2O:0.5~3重量%。
此外,还公开了含有含银离子无机类抗菌剂和无机类填充剂的抗菌性用水制品,该含银离子无机类抗菌剂在100℃的沸水中浸渍500~1000小时后,在20℃的水或酸中浸渍24小时的情况下,银离子的溶出量为0.5ng/cm2/day以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更具体而言,公开了一种抗菌性用水制品,其在树脂中添加0.5~5重量%的平均粒径为2~20μm的含银离子无机类抗菌剂,进而,添加5~80重量%的无机类填充剂;该含银离子无机类抗菌剂在含有P2O5:56~59mol%、MgO+CaO+ZnO:33~38mol%、Al2O3:6~8mol%的玻璃成分中配合有0~5重量%的Ag2O。 
此外,作为抗菌性玻璃的用途,还提案了例如用于餐具洗涤机、餐具干燥机、冰箱、洗衣机、锅等电制品的抗菌性树脂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6)。 
也就是说,根据专利文献4~5,提案了在构成所述电制品的成形树脂中分别含有规定量的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下的由ZnO:40~80摩尔%、SiO2:5~35摩尔%、CaO:5~30摩尔%构成的抗菌性玻璃和平均粒径同样为20μm以下的由ZnO:54~60摩尔%、B2O3:25~32摩尔%、SiO2:7~12摩尔%、碱金属氧化物:5~8摩尔%构成的抗菌性玻璃的抗菌性树脂组合物。 
此外,根据专利文献6,公开了抗菌性玻璃的最大径(t1)为1~50mm,并且,银离子的溶出量为0.5~100mg/(g·24Hrs),使该抗菌性玻璃与水直接接触,由此制作含有银离子的水,对于洗涤中或洗涤后的被抗菌物实施规定抗菌处理的抗菌性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进而,作为抗菌性玻璃的用途,提案了被用于蓄水缸或清洗塔等水处理装置中的玻璃水处理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7)。 
也就是说,该玻璃水处理剂是最长径为10mm以上的磷酸类玻璃,其重量组成比为(RO+R2O)/P2O3=0.4~1.2、R2O/(RO+R2O3)=0~10(R为Ca、Na等),而且,把初期溶解速度当作A,把末期溶解速度当作B时,B/A≥1/3,并且金属离子的含量为0.005~5重量%。 
[专利文献1]特开平1-313531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专利文献2]特开平7-25635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专利文献3]特开平10-72530(权利要求书) 
[专利文献4]特开2000-3238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专利文献5]特开2000-3239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专利文献6]WO2005/087675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专利文献7]特公平7-63701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6中所公开的抗菌性树脂组合物都是在树脂中混合抗菌性玻璃而构成的,所以抗菌性玻璃基本上是无色透明的,所含有的银与氯离子等反应,大多出现变色或者变成不透明的情况。 
因此,使用所述的抗菌性树脂组合物时,即使能够对电制品的部件等赋予规定的抗菌性,但在使用中,出现电制品的外观性显著降低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1和3~5中,为了在树脂中混合均匀,优选抗菌性玻璃的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下;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将抗菌性玻璃制成规定大小的鳞片状玻璃,但是发现需要并用分级装置等作为制造装置,并将这些值限制在规定范围这样的制造上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6和7中所公开的抗菌性玻璃或玻璃水处理剂,虽然最长径比较大,但是在餐具洗涤机、餐具干燥机、或者洗衣机等使用流水的电制品中使用时,出现防变色效果劣化、或易于破碎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1~7中所公开的抗菌性玻璃基本上都是无色透明的,在具备包覆部件部件、进行盒式(cartridge)化时,出现从外面不能识别其的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盒式化、用于电制品时,出现难以判断抗菌性玻璃的补充时期或更换时期的问题。 
进而,在专利文献1~7中所公开的抗菌性玻璃基本上都是水溶性的,例如,作为洗衣机用的抗菌性玻璃使用时,由于溶解而重量减少,所以在收纳在规定容器的状态下,出现变得不能使用、使用方便性差的问题。也就是说,出现如下问题:收纳于规定容器的抗菌性玻璃不能在 沉入洗衣机水中的状态下保持,或者不能保持规定容器的外形。 
因此,本发明人等进行了精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添加有规定量无机类着色剂的着色抗菌性玻璃和非溶解性的、没有重量变化的非抗菌性玻璃混合,作为洗衣机用的混合抗菌性玻璃等使用时,重量变化变小,使用方便性优异,另一方面,维持初期的外观和识别性,能够反复释放规定量的银离子,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抗菌性玻璃,其在使用时的重量变化小,使用方便性优异,另一方面,将银离子的释放量维持在规定范围,而能够获得优异的防变色效果和识别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抗菌性玻璃,其是含有通过释放银离子来发挥抗菌效果的着色抗菌性玻璃和非抗菌性玻璃的混合抗菌性玻璃,其中,着色抗菌性玻璃的最大径(t1)为3~30mm,而且,含有无机类着色剂作为配合成分,并且,相对于整体量,该无机类着色剂的添加量为0.001~0.5重量%,从而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混合抗菌性玻璃,通过含有添加了规定量的无机类着色剂的着色抗菌性玻璃,使其长期发挥规定的抗菌效果,同时能够维持初期的外观和识别性。因此,通过无机类着色剂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止起因于银离子的树脂变色,并且能够容易从外面识别其的存在,能够确切地判断混合抗菌性玻璃整体、或着色抗菌性玻璃的补充时期或更换时期。 
此外,只要是这样的混合抗菌性玻璃,不仅处理容易,而且根据非抗菌性玻璃的功能,能够不添加二氧化硅或氧化钛等防凝聚剂、而有效地防止着色抗菌性玻璃之间的凝聚。 
进而,能够将非抗菌性玻璃作为重量调节材料来发挥功能,使用时的重量变化变小,例如,即使作为洗衣机用的混合抗菌性玻璃等使用时,也能够在沉入洗衣机水中的状态下原样保持、或者原样保持规定容器的外形。 
此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混合抗菌性玻璃时,着色抗菌性玻璃为平板状,优选该着色抗菌性玻璃的厚度(t2)为1~8mm。
通过制成含有这样厚度(t2)的着色抗菌性玻璃的混合抗菌性玻璃,不仅处理容易,而且能够稳定地制造。 
此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混合抗菌性玻璃时,无机类着色剂是选自氧化钴、氧化铜、氧化铬、氧化镍、氧化锰、氧化钕、氧化铒和氧化铈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而且,把无机类着色剂的添加量当作C1,同样把所含有的氧化银的添加量当作C2时,优选以C1/C2表示的比率为0.01~3。 
这样,通过使用氧化钴等特定化合物作为无机类着色剂,在着色抗菌性玻璃、进而在混合抗菌性玻璃整体中,以较少的添加量就能够获得优异的发色性。因此,对银离子的溶出量带来的影响变少,能够在一定期间发挥规定的抗菌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长期维持初期的外观和识别性。 
此外,这样,通过与氧化银的添加量关联地控制无机类着色剂的添加量,能够进一步不抑制地发挥规定的抗菌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长期维持初期的外观和识别性。 
此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混合抗菌性玻璃时,优选着色抗菌性玻璃的银离子溶出量为0.01~1.0mg/(g·24Hrs)。 
只要是这样的银离子溶出量,即使与非抗菌性玻璃一起构成混合抗菌性玻璃时,也能够更长期地发挥规定的抗菌效果,同时能够维持初期的外观和识别性。 
此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混合抗菌性玻璃时,优选非抗菌性玻璃含有钠钙玻璃作为主要成分。 
只要是这样的非抗菌性玻璃,则与着色抗菌性玻璃的比重是等同的,而且便宜,所以能够稳定且经济地制造混合抗菌性玻璃。 
此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混合抗菌性玻璃时,优选非抗菌性玻璃的最大径(t3)为3~30mm。 
只要是这样的非抗菌性玻璃,则与着色抗菌性玻璃的最大径(t1)基本上是相等的,所以对于着色抗菌性玻璃,不仅易于混合均匀,而且 可以难以形成不均。 
此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混合抗菌性玻璃时,相对于抗菌性玻璃100重量份,优选非抗菌性玻璃的添加量为10~3000重量份。 
只要是这样的非抗菌性玻璃的添加量,则能够表现作为混合抗菌性玻璃的规定抗菌性,并且能够容易地控制混合抗菌性玻璃整体的重量。 
此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混合抗菌性玻璃时,其是使用洗衣机洗涤布制品时,投入到洗衣机的洗涤缸中,用于对布制品和洗涤缸赋予规定抗菌性的混合抗菌性玻璃,优选通过第1透水性部件将多个混合抗菌性玻璃的周围包覆,并且通过第2透水性部件进一步将透水性的周围包覆而成。 
只要是这样的洗衣机用混合抗菌性玻璃的构成,不仅使用方便性变得良好,而且能够有效地对布制品和洗涤缸等赋予规定的抗菌性。 
此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混合抗菌性玻璃时,其是投入到放有洗澡水的浴室的浴缸中,并且浮在洗澡水上,用于对洗澡水和浴缸赋予规定抗菌性的混合抗菌性玻璃,优选通过形状保持部件包覆周围,并且通过透水性部件进一步包覆周围而成。 
只要是这样的浴室用混合抗菌性玻璃的构成,不仅使用方便性变得良好,而且能够有效地对洗澡水和浴缸等赋予规定的抗菌性。 
此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混合抗菌性玻璃时,其是卫生陶器所具备的、用于对该卫生陶器赋予规定抗菌性的混合抗菌性玻璃,优选收纳于具备通水路的容器内而成。 
只要是这样的卫生陶器用混合抗菌性玻璃的构成,不仅使用方便性变得良好,而且能够有效地对卫生陶器等赋予规定的抗菌性。 
附图说明
图1:(a)~(f)是用于说明着色抗菌性玻璃形状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混合抗菌性玻璃所含有的着色抗菌性玻璃的最大径(t1)与残留率的关系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伴随着洗涤次数的与银离子溶出量的关系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氧化钴的添加量与发色性的关系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氧化钴和氧化铜的添加量与银离子溶出量的关系的图。 
图6:(a)~(b)是用于说明混合抗菌性玻璃盒式化的图。 
图7:(a)~(c)是用于说明混合抗菌性玻璃的包覆部件的图。 
图8:(a)~(b)是用于说明洗涤用混合抗菌性玻璃的使用方式的图。 
图9:(a)~(b)是用于说明浴缸用混合抗菌性玻璃的使用方式的图。 
图10:(a)~(b)是用于说明卫生陶器用混合抗菌性玻璃的使用方式的图。 
图11:(a)~(b)是用于说明混合抗菌性玻璃的制造方法的图(其一)。 
图12:是用于说明混合抗菌性玻璃的其他制造方法的图。 
图13:是表示应用了混合抗菌性玻璃的洗衣机之一例的图。 
图14:(a)~(b)是用于说明4种混合抗菌性玻璃(No1、2、3、4)的防变色效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具体说明关于本发明的混合抗菌性玻璃及其使用方法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混合抗菌性玻璃是含有通过释放银离子来发挥抗菌效果的着色抗菌性玻璃和非抗菌性玻璃的混合抗菌性玻璃; 
是着色抗菌性玻璃的最大径(t1)为3~30mm,而且含有无机类着色剂作为配合成分,并且,相对于整体量,该无机类着色剂的添加量为 0.001~0.5重量%的混合抗菌性玻璃。 
1.着色抗菌性玻璃 
(1)形状1 
着色抗菌性玻璃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如图1(a)~(f)所示,优选为矩形状、多角形状、圆板状、椭圆状、异形状、有孔状等的平板状。 
其理由为,通过将着色抗菌性玻璃形成矩形状或圆板状等的平板状,即使载置于规定地方、使其与水直接接触时,也能够有效地防止因水压而被冲走、从规定地方流出。此外,只要着色抗菌性玻璃是矩形状等,则在制造时或使用时等,着色抗菌性玻璃之间即使邻接也难以凝聚,所以对于制造着色抗菌性玻璃时的大小和形状的控制、使用时环境条件的控制也变得更加容易。 
此外,如图1(a)~(f)所示,优选沿着构成所述着色抗菌性玻璃的边进行倒角。 
其理由为,通过形成这样的形状,能够更长期发挥规定的抗菌效果,同时能够维持初期的外观和识别性。此外,通过形成这样的倒角形状,还能够使着色抗菌性的成形性和研磨性得到提高。 
进而,只要是这样形态的着色抗菌性玻璃,不仅处理和交换等变得容易,而且即使使用较强的水流,也能够有效地防止与该水流一起流出到外部、或者破碎。 
(2)形状2 
此外,将着色抗菌性玻璃的最大径(t1)为3~30mm作为特征。在此,着色抗菌性玻璃的最大径(t1)是指,例如,如图1(a)~(f)所示,在着色抗菌性玻璃的形状中,拉出任意线时的最大长度。 
也就是说,其理由为,如果所述最大径为小于3mm的值,则载置于规定地方、使其与水直接接触时,容易因水压而被冲走、从规定地方流出,难以长期释放规定浓度的银离子,进而,保存时会容易凝聚。
另一方面,如果所述最大径超过30mm,则处理变难,难以稳定地制造。 
因此,更优选着色抗菌性玻璃的最大径为4~25mm,进一步优选5~15mm。 
另外,对于所述着色抗菌性玻璃的最大径(t1)来说,着色抗菌性玻璃例如为平板状时,其是平面方向的最大径;为球状时,是球的直径。 
此外,所述着色抗菌性玻璃为平板状时,优选着色抗菌性玻璃的厚度(t2)为0.1~10mm。 
其理由为,如果所述着色抗菌性玻璃的厚度为小于0.1mm的值,则难以释放规定浓度的银离子,或者处理变难,进而会难以稳定地制造。另一方面,如果所述着色抗菌性玻璃的厚度超过10mm,则处理反而变得困难,难以稳定地制造。 
因此,所述着色抗菌性玻璃为平板状时,更优选着色抗菌性玻璃的厚度为1~8mm,进一步优选2~5mm。 
另外,上述的着色抗菌性玻璃的最大径(t1)和厚度(t2)可以使用例如光学显微镜照片或游标卡尺来容易地测定。 
(3)形状3 
接着,关于着色抗菌性玻璃的形状,参照图2来详细说明着色抗菌性玻璃平面方向的最大径(t1)与该着色抗菌性玻璃在使用时的残留率的关系。该图2的横轴以对数表示着色抗菌性玻璃平面方向的最大径(mm);纵轴表示使用各粒径的着色抗菌性玻璃时,根据后述的实施例中着色抗菌性玻璃的残留率的测定方法测得的残留率(%)。 
由所述图2可知,只要着色抗菌性玻璃平面方向的最大径(t1)为5mm以上的值,则其残留率显示较高的值,即显示50%以上的值,可理解为能够耐受长期的使用。 
接着,关于着色抗菌性玻璃的形状,参照图3,详细说明分别使用本发明所述的着色抗菌性玻璃(平面方向的最大径为15mm)和平均粒 径为20μm的抗菌性玻璃时的、洗涤次数与银离子溶出量的变化。也就是说,图3的横轴表示使用后述的如图13所示的洗衣机50,使用各种着色抗菌性玻璃进行洗涤的次数;图3的纵轴表示各次洗涤中银离子在水中的溶出量(mg/(g·24Hrs))。此外,在图3中,本发明的着色抗菌性玻璃的数据用实线A表示,平均粒径为20μm的着色抗菌性玻璃的数据用虚线B表示。 
如所述图3所示,本发明的着色抗菌性玻璃在平面方向的最大径是规定的大小,不会因水压等被冲走,所以残留率没有大幅度地减少。因此,可理解为即使反复使用,也能够维持所希望的溶出量。据此,可理解为本发明的着色抗菌性玻璃能够耐受长期的使用。 
另一方面,对于平均粒径为20μm的抗菌性玻璃来说,如图2所示,每次使用,抗菌性玻璃的残留量都减少,所以伴随着洗涤次数增加,与刚开始使用后的银离子溶出量相比较,溶出量的值大为减少。因此,可理解为,为了确保所希望的银离子溶出量,必须频繁补充抗菌性玻璃。 
(4)种类1 
此外,关于着色抗菌性玻璃的种类,在不含无机类着色剂的状态下,优选使用含有以下配合组成的着色抗菌性玻璃。 
也就是说,作为着色抗菌性玻璃中的第1玻璃组成,含有Ag2O、ZnO、CaO、B2O3和P2O5,而且把整体量当作100重量%时,优选Ag2O的含量为0.2~5重量%、ZnO的含量为1~50重量%、CaO的含量为0.1~15重量%、B2O3的含量为0.1~15重量%和P2O5的含量为30~80重量%,并且,ZnO/CaO的重量比率为1.1~15。 
其理由为,如果所述ZnO/CaO的重量比率为小于1.1的值,则有时不能有效地防止着色抗菌性玻璃的黄变,另一方面,如果所述ZnO/CaO的重量比率超过15,则着色抗菌性玻璃有时会白浊、或者反而会发生黄变。 
因此,更优选以ZnO/CaO表示的重量比率为1.2~10,进一步优选为1.5~8。 
此外,作为着色抗菌性玻璃的第2玻璃组成,基本上不含有ZnO, 而含有Ag2O、CaO、B2O3和P2O5,而且把整体量当作100重量%时,Ag2O的含量为0.2~5重量%、CaO的含量为15~50重量%、B2O3的含量为0.1~15重量%和P2O5的含量为30~80重量%,并且,CaO/Ag2O的重量比率为5~15。 
其理由为,如果所述CaO/Ag2O的重量比率为小于5的值,则有时不能有效地防止着色抗菌性玻璃的黄变,另一方面,如果所述CaO/Ag2O的重量比率超过15,则着色抗菌性玻璃有时会白浊、或者反而会发生黄变。 
因此,更优选所述以CaO/Ag2O表示的重量比率为6~12,进一步优选7~10。 
进而,作为着色抗菌性玻璃的第3玻璃组成,含有Ag2O、CaO、B2O3、P2O5和Al2O3,而且把整体量当作100重量%时,Al2O3的含量为0.5~10重量%。 
其理由为,通过如此添加Al2O3,能够有效地抑制潮解现象。 
也就是说,如果Al2O3的含量小于0.5重量%,则有时不能表现抑制潮解现象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Al2O3的含量超过10重量%,则有时不表现抗菌效果。 
因此,可以说,更优选所述Al2O3的含量为1~5重量%。 
(5)种类2 
此外,将在着色抗菌性玻璃中含有无机类着色剂、并且该无机类着色剂的添加量相对于整体量为0.001~0.5重量%作为特征。 
其理由为,通过添加规定量的无机类着色剂,能够容易地将着色抗菌性玻璃的大小和银离子的溶出量限制在规定范围。 
因此,能够长期发挥规定的抗菌效果,同时能够维持初期的外观和识别性。也就是说,通过无机类着色剂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止起因于银离子的、树脂的防变色效果,并且,即使在具备包覆部件、进行盒式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外面容易地识别其的存在,能够正确地判断着色 抗菌性玻璃的补充时期和更换时期。 
此外,只要是这样的大的形态的着色抗菌性玻璃,不仅处理变得容易,而且通过仅与非抗菌性玻璃组合,就能够有效地防止着色抗菌性玻璃之间接触、凝聚。 
因此,相对于整体量,更优选着色抗菌性玻璃中的无机类着色剂的添加量为0.003~0.1重量%,进一步优选0.005~0.05重量%。 
在此,参照图4和图5说明着色抗菌性玻璃中的无机类着色剂添加量的影响。 
图4的横轴以对数表示着色抗菌性玻璃中的氧化钴的添加量(重量%),纵轴表示着色抗菌性玻璃的发色性(相对值)。该着色抗菌性玻璃的发色性表示数字越大越好,是相当于可见光吸收度的值。 
此外,图5的横轴以对数表示着色抗菌性玻璃中的无机类着色剂(氧化钴和氧化铜)的添加量(重量%),纵轴表示着色抗菌性玻璃中的银离子溶出量(mg/(g·24Hrs))。因此,在图5中,带有符号A的特性曲线是使用氧化钴作为无机类着色剂的情况;带有符号B的特性曲线是使用氧化铜作为无机类着色剂的情况。 
因此,由图4可知,只要着色抗菌性玻璃中的氧化钴的添加量为0.001重量%以上,则能够获得规定的发色性,进而随着氧化钴的添加量增多,发色性也变好,如果超过0.1重量%,则可见其有饱和的趋势。 
另一方面,由图5可知,随着着色抗菌性玻璃中的无机类着色剂(氧化钴和氧化铜)的添加量增多,可见银离子溶出量(mg/(g·24Hrs))有缓慢降低的趋势。 
因此,参照图4和图5,可以理解为,为了获得着色抗菌性玻璃的发色性与银离子溶出量的平衡,相对于整体量,无机类着色剂的添加量为0.001~0.5重量%是有效的。 
另外,考虑着色抗菌性玻璃所含有的无机类着色剂的添加量时,优选也考虑氧化银的添加量。
也就是说,把着色抗菌性玻璃所含有的无机类着色剂的添加量当作C1,同样把所含的氧化银的添加量当作C2时,优选以C1/C2表示的比率为0.01~3。 
其理由为,这样,通过与氧化银的添加量关联地控制无机类着色剂的添加量,不会抑制规定抗菌效果的发挥,能够维持初期的外观和识别性。也就是说,如果以C1/C2表示的比率小于0.01,则有时防变色效果的表现不足。另一方面,如果以C1/C2表示的比率超过3,则有时抗菌效果的表现不足。 
因此,以C1/C2表示的比率更优选为0.01~2,进一步优选为0.05~1。 
(6)种类3 
此外,无机类着色剂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如在氧化环境中容易发色的那样,可以举出氧化钴(CoO)、氧化铜(CuO)、氧化铬(Cr2O3)、氧化镍(NiO)、氧化锰(MnO2)、氧化钕(Nd2O3)、氧化铒(Er2O3)和氧化铈(CeO2)等的单独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例如,如果是氧化钴,即使极少量添加,例如0.005重量%,也可以得到优异的鲜艳的墨水蓝色的发色性,不会抑制规定的抗菌效果,能够维持初期的外观和识别性。 
此外,如果是氧化铜,以较少的添加量就能够得到天蓝色的发色性,不会抑制抗菌效果,能够维持初期的外观和识别性。 
此外,如果是氧化铬,以较少的添加量就能够得到嫩草色的发色性,能够维持初期的外观和识别性。 
此外,如果是氧化镍,以钾成分多为条件,以较少的添加量就能够得到暗绿色的发色性,能够维持初期的外观和识别性。 
此外,如果是氧化锰,以氧化剂的存在为条件,以较少的添加量就能够得到鲜艳的紫色的发色性,能够维持初期的外观和识别性。 
此外,如果是氧化钕,即使添加量零散,也能够在广泛的范围下获 得薰衣草紫色的发色性,能够维持初期的外观和识别性。此外,使用铁成分等多的玻璃原料时,也能够发挥其的消色效果。 
进而,如果是氧化铒或氧化铈,能够得到粉红色的发色性,能够维持初期的外观和识别性。 
(7)银离子溶出量 
此外,优选着色抗菌性玻璃中的银离子溶出量为0.01~1.0mg/(g·24Hrs)。 
其理由为,如果所述银离子的溶出量为小于0.01mg/(g·24Hrs)的值,则构成混合抗菌性玻璃、使其与水直接接触时,迅速释放规定浓度的银离子,有时会难以发挥规定的抗菌效果。 
另一方面,如果所述银离子的溶出量超过1.0mg/(g·24Hrs),则难以长期释放规定浓度的银离子,处理变得困难,或者难以稳定地制造。 
因此,优选着色抗菌性玻璃中的银离子溶出量为0.015~0.5mg/(g·24Hrs)。进而,更优选为0.02~0.4mg/(g·24Hrs)。 
另外,着色抗菌性玻璃中的银离子溶出量可以依照后述的实施例1中记载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进而,在洗衣机等中使用时,以往认为着色抗菌性玻璃中的银离子溶出量在0.5~100mg/(g·24Hrs)为好,但是由于通过反复洗涤而抗菌效果增加,所以即使为更少量的银离子溶出量,也能够得到同等的抗菌效果。 
2.非抗菌性玻璃 
(1)种类 
对于非抗菌性玻璃来说,即只要是通过水分溶解、不溶出银离子的玻璃,其种类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优选为钠钙玻璃、硼硅酸玻璃、铅玻璃(晶体玻璃)、石英玻璃、氧化铝硅酸盐玻璃、磷酸玻璃。 
更具体而言,相对于整体量,添加35~65重量%的SiO2等作为玻璃网眼成分,添加15~35重量%的Na2O、K2O、Li2O、CaO、MgO、BaO、B2O3、Al2O3等中的至少一种作为玻璃网眼修饰成分而成的以钠 钙玻璃为主要成分的非抗菌性玻璃是优选的。 
此外,还优选添加规定量的着色剂、还原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2)形状 
对于非抗菌性玻璃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优选为例如球状、平板状、圆柱状、多面体。 
其中,更优选平面形状为矩形、多角形、圆板、椭圆、异形、有孔等的平板状。 
其理由为,通过将非抗菌性玻璃形成矩形或圆板等的平板状,即使载置于规定地方、使其与水直接接触时,不仅对于非抗菌性玻璃、而且对于着色抗菌性玻璃,也能够有效地防止因水压而被冲走、从规定地方流出。 
(3)大小 
此外,关于非抗菌性玻璃的大小,优选其最大径(t3)为3~30mm。 
其理由为,只要是这样的非抗菌性玻璃,则与着色抗菌性玻璃的最大径(t1)基本上是相等的,所以对于着色抗菌性玻璃,不仅易于混合均匀,而且能够难以形成不均。 
因此,能够进一步平衡良好地表现抗菌性,能够控制混合抗菌性玻璃整体的重量,所以更优选非抗菌性玻璃的最大径(t3)为5~20mm,进一步优选8~15mm。 
此外,所述非抗菌性玻璃为平板状时,优选非抗菌性玻璃的厚度(t4)为0.1~10mm。 
其理由为,如果所述非抗菌性玻璃的厚度为小于0.1mm的值,则机械强度显著降低,处理变得困难,进而有时会难以稳定地制造。另一方面,如果所述非抗菌性玻璃的厚度超过10mm,则处理反而变难,或者难以稳定地制造。 
因此,所述非抗菌性玻璃为平板状时,更优选非抗菌性玻璃的厚度 为1~8mm,进一步优选2~5mm。 
(4)添加量 
此外,相对于着色抗菌性玻璃100重量份,优选非抗菌性玻璃为10~3000重量份。 
其理由为,只要是这样的非抗菌性玻璃的添加量,就能够表现作为混合抗菌性玻璃的规定抗菌性,并且,能够容易地控制混合抗菌性玻璃整体的重量。也就是说,只要是这样的非抗菌性玻璃的添加量,就容易与着色抗菌性玻璃混合均匀,而且难以形成不均,所以能够均匀地表现抗菌性,并且能够容易地控制整体重量。 
因此,能够进一步平衡良好地表现抗菌性,能够容易且正确地控制混合抗菌性玻璃整体的重量,所以相对于着色抗菌性玻璃100重量份,更优选非抗菌性玻璃的添加量为30~200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50~1000重量份,最优选70~200重量份。 
3.包覆部件 
(1)包覆部件 
此外,作为包覆部件,优选形成在多个混合抗菌性玻璃的周围包覆有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形态。 
其理由为,通过如此构成,容易控制银离子的溶出速度,还能够使混合抗菌性玻璃的防凝聚性达到良好。 
此外,作为包覆混合抗菌性玻璃的粒子,优选氧化钛、氧化硅、胶体二氧化硅、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铅、白炭、丙烯酸类粒子、苯乙烯粒子、聚碳酸酯粒子等的单独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进而,用粒子包覆混合抗菌性玻璃的方法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优选将混合抗菌性玻璃和粒子混合均匀后,在600~120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使其融粘到玻璃上,或者,借助于粘合剂来固定。 
此外,如图6(a)和(b)所示,优选在混合抗菌性玻璃10′的周围具备作为包覆部件的包装部件18′、或者具备筐体,来盒式化。
其理由为,通过设置这样的包覆部件,在保存时,处理变得容易,能够防止混合抗菌性玻璃的凝聚化。此外,使用时,使用性得到提高,并且,即使使用较强的水流,也能够防止从规定场所流出。进而,由于盒式化,所以对于处理或更换等也能够容易地实施。 
此外,优选的有:如图7(a)所示,使用铝层压薄膜16等的防湿材料对多个混合抗菌性玻璃10进行包装;或者,如图7(b)所示,在分成小部分的状态下,进行包装;再有,如图7(c)所示,优选用有孔部件18覆盖周围。 
(2)表面处理 
此外,对于混合抗菌性玻璃,为了防止氧化、或着色等,优选添加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硬脂酸、肉豆蔻酸、硬脂酸钠或硅烷偶联剂等,作为抗氧化剂的受阻酚化合物或受阻胺化合物等,作为着色剂的颜料或染料等。 
另外,这些添加剂的添加量优选考虑添加效果等而定,例如,相对于整体量,各自更优选为0.01~30重量%。 
4.使用方式 
(1)并用无色透明抗菌性玻璃 
此外,作为混合抗菌性玻璃的使用方式,优选对混合抗菌性玻璃进一步添加不含有无机类着色剂的抗菌性玻璃(无色透明抗菌性玻璃),其添加量相对于混合抗菌性玻璃的整体量为10~90重量%。 
其理由为,通过并用这样的无色透明抗菌性玻璃,能够调整混合抗菌性玻璃的银的溶出量,另一方面,通过最大径(t1、t3)较大的着色抗菌性玻璃的防变色效果,也能够使无色透明抗菌性玻璃的变色变得不显眼。 
此外,通过如此构成,即使无色透明抗菌性玻璃的平均粒径为例如100μm以下的微粒子状,最大径(t1、t3)较大的着色抗菌性玻璃阻碍无色透明抗菌性玻璃之间的接触,能够发挥规定的防凝聚效果。
因此,相对于混合抗菌性玻璃的整体量,更优选添加20~80重量%的无色透明抗菌性玻璃,进一步优选添加30~70重量%。 
(2)洗涤用的混合抗菌性玻璃 
此外,作为混合抗菌性玻璃的使用方式,使用洗衣机洗涤布制品时,优选为投入到洗衣机的洗涤缸中、用于对布制品和洗涤缸赋予规定抗菌性的混合抗菌性玻璃。 
也就是说,构成洗涤用的混合抗菌性玻璃时,如图8所示,优选通过网眼细的第1透水性部件17将多个混合抗菌性玻璃(没有图示)包覆,并且,通过网眼粗的第2透水性部件17b进一步将第1透水性部件17的周围包覆而成。于是,将第1透水性部件17作为整体形成袋状,并且,通过封装部件17a缝合周围,将混合抗菌性玻璃(没有图示)封入。此外,对于第2透水性部件17b,作为整体形成袋状,并且,通过封装部件17c缝合一部分,将封入有混合抗菌性玻璃的第1透水性部件17封入。 
其理由为,只要是这样的洗衣机用的混合抗菌性玻璃的使用方式,仅通过在洗涤中将经如此包覆的混合抗菌性玻璃投入到洗涤缸的内部,就能够有效地对布制品和洗涤缸等赋予规定的抗菌性。此外,由于双重被覆,所以即使在洗衣机中搅拌,也能够容易地防止混合抗菌性玻璃流出到外部。 
此外,作为网眼细的第1透水性部件,例如,可以举出细孔的大小小于0.1mm的毡或无纺布等。另一方面,作为网眼粗的第2透水性材料,例如,可以举出细孔的大小为0.2mm以上、更优选为2mm~20mm的网眼原材料。 
此外,作为被抗菌物的代表例,对于洗衣机的情况下,可以举出织物、纤维物、无纺布、垫状物、衣服、毛巾类、鞋袜、内衣等。 
(3)浴缸用的混合抗菌性玻璃 
此外,作为混合抗菌性玻璃的其他使用方式,优选为投入到放有洗澡水的浴室的浴缸中、并且浮在洗澡水上、用于对洗澡水和浴缸赋予规定抗菌性的混合抗菌性玻璃。
也就是说,构成浴缸用的混合抗菌性玻璃时,如图9所示,优选通过纤维状的形状保持部件19a包围多个混合抗菌性玻璃(没有图示),并且,将其通过袋状的透水性部件19b进一步包覆周围而成。因此,优选用阻塞物19c固定袋状的透水性部件19b的插入口,例如,作为整体形成球状。 
其理由为,只要是这样的浴室用混合抗菌性玻璃的使用方式,能够保持混合抗菌性玻璃,并且,作为整体,能够保持规定形状。此外,只要是这样的使用方式,仅通过使其浮在或者载置在浴室的供水用管、浴室的浴缸、洗澡水、浴室的排水用管等规定场所,就能够有效地对洗澡水和浴缸等赋予规定的抗菌性。 
另外,浴室用混合抗菌性玻璃的整体形状如果是如图9所示的球状,则也可以作为搓澡用具使用。 
(4)卫生陶器用的混合抗菌性玻璃 
此外,作为混合抗菌性玻璃的其他别的使用方式,优选为卫生陶器所具备的、用于对该卫生陶器赋予规定抗菌性的混合抗菌性玻璃。 
也就是说,如图10所示,优选收纳于具有通水路21a、21b、21c、21d的容器21内而成。此外,优选为设有铰链21g、被分成两部分且能够开关的结构。因此,在收纳有混合抗菌性玻璃的状态下,为了在规定场所吊住或者固定所述的容器21,所以优选具备具有孔的固定部21f。 
其理由为,只要是这样的卫生陶器用的混合抗菌性玻璃的使用方式,仅通过载置于卫生陶器的供水用管、卫生陶器的水箱、卫生陶器的容器内部、卫生陶器的排水用管等固定场所,就能够有效地对卫生陶器等赋予规定的抗菌性。 
(5)其他使用方式 
此外,虽然没有图示,但是也优选将混合抗菌性玻璃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到所谓的喷雾装置或加湿装置中的液体箱等中,来供给含有银离子的抗菌性液体的使用方式。也就是说,通过重量变化少的混合抗菌性玻璃,能够稳定地与水接触,能够供给银离子浓度一定的抗菌性液体。
此外,也能够将如图10所示的、卫生陶器用的混合抗菌性玻璃的形态原样设置在厨房的冲洗滤污器附近。也就是说,冲洗滤污器附近的筐或橡胶制品容易产生所谓的“粘液”,但是通过重量变化少的混合抗菌性玻璃,能够稳定地防止那样的“粘液”的产生。 
5.制造方法 
(1)着色抗菌性玻璃的制造方法 
首先,通过释放银离子来发挥抗菌效果的平板状的着色抗菌性玻璃能够通过如下方法制造,该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A)~(B)。 
(A)熔融工序:将原材料加热熔融,来制作含有相对于整体量为0.001~0.5重量%的无机类着色剂的着色熔融玻璃; 
(B)成形工序:将着色熔融玻璃冷却,同时制成最大径(t1)为3~30mm的混合抗菌性玻璃; 
也就是说,通过这样的制造方法,能够高效地制造即使直接与水接触也长期发挥规定的抗菌效果、同时能够维持初期的外观和识别性的着色抗菌性玻璃。 
以下,对于着色抗菌性玻璃的制造方法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首先,做为原材料,形成上述的第1玻璃组成和第2玻璃组成,使用万能混合机,在旋转数为250rpm、3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搅拌,直至混合均匀。此时,添加氧化钴等无机类着色剂,使之达到0.001~0.05重量%。 
接着,使用熔融炉,在1280℃、3.5小时的条件下加热玻璃原料,制作玻璃熔液,作为一例。 
另外,对应于原材料的种类和配合比率,可以适当变更熔融炉中的加热条件。 
接着,实施成形工序,将熔融玻璃原料而得的熔融玻璃制成规定形状的着色抗菌性玻璃。
具体而言,如图11(a)~(b)所示,通过使用规定的旋转部件20a、20b来进行制造,从而可以进行所谓的利用薄壁部的巧克力切割,可以有效地得到处理、面积和形状的调整容易的着色抗菌性玻璃10。 
也就是说,从上方使熔融玻璃22自然下落到一对旋转部件20a、20b之间,并且利用设于旋转部件20a表面的凹部24,从而能够将规定的混合抗菌性玻璃10成形。此外,在一对旋转部件20a、20b的中心部具备冷却管(没有图示),优选以能够控制旋转部件20a、20b的表面温度的方式来构成。进而,着色抗菌性玻璃借助于薄壁部成形为长方形状,所以,为了维持规定温度,进而为了冷却,优选对抗菌性玻璃的表面吹冷风。 
接着,实施表面研磨工序。也就是说,使用V型搅拌机、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等搅拌装置或粉碎装置,将所得平板状的抗菌性玻璃和水或醇(异丙醇等)在室温下混合搅拌10分钟~24小时左右,将附着于着色抗菌性玻璃表面的异物等去除等,确保清洁面。与此同时,进行修边,优选进一步沿着平板状抗菌性玻璃的边进行倒角。 
也就是说,通过如此实施表面研磨工序,从初期开始银的溶出量增多,对于银溶出量的控制也变得容易。 
(2)非抗菌性玻璃的制造方法 
对于非抗菌性玻璃,除了不添加无机类着色剂和氧化银原料之外,能够与着色抗菌性玻璃同样地制造。 
也就是说,通过将非抗菌性玻璃的原材料混合、熔融、成形、研磨,能够有效地制造。 
(3)混合工序 
接着,在混合工序中,使用混合装置,能够将所得着色抗菌性玻璃和非抗菌性玻璃混合均匀。 
此外,作为混合搅拌装置,能够使用螺旋桨式混合机、捏合机、球磨机、砂磨机等。
但是,根据用途,也可以是如下方式:省略混合工序,分别准备好所得着色抗菌性玻璃和非抗菌性玻璃,在混合抗菌性玻璃的包覆容器(包覆部件)之中,自然混合。也就是说,对于洗涤用的混合抗菌性玻璃和浴室用的混合抗菌性玻璃等的使用方式来说,由于在洗涤中或洗澡中的浮游中被振动,所以着色抗菌性玻璃和非抗菌性玻璃自然混合。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以下的说明是示例本发明所示的,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记载。 
[实施例1] 
1.混合抗菌性玻璃的制作 
(1)抗菌性玻璃的制作 
(1)-1  熔融工序 
作为第1玻璃组成,如表1所示,把整体量当作100重量%时,Ag2O为3重量%、ZnO为30重量%、CaO为20重量%、B2O3为5重量%、P2O5为42重量%和作为着色剂的CoO为0.01重量%,为此,使用万能混合机,在旋转数为250rpm、30分钟的条件下,将对应各种玻璃组成的玻璃原料进行搅拌,直到混合均匀。 
接着,使用玻璃熔融炉,在1280℃、3.5小时的条件下加热玻璃原料,制作熔融玻璃。 
(1)-2  成形工序 
将从玻璃熔融炉中取出的熔融玻璃导入到如图12所示的成形装置40中,将圆板状的混合抗菌性玻璃(矩形状小片、最大径(t1):15mm、厚度(t2):4mm)成形。 
(1)-3  表面研磨工序 
将所得圆板状的抗菌性玻璃500g投入到不使用媒介的振动球磨机中。接着,添加500g异丙醇或水,在此状态下,在室温、30分钟的条 件下使振动球磨机工作,实施包括修边工序的表面研磨工序。 
其结果为,在表面研磨工序处理前,可见微小凹凸,但在表面研磨工序处理后,表面变得平滑,产生光泽。 
(2)非抗菌性玻璃的制作 
(2)-1  熔融工序 
将硅砂、苏打灰、石灰等分别投入到玻璃熔融炉中,使得把整体量当作100重量%时,Si2O为58.8重量%、Na2O为27.0重量%、B2O3为10.0重量%、CaO为3.0重量%和K2O为1.2重量%。接着,将玻璃熔融炉的温度设为1350℃,在10小时的条件下使其加热熔融。 
(2)-2  成形工序 
将从玻璃熔融炉中取出的熔融玻璃导入到如图11所示的成形装置40中,将圆板状的非抗菌性玻璃(矩形状小片、最大径(t3):15mm、厚度(t4):4mm)成形。 
(2)-3  表面研磨工序 
将所得圆板状的非抗菌性玻璃500g投入到不使用媒介的振动球磨机中。接着,添加500g异丙醇或水,在此状态下,在室温、30分钟的条件下使振动球磨机工作,实施包括修边工序的表面研磨工序。 
(3)混合工序 
接着,使用混合搅拌装置,在旋转数为60rpm、搅拌时间为10分钟的条件下,将使用没有分散用媒介的球磨机得到的着色抗菌性玻璃和非抗菌性玻璃混合均匀,制成实施例1的混合抗菌性玻璃。 
2.混合抗菌性玻璃的评价 
(1)银离子溶出性评价 
将10g所得的着色抗菌性玻璃浸渍在100ml的蒸馏水(20℃)中,使用振荡机振荡24小时。使用离心分离器将银离子溶出液分离后,进一步用滤纸(5C)进行过滤,制成测定样品。接着,通过ICP发光分 光分析法测定待测样品中的银离子,算出着色抗菌性玻璃中的银离子溶出量(mg/(g·24Hrs))。 
(2)流出性评价 
在厚度为1mm、面积为20cm×20cm的不锈钢板表面,设置深度为0.5mm、面积为5cm×5cm的凹部,在其中填充有100g(W1)的混合抗菌性玻璃的状态下,从横方向喷吹流量为1升/分钟的自来水。将该状态持续1分钟之后,测定残留在不锈钢板之上的混合抗菌性玻璃的重量(W2),算出混合抗菌性玻璃的残留率((W1-W2)/W1×100)。于是,由所算出的残留率,根据以下的标准来评价混合抗菌性玻璃的流出性。 
◎:残留率为90~100重量%。 
○:残留率等于或大于70重量%而小于90重量%。 
△:残留率等于或大于30重量%而小于70重量%。 
×:残留率小于30重量%。 
(3)抗菌性评价1(细菌活性值评价) 
使用洗衣机,实施因所得混合抗菌性玻璃导致的对于木棉布的抗菌性评价。也就是说,使用图13所示的洗衣机,将图8所示的使用方式的混合抗菌性玻璃(20g)投入到洗衣机的洗涤缸中,在此状态下,洗涤3kg的木棉布15分钟。接着,对于洗涤后的木棉布,依照JIS L 1902(菌液吸收法),测定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菌活性值。在此,细菌活性值是以Log(植菌数:1.4×104)-Log(48小时后的活菌数)表示的数值。 
◎:细菌活性值为1以上。 
○:细菌活性值为0.1以上。 
△:细菌活性值为0.01以上。 
×:细菌活性值小于0.01。 
(4)抗菌性评价2(静菌活性值评价) 
使用洗衣机,实施因所得混合抗菌性玻璃导致的对于木棉布的抗菌性评价。也就是说,使用图13所示的洗衣机,将图8所示的使用方式的混合抗菌性玻璃(20g)投入到洗衣机的洗涤缸中,在此状态下,洗涤3kg的木棉布15分钟。接着,对于洗涤后的木棉布,依照JIS L 1902(菌液吸收法),测定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静菌活性值。在此,静菌活性值是以Log(无加工布菌数:6.5×106)-Log(48小时后的活菌数)表示的数值。 
◎:静菌活性值为5.0以上。 
○:静菌活性值为3.0以上。 
△:静菌活性值为2.0以上。 
×:静菌活性值小于2.0。 
(5)防变色效果 
如上所述,使用洗衣机进行抗菌性评价等,并且评价所得混合抗菌性玻璃的防变色效果。也就是说,使用图13所示的洗衣机,进行48小时抗菌性评价之后,取出混合抗菌性玻璃,在以下的条件下评价防变色效果。 
◎:完全没有观察到混合抗菌性玻璃变色等。 
○:几乎没有观察到混合抗菌性玻璃变色等。 
△:稍微观察到混合抗菌性玻璃变色等。 
×:观察到混合抗菌性玻璃显著变色等。 
[实施例2~5] 
在实施例2~5中,如表1~3所示,改变着色抗菌性玻璃的组成比和无机类着色剂(氧化钴)的添加量,并且改变非抗菌性玻璃的最大径(t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分别制作混合抗菌性玻璃,进行评价。 
[比较例1~3] 
在比较例1中,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着色抗菌性玻璃的氧化钴的添加量设为0.0001重量%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 
在比较例2中,替代实施例1中的着色抗菌性玻璃的氧化钴(CoO),添加氧化铁(Fe2O3),并将其添加量设为0.0001重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 
进而,在比较例3中,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着色抗菌性玻璃的氧化钴的添加量设为0重量%、即不添加氧化钴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 
另外,图14的3号、4号分别表示比较例1~3中的防变色效果的评价开始前的混合抗菌性玻璃和评价结束后的混合抗菌性玻璃的照片。 
[表1] 
Figure G2007800198415D00261
[表2] 
[表3]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着色抗菌性玻璃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样品4 样品5 样品7 样品8 样品9
添加量  (重量份)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非抗菌性玻璃 样品10 样品11 样品12 样品11 样品12 样品10 样品10
添加量  (重量份) 100 100 100 50 200 100 100 100
流出性
抗菌性1 × ×
抗菌性2 × ×
防变色效果 × ×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混合抗菌性玻璃,通过将添加有规定量无机类着色剂的着色抗菌性玻璃和非溶解性的、没有重量变化的非抗菌性玻璃混合,在苛刻的条件下,即使长时间使用,非抗菌性玻璃的含量部分、重量变化变小,能够与水充分接触,另一方面,能够维持初期的外观和识别性,能够反复释放规定量的银离子。 
因此,例如,对于洗涤中的被抗菌物或洗澡水,也能够迅速释放规 定量的银离子,能够有效地实施规定的抗菌处理,并且,即使对于反复洗涤之后的被抗菌物或使用后的浴缸,也能够发挥同样的抗菌效果。 
因此,本发明的混合抗菌性玻璃能够很好地直接或间接用于洗衣机、洗碗机、熨斗、加湿器、食材洗涤箱、医疗用器具洗涤器、水洗式厕所用水箱、畜舍洗涤装置、人造草坪广场旋转喷嘴式洗涤装置、浴缸循环水装置、冷气设备用清洗塔、喷雾器、园艺用软管等各种装置或使用方式。 
特别是,如洗衣机或浴室那样,在对混合抗菌性玻璃加以相当的旋转振动或往返运动的使用方式中,混合抗菌性玻璃的重量变化变少,能够与水充分地接触,另一方面,由于外观也没有变色,所以对于本发明的混合抗菌性玻璃来说,是很好的用途。

Claims (7)

1.一种混合抗菌性玻璃,其是含有通过释放银离子来发挥抗菌效果的着色抗菌性玻璃和非抗菌性玻璃的混合抗菌性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抗菌性玻璃的形状中拉出任意线时的最大长度、即该着色抗菌性玻璃的最大径t1为3~30mm,而且,含有无机类着色剂作为配合成分,并且,相对于整体量,该无机类着色剂的添加量为0.001~0.5重量%,
上述非抗菌性玻璃是选自钠钙玻璃、硼硅酸玻璃、铅玻璃、石英玻璃、氧化铝硅酸盐玻璃和磷酸玻璃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非抗菌性玻璃的形状中拉出任意线时的最大长度、即该非抗菌性玻璃的最大径t3为3~30mm,并且,
相对于上述着色抗菌性玻璃100重量份,上述非抗菌性玻璃的添加量为10~3000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抗菌性玻璃,其特征在于,上述着色抗菌性玻璃为平板状,该着色抗菌性玻璃的厚度t2为1~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抗菌性玻璃,其特征在于,上述混合抗菌性玻璃含有氧化银,上述无机类着色剂是选自氧化钴、氧化铜、氧化铬、氧化镍、氧化锰、氧化钕、氧化铒和氧化铈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而且,把上述无机类着色剂的添加量当作C1,同样把所含有的氧化银的添加量当作C2时,以C1/C2表示的比率为0.0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抗菌性玻璃,其特征在于,上述着色抗菌性玻璃中的银离子溶出量为0.01~1.0mg/(g·24Hr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抗菌性玻璃,其是使用洗衣机洗涤布制品时,投入到洗衣机的洗涤缸中,用于对布制品和洗涤缸赋予规定抗菌性的混合抗菌性玻璃,其中,通过第1透水性部件,将多个混合抗菌性玻璃的周围包覆,并且通过第2透水性部件进一步将上述第1透水性部件的周围包覆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抗菌性玻璃,其是投入到放有洗澡水的浴室的浴缸中,并且浮在洗澡水上,用于对洗澡水和浴缸赋予规定抗菌性的混合抗菌性玻璃,其中,通过形状保持部件将多个混合抗菌性玻璃的周围包覆,并且通过透水性部件进一步将上述形状保持部件的周围包覆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抗菌性玻璃,其是卫生陶器所具备的、用于对该卫生陶器赋予规定抗菌性的混合抗菌性玻璃,收纳于具备通水路的容器内而成。
CN2007800198415A 2006-06-07 2007-04-26 混合抗菌性玻璃 Active CN1014542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58424 2006-06-07
JP158424/2006 2006-06-07
PCT/JP2007/059429 WO2007141978A1 (ja) 2006-06-07 2007-04-26 混合抗菌性ガラ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4253A CN101454253A (zh) 2009-06-10
CN101454253B true CN101454253B (zh) 2011-05-11

Family

ID=38801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98415A Active CN101454253B (zh) 2006-06-07 2007-04-26 混合抗菌性玻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114396B2 (zh)
KR (1) KR101024417B1 (zh)
CN (1) CN101454253B (zh)
TW (1) TWI347929B (zh)
WO (1) WO20071419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48528A1 (ja) * 2010-05-27 2011-12-01 興亜硝子株式会社 混合抗菌性ガラス
JP2012037077A (ja) * 2010-08-04 2012-02-23 Panasonic Corp 溶解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給湯装置
JP2012056785A (ja) * 2010-09-08 2012-03-22 Takara Standard Co Ltd ガラス粒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5753740B2 (ja) * 2011-07-01 2015-07-22 高砂熱学工業株式会社 流水設備用の抗菌器具
JP6088199B2 (ja) * 2011-10-21 2017-03-01 興亜硝子株式会社 水処理剤および水処理剤の使用方法
KR101476579B1 (ko) * 2012-02-15 2014-12-24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피노레 에어졸 분사장치 및 신발의 항균 처리방법
US10647962B2 (en) 2016-05-27 2020-05-12 Corning Incorporated Bioactive aluminoborate glasses
US10751367B2 (en) 2016-05-27 2020-08-25 Corning Incorporated Bioactive glass microspheres
US10676713B2 (en) 2016-05-27 2020-06-09 Corning Incorporated Bioactive borophosphate glasses
US20170342383A1 (en) 2016-05-27 2017-11-30 Corning Incorporated Lithium disilicate glass-cerami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thereof
EP3717427A1 (en) 2017-11-28 2020-10-07 Corning Incorporated High liquidus viscosity bioactive glass
CN111417603B (zh) 2017-11-28 2023-10-31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活性硼酸盐玻璃及其方法
EP3717030A1 (en) 2017-11-28 2020-10-07 Corning Incorporated Bioactive glass compositions and dentin hypersensitivity remediation
EP3717426A1 (en) 2017-11-28 2020-10-07 Corning Incorporated Chemically strengthened bioactive glass-ceramics
CN108793740A (zh) * 2018-07-05 2018-11-13 徐涌涛 一种磷酸盐抗菌玻璃的制备方法
KR102301860B1 (ko) 2019-11-14 2021-09-14 경상북도(농업기술원) 방초매트 고정핀 설치기구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4901A (zh) * 2003-02-28 2004-09-01 石V硝子株式会社 抗菌玻璃组合物和使用该组合物的抗菌聚合物组合物
CN1625533A (zh) * 2002-03-29 2005-06-08 兴亚硝子株式会社 抗菌性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CN1753840A (zh) * 2003-02-25 2006-03-29 肖特股份公司 抗菌的硼硅酸盐玻璃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11520A1 (de) * 2004-03-08 2005-10-06 Schott Ag Antimikrobiell brechzahlangepasstes Phosphatglas
JP5378647B2 (ja) * 2004-03-15 2013-12-25 興亜硝子株式会社 抗菌性ガラスおよび抗菌性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5533A (zh) * 2002-03-29 2005-06-08 兴亚硝子株式会社 抗菌性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CN1753840A (zh) * 2003-02-25 2006-03-29 肖特股份公司 抗菌的硼硅酸盐玻璃
CN1524901A (zh) * 2003-02-28 2004-09-01 石V硝子株式会社 抗菌玻璃组合物和使用该组合物的抗菌聚合物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255517A 2005.09.22
刘金彩.无机抗菌磷酸盐玻璃及其性能的研究.《硅酸盐通报》.2005,(第3期),114-11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7141978A1 (ja) 2009-10-15
JP5114396B2 (ja) 2013-01-09
KR101024417B1 (ko) 2011-03-23
KR20090008444A (ko) 2009-01-21
TWI347929B (en) 2011-09-01
WO2007141978A1 (ja) 2007-12-13
CN101454253A (zh) 2009-06-10
TW200744973A (en) 2007-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4253B (zh) 混合抗菌性玻璃
CN101389577B (zh) 抗菌性玻璃及抗菌性玻璃的制造方法
CN101298364B (zh) 抗菌性玻璃及抗菌性玻璃的制造方法
KR101740173B1 (ko) 항균성 유리
JP4388282B2 (ja) 抗菌効果に優れる銀系ガラス質抗菌剤
JP5541356B2 (ja) 溶解性ガラス質抗菌剤および水処理剤
KR101665747B1 (ko) 수처리용 입상 항균제
JP2001247334A (ja) 抗菌性付与用ガラス組成物及び抗菌性繊維
JP2001026439A (ja) ガラス系抗菌剤
JP6088199B2 (ja) 水処理剤および水処理剤の使用方法
JP2003034551A (ja) 抗かび性ガラス及びその樹脂組成物
JP2001026438A (ja) 抗菌剤
JP2003048807A (ja) 耐久性に優れるガラス系抗菌剤
KR20220085515A (ko) 친환경 세탁 세제 및 세척 보조제용 유리 조성물 및 그 유리 분말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31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PINOLE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KOA GLASS Co.,Ltd.

Patentee before: PINOL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