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0636A - 复合自粘防水卷材 - Google Patents

复合自粘防水卷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0636A
CN101440636A CNA2008102443600A CN200810244360A CN101440636A CN 101440636 A CN101440636 A CN 101440636A CN A2008102443600 A CNA2008102443600 A CN A2008102443600A CN 200810244360 A CN200810244360 A CN 200810244360A CN 101440636 A CN101440636 A CN 101440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elf
coiled material
waterproofing course
proof coi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443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建明
潘叶明
孙建民
范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CITY SANHE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CITY SANHE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CITY SANHE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CITY SANHE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24436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406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40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06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复合自粘防水卷材,属于建筑物防渗漏设施技术领域。包括构成有网孔的增强层,在该增强层的一侧表面结合有第一防水层,而在增强层的另一侧表面结合有第二防水层,第一、第二防水层的彼此面对面的一侧在透过网孔后相互交着在一起并且将增强层包容,在第一防水层或第二防水层背向所述的增强层的一侧表面结合有自粘层,在自粘层的表面结合有隔离层。优点:由于使增强层位于第一、第二防水层之间,从而能改善抗扯断、撕裂的效果,并且第一、第二防水层能透过增强层的网孔实现彼此之间的理想结合,因此不会因时久而产生分脱的现象;通过在第一防水层或第二防水层的表面结合自粘层,并且在自粘层上结合隔离层,因此有敷设便捷、检修容易的长处。

Description

复合自粘防水卷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物防渗漏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自粘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对于建筑物的防水,主要但不局限于例如对房屋顶层的防水历来受到建筑业界的重视,用于对房屋防水的防水卷材始终受到建筑业界以及从事此类材料开发的部门和生产厂商所关注,对此,可以由中国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信息得到印证。A).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10301A介绍了复合有粘防水卷材及粘胶剂;B).CN2358140Y推荐了轻质隔热保温复合型防水卷材;C).CN1105744C披露了超高分子量聚氯乙烯改性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D).CN2804216Y揭示了双面复合宽幅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E).CN2926229Y公诸了多层复合结构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F).CN1986719A举荐了氯化聚乙烯橡胶防水卷材及其生产方法,等等。
由上述文献A)、C)和F)都是围绕材料本身的技术方案,并未对防水卷材的结构予以启示,而上述文献B)、D)和E)则是围绕防水卷材的具体结构的技术方案。其中,文献B)是将三元乙丙、沥青油毡或氯化聚乙烯作为卷材层,将无机硅酸盐保温材料作为隔热保温层,将玻璃纤维网格布作为增强层,是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即顶层为三元乙丙、沥青油毡或氯化聚乙烯,中间层为无机硅酸盐保温材料,底层为玻璃纤维布。若将这种结构的防水卷材付诸应用,那么会暴露出以下欠缺:首先,三层的层结构之间会产生分脱现象;其次,借助于底层的网格状的玻璃纤维与屋面或类似的载体结合的结合效果并不会表现出令人满意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间层会携顶层的三元乙丙与玻璃纤维网布分离,从而失去应有的防水保温作用;还有,因不具有自粘性,因此在敷设时需要凭借水泥沙浆,从而导致施工速度缓慢并且十分麻烦;再有,将玻璃纤维设在保温层的底部对卷材本体不具有剪切应变性,时久会产生开裂之虞。
文献D)是在芯层的两面各设一复合层,芯层为氯化聚乙烯,各复合层均为高强度短纤或长丝无纺布,这种结构的防水卷材的抗撕裂强度即断裂伸长率无疑是理想的,但同样存在着文献A)的敷设不方便、时久后复合层与芯层相分离的缺憾。文献E)系文献D)的同一申请人所申请,与文献D)的结构差异是将芯层增加为三层,因此同样存在本申请人在对文献D)评价时所述的欠缺。
本申请人作了进一步的检索,检取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53551Y,名称为CP膜复合防水卷材,由设于两层柔性防水基料之间的胶体增强层构成,在上层的柔性防水基料层(使用状态下朝向外的柔性防水基料层)的表面覆盖CP膜保护层,而在下层的柔性防水基料层上结合自粘胶层,并且在自粘胶层上设隔离层,构成为六层结构。这种结构的防水卷材能消除前述防水卷材的施工缓慢且麻烦的不足,但是因设置在上、下柔性防水基料层之间的胶体增强层会对上、下柔性防水基料层造成人为分隔而导致分脱现象,使整体结构的完整的结合性受到影响;此外,这种结构的防水卷材并不会表现出理想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以及弹性,会因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沉降或开裂而起拱或开裂;封闭性和自愈性以及检修的方便性欠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抗扯断、撕裂强度优异的、与建筑物之间结合理想而不会因时久产生分脱的、敷设便捷而藉体现施工效率以及检修容易的复合自粘防水卷材。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复合自粘防水卷材,它包括构成有网孔的增强层,在该增强层的一侧表面结合有第一防水层,而在增强层的另一侧表面结合有第二防水层,第一、第二防水层的彼此面对面的一侧在透过所述的网孔后相互交着在一起并且将所述的增强层包容,在所述的第一防水层或所述的第二防水层背向所述的增强层的一侧表面结合有自粘层,在自粘层的表面结合有隔离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网孔的大小为10—20目。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增强层为玻璃纤维布或涤纶纤维网格布。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增强层为玻璃纤维布或涤纶纤维主网格布。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增强层为玻璃纤维布。
在本发明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防水层的厚度是相等的。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防水层的厚度是不相等的。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防水层的材料为氯化聚乙烯。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自粘层为高聚物改性沥青自粘胶。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隔离层为离型纸或离型膜。
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由于使增强层位于第一、第二防水层之间,从而能改善抗扯断、撕裂的效果,并且第一、第二防水层能透过增强层的网孔实现彼此之间的理想结合,因此不会因时久而产生分脱的现象;通过在第一防水层或第二防水层的表面结合自粘层,并且在自粘层上结合隔离层,因此有敷设便捷、检修容易的长处。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专利局的贵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彻悟本发明的技术效果,申请人将结合附图在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唯,申请人在实施例中的所有说明均不是构成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因此,任何人只要在本发明方案的启示下所做出的纯属形式上的而并非为实质性的等效变化和改型都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范畴并且视为主张权利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见附图,用具有网孔11并且材料为玻璃纤维制成的布作为增强层1,其中网孔11的大小为20目。以目前附图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以下同),增强层1所朝向上的一侧表面为第一防水层2,而增强层1朝向下(即背面)的一侧表面为第二防水层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水层2的厚度与第二防水层3的厚度相等,通过轧压工艺将第一防水层2、增强层1及第二防水层3三者结合成一体,由于增强层1为具有网孔11的构造,因此,第一、第二防水层2、3的彼此面对面的表面也即各自朝向增强层1的一侧表面能透过网孔11实现相互的结合,并且使增强层1可靠地包容或称夹住在第一、第二防水层2、3之间。第一防水层2、增强层1及第二防水层3三者之间的结合形态超载了公知的三明治的结合形式,因为三明治的结合形式不具有榫卯的结合效应,而本发明的第一、第二防水层2、3能借助于网孔11达到无法明确区分彼与此的程度,特别是使增强层1携第一、第二防水层2、3的作用得以极致发挥,这里所称的作用是指抗扯断和抗撕裂强度。前述的第一、第二防水层2、3的材料均采用氯化聚乙烯。
请继续见附图,在第二防水层3所背向增强层1的一侧表面以辊涂或轧压或以其它类似的方式结合一层自粘层4。在本实施例中,对自粘层4的材料优选而非限于的是采用如中国山东省山东汇源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型号为SS-II-D型高聚物改性沥青自粘胶。在对第二防水层3的表面结合自粘层4的同时将隔离层5复合到自粘层4上,隔离层5采用离型纸。
实施例2:
图略,仅将网孔11的大小改为10目,第一防水层2的厚度比第二防水层3的厚度大,自粘层4结合在第一防水层2的表面,结合在自粘层4的表面的隔离层5改用离型膜,其余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实施例3:
图略,仅将增强层1的材料改用涤纶纤维网格布,网孔11的大小为16目,第一防水层2的厚度比第二防水层3的厚度大,其余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应用例:
将上述实施例1或2或3所得到的本发明的复合自粘防水卷材应用于楼层的顶层屋面防水时,只要将本发明的复合自粘防水卷材边退卷边揭除隔离层5而铺展到经过预处理后的屋面上即可,因此施工方便快捷。
由上述实施例所得到的防水卷材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表所示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复合自粘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构成有网孔(11)的增强层(1),在该增强层(1)的一侧表面结合有第一防水层(2),而在增强层(1)的另一侧表面结合有第二防水层(3),第一、第二防水层(2、3)的彼此面对面的一侧在透过所述的网孔(11)后相互交着在一起并且将所述的增强层(1)包容,在所述的第一防水层(2)或所述的第二防水层(3)背向所述的增强层(1)的一侧表面结合有自粘层(4),在自粘层(4)的表面结合有隔离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自粘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孔(11)的大小为10—2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自粘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层(3)为玻璃纤维布或涤纶纤维网格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自粘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层(3)为玻璃纤维布或涤纶纤维主网格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自粘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层(3)为玻璃纤维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自粘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防水层(2、3)的厚度是相等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自粘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防水层(2、3)的厚度是不相等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或7所述的复合自粘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防水层(2、3)的材料为氯化聚乙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自粘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粘层(4)为高聚物改性沥青自粘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自粘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层(5)为离型纸或离型膜。
CNA2008102443600A 2008-11-28 2008-11-28 复合自粘防水卷材 Pending CN1014406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2443600A CN101440636A (zh) 2008-11-28 2008-11-28 复合自粘防水卷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2443600A CN101440636A (zh) 2008-11-28 2008-11-28 复合自粘防水卷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0636A true CN101440636A (zh) 2009-05-27

Family

ID=40725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2443600A Pending CN101440636A (zh) 2008-11-28 2008-11-28 复合自粘防水卷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4063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9254A (zh) * 2016-11-21 2017-02-22 无锡金顶石油管材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保温管道
CN109318566A (zh) * 2018-09-28 2019-02-12 福建闽华建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自粘型防水卷材及其生产工艺和设备
CN115230281A (zh) * 2022-06-09 2022-10-25 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预铺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9254A (zh) * 2016-11-21 2017-02-22 无锡金顶石油管材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保温管道
CN109318566A (zh) * 2018-09-28 2019-02-12 福建闽华建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自粘型防水卷材及其生产工艺和设备
CN115230281A (zh) * 2022-06-09 2022-10-25 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预铺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1834B (zh) 一种复合防水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CN202913577U (zh) 稳定型钢结构屋面防水保温一体化板
CN101440636A (zh) 复合自粘防水卷材
KR101518676B1 (ko) 방수시트의 제조방법
CN201326224Y (zh) 复合自粘防水卷材
CN201962810U (zh) 一种复合防水系统
CN209851742U (zh) 一种带无纺布背衬的沥青防水卷材
RU139061U1 (ru) Слоистая полимерная звуко-теплоизоляционная подложка для покрытий
CN207466040U (zh) 一种屋面防水卷材
CN205062857U (zh) 一种侧墙防水保护结构
CN202753519U (zh) 一种高弹性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
CN203901864U (zh) 复合防水卷材
CN220685001U (zh) 一种易铺设的复合防水卷材结构
CN206011904U (zh) 一种聚乙烯丙纶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
CN207597742U (zh) 一种泡沫玻璃屋面保温隔热结构
CN210796318U (zh) 一种网面高密度高粘合性的防水卷材
CN216507237U (zh) 一种防火型防水卷材
CN102673058A (zh) 耐盐卤织物涂覆布及其在盐卤沟渠中的应用
CN210553415U (zh) 预铺防水卷材
CN216192061U (zh) 一种阻燃性高分子防水卷材
CN201620530U (zh) 一种防水保温隔热天面
CN213973002U (zh) 一种用于防水的改性沥青聚酯胎卷材
CN215040866U (zh) 一种新型建筑抗裂防水膜
CN214941192U (zh) 一种保温防水排水板
CN211868829U (zh) 一种带隔离层的有胎沥青防水卷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