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6480A - 移动终端及其按键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及其按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6480A
CN101436480A CNA2008101846182A CN200810184618A CN101436480A CN 101436480 A CN101436480 A CN 101436480A CN A2008101846182 A CNA2008101846182 A CN A2008101846182A CN 200810184618 A CN200810184618 A CN 200810184618A CN 101436480 A CN101436480 A CN 1014364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ponse element
gim peg
button
key response
portab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846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6480B (zh
Inventor
成喜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we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we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we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8461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364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36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6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6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64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按键。其中,该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壳体,在该壳体上安装有连接器塞子,该连接器塞子具有伸入到移动终端壳体内的固定栓,该固定栓形成为按键操作元件;在移动终端壳体内设置有PCB板,在所述PCB板上连接有按键响应元件,该按键响应元件能够响应于固定栓的按键操作,而产生按键信号。采用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及其按键结构,可以使连接器塞子兼具按键的功能,从而减少移动终端壳体上的开口,提高整个移动终端壳体的强度,并方便移动终端的外观处理。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及其按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产品,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按键。
背景技术
目前有很多移动终端(例如手机、MP3、MP4、PDA、GPS、PSP等)的壳体上(例如侧边)都需要有按键,如拍照键、音量键和音乐按键等等。同时在移动终端的壳体上(例如侧边上)还需要设置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连接器,例如为了支持和个人PC的数据传输的IO口连接器、支持大容量存储器扩展又需要TF卡、电池充电连接器等。这样,在整个移动终端壳体就会有很多开口,并且大多情况需要把连接器对应的开口用橡胶塞子塞起来,以保证移动终端的外观。即使这样移动终端的壳体(例如侧边)也会变得很不美观,并且所有塞子的固定和实现都需要占用连接器周围的一部分空间。
图1所示为现有移动终端侧边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现有移动终端的壳体上(例如侧边上),移动终端的按键95和连接器塞子91都是单独设计的,这样整个移动终端的外壳90上就需要开很多口,并且使用塑胶单独再制作几个按键和塞子填充外壳90,以保证外壳90的完整性和美观。图2为现有移动终端的塞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现有移动终端外壳90上的塞子91一般都需要在塞子91的一端或两端增加固定栓92,该固定栓92穿过外壳上的开口93而伸入到外壳90内,该固定栓92位于外壳90内的一端头部变大到大于开口93的直径,这样在将塞子91拔出时,利用外壳90将固定栓93挡住,从而防止塞子91脱落。
现有的具有独立按键95和塞子91的移动终端存在有如下缺陷:
1、整个移动终端的外壳90上(特别是侧边上)的开口很多,导致移动终端外壳90的强度变差,并且破坏了移动终端的外观整体性。
2、为了防止塞子91脱落所作的固定栓92会占用移动终端内部很大一部分空间,并且当拔出塞子91时固定栓92也需要留一定的活动空间。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移动终端及其按键,来克服现有移动终端产品所存在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按键,其能够使连接器的塞子兼具按键的功能,从而减少移动终端壳体的开口,提高整个移动终端壳体的强度。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移动终端的按键,其包括:
连接器塞子,其安装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壳体上,并具有伸入到移动终端壳体内的固定栓,该固定栓形成为按键操作元件;
按键响应元件,其连接在移动终端壳体内的PCB板上,该按键响应元件响应于固定栓的按键操作,产生按键信号。
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
移动终端壳体;
连接器塞子,其安装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壳体上,并具有伸入到移动终端壳体内的固定栓;
PCB板,其设置在移动终端壳体内;
按键,具有按键操作元件和按键响应元件;其中,所述的连接器塞子的固定栓形成为所述的按键操作元件,所述的按键响应元件连接在所述的PCB板上,该按键响应元件响应于固定栓的按键操作,产生按键信号。
采用本发明的上述移动终端的按键及移动终端结构,本发明的效果是显著的:由于本发明具的按键响应元件,其能够响应于连接器塞子的固定栓的按键操作而产生按键信号,从而使得连接器塞子同时具有按键功能,这样,移动终端壳体上(例如侧边上)的连接器塞子(例如数据连接器、充电接口、T—flash存储卡等的塞子)都可以作成按键,从而能够极大地减少在移动终端壳体上(特别是侧边上)制作单独的按键,甚至不需要在移动终端壳体的侧边上制作单独的按键,不但减少了移动终端壳体上的开口数量,提高了壳体的强度,而且尽可能地保证了移动终端壳体(特别是侧面壳体)的完整性,提高了其美观性。特别是,在目前移动终端越来越往薄小方面发展的趋势下,本发明把塞子形成为按键后,不但使外壳美观,而且也为蓝牙天线、Wifi天线、T-flash扩展卡等需要占用终端设备四周空间的部件的设置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位置。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并不代表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的意图。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
图1为现有移动终端侧边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移动终端的塞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变形例中的按键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固定栓端部与按键弹片的侧面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按压操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旋转操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细节。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描述本质上仅为示例性的,而不意图限制本发明公开、应用或使用。在描述中,在此所使用的某些术语仅用于参照,因此并不意味着进行限制。
如图3—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按键及具有该按键的移动终端。其中,移动终端包括有移动终端壳体1、连接器塞子2、PCB板3。该连接器塞子2安装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上,并具有伸入到移动终端壳体1内的固定栓21,该固定栓21的中间部分穿设于壳体1上的伸入口11,该固定栓21的端部22位于壳体1内,该固定栓21的端部22的尺寸形成为大于壳体1上的伸入口11,从而防止连接器塞子2从壳体1上脱落;所述的PCB板3设置在移动终端壳体1内。其中,按键具有按键操作元件和按键响应元件4,该按键响应元件4连接在该PCB板3上,所述连接器塞子2的固定栓21形成为按键操作元件,该按键响应元件4设置成能够响应于连接器塞子2的固定栓21的按键操作,而产生按键信号,从而使得连接器塞子2同时具有按键功能。
这样,移动终端壳体上(例如侧边上)的各种连接器塞子2,例如数据连接器、充电接口、耳机连接器等的塞子,都可以同时形成为按键,从而极大地减少了移动终端的单独按键数量,对于侧边按键较少的移动终端来讲,甚至不需要制作单独侧边按键,不但减少了移动终端壳体1上的开口数量,提高了壳体1的强度,而且尽可能地保证了移动终端壳体1(特别是壳体侧面)的完整性,提高了其美观性。特别是,在目前移动终端越来越往薄小方面发展的趋势下,本发明把连接器塞子2形成为按键后,也为蓝牙天线、Wifi天线、T-flash扩展卡等部件的设置提供了更多的位置选择。
在本发明中,如图3、图5、图7所示,所述的按键响应元件4可设置在固定栓21的端部22对应的位置上,例如固定栓21的端部22的内侧,固定栓21的端部径向对应位置等,但并不限制在该些位置,只要能够使按键响应元件4响应于固定栓21的按键操作而产生按键信号即可,其具体位置可不做限制。
在本发明中,连接器塞子2的种类可以有多种,所述按键响应元件4也可以具有多种形式,只要能够通过连接器塞子2的固定栓21的操作来使按键响应元件4产生按键信号即可,其具体形式可以不做限制。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为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按键及具有该按键的移动终端中,所述的按键响应元件4可包括按压按键响应元件41,该按压按键响应元件41设置在固定栓21的端部22的内侧,响应于连接器塞子2的固定栓21的按压操作而产生按键信号,从而使连接器塞子2同时具有按键功能。
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栓21的中间部分与壳体1的伸入口11之间形成有间隙,该固定栓21可以沿该伸入口11进行轴向移动。在按压连接器塞子2的固定栓21的位置时,该固定栓21的端部22向内侧轴向移动,从而对按压按键响应元件41产生按压操作,实现按键操作。
如图3所示,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所述的壳体1的伸入口11外侧与连接器塞子之间可设置有弹性垫圈12,以在进行按压操作时提供更好的手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按压按键响应元件41可为如图3所示的开关器件,从而能够响应于连接器塞子2的固定栓21的按压操作产生开关操作。该按压按键响应元件41还可以其它的按键响应元件例如按键弹片等,只要能够通过按压操作而产生按键信号即可。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按压按键响应元件41的一种变形例中,所述的按压按键响应元件41可包括连接在PCB板3上的表面裸露有金属的两个按键网络411,在固定栓21的端部22与该按键网络411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导电物质,例如导电橡胶(图中未示出),从而在对固定栓21进行按压操作时,该固定栓21上的导电物质将两个按键网络411连通,产生按键波形。
实施例2
如图5、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按键及具有该按键的移动终端中,本实施例的所述按键响应元件4可包括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所述固定栓21的端部22形成为径向凸轮形状,在所述固定栓21的端部22径向对应于所述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时,所述的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能够响应于固定栓21的旋转操作而产生按键信号,从而实现连接器塞子2的按键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形成为径向凸轮形状的固定栓端部22可为椭圆形、半圆形或偏心圆形等形状,只要在旋转时能够产生径向尺寸的变化,从而对旋转按压响应元件42产生挤压,使旋转按压响应元件42产生按键信号即可。如图6示出了该固定栓端部22为椭圆形的径向凸轮形状的例子。
如图5、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固定栓端部22为径向凸轮形状,在该固定栓端部22位于与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径向对应的位置时,使用者通过旋转连接器塞子2的固定栓21,固定栓端部22挤压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从而使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产生按键信号,实现连接器塞子2的按键功能。这样,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按键可以通过旋转操作而实现按键功能,改变了以往移动终端的按键只能通过按压操作实现按键功能的形式,使移动终端的按键操作具有更多的新奇变化,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可以为如图5、图6所示的按键弹片,也可是是其它形式,例如拨动按键等,只要能够在固定栓21旋转时通过该固定栓21端部22的挤压而产生按键信号即可,其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的具体形式可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该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也可以设置有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分布在对应于固定栓端部22的轴向移动路径的位置上,从而可以通过固定栓21的轴向移动,即连接器塞子2的不同拔出位置,而使固定栓端部22分别径向对应于两个以上的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实现两个以上的按键功能,图中未示出。
实施例3
如图7、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按键及具有该按键的移动终端中,本实施例中的按键响应元件4可包括按压按键响应元件41和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其中所述的按压按键响应元件41设置在固定栓端部22的内侧,所述固定栓21的端部22形成为径向凸轮形状,当固定栓端部22对应于按压按键响应元件41时(如图7所示),该按压按键响应元件41响应于固定栓21的按压操作而产生按键信号,当所述固定栓端部22径向对应于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时(如图8所示),该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响应于固定栓21的旋转操作而产生按键信号。这样,利用一个连接器塞子2,可以实现按压按键和旋转按键的两种按键功能。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1的伸入口11外侧与连接器塞子2之间也可设置有弹性垫圈12,以在进行按压操作时提供更好的手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形成为径向凸轮形状的固定栓端部22可采用实施例2中的任意一种结构形式,例如为椭圆形、半圆形或偏心圆形等形状,只要在旋转时能够产生径向尺寸的变化,从而对旋转按压响应元件42产生挤压,使旋转按压响应元件42产生按键信号即可。如图6示出了该固定栓端部22为椭圆形的径向凸轮形状的例子。
如图7、图8所示,为实现按压按键和旋转按键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器塞子2的固定栓21设置成能够进行轴向移动和旋转,所述的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可设置在距离按压按键响应元件41一段距离的对应于固定栓21端部的轴向移动路径位置,在需要操作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时,如图8所示,可以先将连接器塞子2的固定栓21拔出一段距离,而使固定栓21的径向凸轮形状的端部22径向对应于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然后再通过旋转操作挤压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从而产生响应的按键信号,实现该按键功能。其中的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也可以设置有两个以上,分布在对应于固定栓端部22的轴向移动路径的位置上,从而可以通过固定栓21的轴向移动,即连接器塞子2的不同拔出位置,而使固定栓端部22分别径向对应于两个以上的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从而利用一个连接器塞子2来实现多个按键功能,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中,所述的按压按键响应元件41可采用实施例1的任意一种按键响应元件4,例如为开关器件、按键弹片或者按键网络与固定栓上的导电物质的配合结构等,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中,所述的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可采用实施例2的任意一种按键响应元件,例如按键弹片、拨动按键等,在此也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按键结构中,可以具体通过设置固定栓21的轴向定位结构,来确定固定栓21的端部22与旋转按键响应元件42的径向对应位置,该轴向定位结构可以采用任意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定位结构,例如利用固定栓21的端部与壳体1内侧的配合来确定固定栓21的轴向位置(如图5所示)、采用定位件来定位固定栓21的轴向位置或者通过在固定栓21上设置位置标记来标示固定栓的拔出位置等,由于此非本发明的发明要点,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上述描述仅为示例性的属性,因此没有偏离本发明要旨的各种变形理应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这些变形不应被视为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移动终端的按键,其包括:
连接器塞子,其安装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壳体上,并具有伸入到移动终端壳体内的固定栓,该固定栓形成为按键操作元件;
按键响应元件,其连接在移动终端壳体内的PCB板上,该按键响应元件响应于固定栓的按键操作,产生按键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键响应元件包括按压按键响应元件,该按压按键响应元件设置在固定栓端部的内侧,响应于固定栓的按压操作而产生按键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响应元件包括旋转按键响应元件,所述固定栓的端部形成为径向凸轮形状,在所述固定栓的端部径向对应于所述旋转按键响应元件时,所述的旋转按键响应元件响应于固定栓的旋转操作而产生按键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键响应元件包括按压按键响应元件和旋转按键响应元件,其中所述的按压按键响应元件设置在固定栓端部的内侧,当固定栓端部对应于按压按键响应元件时,该按压按键响应元件响应于固定栓的按压操作而产生按键信号,所述固定栓的端部形成为径向凸轮形状,当所述固定栓端部径向对应于旋转按键响应元件时,该旋转按键响应元件响应于固定栓的旋转操作而产生按键信号。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形成为径向凸轮形状的固定栓端部为椭圆形、半圆形或偏心圆形。
6、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压按键响应元件为开关器件或按键弹片。
7、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压按键响应元件包括连接在PCB板上的表面裸露有金属的两个按键网络,在固定栓的与该按键网络相对的一侧上具有导电物质,从而在对固定栓进行按压操作时,该固定栓上的导电物质将两个按键网络连通,产生按键波形。
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按键响应元件为按键弹片或拨动按键。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移动终端包括:
移动终端壳体;
连接器塞子,其安装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壳体上,并具有伸入到移动终端壳体内的固定栓;
PCB板,其设置在移动终端壳体内;按键,具有按键操作元件和按键响应元件;其中,所述的连接器塞子的固定栓形成为所述的按键操作元件,所述的按键响应元件连接在所述的PCB板上,该按键响应元件响应于固定栓的按键操作,产生按键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键响应元件包括按压按键响应元件,该按压按键响应元件设置在固定栓端部的内侧,响应于固定栓的按压操作而产生按键信号。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响应元件包括旋转按键响应元件,所述固定栓的端部形成为径向凸轮形状,在所述固定栓的端部径向对应于所述旋转按键响应元件时,所述的旋转按键响应元件响应于固定栓的旋转操作而产生按键信号。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键响应元件包括按压按键响应元件和旋转按键响应元件,其中所述的按压按键响应元件设置在固定栓端部的内侧,当固定栓端部对应于按压按键响应元件时,该按压按键响应元件响应于固定栓的按压操作而产生按键信号,所述固定栓的端部形成为径向凸轮形状,当所述固定栓端部径向对应于旋转按键响应元件时,该旋转按键响应元件响应于固定栓的旋转操作而产生按键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形成为径向凸轮形状的固定栓端部为椭圆形、半圆形或偏心圆形。
14、如权利要求10或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压按键响应元件为开关器件或按键弹片。
15、如权利要求10或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压按键响应元件包括连接在PCB板上的表面裸露有金属的两个按键网络,在固定栓的与该按键网络相对的一侧上具有导电物质,从而在对固定栓进行按压操作时,该固定栓上的导电物质将两个按键网络连通,产生按键波形。
16、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按键响应元件为按键弹片或拨动按键。
CN2008101846182A 2008-12-08 2008-12-08 移动终端及其按键 Active CN1014364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846182A CN101436480B (zh) 2008-12-08 2008-12-08 移动终端及其按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846182A CN101436480B (zh) 2008-12-08 2008-12-08 移动终端及其按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6480A true CN101436480A (zh) 2009-05-20
CN101436480B CN101436480B (zh) 2012-02-22

Family

ID=40710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46182A Active CN101436480B (zh) 2008-12-08 2008-12-08 移动终端及其按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3648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9263A (zh) * 2014-11-11 2015-03-1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扩展按键及一种移动终端
CN105100434A (zh) * 2015-06-12 2015-11-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按键的多功能实现方法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9263A (zh) * 2014-11-11 2015-03-1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扩展按键及一种移动终端
CN105100434A (zh) * 2015-06-12 2015-11-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按键的多功能实现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100434B (zh) * 2015-06-12 2019-01-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按键的多功能实现方法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6480B (zh) 201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9450C (zh) 多轴铰接装置
KR101084651B1 (ko) 확장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 전자기기
CN101599378B (zh) 侧键组件及具该侧键组件的电子装置
CN108064431B (zh) 柔性电子装置
CN101124807B (zh) 用于移动通信设备的带有两个输入装置的可旋转模块
KR20100094148A (ko)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및 그의 슬라이딩 거치 장치
CN101309313B (zh) 一种手机侧键及应用该侧键的手机
CN204498512U (zh) 终端侧键防水装置及终端
CN101315844B (zh) 按键装置及装设有该按键装置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3427224A (zh) 移动终端
CN204206237U (zh) 一种带有键盘的转轴式手机保护外壳
CN102752416A (zh) 移动终端
CN101436480B (zh) 移动终端及其按键
CN101599377B (zh) 侧键组件及具该侧键组件的电子装置
CN204680577U (zh) 一种按键及使用该按键的终端
CN101303629B (zh) 具有天线的触控笔及具有该触控笔的电子装置
CN101587791A (zh) 一种旋转开关
US20090268389A1 (en) Rotary mechanis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20120001015U (ko) 분리결합이 가능한 회전식 듀얼 휴대 단말기
CN20468056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7899503B2 (en) Mobile phone with rotatable connecting apparatus
CN102737887A (zh) 一种按键装置及包含该按键装置的电子设备
CN202535442U (zh) 一种具有游戏扩展功能的手机
CN206341279U (zh) 侧键、侧键组件以及终端设备
CN201440678U (zh) 推拉结构移动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01

Address after: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