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5964A - 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5964A
CN101435964A CNA2007101887633A CN200710188763A CN101435964A CN 101435964 A CN101435964 A CN 101435964A CN A2007101887633 A CNA2007101887633 A CN A2007101887633A CN 200710188763 A CN200710188763 A CN 200710188763A CN 101435964 A CN101435964 A CN 1014359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those
optical
display panel
crysta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887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文瑞
吴易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te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Priority to CNA2007101887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359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35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59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此液晶面板包括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对向基板、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层以及第一图案化介电层。对向基板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相对,而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层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另外,第一图案化介电层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图案化介电层具有至少一第一凹槽以及对应第一凹槽的第一转移表面,且位于第一转移表面上方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具有介于展曲态以及弯曲态之间的混合态的排列方式。在上述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中,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层可以快速地由展曲态转变为弯曲态。

Description

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光学补偿弯曲型(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OCB)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根据所使用的液晶种类、驱动方式与光源配置位置等的不同而区分成许多种类。其中,光学补偿弯曲型(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OCB)液晶显示器具有反应速度快的特点,其反应时间可达约小于5毫秒。因此,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器可使电脑于播放动画或电影等快速变化的连续画面时,有更加流畅的画面表现,所以此类液晶显示器非常适合于高端液晶显示器的应用。但是,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器(以下称OCB液晶显示器)必须让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以下称OCB液晶分子)经由展曲态(Splay state)转换到弯曲态(Bend state)后,才能进入显示状态,而提供快速反应的工作表现。
图1A绘示展曲态(splay mode)的OCB液晶分子示意图,而图1B绘示弯曲态(bend mode)的OCB液晶分子示意图。请共同参照图1A与图1B,现有的OCB液晶显示面板100具有OCB液晶分子130,其配置于对向基板110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20之间。其中,对向基板110具有一共用电极112,而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20具有多数像素电极122(在此仅绘示一个)。如图1A所绘示,当未施加电压到共用电极112与像素电极122上时,OCB液晶分子130因未受到外加的电场作用,而呈现展曲态方式排列。然而,如图1B所绘示,当OCB液晶显示面板100欲进入显示状态时,必须对共用电极112与像素电极122分别施加电压,而造成一垂直对向基板110以及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20的转态电场E。受到转态电场E的影响,OCB液晶分子130将渐渐转变为弯曲态,以进行画面的显示。
但是,若要正常驱动现有的OCB液晶显示面板100,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上述的转态过程,即在进入显示状态前,需要长时间暖机(warm up)。所以,这对于OCB液晶显示面板100所应具备的随开即用的特性十分不利。因此,为了要让OCB液晶显示面板100更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快速转态(Fasttransition)是必须的。
一般而言,使OCB液晶分子从展曲态快速转态到弯曲态的方法大致有以下数种设计。其一是在对向基板110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20之间施加高电压以产生电场E。如图1B所绘示,当OCB液晶分子130受到高电压所造成的高转态电场E的作用时,OCB液晶分子130可快速地从展曲态转换到弯曲态。但是,此种施加高电压的方式,其可对应使用的源极驱动芯片(Source driver)较少,且利用这种方式也比较耗电。此外,若液晶分子转态的时间不足,则会有转态不完全的情形,进而影响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其二是以紫外线照射配向膜,改变配向膜的特性而增加OCB液晶分子的预倾角(Pre-tilt Angle)。其原理是利用添加会对紫外光反应的聚合物于配向膜中并以紫外光照射配向膜,以使OCB液晶分子产生预倾的现象,也就是事先使液晶分子的光轴与电场的方向具有一倾斜角度,进而使弹性力能够快速在OCB液晶分子之间传递。但是,照光使OCB液晶分子产生预倾的步骤较为复杂,且目前光敏性配向膜的各种材料及设备皆尚未成熟,因此量产的可行性不高。
其三是经由特殊的像素设计(pixel design),使像素中部分区域形成弯曲的电场,而加速OCB液晶分子的转态。此方法主要是在像素电极或共用电极上形成狭缝(slit)以改变电场方向,其造成弯曲的电场将可加速OCB液晶分子转态的过程。但是,这种方法在像素的设计上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的制程困难度。此外,狭缝上的液晶分子不易控制,反而会影响显示效果,若将其遮蔽又会进一步影响面板的开口率。因此,在不增加制程困难度的前提下,要如何使OCB液晶分子快速并且全面地转态,仍是一项重要的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以使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能够快速而全面地转换成弯曲态。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此液晶面板包括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对向基板、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层、配向膜以及第一图案化介电层。对向基板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相对,而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层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另外,第一图案化介电层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第一图案化介电层具有至少一第一转移表面,且位于第一转移表面上方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具有介于展曲态以及弯曲态之间的混合态的排列方式。配向膜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以及对向基板上,并且配向膜覆盖在第一图案化介电层上。
上述的第一图案化介电层例如具有至少一第一凹槽。
上述的第一凹槽例如具有多个第一侧边,其中至少部分第一侧边为第一转移表面。此外,第一侧边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间例如夹有至少一第一夹角,且第一夹角为锐角。
上述的各个第一凹槽的第一侧边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间所夹的第一夹角的大小例如是相同或是不同。
上述的第一侧边例如为圆弧状与长条状其中一种。
上述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包括多个显示区以及显示区之外的多个非显示区以及至少一储存电容。第一凹槽位于显示区或是非显示区。储存电容位于非显示区,并且第一凹槽的位置对应于储存电容。
上述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包括多条扫描配线、多条数据配线、多个主动元件以及与主动元件电性连接的多个像素电极。其中,扫描配线、数据配线及主动元件例如位于非显示区内,且部分第一凹槽的位置例如是对应于扫描配线与数据配线至少其中之一,而像素电极例如是覆盖住第一侧边的部分区域。
上述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还可包括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的遮光条,其例如是同时位于扫描配线或数据配线的两侧。
上述的遮光条也可以是配置于对向基板上,且位于扫描配线的两侧或数据配线的两侧。
上述的对向基板包括一黑矩阵层以及多个彩色滤光膜。其中,黑矩阵层的位置例如是对应于非显示区,而彩色滤光膜例如是对应于显示区。
上述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还可包括一第二图案化介电层以及共用电极。第二图案化介电层配置于对向基板上。并且,共用电极配置在第二图案化介电层之上。
上述的第二图案化介电层例如具有至少一第二凹槽,并且第二凹槽对应于黑矩阵层或是彩色滤光膜。第二凹槽例如具有多个第二侧边,其中部分第二侧边例如为第二转移表面。另外,各个第二侧边与对向基板间例如具有锐角的第二夹角,而各个第二凹槽的第二侧边与对向基板间所夹的第二夹角的大小可以是相同或是不同。更进一步而言,第二侧边例如为圆弧状与长条状其中一种。
本发明因采用图案化介电层的设计,提供转移表面使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具有介于展曲态以及弯曲态之间的混合态,因此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的排列较容易全面地进入弯曲态而可进行显示。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可以快速的进入显示状态,而能够符合快速、便捷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A绘示展曲态(splay mode)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示意图。
图1B绘示弯曲态(bend mode)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示意图。
图2A绘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B与图2C分别绘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两种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300、400: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
110、220、420:对向基板
112、226、426:共用电极
120、210、410:主动元件阵列基板
122、218:像素电极
130、230、430: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
212:扫描配线
214:数据配线
216:主动元件
222、422:黑矩阵层
224、424:彩色滤光膜
240、340、440:图案化介电层
250、450:配向膜
260、360、460:凹槽
262、362、462:侧边
264、364、464:转移表面
270:遮光条
Cst:储存电容
E:转态电场
Hy:混合态排列
P1:显示区
P2:非显示区
Sp:展曲态排列
θ、θ1、θ2: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光学补偿弯曲型(OCB)液晶显示器的反应速率很快,适于进行动态画面的显示,因此在液晶显示器的研究与发展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然而,欲使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进行画面显示时,须先使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呈现如图1B所示的弯曲态。为了使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快速并完全地进入弯曲态,本发明在此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提供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一转移核心,使转移核心上方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具有混合态的(hybrid)排列方式。如此一来,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全面地转态成弯曲态的时间就可以有效地被缩短,同时也不需增加复杂的制造流程。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提出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图案化介电层,以提供适当的转移表面,使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同时具有混合态及展曲态,则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可容易地转变成弯曲态的排列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2A绘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A,本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200包括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10、对向基板220、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层230以及第一图案化介电层240。对向基板220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10相对,而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层230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10与对向基板220之间。另外,第一图案化介电层240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10上。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图案化介电层240具有至少一第一转移表面264,且位于第一转移表面264上方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具有介于展曲态Sp以及弯曲态(如图1B所示)之间的混合态Hy的排列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10以及对向基板220上例如更配置有配向膜250,并且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10上的配向膜250覆盖在第一图案化介电层240上。一般而言,应用于两基板(210与220)上的配向膜250例如是具有相同摩擦方向的配向图案,以使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的排列呈现如图1A所示的展曲态排列。
另外,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10例如具有多个显示区P1以及显示区P1之外的多个非显示区P2。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区P1是指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200当中光线可以穿透而进行显示的区域,而非显示区P2是指光线会被遮蔽而无法进行显示的区域。
图2B绘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200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10的俯视图。请同时参照图2A与图2B,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10包括多条扫描配线212(图2A未绘示)、多条数据配线214、多个主动元件216(图2A未绘示)以及与主动元件216(图2A未绘示)电性连接的多个像素电极218。其中,扫描配线212、数据配线214及主动元件216皆为不透光的材质所制成,因此其例如位于非显示区P2内。
请再参考图2A,对向基板220包括一黑矩阵层222以及多个彩色滤光膜224。其中,黑矩阵层222例如是对应于非显示区P2,而彩色滤光膜224例如是对应于显示区P1。此外,对向基板220例如具有一共用电极22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图案化介电层240例如具有第一凹槽260,其位于非显示区P2中,而部分第一凹槽260的位置例如是对应于数据配线214。实质上,第一凹槽260例如具有多个第一侧边262,而像素电极218例如是覆盖住第一侧边262的部分区域。此外,第一侧边262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10间例如夹有至少一第一夹角θ1,且第一夹角θ1例如是锐角。
由于,第一图案化介电层240上的第一凹槽260具有多个倾斜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10的第一侧边262,使得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的排列也随的倾斜。因此,在部分第一侧边262上方的液晶分子可以具有混合态hy的排列方式,此时则可将这些第一侧边262视为使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排列状态改变的第一转移表面264(如图2A所示)。
另外,第一侧边262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10间具有第一夹角θ1,覆盖于第一侧边262部份区域上的像素电极218施与电压时,会与对向基板220上的共用电极226形成弯曲的电场。如此一来,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层230的液晶分子受到弯曲电场的作用力影响,将可更容易地进入弯曲态而进行画面显示。一般来说,接触配向膜250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层230的液晶分子与配向膜250之间大致上会形成8°的倾角。若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边262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10间的第一夹角θ1为60°,则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层230的液晶分子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10间所形成的夹角约为52°。此时,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层230两侧的液晶分子会分别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10及对向基板220夹有不同的夹角,也就是呈现混合态hy的排列方式。一但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层230受到前述的弯曲电场的作用混合态hy排列的液晶分子将可快速地转变成弯曲态排列。
在其他实施例中,部分第一凹槽260的位置也可例如是对应于扫描配线212与数据配线214至少其中之一。实质上,第一凹槽260的位置还可以是位于显示区P1内。当第一凹槽260的位置是位于显示区P1时,倾斜的部分第一侧面262仍可使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排列成混合态hy的排列方式。此时,覆盖在第一凹槽260上的像素电极218也仍会与共用电极226产生弯曲的电场,而有助于使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的排列转为可进行显示的弯曲态。
一般来说,第一侧面262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10间夹有一锐角,若加上如上所述的弯曲电场,会使得位于第一侧面262上的液晶分子在画面显示进行之下较不容易控制而可能产生漏光的情形。为了不影响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开口率及显示效果,较佳的是将第一侧面262的位置设置于光线无法穿透的非显示区P2内。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200还可以包括一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10上的遮光条270,其例如是位于数据配线214的两侧。然而,若第一凹槽260的设计是位于扫描配线212上或是同时位于扫描配线212与数据配线214上,则遮光条270也可以是仅位于扫描配线214的两侧或同时位于扫描配线212与数据配线214的两侧。有了遮光条270的设计,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就不会因第一侧面262的倾斜角度而不易控制,进而影响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200的显示效果,也就是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200可以具有良好的显示品质。
第一凹槽260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举例而言,第一凹槽260的各个第一侧边262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10间的第一夹角θ1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角度,也就是第一侧边262可以是由一个以上的转折所形成的。另外,各个第一凹槽260的多个第一侧边262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10间所夹的第一夹角θ1的大小可以是相同的或是不同的。换言之,各个第一凹槽260的多个第一侧边262之间可以是相互对称的或是不对称的。实际上,第一凹槽260的外型也可包括长条状,而第一侧边262例如为圆弧状。
除此之外,为了使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能更加的优越,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10还可包括储存电容Cst,位于非显示区P2(如图2C所示)。此时,部分第一凹槽260的位置则可以对应于储存电容Cst,以提供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适当的第一转移表面264。如此,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200可以具有较快的开机速率及更佳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200中,借由图案化介电层240的设计以提供液晶分子第一转移表面264,不需在像素电极上制作开口,所以不会影响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开口率。另外,图案化介电层240可以利用现有制程中制造介电层的方式制作。举例而言,可在欲制作图案化介电层的基板上先涂布一层有机介电层,再利用微影及蚀刻制程将此有机介电层图案化,即可形成此一图案化介电层。故本发明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的制程与原有制程相容,不会造成制程上的复杂化或是增加制程的负担。
第二实施例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3,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300是由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200的设计所延伸出来的,故相同的元件在此不另作说明。其差异在于,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300还包括第二图案化介电层340,其配置于对向基板220上。并且,对向基板220上的共用电极226覆盖在第二图案化介电层340之上。
第二图案化介电层340例如具有至少一第二凹槽360,并且第二凹槽360对应于黑矩阵层222或是彩色滤光膜224(图3中,第二凹槽260是对应于黑色矩阵222的)。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凹槽360例如是与上述的第一凹槽240相似,其具有多个第二侧边362,并且部分第二侧边362例如为第二转移表面364。另外,各个第二侧边362与对向基板320间例如具有第二夹角θ2,其为锐角,而单一第二凹槽360的第二侧边362与对向基板220间所夹的第二夹角θ2的大小可以是相同或是不同。换言之,如同第一凹槽260般,单一第二凹槽360的第二侧边362间可以是相互对称或是相互不对称。更进一步而言,第二凹槽360的外型包括长条状,而第二侧边362也例如可为圆弧状。
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300的液晶层230中的液晶分子同时具有混合态Hy与展曲态Sp的排列方式,故仅需在第一转移表面264所在处的像素电极218与共用电极226之间输入冲击电压(例如是大于10伏特),第二转移表面364就可做为推动液晶分子转态的核心,使液晶分子快速并全面地转成弯曲态。特别是当第一凹槽260或是第二凹槽360为长条状且将转移表面264与364配置于此长条状的长边时,可以提供较大面积的转移表面264及364,以更快速且全面地推动液晶分子,使其呈现弯曲态排列。因此,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300仅需很短的暖机时间即可进行显示,并能维持良好的显示效果。另外,第一图案化介电层240与第二图案化介电层340的制程可以与原有的面板制程相容,因此不会增加制程的困难度及成本。
第三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4,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400包括主动元件阵列基板410、对向基板420、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层430以及图案化介电层440。其中,对向基板420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410相对,而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层430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410与对向基板420之间。另外,图案化介电层440配置于对向基板420上。值得一提的是,图案化介电层440具有至少一转移表面464,且位于转移表面464上方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同时具有介于展曲态Sp以及弯曲态(如图1B所示)之间的混合态Hy的排列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400还包括配向膜450,其同时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410以及对向基板420上。并且,配向膜450例如是覆盖在图案化介电层440上。
此外,对向基板420包括一黑矩阵层422以及多个彩色滤光膜424,而图案化介电层440例如具有至少一凹槽460,并且凹槽460对应于黑矩阵层422。对向基板420例如是具有一共用电极426,其覆盖图案化介电层440。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460也可以是对应于彩色滤光膜424。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凹槽460与上述两实施例中的第一凹槽260与第二凹槽360具有相同的功能以及外型特征,故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凹槽460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提供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转移核心,以便在OCB显示面板驱动时,能够较快速地进入显示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中,借由图案化介电层的设计,提供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转移核心,使液晶分子能够快速地进入显示状态。
2.本发明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中,图案化介电层的制作与原有制程相容,故不会造成制程上的负担。
3.本发明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中,转移表面的位置可设置于非显示区中,因此不影响显示区的显示效果,也不会造成开口率的损失。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7)

1.一种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动元件阵列基板;
一对向基板,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相对;
一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层,配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以及
一第一图案化介电层,配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其中该第一图案化介电层具有至少一第一转移表面,且位于该第一转移表面上方的该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分子具有介于展曲态以及弯曲态之间的混合态的排列方式;以及
一配向膜,配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以及该对向基板上,其中该配向膜覆盖在该第一图案化介电层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图案化介电层具有至少一第一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凹槽具有多个第一侧边,并且至少部分该些第一侧边为该第一转移表面,该些第一侧边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间夹有至少一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为锐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凹槽的该些第一侧边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间所夹的多个第一夹角的大小相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凹槽的该些第一侧边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间所夹的多个第一夹角的大小不同。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侧边为圆弧状与长条状其中一种。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包括:
多个显示区以及该些显示区之外的多个非显示区,该第一凹槽位于该些显示区或是该些非显示区;以及
至少一储存电容,位于该些非显示区,并且该些第一凹槽的位置对应于该储存电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包括多条扫描配线、多条数据配线、多个主动元件以及与该些主动元件电性连接的多个像素电极,该些扫描配线、该些数据配线及该些主动元件位于该些非显示区内,且部分该些第一凹槽的位置对应于该些扫描配线与该些数据配线至少其中之一,而该些像素电极覆盖住该些第一侧边的部分区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遮光条,配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且位于该些扫描配线或该些数据配线的两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遮光条,配置于该对向基板上,且位于该些扫描配线或该些数据配线的两侧。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对向基板包括一黑矩阵层以及多个彩色滤光膜,该黑矩阵层的位置对应于该些非显示区,而该些彩色滤光膜对应于该些显示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二图案化介电层,配置于该对向基板上;以及
一共用电极,配置在该第二图案化介电层之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图案化介电层具有至少一第二凹槽,并且该些第二凹槽对应于该黑矩阵层或是该些彩色滤光膜。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凹槽具有多个第二侧边,并且至少部分该些第二侧边构成至少一第二转移表面,各该第二侧边与该对向基板间具有至少一第二夹角,且该第二夹角为锐角。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凹槽的该些第二侧边与该对向基板间所夹的多个第二夹角的大小相同。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凹槽的该些第二侧边与该对向基板间所夹的多个第二夹角的大小不同。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侧边为圆弧状与长条状其中一种。
CNA2007101887633A 2007-11-16 2007-11-16 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器 Pending CN1014359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887633A CN101435964A (zh) 2007-11-16 2007-11-16 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887633A CN101435964A (zh) 2007-11-16 2007-11-16 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5964A true CN101435964A (zh) 2009-05-20

Family

ID=40710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887633A Pending CN101435964A (zh) 2007-11-16 2007-11-16 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3596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8252A (zh) * 2014-09-23 2016-03-3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弯曲显示装置
WO2019056453A1 (zh) * 2017-09-19 2019-03-2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8252A (zh) * 2014-09-23 2016-03-3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弯曲显示装置
CN105448252B (zh) * 2014-09-23 2020-01-1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弯曲显示装置
WO2019056453A1 (zh) * 2017-09-19 2019-03-2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82907B2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with electrode having bent portion
KR100200258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WO2001009675A1 (fr) Dispositif d'affichage a cristaux liquides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CN207008252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287656B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substrat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7171938A (ja) 液晶装置、電子機器
JP4911167B2 (ja) 液晶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CN102508372A (zh) 显示面板
CN100437243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01028A (zh) 显示装置
US20120133690A1 (en) Display element and electrical device
CN1797084A (zh) 共平面开关模式液晶显示器件
CN108181750B (zh) 一种可弯曲显示面板及可弯曲显示装置
CN101435964A (zh) 光学补偿弯曲型液晶显示器
TWI289716B (en) Panel module for an LCD module
CN111798765A (zh) 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00029437A1 (en) Display device with angular flexible circuit film
CN101221323B (zh) 形成多种配向膜于一基板的方法及液晶显示器的画素结构
JP200033852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0523926C (zh) 像素结构及应用此像素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
KR101276858B1 (ko) 회로 기판과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2008003695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heet
CN101131509B (zh) 液晶显示面板
JP2908602B2 (ja) 端子接続装置
CN100495134C (zh) 液晶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