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1803A - Tdd系统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Tdd系统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1803A
CN101431803A CNA2007101771285A CN200710177128A CN101431803A CN 101431803 A CN101431803 A CN 101431803A CN A2007101771285 A CNA2007101771285 A CN A2007101771285A CN 200710177128 A CN200710177128 A CN 200710177128A CN 101431803 A CN101431803 A CN 101431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gth
targeting sequencing
random access
uppts
rand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771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立波
孙韶辉
索士强
潘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7101771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318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31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18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DD系统随机接入方法,包括:在用户设备UE侧,构建N个OFDM符号长度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将前导序列后端长度为T的信号复制到前导序列前端,作为前导序列的循环前缀CP;UE在上行导频UpPTS时隙内,将所述CP以及前导序列一并发送给基站Node B,请求随机接入。由于本发明采用UE侧对UpPTS中对前导序列添加CP,不会引入白噪声,保证Node B频域相关检测的准确性,保证随机接入的正常进行。与上述方法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TDD系统随机接入装置。

Description

TDD系统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DD(Time DivisionDuplex,时分双工)系统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LTE(Long Time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上行随机接入分为非同步随机接入和同步随机接入。非同步随机接入是在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还未获得上行时间同步或丧失同步时,用于Node B(基站)估计、调整UE上行发射时钟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用于UE向Node B请求资源分配。随机接入信号主要由前导序列(Preamble)构成,前导序列用于上行时钟对齐和UE识别符的检测。LTE目前包括两种非同步随机接入方法,第一种接入过程是:UE一次性发送用于同步和资源请求的前导序列,Node B也一次性反馈时钟信息和资源分配信息;第二种接入过程是:UE先发送用于同步的前导序列,Node B反馈时钟信息和可供UE发送资源请求信息的资源,而后UE再使用Node B分配的资源在共享信道或随机接入信道发送资源请求,最后Node B反馈数据发送资源分配信息。对于同步上行接入的过程与非同步上行接入相似,只是省去了同步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在LTE TDD系统中,为了满足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时域循环特性,避免子载波干扰,必须保证UE向Bode B发送的前导具有循环特性,以便Node B进行频域相关检测(UE识别符的检测),从而决定是否向UE分配相关资源。
目前的LTE包括两种双工复用方式,FDD和TDD,其中,TDD中帧结构是基于TD-SCDMA设计的,包括了由DwPTS(下行导频)、GP(保护间隔)和UpPTS(上行导频)组成的特殊时隙的概念。本文是针对UpPTS提供随机接入信道的情况对随机接入进行阐述的。
LTE TDD系统中UpPTS长度比较短,下面详细说明。参见图1,为LTETDD与TD-SCDMA共存示意图,其中,TDD给出来与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共存的帧结构以及时隙比例配置。为了与TD-SCDMA共存,从整个系统的时隙上来看,LTE TDD的GP位置和上/下行转换点位置需要与TD-SCDMA一致。图1示出了在TD-SCDMA不同时隙比例析下,LTETDD进行相应的上/下行时隙比例调整以及特殊时隙长度的调整,从而保证与TD-SCDMA共存。由图1可知,LTE TDD在不同上/下行时隙比例情况下,其特殊时隙DwPTS、GP和UpUPS的长度是不同的。图1中,TD-SCDMA的时隙长度为0.675ms,三个特殊时隙的总长度为275us;LTE TDD中时隙长度为0.5ms,三个特殊时隙总长度为1ms。根据图1中LTE TDD帧结构的设计,可以得到LTE TDD中DwPTS、GP和UpUPS的具体参数。参见表1、2和3。
表1
 
TD-SCDMA下/上比例 LTE TDD下/上比例 DwPTS长度 GP长度 UpPTS长度
2/5 2/6 10976Ts(5 OS) 4384Ts(2 OS) 15360Ts(7 OS)
3/4 4/4 2208Ts(1 OS) 4384Ts(2 OS) 24128Ts(11 OS)
4/3 4/4 21964Ts(10 OS) 4384Ts(2 OS) 4384Ts(2 OS)
5/2 6/2 13168Ts(6 OS) 4400Ts(2 OS) 13152Ts(6 OS)
6/1 8/0 2208Ts(1 OS) 4384Ts(2 OS) 24128Ts(11 OS)
表2
 
TD-SCDMA下/上比例 LTETDD下/上比例 DwPTS长度 GP长度 UpPTS长度
2/5 2/6 12800Ts(5 OS) 2560Ts(1 OS) 15360Ts(6 OS)
3/4 4/4 2560Ts(1 OS) 7680Ts(2 OS) 23040Ts(9 OS)
4/3 4/4 23040Ts(9 OS) 2560Ts(1 OS) 5120Ts(2 OS)
5/2 6/2 23040Ts(5 OS) 7680Ts(2 OS) 23040Ts(5 OS)
6/1 8/0 2560Ts(1 OS) 7680Ts(2 OS) 23040Ts(9 OS)
表3
Figure A200710177128D00061
其中,Ts为基本时间单位,具体数值为1/(15000×2048)秒;OS表示OFDM符号,每个OS的不包括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表1给出的几个OS表示该时间长度内放置的具有短CP的OFDM符号数目;表2给出的几个OS表示该时间长度内放置的具有长CP的OFDM符号数目;表3给出了在0.5ms内长短CP的具体参数。其中,在短CP时,0.5ms内可以放置7个OFDM符号,第一个OFDM符号的CP长度与其他6个不同。为了保证系统的一致性,在不同LTE TDD时隙比例的情况下,UpPTS中的随机接入信道为一个固定值。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与TD-SCDMA时隙比例4:3共存的LTE TDD的帧结构中,UpPTS长度为2个OFDM符号,因此,对于表1和表2所示的各种时隙比例中,UpPTS中可以分配的随机接入信道长度为2个OFDM长度。
由此可见,LTE TDD系统中UpPTS长度有限。现有的Overlap-and-Add(复制相加)方式可以实现UpPTS提供随机接入信道的随机接入。参见图2,为Overlap-and-Add方式示意图。如前已述,随机接入过程必须满足前导序列的循环特性,因此,在Overlap-and-Add方式中,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分别延迟不同的时间T到达Node B,然后,Node B选择固定的时间段将前导序列的后端进行复制并添加到DFT(离散傅里叶变换)检测区域前端,从图2可知,这种操作可以保证DFT变换区域内始终是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一种循环形式,因此,保证了OFDM符号中各个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然而,对于UpPTS仅可提供较短且长度固定的OFDM符号用于随机接入而言,Overlap-and-Add降低随机接入性能。首先明确一点,单纯对于随机接入而言,Node B对前导序列的频域相关检测性能由前导序列长度决定,也就是说,前导序列长度越长,其检测性能越好,然而,对于UpPTS提供随机接入信道而言,如前分析,它所能提供的前导序列长度有限且仅为2个OFDM符号,在这个前提下,再来分析Overlap-and-Add的缺陷。由于Overlap-and-Add是由Node B将前导序列后端添加到DFT区域前端,而到达Node B的前导序列在传输过程中已经不是纯粹的数据信号,这种复制叠加必定将多余的高斯白噪声也添加到了DFT前端,由此,降低了频域相关检测的性能,影响正常的随机接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提供一种TDD系统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方案存在的降低频域相关检测性能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时分双工TDD系统随机接入方法,包括:在用户设备UE侧,构建N个OFDM符号长度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将前导序列后端长度为T的信号复制到前导序列前端,作为前导序列的循环前缀CP;UE在上行导频时隙UpPTS内,将所述CP以及前导序列一并发送给基站Node B,请求随机接入。
上述方法还包括:Node B从UpPTS随机接入信道中取出CP以及前导序列,对前导序列进行频域相关检测;根据频域相关检测结果,为所述UE分配随机接入资源。
所述CP长度T,是根据随机接入可支持的小区半径进行配置的。
所述OFDM个数N为两个,,前导序列CP的长度T为TDD系统支持CP长度的两倍。
当TDD系统支持长CP时,所述前导序列CP的长度为两个长CP的长度;当TDD系统支持短CP时,所述前导序列CP的长度为两个短CP的长度。
所述前导序列由位于UpPTS前端、中间或后端的OFDM符号构成。
当所述前导序列由位于UpPTS中间或后端的OFDM符号构成时,除了在前导序列前面添加CP外,还在CP前面添加GT。
一种TDD系统随机接入装置,该装置位于用户侧,包括:前导构建单元,用于构建N个OFDM符号长度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CP构建单元,用于复制所述前导序列后端长度为T的信号的后端至前导序列前端,作为前导序列的CP;随机接入发送单元,用于在UpPTS内向Node B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以及CP,请求随机接入。
上述装置还包括:CP长度配置单元,用于根据随机接入可支持的小区半径对CP长度进行配置。
上述装置还包括:CP长度配置单元,当TDD系统支持长CP时,用于配置前导序列CP的长度为两个长CP的长度;当TDD系统支持短CP时,用于配置前导序列CP的长度为两个短CP的长度。
一种TDD系统随机接入装置,该装置位于网络侧,包括用于对前导序列进行频域相关检测的检测模块,以及用于根据检测结果为UE分配随机接入资源的分配模块,还包括:指示模块,用于指示在UpPTS的随机接入信道中接收前导序列;接收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指示模块的指示,在UpPTS的随机接入信道上接收前导序列以及CP。
由于本发明采用UE侧对UpPTS中对前导序列添加CP,不会引入白噪声,保证Node B频域相关检测的准确性,保证随机接入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LTE TDD与TD-SCDMA共存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Overlap-and-Add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配置前导序列CP的示意图1;
图4为本发明配置前导序列CP的示意图2;
图5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用户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网络侧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核心在于,在UE侧获取UpPTS的OFDM符号作为前导序列,然后,通过复制前导序列后端到前端作为前导序列CP,以满足前导序列的循环特性,以便Node B对其进行频域相关检测。由于是在UE侧进行添加CP的操作,所复制的前导序列后端为纯粹的数据信号,不会叠加噪声,因此较Overlap-and-Add方式能够提高频域检测准确性,保证随机接入的正常进行。
概括而言,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用户设备UE侧,构建N个OFDM符号长度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将前导序列后端长度为T的信号复制到前导序列前端,作为前导序列的循环前缀CP;
2、UE在上行导频时隙UpPTS内,将所述CP以及前导序列一并发送给基站Node B,请求随机接入。
在Node B侧处理过程为:
Node B从UpPTS随机接入信道中取出CP以及前导序列,对前导序列进行频域相关检测;
根据频域相关检测结果,为所述UE分配随机接入资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方法及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从前面介绍可知,UpPTS最短长度为占用两个OFDM符号,其中,这两个OFDM符号是包括OFDM的CP的,也就是说,UpPTS长度为2个OFDM符号数据部分加上2个CP的长度。
OFDM符号数据部分的长度一般是固定的,而CP的长度一般可以进行配置。对于LTE TDD系统短CP的情况,可以配置前导序列CP的长度为两个短CP的长度,对于LTE TDD系统长CP的情况,可以配置前导序列CP的长度为两个长CP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UpPTS前导序列的CP与OFDM符号的CP是不同的,二者功能相同,都是为了OFDM检测,但是二者长度却相差很大。可以根据CP的功能对其长度进行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都了解,OFDM符号的CP的功能是为了满足其时域OFDM符号具有循环特性,进而保证其频域的各个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因此,OFDM符号的CP的长度一般等于系统假定的多径延迟的长度,也就是说,在这个CP范围内,OFDM符号可能进行延迟,有数据存在。本发明对UpPTS前导序列的CP的长度配置可以参考这种理解,具体是,只要将多径延迟和随机接入中时间不确定延迟相比,就可以看出CP都是为了满足时域信号的循环特性,因此,只要时域信号的可能延迟范围有多大,那么,前导序列的CP的长度就需要有多大。
因此,在实际配置中,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CP的长度实际上对应了随机接入可以支持的小区半径长度,因为小区半径决定了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时间不确定长度。
参见图3,为本发明方法配置前导序列CP的示意图1。图中,是将系统CP长度两倍的数据部分进行复制,并添加到前导序列前端,作为前导序列的CP,从而保证前导序列的循环特性。图中包括CP为长CP和短CP的情况,当系统支持长CP,则复制长CP两倍长度的数据作为前导序列的CP;当系统支持短CP,则复制短CP两倍长度的数据作为前导序列的CP。
另外,当UpPTS构成的OFDM符号个数超过两个时,例如UpPTS由6个OFDM符号构成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除了可以选择使用UpPTS中的前两个OFDM符号外,还可以选择使用中间的两个OFDM符号,或者使用后端的两个OFDM符号。当使用UpPTS中前两个OFDM符号时,由于UpPTS前面是GP特殊时隙,GP的一部分可以用来起到保护作用,避免随机接入数据与其他数据的干扰,所以此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前面可不需要再额外添加GT(保护时间),而仅仅添加CP。但是,当采用UpPTS中间或后端的两个OFDM符号作为前导序列时,为了避免与其他数据之间的干扰,最好在添加了CP后,再在前端添加GT,参见图4,为本发明方法配置前导序列CP的示意图2。
参见图5,为本发明方法流程图,为了表达清楚,按照UE和Node B处理顺序进行阐述,实际上,本发明重点在于UE侧添加CP的处理,对于NodeB的频域相关检测以及资源分配等步骤,则与现有技术类似。
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Node B根据LTE TDD系统资源情况,进行随机信道的分配,具体地,从UpPTS分配随机接入信道;
步骤502:UE根据Node B的广播,从高层的选择中获知可以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具体地,采用UpPTS中的两个OFDM符号作为随机接入前导序列;
步骤503:UE侧对前导序列进行DFT-S OFDM调制;
步骤504:UE按照系统支持的CP长度,将前导序列后面两倍于系统CP长度的部分复制前端,作为前导序列的CP;
步骤505:UE将前导序列及其CP一起,根据时间提前量的测量值,在时刻到达时向Node B发送;
步骤506:Node B在UpPTS随机接入信道中,按照CP,取出随接接入前导序列;
步骤507:Node B将前导序列进行DFT-S OFDM解调,即先进行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再进行IFFT(快速傅里叶逆变换);
步骤508:对获得的频域前导序列进行频域相关检测;
步骤509:根据检测结果,向UE分配随机接入资源。
如前所述,随机接入包括同步随机接入和非同步随机接入,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随机接入类型不做限制,也即,本发明既适合非同步随机接入,也适合同步随机接入。
从上面阐述不难看出,由于本发明由UE侧对UpPTS中对前导序列添加CP,不会引入白噪声,保证Node B频域相关检测的准确性,保证随机接入的正常进行。
与上述方法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位于用户侧的装置,参见图6,为该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前导构建单元601、CP构建单元602以及随机接入发送单元603。
其中,
前导构建单元601主要用于构建N个OFDM符号长度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
CP构建单元602主要用于复制所述前导序列的后端至前导序列,作为前导序列的CP;
随机接入发送单元603主要用于在UpPTS内向Node B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以及CP,请求随机接入。
可以默认配置CP的长度,优选地,根据系统支持CP的长度来配置前导序列CP的长度。此时,该装置还包括CP长度配置单元604,主要负责根据随机接入可支持的小区半径对CP长度进行配置。具体地,当TDD系统支持长CP时,CP长度配置单元604用于配置前导序列CP的长度为两个长CP的长度;当TDD系统支持短CP时,CP长度配置单元604用于配置前导序列CP的长度为两个短CP的长度。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位于网络侧的装置,该装置可以是Node B,或者也可以是Node B中的一个功能实体。参见图7,为该装置结构示意图,包括检测模块701、分配模块702、指示模块703以及接收模块704。
其中,
检测模块701用于对前导序列进行频域相关检测;
分配模块702用于根据检测结果为UE分配随机接入资源的分配模块;
指示模块703,用于指示在UpPTS的随机接入信道中接收前导序列;
接收模块704,用于按照所述指示模块703的指示,在UpPTS的随机接入信道上接收前导序列以及CP。
对于图6和图7装置的具体实现细节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时分双工TDD系统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用户设备UE侧,构建N个OFDM符号长度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将前导序列后端长度为T的信号复制到前导序列前端,作为前导序列的循环前缀CP;
UE在上行导频UpPTS时隙内,将所述CP以及前导序列一并发送给基站Node B,请求随机接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Node B从UpPTS随机接入信道中取出CP以及前导序列,对前导序列进行频域相关检测;
根据频域相关检测结果,为所述UE分配随机接入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CP长度T,是根据随机接入可支持的小区半径进行配置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OFDM个数N为两个,前导序列CP的长度T为TDD系统支持CP长度的两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TDD系统支持长CP时,所述前导序列CP的长度为两个长CP的长度;当TDD系统支持短CP时,所述前导序列CP的长度为两个短CP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导序列由位于UpPTS前端、中间或后端的OFDM符号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前导序列由位于UpPTS中间或后端的OFDM符号构成时,除了在前导序列前面添加CP外,还在CP前面添加GT。
8、一种TDD系统随机接入装置,该装置位于用户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导构建单元,用于构建N个OFDM符号长度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
CP构建单元,用于复制所述前导序列后端长度为T的信号至前导序列前端,作为前导序列的CP;
随机接入发送单元,用于在UpPTS内向Node B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以及CP,请求随机接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CP长度配置单元,用于根据随机接入可支持的小区半径对CP长度进行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CP长度配置单元,当TDD系统支持长CP时,用于配置前导序列CP的长度为两个长CP的长度;当TDD系统支持短CP时,用于配置前导序列CP的长度为两个短CP的长度。
11、一种TDD系统随机接入装置,该装置位于网络侧,包括用于对前导序列进行频域相关检测的检测模块,以及用于根据检测结果为UE分配随机接入资源的分配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指示模块,用于指示在UpPTS的随机接入信道中接收前导序列;
接收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指示模块的指示,在UpPTS的随机接入信道上接收前导序列以及CP。
CNA2007101771285A 2007-11-09 2007-11-09 Tdd系统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14318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771285A CN101431803A (zh) 2007-11-09 2007-11-09 Tdd系统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771285A CN101431803A (zh) 2007-11-09 2007-11-09 Tdd系统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1803A true CN101431803A (zh) 2009-05-13

Family

ID=40646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771285A Pending CN101431803A (zh) 2007-11-09 2007-11-09 Tdd系统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31803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30170A1 (zh) * 2009-05-15 2010-1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发射方法和装置及相关方法和系统
CN102316601A (zh) * 2011-09-28 2012-01-11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序列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3582152A (zh) * 2012-07-23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子帧格式的获得方法及接收机
CN103857057A (zh) * 2012-12-06 2014-06-1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te-tdd模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方法和设备
WO2015158295A1 (zh) * 2014-04-16 2015-10-22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前导符号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6049970A1 (zh) * 2014-09-30 2016-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13155A (zh) * 2015-01-15 2017-08-29 英特尔Ip公司 提供用于块单载波传输的灵活的保护间隔的装置和方法
CN108024361A (zh) * 2016-11-04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方法、接入、发送、处理方法及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8601090A (zh) * 2011-09-20 2018-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无线通信系统中竞争的系统和方法
US10411929B2 (en) 2014-04-05 2019-09-10 Shanghai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igital Television Co., Ltd. Preamble symbol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30170A1 (zh) * 2009-05-15 2010-1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发射方法和装置及相关方法和系统
CN108601090B (zh) * 2011-09-20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无线通信系统中竞争的系统和方法
CN108601090A (zh) * 2011-09-20 2018-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无线通信系统中竞争的系统和方法
CN102316601A (zh) * 2011-09-28 2012-01-11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序列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2316601B (zh) * 2011-09-28 2014-05-07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序列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3582152B (zh) * 2012-07-23 2018-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子帧格式的获得方法及接收机
CN103582152A (zh) * 2012-07-23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子帧格式的获得方法及接收机
CN103857057A (zh) * 2012-12-06 2014-06-1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te-tdd模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方法和设备
US10411929B2 (en) 2014-04-05 2019-09-10 Shanghai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igital Television Co., Ltd. Preamble symbol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15158296A1 (zh) * 2014-04-16 2015-10-22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前导符号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1071072B2 (en) 2014-04-16 2021-07-20 Shanghai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igital Television Co., Ltd. Preamble symbol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15158295A1 (zh) * 2014-04-16 2015-10-22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前导符号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6049970A1 (zh) * 2014-09-30 2016-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10425203B2 (en) 2014-09-30 2019-09-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113155A (zh) * 2015-01-15 2017-08-29 英特尔Ip公司 提供用于块单载波传输的灵活的保护间隔的装置和方法
CN107113155B (zh) * 2015-01-15 2020-06-26 苹果公司 提供用于块单载波传输的灵活的保护间隔的装置和方法
CN108024361A (zh) * 2016-11-04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方法、接入、发送、处理方法及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8024361B (zh) * 2016-11-04 2023-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方法、接入、发送、处理方法及装置、基站及终端
US11844112B2 (en) 2016-11-04 2023-12-12 Zte Corpora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access,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1803A (zh) Tdd系统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US10952172B2 (en) Time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CN102790745B (zh) Ofdm通信系统中的mbms的传输
US8406176B2 (e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in long term evolution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
KR101603651B1 (ko) 단일 주파수 대역만을 사용하는 제1 사용자 기기와 복수의 주파수 대역을 사용하는 제2 사용자 기기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사용자 기기와 기지국 간의 무선 통신 방법
KR101257973B1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ofdm) 시스템에서 순환프리픽스를 적응시키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432838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time domain structure of a frame in a heterogeneous TDD systems environment
JP2019531633A5 (zh)
KR101895980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탐색을 위한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1384055A (zh) 配置用于信道测量的上行参考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BRPI0707532A2 (pt)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um canal de sincronização em um sistema ofdma
CA2700870C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2625467A (zh) 传输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KR102358161B1 (ko) 동기 신호를 송신 및 검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00118743A1 (en) Method,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for processing the reference symbol
CN1889754B (zh) 多小区系统的使用参考符号的方法和系统
CN101425991A (zh) 一种广播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1400146A (zh) 一种扩大覆盖范围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1162216B1 (ko) 가변 순환전치부를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신호송수신 방법과 이를 수행하는 기지국 및 사용자 기기
CN101577579B (zh) 一种进行跳频分集波束赋型传输的方法和基站
CN101425888A (zh) 传输同步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CN101523838B (zh) 有效地传输同步信道的方法
CN101945479A (zh) 传输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CN101415232B (zh) 一种扩大覆盖范围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1792505B1 (ko) 복수의 무선통신 방식을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단말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083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0

Address after: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after: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