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4737A - 一种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4737A
CN101424737A CNA2008102395734A CN200810239573A CN101424737A CN 101424737 A CN101424737 A CN 101424737A CN A2008102395734 A CNA2008102395734 A CN A2008102395734A CN 200810239573 A CN200810239573 A CN 200810239573A CN 101424737 A CN101424737 A CN 101424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ss
reference position
position point
destination node
signal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3957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24737B (zh
Inventor
蒲菊华
魏巍
芦效峰
乔治
熊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81023957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247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24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4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24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47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需测距技术的信号图定位方法,该方法对于任意一个目标节点NTp第一步利用平均值法建立信号空间模型,计算获得当前网络信号空间矩阵和物理位置信息矩阵;第二步根据信号强度平均值法计算目标节点NTp的接收信号强度向量RSSp NT;第三步利用补偿的K值近邻法选取目标节点NTp的近邻参考位置点;第四步利用信号强度加权法计算目标节点NTp的三维坐标Posp NT=(xp NT,yp NT,zp NT)。本发明方法直接利用信号强度作为参数进行定位;无需参数转换,消除了转换误差;并且降低了系统部署的复杂度;通过采用近邻选择及加权算法对采集的参数进行处理,降低了传感器节点差异及环境噪声等对定位精度带来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需测距技术的信号图定位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sm system,简称MEMS)、无线通信和数字电子技术的进步诞生了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对于大多数WSN应用,不知道传感器位置而感知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传感器节点必须明确自身位置才能详细说明“在什么位置或区域发生了特定事件”,实现对外部目标的定位和追踪。
WSN的自身定位技术主要分为基于测距技术(Range-Based)与无须测距技术(Range-Free)。其中Range-Based技术通过测量节点间点到点的距离或角度信息,使用三边测量、三角测量或最大似然估计定位法计算节点位置;Range-Free技术则无须距离和角度信息,仅根据网络连通性等信息即可实现。
基于Range-free技术的WSN定位方法主要分为:DV-Hop、凸规划和MDR-MAP等。Range-Free技术的特点为:普适性较好,不需要额外设备,但定位精度较差,锚节点密度较高。
基于Range-Based技术的WSN定位方法主要有:RSSI、TOA、TDOA和AOA。TOA(Time Of Arrival)、DOA(Time Difference On Arrival)、AOA(Angle OfArrival)等技术。基于Range-Based技术的定位方法大多需要额外硬件,使得系统成本增加。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根据无线传感器节点间信号强度进行定位,不需要额外硬件,系统成本较低。
在RSSI定位技术中,信号图定位方法(Radio-Map)由于其低算法复杂度、不需要额外设备等特点备受关注。但是基本信号图定位方法也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离线阶段部署工作量大;采用无线信号传输模型导致其普适性较差,当环境发生改变时,需要重新初始化所有系统参数。
因此,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不依赖于无线信号传输的具体模型,无需将信号强度信息转换成物理空间距离,所以,普适性更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无需测距技术、只利用信号图和信号强度信息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目标节点实现定位。
本发明的采用的一种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信号空间模型建立阶段,在传感器网络中布置一些已知位置的锚节点,根据传感器网络的实际情况选取一系列的参考位置点,记录下所有参考位置点的三维坐标,构成物理位置信息矩阵,并在各个参考位置点对所有锚节点进行多次信号强度采集,采用“平均值法”求出由各个锚节点信号强度构成的参考位置点信号强度向量,所有参考位置点的信号强度向量构成当前网络信号空间矩阵。
第二阶段为目标节点定位,当目标节点进入定位网络后,采用“平均值法”,对多次采集到的各个锚节点的信号强度取其平均值,减少由于环境等因素对于目标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向量的影响,得到由各个锚节点信号强度平均值构成的目标节点的信号强度向量。接着利用补偿的K值近邻法选取目标节点的邻居参考位置节点,计算目标节点信号强度向量与所有参考位置点信号强度向量在各维(从各个锚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上信号强度差的平方并求出所有信号强度差平方的平均值,目标节点在获取各个锚节点信号强度的过程中置信大多数维度上的信号强度,将与信号强度平方的平均值相差最大的PBC(PBC的取值约为锚节点数量的1/4)个维度的值用上述平均值替换,利用上述计算得出的修正后的信号强度差的平方,通过公式计算各个参考位置点与目标节点的欧几里德距离,选取出所有计算出的欧几里德距离的最小值,如果最小值小于等于1,说明目标节点就在该参考位置点覆盖范围内,直接采用该参考点作为定位结果,否则将满足邻居参考位置点判别公式的参考位置点选入邻居参考位置点集合,计算各个邻居参考位置点对于目标节点的权重,通过权重和邻居参考位置点的三维坐标的计算,得出目标节点的三维坐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的结构框图。
图2是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的系统应用部署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的采用的一种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信号空间模型建立阶段,在传感器网络中布置一些已知位置的锚节点,根据传感器网络的实际情况选取一系列的参考位置点,记录下所有参考位置点的三维坐标,构成物理位置信息矩阵,并在各个参考位置点对所有锚节点进行多次信号强度采集,采用“平均值法”求出由各个锚节点信号强度构成的参考位置点信号强度向量,所有参考位置点的信号强度向量构成当前网络信号空间矩阵。
第二阶段为目标节点定位,当目标节点进入定位网络后,采用“平均值法”,对多次采集到的各个锚节点的信号强度取其平均值,减少由于环境等因素对于目标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向量的影响,得到由各个锚节点信号强度平均值构成的目标节点的信号强度向量。接着利用补偿的K值近邻法选取目标节点的邻居参考位置节点,计算目标节点信号强度向量与所有参考位置点信号强度向量在各维(从各个锚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上信号强度差的平方并求出所有信号强度差平方的平均值,目标节点在获取各个锚节点信号强度的过程中置信大多数维度上的信号强度,将与信号强度平方的平均值相差最大的PBC(PBC的取值约为锚节点数量的1/4)个维度的值用上述平均值替换,利用上述计算得出的修正后的信号强度差的平方,通过公式计算各个参考位置点与目标节点的欧几里德距离,选取出所有计算出的欧几里德距离的最小值,如果最小值小于等于1,说明目标节点就在该参考位置点覆盖范围内,直接采用该参考点作为定位结果,否则将满足邻居参考位置点判别公式的参考位置点选入邻居参考位置点集合,计算各个邻居参考位置点对于目标节点的权重,通过权重和邻居参考位置点的三维坐标的计算,得出目标节点的三维坐标。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一些已知位置的节点(也称锚节点)和一些位置未知的节点(也称目标节点)所构成。利用信号图对目标节点定位,还会在传感网络区域中选择一系列的参考位置点。
网络中的目标节点集合为NT={NT1,NT2,...,NTp},其中,NT1为传感器网络中第一个目标节点,NT2为传感器网络中第二个目标节点,NTp为传感器网络中第p个目标节点,也称为传感器网络中的任意一个目标节点。
如图2所示,共有2个目标节点NT1和NT2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对于任意一个目标节点NTp,采用如下步骤确定自身位置:
步骤1:利用平均值法建立信号空间模型,计算获得当前网络信号空间矩阵(简称网络信号空间矩阵)和物理位置信息矩阵(简称网络物理位置矩阵);
步骤2:根据信号强度平均值法计算目标节点NTp的接收信号强度向量
Figure A200810239573D00081
步骤3:利用补偿的K值近邻法选取目标节点NTp的近邻参考位置点。
步骤4:利用信号强度加权法计算目标节点NTp的三维坐标 Pos p NT = ( x p NT , y p NT , z p NT ) .
在本发明的步骤1中,计算获得网络信号空间矩阵和物理位置矩阵的处理步骤为:
步骤101:布置定位网络区域,投放n个锚节点。锚节点集合为NA={NA1,NA2,...,NAn},其中,NA1表示传感器网络中的第一个锚节点,NA2表示传感器网络中的第二个锚节点,NAn表示传感器网络中的第n个锚节点,也称为传感器网络中的任意一个锚节点。
如图2所示,有4个锚节点,NA={NA1,NA2,NA3,NA4}。
步骤102:在定位网络区域选取m个参考位置点,并记录每个参考位置点的三维物理坐标。参考位置点集合为RP={RP1,RP2,...,RPm},其中,RP1为传感器网络中第一个参考位置点,RP2为传感器网络中第二个参考位置点,RPm表示传感器网络中的第m个参考位置点,也称为传感器网络中任意一个参考位置点。
任意参考位置点RPm的三维坐标为Posm=(xm,ym,zm),构建物理位置矩阵RPOSm-3,即 RPOS m - 3 = Pos 1 Pos 2 · · · Pos m = x 1 y 1 z 1 x 2 y 2 z 2 · · · · · · · · · x m y m z m ,Pos1表示参考位置点RP1的位置坐标(x1,y1,z1),Pos2表示参考位置点RP2的位置坐标(x2,y2,z2),Posm表示参考位置点RPm的位置坐标(xm,ym,zm),也称为任意参考位置点RPm的位置坐标(xm,ym,zm)。
如图2所示,有12个参考位置点RP={RP1,RP2,...,RP12}。
记录这12个参考位置点的三维物理坐标为 RPOS 12 - 3 = Pos 1 Pos 2 · · · Pos 12 = x 1 y 1 z 1 x 2 y 2 z 2 · · · · · · · · · x 12 y 12 z 12 ,
Pos12表示参考位置点RP12的位置坐标(x12,y12,z12)。
步骤103:在每一个参考位置点,测量并记录所有锚节点的信号强度,并进行k次重复测量。
对于任意一个参考位置点RPm,测量任意锚节点NAn的信号强度,每测量一次,就得到一个信号强度值,经过k次重复测量后,得到如下一个信号强度向量RSS* m-n=(RSSm-n 1,RSSm-n 2,...,RSSm-n k),简称参考位置点多次测量信号强度向量,其中RSSm-n 1表示在任意参考位置点RPm对任意锚节点NAn进行第一次测量所得到的信号强度,RSSm-n 2表示在任意参考位置点RPm对任意锚节点NAn进行第二次测量所得到的信号强度,RSSm-n k表示在任意参考位置点RPm对任意锚节点NAn进行第k次测量所得到的信号强度,也表示在任意参考位置点RPm对任意锚节点NAn进行任意一次测量所得到的信号强度,*表示重复测量标识。
在本发明中,任意参考位置点RPm,如果任意一次测量不能接收到锚节点NAn的信号,则对应的信号强度值RSSm-n k为0,即RSSm-n k=0
如图2所示,在12个参考位置点处,测量并记录4个锚节点的信号强度,重复测量k次。则得到:
RSS* 1-1=(RSS1-1 1,RSS1-1 2,...,RSS1-1 k),
RSS* 1-2=(RSS1-2 1,RSS1-2 2,...,RSS1-2 k),
RSS* 1-3=(RSS1-3 1,RSS1-3 2,...,RSS1-3 k),
RSS* 1-4=(RSS1-4 1,RSS1-4 2,...,RSS1-4 k),
RSS* 12-1=(RSS12-1 1,RSS12-1 2,...,RSS12-1 k),
RSS* 12-2=(RSS12-2 1,RSS12-2 2,...,RSS12-2 k),
RSS* 12-3=(RSS12-3 1,RSS12-3 2,...,RSS12-3 k),
RSS* 12-4=(RSS12-4 1,RSS12-4 2,...,RSS12-4 k)。
步骤104:根据步骤103得到的参考位置点多次测量信号强度向量RSSm-n *,利用平均值法计算任意锚节点NAn在任意参考位置点RPm处的信号强度RSSm-n
RSSm-n=(RSS1 m-n+RSS2 m-n+...+RSSk m-n)/k
任意参考位置点RPm处测量计算的所有锚节点的信号强度构成一个向量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0094541QIETU
,简称参考位置点信号强度向量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0094809QIETU
RSS m RP = ( RSS m - 1 , RSS m - 2 , . . . , RSS m - n ) ,
其中,RSSm-1表示任意参考位置点RPm处测量计算的锚节点NA1的信号强度,RSSm-2表示任意参考位置点RPm处测量计算的锚节点NA2的信号强度,RSSm-n表示任意参考位置点RPm处测量计算的锚节点NAn的信号强度。
步骤105:根据步骤104所计算得到的RSSm-n,形成信号空间的矩阵PRSSm-n,即,其中表示参考位置点RP1的信号强度向量,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03
表示参考位置点RP2的信号强度向量,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04
表示参考位置点RPm的信号强度向量,RSS1-1表示参考位置点RP1处测量计算的锚节点NA1的平均信号强度,RSS1-n表示参考位置点RP1处测量计算的锚节点NAn的平均信号强度,RSSm-1表示参考位置点RPm处测量计算的锚节点NA1的平均信号强度,RSSm-n表示参考位置点RPm处测量计算的锚节点NAn的平均信号强度。
如图2所式,则得到12个参考位置点处、4个锚节点的信号空间矩阵PRSS12-4,其中RSS1-1表示参考位置点RP1处测量计算的锚节点NA1的平均信号强度,RSS1-4表示参考位置点RP1处测量计算的锚节点NA4的平均信号强度,RSS12-1表示参考位置点RP12处测量计算的锚节点NA1的平均信号强度,RSS12-4表示参考位置点RP12处测量计算的锚节点NA4的平均信号强度。
在本发明中,根据信号强度平均值法计算目标节点NTp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06
向量的处理步骤为:
步骤201:目标节点NTp进入定位网络区域后,读取所有锚节点NAn的信号强度数据,进行k次重复读取。得到如下一个信号强度向量 RSS * NT p n = ( RSS NT p n 1 , RSS NT p n 2 , . . . , RSS NT p n k ) ,其中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08
表示目标节点NTp第一次采集到的任意锚节点NAn的信号强度,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09
表示目标节点NTp第二次采集到的任意锚节点NAn的信号强度,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1095017QIETU
表示目标节点NTp第k次采集到的任意锚节点NAn的信号强度,也表示目标节点NTp任意一次采集到的任意锚节点NAn的信号强度。*表示重复测量标识。
步骤202:根据步骤201所得到的信号强度向量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1095036QIETU
,利用平均值法计算目标节点NTp对任意锚节点NAn的平均信号强度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1095047QIETU
RSS NT p n = ( RSS NT p n 1 + RSS NT p n 2 + . . . + RSS NT p n k ) / k
步骤203:根据步骤202所得到的平均信号强度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12
,获得目标节点NTp处所有锚节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向量(简称目标点信号强度向量)
RSS p NT = ( RSS NT p 1 , RSS NT p 2 , . . . , RSS NT p n ) .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15
表示目标节点NTp处第一个锚节点NA1的平均信号强度,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16
表示目标节点NTp处第二个锚节点NA2的平均信号强度,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17
表示目标节点NTp处第n个锚节点NAn的平均信号强度,也称为目标节点NTp处任意锚节点NAn的平均信号强度。
通过对多次采集到的信号强度向量求平均值,减少由于环境等因素对于目标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向量的影响。
在本发明中,利用补偿的K值近邻法选取目标节点的邻居参考位置节点处理步骤为:
步骤301:计算目标节点NTp的信号强度向量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18
与任意参考位置点RPm的信号强度向量各维的差值的平方,即计算任意锚节点NAn在目标节点NTp与参考位置点RPm处的信号强度差的平方(简称锚节点信号强度差平方),记为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19
,表达式为 ΔRSS n p - m = ( RSS NT p n - RSS m - n ) 2 .
在目标节点NTp与参考位置点RPm处的所有锚节点信号强度差平方构成一个向量,简称信号强度差平方向量,记为ΔRSSp-m ΔRSS p - m = ( ΔRSS 1 p - m , ΔRSS 2 p - m , . . . , ΔRSS n p - m )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112
表示锚节点NA1信号强度差平方,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113
表示锚节点NA2信号强度差平方,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114
表示锚节点NAn信号强度差平方。
步骤302:计算所有的n个锚节点的信号强度差平方的平均值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115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116
步骤303:信号强度差平方的平均值补偿。即将信号强度差平方向量ΔRSSp-m中的各维度与相差最大的PBC个锚节点信号强度差平方值用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118
替换修正,设修正后的信号强度差平方向量为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21
ΔRSS ‾ p - m = ( ΔRSS ‾ 1 p - m , ΔRSS ‾ 2 p - m , . . . , ΔRSS ‾ n p - m ) .
步骤304:利用修正后的信号强度差平方向量计算目标节点NTp与参考位置点RPm的距离,简称目标节点与参考位置点的信号距离,记为 DIS m p = ( ΔRSS ‾ 1 p - m + ΔRSS ‾ 2 p - m + . . . + ΔRSS ‾ n p - m ) / n ;
步骤305:重复步骤301至步骤304,直到穷尽完所有的参考位置点,则得到了目标节点NTp相对于所有参考位置点的m个信号距离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2095232QIETU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2095240QIETU
,...,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25
表示目标节点与参考位置点RP1的信号距离,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26
表示目标节点与参考位置点RP2的信号距离,表示目标节点与参考位置点RPm的信号距离。
步骤306:从步骤305所得到的m个距离中选择最小的一个信号距离,记为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28
,相应的参考位置点记为RPMIN
如图2所示,目标节点NT1的最小信号距离为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29
,对应的参考位置点为RP5;目标节点NT2的最小距离为,对应的参考位置点为RP4
步骤307:判断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211
的大小,如果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212
,说明目标节点NT1就在参考位置点RPMIN的覆盖范围内,直接采用该参考点RPMIN作为目标节点NTp定位结果,即 Pos p NT = ( x p NT , y p NT , z p NT ) = ( x RP MIN , y RP MIN , z RP MIN ) ;否则,执行步骤308。
如图2所示,,说明目标节点NT1就在参考位置点RP5的覆盖范围内,直接采用参考位置点RP5的位置信息作为目标节点NT1定位结果,即 Pos 1 NT = ( x 1 NT , y 1 NT , z 1 NT ) = ( x 5 , y 5 , z 5 )
DIS 4 2 > 1 ,则定位目标节点NT2还需继续执行下面的步骤308。
步骤308:计算近邻选择系数K。
K = 1 + P max DIS MIN p 2 ,Pmax表示锚节点的最大发射功率。
步骤309:比较步骤305所得到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218
,如果距离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219
小于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220
,则将该距离所对应的参考位置点作为目标节点NTp的邻居。
步骤310:重复处理步骤309,直到处理完毕所有的m个距离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221
…,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223
。从而得到目标节点NTp的近邻参考位置表单Neighborp,Neighborp={RP1 ·,RP2 ·,...,RPr ·},其中,r表示目标节点NTp共有r个满足条件的近邻参考位置点,RP1 ·表示目标节点NTp的第一个近邻参考位置点,RP2 ·表示目标节点NTp的第二个近邻参考位置点,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2113554QIETU
表示目标节点NTp的第r个近邻参考位置点,也称为目标节点NTp的任意一个近邻参考位置点。
这些邻居节点所对应的信号距离分别为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31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32
…,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33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34
表示目标节点NTp的第一个近邻参考位置点RP1 ·的信号距离,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36
表示目标节点NTp的第二个近邻参考位置点RP2 ·的信号距离,表示目标节点NTp的第r个近邻参考位置点RPr ·的信号距离,也称为目标节点NTp的任意近邻参考位置点RPr ·的信号距离。
如图2所示,针对目标节点NT2所选择的近邻参考点位置点有Neighbor2={RP4,RP5,RP7,RP8},相应的距离分别为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38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310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311
在本发明中,利用信号强度加权法计算目标节点的位置处理步骤为:
步骤401:计算目标节点NTp近邻参考位置点表单Neighborp中任意一个近邻参考位置点RPr ·的权值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312
σ r p = 1 ln ( DIS 1 p · ) Σ l = 1 r 1 ln ( DIS 1 p · ) ,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314
表示对求以指数为底的对数函数,l是求和运算过程中的中间变量,它的取值从1到r,则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316
就得到了所有量的和。
步骤402:重复步骤401,直到穷尽目标节点NTp近邻参考位置点表单Neighborp中的所有近邻参考位置点。
步骤403:根据步骤402所计算的权值和物理位置信息矩阵RPOSm-3中目标节点NTp近邻参考位置点表单Neighborp中任意一个近邻参考位置点RPr ·的三维坐标(记为
Figure A200810239573D001317
),使用加权法计算目标节点NTp的三维坐标 Pos p NT = ( x p NT , y p NT , z p NT ) , x p NT = Σ l = 1 r x l p · σ l p , y p NT = Σ l = 1 r y l p · σ l p , z p NT = Σ l = 1 r z l p · σ l p .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通过信号强度作为定位参数,采用近邻选择算法以及加权计算进行传感器节点的定位。在保证了较高的定位精度前提下,直接利用信号强度向量作为参数计算目标节点的三维坐标,避免了数据转换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整个算法复杂度低,便于在计算能力受限的传感器网络中实现、不需要额外设备,降低了系统的花费,减少定位系统部署的复杂度的,因此,是一种具有较好普适性的定位方法。

Claims (5)

1、一种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所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一些已知位置的锚节点和一些位置未知的目标节点所构成;利用信号图对目标节点定位,还会在传感网络区域中选择一系列的参考位置点;其特征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对于任意一个目标节点NTp,采用如下步骤确定自身位置:
步骤1:利用平均值法建立信号空间模型,计算获得当前网络信号空间矩阵和物理位置信息矩阵;
步骤2:根据信号强度平均值法计算目标节点NTp的接收信号强度向量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21
步骤3:利用补偿的K值近邻法选取目标节点NTp的近邻参考位置点;
步骤4:利用信号强度加权法计算目标节点NTp的三维坐标 Pos p NT = ( x p NT , y p NT , z p NT )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利用平均值法建立信号空间模型,计算获得网络信号空间矩阵和物理位置矩阵的处理步骤为:
步骤101:布置定位网络区域,投放n个锚节点;
步骤102:在定位网络区域选取m个参考位置点,并记录每个参考位置点的三维物理坐标;
任意一个参考位置点RPm的三维坐标为Posm=(xm,ym,zm),构建物理位置矩阵 RPOS m - 3 = Pos 1 Pos 2 · · · Pos m = x 1 y 1 z 1 x 2 y 2 z 2 · · · · · · · · · x m y m z m , Pos1表示参考位置点RP1的位置坐标(x1,y1,z1),Pos2表示参考位置点RP2的位置坐标(x2,y2,z2),Posm表示参考位置点RPm的位置坐标(xm,ym,zm),也称为任意参考位置点RPm的位置坐标(xm,ym,zm);
步骤103:在每一个参考位置点,测量并记录所有锚节点的信号强度,并进行k次重复测量;
步骤104:根据步骤103得到的信号强度向量,利用平均值法计算任意锚节点NAn在任意参考位置点RPm处的信号强度RSSm-n=(RSS1 m-n+RSS2 m-n+...+RSSk m-n)/k;
步骤105:根据步骤104所计算得到的RSSm-n,形成信号空间的矩阵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31
其中表示参考位置点RP1的信号强度向量,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33
表示参考位置点RP2的信号强度向量,RSS1-1表示参考位置点RP1处测量计算的锚节点NA1的平均信号强度,RSS1-n表示参考位置点RP1处测量计算的锚节点NAn的平均信号强度,RSSm-1表示参考位置点RPm处测量计算的锚节点NA1的平均信号强度,RSSm-n表示参考位置点RPm处测量计算的锚节点NAn的平均信号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信号强度平均值法计算目标节点NTp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34
向量的处理步骤为:
步骤201:目标节点NTp进入定位网络区域后,读取所有锚节点NAn的信号强度数据,进行k次重复读取,得到如下一个信号强度向量 RSS * NT p n = ( RSS NT p n 1 , RSS NT p n 2 , . . . , RSS NT p n k ) ,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36
表示目标节点NTp第一次采集到的任意锚节点NAn的信号强度,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37
表示目标节点NTp第二次采集到的任意锚节点NAn的信号强度,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38
表示目标节点NTp第k次采集到的任意锚节点NAn的信号强度,也表示目标节点NTp任意一次采集到的任意锚节点NAn的信号强度,*表示重复测量标识;
步骤202:根据步骤201所得到的信号强度向量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39
利用平均值法计算目标节点NTp对任意锚节点NAn的平均信号强度 RSS NT p n = ( RSS NT p n 1 + RSS NT p n 2 + . . . + RSS NT p n k ) / k ;
步骤203:根据步骤202所得到的平均信号强度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311
获得目标节点NTp的接收信号强度向量 RSS p NT = ( RSS NT p 1 , RSS NT p 2 , , . . . , RSS NT p n )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利用补偿的K值近邻法选取目标节点的邻居参考位置节点处理步骤为:
步骤301:计算目标节点NTp的信号强度向量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313
与任意参考位置点RPm的信号强度向量各维的差值的平方 ΔRSS n p - m = ( RSS NT p n - RSS m - n ) 2 ;
在目标节点NTp与参考位置点RPm处的所有锚节点信号强度差平方构成一个向量 ΔRSS p - m = ( ΔRSS 1 p - m , ΔRSS 2 p - m , . . . , ΔRSS n p - m ) ;
步骤302:计算所有的n个锚节点的信号强度差平方的平均值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316
步骤303:将信号强度差平方向量ΔRSSp-m中的各维度与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41
相差最大的PBC个锚节点信号强度差平方值用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42
替换修正,设修正后的信号强度差平方向量为 ΔRSS ‾ p - m = ( ΔRSS ‾ 1 p - m , ΔRSS ‾ 2 p - m , . . . , ΔRSS ‾ n p - m ) ;
步骤304:利用修正后的信号强度差平方向量计算目标节点NTp与参考位置点RPm的距离 DIS m p = ( ΔRSS ‾ 1 p - m + ΔRSS ‾ 2 p - m + . . . + ΔRSS ‾ n p - m ) / n ;
步骤305:重复步骤301至步骤304,直到穷尽完所有的参考位置点,则得到了目标节点NTp相对于所有参考位置点的m个距离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45
步骤306:从步骤305所得到的m个距离中选择最小的一个距离为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46
相应的参考位置点为RPMIN
步骤307:判断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47
的大小,如果 DIS MIN p ≤ 1 , 说明目标节点就在参考位置点RPMIN的覆盖范围内,直接采用该参考点RPMIN作为目标节点NTp定位结果, Pos p NT = ( x p NT , y p NT , z p NT ) = ( x RP MIN , y RP MIN , z RP MIN ) ; 否则,执行步骤308;
骤308:计算近邻选择系数 K = 1 + P max DIS MIN p 2 , Pmax表示锚节点的最大发射功率;
步骤309:比较步骤305所得到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411
如果距离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412
小于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413
则将该距离所对应的参考位置点作为目标节点NTp的邻居;
步骤310:重复处理步骤309,直到处理完毕所有的m个距离,从而得到目标节点NTp的近邻参考位置表单Neighborp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信号强度加权法计算目标节点的位置处理步骤为:
步骤401:计算目标节点NTp近邻参考位置点表单Neighborp中任意一个近邻参考位置点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414
的权值 σ r p = 1 ln ( DIS l p · ) Σ l = 1 r 1 ln ( DIS l p · ) ;
步骤402:重复步骤401,直到穷尽目标节点NTp近邻参考位置点表单Neighborp中的所有近邻参考位置点;
步骤403:根据步骤402所计算的权值和物理位置信息矩阵RPOSm-3中目标节点NTp近邻参考位置点表单Neighborp中任意一个近邻参考位置点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416
的三维坐标
Figure A200810239573C000417
使用加权法计算目标节点NTp的三维坐标 Pos p NT = ( x p NT , y p NT , z p NT ) .
CN2008102395734A 2008-12-15 2008-12-15 一种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47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395734A CN101424737B (zh) 2008-12-15 2008-12-15 一种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395734A CN101424737B (zh) 2008-12-15 2008-12-15 一种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4737A true CN101424737A (zh) 2009-05-06
CN101424737B CN101424737B (zh) 2011-10-26

Family

ID=40615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3957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4737B (zh) 2008-12-15 2008-12-15 一种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24737B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7120A (zh) * 2010-10-15 2011-02-16 清华大学 基于图形处理器的大规模静态网络划分方法
CN102707259A (zh) * 2012-06-15 2012-10-03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基于信号强度的动态环境中多物体定位方法
CN101742545B (zh) * 2009-12-15 2012-11-14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WiFi环境中的定位方法及其系统
CN102948232A (zh) * 2010-04-15 2013-02-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设备的地点的确定
CN102970744A (zh) * 2012-09-29 2013-03-13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节点密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区域定位方法
CN103630873A (zh) * 2013-12-02 2014-03-12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融合地磁场与wifi信号的室内定位方法
WO2014056159A1 (en) * 2012-10-10 2014-04-17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wsn-assisted location services
CN103826297A (zh) * 2012-11-19 2014-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网络目标定位方法及传感节点
CN104135768A (zh) * 2014-08-21 2014-11-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信号强度映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
CN104502891A (zh) * 2014-12-30 2015-04-08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rssi技术的医院病人定位方法
CN105068534A (zh) * 2015-07-16 2015-11-18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Zigbee的智能物流机器人
CN105898862A (zh) * 2016-04-22 2016-08-24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到达角度的分布式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定位方法
CN106124218A (zh) * 2015-05-07 2016-11-16 温特图尔汽柴油公司 用于监测或者控制引擎的方法及系统
WO2017067479A1 (zh) * 2015-10-23 2017-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节点定位的方法及设备
CN107438223A (zh) * 2016-05-26 2017-12-05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室内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7831467A (zh) * 2017-10-10 2018-03-23 深圳数位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节点定位方法、服务器、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18973A (zh) * 2017-06-30 2019-01-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移动装置的车辆peps系统校准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62270B2 (en) * 2006-05-05 2008-04-22 Robert Bosch Gmbh System and method to perform network node localization training using a mobile node
CN101241176B (zh) * 2008-03-11 2010-12-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三维自身定位方法
CN101247650A (zh) * 2008-03-20 2008-08-20 中科院嘉兴中心微系统所分中心 一种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无线信号强度的节点室内定位方法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2545B (zh) * 2009-12-15 2012-11-14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WiFi环境中的定位方法及其系统
CN102948232A (zh) * 2010-04-15 2013-02-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设备的地点的确定
CN101977120B (zh) * 2010-10-15 2013-01-02 清华大学 基于图形处理器的大规模静态网络划分方法
CN101977120A (zh) * 2010-10-15 2011-02-16 清华大学 基于图形处理器的大规模静态网络划分方法
CN102707259A (zh) * 2012-06-15 2012-10-03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基于信号强度的动态环境中多物体定位方法
CN102970744B (zh) * 2012-09-29 2015-03-25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节点密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区域定位方法
CN102970744A (zh) * 2012-09-29 2013-03-13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节点密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区域定位方法
WO2014056159A1 (en) * 2012-10-10 2014-04-17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wsn-assisted location services
CN103826297B (zh) * 2012-11-19 2017-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网络目标定位方法及传感节点
CN103826297A (zh) * 2012-11-19 2014-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网络目标定位方法及传感节点
CN103630873A (zh) * 2013-12-02 2014-03-12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融合地磁场与wifi信号的室内定位方法
CN104135768A (zh) * 2014-08-21 2014-11-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信号强度映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
CN104502891A (zh) * 2014-12-30 2015-04-08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rssi技术的医院病人定位方法
CN106124218A (zh) * 2015-05-07 2016-11-16 温特图尔汽柴油公司 用于监测或者控制引擎的方法及系统
CN105068534A (zh) * 2015-07-16 2015-11-18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Zigbee的智能物流机器人
CN105068534B (zh) * 2015-07-16 2018-05-11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Zigbee的智能物流机器人
WO2017067479A1 (zh) * 2015-10-23 2017-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节点定位的方法及设备
US20180242274A1 (en) * 2015-10-23 2018-08-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ode localization method and device
EP3361277A4 (en) * 2015-10-23 2019-02-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KNOT REPLACEMENT
US10356744B2 (en) 2015-10-23 2019-07-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ode localiz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5898862A (zh) * 2016-04-22 2016-08-24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到达角度的分布式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定位方法
CN105898862B (zh) * 2016-04-22 2019-04-16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到达角度的分布式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定位方法
CN107438223A (zh) * 2016-05-26 2017-12-05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室内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7438223B (zh) * 2016-05-26 2019-12-03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室内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9218973A (zh) * 2017-06-30 2019-01-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移动装置的车辆peps系统校准
CN107831467A (zh) * 2017-10-10 2018-03-23 深圳数位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节点定位方法、服务器、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4737B (zh) 201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4737B (zh) 一种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图定位方法
Sanpechuda et al. A review of RFID localization: Applications and techniques
JP4145800B2 (ja) 複数センサからの距離読み取りに基づいて複数の物体の位置を決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8375754B (zh) Wsn中基于移动节点初始状态和移动状态的节点定位方法
CN102231912A (zh) 一种基于rssi测距的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
JP2007013500A (ja) 無線端末位置推定システム、無線端末位置推定システムの位置推定方法及びデータ処理装置
CN105929364B (zh) 利用无线电定位的相对位置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CN110187333B (zh) 一种基于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rfid标签定位方法
Rahman et al. Localiza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CN110888108B (zh) 一种基于rfid与相位校准的定位方法
Huang et al. Scout: Outdoor localization using active RFID technology
JP7150229B1 (ja) RSS-AoA測定に基づく無線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の目標位置決め方法
Chengdong et al. A RSSI-based probabilistic distribution localization algorithm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N110850401B (zh) 一种基于运动模型与合成孔径的rfid标签定位方法
RU2453999C1 (ru) Способ приема радиосигналов на объектах
Ghelichi et al. Target localiz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based on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US20230314595A1 (en) Radar metrology system
US1040147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nge and angle determination to an array of radio receivers
CN114286306B (zh) 室内信号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ipka et al. On the needlessness of signal bandwidth for precise holographic wireless localization
CN111918389B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网关的室外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1901745B (zh) 一种基于方向角度测量的WiFi室内定位方法
Manikas et al. Position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using array processing
Liu et al. Two-phase indoor positioning technique in wireless networking environment
CN112714396A (zh) 一种基于极坐标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26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