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4415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4415A
CN101424415A CNA2008100947862A CN200810094786A CN101424415A CN 101424415 A CN101424415 A CN 101424415A CN A2008100947862 A CNA2008100947862 A CN A2008100947862A CN 200810094786 A CN200810094786 A CN 200810094786A CN 101424415 A CN101424415 A CN 101424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necting rod
blade
air conditioner
conditione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47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24415B (zh
Inventor
李圣周
林栽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424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4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24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44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22Cleaning ducts or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26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mproving the aesthetic appear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形成有空气吸入部和空气排出部的本体;开闭空气吸入部和空气排出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叶片;连接于叶片的连杆;旋转上述连杆的连杆旋转机构。从而,可防止在驱动源直接旋转叶片时可发生的损伤马达的情况。并且,由于连杆的旋转中心位于本体内侧,并且连接于连杆的叶片随着连杆的旋转而开闭,因此具有使叶片更加稳定地动作的优点。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尤其涉及如下空调机,即在其叶片上连接有连杆,连杆旋转机构旋转连杆,从而基于连杆的旋转,叶片开闭本体上形成的空气吸入部或空气排出部中的至少一个。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空调机为了给用户提供更舒适的室内环境,利用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机构、蒸发器构成的制冷剂的冷冻循环,对室内进行制冷供暖或者净化空气,并大致分为分离型和一体型。
虽然上述的分离型和一体型在功能上相同,但是分离型是在室内机上设置冷却/散热装置且在室外机上设置散热/冷却及压缩装置,并将相互分离的室内机和室外机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的,而一体型是使冷却和散热功能一体化并在住宅的墙上打孔或在窗户上吊挂而直接设置的。
如上述的空调机形成有吸入室内的空气的空气吸入口、和排出在空调机内部共造的空气的空气排出口,但是近年来,为了美观和防止异物的侵入,有如下趋势:即便增加部件数目,也要在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上分别设置板状的叶片,而不设置格栅。
此外,在为了使配置于空气吸入口上的吸入叶片旋转,另外设置吸入叶片马达,并且为了使配置于空气排出口上的风向调整叶片旋转,另外设置风向调整叶片马达的情况下,根据空调机电源的接通/断开,而自动地对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进行开闭,从而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但是,如果如上所述地,在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上分别设置叶片,并分别设置吸入叶片马达及风向调节叶片马达的情况下,会出现部件数目增加而使费用增加的问题。
另一方面,韩国专利公开公报10-2005-0031568中公开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由一个叶片一起开闭的空调机。
上述一个叶片,在上端和下端之间隔开设置多个垂直部,且在多个垂直部之间形成有空气通过的通路,在其上端突出形成上端旋转轴,并支承本体使其可旋转,在其下端突出形成下端旋转轴,并连接有在空调机下部设置的叶片马达。
上述的一个叶片,在叶片马达的驱动时,以上端旋转轴和下端旋转轴为中心,向左、右方向旋转动作,从而使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一起关闭或一起打开,并且在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打开时,引导空气的吸入和排出。
然而,韩国专利公开公报10-2005-0031568中所公开的空调机中,叶片沿上下方向较长地被配置,而且马达在叶片的下侧位置上受到叶片的载荷而使叶片旋转。从而马达的旋转轴受到过度的载荷而有可能造成损伤。并且由于以叶片上形成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因此具有叶片运动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以往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旋转叶片的驱动源受到损伤的空调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连杆和本体的摩擦最小化而使叶片顺畅地动作的空调机。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推拉方式开闭叶片进而使叶片稳定地动作的空调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形成有空气吸入部和空气排出部的本体;开闭上述空气吸入部和排出部的叶片;连接于上述叶片的连杆;以及使上述连杆旋转以使上述叶片移动的连杆旋转机构。并且,上述叶片可以一起开闭上述空气吸入部和上述空气排出部。
并且,连杆旋转机构包括:设置于上述本体上的马达;连接于上述马达的驱动齿轮;与上述驱动齿轮相啮合并在上述连杆上形成的从动齿轮。并且,上述本体包括形成于本体底面的底座,上述马达设置于上述底座上。在上述底座上形成有插入上述马达的插入部。
在上述连杆和上述底座中的一个上形成有旋转轴,在另一个上形成有插入旋转轴并使旋转轴可旋转的槽。并且,在上述旋转轴设置有轴套。
另一方面,上述连杆旋转机构还包括覆盖上述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护罩。其中上述护罩与上述底座通过连结构件相连结。并且上述护罩的底面敞开,且在周围部的一部分上形成有使上述连杆贯通的开口部。
其中,在连杆和护罩中的一个上形成有旋转轴,在另一个上形成有插入旋转轴并使其可旋转的槽。并且,在上述旋转轴上设置有轴套。
在上述本体的左右侧下部分别形成有上述空气吸入部,在上述本体的左右侧上部分别形成有上述空气排出部。并且,在上述本体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具备上述叶片、马达、驱动齿轮、连杆及护罩的套件。并且,在上述护罩上形成有可插入在上述连杆上形成的旋转轴的两个槽。
并且,上述连杆包括:形成有上述从动齿轮的旋转连接部;连接于上述叶片的叶片连接部;连接上述旋转连接部和上述叶片连接部的中间连接部。其中,上述中间连接部是弯曲形成的。
另外,在上述叶片上形成有连结上述叶片连接部的连杆连接部。
上述连杆旋转机构也可以是在上述连杆的旋转中心直接连接马达。在这里,上述连杆包括:连接有上述马达的马达连接部;连接在上述叶片上的叶片连接部;连接上述马达连接部和上述叶片连接部之间的中间连接部。此外,上述连杆的中间连接部是弯曲形成的。
另一方面,在上述叶片上形成有连结上述叶片连接部的连杆连接部。上述叶片连接部和上述连杆连接部是通过一个以上的连结构件连接的。上述叶片连接部和连杆连接部形成为可通过插入式结合。另外,在上述连杆连接部形成有在上述连杆上弯曲形成的可容纳中间连接部的开口部。
包括减少上述连杆和上述本体之间的摩擦的摩擦降低机构,上述摩擦降低机构是由设置在上述连杆上的滚轮来构成的。
根据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本发明的空调机中,在叶片上连接有连杆,连接在叶片上的连杆通过连杆旋转机构旋转,而使叶片开闭。因此可以防止马达等驱动源在承受叶片的载荷的同时使叶片直接旋转时可能受到的损伤。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中,将叶片的旋转中心位于本体内侧,与此同时可以以推拉方式开闭叶片,因此具有能够使叶片更加稳定地动作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由于设置在连杆上的滚轮沿着本体滚动,所以可以使连杆及叶片顺畅地动作。此外叶片的载荷经过滚轮传递到底座上,因此具有叶片的载荷不会集中到驱动源上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运转停止时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运转时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分解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下部横向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上部横向剖视图。
图6是图1至图3中图示的叶片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1至图3中图示的叶片的纵向剖面图。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叶片驱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叶片驱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叶片被叶片驱动机构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横向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叶片被叶片驱动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的横向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支承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支承机构的剖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叶片驱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叶片驱动机构的关闭模式时的主要部分的横向剖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叶片驱动机构的打开模式时的主要部分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运转停止时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运转时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分解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下部横向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上部横向剖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体2上形成有吸入室内空气的空气吸入部4、6,并且还形成有排出在本体2内部被加热、冷却或者净化等被调和的空气的空气排出部8、10。
本体2可适用于立式空调机、挂式空调机或吊顶式空调机等的任意一种情况,下面以立式空调机为例进行说明。
本体2中,在下部形成有空气吸入部4、6,且在上部形成有空气排出部8、10,从而通过空气吸入部4、6吸入空气,并在本体2的内部被调和后,通过空气排出部8、10排出被调和的空气。此外,还包括底座12、壳体20、下部面板30、40、以及上部面板50。
底座12形成本体2的底面部外观,并支承壳体20和下部面板30、40。此外,形成有周围部越向下侧越宽的形状的倾斜部14。
壳体20形成本体2的后方部外观,且由后板部22、左板部24和右板部26构成,并位于底座12的后方部上侧。
下部面板30、40由构成左侧空气吸入部4的左侧下部面板30、和构成右侧空气吸入部6的右侧下部面板40构成。
左侧下部面板30被设置成配置于底座12的前方部左侧上方,左侧空气吸入口31沿左右方向或沿左侧前方方向形成。
在左侧下部面板30上设置安装左侧过滤器32的左侧过滤器罩34,在左侧下部面板30和左侧过滤器罩34之间的空间内配置有左侧清洁单元36,该单元36沿着左侧下部面板30、左侧过滤器32和左侧过滤器罩34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升降,并对左侧过滤器32的异物进行打清洁。
此外,右侧下部面板40位于与左侧下部面板30相对称的位置,且其主要构成与上述左侧下部面板30的构成相同。
左侧下部面板30与右侧下部面板40,如图3所示,形成有后述的叶片驱动机构160的连杆164贯通的连杆贯通部38、48。
在前板部52和左侧板部53之间形成有左侧倾斜部55,在左侧倾斜部55上,沿左右方向开口形成有左侧空气排出口56,或者沿左侧前方方向的倾斜方向开口形成有左侧空气排出口56。
左侧空气排出部8具有左侧空间部S1,该空间部在后述的左侧叶片90关闭时,插入并容纳在左侧叶片90上突出地具备的左侧风向调节部92。从而,左侧倾斜部55向本体2的内侧方向嵌入形成,并相对于前板部52和左侧板部53倾斜地形成。
此外,在前板部52和右侧板部54之间形成右侧倾斜部57,在右侧倾斜部57上,沿左右方向开口形成有右侧空气排出口58,或者沿右侧前方方向开口形成有右侧空气排出口58。
右侧空气排出部10具有右侧空间部S2,该空间部在后述的右侧叶片100关闭时,插入并容纳在右侧叶片100上突出地具备的右侧风向调节部102。从而,右侧倾斜部57向本体2的内侧方向嵌入形成,并相对于前板部52和右侧板部54倾斜地形成。
如图3所示,上部面板50上形成有连杆贯通部59,该贯通部中贯通有后述的支承机构170的支承连杆171。
另一方面,在上部面板50的前方设置有前盖60。前盖60被设置成可遮蔽上部面板50的前方,且形成为四角板状,从而左侧的一部分62遮蔽左侧空间部S1的前方,右侧的一部分64遮蔽右侧空间部S2的前方。
前盖60起到一种空气导向件的作用,以便通过左侧空气排出口56和右侧空气排出口58的空气不会直接向前方方向前进,而被引导向左侧叶片90和右侧叶片100,而且当左侧叶片90及右侧叶片100位于关闭位置时,起到一种遮蔽构件的作用,以便在前方不会看得到左侧风向调节部92和右侧风向调节部102。
此外,前侧面板70形成空调机的前侧外观,并可旋转地连接于底座12、左侧下部面板30、和右侧下部面板40、及上部面板50中的至少一个,从而被配置成可打开或关闭上部面板50、前盖60的上端、及底座12的前侧部之间。
在此,前侧面板70包括以本体2为基准位于外侧的外侧构件71、位于内侧的内侧构件72、及结合外侧构件71和内侧构件72的支架73。
在内侧构件72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口槽72a,在开口槽72a或开口槽72a的后方位置设置有通过外侧构件71显示空调机的运转信息的显示器74。
另一方面,本体2,如图2或图3所示,构成为如下结构:形成有空气排出口78的独立的排出口单元80在本体2的内侧上部向本体2的上方上升或下降。
在本体2上设置有升降引导排出口单元80的升降导向件82。若排出口单元80向升降导向件82的上部上升,则打开空气排出口78。此外,若排出口单元80向升降导向件82的下部下降,则排出口单元80的上表面会覆盖本体2的上表面,空气排出口78被遮蔽。
在此,升降导向件82位于壳体20和上部面板52之间的空间中的上部,在升降导向件82上设置有上部装饰构件84,该构件遮盖升降导向件82中壳体20和上部面板52之间的空间。
另一方面,本体2上设置有叶片90、100,该叶片关闭空气吸入部4、6和空气排出部8、10中的至少一个来引导空气。
本实施例中,叶片90、100一起关闭或打开空气吸入部4、6和空气排出部8、10,并对吸入空气和排出空气均进行引导。从而,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形成。
叶片90、100包括:左侧叶片90,其同时一起关闭或打开左侧空气吸入部4和左侧空气排出部8,引导由左侧空气吸入部4吸入的空气,并引导通过左侧空气排出部8排出的空气;右侧叶片100,其同时一起关闭或打开右侧空气吸入部6和右侧空气排出部10,引导由右侧空气吸入部6吸入的空气,并引导通过右侧空气排出部10排出的空气。
左侧叶片90连接于后述的支承机构170、引导机构180、及叶片驱动机构160。此外,左侧叶片90随着支承机构170、引导机构180、及叶片驱动机构160的旋转而移动,并关闭或打开左侧空气吸入部4及左侧空气排出部8中的至少一个。
此外,左侧叶片90起到开放时对排出或吸入的空气进行引导的作用。另外,左侧叶片90被闭锁时形成空调机的前方部左侧面外观,并形成为全部覆盖左侧下部面板30的左侧面和上部面板50的左侧面的大小及形状。
此外,左侧面板90包括左侧风向调节部92。左侧风向调节部92当左侧面板90开放时,调节排出中的空气的风向,当左侧面板90闭锁时,被插入并存放于左侧空间部S1中。
此外,右侧下部面板40位于与左侧下部面板30对称的位置,其主要构成与上述左侧下部面板30的构成相同。
另一方面,左侧叶片90和右侧叶片100分别由多个构件的结合体120、130、140构成。
而且,左侧叶片90和右侧叶片100的从外部可看得到的主要部分即外侧构件120可分别由如玻璃、木材、金属材料、或具备装饰部的合成树脂物的美感高的构件来构成。从而,提高美感,可更换外侧构件120并可体现新颖的设计性。
图3及图5所示的附图标记300是设置于本体2的内侧上部,并位于升降导向件82的下部位置而使制冷剂和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图3及图4所示的附图标记310是设置于本体2的内侧下部的送风机。图3所示的附图标记320是设置于底座12且对清洁单元36、46清洁的异物进行处理的异物处理装置。
图6是图1至图3所示的叶片的放大分解立体图,图7是图1至图3所示的叶片的纵向剖视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叶片90、100,如图2及图3和图5所示,在叶片90、100的内侧面具备风向调节部92、102,整体上构成为左、右对称的结构,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一个叶片和一个风向调节部进行详细说明。
叶片90、100构成为内侧构件110和外侧构件120重叠配置的双重结构。
内侧构件110面对于本体2来配置,并形成叶片90、100的内侧外观。此外,外侧构件120朝向本体2的外侧配置,并形成叶片90、100的外侧外观。
而且,上述内侧构件110由下部内侧构件130和位于下部内侧构件130的上侧的上部内侧构件140。
进而,沿着内侧构件110的周围,突出形成有周缘部132、142,外侧构件120插入并配置于周缘部132、142的内侧。
另一方面,内侧构件110中朝向本体2侧的面起到引导流入、排出的空气的作用,外侧构件120起到形成从外部主要看得到的外观的作用。
内侧构件110和外侧构件120中至少一个形成为立体形状,叶片90、100内部的内侧构件110和外侧构件120之间形成空的空间136、146。在此空的空间136、146构成隔热层,而能够防止当冷空气被内侧构件110引导时可能发生的在外侧构件120的外表面结露的情况。此外,由于叶片90、100的厚度较厚,所以能够使驱动时的震动或变形变得最小化。
在此,空的空间136、146也可以由叶片90、100的与外部贯通的开放的空间构成。但在开放的空间的情况下,由于有可能侵入异物等,所以优选为由封闭的空间构成。从而,对空的空间136、146为由内侧构件110和外侧构件120包围着的封闭空间构成的情况进行说明,并对叶片90、100以内侧构件110形成为立体形状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6或图7所示,内侧构件110的中间部分由朝向本体2突出的中央板体部112构成,在中间部分的中央板体部112的周围形成有倾斜部114。
在本体2的侧面形成有上部面板50和壳体20之间的间隙、及下部面板30、40和壳体20之间的间隙。从而,如图4及图5所示,在周缘部132、142和倾斜部114之间形成有后方板体部116,而起遮蔽上述间隙的作用。
另一方面,板体部112和倾斜部114与外侧构件120分隔,而形成空间136、146。此外,后方板体部116与外侧构件120贴紧。
由于叶片90、100的外侧构件120的一部分与内则构件110分隔,所以外侧构件120的一部分会被压向空间136、146。从而,支承外侧构件120的至少一个以上的肋条138、148朝向外侧构件120突出,以便外侧构件120不被压向空间136、146。
另一方面,内侧构件110和外侧构件120也可以通过粘接剂等粘接方法、螺钉类等连结构件、挂钩或轴套等钩挂结构来结合。
在内侧构件110和外侧构件120通过钩挂结构结合时,在内侧构件110的周缘部132、142上形成钩挂外侧构件120的钩挂部134、144。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叶片90、100关闭时的美感,外侧构件120可以由如玻璃、木材、金属材料、或具备装饰部的合成树脂的美感高的构件形成。此外,叶片90、100也可以在外侧构件120和内侧构件110之间形成具备装饰美的印刷纸、印刷层、或镀层等装饰部122。
装饰部122可以由印刷纸等薄片材质构成并通过粘接剂等粘贴于玻璃和内侧构件110中的一个上。此外,由印刷层或镀层直接形成于玻璃和内侧构件110中的一个上。以下,对外侧构件120由玻璃和装饰部122构成的情况进行说明。
另一方面,风向调节部102包括:排出流路导向件103;可左、右旋转地配置于排出流路导向件103上的风向调节叶片104;使风向调节叶片104旋转的风向调节叶片马达105。此外,风向调节部102起到调节从空气排出部8、10排出的空气的风向的作用,并具备于上部内侧构件140上。
排出流路导向件103突出形成于上部内侧构件140上,并包括具有曲面的曲面导向件106、和在曲面导向件106的上部水平地形成的水平导向件107。从而,上述曲面导向件106也可以与上部内侧构件140一体地形成。
曲面导向件106形成为如下曲面形状,即:后端与空气排出部8、10的距离较近,前端与空气排出部8、10的距离较远。从而,使通过空气排出部8、10的空气流动变得顺畅。
水平导向件107以板体形状突出地形成。从而,通过空气排出部8、10的空气不向上方扩展,而向前方直行地被引导。此外,在水平导向件107上形成有轴支承部107a,轴支承部107a可旋转地与形成于风向调节叶片104的上端上的上端旋转轴结合。
而且,叶片90、100在曲面导向件106的下部形成有容纳风向调节马达105的马达容纳部109。
根据本实施例的叶片还包括:结合多个内侧构件130、140即下部内侧构件130、和上部内侧构件140的结合装置150。
结合装置150包括:形成于下部内侧构件130的一侧面上的第一结合部152;形成于上部内侧构件140的一侧面上且与第一结合部152结合的第二结合部154。此外,第一结合部152和第二结合部154沿上下方向插入,并形成插入空间部156。
此外,第二结合部154具有第一结合部152的上端沿上侧方向顶靠的上板部154a。此外,第一结合部152和第二结合部154通过螺钉类等连结构件158被连结。
叶片90、100沿长度方向较长地形成,上部、下部和中央部上分别设置有叶片驱动机构160、支承机构170、及引导机构180。
参考图7,本实施例中,叶片驱动机构160连接于叶片90、100的下部,支承机构170连接于叶片90、100的上部,在叶片90、100的中央部具备引导机构180,并说明如上述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叶片90、100的下部形成有连接叶片驱动机构160的驱动连杆连接部210,在其上部形成有连接支承机构170的支承连杆连接部220,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安装引导机构180的容纳部230。
驱动连杆连接部210是连接叶片驱动机构160中的后述的驱动连杆164的连杆连接部。此外,驱动连杆164通过连结构件211连结于在下部内侧构件130上形成的连结凸台212上。
支承连杆连接部220是连接支承机构170中的后述的支承连杆171的连杆连接部。支承连杆171通过连结构件211连结于在水平导向件107上形成的连结凸台上。
容纳部230从下部内侧构件130和上部内侧构件140中的一个突出地形成,以便设置引导机构180,以下,说明从上部内侧构件140的第二结合部154突出的情况。
另一方面,叶片90、100连接于叶片驱动机构160、支承机构170、及引导机构180,从而被驱动、支承、引导。此外,叶片驱动机构160、支承机构170、及引导机构180以位于本体内侧的旋转中心为轴进行旋转运动。
另一方面,引导机构180由设置于叶片90、100上特别是设置于容纳部230中的可移动的支架181构成,在本体2特别是上部面板50上形成有引导支架181的支架导槽184。支架导槽184形成为在叶片90、100的打开动作或关闭动作时,引导支架181的端部即下端的曲线状的导轨,并构成为在叶片90、100旋转而被过度打开时,支架181的端部被卡住,而限制叶片90、100的过度旋转的一端被封堵的结构。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叶片驱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叶片驱动机构的剖视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叶片被叶片驱动机构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横向剖视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叶片被叶片驱动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的横向剖视图。
如图8至11所示,叶片驱动机构160包括连接于叶片90、100的驱动连杆164、和使驱动连杆164旋转的连杆旋转机构。此外,连杆旋转机构由设置于本体2的马达161、和连接于马达161并将马达161的驱动力传递到驱动连杆164的动力传递机构构成。
此外,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连接于马达161的驱动齿轮162;与驱动齿轮162啮合并形成于连杆164上的从动齿轮163。
在此,叶片驱动机构160也可以直接连接于马达161上。但是,在马达161、连杆164、和叶片90、100的整体上的组装作业,或者马达161和连杆164中的一个破损或被组装错误时,为了便于重新组装马达161,优选为连杆164和马达161不直接连接,而通过动力传递机构连动。
另外,马达161设置在底座12上,且在底座12上形成有插入马达161的插入部13。马达161的旋转轴161a突出在底座12上面,而其主体埋入式地插入在底座12的插入部13中。而且,在插入部13的周边一侧形成有可放置连接在马达161主体上的导线161b的导线槽部13a。
驱动齿轮162的旋转中心被连接到马达161的旋转轴161a上。
驱动连杆164包括:连接于叶片90、100,特别是连接于驱动连杆连接部210的叶片连接部166;成为旋转中心且形成有从动齿轮163的旋转连接部167;在叶片连接部166和旋转连接部167之间曲折状地形成的引导部168。
在叶片连接部166上,在与驱动连杆连接部210的连结凸台212相对置的位置上形成有连结构件211贯通的连结孔166a。
在此,叶片连接部166和驱动连杆连接部210是通过连结构件211连接的。另外,上述叶片连接部和驱动连杆连接部形成为可适用插入式连接,上述驱动连杆连接部在上述连杆上形成有可容纳弯曲形成的引导部的开口部。
即,叶片连接部166形成为整体上上面敞开的箱体形状,在其下板部沿上下方向开口形成有连结孔166a。驱动连杆连接部210形成为整体上下面敞开的箱体形状,连结凸台212形成为从上板部向下突出。
从而,叶片连接部166和驱动连杆连接部210之中任何一个插入到另一个的内部而固定,因此被牢固地结合。另外,连结构件211通过叶片连接部166的连结孔166a连结到驱动连杆连接部210的连结凸台212上。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将叶片连接部166插入到驱动连杆连接部210的内侧的情况。
旋转连接部167可旋转地连接在本体2下部即底座12上,而成为连杆164及叶片90、100的旋转中心。
另外,在连杆164和底座12中的一个上形成有旋转轴164a,在另一个上形成有可插入旋转轴164a并对其进行可旋转的支承的支承部16。
在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旋转轴164a和支承部16之间的磨损,也可以采用专门的轴套164b。
引导部168形成为在旋转连接部167和叶片连接部166之间弯曲的形状。并且引导部168的一部分容纳于形成在驱动连杆连接部210上的开口部214中。
另外,在本体2上设置有覆盖驱动齿轮162和从动齿轮163的护罩165,以保护驱动齿轮162和从动齿轮163。
护罩165是一种覆盖驱动齿轮162和从动齿轮163并进行保护的的齿轮盖,其底面敞开,且在上板部和周围部中,在周围部的一部分上,开口形成有可使连杆164穿过的连杆贯通部165a。
护罩165起到在驱动连杆164旋转时引导驱动连杆164的旋转的连杆导向件的作用。
另外,用连结构件165b在底座12上连结护罩165。因此,护罩165上形成有使连结构件165b穿过的连结部165c,在底座12上形成有使穿过护罩165的连结部165c的连结构件165b连结的连结孔15。
此外,在连杆164和护罩165中的一个上形成有旋转轴164c,在另一个上形成有可插入并支承旋转轴164c且使其旋转的支承部165d。从而,起到连杆旋转时防止其任意地脱落的连杆支架的作用。
在此,尽管旋转轴164c可以直接支承在支承部165d上,但是也可以在它们之间具备尽可能减少磨损的专门的轴套164d。
在支承部165d形成在护罩165上时,为了使其同样地设置在本体2特别是在底座12的左右侧,可以在护罩165的左右侧上形成多个。
此外,包括如上所述的叶片驱动机构160旋转时减少上述驱动连杆164和底座12之间的摩擦的摩擦降低机构。本实施例中的摩擦降低机构由设置在驱动连杆164上的滚轮169形成,以便沿着底座12的上面滚动。在此,滚轮169设置在驱动连杆164的底面。因此,减少驱动连杆164和底座12之间的摩擦,使叶片90、100的载荷分散在底座12,防止叶片90、100的载荷集中在驱动连杆164上。
另外,滚轮169包括两端向上弯曲并以插入方式等固定于连杆164上的轴部169a、和可旋转地配置在轴部169a的中央外周上的轮部169b。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支承机构170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支承机构170的剖视图。
支承机构170,如图12及图13所示,包括:连接于叶片90、100的支承连杆171;对支承连杆171进行可旋转的支承并进行引导的连杆导向件172。
支承机构170中,支承连杆171在叶片90、100的上部旁边位置上,被连杆导向件172支承并引导而进行旋转,从而协助叶片90、100的动作。
支承连杆171包括:连接于叶片90、100的支承连杆连接部220的叶片连接部173;可旋转地连接于连杆导向件172并成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连接部174;位于叶片连接部173和旋转连接部174之间的引导部175。此外,引导部175,在上述叶片连接部173以上述旋转连接部174为中心旋转时,沿着连杆导向件172被滑动引导。此外,引导部175被配置成贯通在空气排出口8、10的周边部形成的连杆贯通部59或空气排出口56、58。
叶片连接部173在与形成于支承连杆连接部220上的连结凸台相对置的位置上形成有贯通连结构件221的贯通孔173a。此外,叶片连接部173整体上形成为下面部敞开的箱体形状。
而且,叶片连接部173被配置成在叶片90、100的水平导向件107的上表面上包围支承连杆连接部220并与水平导向件107接触。
另一方面,支承连杆连接部220分隔形成有多个连结凸台,在多个连结凸台之间形成有较长的加强其强度的加强肋226。此外,加强肋226在与叶片连接部173连接时贴紧于叶片连接部173的内壁而提高其结合强度。
另一方面,叶片连接部173的连结孔173a与支承连杆连接部220即连结凸台对应地分隔形成有多个。进而,支承连杆连接部220的连结凸台及叶片连接部173的连结孔173a,可以多个排列为一列,或者排列成三角形的结构。但是,本实施例中,排列成三角结构,从而与排列成一列的情况相比,更牢固地进行连结。叶片连接部173包括:包围支承连杆连接部220并位于上部导向件107的上方的箱形部173b;连接引导部175和箱形部173b的弯曲部173c。叶片连接部173和引导部175被连接成相互有阶梯差。从而,箱形部173b和引导部175形成为一定高度差。此外,弯曲部173c配合箱形部173b和引导部175的高度差。而且,弯曲部173c在箱形部173b位于上部导向件107之上时,与上部导向件107的侧端107a接触支承。
旋转连接部174可旋转地连接于位于本体2的上部的连杆导向件172,并成为支承连杆171的旋转中心。此外,旋转连接部174起到连接于支承连杆171的叶片90、100的叶片90、100的旋转轴的作用。
另一方面,支承连杆171和连杆导向件172中的一个上形成有旋转轴174a、174b,在另一个上形成有一对旋转轴174a、174b插入而被可旋转地支承的支承部176a、177a。
旋转轴174a、174b也可以在其间具备使使磨损最小化的一对轴套176b、177b。
本实施例中,在旋转连接部174上,上、下垂直地突出形成有旋转轴174a、174b,支承部176a、177a由连杆导向件172上的沿上下方向开口的槽部构成。
引导部175在旋转连接部174和叶片连接部173之间弯曲地形成。
连杆导向件172在内部形成有支承连杆17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的空间172a,在周围部的一部分上开口形成有连杆171贯通的开口部172b。
在此,连杆导向件172形成为,在叶片90、100的关闭模式时,支承连杆171的引导部175全部被插入并容纳。此外,支承引导部175的整体,并在叶片90、100的旋转动作的途中,对引导部175进行滑动引导。而且,叶片90、100的开放模式时,引导部175贯通并突出,而且支承引导部175的一部分。从而,空间172a形成为大于旋转连接部174及引导部175,且开口部172b形成为支承连杆171的旋转时引导部175可旋转的大小。
连杆导向件172包括:上表面敞开的下部导向件176;与下部导向件176相对置的下表面敞开的上部导向件177。从而,上部导向件177和下部导向件176之间形成有空间172a。
下部导向件176和上部导向件177,为了形成开口部172b,而在下部导向件176和上部导向件177的前方部分别形成开口部。
另一方面,在下部导向件176的周围部上,突出有形成有连结孔的下部连结部176c,在上部导向件177的周围部上,突出形成有与下部连结部对应且形成有连结孔的上部连结部177c。从而,连杆导向件172通过贯通下部连结部176c和上部连结部177c的连结构件178而结合。
连杆导向件172被设置成在本体2的内部通过连结构件179a、179b而连结,在上部面板50的内侧面上突出形成的连结凸台50a上,沿周围部突出形成有由连结构件179a、179b连结的连结部176d、177d。
另一方面,连杆导向件172,在前方部形成有叶片连接部插入部177e,以便在支承连杆171的引导部175滑动插入到空间172a中时,叶片连接部173的一部分插入到连杆导向件172中。叶片连接部插入部177e由开口部172b中的形成于前方部分上方的空间形成。
图12所示的附图标记222是连接部遮蔽部,其在水平导向件107的前端上向上侧延伸而形成,并遮盖支承连杆连接部220及支承连杆171的叶片连接部173的前方。此外,上述连接部遮蔽部也可以形成为与叶片连接部173接触。图12所示的附图标记224是空间遮蔽部,其形成于叶片90、100的连接部遮蔽部222的上侧位置,并遮盖连接部遮蔽222的上部和本体2的上部之间的空间的前方。
如上述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叶片动作如下。
首先,空调机的制冷运转时,特别是叶片马达161以打开模式进行动作。此外,连接于叶片马达161的驱动齿轮162旋转,连接于驱动齿轮的162的从动齿轮163也进行旋转。从而驱动连杆164以旋转中心即旋转轴164a、164c为中心旋转,并将叶片90、100向本体2的外侧推出。从而,驱动连杆164的旋转时,叶片90、100同时打开空气吸入口4、6和空气排出口8、10。
在如上述的叶片90、100的打开动作时,连接于叶片90、100的支承连杆171以位于本体2的内部的旋转中心即旋转轴174a、174b为中心进行旋转。此时,引导部175被下部导向件176和上部导向件177滑动引导,而一部分向开口部172b的旁边方向突出。
而且,在叶片90、100的其下部通过叶片马达161及驱动连杆164而被向本体2的外侧方向推出时,位于叶片90、100的中间部分的支架181被支架导槽184支承,并随着支架导槽184进行旋转。
结果,随着叶片马达161的旋转,驱动连杆164也进行旋转。结果,叶片90、100的下部连接于驱动连杆而进行旋转,叶片90、100的中间部分被支架181及支架导槽184支承并被引导。此外,叶片90、100的上部被支承连杆171及连杆导向件172支承并被引导。从而,叶片90、100能够没有晃动地稳定地旋转。
相反,当空调机的制冷运转停止时,叶片马达161以关闭模式进行动作。此外,连接于叶片马达161的驱动齿轮162进行逆旋转,连接于驱动齿轮162的从动齿轮163也旋转。从而,驱动连杆163以旋转中心即旋转轴164a、164c为中心逆旋转,而将叶片90、100向本体2的内侧方向拉过来。从而,在驱动连杆164的旋转时,叶片90、100同时闭锁空气吸入口4、6和空气排出口8、10。
在如上述的叶片90、100的闭锁动作时,连接于叶片90、100的支承连杆171以位于本体2内部的旋转中心即旋转轴174a、174b为中心进行逆旋转。此时,引导部175被下部导向件176和上部导向件177滑动引导,而插入到连杆导向件172的空间172a中
此外,在叶片90、100的其下部通过叶片马达161及驱动连杆164而被向本体2的方向拉过来时,位于叶片90、100的中间部分的支架181被支架导槽184支承,并随着支架导槽184进行旋转。
结果,随着叶片马达161的旋转,驱动连杆164也进行旋转。结果,叶片90、100的下部连接于驱动连杆而进行旋转,叶片90、100的中间部分被支架181及支架导槽184支承并被引导。此外,叶片90、100的上部被支承连杆171及连杆导向件172支承并被引导。从而,叶片90、100能够没有晃动地稳定地旋转。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叶片驱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叶片驱动机构的关闭模式时的主要部分的横向剖视图。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叶片驱动机构的打开模式时的主要部分的横向剖视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空调机,如图14至图16所示,为了直接使驱动连杆164旋转,而连杆旋转机构包括旋转轴161a直接连接于连杆164的马达161。并且驱动连杆164形成有旋转连接部167中插入有旋转轴而结合的轴结合部164a。连杆旋转机构之外的其他构成及作用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相同,因此适用同一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驱动连杆164的轴结合部164a形成为在旋转连接部167的中心沿上下方向开口的槽部或孔部,轴结合部164a’与马达161的旋转轴161a以插入式结合。因此,不需要使用如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驱动齿轮或从动齿轮,具有从整体上结构简单的优点。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的空调机中,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护罩165具有在驱动连杆164旋转时引导驱动连杆164旋转的连杆导向件的功能。
同时,护罩165通过连结构件165b连结在底座12上。因此,护罩165形成有使连结构件165b贯通的连结部165c,在底座12上形成有贯通护罩165的连结部165c的、用于连结连结构件165b的连结孔15。
并且,在连杆164和护罩165中的一个上形成有旋转轴164c,在另一个上形成有插入并支承旋转轴164c而使其可旋转的支承部165d。因此,连杆旋转时,可起到防止随意脱离的连杆导向件的功能。
在此,旋转轴164c可直接支承于支承部165d,也可以具备将它们之间的磨损尽可能减小的专门的轴套164d。
即,连杆164直接连接于马达161的旋转轴161a,并且支承于护罩165的状态下,以马达161的旋转轴161a为中心旋转,从而使叶片90、100动作。

Claims (25)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有空气吸入部和空气排出部的本体;
开闭上述空气吸入部或排出部的叶片;
连接于上述叶片的连杆;
旋转上述连杆以使上述叶片移动的连杆旋转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叶片与上述空气吸入部和上述空气排出部一起开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杆旋转机构包括:
在上述本体上设置的马达;
连接于上述马达的驱动齿轮;
与上述驱动齿轮啮合并形成于上述连杆上的从动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本体包括形成本体底面的底座,上述马达设置于上述底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底座形成有插入上述马达的插入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杆和上述底座中的任意一个上形成有旋转轴,在另一个上形成有插入上述旋转轴并使其能够旋转的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轴上设置有轴套。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杆旋转机构进一步包括:覆盖上述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护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护罩上形成有通过连结构件连结于上述底座上的连结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护罩中,其底面敞开,并在其周围部的一部分上形成有使上述连杆贯通的开口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杆和护罩中的任意一个上形成有旋转轴,在另一个上形成有插入上述旋转轴并使其能够旋转的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轴上设置有轴套。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本体的左、右侧下部分别形成上述空气吸入部;
在上述本体的左、右侧上部分别形成上述空气排出部;
在上述本体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具备上述叶片、马达、驱动齿轮、以及连杆和护罩的套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护罩上形成有插入在上述连杆上形成的旋转轴的两个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杆包括:形成有上述从动齿轮的旋转连接部;连接于上述叶片的叶片连接部;连接上述旋转连接部和上述叶片连接部的引导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杆的引导部是弯曲形成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叶片上形成有连结上述叶片连接部的驱动连杆连接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杆旋转机构是在上述连杆的旋转中心连接旋转轴的马达。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杆包括:与上述马达连接的马达连接部;连接于上述叶片的叶片连接部;连接上述马达连接部和上述叶片连接部之间的引导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杆的引导部是弯曲形成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叶片上形成有连结上述叶片连接部的驱动连杆连接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叶片连接部和上述驱动连杆连接部通过一个以上的连结构件被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7或19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连接部和驱动连杆连接部形成为可插入结合;
在上述驱动连杆连接部上形成有可容纳在上述连杆上弯曲形成的引导部的开口部。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减少上述连杆和上述本体之间的摩擦的摩擦降低机构。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摩擦降低机构是设置于上述连杆上的滚轮。
CN2008100947862A 2007-10-29 2008-05-16 空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44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108970 2007-10-29
KR1020070108970A KR100902927B1 (ko) 2007-10-29 2007-10-29 공기조화기
KR10-2007-0108970 2007-10-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4415A true CN101424415A (zh) 2009-05-06
CN101424415B CN101424415B (zh) 2011-06-29

Family

ID=40615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478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4415B (zh) 2007-10-29 2008-05-16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902927B1 (zh)
CN (1) CN1014244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2179A (zh) * 2017-12-21 2020-10-02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的天花板式室内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00506B1 (ko) * 2014-12-31 2015-03-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102521295B1 (ko) * 2018-03-13 2023-04-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45241B1 (ko) * 2003-07-30 2008-07-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100867953B1 (ko) * 2003-09-30 2008-11-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100726948B1 (ko) 2005-12-30 2007-06-14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에어컨의 공기흡입구 개폐 구조
KR100770710B1 (ko) * 2006-04-28 2007-10-26 캐리어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2179A (zh) * 2017-12-21 2020-10-02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的天花板式室内机
CN111742179B (zh) * 2017-12-21 2022-05-24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的天花板式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902927B1 (ko) 2009-06-15
KR20090043231A (ko) 2009-05-06
CN101424415B (zh) 201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4420B (zh) 空调机
CN101910734B (zh) 空调
KR101781845B1 (ko) 공기조화장치의 실내기
CN101424415B (zh) 空调机
CN101424418B (zh) 空调机
CN101532704A (zh) 空调机
CN101424416B (zh) 空调机
CN101424414B (zh) 空调机
CN101424417B (zh) 空调机
CN101424421B (zh) 空调机
CN101424419B (zh) 空调机
CN101430115B (zh) 空调机
KR100758951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0907716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1737858B (zh) 空调机
KR100873649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1737861B (zh) 空调机
KR100881124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1737919B (zh) 空调机
KR20090043239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1737860A (zh) 空调机
KR20090043487A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90043470A (ko) 공기조화기
CN1987274A (zh) 空调室内机吸入面板开闭结构
KR20090047230A (ko)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