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0728B -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0728B
CN101420728B CN2008101256804A CN200810125680A CN101420728B CN 101420728 B CN101420728 B CN 101420728B CN 2008101256804 A CN2008101256804 A CN 2008101256804A CN 200810125680 A CN200810125680 A CN 200810125680A CN 101420728 B CN101420728 B CN 1014207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ranging
mobile radio
radio station
range f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256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20728A (zh
Inventor
小岛祐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20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07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207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07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该基站响应于从移动站发送的由该移动站从多个码中选择的码,分配切换测距或带宽请求测距的带宽,该基站包括:测距分配单元,其被配置为向执行切换的移动站分配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中的至少一个,该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被专有使用,并且不能被除该移动站以外的任何其它移动站使用,并且该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是针对该移动站可能连接的多个基站中的每一个单独提供的。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
技术领域
在此公开的内容总体上涉及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并且具体涉及如下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其中移动站从多个码中选择用于发送的码,并且基站响应于所发送的码分配用于切换测距或带宽请求测距的带宽。
背景技术
近年来,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一直致力于对被称为WiMAX(微波存取全球互通)的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标准化。
WiMAX包括作为静止用户站的标准的IEEE 802.16d和作为移动站的标准的IEEE802.16e。
在此公开的内容涉及例如用于IEEE802.16e(即移动站的标准)的测距方法。术语“测距”指由移动站基于检查移动站与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状况执行的对传输定时和PHY(即物理层)功能进行的调整(诸如传输功率级别的调整)。
IEEE802.16e定义了若干PHY系统。为OFDMA(正交频分多址)PHY提供如下特定用途的测距过程:
(1)初始测距:当移动站第一次连接到基站时由移动站执行的测距;
(2)周期性测距:由已经连接到基站的移动站以恒定的时间间隔执行的测距;
(3)带宽请求测距(BR测距):当移动站请求带宽时由其执行的测距;以及
(4)切换测距:由针对要成为切换目的地的基站执行切换的移动站执行的测距。
图1是示出OFDMA物理层的帧配置的示例的图。在图1中,横轴表示OFDMA码元号,该横轴对应于时间轴。纵轴表示子信道逻辑号。
OFDMA帧包括DL(即下行链路:从基站到移动站的向下的链路)子帧、UL(即上行链路:从移动站到基站的向上的链路)子帧、TTG(发送/接收转换间隙)、以及RTG(接收/发送转换间隙)。
DL子帧包括前同步码、FCH(帧控制报头)、DL-MAP、UL-MAP以及多个DL脉冲串。
前同步码包括移动站建立帧同步所需的前同步码模式。FCH包括关于使用的子信道的信息以及关于在紧接其后的位置提供的DL-MAP的信息。DL-MAP包括关于DL子帧中的DL脉冲串的映射信息。通过参照该信息,移动站能够标识图1中示出的(在DL脉冲串#1上发送的)UL-MAP和DL脉冲串#2到#6。
UL-MAP包括关于UL子帧中的测距区域和UL脉冲串的映射信息。通过参照该信息,移动站能够标识图1中示出的测距区域和UL脉冲串#1到#4。
脉冲串是组合使用相同调制方案和相同FEC(前向纠错)的区域。DL-MAP/UL-MAP对给定脉冲串指定调制方案和FEC的组合。脉冲串携带IEEE802.16e中定义的各种控制消息和用户数据。
为了执行测距,移动站首先从各具有144位长度的256个PN(即伪噪声)码中随机选择一个码,并且通过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该码,以通过使用图1中示出的测距区域将其发送到基站。该码被称作“测距码”或“CDMA测距码”(CDMA:码分多址)。
在图1中,分开分配初始测距或切换测距的测距区域以及周期性测距或带宽请求测距的测距区域。移动站根据测距目的,使用测距码的任一发送区域。每个测距区域如由UL-MAP定义的按图1中所示分配。
在下面,将描述带宽请求测距和切换测距的过程。
图2是示出典型网络的配置的图。在图2中示出的配置包括移动站1到4、基站11和12、控制装置21、以及核心网络22。控制装置21管理并控制多个基站,并且用于在各基站之间以及在基站与核心网络之间进行连接。
在图2中,移动站1正执行从用作服务基站(服务BS)的基站11到作为目标基站(目标BS)的基站12的切换。移动站2试图从基站11切换,又取消了切换,返回到基站11。将通过参照图3和图4描述在这些情形下的切换测距和带宽请求测距的过程。
图3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切换测距过程的图。
在步骤S1,移动站1向基站11发送包括对多个候选目标基站的指示的切换请求(即,MOB_MSHO-REQ消息)。
在步骤S2,基站11、控制装置21、以及基站12在接收到切换请求时交换需要的主干网消息。
在步骤S3,基站11向移动站1发送包括对能够切换的多个候选目标基站的指示的切换响应(即,MOB_BSHO-RSP消息)。因为交换了主干网消息,所以步骤S3中标识的目标基站可以不同于步骤S1中标识的目标基站。
在步骤S4,移动站1向基站11发送指示选择基站12作为目标基站的切换指示(即,MOB_HO-IND)。这样一来,MOB_HO-IND的HO_IND_type被设置为“服务BS释放”,使得移动站1与基站11之间的连接将断开。
在步骤S5,基站11、控制装置21、和基站12在接收到切换指示时交换需要的主干网消息。
在步骤S6,移动站1在图1示出的测距区域的测距时隙期间向基站12发送切换测距码。之前描述的256个测距码具有基于特定目的(即,用于初始测距、周期性测距、带宽请求测距、以及切换测距)定义的用途。在步骤S6,使用针对切换定义的测距码。测距码的特定目的用途是通过从基站周期性广播的UCD(上行链路信道描述符)消息定义的。基站12基于接收的测距码识别测距的目的。
图5是示出测距区域的配置的示例的图。图5中所示的与图1中示出的测距区域的细节相对应。在图5中,N1表示单个测距时隙的OFDMA码元数,而N2表示单个测距时隙的子信道数。没有足够数量的码元来构成单个测距时隙的剩余部分的区域不分配给测距时隙,并且不使用(图5中示为“空”)。在图5中,在每个测距时隙中示出包含测距码的测距时隙号。
移动站通过使用测距时隙之一来发送测距码。作为一般原则,移动站随机选择测距码和测距时隙。
在步骤S7,已经接收到测距码的基站12向移动站1广播测距响应消息(RNG-RSP)以请求定时和发送功率级别的调整(时间/功率校正)。移动站1通过检查广播的RNG-RSP中包含的“原始测距帧/码/时隙”可以确定其是否是该RNG-RSP的预定接收方。“测距帧”指示移动站用来发送测距码的帧的帧号的8个LSB(最低有效位)。“测距码”指示由移动站发送的测距码的索引值。“测距时隙”指示移动站用来发送测距码的测距时隙的子信道逻辑号和码元号。通过检查这些参数,移动站确定其是否是广播的RNG-RSP的预定接收方。
在步骤S8,已经接收到测距码的基站12广播作为UL-MAP中的信息元素之一的CDMA_Allocation_IE,由此将UL的带宽分配给移动站1。UL-MAP包括各种类型的信息元素。移动站1通过检查广播的CDMA_Allocation_IE中包含的“原始测距帧/码/时隙”可以确定其是否是CDMA_Allocation_IE的预定接收方。
在步骤S9,移动站1通过利用在步骤S8中分配给UL脉冲串的带宽,将包括其自己MAC地址的测距请求消息(RNG-REQ)发送给基站12。该RNG-REQ是通过使用UL脉冲串而不是使用测距区域来传输的。
在步骤S10,基站12发送包括移动站1的MAC地址的RNG-RSP,从而将基本/主要CID(连接ID)分配给移动站1。
在步骤S11和随后的步骤中,将通过使用上述基本/主要CID交换各种控制信息来执行移动站1的网络登录处理。
上述图3示出由移动站发起的切换(即,MS发起的HO)的过程。作为另一过程,存在由网络发起的切换(即,网络发起的HO)的过程。在网络发起的切换的情况中,步骤S1中的MOB_MSHO-REQ不存在,并且基站向移动站发送MOB_BSHO-REQ(即,切换请求)来代替在步骤S3中发送的MOB_BSHO-RSP。除了这些改变外,该切换过程与移动站发起的切换的过程相同。应当特别注意,测距过程完全相同。
图4是示出在切换取消的情况下的现有技术的带宽请求测距过程的图。省略与图3中相同部分的描述。图4的步骤S1到S5与图3中示出的相同。
在步骤S6,移动站2在图1中示出的测距区域的测距时隙期间向基站11发送带宽请求测距码。移动站2在取消到基站12的切换时准备返回基站11。基站11在接收到切换指示(MOB_HO-IND)时已经启动资源保留定时器,并且保留关于移动站2的现场信息直到定时器超时。因此,在定时器超时之前,移动站2可以通过发送如下参照步骤S10所述的切换取消消息而返回到基站11。在此情形下,不需要执行典型地需要的初始连接过程。
在步骤S7,基站11发送CDMA_Allocation_IE,由此向移动站2分配UL脉冲串的带宽。
在步骤S8,移动站2利用分配给UL脉冲串的带宽来发送用于发送切换取消消息所需要的带宽请求。如果在步骤S7中已经分配了足以发送带宽取消消息的带宽,则无需发送该带宽请求。基站11必需通过CDMA_Allocation_IE分配足够发送带宽请求的带宽,但是不能保证分配更宽的带宽。
在步骤S9,基站11通过UL-MAP_IE向移动站2分配UL脉冲串的带宽。
在步骤S10,移动站2利用分配的带宽来发送切换取消消息(MOB_HO-IND(HO_IND_type=HO取消))。
在步骤S11,基站11、基站12、以及控制装置21交换主干网消息以执行网络中的取消处理。利用此处理,完成移动站2到基站11的返回。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504747公开了如前所述基于特定测距目的分配测距码并且分配例如优选用于HO测距的UL脉冲串带宽的技术,由此增加了切换过程的速度。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318859公开了响应于网络中的拥塞级别,确定基于特定测距目的分配的测距码的数量和退避(back-off)值的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5946公开了向移动站发送Fast_Ranging_IE以为该移动站分配用于发送RNG-REQ消息的带宽的目标基站。
在现有技术的基于CDMA的测距方案中,测距码和测距时隙是随机选择的。如果另一移动站选择相同测距码和相同测距时隙则出现竞争。
在出现竞争的情况下,移动站基于重发定时器是否超时来检测竞争的出现,然后,通过应用在IEEE802.16e中定义的退避算法等待经过退避时间,随后重发测距码。这样的过程导致切换过程中的延迟。图6是示出在出现竞争情况下的现有技术的切换测距过程的图。为了方便起见,图3和图6中使用相同的步骤号。
出于同样的原因,带宽请求测距的过程遇到如下问题:例如,在如图2所示的移动站2和移动站3之间出现竞争时,切换取消过程被延迟。
如果没有竞争出现,则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504747中公开的方法可增加切换处理的速度,但是无法防止竞争的出现。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318859中公开的方法可以减少竞争出现的次数,但仍不能防止竞争的出现。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5946中公开的方法在不执行图3所示的基于CDMA的测距的情况下发送步骤S9的RNG-REQ消息,由此增加了切换处理的速度。然而,为了使用该方法,移动站必需执行被称为与目标移动站相“关联”的处理,同时移动站仍连接到服务基站以从目标移动站接收时间/功率校正的指令。还需要在移动站仍与基站连接时,该指令的有效期未满。此外,“关联”功能在移动WiMAX系统配置中是可选的。因此移动站和基站很可能不具有该功能。
因此,需要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其中能够防止发生与切换测距和带宽请求测距相关联的竞争。
发明内容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响应于从移动站发送的、由该移动站从多个码中选择的码来分配用于切换测距或带宽请求测距的带宽,所述基站包括:测距分配单元,其被配置为向执行切换的移动站分配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中的至少一个,该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是专用的,且不能被除该移动站以外的任何移动站使用,并且该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被分别提供给该移动站可能连接的多个基站中的每一个。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可以防止发生与切换测距和带宽请求测距相关联的竞争,由此克服了在切换处理或切换取消处理中的延迟问题。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将清楚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其他特征,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OFDMA物理层的帧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2是示出典型网络的配置的图;
图3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切换测距的过程的图;
图4是示出在切换取消的情形下的现有技术的带宽请求测距过程的图;
图5是示出测距区域的配置的实例的图;
图6是示出在发生竞争的情形下的现有技术的切换测距过程的图;
图7是基站和移动站的功能框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测距过程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取消的情形下的带宽请求测距过程的图;
图10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响应消息的格式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在UL-MAP中的测距区域Allocation_IE的格式的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分配专用测距分配信息的过程的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分配消息的格式的图;以及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切换测距的过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基站和移动站的功能块>
图7是基站和移动站的功能框图。基站30包括切换处理单元31、测距分配单元32、测距处理单元33、映射配置单元34、以及收发器单元35和36。移动站40包括切换处理单元41、测距处理单元42、映射分析单元43、以及收发器单元44。
基站30和移动站40的切换处理单元31和41经由收发器单元35和44彼此交换切换消息。此外,切换处理单元31向测距分配单元32通知切换的开始。
基站30的测距分配单元32分配移动站专用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并且将该分配信息发送到移动站40的测距处理单元42。在执行分配时,测距分配单元32经由收发器单元36与目标基站通信,并且获取在目标基站中可用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测距分配单元32然后将该专用测距分配信息与基站30中可用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组合,以经由收发器单元35和44将其传输到移动站40的测距处理单元42。此外,测距分配单元32向映射配置单元34发送在本地基站30中可用并且已经分配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
映射配置单元34对包括已经分配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的DL/UL-MAP进行配置以便向移动站40进行广播。
移动站40的映射分析单元43分析接收的DL/UL-MAP,并且向移动站40的测距处理单元42发送已经分配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利用此配置,没有被分配专用测距分配信息的移动站能够避免使用已经分配给另一移动站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来执行测距处理。即,实现了专有控制。
移动站40的测距处理单元42利用分配给移动站40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来向基站30发送测距码并与基站30交换测距消息。以此方式,测距处理单元42执行测距过程。
在此配置中,基站30的测距分配单元32向移动站发送该移动站专用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以此方式,测距分配单元32分配该移动站专用的测距码、测距时隙、以及有效帧组,该有效帧组指示测距码和测距时隙有效的时段。专用测距分配信息可包括测距码、测距时隙、以及有效帧组。然而应当注意,具有测距码和测距时隙中的至少一个就足够了。
<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MS发起的HO的情形下,由移动站使用以执行切换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是通过切换响应消息(MOB_BSHO-RSP)分配给该移动站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网络发起的HO的情形下,由移动站使用以执行切换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是通过切换请求消息(MOB_BSHO-REQ)分配给该移动站的。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测距过程的图。
在步骤S1,移动站1将包括多个候选目标基站的指示的切换请求(即,MOB_MSHO-REQ消息)发送到基站11。
在步骤S2,基站11、控制装置21、以及基站12在接收到切换请求时交换需要的主干网消息。
在步骤S3,基站11将切换响应(MOB_BSHO-RSP)发送到移动站1。在该切换响应上附有一组信息,所述一组信息包括测距码索引、测距时隙、以及指示这些测距索引码和测距时隙在基站11中有效的时段的有效帧组(测距帧窗口)。与每个候选目标基站有关的另一组信息也附在该切换响应上。该另一组信息包括测距码索引、测距时隙、以及有效帧组(测距帧窗口),该有效帧组指示这些测距索引码和测距时隙在候选目标基站中有效的时段。
在执行切换时,移动站1需要向目标基站发送测距码。为了向目标基站发送测距码,移动站1使用在附在切换响应(MOB_BSHO-RSP)上的所述一组信息中指定的分配给(可用于)该目标基站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另一方面,在取消切换时,移动站1需要向服务基站发送测距码。为了向服务基站发送测距码,移动站1使用在附在切换响应(MOB_BSHO-RSP)上的所述一组信息中指定的分配给(可用于)服务基站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应当注意,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在所述一组信息中指定(分配)并由移动站用于执行测距。
有效帧组(测距帧窗口)指定多个帧来指示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时隙有效的时间段。对于服务基站11,由有效帧组指示的时段在紧跟着接收到切换指示(MOB_HO-IND)的帧之后的帧处开始。对于目标基站12,由有效帧组指示的时段在由切换响应消息(MOB_BSHO-RSP)中包括的动作时间指定的帧处开始。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响应消息(MOB_BSHO-RSP)的格式的图。在图10中,通过由重复N_Recommended次的“for”循环中包括的声明针对每个目标基站指定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与此相分开,还指定本地基站(即,服务基站)中有效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
在步骤S4,移动站1向基站11发送指示选择基站12为目标基站的切换指示(即,MOB_HO-IND)。这样一来,MOB_HO-IND的HO_IND_type被设置为“服务释放”,使得移动站1与基站11之间的连接将断开。
在步骤S5,基站11、控制装置21、以及基站12在接收到切换指示时交换需要的主干网消息。步骤S4和S5与图3中示出的相同。
在该实施方式的步骤S5a中,基站11广播UL-MAP中的测距区域Allocation_IE(即,测距区域分配消息)以及在本地基站(即,基站11)中已经分配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即,各组测距码索引和测距时隙)。其他移动站被禁止使用该已经分配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来测距。即,通过参照该已经分配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其他移动站避免了例如使用已经分配的测距码和/或测距时隙来执行诸如初始测距的测距处理。执行该广播直到上述有效帧组结束。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在UL-MAP中的测距区域Allocation_IE的格式的图。测距区域Allocation_IE指定测距区域,并且还指定多组已经分配的专用测距码和已经分配的专用测距时隙号。组数为N_Allocated_Ranging_Params。
在步骤S6,移动站1通过使用专用测距时隙向基站12发送专用测距码。如前所述不会出现竞争。
随后的步骤与图3中示出的相同。
在步骤S7,已经接收到测距码的基站12向移动站1广播测距响应消息(RNG-RSP)以便请求调整定时和传输功率级别(时间/功率校正)。移动站1可以通过检查广播的RNG-RSP中包含的“原始测距帧/码/时隙”来确定其是否是该RNG-RSP的预定接收方。“测距帧”指示由移动站用来发送测距码的帧的帧号的8个LSB(最低有效位)。“测距码”指示由移动站发送的测距码的索引值。“测距时隙”指示由移动站用来发送测距码的测距时隙的子信道逻辑号和码元号。通过检查这些参数,移动站确定其是否是广播的RNG-RSP的预定接收方。
在步骤S8,已经接收到测距码的基站12广播作为UL-MAP中的信息元素之一的CDMA_Allocation_IE,由此将UL的带宽分配给移动站1。UL-MAP包括各种类型的信息元素。移动站1通过检查广播的CDMA_Allocation_IE中包含的“原始测距帧/码/时隙”可以确定其是否是CDMA_Allocation_IE的预定接收方。
在步骤S9,移动站1通过利用在步骤S8中分配给UL脉冲串的带宽,来向基站12发送包括其自己的MAC地址的测距请求消息(RNG-REQ)。该RNG-REQ是通过使用UL脉冲串而不是使用测距区域来传输的。
在步骤S10,基站12发送包括移动站1的MAC地址的RNG-RSP,从而将基本/主要CD(连接ID)分配给移动站1。
在步骤S11和随后的步骤,将通过使用上述基本/主要CID交换各种控制消息来执行移动站1的网络登录处理。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在切换取消的情形下的带宽请求测距过程的图。在图9中,步骤S1到S5a与图8中相对应的步骤使用相同的参考标记来指示,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在步骤S6,移动站2通过使用专用测距时隙向基站11发送专用测距码。
以与上述切换测距的情况下相同的方式分配专用测距分配信息。因此,在步骤S6中发送测距码时,不会发生竞争。
基站11在接收到切换指示(MOB_HO-IND)时,为暂时保留关于移动站的现场信息,而启动定时器(即,资源保留定时器),并且保留关于移动站2的现场信息,直到该定时器超时。因此,在该定时器超时前,移动站2可以通过发送稍后将参照步骤S10描述的切换取消消息来返回到基站11。在此情形下,不必执行通常需要的初始连接过程。
随后的步骤与图4中示出的相同。
在步骤S7,基站11发送CDMA_Allocation_IE,由此向移动站2分配UL脉冲串的带宽。
在步骤S8,移动站2利用分配的UL脉冲串的带宽来发送用于发送切换取消消息所需的带宽请求。如果在步骤S7中已经分配了足够发送带宽取消消息的带宽,则不必发送该带宽请求。基站11必需通过CDMA_Allocation_IE分配足够发送带宽请求的带宽,但是不能保证分配更宽的带宽。
在步骤S9,基站11通过UL-MAP_IE向移动站2分配UL脉冲串的带宽。
在步骤S10,移动站2利用分配的带宽来发送切换取消消息(MOB_HO-IND(HO_IND_type=HO取消))。
在步骤S11,基站11、基站12、以及控制装置21交换主干网消息以执行网络中的取消处理。借此,完成移动站2到基站11的返回。
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图3和图9中,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都被分配了。作为替代,可以仅分配两者中的一个。当仅分配专用测距码时,该测距码在所有测距时隙仅可由单个移动站使用。这导致更少选择。然而,为了简化处理的目的,可仅分配专用测距码。出于同样原因,当仅分配专用测距时隙时,该测距时隙仅可由单个移动站使用。这导致更少选择。然而,为了简化处理的目的,可仅分配专用测距时隙。
图8和图9中示出的本实施方式致力于测距区域由被分配了专用测距分配信息的移动站和未被分配专用测距分配信息的其他移动站共享的情形。作为替代,由被分配了专用测距分配信息的移动站使用的测距区域可与图1中示出的测距区域分开地提供。在此情形下,该专用测距区域将仅由被分配了专用测距分配信息的移动站使用。因此不需要如图8的步骤S5a一样,广播已经在本地基站中分配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因为这样的广播仅意在警告未被分配专用测距分配信息的移动站。基站参与被分配了专用测距分配信息的移动站之间的协调就足够了。
图8和图9中示出的实施方式致力于移动站发起的切换。在网络发起的切换的情形下,切换请求消息(MOB_BSHO-REQ)代替切换响应消息(MOB_BSHO-RSP)用于分配。其他细节与移动站发起切换时相同。
在该实施方式中,还使用了有效帧组(测距帧窗口)来指定分配的信息有效的时段。作为替代,有效时段可以被指定为在初始设置时或在与初始连接建立相关联的消息交换时指示的定时器计数。利用这种配置,在要执行切换时,不必交换关于有效时段的信息。
在该实施方式中,移动站专用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还附在切换响应消息(MOB_BSHO-RSP)或切换请求消息(MOB_BSHO-REQ)上。作为替代,这种分配信息可以作为独立消息发送到移动站。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取消切换的情形下的带宽请求测距过程中,专用测距分配信息有效的时段(如由有效帧组所示)可以典型地被设置为等于由资源保留定时器指示的基站对要执行切换的移动站的现场信息进行保留的时间。这是因为在资源保留定时器超时时,基站丢弃移动站的现场信息。在该事件后,移动站不能简单地通过发送切换取消消息返回基站11。
作为替代,专用测距分配信息有效的时段可以被设置得比由资源保留定时器指定的时间长(例如,两倍)。在此情形下,专用测距分配信息可用于从资源保留定时器超时到专用测距分配信息的有效时段结束的初始测距。这用于防止与作为初始测距执行的基于CDMA的测距相关联的竞争。
利用此配置,基站可向要执行切换的移动站分配不能由其他移动站使用的专有和专用的测距码。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基站11在接收到切换指示(MOB_HO-IND)后立刻向要执行切换的移动站发送新提供的分配消息,来向该移动站分配由该移动站专用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
切换指示(MOB_HO-IND)仅在选择一个目标基站后发送。因此,在切换指示后立刻使用新提供的分配消息,与为分配目的使用切换响应消息(MOB_BSHO-RSP)或切换请求消息(MOB_BSH0-REQ)相比,提供了缩减消息大小的优点。
根据IEEE802.16e的规范,移动站需要在发送切换指示(MOB_HO-IND)后接收若干帧。该规范被用来发送新提供的分配消息。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分配专用测距分配信息的过程的图。
图12与图8的不同在于,在步骤S3中,基站11发送MOB_BSHO-RSP而不带一组包括测距码索引、测距时隙、以及有效帧组(测距帧窗口)的信息,该有效帧组指示这些测距索引码和测距时隙在基站11中有效的时段。而且,发送该切换响应而不带针对每个候选目标基站的包括测距码索引、测距时隙、以及有效帧组(有效帧窗口)的另一组信息,该有效帧组指示这些测距索引码和测距时隙有效的时段。
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分配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中的至少一个。
在步骤S4的切换指示(MOB_HO-IND)的接收之后的步骤S5a中,基站11广播UL-MAP中的测距区域Allocation_IE(即,测距区域分配消息)以及已经在本地基站(即,基站11)中分配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即,各组测距码索引和测距时隙)。
在步骤S5b,发送新提供的分配消息(MOB_RNG-ALLOC:测距分配)以向移动站分配专用测距分配信息。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分配消息(MOB_RNG-ALLOC)的格式的图。分配消息(MOB-RNG-ALLOC)与图10的切换响应消息(MOB_BSHO-RSP)的不同在于,其消息大小较小。这是因为,在分配消息中目标基站的数量(N_Recommended)不是复数,而是单数。
<第三实施方式>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服务基站向要执行切换的移动站分配由该移动站专用的对应于该服务基站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然而,对应于目标基站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是通过这些目标基站分配给移动站的。
仅当移动站没有针对目标基站的有效测距参数(例如,定时和传输功率级别调整设置(即,时间/功率校正设置))时,目标基站才向移动站分配专用测距分配信息。
通过切换指示消息(MOB_HO-IND)向目标基站报告移动站是否具有有效测距参数。该配置提供了如下优点,即,可将对应于目标基站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仅分配给需要基于CDMA测距的移动站。
为使移动站具有针对目标基站的有效测距参数(例如,定时和传输功率级别调整设置(即,时间/功率校正设置)),移动站需要执行被称为与目标移动站的“关联”的处理,以接收用于时间/功率校正的指令,同时移动站仍然连接到服务基站。同时还需要该指令尚未过期。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切换测距过程的图。
与图8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图14的步骤S3中,基站11仅发送包括专用测距码、专用测距时隙、以及针对基站11有效的有效帧组的一组信息。即,基站11不发送关于多个候选目标基站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
在步骤S4,移动站1使用RPVI(测距Rarams有效指示)来指示移动站1是否具有针对目标基站(即,基站12)的有效测距参数(例如,定时和传输功率级别调整设置(即,时间/功率校正设置))。在图14示出的示例中,没有这样的有效参数。
在步骤S5,目标基站12通过主干网消息从基站11获知移动站1没有有效测距参数。
在步骤S5c,目标基站12发送UL-MAP中的Fast_Ranging_IE(即,快速测距消息),并带有随附的一组信息,该一组消息包括针对移动站1的专用测距码、专用测距时隙、以及有效帧组。这用于分配由移动站1专用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
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分配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中的至少一个。
IEEE802.16e中设计了Fast_Ranging_IE用于省略步骤S9的通过分配RNG-REQ带宽的基于CDMA的测距处理。然而,当移动站1没有有效测距参数时,和步骤S5c一样可以利用Fast_Ranging_IE来分配专用测距分配信息。
步骤S6和其随后的步骤与图8中的相同,并将省略其描述。
虽然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利用Fast_Ranging_IE,但也可新定义另一IE。这种新定义的IE可由目标基站用于分配专用测距分配信息。
根据目前为止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基站可向要执行切换的移动站分配其他移动站不能使用的专有和专用的测距码、测距时隙、以及有效帧组。这提供了防止出现竞争的优点。防止出现竞争就克服了切换处理或切换取消处理被延迟的问题。
此外,这些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提供了如下优点,在帧中提供专用测距区域,这消除了为了通知未被分配专用测距分配信息的其他移动站而广播已经在本地基站中分配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的需要。
此外,根据这些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专用测距分配信息对执行切换的移动站有效的时段可被设置得比由服务基站的资源保留定时器指定的时间长。利用这种设置,移动站可使用专用测距分配信息来执行初始测距,由此避免发生竞争。
根据这些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仅分配对服务基站和目标基站有效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由此缩减了分配消息的大小。
此外,这些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提供了如下优点,仅向需要进行针对目标基站的基于CDMA的测距的移动站分配对应于该目标基站的专用测距分配信息。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将测距分配单元32用作测距分配单元的示例,并将映射配置单元34用作广播单元的示例。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型和修改。

Claims (11)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该基站响应于从移动站发送的由该移动站从多个测距码中选择的测距码,分配用于切换测距或带宽请求测距的带宽,所述基站的特征在于,设有测距分配单元,以向执行切换的移动站分配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专用测距码和所述专用测距时隙被专有使用,并且不能被除该移动站以外的任何其它移动站使用,并且所述专用测距码和所述专用测距时隙是针对所述移动站可能连接的多个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提供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测距分配单元被设置为分配有效的时段给所述专用测距码和所述专用测距时隙中的至少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测距分配单元被设置为对所述多个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分配所述专用测距码和所述专用测距时隙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多个基站包括切换前用作服务基站的基站,以及切换后所述移动站要连接的候选目标基站,并且所述测距分配单元还被设置为通过使用切换响应消息或切换请求消息,来发送所述专用测距码和所述专用测距时隙中的所述至少一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所述基站还包括广播单元,所述广播单元被设置为向所述移动站广播由所述测距分配单元分配的所述专用测距码和所述专用测距时隙中的所述至少一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广播单元被设置为通过使用帧中的测距区域分配消息来执行所述广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测距分配单元被设置为针对切换前用作服务基站的基站以及切换后所述移动站要连接的候选目标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分配所述专用测距码和所述专用测距时隙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并且所述测距分配单元还被设置为在接收到切换指示消息后发送所述专用测距码和所述专用测距时隙中的所述至少一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测距分配单元被设置为针对切换前用作服务基站的基站以及切换后所述移动站要连接的候选目标基站中的每一个,分别分配所述专用测距码和所述专用测距时隙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并且所述测距分配单元还被设置为通过使用分配消息来发送所述专用测距码和所述专用测距时隙中的所述至少一个。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测距分配单元被设置为,如果所述基站是切换前的服务基站或切换后所述移动站要连接的候选目标基站,则分配并发送所述专用测距码和所述专用测距时隙中的所述至少一个。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测距分配单元被设置为,如果所述移动站没有有效测距参数并且如果所述基站是切换后所述移动站要连接的候选目标基站,则分配所述专用测距码和所述专用测距时隙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并且所述测距分配单元还被设置为通过使用帧中的快速测距消息来发送所述专用测距码和所述专用测距时隙中的所述至少一个。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测距分配单元被设置为将所述时段设置得比服务基站保留所述移动站的现场信息的定时器计数更长,并且所述测距分配单元被设置为在初始测距时通过专用测距时隙来接收专用测距码。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测距分配单元被设置为将所述时段设置得等于服务基站保留所述移动站的现场信息的定时器计数。
CN2008101256804A 2007-10-26 2008-06-20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07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9200 2007-10-26
JP2007279200 2007-10-26
JP2007279200A JP5082766B2 (ja) 2007-10-26 2007-10-26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基地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0728A CN101420728A (zh) 2009-04-29
CN101420728B true CN101420728B (zh) 2011-02-02

Family

ID=40262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568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0728B (zh) 2007-10-26 2008-06-20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77717B2 (zh)
EP (1) EP2053885B1 (zh)
JP (1) JP5082766B2 (zh)
KR (1) KR20090042704A (zh)
CN (1) CN1014207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59080A1 (en) * 2007-11-09 2009-05-1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S.p.A. Support of BS controlled MS initiated handover in IEEE 802.16REV2 based systems
KR101572886B1 (ko) * 2008-06-23 2015-1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의 핸드오버 인터럽션 시간 단축 방법
US8532057B2 (en) * 2008-06-25 2013-09-10 Lg Electronics Inc. Handover support method using dedicated ranging code
EP2294861B1 (en) * 2008-07-01 2018-09-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09300B (zh) * 2009-06-08 2012-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频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KR101660740B1 (ko) 2009-10-14 2016-10-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수행방법
WO2011081433A2 (ko) * 2009-12-29 2011-07-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레거시 지원 모드에서 단말의 주변 레거시 기지국 정보 수신 방법
US8478258B2 (en) * 2010-03-05 2013-07-02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reduce false detection of control channel messag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1139087A2 (ko) * 2010-05-04 2011-1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 진입 및 핸드오버 시 통신을 수행하는 m2m 기기 및 그 통신 수행 방법
KR101717298B1 (ko) 2010-05-10 2017-03-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위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US8953525B2 (en) * 2010-05-18 2015-02-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plink ranging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KR102100208B1 (ko) 2010-06-25 2020-04-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1759940B1 (ko) 2010-11-03 2017-07-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의 상향링크 전력 제어 방법
US9014698B2 (en) * 2011-03-14 2015-04-21 Clearwire Ip Holding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cancellation
US9525974B2 (en) * 2014-07-09 2016-12-20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a position measurem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7156A (zh) * 2002-04-22 2003-11-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基于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案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测距方法
EP1551121A1 (en) * 2002-10-10 2005-07-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carri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multi-carrier transmitting method
CN1798123A (zh) * 2004-10-15 2006-07-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估计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频偏的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89566B1 (ko) * 2003-03-08 2007-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초기 레인징을 이용한핸드오프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0640344B1 (ko) * 2003-03-08 2006-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의 기지국에서 핸드오버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0689508B1 (ko) * 2003-09-04 2007-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KR100656038B1 (ko) * 2003-09-04 2006-1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동 가입자 단말기의드롭 발생에 따른 서빙 기지국 선택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0651430B1 (ko) * 2003-11-07 2006-1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0969755B1 (ko) * 2003-11-29 2010-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속 핸드오버를위한 레인징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0965660B1 (ko) * 2004-03-05 2010-06-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통신시스템에서 레인징 채널 할당 및 레인징 신호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KR100703517B1 (ko) 2004-06-19 2007-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정적 채널을할당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060012242A (ko) * 2004-08-02 2006-02-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접속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과 이동단말의 연계수행 방법
KR20060032466A (ko) * 2004-10-12 2006-04-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의 핸드오버를 위한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에서의 이동 단말기의 핸드오버 방법
US7369856B2 (en) * 2004-11-24 2008-05-06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to support fast hand-over of mobile subscriber stations in broadband wireless networks
US20060209734A1 (en) * 2005-03-09 2006-09-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and indicating ranging region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084147B1 (ko) * 2006-01-02 2011-1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릴레이 스테이션을 이용한 핸드오버 제어 방법
KR100842555B1 (ko) * 2006-01-13 2008-07-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KR101199383B1 (ko) * 2006-03-02 2012-1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국을 통한 레인징 수행 방법 및 그 지원 방법
KR20070098385A (ko) * 2006-03-29 2007-10-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0901375B1 (ko) * 2006-08-03 2009-06-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를 송신하기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7156A (zh) * 2002-04-22 2003-11-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基于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案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测距方法
EP1551121A1 (en) * 2002-10-10 2005-07-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carri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multi-carrier transmitting method
CN1798123A (zh) * 2004-10-15 2006-07-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估计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频偏的设备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25058A 2001.01.2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82766B2 (ja) 2012-11-28
US8477717B2 (en) 2013-07-02
CN101420728A (zh) 2009-04-29
EP2053885A3 (en) 2013-04-17
EP2053885B1 (en) 2016-08-17
JP2009111493A (ja) 2009-05-21
KR20090042704A (ko) 2009-04-30
EP2053885A2 (en) 2009-04-29
US20090109923A1 (en) 2009-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0728B (zh)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
KR10080065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대역 할당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012323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059603B2 (en) Method for handover using relay station
US761314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fast handover through fast ranging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842555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KR100965673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US2008026885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6007923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over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50014315A (ko)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신호 전송 방법
US2008026884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70045743A (ko) 멀티 홉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US20090161528A1 (en) Method for extending ranging region in an ofdma system
US833131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handover delay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41291B2 (en) Method for reducing handover interruption time in terminal
KR101113865B1 (ko) 광대역 무선접속 시스템에 적용되는 연계 방법
KR101018855B1 (ko) 자원 할당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1477282B1 (ko) 방송 정보 획득 방법
CN110720236B (zh) 一种同步载波选取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EA007446B1 (ru) Способ приема данных, передаваемых в системе радиосвяз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