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4870B - 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4870B
CN101414870B CN200710175909A CN200710175909A CN101414870B CN 101414870 B CN101414870 B CN 101414870B CN 200710175909 A CN200710175909 A CN 200710175909A CN 200710175909 A CN200710175909 A CN 200710175909A CN 101414870 B CN101414870 B CN 1014148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ti
control signaling
frame structure
standard
descending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75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4870A (zh
Inventor
索士强
肖国军
唐海
王可
孙韶辉
王映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07101759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148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14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4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14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4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方法,使长期演进时分双工LTE TDD系统能减小传输下行控制信令和公共参考符号的开销,和提高终端电池的使用时间。包括:针对正交频分调制时分双工OFDM TDD系统的帧结构,对标准传输时间间隔TTI进行合并,配置成多种长度的扩展TTI,扩展TTI长度为标准TTI长度的n倍,n为等于1、2、3...的正整数;在每个下行传输方向扩展TTI的前几个OFDM符号内传输下行控制信令和公共参考符号。由于扩展TTI包含了多个原标准TTI,使得对同一UE的下行控制信令可以合并,且公共参考符号仅在发送下行控制信令的符号内发送,从而有效节省了传输下行控制信令及公共参考符号的资源开销。本发明还同时给出了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装置。

Description

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适用于正交频分调制-时分双工系统(OFDM-TD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TDD),更具体地说是涉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研究项目中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采用码分多址(CDMA)方式,由于支持多媒体业务,因而具有较高的竞争能力。但是,为了确保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这种竞争能力,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启动了3G无线接口技术的LTE研究项目。长期演进的重要部分包括:降低时延、提高用户数据速率、改善系统容量以及覆盖,和降低运营商的成本。 
根据移动通信系统LTE研究进展,确定支持两种帧结构: 
第一类帧结构,适用于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系统(LTE FDD和LTE TDD),其结构如图1所示。每个无线帧(One radio frame)的帧长为10ms,由20个时隙(slot)组成,每个时隙长度为0.5ms,标记从#0到#19。两个连续的时隙定义为一个子帧(One subframe),每个子帧的长度为1ms。对于FDD系统,每10ms时间内,10个子帧都可用于上下行传输,因为上下行在频域上分开传输,因此每个子帧能同时分配给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而对于TDD系统,每10ms时间内,上、下行共有10个子帧可用,每个子帧只能分配给上行传输或者分配给下行传输。其中,子帧0(图1中#0和#1)和子帧5(图1中#18和#19)一般分配为下行传输。本技术领域将一次传输从开始至结束所占用资源的时间跨度定义为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如 图1所示TTI长度为1ms,包含14个OFDM符号。 
第二类帧结构,仅适用于TDD系统,其结构如图2所示。无线帧的帧长也为10ms,每无线帧首先分裂为2个5ms的半帧(half frame)。每个半帧由7个标记为#0~#6的业务时隙和三个特殊时隙组成,这三个特殊时隙是下行导频DwPTS时隙、保护间隔GP时隙和上行导频UpPTS时隙。每一个业务时隙定义为一个子帧,长度为0.675ms,每个子帧可以配置为上行或下行数据传输,但通常子帧#0和下行导频DwPTS总是用于下行传输,而上行导频UpPTS和子帧#1总是用于上行传输,每半帧一般只有一个上下行切换点(UL/DL switchingpoint),如图中所示的上下行切换点位置则表示其上下行比例为4/3,调整上下行切换点的位置,就可以灵活调整上下行数据传输的比例,以适应不同的业务应用需求。图2所示帧结构的TTI长度为0.675ms,包含9个OFDM符号。 
本发明统称第一类帧结构中长度为1ms的TTI及第二类帧结构中长度为0.675ms的TTI为标准TTI。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三大国际标准中唯一采用时分双工TDD方式的标准。TD-SCDMA支持上下行非对称业务传输,在频谱利用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由于综合采用了智能天线、上行同步、联合检测、软件无线电等无线通信技术领域中的先进技术,因而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和频谱利用率。为了保持TD-SCDMA系统的长期竞争力,TD-SCDMA系统同样需要不断演进和提高性能。在TD-SCDMA的长期演进方案中,目前确定下行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其首选帧结构为与TD-SCDMA系统兼容的第二类帧结构,即如图2所示的帧结构,其TTI长度定义为一个子帧的长度,即0.675ms。 
在LTE FDD和LTE T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令是由基站NodeB发送,可以分为共享控制信令和专用控制信令,能够被小区内终端(UE,User Equipment)所接收并通过共享控制信令和专用控制信令获取一定的信息。下行控制信令用于通知终端系统为传输业务数据所进行的资源调度情况及业务数据的传输格式等,例如多天线传输方式、调制方式等,还包括支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Hybrid Auto Repeat Request)的信息。 
目前,对于LTE FDD系统,已经确定下行控制信令在每一个TTI的前m(m≤3)个OFDM符号中传输。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UE可以很快地接收到下行控制信令,得到自身发送业务数据所需资源的位置,从而能够快速地接收业务数据。此外,UE接收到下行控制信令后,如果得知在这个TTI内没有发送给本UE的数据,还可以选择不接收该TTI内其它数据,而进入睡眠状态,即所谓的‘micro-sleep’,从而节省UE的电池开销。 
对于目前的LTE TDD,在前述的两类帧结构中,其TTI长度分别为1ms和0.675ms。如果也采用与LTE FDD系统相同的下行控制信令传输策略,即在每一个TTI的前m(m≤3)个OFDM符号中传输下行控制信令,由于FDD与TDD的不同特点,则会导致如下一些问题: 
(1)使下行控制信令开销增大:对于LTE FDD系统,一个TTI中使用前m(m≤3)个OFDM符号进行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设定m等于3,当一个TTI最多包括14个OFDM符号时,一个TTI中下行控制信令开销所占比例为3/14=21%。对于TD-SCDMA演进系统,当设定m等于3,一个TTI最多包括9个OFDM符号时,一个TTI中下行控制信令开销所占比例将为3/9=33.3%,相对于第二类帧结构的LTE TDD系统来说,下行控制信令开销过大; 
(2)公共参考符号开销过大:解调下行控制信令需要解调包含导频信息的公共参考符号,如果在每一个TTI中都发送下行控制信令,那么,就相应地需要在每一个TTI中都发送公共参考符号。如果LTE TDD系统也采用与LTE FDD系统相同的下行控制信令传输机制,则会导致公共参考符号开销过大。 
对于LTE TDD系统来说,如果减少发送下行控制信令的子帧数目,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公共参考符号的发送,尤其是在多天线的情况下,开销的减少是很可观的。而且,LTE TDD系统可以采用专用导频,不仅可以降低公共参考符号开销,还可以降低智能天线等的实现复杂度; 
(3)低效率的‘micro-sleep’:因为第二类帧结构的子帧长度要小于第一类帧结构的子帧长度,那么,对于第一类帧结构,UE在处理完每个TTI的前m个符号后,进入睡眠状态的时间要长于第二类帧结构。如果处理下行控制信令的时间达到数个OFDM符号的时间,那么第二类帧结构几乎没有睡眠时间,要不断的醒来检测下行控制信令。显然,对于第二类帧结构,其‘micro-sleep’是低效率的,换句话说,如果能增加TTI的时间长度,是有利于提高电池的使用时间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方法,使LTE TDD系统减小传输下行控制信令和参考符号的开销和提高终端‘micro-sleep’的效率,提高UE电池使用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方法,对于正交频分调制时分双工OFDM TDD系统的帧结构,按需要对标准传输时间间隔TTI进行合并,配置成多种长度的扩展TTI,扩展TTI长度为标准TTI长度的n倍,n为等于1、2、3...的正整数;利用每个下行传输方向扩展TTI的前m个OFDM符号传输下行控制信令和公共参考符号,m≤3; 
所述的帧结构包括3G长期演进时分双工LTE TDD系统的第一类帧结构和第二类帧结构;则所述的合并是对第一类帧结构中1ms标准TTI进行合并,和对第二类帧结构中0.675ms标准TTI进行合并; 
所述第一类帧结构的每个无线帧的帧长为10ms,由20个时隙组成,每个时隙长度为0.5ms,两个连续的时隙定义为一个子帧; 
所述第二类帧结构的帧长为10ms,每个无线帧分裂为2个5ms的半帧,每个半帧由业务时隙、下行导频时隙、和保护间隔时隙和上行导频时隙组成; 
所述按需要对TTI进行合并合并包括: 
获取系统所配置的上、下行比例; 
根据业务分类确定对应的传输时延要求; 
根据上、下行比例和传输时延要求,对标准TTI进行合并,配置成扩展TTI。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装置,使LTE TDD系统减小传输下行控制信令和参考符号的开销和提高终端‘micro-sleep’的效率,提高UE电池使用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附图说明
一种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装置,包括下行传输方向TTI扩展 配置单元、下行传输方向TTI扩展配置结果通知单元和下行控制信令及公共参考符号发送单元; 
所述下行传输方向TTI扩展配置单元,根据上下行比例和业务分类对应的传输时延要求,对标准TTI进行合并,配置成扩展TTI,对于3G长期演进时分双工LTE TDD系统的第一类帧结构,标准TTI为1ms,对于3G长期演进时分双工LTE TDD系统的第二类帧结构,标准TTI为0.675ms; 
所述下行传输方向TTI扩展配置结果通知单元将配置结果以广播方式或者信令方式通告终端UE; 
下行控制信令及公共参考符号发送单元根据配置结果,将下行控制信令插在每个下行传输方向扩展TTI的前m个OFDM符号内,并将公共参考符号插入下行控制信令占用的前m个OFDM符号内进行发送,m≤3; 
所述第一类帧结构的每个无线帧的帧长为10ms,由20个时隙组成,每个时隙长度为0.5ms,两个连续的时隙定义为一个子帧; 
所述第二类帧结构的帧长为10ms,每个无线帧分裂为2个5ms的半帧,每个半帧由业务时隙、下行导频时隙、和保护间隔时隙和上行导频时隙组成。 
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的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方法通过对标准TTI长度的合并,灵活配置下行传输方向的TTI长度,即在下行传输方向可以有多种TTI长度,该多种TTI长度包括标准TTI长度(n=1,帧结构2中为0.675ms,帧结构1中为1ms),和标准TTI长度的整数倍长度(多个连续0.675ms或1ms的长度),使得对同一UE的下行控制信令可以合并。由于只在一个TTI的前几个OFDM符号传输下行控制信令,且公共参考符号仅在发送下行控制信令的符号内发送,因而帧结构中TTI总数的减少使传输下行控制信令和下行公共参考符号所占用的资源大大减少,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UE的电池开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对下行传输方向的TTI进行扩展的同时也不排除对上行传输方向的TTI进行扩展,甚至不排除在第二类帧结构中对特殊时隙(DwPTS、GP、UpPTS)与业务时隙(#0-#6)的合并式扩展,如下行导频DwPTS时隙与#1的合并、上行导频UpPTS时隙与#1的合并等。 
图1为3G系统LTE第一类帧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为3G系统LTE第二类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图4为采用第二类帧结构时假定上下行比例为2∶5的下行传输方向六种标准TTI长度合并结构示意图; 
图5为采用第二类帧结构时假定上下行比例为2∶5的上行传输方向及下向传输方向五种标准TTI长度合并结构示意图; 
图6为采用第一类帧结构时假定上下行比例为3∶7的下行传输方向二种标准TTI长度合并结构示意图; 
图7为采用第二类帧结构的扩展帧周期时假定上下行比例为5∶9的上行传输方向及下行传输方向二种标准TTI长度合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方法,通过对标准TTI长度(标准TTI长度在第一类帧结构中为1ms,在第二类帧结构中为0.675ms)的合并使形成新的扩展TTI,在下行传输方向可以有多种TTI长度,经过对TTI的合并,使在帧结构中的TTI总数减少,由于只利用每个TTI的前几个OFDM符号传输下行控制信令和公共参考符号,因而大大减少了发送下行控制信令及公共参考符号对资源的占用,节省开销,由于增加了TTI的时间长度,其‘micro-sleep’也可以是高效率的。 
参见图3,为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流程图。采用合并标准TTI长度使形成新的TTI的扩展TTI方案,虽然带来了减少资源占用、减少开销等有益效果,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会在一定程度增加延迟,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在确定合并方案时要综合考虑扩展TTI带来的益处及业务传输对时延的要求,需要在二者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 
步骤301,根据系统配置信息,获取系统所配置的上下行比例; 
步骤302,根据业务分类确定对应的传输时延要求、对应的资源要求,系统根据某些先验信息,例如本小区支持的业务类型种类、本小区内的不同传输 延迟要求的业务类型分布等,对业务进行分类:包括实时业务、一般要求业务和普通数据业务。对于实时业务,由于延迟要求严格,一般不对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或对很少的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对于一般要求业务,由于传输延迟要求较宽松,则可对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且合并的标准TTI长度可以较多一些;对于普通数据业务,由于容忍大传输延迟的业务,则可以对更多的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上述举例说明,业务类型对传输时延要求越低,则对标准TTI进行合并配置成扩展TTI的长度越长。 
步骤303,根据步骤301,302的结果,在当前上下行比例下,对总的下行时隙资源中的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式扩展,即对总的下行时隙资源进行划分,得到扩展TTI配置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标准TTI长度合并,并不局限于在一个逻辑帧结构中(包括第一,第二类帧结构)或本逻辑半帧(第二类帧结构)中,相邻的子帧,即使在逻辑上属于不同的帧,也是可以合并的。 
步骤304,基站(NodeB)将配置结果通知UE,可以采用多种通知方式,例如广播方式、高层信令方式等。 
步骤305,系统利用每一个经过合并扩展后(包括标准TTI长度的下行TTI)的下行传输方向的TTI的前几个OFDM符号进行下行控制信令传输,下行公共参考符号仅在发送下行控制信令的符号内发送。 
图4至图7通过具体示例进一步说明了图3实施流程中的步骤303。图中,用斜线方框表示下行子帧,用空白方框表示上行子帧,用空白窄条框表示特殊时隙(DwPTS、GP、UpPTS),用黑色窄条框表示下行控制信令。 
参见图4,示例中第一行示出:系统配置的上下行比例为2∶5,采用第二类帧结构且未对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其第N-1个半帧和第N个半帧的时间长度各为5ms,上行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的每个标准TTI长度均为0.675ms,利用每个下行传输方向TTI的前几个OFDM符号发送下行控制信令和公共参考符号。 
图中第二行至第七行分别给出六种标准TTI长度的合并方案。 
第二行中,对下行传输方向5个连续的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 5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仍保持上下行比例为2∶5,注意,此处的合并并未局限在本逻辑半帧内。 
第三行中,对下行传输方向4个连续的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4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仍保持上下行比例为2∶5,注意,此处的合并是在本逻辑半帧内进行的。 
第四行中,先对下行传输方向5个连续的标准TTI长度中的前3个连续的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3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再对下行传输方向5个连续的标准TTI长度中的后2个连续的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2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仍保持上下行比例为2∶5,注意,此处的合并也未局限在本逻辑半帧内。 
第五行中,保持下行传输方向5个连续标准TTI长度中的第一个标准TTI长度不变,对后续下行传输方向2个连续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2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再对后续下行传输方向2个连续的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2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仍保持上下行比例为2∶5,注意,此处的合并也未局限在本逻辑半帧内。 
第六行中,保持下行传输方向5个连续标准TTI长度中的第一个、第二个标准TTI长度不变,对后续下行传输方向3个连续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3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仍保持上下行比例为2∶5,注意,此处的合并也未局限在本逻辑半帧内。 
第七行中,保持下行传输方向5个连续标准TTI长度中的第一个、第二个、第五个标准TTI长度不变,对后续下行传输方向2个连续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2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仍保持上下行比例为2∶5,注意,此处的合并是局限在本逻辑半帧内的。 
还会有其他种合并方案,对于其他上下行比例的情况可以依此类推,都会存在多种不同的组合方案。 
参见图5,示例中第一行示出:系统配置的上下行比例为2∶5,采用第二类帧结构且未对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其第N-1个半帧和第N个半帧的时间长 度各为5ms,上行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的每个标准TTI长度均为0.675ms,利用每个下行传输方向TTI的前几个OFDM符号发送下行控制信令和公共参考符号。 
图中第二行至第五行分别给出四种标准TTI长度的合并方案,除了在下行传输方向对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扩展TTI外,还同时在上行传输方向对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扩展TTI。 
第二行中,对下行传输方向5个连续的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5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还对上行传输方向2个连续的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仍保持上下行比例为2∶5,注意,此处的合并并未局限在本逻辑半帧内。 
第三行中,对下行传输方向4个连续的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4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还对上行传输方向2个连续的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仍保持上下行比例为2∶5,注意,此处的合并是在本逻辑半帧内进行的。 
第四行中,在5个连续的下行传输方向的标准TTI长度中,先对3个连续的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3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再对2个连续的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2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还对上行传输方向2个连续的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仍保持上下行比例为2∶5,注意,此处的合并也未局限在本逻辑半帧内。 
第五行中,保持下行传输方向5个连续标准TTI长度中的第一个标准TTI长度不变,对后续下行传输方向2个连续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2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再对后续下行传输方向2个连续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2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还对上行传输方向2个连续的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仍保持上下行比例为2∶5,注意,此处的合并也未局限在本逻辑半帧内。 
还会有其他种合并方案,对于其他上下行比例的情况可以依此类推,都会存在多种不同的组合方案。 
参见图6,示例中第一行示出:系统配置的上下行比例为3∶7,采用第一类帧结构且未对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其第N-1帧和第N帧的时间长度各为10ms,上行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的每个标准TTI长度均为1ms,利用每个下行传输方向TTI的前几个OFDM符号发送下行控制信令和公共参考符号。 
图中第二行至第三行分别给出二种标准TTI长度的合并方案,本示例说明对帧结构中标准TTI长度的合并与上下行切换点的多少无关。 
第二行中,对下行传输方向3个连续标准TTI长度中的前2个连续标准长TTI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2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保持该3个连续标准TTI长度中的第3个标准TTI长度不变并发送下行控制信令,再对下行传输方向4个连续标准TTI长度中的前2个标准TTI长度和后2个标准TTI长度分别进行合并,并分别对2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仍保持上下行比例为3∶7。注意,此处的合并是在本逻辑帧内进行的。 
第三行中,对下行传输方向3个连续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再对下行传输方向4个连续标准TTI长度中的前3个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3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保持该4个连续标准TTI长度中的第4个标准TTI长度不变并发送下行控制信令。注意,此处的合并是在本逻辑帧内进行的,但具体的合并并不局限在本逻辑帧内,同时还可包括对上行传输方向连续的TTI长度的合并。 
上述图4、图5实施例中,LTE系统第二类帧结构时间周期为5ms,即一个10ms无线帧分成的二个半帧是完全相同的,即上下行比例相同。在令后的LTE演进中,不排除帧周期扩展为10ms、20ms的可能。如在10ms扩展帧周期内,二个半帧的结构是不同的,即上下行比例不相同。本发明的标准TTI合并为扩展TTI方案应该同样适用于扩展的帧结构。 
图7中给出扩展帧周期中的TTI扩展方案,图中第一行示出:采用第二类帧结构的扩展帧结构,上下行比例为5∶9,其第N-1半帧的上下行比例为2∶5,其第N半帧的上下行比例为3∶4。 
第二至五行给出几个可能的TTI扩展方案。 
其中第二行,对5个连续的下行传输方向的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5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和对4个连续的下行传输方向的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4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仍保持扩展帧结构中上下行比例为5∶9,其第N-1半帧的上下行比例为2∶5,其第N半帧的上下行比例为3∶4,且合并未局限在本逻辑半帧及本逻辑帧内。 
第三行,对5个连续的下行传输方向的标准TTI长度中的前4个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4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和对4个连续的下行传输方向的标准TTI长度中的后2个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2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仍保持扩展帧结构中上下行比例为5∶9,其第N-1半帧的上下行比例为2∶5,其第N半帧的上下行比例为3∶4,且合并局限在本逻辑半帧内。 
第四行,对5个连续的下行传输方向的标准TTI长度中的前3个标准TTI长度和后2个标准TTI长度分别进行合并,同时也对3个下行控制信令和2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对4个连续的下行传输方向的标准TTI长度中的前2个和后2个标准TTI长度分别进行合并,同时也对各2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还对各2个连续的上行传输方向的标准TTI长度进行了合并,和对3个连续的上行传输方向的标准TTI长度中的后2个标准TTI长度进行了合并,仍保持扩展帧结构中上下行比例为5∶9,其第N-1半帧的上下行比例为2∶5,其第N半帧的上下行比例为3∶4,且合并未局限在本逻辑半帧及本逻辑帧内。 
第五行,未对5个连续的下行传输方向的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在每个标准TTI长度中都要发送下行控制信令,对4个连续的下行传输方向的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同时也对4个下行控制信令进行了合并,还对3个连续的上行传输方向的标准TTI长度进行了合并,仍保持扩展帧结构中上下行比例为5∶9,其第N-1半帧的上下行比例为2∶5,其第N半帧的上下行比例为3∶4,且合并未局限在本逻辑帧内。 
还会有其他情况,在此不一一列举。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所说明的TTI扩展对于特殊时隙,包括DwPTS、GP、UpPTS,也不排除业务时隙与特殊时隙合并的可能,例如DwPTS与#0(TS0)的合并,或者UpPTS与#1(TS1)的合并。 
由上述的实施例可见,本发明的这种OFDM TDD系统帧结构中的扩展TTI方案,通过对标准TTI长度的合并而合并了下行控制信令,其直接效益是使系统减小传输下行控制信令和公共参考符号的开销,其间接效益是提高了终端‘micro-sleep’效率,提高UE电池使用时间。 
参见图8,为本发明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装置示例性结构。包括下行传输方向TTI扩展配置单元801、下行传输方向TTI扩展配置结果通知单元802和下行控制信令及公共参考符号发送单元803。 
下行传输方向TTI扩展配置单元801,根据获取的由系统配置的上下行比例和根据业务分类确定的对应资源要求,对总的下行资源进行划分,即对标准TTI长度进行合并而配置多种长度的扩展TTI,并将相应的配置结果通知下行传输方向TTI扩展配置结果通知单元802和下行控制信令及公共参考符号发送单元803,此处的标准TTI长度在LTE第一类帧结构中是0.675ms,在LTE第二类帧结构中是1ms。 
下行传输方向TTI扩展配置结果通知单元802用于将配置结果以广播方式或信令方式通告终端UE,供终端获取系统的TTI配置信息,进而进行上下行业务传输。 
下行控制信令及公共参考符号发送单元803根据配置结果,将下行控制信令插在每个下行传输方向扩展TTI的前几个OFDM符号内,并将公共参考符号插入下行控制信令占用的前几个OFDM符号内进行发送。 
在下行传输方向可设置多种长度的TTI,系统根据业务分类确定某业务对于传输时延的要求,再根据时延要求确定是否对标准TTI长度合并及合并的标准TTI长度的多少。一般来说,业务对传输时延的要求越低,那么经配置后的TTI长度就越长,仅在TTI长度内发送下行控制信令和仅在下行控制 信令部分发送公共参考符号。TTI的长度最短为标准TTI长度0.675ms(第二类帧结构)或者1ms(第一类帧结构),最长为多个连续下行标准TTI长度。 
本发明技术方案在对下行传输方向的标准TTI长度进行扩展的同时,不排除对上行传输方向的标准TTI长度也进行扩展,也不排除对特殊时隙与业务时隙的合并扩展,和不排除在帧周期扩展时的帧结构中对标准TTI进行扩展。本发明技术方案对于LTE TDD系统来说,由于综合考虑了合并标准TTI带来的益处及业务类型对传输时延的要求,而不会明显增加调度延迟。 

Claims (11)

1.一种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于正交频分调制时分双工OFDM TDD系统的帧结构,按需要对标准传输时间间隔TTI进行合并,配置成多种长度的扩展TTI,扩展TTI长度为标准TTI长度的n倍,n为等于1、2、3...的正整数;
利用每个下行传输方向扩展TTI的前m个OFDM符号传输下行控制信令和公共参考符号,m≤3;
所述的帧结构包括3G长期演进时分双工LTE TDD系统的第一类帧结构和第二类帧结构;所述的合并是对第一类帧结构中1ms标准TTI进行合并,和对第二类帧结构中0.675ms标准TTI进行合并;
所述第一类帧结构的每个无线帧的帧长为10ms,由20个时隙组成,每个时隙长度为0.5ms,两个连续的时隙定义为一个子帧;
所述第二类帧结构的帧长为10ms,每个无线帧分裂为2个5ms的半帧,每个半帧由业务时隙、下行导频时隙、和保护间隔时隙和上行导频时隙组成;
所述按需要对TTI进行合并包括:
获取系统所配置的上、下行比例;
根据业务分类确定对应的传输时延要求;
根据上、下行比例和传输时延要求,对标准TTI进行合并,配置成扩展TT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二类帧结构中,所述的合并还包括将特殊时隙与业务时隙合并成扩展TT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合并是在所述第二类帧结构的5ms半帧周期的同一个逻辑半帧结构或不同逻辑半帧结构中进行的;所述进行合并是在所述第一类帧结构的10ms帧周期的同一个逻辑帧结构或不同逻辑帧结构中进行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合并是在所述第二类帧结构的5ms半帧周期、一个10ms无线帧分成两个结构相同的半帧中进行的;或者是在所述第二类帧结构的5ms半帧周期扩展为10ms帧周期、一个10ms扩展帧周期分成两个结构不相同的半帧中进行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并包括对下行传输方向标准TTI合并成扩展TTI,或同时对下行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标准TTI合并成扩展TTI。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时对下行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标准TTI合并是将多个连续的上行传输方向标准TTI合并为一个上行传输方向的扩展TTI,将多个连续的下行传输方向标准TTI长度合并为一个下行传输方向的扩展TTI。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配置结果以广播方式或者信令方式向终端UE通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根据上、下行比例和传输时延要求对标准TTI进行合并,是在下行传输方向对连续的标准TTI进行合并,且保持上、下行比例不变;业务类型对传输时延要求越低,则对标准TTI进行合并配置成扩展TTI的长度越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上行传输方向对连续的标准TTI进行合并,且保持上、下行比例不变。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配置结果以广播方式或以信令方式向终端UE通告。
11.一种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行传输方向TTI扩展配置单元、下行传输方向TTI扩展配置结果通知单元和下行控制信令及公共参考符号发送单元;
所述下行传输方向TTI扩展配置单元,根据上下行比例和业务分类对应的传输时延要求,对标准TTI进行合并,配置成扩展TTI,对于3G长期演进时分双工LTE TDD系统的第一类帧结构,标准TTI为1ms,对于3G长期演进时分双工LTE TDD系统的第二类帧结构,标准TTI为0.675ms;
所述下行传输方向TTI扩展配置结果通知单元将配置结果以广播方式或者信令方式通告终端UE;
下行控制信令及公共参考符号发送单元根据配置结果,将下行控制信令插在每个下行传输方向扩展TTI的前m个OFDM符号内,并将公共参考符号插入下行控制信令占用的前m个OFDM符号内进行发送,m≤3;
所述第一类帧结构的每个无线帧的帧长为10ms,由20个时隙组成,每个时隙长度为0.5ms,两个连续的时隙定义为一个子帧;
所述第二类帧结构的帧长为10ms,每个无线帧分裂为2个5ms的半帧,每个半帧由业务时隙、下行导频时隙、和保护间隔时隙和上行导频时隙组成。
CN200710175909A 2007-10-15 2007-10-15 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14148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5909A CN101414870B (zh) 2007-10-15 2007-10-15 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5909A CN101414870B (zh) 2007-10-15 2007-10-15 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4870A CN101414870A (zh) 2009-04-22
CN101414870B true CN101414870B (zh) 2012-10-24

Family

ID=40595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75909A Active CN101414870B (zh) 2007-10-15 2007-10-15 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148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8978B (zh) 2011-04-22 2017-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3944665B (zh) * 2013-01-18 2018-08-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983303A4 (en) * 2013-04-25 2016-04-20 Huawei Tech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TAX INFORMATION
US10123323B2 (en) 2014-10-24 2018-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uplink/downlink frame structure for enhanced component carriers
US10027462B2 (en) 2014-10-31 2018-07-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fied frame structure
CN106664702B (zh) 2015-08-12 2020-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80332605A1 (en) * 2015-11-04 2018-11-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vice and methods for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s with different tti duration
WO2017134238A1 (en) 2016-02-05 2017-08-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selecting a transport block siz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898872B (zh) 2016-03-31 2021-01-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793102B (zh) * 2016-05-31 2020-02-11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配置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7708219A (zh) * 2016-08-08 2018-02-16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低时延通信制式的子帧上行调度定时方法
WO2018098623A1 (zh) * 2016-11-29 2018-06-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确定传输时间间隔的方法、装置及基站、用户设备
WO2018166922A1 (en) 2017-03-14 2018-09-20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transceiver
CN109587772A (zh) * 2017-09-29 2019-04-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业务处理的控制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10139242B (zh) * 2018-02-09 2021-03-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09319B (zh) * 2018-08-06 2023-10-31 黎光洁 一种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7596A (zh) * 2004-09-10 2006-03-1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组合的信令传输方法
TW200616469A (en) * 2004-11-05 2006-05-16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downlink joint detection in TDD CDMA systems
CN101415227A (zh) * 2007-10-15 2009-04-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支持高速移动传输的传输时间间隔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7596A (zh) * 2004-09-10 2006-03-1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组合的信令传输方法
TW200616469A (en) * 2004-11-05 2006-05-16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downlink joint detection in TDD CDMA systems
CN101415227A (zh) * 2007-10-15 2009-04-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支持高速移动传输的传输时间间隔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4870A (zh) 2009-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4870B (zh) 下行控制信令及参考符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2029553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1414902B (zh) 长期演进时分双工系统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635653B2 (en) Switching between downlink and uplink
CN101998577B (zh) 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476002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短传输时间间隔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1026191B2 (en) Ser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4184567A (zh) Ack/nack信道资源分配及确认信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1577563B (zh) 一种在特殊子帧中传输pmch的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1378528B (zh) 一种在mbms专用载波上通知系统消息改变的方法
CN102281593A (zh) 上行控制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09046668A1 (fr) Procédé et appareil de transmission de service dans le système de duplexage par répartition dans le temps
JP2012501118A (ja) 制御情報の送信方法および受信端末
US8139474B2 (en) Resource block scheduling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2827658A1 (en) Flexible downlink subframe structure for energy-efficient transmission
CN108432275B (zh) 一种下行紧急业务传输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系统
CN102724749B (zh) 用于同步上下行帧的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1414849B (zh) 一种tdd系统中实现上行跳频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WO202117926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2710387A (zh) 扩大td-scdma和lte-tdd子帧公共gp区长度的方法和演进型基站
CN114270946B (zh)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039017A (zh) 发送调度信息的方法和基站
JP2021517427A (ja) リソース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通信システム
CN101640902A (zh)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压缩的通知方法
CN101431369B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下行导频传输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6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620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2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