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2149B - 一种真空电子束焊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空电子束焊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2149B
CN101412149B CN 200710157509 CN200710157509A CN101412149B CN 101412149 B CN101412149 B CN 101412149B CN 200710157509 CN200710157509 CN 200710157509 CN 200710157509 A CN200710157509 A CN 200710157509A CN 101412149 B CN101412149 B CN 1014121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section
cross
varifocal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5750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2149A (zh
Inventor
刘成来
杨胜群
曲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Liming Aero Engin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Liming Aero Engin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Liming Aero Engin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Liming Aero Engin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71015750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121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12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2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12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21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elding Or Cutting Using Electron Beams (AREA)

Abstract

一种真空电子束焊工艺,包括线性变焦距焊接控制技术和能有效消除GH4169和K4169两种材料组合电子束焊接时产生黑线的焊接参数,其中线性变焦距焊接控制技术在电参数和机械参数都可CNC控制的焊机上实现,对于截面突变的焊接,予以机械位置参数的计算和电流、聚集电流参数的控制;能有效消除GH4169和K4169两种材料组合电子束焊接时产生黑线的焊接参数,方向为高压、高速、临界束流、低频、三角波、中幅。本发明的优点:利用电子束焊能量集中、焊缝成形好、质量高、焊后变形小等特点,将焊缝由原氩弧焊工艺改为电子束焊工艺,以期最大程度地提高焊接质量,减小焊接变形。

Description

一种真空电子束焊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真空电子束焊工艺。
背景技术
某型新机涡轮后机匣是发动机涡轮部分的重要承力部件,中心孔要支撑涡轮轴,八个支板中分别有通油管、通气管,结构复杂,对零件外廓尺寸和形位公差要求很高(见图1),应用材料为GH4169和K4169。该机匣由薄板(钣金件、铸件)与两个安装边(锻件)拼焊而成,直径Φ824mm,机匣上共有34条氩弧焊缝,接头处极易产生气孔、裂纹及形成脆性相等缺陷,同时在焊接区会形成较大的应力和变形,难以实现优质连接,造成焊后存在两大难题:
a.变形严重  无法保证设计图位置度要求;
b.焊接质量不稳定  焊缝中超标缺陷十分严重,尤其在16条纵缝与环缝交叉处,质量极难保证,只好多次多部位补焊,大大增加了焊接变形,降低了焊缝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真空电子束焊工艺。
鉴于本工艺技术攻关所针对的主要技术关键和工艺难点,主要在焊接参数优化、材料焊接性试验、焊接工艺路线编排、焊接程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工艺攻关,主要目的是有效地消除焊缝气孔和根部成形不良等缺陷,避免材料“黑线”缺陷的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小焊接变形,以求达到最优质的焊接质量和最理想的焊后尺寸精度。
一种真空电子束焊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电子束焊工艺包括线性变焦距焊接控制技术和能有效消除GH4169和K4169两种材料组合电子束焊接时产生黑线的焊接参数,其中线性变焦距焊接控制技术在电参数和机械参数都可CNC控制的焊机上实现,对于截面突变的焊接,必须予以机械位置参数计算和电流、聚集电流参数的控制,即在截面突变处,焊接电流和聚焦电流随之变化,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型;能有效消除GH4169和K4169两种材料组合电子束焊接时产生黑线的焊接参数,在涡轮后机匣选用的焊接参数方向为高压、高速、临界束流、低频、三角波、中幅。
所述的线性变焦距焊接控制技术,在焊接程序编制时,第一段程序控制为:以变焦距截面右端的最右近距点即焊缝最右端点为起点,以2mm长为起弧段,此时聚焦电流为SL1,焊接电流从0升至Ib1,进行焊接的截面轨迹为变焦距截面右端的最右近距点至右端的最左近距点;继续从变焦距截面右端最左近距点到变焦距截面近距截面与远距截面过渡段的中点,此时保持焊接电流Ib1不变,聚焦电流从SL1降为SL2;继续从变焦距截面近距截面与远距截面过渡段的中点到变焦距截面远距截面最右端点时,聚焦电流SL2保持不变,并在1.0mm距离内焊接电流从Ib1上升为Ib2,沿变焦距轨迹进行焊接,然后在距变焦距截面远距截面最右端点1.0mm时,焊接电流从Ib2降为Ib1,保持聚焦电流为SL2、焊接电流为Ib1,焊接变焦距截面远距截面段,最后在此段上的结尾15mm~20mm上,焊接电流从Ib1降为0;第二段程序控制为:以变焦距截面左端的最左近距点即焊缝最左端点为起点,以2mm长为起弧段,此时聚焦电流为SL1,焊接电流从0升至Ib1,进行焊接的截面轨迹为变焦距截面左端的最左近距点至左端的最右近距点;继续从变焦距截面左端最右近距点到变焦距截面近距截面与远距截面过渡段的中点,此时保持焊接电流Ib1不变,聚焦电流从SL1降为SL2;继续从变焦距截面近距截面与远距截面过渡段的中点到变焦距截面远距截面最左端点时,聚焦电流SL2保持不变,并在1.0mm距离内焊接电流从Ib1上升为Ib2,沿变焦距轨迹进行焊接,然后在距变焦距截面远距截面最左端点1.0mm时,焊接电流从Ib2降为Ib1,保持聚焦电流为SL2、焊接电流为Ib1,焊接变焦距截面远距截面段,最后在此段上的结尾15mm~20mm上,焊接电流从Ib1降为0。
所述的能有效消除GH4169和K4169两种材料组合电子束焊接时产生黑线的焊接参数具体为,真空度为6.4×10-4mbar或更高,高压为150KV,焊接束流为7.8mA,焊接速度为15.5mm/s,摆动波形为三角波,摆动幅值为1.20mm,摆动频率为50Hz;
对于薄板,δ≤3.0mm的GH4169各种适用参数如下:
高温合金薄板实现电子束焊单面焊双面成形的频率和波形参数匹配为:
低频(SF≤50Hz)+三角波
低频(SF≤50Hz)+椭圆或低频(SF≤200Hz)+X-抛物线
低频(SF≤100Hz)+Y-抛物线或低频(SF≤50Hz)+X+抛物线
高频(1000Hz≤SF≤3000Hz)+X-抛物线
高频(2000Hz≤SF≤3000Hz)+Y+抛物线
高频(SF≥8000Hz)+矩形波。
注:虽然高频成形效果与低频效果接近,但由于高频所需焊接束流相对增大,增加了能量输入,不利于薄板焊接变形控制。
电压的变化从根本上来看对焊缝成形影响不大,电压与束流基本成比例变化,但仍建议采用高压,原因有两方面:
1)高电压有利于电子束聚焦电流的稳定确定;
2)高电压能量要低于低电压能量,有利于减少变形。
线性变焦距焊接是一个工艺难题,只有电参数和机械参数都可CNC控制的焊机方可实现。对于截面突变的焊接,必须予以缜密的机械参数(位置)计算和严格的电参数(电流、聚集电流)控制,即在截面突变处,焊接电流(Ib)和聚焦电流(SL)必须随之变化,才能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型。
焊接参数对焊缝成形影响:
主要焊接参数影响:
高温合金薄板焊接时有时存在着一些典型的焊接缺陷,其中以焊缝成形不良、气孔等较为显著。电子束焊缝形状和熔深与电子束功率密度有关,功率密度大,熔深亦大,电子束功率密度与电压的
Figure GSB00000148185400041
次方成正比,跟束流的
Figure GSB00000148185400042
次方成正比。焊接速度,材料热传导率,材料熔点都影响熔深和焊缝形状。结合传统理论,通过试验(其他参数不变,只改变一个参数)得出各因素对熔深影响趋势。其中以电压对熔深影响最大,束流次之,然后为焊接速度等。基本规律如下:
1)焊缝熔深随着焊接电压和(或)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在一定线能量下,要增加熔深,就得减慢焊接速度;
2)焊缝宽度随着电流和(或)电压的增加、或焊接速度的减慢而有规律的增加;
3)在实际应用中,不可能只是一个因素在变而其他不变,而是多种因素同时影响焊缝尺寸,要综合考虑。
电子束摆动对焊缝成形影响:
电子束摆动是利用函数发生器控制偏摆线圈来实现的。偏转线圈位于聚焦线圈下方,其功能是将聚焦线圈会聚后的电子束焦点正确的对准焊件的接缝(静偏转)或在接缝区作有规则的周期性运动(动偏转),也可以在同一函数中改变扫描方向和调节扫描路径中偏摆点密度,控制电子束能量输入,在能量密度不变的情况下,使电子束按一定波形、频率和幅值的函数曲线进行摆动,改变束孔中输入能量的分布,减小束孔中心部位的输入能量,同时使熔池中液态金属受到搅动,从而使焊缝成形发生变化,控制和改善焊缝几何形状和表面成形,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一般采用电子束相对焊缝进行横向、纵向或某种波形的偏摆,在穿透焊时,偏摆可有效地改善焊缝表面及背面的成形。
公司现有的KS120-G300KM真空电子束焊机具有16种波形,为获取最佳焊缝成形提供了可能。本攻关选用三角波、圆波、椭圆波、矩形波、抛物线共8种常用波形,采用不同摆动幅值(0.2~2.5mm),不同频率(1~10KHz)进行试验,试验材料为薄板(δ2.0mm)GH4169。焊后通过分析焊缝形状和剖面及内部质量,研究不同偏摆参数对焊缝形状及内部缺陷的影响。由于篇幅所限,数据表及试片照片从略,整理、分析各项数据后,绘制出图3和图4。图3为各种波形焊缝成形对比图,图4为焊接参数对焊缝成形影响分析图(三角波)。
由于GH4169合金优异的综合性能,已成为目前航空制造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高温合金之一。但已有研究表明,这类合金焊接时,尤其是GH4169和K4169焊接时,有时存在着一些奇特的焊接现象(也可认为是缺陷)——“黑线”。电子束焊缝热影响区中特殊的温度场和合金中Nb的偏析是产生“黑线”的主要原因。有关研究表明:“黑线”是晶界析出物而不是裂纹,它对合金室温性能、高温瞬时性能影响不大,而对高温持久和疲劳性能有一定影响。在同样的锻件和固溶状态下,采用小电流,慢速度和低电压的焊接参数,产生“黑线”就要比大电流、高速度和高电压规范焊接后产生的“黑线”要多。为科学地判定“黑线”现象在涡轮后机匣上的影响程度,本攻关进行了一定的试验,以确定在焊接时“黑线”的存在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或排除这一因素的不利影响,为零件的优质交付奠定基础。
GH4169板材、K4169铸板二种材料成分如下表:
表1试验用料的化学成份(%)
Figure GSB00000148185400061
表2涡轮后机匣焊后(电子束焊接与氩弧焊)各项指标对比
工艺路线 补焊次数   安装边内、外圆轮廓度(图纸要求为2.5mm,见图1) 8块支板位置度   轴向缩短量
  氩弧焊(原工艺)   数十次且需反复进行,变形严重 严重超标 3.0~4.0mm左右 0.7~0.8
  电子束焊接(现工艺) 仅三小处且一次补焊合格 内圆为0.16外圆为0.30   焊后最大0.81(热处理后为0.59)最小处为0.28 0.24
本发明的优点:
针对以上工艺技术难点,本工艺技术攻关就是利用电子束焊能量集中、焊缝成形好、质量高、焊后变形小等特点,将其中的18条焊缝(16条纵缝和2条环缝)由原氩弧焊工艺改为电子束焊工艺,以期最大程度地提高焊接质量,减小焊接变形,提高零件交付质量,更好地满足某型新机生产要求。某型新机涡轮后机匣采用电子束焊后,其焊接质量尤其是零件焊后各项技术指标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设计有关技术条件的要求;优化的焊接工艺参数是合适的,基本消除了电子束焊接缺陷(气孔、黑线等),确定了适当的接头结构形式、厚度,研制了合适的焊接工装,制定出了合理的加工流程、组装焊接步骤,确保了零件工艺装配质量,最终实现了最小焊接变形量和最佳焊接质量;涡轮后机匣成功实现了用电子束焊接工艺替代了原来的氩弧焊工艺,提升了某型新机焊接工艺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避免了人为等不合理因素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线性变焦距参数控制图;
图2为GH4169合金电子束焊缝热影响中“黑线”缺陷照片(50×);
图3为各种波形焊缝成形对比图;
图4为焊接参数对焊缝成形影响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真空电子束焊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电子束焊工艺包括线性变焦距焊接控制技术和能有效消除GH4169和K4169两种材料组合电子束焊接时产生黑线的焊接参数,其中线性变焦距焊接控制技术在电参数和机械参数都可CNC控制的焊机上实现,对于截面突变的焊接,必须予以机械位置参数计算和电流、聚集电流参数的控制,即在截面突变处,焊接电流和聚焦电流随之变化,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型;能有效消除GH4169和K4169两种材料组合电子束焊接时产生黑线的焊接参数,在涡轮后机匣选用的焊接参数方向为高压、高速、临界束流、低频、三角波、中幅。
所述的线性变焦距焊接控制技术,在焊接程序编制时,第一段程序控制为:在焊接程序编制时,第一段程序控制顺序为:
以右侧安装边上0点为起点,OA段(2mm长)为起弧段,聚焦电流为SL1,焊接电流从0升至Ib1,焊接AB段;从B点到C点(L/2长),保持焊接电流Ib1不变,聚焦电流从SL1降为SL2;C点D点时,聚焦电流SL2保持不变,焊接电流从Ib1上升为Ib2(在1mm距离内),焊接(CD-2mm)段,在距D点1mm时,焊接电流从Ib2降为Ib1,然后保持聚焦电流为SL2、焊接电流为Ib1,焊接DF段,在FG段(约15mm)焊接电流从Ib1降为0。
第二段程序控制顺序为:
以左侧安装边上M点为起点,MK段(2mm长)为起弧段,聚焦电流为SL1,焊接电流从0升至Ib1,焊接KJ段;从J点到I点(L/2长),保持焊接电流Ib1不变,聚焦电流从SL1降为SL2;I点G点时,聚焦电流SL2保持不变,焊接电流从Ib1上升为Ib2(在1mm距离内),焊接(IG-2mm)段,在距G点1mm时,焊接电流从Ib2降为Ib1,然后保持聚焦电流为SL2、焊接电流为Ib1,焊接GE段,在ED段(约15mm)焊接电流从Ib1降为0。
所述的能有效消除GH4169和K4169两种材料组合电子束焊接时产生黑线的焊接参数具体为,真空度为6.4×10-4mbar或更高,高压为150KV,焊接束流为7.8mA,焊接速度为15.5mm/s,摆动波形为三角波,摆动幅值为1.20mm,摆动频率为50Hz;
对于薄板,δ≤3.0mm的GH4169各种适用参数如下:
高温合金薄板实现电子束焊单面焊双面成形的频率和波形参数匹配为:
低频(SF≤50Hz)+三角波
低频(SF≤50Hz)+椭圆或低频(SF≤200Hz)+X-抛物线
低频(SF≤100Hz)+Y-抛物线或低频(SF≤50Hz)+X+抛物线
高频(1000Hz≤SF≤3000Hz)+X-抛物线
高频(2000Hz≤SF≤3000Hz)+Y+抛物线
高频(SF≥8000Hz)+矩形波。
注:虽然高频成形效果与低频效果接近,但由于高频所需焊接束流相对增大,增加了能量输入,不利于薄板焊接变形控制。
电压的变化从根本上来看对焊缝成形影响不大,电压与束流基本成比例变化,但仍建议采用高压,原因有两方面:
1)高电压有利于电子束聚焦电流的稳定确定;
2)高电压能量要低于低电压能量,有利于减少变形。
线性变焦距焊接是一个工艺难题,只有电参数和机械参数都可CNC控制的焊机方可实现。对于截面突变的焊接,必须予以缜密的机械参数(位置)计算和严格的电参数(电流、聚集电流)控制,即在截面突变处,焊接电流(Ib)和聚焦电流(SL)必须随之变化,才能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型。
焊接参数对焊缝成形影响:
主要焊接参数影响:
高温合金薄板焊接时有时存在着一些典型的焊接缺陷,其中以焊缝成形不良、气孔等较为显著。电子束焊缝形状和熔深与电子束功率密度有关,功率密度大,熔深亦大,电子束功率密度与电压的次方成正比,跟束流的
Figure GSB00000148185400102
次方成正比。焊接速度,材料热传导率,材料熔点都影响熔深和焊缝形状。结合传统理论,通过试验(其他参数不变,只改变一个参数)得出各因素对熔深影响趋势。其中以电压对熔深影响最大,束流次之,然后为焊接速度等。基本规律如下:
1)焊缝熔深随着焊接电压和(或)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在一定线能量下,要增加熔深,就得减慢焊接速度;
2)焊缝宽度随着电流和(或)电压的增加、或焊接速度的减慢而有规律的增加;
3)在实际应用中,不可能只是一个因素在变而其他不变,而是多种因素同时影响焊缝尺寸,要综合考虑。
电子束摆动对焊缝成形影响:
电子束摆动是利用函数发生器控制偏摆线圈来实现的。偏转线圈位于聚焦线圈下方,其功能是将聚焦线圈会聚后的电子束焦点正确的对准焊件的接缝(静偏转)或在接缝区作有规则的周期性运动(动偏转),也可以在同一函数中改变扫描方向和调节扫描路径中偏摆点密度,控制电子束能量输入,在能量密度不变的情况下,使电子束按一定波形、频率和幅值的函数曲线进行摆动,改变束孔中输入能量的分布,减小束孔中心部位的输入能量,同时使熔池中液态金属受到搅动,从而使焊缝成形发生变化,控制和改善焊缝几何形状和表面成形,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一般采用电子束相对焊缝进行横向、纵向或某种波形的偏摆,在穿透焊时,偏摆可有效地改善焊缝表面及背面的成形。
公司现有的KS120-G300KM真空电子束焊机具有16种波形,为获取最佳焊缝成形提供了可能。本攻关选用三角波、圆波、椭圆波、矩形波、抛物线共8种常用波形,采用不同摆动幅值(0.2~2.5mm),不同频率(1~10KHz)进行试验,试验材料为薄板(δ2.0mm)GH4169。焊后通过分析焊缝形状和剖面及内部质量,研究不同偏摆参数对焊缝形状及内部缺陷的影响。由于篇幅所限,数据表及试片照片从略,整理、分析各项数据后,绘制出图3和图4。图3为各种波形焊缝成形对比图,图4为焊接参数对焊缝成形影响分析图(三角波)。
由于GH4169合金优异的综合性能,已成为目前航空制造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高温合金之一。但已有研究表明,这类合金焊接时,尤其是GH4169和K4169焊接时,有时存在着一些奇特的焊接现象(也可认为是缺陷)——“黑线”。电子束焊缝热影响区中特殊的温度场和合金中Nb的偏析是产生“黑线”的主要原因。有关研究表明:“黑线”是晶界析出物而不是裂纹,它对合金室温性能、高温瞬时性能影响不大,而对高温持久和疲劳性能有一定影响。在同样的锻件和固溶状态下,采用小电流,慢速度和低电压的焊接参数,产生“黑线”就要比大电流、高速度和高电压规范焊接后产生的“黑线”要多。为科学地判定“黑线”现象在涡轮后机匣上的影响程度,本攻关进行了一定的试验,以确定在焊接时“黑线”的存在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或排除这一因素的不利影响,为零件的优质交付奠定基础。

Claims (1)

1. 一种真空电子束焊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电子束焊工艺包括线性变焦距焊接控制技术和能有效消除GH4169和K4169两种材料组合电子束焊接时产生黑线的焊接参数,其中线性变焦距焊接控制技术在电参数和机械参数都可CNC控制的焊机上实现,对于截面突变的焊接,予以机械位置参数的计算和电流、聚集电流参数的控制,即在截面突变处,焊接电流和聚焦电流随之变化,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型;能有效消除GH4169和K4169两种材料组合电子束焊接时产生黑线的焊接参数,是在涡轮后机匣选用的焊接参数方向为高压、高速、临界束流、低频、三角波、中幅;
线性变焦距焊接控制技术,在焊接程序编制时,第一段程序控制为:以变焦距截面右端的最右近距点即焊缝最右端点为起点,以2mm长为起弧段,此时聚焦电流为SL1,焊接电流从0升至Ib1,进行焊接的截面轨迹为变焦距截面右端的最右近距点至右端的最左近距点;继续从变焦距截面右端最左近距点到变焦距截面近距截面与远距截面过渡段的中点,此时保持焊接电流Ib1不变,聚焦电流从SL1降为SL2;继续从变焦距截面近距截面与远距截面过渡段的中点到变焦距截面远距截面最右端点时,聚焦电流SL2保持不变,并在1.0mm距离内焊接电流从Ib1上升为Ib2,沿变焦距轨迹进行焊接,然后在距变焦距截面远距截面最右端点1.0mm时,焊接电流从Ib2降为Ib1,保持聚焦电流为SL2、焊接电流为Ib1,焊接变焦距截面远距截面段,最后在此段上的结尾15mm~20mm上,焊接电流从Ib1降为0;第二段程序控制为:以变焦距截面左端的最左近距点即焊缝最左端点为起点,以2mm长为起弧段,此时聚焦电流为SL1,焊接电流从0升至Ib1,进行焊接的截面轨迹为变焦距截面左端的最左近距点至左端的最右近距点;继续从变焦距截面左端最右近距点到变焦距截面近距截面与远距截面过渡段的中点,此时保持焊接电流Ib1不变,聚焦电流从SL1降为SL2;继续从变焦距截面近距截面与远距截面过渡段的中点到变焦距截面远距截面最左端点时,聚焦电流SL2保持不变,并在1.0mm距离内焊接电流从Ib1上升为Ib2,沿变焦距轨迹进行焊接,然后在距变焦距截面远距截面最左端点1.0mm时,焊接电流从Ib2降为Ib1,保持聚焦电流为SL2、焊接电流为Ib1,焊接变焦距截面远距截面段,最后在此段上的结尾15mm~20mm上,焊接电流从Ib1降为0。
CN 200710157509 2007-10-17 2007-10-17 一种真空电子束焊工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21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57509 CN101412149B (zh) 2007-10-17 2007-10-17 一种真空电子束焊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57509 CN101412149B (zh) 2007-10-17 2007-10-17 一种真空电子束焊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2149A CN101412149A (zh) 2009-04-22
CN101412149B true CN101412149B (zh) 2013-01-09

Family

ID=40593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15750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2149B (zh) 2007-10-17 2007-10-17 一种真空电子束焊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121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4445A (zh) * 2010-12-22 2012-07-11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带锁底结构零件电子束焊接根部链状气孔的控制方法
CN102350564B (zh) * 2011-09-05 2013-02-27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进气机匣集气罩带锁底焊缝氩弧焊接方法
CN102416525B (zh) * 2011-10-17 2013-06-19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变截面结构燃汽轮机机匣的电子束焊接方法
CN103273205B (zh) * 2013-04-24 2015-08-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电子束复合瞬时液相扩散连接gh4169高温合金的方法
CN103551720B (zh) * 2013-11-18 2015-06-17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短管的电子束偏转焊接方法
CN103706938B (zh) * 2013-12-11 2015-10-2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一种利用多热源控制残余应力的电子束焊接的方法及系统
CN104227218B (zh) * 2014-09-30 2016-06-29 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有限公司 馈电组件电子束非穿透焊接方法
CN104475959B (zh) * 2014-10-28 2016-07-06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航空发动机静子组件真空电子束焊接工艺方法
CN104475897B (zh) * 2014-11-27 2017-03-15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铝钢cmt熔钎焊接过程控制方法
CN104907684A (zh) * 2015-06-04 2015-09-1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中管子与封板的电子束焊接方法
CN106583906B (zh) * 2016-11-29 2020-06-05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改进内锥体安装边与筒体搭接焊缝质量的方法
CN106735827B (zh) * 2016-12-16 2019-11-05 中航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马氏体不锈钢电子束焊接控制方法
CN110788466B (zh) * 2019-10-31 2021-11-30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空间三维曲线连续非均匀变焦变截面电子束焊方法
CN110788468B (zh) * 2019-10-31 2021-11-26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三维曲线电子束焊方法
CN111531263B (zh) * 2020-05-14 2021-10-08 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gh4780合金的电子束焊接方法
CN111761189A (zh) * 2020-06-09 2020-10-1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一种用于薄壁高温高强钛合金铸件的窗口蒙皮焊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5442A (zh) * 1997-07-15 1999-01-20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缆用衬套和光缆
CN1205441A (zh) * 1997-11-20 1999-01-20 胡东生 用气象卫星遥感材料做盐湖采矿动态变化长期监测
CN1762636A (zh) * 2004-10-22 2006-04-26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薄壁钛合金组件的真空电子束焊接方法
DE102005029616B3 (de) * 2005-06-23 2006-11-16 Jrw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Gmbh Vakuumschweißanlage mit Beladungsvorrichtung
CN1907627A (zh) * 2006-08-14 2007-02-07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采用电子束焊接汽轮机喷嘴的方法
CN1962153A (zh) * 2006-11-21 2007-05-16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电子束焊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5442A (zh) * 1997-07-15 1999-01-20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缆用衬套和光缆
CN1205441A (zh) * 1997-11-20 1999-01-20 胡东生 用气象卫星遥感材料做盐湖采矿动态变化长期监测
CN1762636A (zh) * 2004-10-22 2006-04-26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薄壁钛合金组件的真空电子束焊接方法
DE102005029616B3 (de) * 2005-06-23 2006-11-16 Jrw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Gmbh Vakuumschweißanlage mit Beladungsvorrichtung
CN1907627A (zh) * 2006-08-14 2007-02-07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采用电子束焊接汽轮机喷嘴的方法
CN1962153A (zh) * 2006-11-21 2007-05-16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电子束焊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2149A (zh) 2009-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2149B (zh) 一种真空电子束焊工艺
CN107999950B (zh) 一种钛合金薄壁机匣的中压高速电子束焊接方法
CN1891392B (zh) 结合燃气涡轮机应用的超级合金的带垫片激光束焊接工艺
CN100369706C (zh) 一种薄壁钛合金组件的真空电子束焊接方法
Shenghai et al. The technology and welding joint properties of hybrid laser-tig welding on thick plate
Vora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ctivated TIG welded reduced activation ferritic/martensitic steel joints
CN110280900B (zh) 一种用于钛合金的光束摆动激光焊接方法
CN105665897A (zh) 一种双相不锈钢埋弧自动焊焊接方法及其应用
CN104475959B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静子组件真空电子束焊接工艺方法
CN105665933A (zh) 一种Invar模具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方法
CN103769746A (zh) 一种脉冲强磁场辅助激光焊接方法与设备
CN106884087B (zh) 一种不锈钢焊接接头激光冲击强化变形控制方法
CN109483019A (zh) 一种大气环境下1~3mm厚钛合金的非填丝自动脉冲氩弧焊工艺
CN1157768A (zh) 用双相不锈钢制造焊接钢管的方法
CN104475960B (zh) 一种铁镍基合金焊接接头热影响区晶界液化裂纹控制方法
CN112091399A (zh) 一种Ti2AlNb材料电子束焊缝微裂纹控制方法
CN104033188A (zh) 生产中空翼型件的方法
CN107598402A (zh) 控制棒驱动机构异种金属厚壁对接焊缝一次成型焊接工艺
Pasupuleti et al. Development of Regression Models for Laser Beam Welding of Inconel 718 Alloy Thin Sheets
CN100453241C (zh) 支承桥方轴头与方轴管真空电子束焊焊接工艺
CN204094301U (zh) 制冷设备中铜管与铝管焊接装置用焊接头
CN203649660U (zh) 一种激光电磁脉冲复合焊接设备
CN106270969A (zh) 不锈钢复合钢板对接的焊接方法
CN107570873A (zh) 摆动电弧激光复合焊
CN107442920A (zh) 一种薄壁筒体高能束精密焊接工装以及焊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

Termination date: 2014101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