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1084A - 在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11084A CN101411084A CNA2004800064737A CN200480006473A CN101411084A CN 101411084 A CN101411084 A CN 101411084A CN A2004800064737 A CNA2004800064737 A CN A2004800064737A CN 200480006473 A CN200480006473 A CN 200480006473A CN 101411084 A CN101411084 A CN 1014110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data value
- path
- station
- frequenc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7—Joint weighting using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techniques, e.g. signal-to- interference ratio [SIR], received signal strenght indication [R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发射的站(BS)和接收的站(MSm)之间传输数据(am(i))的方法,在发射侧借助于在频率区域中的扩展将各自的数据值(am(i))分配给载波的大量相关的子资源(fx=(f1、f2、…、fk)),并且将所扩展的数据值(am(i))作为发射信号(s(t))发射到该接收的站(MSm)。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或用于提供针对该传输的这种数据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这种方法的装置。
从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譬如按照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已知,通过无线电接口在网络侧的站和用户侧的移动站之间传输数据。为了最佳地利用可支配的资源、譬如在可支配的频谱中所应用的编码或频率信道,采用特定的方法,以将资源和子资源分配给要传输的数据。
根据图3说明针对将资源分配给数据am(i)的例子,该数据am(i)在传输前被编码和频率调制成发射数据流s(t)。在第一级中,在第一步扩频、也就是说复制并且与编码cm(j)相乘到达的针对第m个用户站的数据am(i)的数据序列。在此分别由要传输的数据值和编码的码元的乘积形成的序列被输送给用于串行并行转换S/P的模块。第一乘积am(i)c(m)(0)被输送给第一数据路径,第二乘积am(i)c(m)(1)被输送给第二数据路径等等。在这些数据路径上的乘积中,采用由针对其它用户侧的站的其它数据构成的相应的乘积。由此,形成由发射信号s(1,i)、s(2,i)、...组成的并行的数据流,频率调制被应用到该数据流上。在此,数据路径这样被频率调制,使得数据路径在可支配的频带内或相应地在可支配的发射时段Ts内被平均间隔开。在将所有的数据路径累加以后,形成借助天线经由无线电接口传输的发射信号s(t)。这种方法譬如就是多载波码分多址系统(MC-CDMA:Multi Carrier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问题是在这种系统中损失了分配给用户的编码cm(j)的正交性,这典型地由于无线电信道的频率选择性出现在从网络侧的发射站到用户侧的接收站的下行连接中。
MC-CDMA传输方案由直接序列展频(DS-SS:Direct-SequenceSpread-Spectrum)调制和正交多载波(MC:Multi-Carrier)频分多路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耦合组成。针对单个数据值的时间序列的具有下标i、也就是针对第m个用户侧的站的i=0、1、2、...、∞的原始数据流am(i)借助K碎片(Chip)长的扩展码cm=(cm(0),cm(1),...,cm(i),...,cm(K-1)来加以扩展,其中每个碎片将K个子载波之一调制为在可支配的带宽内被相等间隔的子资源。从基本原理来看,通过在完美同步的环境中应用正交的编码,就可在不产生多用户干扰(MUI:Multi-User Interference)的情况下实现同时在相同的子载波上扩展直至K个用户侧的站的数据或信息。在第i个OFDM块中传输的信号向量在此可被写作
其中 和 适用。
在此,将带宽中的K个子载波的k用于符号(Symbol)。在传输X>1个分布在K个子载波上的符号时,子载波间隔变小。乘积X×K是所保证的子载波彼此间隔的量度。
以典型的方式进行了很小的修改,具体地说也即通过在扩频调制之前进行原始数据流的串行到并行转换,以致针对每个用户侧的站通过将X>1个符号扩展到每个具有X个数据值或符号的OFDM块的X×K个子载波来同时传输这X>1个符号。由此得出的子载波间隔在每个子载波上保证有平衰减(flat fading),这在多载波传输时具有重大意义。由于通常使相邻子载波上的衰减有相关性,所以为了获得高的频率分集将子载波这样分配给XK调制的碎片,使得分配给碎片的载波下的频率分离针对相同数据符号被最大化。
在这种行为方式中,本身在下行方向上传输时丢失了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侧的站的编码的正交性,因为由不同的复杂的信道传输因素损害了所分配的子载波或子资源,在该下行方向上可以在单个用户侧的站之间假设完美的时间同步。因此多用户干扰(MUI)增加。
在单个用户检测(SUD:Single-User Detection)的方案中,这个问题借助信道线性均衡(Channel linear equalization)来解决。迫零(ZF:Zero-Forcing)均衡器可通过信道传递函数的倒置完美地重新赢得正交性,并因而可完全消除多用户干扰,可是这却以在衰减(faded)的子载波上的高的噪声增加为代价。另一方面,较常用的均衡器用于应用所谓的最小均方差(MMSE:Minimum Mean SquareError)方法,以使信号与干扰加噪声的比例最大。可是,其效能有剩余的非正交性。这可能促使研发人员应用复杂的多用户检测(MUD:Multi User Detection),更具体地说即通过所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干扰抵消(IC: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或联合检测(JD:JointDetection),可是,在实践中这在移动的接收站处看来是不可执行的。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简化和在此同时改进这样的方法。此外,应建议一种用于执行这种方法的装置。这个任务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用于传输数据1的方法和用于执行这种方法的装置来解决。本发明的扩展方案可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出。
特别有利的是,同时通过许多在空间上隔开的天线来传输数据流,因为对于在传输地点或发射地点上传输条件差的情况来说,存在良好的前景,即在距离更近的其它地点进行明显无误差的接收是可能的。由此通过在单个天线和接收的站之间形成的多条发射路径实现发射的站和接收的站之间的数据传输。虽然以通常的方式和方法将每个数据值分配给载波的多个子资源,其中分配正交实现,并将在子资源上的数据综合成发射信号。但是,现在也要考虑,在第一发射地点上的天线和接收侧的站之间的连接可能由于地点的干扰或电磁干扰影响等等比经由从天线引出的其它数据路径的连接差,该天线在空间上与第一天线间隔布置。
在此,当单个天线具有更大的空间间隔时,这对于距离天线更远的用户侧的站是有利的,而对于直接靠近天线的用户侧的站来说,较小的空间间隔可能已经有有利的效果。由此,设置间隔也可以考虑环境条件和对发射的天线的各自的安装地点的网络要求来匹配。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将用于使用该方法的天线理解为发射的天线,并且这种天线能作为天线组共同发射同一个信号。这些发射天线通常也被用作接收天线,其中前置的发射设备相应地被构造为发射和接收设备(英语为Transceiver)。
将由数据源接收的和要通过系统传输的连续的数据单元或者符号或符号单元在串行并行分裂器中分布在多条并行的数据路径上的方法是特别有利的和是独立的和创新的改进方案。在此,第一单元被置于第一数据路径上,第二单元被置于第二数据路径上等等。然后,单条数据路径上的数据或数据单元被编码和进行频率调制,如这本身已知的那样。特别是属于这种情况的还有使每个数据值之一增加多倍和再次分布到多条其它的数据路径上,然后在这多条其它的数据路径上执行编码、将其它用户侧的站的值混入和在累加之前进行频率调制。
作为用于传输数据值或数据符号的子资源,有利地应用较宽的频带的单个频率或子频带。自然,采用彼此间隔的频率也是可能的,其中可将位于其间的频率用于其它设备。但是,通过在空间上将多个天线间隔开,正好提供了彼此相邻的频率也可直接用于传输数据或数据值的优点。同样的也适用于将编码的不同正交码元用作针对数据或数据值的传输的子资源。
优选地将接收到的符号、数据或者数据单元的序列分布到彼此不同的并行的数据路径上,并且彼此分开地进行处理。按照一般的可能性,这些数据路径的每个单条数据路径都被输送给多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以致通过在空间上隔开的天线分别传输不同地调制和不同地编码的信号。可是,却特别优选这种解决方案,在这种解决方案中,单条路径上的数据本身再次被分裂到其它多条其它数据路径上、进行编解码并且分别利用多个载频进行调制。通过接着进行的频率累加可能经由每个天线单元传输被编码的且具有多个频率的数据值。这提高了分集,并由此提高了在接收机处良好解调和重构数据值的概率。以这种方式和方法形成了对错误传输的双倍保险,如本身已知作为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那样。
当分别应用直接相邻的频率作为子资源时,通过借助不同天线的在空间上隔开的传输也是特别无可非议的,因为针对在天线的发射范围内衰减整个频率区域的情况还由其它天线实现传输整个频率区域,并由此很有可能使得尽管如此由接收机接收全部数据。
除了本身已知的利用不同的频率调制的单条数据路径的总计的可能性以外,自然在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中另外也可进行编码的不同码元的单条数据路径的另一总计,以致形成总发射信号,该总发射信号作为这种信号被引导到全部天线。
在这种具有在空间上间隔开的并且分别具有相同的发射信号的天线的装置中,可高度相关地应用子载波。这将在原则上在譬如OFDM中否定了通用的方法,因为在高度相关的子载波中丢失了分集。
因此,在移动的接收侧的站中应用简单的接收机结构是可能的。为了补偿频率分集的损失,通过布置一组发射的天线应用空间分集。
在此,特别是针对下行方向上的传输、也就是针对从网络侧的发射的站到远离的固定的或移动的用户侧的站的传输有利地应用该方法。原则上,这种方法也可用在上行方向上,也就是从一个或多个用户侧的站到网络侧的接收站。在后一种情况下,适当地给单个发射的用户侧的站分配多个天线。但是,也可设想采用多个彼此耦合或至少协调地传输的发射的用户侧的站。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具有不同的实施方案的实施例。其中:
图1A示出用于转换通过多个并联的天线传输数据的方法的装置;
图1B、图1C示出这种装置的不同的实施方案或研制阶段的详图;
图2示出用于复用、编码以及调制接下来通过一组彼此并联的天线传输的数据的优选的装置,以及
图3示出按照现有技术的用于预处理稍后通过单个天线单元传输的数据的简单装置。
如从图1中所看到的那样,在无线电支持的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数据的装置由许多不同类型的设备组成的,其中此处只描述单个与所述方法相关的设备。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假设,要传输到第m个用户侧的站MSm的数据值am(i)的序列从固定网PSTN被传输到无线电通信系统。这些数据自然也可来自其它的数据源、譬如通过因特网或来自通信系统的存储器。从固定网PSTN出发,数据am(i)被传输到管理资源的设备,该设备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被表示为基站控制设备BSC。该基站控制设备BSC有利地也具有到其它通信系统的连接,其中也具有到分组网的连接,以连接内联网或因特网。
此外,基站控制设备BSC根据通信系统与通信系统的其它控制和监视的设备和实体、譬如与工作和维护中心、归属寄存器、访问寄存器等等连接。由基站控制设备BSC将数据值am(i)的序列输送给通常也称做基本收发机站的发射和/或接收设备BS。
下面为简化起见应只考察发射侧的功能的发射和/或接收设备BS具有用于处理要发射的数据值am(i)和用于操作作为这种设备的设备的控制设备C以及存储器M,在该存储器M中存储用于操作该设备的算法和数据,但是也可存储用于对数据值进行编码或对数据值进行解码的编码等。适当地直接在控制设备C的构件内进行数据处理,可是在图1中为更好地说明却将数据处理画在自己的方框F中。准备发射的、也即所编码的和/或调频的数据值am(i)作为要发射的数据序列s(t)通过发射设备T被输送给一组天线A1-A4。从天线A1-A4出发,进行通过无线电接口Vkm、V1m到一个或多个可固定或移动工作的用户侧的站MS1、MSm的传输。在当前的通信系统中,这样的用户侧的站MS1、MSm构成通过无线电电信网或无线电数据网进行通信的移动无线电设备或移动终端。
如这已经从图1A中所获悉那样,要传输的数据符号或数据值am(i)的序列被输送给一组天线A1-A4,其中这组天线并联,并且因此发射出相同的要发射的总信号s(t)。
如这从图1B中所看到的那样,到达的数据值am(i)借助分裂器S/P或串行到并行转换设备被置于多条数据路径上,其中数据值am(i)被复制,以致在每条数据路径上都传输数据值am(i)。
在数据路径的每条上进行频率调制,其中各自的数据值am(i)被调制到频率fx=(f1、f2、...、fk)。继而,在加法器∑中将单条路径的所调制的数据值相加,其中所得出的总信号s(t)通过发射设备T被输送给多个天线A1、A2、...、A4。单个频率通常被表示为指数2πfx的虚数部分或余弦,其中fx=t/T。
按照优选的实施方案,附加进行编码,如这从图1C中所看到的那样。一开始,在转换到多条数据路径之前、之中或之后,利用编码cm(j)=(c0、c1、...、ck-1)对要传输的值am(i)进行编码。在此,给分别在不同数据路径上复制的和每条数据路径的要传输的数据值am(i)分别分配另一个码元c0、...、ck-1,并且与该另一个码元c0、...、ck-1相乘。适当地,编码cm(j)相应地已将一样多或更多的码元如数据路径那样用于数据值处理。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譬如可从存储器M中调用和/或可借助控制设备C产生的编码cm(j)具有P个单个码元c0、...、ck-1。
相应地也可有利地实现分配到总共K个单个频率,以致用于调制的频率的数量K与码元的数量K相同。在随后的总计和在发射设备T中进行其它处理、譬如放大或滤波之后,所得到的信号s(t)被输送给由天线A1、...组成的组,并且通过该天线组被发射出去。
在根据图1A-1C说明了优选的处理方式的单个单元以后,根据图2说明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在此,已经根据前面说明的附图说明的单个设备和功能单元为简化起见不重复提及。
出发点又是单个数据值am(i)的序列通过一组彼此并联的和在空间上彼此间隔开的天线A1、A2、...和相应构造的无线电接口V1m、Vkm...被传输到用户侧的、接收的站MSm。其它位于无线电区域内的用户侧的、接收的站MS1虽然也接收这些信号,但是根据相应的分配知道,不是针对该分配确定这些信号,因此抑制进一步的处理。
在这个例子中,单个数据值Am(i-1)、Am(i)...的序列由源自数据源的符号、数据或单元组成。在此,数据源发射出数据块或符号Am=[a1、a2、...、aP]的序列,以通过接口进行传输。在此,单个符号的单个单元a1、a2、...对应于按照譬如图1C的要传输的am(i)的数据序列。在图2的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数据序列被输送给串行并行转换设备S/P并且被分布在P条数据路径上。第一个到达的数据值am(i-1)被引向第一路径1,紧跟在后面到达的数据值am(i)被输送给第二数据路径p。在此,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数据路径的数量P对应于原始的符号Am的单个单元的数量,以致单个符号单元分布在不同的路径上。在处理单条路径上的数据值之后,将在该路径上形成的信号s1、si、...、sP被输送给混合器、特别是加法器∑。其中所产生的、总计的信号s(t)对应于被输送给一组天线A1、...Ak、...AK的发射信号。
在所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数据值am(i)分别在单条路径上进行编解码,与其它数据源的数据混合并且最后进行频率调制,如这根据图1C所述的那样,并且本身也从根据图3的由OFDM形成的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那样。
在此,在并行的从属的数据路径上形成的OFDM符号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和方法进行频率调制,其中有利地应用多个x=1、2、...、K个不同的频率fp、x,这些频率有利地都应是高度相关的。
在针对所编码的数据值的从属的数据路径上的相应的行为方式中,有利地应用其它彼此相邻的频率作为子资源。作为不同的从属的数据路径的子资源的频率有利地源自作为从属资源的不同频带。
在本身通常对具有频率调制过和编码过的数据值的从属的数据路径进行总计之后,可进行另一种对具有分别通过频率调制的子数据路径总计的信号s1、s2、...、sP的单条最初分布的和上级数据路径的总计。最后,由此形成多个补入所得到的信号s(t)中的K·P个子载波。这些信号s(t)在需要时在发射设备T中继续处理,引向天线组A1、A2、...并且通过该天线组和无线电接口V1m、V2m...进行发射。
通过这样的数据准备和应用一组彼此并联的天线A1、A2、...的在载波频带内分配子资源到在本情况下彼此相邻的频率的可能的高度的相关性与来自图3的频率幅度图相比较从频率幅度图中看到。在按照现有技术的OFDM编码时,必须始终明确地应用相邻子载波的彼此间隔的频率f1、f4,以确保在干扰时或类似情况时和根据频率f4上的很小的发射功率,在另一个远离频率f4的频率f1上的相应更强的发射功率是可能的。与此相反,按照上述方法可应用单个子载波的直接相邻的频率f1、f2或f4、f5。
针对在通过第一天线射出时所得到的信号s(t)的有效发射功率或发射质量相对差的情况,第m个接收的站MSm接收相应的只是很差的和可能不足以处理的第一天线A1的信号,其中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不可应用这个连接V1m上的子载波f1、f2。可是,通过其它天线Ak的空间间隔,第m个用户侧的站MSm通过无线电接口Vm却可经过其子载波f4、f5接收明显更好的信号,因为在第一天线A1处起干扰的环境条件可能不存在于空间上隔开的第二天线A2的所在地。
除了直接在单个天线A1、A2、...的所在地上的干扰外,还可设想到接收的用户侧的站MSm的单个天线A1、A2、...之间的连接线路段上有其它的干扰影响。代替将要传输的数据值费事地分配给频率区域内多个明显彼此间隔的子载波f1、f4,因此通过应用直接相邻或紧密地在前后排列的子载波f1、f2或f4、f5限制的分集、在这里譬如为频率分集通过所获得的空间分集来均衡。
特别有利地,上述方法是通过将在不同并行的数据路径上不同编码的数据值分配到分别不同组的子载波,以致针对一定的频率范围的一般干扰的情况,虽然尽管引入空间分集也不能够无误差地接收利用一定的码元cm(j)编码的数据值am(i),可是,其它的利用其它码元编码的数据值至少对足够的部分由于其它应用的载频足可解调和解码。
因此,与本身已知的OFDM方法相比,将附加级引入传输方案中,该方案通过经由优选不相关的天线A1、...的装置同时传输所得到的信号s(t)来引入空间分集。附加的空间分集使得放宽对频率分集的要求,以致利用相同的数据符号或数据值am(i)调制的码元cm(j)或碎片能够在甚至高度相关的子载波上传输。在此,可有意识地选出高度相关的子载波,以便传输数据符号,这与在传统的MC-CDMA系统中应用的子载波占有相反。
假定编码cm(j)的扩展码长度K不大于相关子载波的数量,其中信道相干性带宽典型地比在子载波之间的频率分离高5-10倍,则编码的单个碎片受具有相同相位和很类似的幅度的信道传输系数影响。由于无线电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这就大大地减少了正交性的损失,但是这由于所获得的空间分集而极好地得到均衡。要说明的是,在每个OFDM块传输的每个用户侧的接收的站的P个数据符号的情况下,借助向量s=[s1、s2、...、sp、...、sP]T的傅立叶变换、特别是快速傅立叶变换来获取所得到的要传输的信号s(t),其中按照上述等式(1)来定义第p个信号向量sp。
因此,通过每个天线在接收的用户侧的站MS1、MSm、...处接收到的所得到的发射信号s(t)借助简单的最大比合成器(MCR:MaximumRatio Combiner)进行解调,这仅仅需要很低的处理技术上和结构上的花费。
在考察实际的转换条件时,由此可计算,扩展码长度小于信道相干性带宽和子载波的间隔之间的比例。事实上,可计算表明,扩展码长度K>8可能提高接收机的复杂度,而不用获得在MC-CDMA系统功率中的明显放大。
总之,基本概念在于,在MC-MS系统(MC为多载波,SS为扩展频谱(Spreading Spectrum))中选择高度相关的子载波,以便传输通过将码元与相同的数据符号进行调制产生的不同的碎片。通过这种行为方式,虽然极大恶化频率分集,并且整个系统与纯OFDM系统相似。可是,选出相关的子载波导致在多用户应用、也就是特别是MC-CDMA方法时具有明显的优点,因为当引入空间分集时,用户编码正交性本身大多被存储在频率选择的信道中。
因此,特别是在移动无线电设备中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简单的接收机结构被用作接收机侧的站。此外,这种处理方式在考虑采用灵活性方面为基于CDMA的系统提供优点,因为可给每个用户或每个用户侧的站分配一个或多个编码,这最后还只是依赖于当前的通信条件。
虽然,在多个不同类型的通信系统中采用是有利的,但是,特别优选地结合MC-CDMA多路接入技术来采用该处理方式,这种MC-CDMA多路接入技术可被看作用于在未来的第4代无线电支持的系统中经由大容量高数据率的传输连接进行传输的有前途的技术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该处理方式被用作在保持下行连接中针对简单的接收机结构的用户-编码-正交性的情况下的MC-CDMA的子载波占用方案。
Claims (16)
1、用于在发射的站(BS)和接收的站(MSm)之间传输数据(am(i))的方法,其中
在发射侧借助于在频率区域中的扩展将各自的数据值(am(i))分配给载波的大量相关的子资源(fx=(f1、f2、...、fk)),以及
将所扩展的数据值(am(i))作为发射信号(s(t))发射到该接收的站(MSm)。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将频带的频率(fx)用作子资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发射信号(s(t))经由至少两个在空间上彼此隔开的天线(A1、...、Ak、...)由所述发射的站(BS)发射出去。
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
将相同的发射信号(s(t))并行地输送给所述在空间上彼此隔开的天线(A1、Ak)。
5、用于经由在发射的站(BS)和接收的站(MSm)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V1m、Vkm)传输数据(am(i))的、特别是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发射侧将各自的数据值(am(i))分配给载波的大量正交的子资源(fx=(f1、f2、...、fk);cm(j)=(c1、c2、...、ck)),
-将连续的数据值(am(i+p))或数据值单元分布到不同的数据路径(路径1、...、路径P)上,以及
-提供所述数据(am(i))作为发射信号(s(t))。
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不同的数据路径(路径1、...、路径P)分别利用至少一个自己的载频(fp、1、fP、2、...)或自己的载波频率区域进行调制。
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
复制每个数据值(am(i+p)),并且利用各自的载频(fp、1、fP、 2、...、fP、k)对分别乘以所述编码(cm(j))的单元的复制值进行调制。
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
将每个数据值(am(i+p))和不同的数据路径都分布到另一大量的数据路径(K)上,并且在编码(cm(j))之后分别利用自己的频率(fp、1、fP、2、...)进行调制。
9、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
分别应用作为资源的载波频率区域的直接或紧密相邻的频率(f1、f2或f4、f5)作为子资源。
10、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
分别彼此高度相关地应用子资源(f1、f2或f4、f5)。
11、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接收机侧借助最大比例组合解调所述接收信号。
12、发射设备,其具有
-要传输到接收的站(MSm)的数据值(am(i))序列的数据输入,
-分裂器设备(S/P),用于将数据值复制到大量数据路径上,
-编码和调制设备,用于利用至少一个正交的编码(cm(k))对不同数据路径上的数据值进行编码,并且用于借助在频率区域内的扩展将数据值分配给载波介质的大量相关的子资源(f1、f4),和
-针对所得到的发射信号(s(t))的输出。
13、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射设备,其具有
-一组具有与发射信号(s(t))的输出彼此并联的线路的、在空间上间隔开的天线(A1、...、Ak...)。
14、发射设备,其具有
-要传输到用户侧的接收的站(MSm)的数据值(am(i))的序列的数据输入,
-分裂器设备(S/P),用于将数据值复制到大量数据路径上,
-编码和调制设备,用于利用至少一个正交的编码(cm(k))和载波介质的不同的子资源(f1、f4)对在不同数据路径上的数据值进行编码,
-所得到的发射信号(s(t))的输出,以及
-另一个前置的分裂器设备(S/P),用于将连续的数据值(am(i+p))或数据值单元分布到不同的上级数据路径(路径1、...、路径P)上。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射设备,
其中在所述另一个分裂器设备中,所述上级数据路径中的每条都引向这种用于复制的分裂器设备和这种编码和调制设备。
16、按照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发射设备,
其中所述另一个分裂器设备执行数据值(am(i+p))的复制,以在编码和调制设备中进一步进行编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03000427.9 | 2003-01-10 | ||
EP03000427A EP1437842A1 (de) | 2003-01-10 | 2003-01-10 | Mehrträgerübertragung mit Sendediversität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11084A true CN101411084A (zh) | 2009-04-15 |
Family
ID=32479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4800064737A Pending CN101411084A (zh) | 2003-01-10 | 2004-01-05 | 在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437842A1 (zh) |
KR (1) | KR20050091079A (zh) |
CN (1) | CN101411084A (zh) |
WO (1) | WO2004064281A2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600547B1 (en) * | 1992-12-01 | 2000-02-09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Sub-band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ystem |
AU4238697A (en) * | 1996-08-29 | 1998-03-1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patio-temporal processing for communication |
JP3793637B2 (ja) * | 1998-01-22 | 2006-07-05 | 株式会社東芝 | Ofdm信号伝送装置 |
DE60037583T2 (de) * | 2000-08-24 | 2009-01-08 | Sony Deutschland Gmbh |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zum Senden und Empfangen von OFDM Signalen in einem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
US6842487B1 (en) * | 2000-09-22 | 2005-01-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yclic delay diversity for mitigat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in OFDM systems |
-
2003
- 2003-01-10 EP EP03000427A patent/EP1437842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
- 2004-01-05 CN CNA2004800064737A patent/CN101411084A/zh active Pending
- 2004-01-05 WO PCT/EP2004/000032 patent/WO2004064281A2/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4-01-05 KR KR1020057012820A patent/KR20050091079A/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4064281A2 (de) | 2004-07-29 |
WO2004064281A9 (de) | 2009-10-29 |
EP1437842A1 (de) | 2004-07-14 |
KR20050091079A (ko) | 2005-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39136B (zh) | 基于空频编码的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法及其系统 | |
CN101843005B (zh) | 使用基于相移的预编码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收发器 | |
CN103368634B (zh) | 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案 | |
US7936740B2 (en) | Radio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radio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 |
CN101919187B (zh) | 用于在多载波通信系统中发射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385249B (zh) | 支持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的图案多样性和相关方法 | |
CN101669315B (zh) | 无线电数据发射方法以及利用所述方法的发射器和接收器 | |
CN1643842B (zh) | 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 |
CN102546512A (zh) | 正交频分复用发送装置和正交频分复用接收装置 | |
WO2009153810A2 (en) | Precoding for multiple transmission streams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 |
US20110044313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multiple antenna for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 |
JP2011510519A (ja) | Mimo送信機用sc−qostfbc符号 | |
CN103297204A (zh) | 用于正交频分复用应用的空间时间发射分集系统及方法 | |
US8422580B2 (en)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pace-time-frequency coding | |
Popescu et al. | Sum capacity and TSC bounds in collaborative multibase wireless systems | |
CN101001099B (zh) | 一种分布式互助中转方法及中转系统 | |
CN101459458A (zh) | 在码分多址系统中构成无约束成对正交码的方法 | |
Seo et al. | Comparative study of OFDM system with carrier interferometry code and STBC in flat fading channels | |
KR101282480B1 (ko) | 송신 다이버시티 기법을 적용한 무선 다중 캐리어 코드 분할 다중화 통신 장치 | |
CN101411084A (zh) | 在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 |
CN101369836B (zh) | 无线信号发送、接收方法与发送、接收装置 | |
CN102684767B (zh) | 基于三维互补码的多载波miso系统的通信方法 | |
US20060164971A1 (en) | Pilot symbol transmission for multiple-transmit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i et al. | A New DSTM Scheme Based on the Weyl Group for MIMO Systems with 2, 4 and 8 Transmit Antennas | |
Reddy et al. | Analysis of Space Period Blocks Codes for Independent Channel Coefficient Using MIMI-CDMA Techniqu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90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