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5966B - 无线网络中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控制信令 - Google Patents

无线网络中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控制信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5966B
CN101405966B CN200780009851.0A CN200780009851A CN101405966B CN 101405966 B CN101405966 B CN 101405966B CN 200780009851 A CN200780009851 A CN 200780009851A CN 101405966 B CN101405966 B CN 1014059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qi
event
cqi value
reporting mode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98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5966A (zh
Inventor
Q·李
M·候
R·温尼坦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1/688,20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045992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05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5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5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59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控制反馈信令。还描述了其它实施例并要求其它实施例的权利。

Description

无线网络中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控制信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无线网络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在所述无线网络中提供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控制信令。
背景技术
多载波通信系统利用符号调制副载波来进行通信。包括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变化的信道状况提出了以所需的通信效率向系统中的用户提供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的挑战。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将能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便于本描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元件。附图的各图中举例而非限制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一种资源分配算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另一种资源分配算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一个无线通信节点;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另一个无线通信节点;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信道状况报告的流程图;以及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报告节点序列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参照附图,这些附图形成该详细描述的一部分,其中在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通过可以在其中实现本发明的说明实施例来示出。应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它实施例,并且可以做出结构或逻辑改变。因此,不应将以下详细描述视为是限制意义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范围由随附权利要求及其均等物限定。
可以采用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式来将各个操作作为多个独立的操作依次描述;但是,不应将描述顺序理解为意味着这些操作与顺序有关。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短语“A和/或B”表示“(A)、(B)、或(A和B)”。出于本发明的目的,短语“A、B和/或C”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B和C)”。
本描述可以使用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这两个短语均可以指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实施例。此外,“包括”、“包含”、“具有”等术语在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用时是同义的。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0。在该实施例中,图中将通信系统100示为具有经由共享的无线介质116以通信方式相互耦合的节点104、108和112。节点104、108和112分别可以通过天线结构120、124和128访问共享的无线介质116(下文称为“介质116”)。
每个天线结构120、124和128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天线,例如,如图所示为三个天线,以用于经由共用的无线介质116进行无线通信。在各个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任意数量的天线。天线结构120、124和128中采用的天线可以是定向或全向天线,包括例如偶极子天线、单极子天线、贴片天线、环形天线、微带天线、或任何其它类型的适于传送射频(RF)信号的天线。
利用一个发射天线(位于发射节点处)和一个接收天线(位于接收节点处)的链路可以称为单输入单输出链路。利用多于一个发射和接收天线的链路可以称为多输入多输出(MIMO)链路。多天线节点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空间信道经由介质116传送信息。多天线节点可以形成多达与它所具有的天线数量一样多的空间信道。例如,节点104可以形成1、2或3个空间信道以用于通过介质116传送信息。
节点104、108和112可以是通信系统100中用于传送信息的任何物理或逻辑实体,并且可以根据一组给定的设计参数或性能限制的需要,作为硬件、软件或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尽管图1举例示出有限数量的节点,但可以明白,对于给定实现,可以采用更多或更少的节点。
在各个实施例中,通信系统100可以是符合通用移动电话系统(UMTS)及其任何修订、修改或更新(包括但不限于来自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制订的技术报告第七版(theSeventhReleaseoftheTechnicalReport),3GPPTR25.814V7.1.0(2006-09)的那些规范)的无线电接入网。
在各个实施例中,节点108和112可以是在例如移动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移动电话等中实现的用户设备(UE),而节点104(又可称为节点B)可以在基站收发器(BTS)中实现。
节点104可以设置成用于通过介质116向和/或从节点108和112传送信息。该信息可以包括媒体信息和/或控制信息。媒体信息一般是指表示针对用户的内容的任何数据,如图像信息、视频信息、图形信息、音频信息、语音信息、文本信息、数字信息、字母数字符号、字符符号等。控制信息一般是指表示针对自动化系统的命令、指令或控制字的任何数据。例如,控制信息可用于通过系统路由媒体信息,指示节点以特定方式处理媒体信息,或将网络的状态信息传送到节点。
沿节点108和112到节点104方向的传输可以称为上行链路传输,而沿相反方向的传输可以称为下行链路传输。这些空中接口可以与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和/或演进型UTRA(E-UTRA)技术兼容。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行链路调制方案可以是诸如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第一类型,而上行链路调制方案可以是诸如单载波频分多址(FDMA)的第二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因为多个OFDM符号散布在多个副载波上,同时相邻副载波彼此正交,所以可以通过介质116传送下行链路信息。可以将所传送的信息组织成给定信道的多个物理资源元素(“PRE”)。PRE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副载波组成,PRE可以设置成包括L个连续副载波和M个时间/频率符号的资源块。L和M可以是任何正整数。最初,可以将待传送的信息设置成一个或多个虚拟资源元素(VRE),VRE的大小对应于PRE的大小。然后,可以根据参照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描述的分配方案来将VRE指定给PRE用于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局部传输模式(LTM)可以规定,从节点B(如节点104)传送到特定UE(如节点108)的信息局限于资源块集合,并且对于每个子帧,指定一个资源块用于传送给单个UE。在一些实施例中,节点104可以基于对瞬间信道状况的了解来选择经选择用于传输的资源块(又称信道相关调度)。
信道相关调度可以帮助对抗信道上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但是,它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可用和/或需要。例如,如果节点108具高度移动性(例如,在车辆中行进),则难以跟踪瞬间信道状况。又如,如果正在向多于一个UE(如节点108和节点112)广播信息,则不可能采用信道相关调度来利用特定UE的信道。
当信道相关调度不可用或不需要时,便需要增加频率分集。在LTM中,频率分集可以通过在子帧内在相互隔开足够距离的资源块上分布VRE来获得。当待传送的信息量(如有效载荷)足以满足(fill)多个资源块时,这种分布很有效。
另一方面,如果待传送的信息量不足以满足多个资源块,则将信息分布在多个资源块上会导致浪费传送带宽的一些部分。因此,为了传送具有相对较小的有效载荷的信息,可以采用分布式传输模式(“DTM”)。DTM可以将多个UE的有效载荷分布在多个资源块上。因此,在DTM中,单个资源块可以包括待传送给多于一个UE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在从节点104到节点108和/或节点112的下行链路中以频分复用(“FDM”)方式一起复用DTM和LTM传输。首先,可以将PRE分配给局部用户(例如,LTM传输所指向的UE)以便利用多用户分集。接着,可以在分布式用户(例如,DTM传输所指向的UE)之间分配剩余的PRE(全部资源元素的固定分数,或动态变化的分数)。
待映射到指定用于局部传输的资源块的PRE的VRE可以称为局部VRE(“LVRE”);而待映射到指定用于分布式传输的资源块的PRE的VRE可以称为分布式VRE(“DVRE”)。
当每个用户的资源需求相同时,将DVRE映射到PRE相对简单。本文所用的“用户的资源需求”可以是在下行链路传输中将相关信息传送给UE所需的资源元素量。用户的资源需求可以表示并且最初可以设置成多个DVRE。满足用户的资源需求的DVRE的数量有时可以称为分布式虚拟资源块(DVRB)。当用户的资源需求不同(而导致对于每个用户需要不同数量的DVRE(或不同大小的DVRB))时,分布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给定不相等的资源需求的可能性,本发明的实施例使得传送节点(如节点B)能够将分布式用户的信息映射到PRE。
在该实施例中,设K个不同用户的不同的资源需求可以表示成lk,k=1,...,K。因此,所需的资源元素的总数(NRE)如下式:
N RE = Σ k = 1 K l k             (式1)
在该实施例中,假定所需的资源元素的数量NRE等于子帧中可供DTM使用的PRE的数量NPRE。尽管本文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将无线信道的时间单元(timeunit)作为子帧来论述,但其它实施例可以利用其它时间单元,如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以下描述提供用于将一组DVRE映射到NPRE个PRE的指令。
在各个实施例中,这NPRE个PRE可以分布在整个带上,分布在某些副载波块上,或是前两种情况的混合。在所有这些情况下,可以提取分配给DVRE的PRE的资源元素索引的有序集合,不失一般性,该集合可以形成到PRE集合{Si=i,i=1,2,...,NRE}的唯一映射。
这个PRE集合Si可以映射到不同用户的DVRE,即Vk(j),以便满足相应需求{lk}。可以选择导致所有用户的相邻PRE之间的平均间距最大的资源分配来为分配有受到资源限制的这些DVRE的整个用户集合提供所需的频率分集。
当所有用户的资源需求相同时,例如对于所有用户lk=l(k=1,...,K)时,所产生的映射可为Vk(j)=Sk+(j-1)K,k=1,...,K且j=1,...,l。
在不同用户的资源需求不相等的一般情况下,所需映射可以提供均匀分布在所有用户上的PRE。第k个用户的资源元素间距的均匀度的量度可以用偏离平均间距的偏差来定义,例如:
e k = Σ i = 2 l k | d k ( i ) - d ‾ k | γ (式2)
其中dk=Nsc/lk是第k个用户的资源元素之间的平均间距,dk(i)=Vk(i)-Vk(i-1)是第k个用户的第i个资源元素的间距,且γ=1或2(但γ可以是任何正数)。然后,资源分配算法可以试图以使得以下量度在所有分布上最小的方式来在不同用户中指定资源元素:
m = Σ k = 1 K e k (式3)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资源分配算法200的流程图,该算法200试图以提供相邻指定的资源元素之间的均匀度和/或间距的期望量度(adesiredmeasureofevennessand/orspacing)的方式来分布资源。
在方框204,将分布式用户按照他们的资源需求依次排序,以使得l1≥l2≥...≥lk。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执行该排序操作。
在方框208,可以将计算索引n设为1。
在方框212,可以计算资源元素索引的集合。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下式计算这些索引:
q i = in ( i l n Σ k = n K l k ) , i = 1 , . . . , l n (式4)
其中in(.)是整数函数,如ceil(.)(将值向上舍入到最接近整数)、round(.)(将值四舍五入到最接近整数)、或floor(.)(将值向下舍入到最接近整数)。
在方框216,接着可以通过{Vn(i)=Sqi}将资源元素集合指定给具有需求ln的第n个用户。
在方框220,可以从可用资源元素{Si}移除在方框216中指定给第n个用户的资源元素集合,以便形成剩下要指定的经过更新的资源元素集合。在更新之后,可以将剩下的元素重新连续(即,1,2,...)编号,以便允许式4为下一轮迭代工作。
在方框224,可以将计算索引n与分布式用户的总数K进行比较,以便确定是否已经对所有分布式用户执行了资源指定。如果没有,则过程转到方框228,在方框228,将计算索引加1,然后返回到方框212。
如果已经对所有分布式用户执行了资源指定,则过程转到方框232。在方框232,可以将Si(在方框216中映射到Vk(i)中)返回与原始资源元素索引相关,原始资源元素索引可以潜在地按照区块(chunk)分布在总带宽中。
在以上算法中,假定NPRE=NRE;但是,在许多实施例中,NPRE可以大于NRE。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映射算法可以经过修改以便考虑到额外的资源元素。例如可以将虚拟用户与真实分布式用户一起引入到映射中。可以为虚拟用户指定资源需求ldummy,该资源需求ldummy等于可用资源元素的数量NPRE与所需资源元素的数量NRE之差。即,ldummy=NPRE-NRE
虚拟用户及其关联的资源需求可以包含在如图2描述的算法中,以便使总的用户集合等于K+1。一旦映射完成,便可以在指定给真实用户的资源元素之间的间距中增加分配给虚拟用户的可能不使用的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例如方框204中将虚拟用户置于排序后的用户顺序的起始端,而不管它的需求如何。这可以提供待提供给虚拟用户的n=1的初始分布,剩下的有效分配散置在其它PRE中。虚拟用户可以附加在排序后的用户顺序的末端。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来考虑具有额外资源元素。例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使用间距因子S来将分布式用户的资源元素充分地散布在可用PRE上。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将可用PRE的集合定义为Si=i,i=1,2,...,NPRE,其中NPRE≥NRE。间距因子S可以如下定义:
S=[NPRB/NRE](式5)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资源分配算法300的流程图,该算法300试图利用该间距因子来提供考虑额外可用PRE的资源分配。
在方框304,与方框204类似,可以将分布式用户按照他们的资源需求排序,以使得l1≥l2≥...≥lk
在方框308,与方框208类似,可以将计算索引n设为1。
在方框312,可以通过下式定义间距函数j:
(式6)
在方框316,可以计算索引集合qi。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下式计算这些索引qi
q i = in ( j l n Σ k = n K l k ) , i = 1 , . . . , l n (式7)
还可如下修改该索引集合:
qi=mod(qi-1,NPRE)+1(式8)
在方框320,可以通过 { V n ( i ) = S q i } 将资源元素集合指定给具有需求ln的第n个用户。
在方框324,可以从可用资源元素{Si}移除在方框320中指定给第n个用户的资源元素集合,以便形成剩下要指定的经过更新的资源元素集合。NPRE可以更新以便反映可用资源元素的数量减少。式6中可以使用经过更新的NPRE以便计算不同i的j。
在方框328,与方框224类似,可以将计算索引n与分布式用户的总数K进行比较,以便确定是否已经对所有分布式用户执行了资源指定。如果没有,则过程转到方框332,在方框332,将计算索引n加1,然后返回到方框312。
如果已经对所有分布式用户执行了资源指定,则过程转到方框336。在方框336,可以将Si(在方框320中映射到Vk(i)中)返回与原始资源元素索引相关,原始资源元素索引可以潜在地按照区块分布在总带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尤其在用于映射分布式用户的分组方法的情况下,还可通过在时域(例如,每个符号)中改变映射来进行频率分集和干扰随机化,而进一步提高下行链路性能。
例如,如上所述,一旦确定了局部用户的资源映射,下一阶段便可以例如如图2和关联的论述所述来计算分布式用户的资源映射。该映射可以确定该调度单元(例如,0.5毫秒子帧或一个OFDM符号)的初始分配模式。在一个实施例中,随后的调度单元(例如,下一个子帧)中采用的映射方案可以是初始映射方案的变型。例如,随后的映射方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从前一个映射方案变化而来:循环移位,例如,将初始映射模物理资源元素的数量NPRE循环移位一个或多个单元;反向,例如,初始映射可以在频域中反向;或是循环移位和反向的组合。
这些技术有助于提高分布式用户情况下的分组方法的性能,并杆杠影响(leverage)分散方法的一些益处。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节点400。节点400可以与如上所示和描述的节点104类似且基本上可以互换。在该实施例中,节点400可以包括耦合到与天线结构120类似的天线结构408的发射电路404。发射电路404可以包括用于通过一个或多个空间信道传送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发射链路。
节点400还可包括耦合到天线结构120的接收电路412。与发射电路404类似,接收电路可以包括用于通过一个或多个空间信道接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接收链路。
节点400还可包括耦合到发射电路404和接收电路412的调度器416。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调度器416可以执行如上所述的资源分配映射和指定。
发射电路404可以接收待传送给多个用户的信息420;从调度器416接收可用资源的指定,并将信息映射到可用资源上。然后,发射电路404可以引起通过天线结构408传送信息。
如上所述,到局部(localized)用户的传输的指定可以根据信道相关调度来完成。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度器416可以耦合到接收电路412以便从用户接收关于现有信道状况的上行链路反馈(例如,上行链路传输中的控制信息),以便促进信道相关调度。
在节点400是多天线节点的实施例中,上行链路反馈可以包括预编码信息。预编码信息可以是通过诸如节点108的UE传送到诸如节点420的节点B(node-B)的索引。节点420、具体来说是调度器416可以接收索引并访问码本424以便选择将在到考虑瞬间信道状况的节点108的下行链路中使用的波束形成向量。通过正确编码上行链路反馈信道,上行链路反馈被讹误的概率很小。在存在讹误的情况下,所需的波束形成向量可以通过盲检测方法(其中,节点108执行码本搜索)或通过收敛跟踪码本(尤其对于低移动性信道来说)来恢复。此外,对于具高度移动性的UE,也可以使用专用的mid-amble序列来验证波束形成向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节点108可以在第一频带上发生的传输中传送上行链路反馈。调度器416可以接收该上行链路反馈并执行对其中包含的控制信息的验证。然后,调度器416将该验证的指示在下行链路传输中传送回节点108。验证(validation)可以在位于不同于用于上行链路反馈的频带的频带中的下行链路中来传送。该带外控制信号可以避免在具高度移动性的UE的情况下使用mid-amble序列。
上行链路反馈可以包含具有错误检测能力的块码或循环冗余检验(CRC)以便于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带外控制信号也可包括混合自动重复请求(ARQ)反馈。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度器416还可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速率。节点400可以使用上行链路信道来估计多普勒扩展(或载波间干扰(ICI)级)并在下行链路中调整副载波间距以减轻ICI。节点400可以根据(变化率或)多普勒扩展来另外/替代地进行链路和秩自适应。在此情况下,与之前不同,发射器尝试补偿因接收器的多普勒引起的损失。例如,如果多普勒扩展增加,则因为多普勒扩展会影响接收器处的信道估计,所以节点400处的发射器可以减少调制阶和码率。
通过进行这些技术,调度器416可以利用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信道之间的时间变化的互惠(reciprocity)。即,尽管频分去复用(FDD)中的信道响应可能不是互惠的,但是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之间的多普勒扩展(或时间变化率)仍可以相同,其中时间变化是由于传播路径中的UE或介质变化的移动性引起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技术可以延伸到一些其中不存在信道互惠的时分去复用(TDD)情形。例如,有效的下行链路信道包括节点400的发射链路和UE的接收链路,而上行链路信道包括UE的发射链路和节点400的接收链路。因为这些链具有有源组件,所以有效信道可能不是互惠的。又如,UE可以具有比发射链路多的接收链路(或天线),并且因为UE的一些接收天线可能不会在上行链路中听到,所以有效信道可能不是互惠的。在这些TDD情况下,虽然信道互惠可能不存在,但是变化互惠仍适用。
尽管正确计时的反馈可以利于实现由这些技术提供的益处,但是不正确计时的反馈会否定它们。例如,如果不以及时方式发送反馈,则节点400只可以使用之前接收的反馈来进行波束形成和/或链路/秩自适应。如果信道变化太快,则之前的反馈会过时,然后反馈延迟会取消波束形成的增益。例如,之前反馈的波束形成向量指向30度,而理想的当前波束形成角是60度。如果波束形成误差30=60-30度取消了波束形成增益,则应当增加反馈速率。对于MCS反馈的情形,过时的反馈会减少链路自适应的增益或甚至使链路断开。
因此,为了利于这些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调度器416来确定UE应当多频繁地反馈信道状态信息。这可以通过以下过程来完成。
调度器416可以在上行链路中经由接收电路412从UE接收信号。然后,调度器可以估计所接收信号中的时间变化(或多普勒扩展)。调度器416可以确定诸如波束形成矩阵、信道质量指示(CQI)报告和/或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速率。然后,调度器416可以经由发射电路404将速率和其它要求传送给UE。然后,UE可以按照指定速率反馈信息。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节点500。节点500可以与如上所示和描述的节点108和/或112类似且基本上可以互换。节点500可以包括耦合到与天线结构124和/或128类似的天线结构508的发射电路504。发射电路504可以包括用于通过一个或多个空间信道传送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发射链路。
节点500还可包括耦合到天线结构508的接收电路512。与发射电路504类似,接收电路可以包括用于通过一个或多个空间信道接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接收链路。
节点500还可包括反馈控制器516。反馈控制器516可以包括耦合到接收电路512并配置成用于确定用以接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空间信道的状况的信道状况检测器520。反馈控制器516可以生成用于指示所确定的状况的CQI级并在上行链路反馈中将CQI级传送到节点104。
在各个实施例中,节点104可以利用CQI反馈来进行:信道相关调度(如上文论述);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干扰管理;和/或物理信道的传输功率控制。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道状况报告600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信道状况检测器520可以与接收电路512协作以确定信道的状况(方框604)。然后,反馈控制器516可以生成(develop)CQI值以指示所确定的状况(方框608)。
反馈控制器516可以确定是否触发报告(方框612),如果是,则在上行链路反馈中报告CQI(方框616)。在利用MIMO传输的实施例中,CQI反馈量可以随信道流的数量、天线配置和变化的信道状况而改变。CQI值可以具有可变长度以便考虑到变化的反馈量。因此,除了传送CQI值本身之外,节点500还可传送CQI值的长度。
如果在方框612中不触发报告,则报告过程可以循环回到方框604。方框604中信道状况的确定和方框608中CQI值的生成可统称为监视CQI值。
在各个实施例中,可以用多种方式触发报告。例如,诸如节点104的节点B可以定期调度节点500的上行链路反馈。该调度可以向节点500传送由节点104广播的上行链路图。可以考虑接收该调度的指示以触发CQI报告。尽管定期报告可以提供综合的信道状况报告,但该报告所需的开销不一定会对系统100加重负担。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引入事件驱动报告模式。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报告模式序列700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在方框704,反馈控制器516可以在非事件驱动模式监视并报告CQI值。在非事件驱动模式,可以在例如定期基础上触发报告。在方框708,反馈控制器516可以确定CQI值是否在预定时间T内发生了改变。预定时间T可以是可配置的值,例如,在非事件驱动模式期间,计时器可以是N*CQI报告周期时间间隔;其中N是整数。如果CQI值在时间T内发生了改变,则反馈控制器516可以在方框704在非事件驱动模式继续监视和报告CQI。如果CQI值在时间T内没有发生改变,则反馈控制器516可以在方框712进入事件驱动CQI报告模式。当处于事件驱动报告模式时,反馈控制器516可以监视CQI值,并在检测到信道状况的某些变化时而不是在定期基础上报告这些值。在方框720,反馈控制器516可以确定是否发生了事件驱动报告模式退出事件。如果没有,则反馈控制器516可以在事件驱动报告模式继续监视和报告CQI值。如果发生了退出事件,则反馈控制器516可以循环回到方框704,并恢复在非事件驱动模式监视和报告CQI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信道状况在预定时间间隔内发生变化并且对应的CQI值不同于上一次报告的值时,会发生事件驱动报告模式退出事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信道改变太频繁,则定期反馈会更有效,并且高变化率的检测会触发退出事件驱动模式的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事件驱动报告模式退出事件可因反馈控制器516向节点104发送带内控制信号或发送基于争用的CQI报告(例如,在上行链路帧的争用周期期间传送CQI报告)而发生。对于基于争用的报告,考虑在该区域中存在K个UE并且目前有L个UE不处于事件驱动报告模式的实施例。在此情况下,节点104可以调度这L个UE用于定期CQI报告。此外,节点104还可调度M(M<K-L)个资源以便K-L个UE在退出事件驱动CQI报告模式时潜在地争用CQI报告。争用可以基于码域。除了CQI报告本身之外,这些基于争用的报告还可包括UE标识符。注意,M与K-L相比的值可以基于K-L个用户之间的信道相关性。
一旦节点104从UE接收带内信令消息或基于争用的CQI报告,节点104便可以在非事件驱动报告模式调度资源以供UE用于发送CQI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节点104可以预测UE将退出事件驱动报告模式并开始调度供UE用于发送CQI报告的资源。节点104可以用多种方式来预测UE处的信道状况变化(例如,通过检测变化的信道状况)。通过节点104自动执行预测并以非事件驱动方式指定供UE开始发送CQI报告所必需的资源,可以避免带内信令或基于争用的CQI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节点104可以在这里使用上文描述的用于利用变化互惠的技术或其变型来为UE调度反馈模式(如事件驱动或定期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事件驱动报告模式退出事件可以基于计时器。例如,一旦进入事件驱动报告模式,反馈控制器516可以启动计时器。无论CQI传输何时重新开始,都可复位计时器。如果计时器到期,则节点104可以为节点500调度资源,并且反馈控制器516可以重新开始它的CQI传输。或者,也可以利用带内信令来发送基于计时器的CQI报告。一旦发送CQI,反馈控制器516便可以按照模式进入规则而回到事件驱动报告模式。计时器的值可以通过节点104来配置。如果将计时器配置为0,则禁用事件驱动CQI报告模式。
尽管本文出于描述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示出和描述了某些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经演算用于实现相同目的的各种各样的备选和/或均等实施例或实现可以替代所示和描述的实施例。希望本申请涵盖本文论述的实施例的变更或变型。因此,很明显地希望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只由权利要求及其均等物限制。

Claims (17)

1.一种无线网络中的方法,包括:
在上行链路传输中,在第一射频频带内,从无线节点接收控制反馈;以及
在不同于所述第一射频频带的第二射频频带内传送下行链路传输,所述下行链路传输包括对所述接收的控制反馈的验证,
其中,在所述上行链路传输中通过共享的无线介质来传送具有一定长度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值和所述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送下行链路传输包括:
传送混合自动重复请求(ARQ)下行链路传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反馈包括错误检测码,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至少部分基于所述错误检测码来验证所接收的控制反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反馈包括一个或多个索引,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至少部分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索引来选择波束形成向量;以及
至少部分基于所选择的波束形成向量来传送另一个下行链路传输。
5.一种无线网络中的方法,包括:
移动站通过确定无线信道的状况来监视信道质量指示(CQI);
生成具有一定长度的CQI值以指示所确定的状况;
由所述移动站在上行链路传输中通过共享的无线介质来传送所述CQI值以及除了CQI值之外还传送所述长度;以及
进入事件驱动报告模式,其中所述无线信道的状况的变化触发CQI报告,所述进入至少部分基于对所述CQI的所述监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生成具有不同于所述长度的另一长度的另一个CQI值;以及
在另一个上行链路传输中传送所述另一个CQI值以及除了所述另一个CQI值之外还传送所述另一个长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进入事件驱动报告模式还包括:如果所述CQI值在长于预定时间量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则进入所述事件驱动报告模式。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至少部分基于从之前的CQI传输起流逝的时间量和/或检测到的所述CQI中的变化而退出所述事件驱动报告模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退出所述事件驱动报告模式包括在上行链路传输中传送退出所述事件驱动报告模式的消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退出所述事件驱动报告模式包括在上行链路帧的争用周期内传送所述CQI值和所述长度。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退出所述事件驱动报告模式包括通过所述共享的无线介质接收对所述上行链路传输的所述传送而调度的资源的指示。
12.一种无线网络中的装置,包括:
通过确定无线信道的状况来监视信道质量指示(CQI)的部件;
生成具有一定长度的CQI值以指示所确定的状况的部件;
在上行链路传输中通过共享的无线介质来传送所述CQI值以及除了所述CQI值之外还传送所述长度的部件,以及
进入事件驱动报告模式的部件,其中所述无线信道的状况的变化触发CQI报告,所述进入至少部分基于对所述CQI的所述监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生成具有不同于所述长度的另一长度的另一个CQI值的部件;以及
在另一个上行链路传输中传送所述另一个CQI值以及除了所述另一个CQI值之外还传送所述另一个长度的部件。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如果所述CQI值在长于预定时间量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则触发所述事件驱动报告模式的部件。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至少部分基于从之前的CQI传输起流逝的时间量和/或检测到的所述CQI值中的变化而退出所述事件驱动报告模式的部件。
16.一种无线网络中的系统,包括:
多个基本上全向的天线,用于通过共享的无线介质接收传输;以及
反馈控制器,其在操作上耦合到所述多个基本上全向的天线,并且包括配置成用于确定无线信道的状况的信道状况检测器,所述反馈控制器配置成用于生成具有一定长度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值以指示所确定的状况,经由所述多个基本上全向的天线在上行链路传输中传送所述CQI值以及除了CQI值之外还传送所述长度,以及至少部分基于所述无线信道的状况的所述确定来进入事件驱动报告模式,其中所述无线信道的状况的变化触发CQI报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反馈控制器还配置成用于至少部分基于从之前的CQI传输起流逝的时间量和/或检测到的所述CQI中的变化而退出所述事件驱动报告模式。
CN200780009851.0A 2006-03-20 2007-03-20 无线网络中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控制信令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59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8441806P 2006-03-20 2006-03-20
US60/784,418 2006-03-20
US11/688,202 US8045992B2 (en) 2006-03-20 2007-03-19 Uplink and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1/688,202 2007-03-19
PCT/US2007/064444 WO2007109688A1 (en) 2006-03-20 2007-03-20 Uplink and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5966A CN101405966A (zh) 2009-04-08
CN101405966B true CN101405966B (zh) 2016-01-20

Family

ID=4053884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9924.6A Active CN101405973B (zh) 2006-03-20 2007-03-19 用于分配时间和频率资源的无线接入网和方法
CN20078000983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5965B (zh) 2006-03-20 2007-03-20 下行链路资源分配和映射
CN20078000985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5966B (zh) 2006-03-20 2007-03-20 无线网络中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控制信令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9924.6A Active CN101405973B (zh) 2006-03-20 2007-03-19 用于分配时间和频率资源的无线接入网和方法
CN20078000983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5965B (zh) 2006-03-20 2007-03-20 下行链路资源分配和映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14059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51275B2 (en) 2004-04-02 2022-09-20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886979B2 (en) 2004-04-02 2021-01-05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in DIDO multicarrier systems
US11394436B2 (en) 2004-04-02 2022-07-19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749582B2 (en) 2004-04-02 2020-08-18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oordinate transmissions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systems via user clustering
US9312929B2 (en) 2004-04-02 2016-04-12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to compensate for Doppler effects in multi-user (MU)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MAS)
US9826537B2 (en) 2004-04-02 2017-11-21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inter-cluster handoff of clients which traverse multiple DIDO clusters
US11309943B2 (en) 2004-04-02 2022-04-19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lanned evolution and obsolescence of multiuser spectrum
US10425134B2 (en) 2004-04-02 2019-09-24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lanned evolution and obsolescence of multiuser spectrum
US10200094B2 (en) 2004-04-02 2019-02-05 Rearden, Llc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handoff, power control and link adaptation in distributed-input distributed-output (DIDO)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819403B2 (en) 2004-04-02 2017-11-14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handoff of a client between different distributed-input-distributed-output (DIDO) networks based on detected velocity of the client
US8654815B1 (en) 2004-04-02 2014-02-18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985811B2 (en) 2004-04-02 2021-04-20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542763B2 (en) 2004-04-02 2013-09-24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oordinate transmissions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systems via user clustering
US10277290B2 (en) 2004-04-02 2019-04-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exploit areas of coherence in wireless systems
US9685997B2 (en) 2007-08-20 2017-06-2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enhance spatial diversity in distributed-input distributed-output wireless systems
US8131306B2 (en) 2006-03-20 2012-03-06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data subcarriers within a downlink subframe based on grouping of user stations
US8331265B2 (en) * 2009-04-20 2012-1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beamforming training using fixed time window for heterogeneous antenna systems
USRE48709E1 (en) 2009-12-16 2021-08-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a channel qual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RE47091E1 (en) 2009-12-16 2018-10-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a channel qual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446823B2 (ja) * 2009-12-16 2014-03-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ハンドオーバのための方法、端末装置、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3891205B (zh) * 2011-10-27 2017-12-0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高速缓存
CA2872502C (en) * 2012-05-04 2021-05-18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oping with doppler effects in distributed-input distributed-output wireless systems
US11189917B2 (en) 2014-04-16 2021-11-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ing radioheads
US11050468B2 (en) 2014-04-16 2021-06-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US10194346B2 (en) 2012-11-26 2019-01-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11190947B2 (en) 2014-04-16 2021-11-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current spectrum usag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EP2744141B1 (en) * 2012-12-17 2017-09-06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time and frequency resources for at least one data transmission via a fast fading frequency selective channel
EP2954634B1 (en) 2013-02-08 2020-04-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adio resources allocation
US9923657B2 (en) 2013-03-12 2018-03-2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9973246B2 (en) 2013-03-12 2018-05-15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10164698B2 (en) 2013-03-12 2018-12-25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10488535B2 (en) 2013-03-12 2019-11-26 Rearden,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still images and video using diffraction coded imaging techniques
US10547358B2 (en) 2013-03-15 2020-01-28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dio frequency calibration exploiting channel reciprocity in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290162B2 (en) 2014-04-16 2022-03-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US10462801B2 (en) 2017-05-05 2019-10-2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protocols for high doppler conditions
US10470072B2 (en) 2017-06-15 2019-11-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on of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WO2020093198A1 (en) 2018-11-05 2020-05-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network element of scheduling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79340A1 (en) * 1995-09-25 1997-03-26 Nuray Aykin Circuit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H10154969A (ja) * 1996-11-22 1998-06-09 Sony Corp 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端末装置
FI109437B (fi) * 2000-04-03 2002-07-31 Nokia Corp Resurssien varaus pakettimuotoisessa tiedonsiirrossa
CN1369978A (zh) * 2001-02-15 2002-09-18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Cdma基站系统呼叫资源分配方法
ATE368977T1 (de) * 2003-10-21 2007-08-15 Alcatel Lucent Verfahren zur zuordnung der unterträger und zur auswahl des modulationsschemas in einem drahtlosen mehrträgerübertragungssystem
KR100842588B1 (ko) * 2004-03-12 2008-07-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전송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 통신시스템의 부반송파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EP1617606A1 (en) * 2004-07-16 2006-0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cheduling mode switching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5973B (zh) 2013-04-24
CN101405965B (zh) 2012-08-15
CN101405965A (zh) 2009-04-08
CN101405973A (zh) 2009-04-08
CN101405966A (zh) 2009-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5966B (zh) 无线网络中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控制信令
US8041362B2 (en) Down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mapping
US8045992B2 (en) Uplink and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4302007B (zh) 无线接入系统的信道分配的方法
CN102308653B (zh) 蜂窝电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令
TWI376900B (zh)
CN101919172B (zh) 长期统计csi辅助mu-mimo调度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1502021B (zh) 按需天线反馈
CN109565395A (zh) 用于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16597B (zh) Mimo系统中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2884856B (zh) 在移动无线通信网络中进行资源分配的方法和网络实体
CN102859915A (zh) 传输上行链路信号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4662812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01897A (zh)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662813A (zh) 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干扰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2083223A (zh) 一种发送dci和上行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171981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
CN104105129B (zh) Lte系统中的非周期csi报告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3249157B (zh) 不完美csi条件下的基于跨层调度机制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2377530B (zh) 一种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14064292A (ja) マルチユーザmimoシステム、基地局、ユーザ設備及びcqi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
CN101765125B (zh) 一种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发送上行探测信号的方法
CN101212282A (zh) 基于多输入多输出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WO2008046845A2 (en) Downlink scheduling method for mimo/miso cellular systems with limited feedback signalling
Migliorini et al. Power-aware allocation of MBSFN subframes using discontinuous cell transmission in LTE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