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2021B - 按需天线反馈 - Google Patents

按需天线反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2021B
CN101502021B CN2007800295063A CN200780029506A CN101502021B CN 101502021 B CN101502021 B CN 101502021B CN 2007800295063 A CN2007800295063 A CN 2007800295063A CN 200780029506 A CN200780029506 A CN 200780029506A CN 101502021 B CN101502021 B CN 1015020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equipment
feedback
transmitter
antenna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295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2021A (zh
Inventor
罗伯特·M·哈里森
曼苏尔·艾哈迈德
蔡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orola Mobility LLC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torola Mobility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orola Mobility LLC filed Critical Motorola Mobility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502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2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2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20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04B7/066Combined feedback for a number of channels, e.g. over several subcarriers like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3Feedback on requ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反馈方法,其中,接收发射设备已经调度了到接收设备的数据传输的通知。响应于接收到该通知而生成天线反馈。将天线反馈发送到发射设备。移动设备包括无线网络接口和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用于接收发射设备已经调度了到移动设备的数据传输的通知,响应于接收到该通知而生成天线反馈,并且经由该接口向发射设备发送天线反馈。

Description

按需天线反馈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发射天线反馈的无线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将天线阵列用作以单一信号发射大量信息的有效装置。天线阵列是一组间隔的天线,其能够协同工作以将信号从发射设备发射到接收设备。当协同工作来发射信号时,天线阵列产生唯一的天线方向图,该唯一的天线方向图比单一天线将要形成的更集中于接收设备。
天线阵列根据单独的天线所使用的操作参数能够产生许多不同的天线方向图。用于特定传输的最佳天线方向图是可变的并且取决于诸如传输的性质、接收设备的类型、发射设备周围的位置和条件、接收设备周围的位置和条件等因素。为了增强天线阵列的能力,许多无线系统提供下述机制:通过该机制,无线设备能够将天线反馈发送到基站。天线反馈允许接收设备请求来自基站的特定天线方向图。
当前的天线反馈方案如此操作,以便无线设备重复地将天线反馈发射到基站,而不管基站是否正在接收数据。这些方案浪费了用于这种不需要的反馈的系统资源和带宽。因此,需要一种方法,该方法规定从接收设备到发射设备的天线反馈的按需传输。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接收设备中的反馈方法。接收发射设备已经调度了到接收设备的数据传输的通知。响应于接收到该通知而生成天线反馈。向发射设备发送该天线反馈。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该移动设备包括无线网络接口。处理器被配置用于接收发射设备已经调度了到移动设备的数据传输的通知,响应于接收到该通知而生成天线反馈,并且经由接口向发射设备发送该天线反馈。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在发射设备中发起来自接收设备的反馈的方法。发送发射设备将向接收设备发送数据的通知。该通知用作对来自接收设备的天线反馈的请求。从接收设备接收天线反馈。通过利用天线方向图,将数据发射到接收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有利于理解寻求保护的主旨,在附图中示出了说明性实施例,根据对这些附图的查看,当与下文描述和权利要求结合考虑时,将容易地理解和领会寻求保护的主旨、其结构和操作及其许多优势。
图1是描述包括发射设备和接收的示例性系统的框图,在该示例性系统中利用了按需天线反馈;
图2是描述图1的发射设备中用于提供发起和接收按需天线反馈的示例性过程的流程图;
图3是描述图1的接收设备中用于提供按需天线反馈的示例性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系统100包括发射设备110和接收设备150。术语“发射设备110”和“接收设备150”的选择有助于描述此处的功能性。然而,在此处将变得更加明显的是,发射设备110和接收设备150是双向设备。因此,发射设备110不只是发射机,并且接收设备112不只是接收机。此外,将认识到,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因此,每个发射设备110实际上能够服务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150,并且每个接收设备150能够从一个或多个发射设备110接收服务。
在一个示例中,系统100是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发射设备110是向接收设备150提供服务的基站。在一个示例中,系统100是当前采用的无线通信系统,或正在开发的无线通信系统。这种系统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诸如GSM、GPRS、CDMA、IDEN、2.5G、和3G、以及WiMAX(802.16e)系统的系统,这些系统使用诸如QPSK、DQPSK、OQPSK、BPSK、QAM以及扩展频谱多址(诸如CDMA、OFDMA)和非扩展频谱多址(诸如TDMA或FDMA)技术或其变化及演进的调制方式,这些调制方式适用于自适应天线阵列或可替代的传输模式,诸如可变数据速率复调制技术。
进一步参考图1,在一个示例中,发射设备110是用于蜂窝系统的基站收发机系统,可从诸如摩托罗拉的制造商获得该基站收发机系统,发射设备110采用发射天线阵列112,该发射天线阵列112包括两个天线元件114、116来与接收单元150进行通信。经由通信信道发射或辐射来自天线元件114的信号,并且经由一个信道传送从天线元件116发出的信号。每个信道由从辐射天线元件到无线通信单元的多个路径组成。此外,到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单元的传输可以发生在信道的子集上,这取决于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多址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此处所使用的“信道”是在传输中使用的信道的部分(时间、频率、编码等资源)。从所有天线元件到接收单元150的天线系统的所有路径的复合被称为,并且指定为信道或复合信道117。当相关时,本公开将在此处区别信道和复合信道,并且当不是如此明显时,可以显式或隐式地将信道视为复合信道。此外,为了便于表述,天线阵列112被示出具有两个元件。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此处所述的原理可应用于具有多于两个元件的天线阵列。
在一个示例中,天线阵列112是自适应天线阵列,并且相应地,为阵列112的每个元件114、116提供特定加权,从而最优化复合信道117,用于与接收单元150的通信。当接收单元沿路由移动时,单独信道将部分地由于该移动的特性,以及部分地由于遭遇不同障碍以及这样的路径而显著变化或改变。在沿路由的不同位置处,将需要通过改变天线阵列加权(即,在天线元件之间的相对增益和相位)来调节天线阵列112,以与可用的并且变化的单独信道相关联,以便继续向接收设备150提供服务。通过使接收设备150向发射设备110发送天线反馈,可以完成这一点。发射设备110如此采用天线反馈,以便发射设备110将加权应用到天线阵列,以提供最优化的天线方向图。自适应天线阵列以及天线反馈的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在美国专利No.6,859,503和6,754,475中找到,通过引用在此并入上述专利。
各种发射设备110的设计和操作是已知的,因此,将省略每个可能实施例的详细描述。然而,为了有效地说明此处阐述的操作原理,发射设备110被示出包括示例性组件,诸如控制器118、存储器120、反馈逻辑122以及数据传输逻辑124。
控制器118是管理发射设备110并且执行其核心功能性的处理器。存储器120提供存储,其中可以存储数据、指令、软件例程、代码集合、数据库等。反馈逻辑122接收并处理来自接收设备150的天线反馈,并且将该天线反馈传递到控制器118,然后,控制器118能够运行以提供请求的天线方向图用于到接收设备的传输。反馈逻辑122还接收和处理来自接收设备150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数据,并且将该CQI数据发送到控制器118。在一个示例中,控制器118采用CQI数据来确定信道117是否具有合格的质量来发射数据。如果该信道质量合格,并且如果发射设备110具有针对接收设备150的数据,那么发射设备110将向接收设备150发送通知消息,以通知接收设备150它被调度用于接收数据。
数据传输逻辑124包括硬件和软件组件,这些组件对于准备用于通过信道117传输的数据是必要的。这些组件包括诸如编码、调制、功率分配等的功能性。数据传输逻辑124通过接口119向天线阵列112提供信号。接口119用于将由数据传输逻辑124产生的信号转换成可在天线阵列112中使用的形式。例如,如果天线阵列112是无源天线元件的集合,则接口119可以执行发射机的RF功能,包括将基带调制信号转换成射频(RF转换)、功率放大等。然而,如果天线阵列112具有内置的功率放大器,接口119将执行传输功能,包括RF转换以及小信号放大。最后,如果天线阵列112能够接受基带信号并且执行发射机的RF功能,则接口119可以是数字接口,经由该数字接口,可以将数字化的基带信号从数据传输逻辑124发送到天线阵列112。相应地,控制器118向数据传输逻辑124提供输入,以便数据传输逻辑向天线阵列112提供适当格式化的输出流,用于到接收设备150的传输。控制器还向数据传输逻辑124提供天线阵列加权,以便天线阵列112根据来自接收设备150的天线反馈提供天线方向图。
在一个示例中,接收设备150包括根据无线通信系统100的操作可操作地发送和/接收数据的任何适合的设备。接收设备150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移动电话、寻呼机、无线电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数据终端、膝上型计算机、专用游戏设备、集成了无线调制解调器的视频游戏设备以及这些设备的组合或子组合。这些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是熟知的,因此,将省略对每种可能性的详细描述。然而,出于说明性目的,无线设备150被示出包括示例性组件,诸如控制器152、存储器154、设备专用逻辑156、数据传输逻辑158以及天线阵列160。
控制器152是管理并且执行接收设备150的设备专用功能性的处理器。存储器154提供存储,其中可以存储数据、指令、软件例程、代码集合、数据库等。设备专用逻辑156指接收设备150的组件,这些组件在此处未显式提及,但这些组件对于接收设备150以其预期方式来执行是必要的。例如,如果接收设备150是移动电话,则设备专用逻辑156将包括诸如用户接口、显示器等的组件。数据传输逻辑158通过接口161向天线阵列160提供数据信号,并且接收来自天线阵列164的数据。接口161执行与接口119的功能类似的RF传输功能。相应地,控制器152向数据传输逻辑158提供输入,以便数据传输逻辑将适当格式化的输出流提供到天线阵列160,用于到发射设备110或到另一基站或接收机的传输。控制器152还针对数据传输逻辑生成CQI反馈以及天线反馈,用于到发射设备110的传输。天线阵列160通过接口161连接到数据传输逻辑158。将认识到,天线阵列160以及数据传输逻辑158提供到无线网络的接口。将进一步认识到,虽然天线阵列160被示出具有两个元件,但它可以包括多于两个元件。
进一步参考图1,应理解的是,无线设备发射设备110以及接收设备150的组件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软件和/或硬件组件形成。许多个这样的组件可以被组合或分割。在一个示例中,每个设备的示例性组件采用和/或包括一系列计算机指令,以许多种编程语言中的任何一种来写或者利用许多种编程语言中的任何一种来实施所述计算机指令,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的。
在进一步的示例中,发射设备110以及接收设备150的每个采用至少一个计算机可读信号携带介质190。计算机可读信号携带介质190的示例是可记录数据存储介质,诸如磁、光和/或原子级数据存储介质。在另一示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携带介质是经由网络发射的调制载波信号,所述网络耦合到无线设备发射设备110或接收设备150。计算机可读信号携带介质190能够存储软件和/或逻辑组件,所述软件和/或逻辑组件可用于执行此处所描述的功能性。
出于说明性的目的,现在将描述提供和采用按需天线反馈的系统100的操作的示例性描述。参考图2,示出了过程200,为了请求并且采用天线反馈,将在发射设备110中执行过程200。在步骤201中,发射设备110中的控制器118配置接收设备150中的CQI报告,并且还可以配置发射设备所服务的其他接收设备。在一个示例中,配置CQI报告的步骤包括控制器118通过数据传输逻辑124以及经由天线阵列112向每个接收设备发射消息,该消息识别接收设备应如何发射CQI报告,包括多久发射一次报告,以及在UE计算它的CQI报告时,接收设备应假定基站将使用何种传输模式(例如,1个天线、闭环发射分集、开环发射分集、MIMO流的数目等)。
在步骤203中,发射设备110的控制器118通过反馈接收机122接收CQI报告,并且在步骤205中,发射设备110的控制器118选择接收设备,控制器118将调度到该接收设备的数据传输。在一个示例中,选择接收设备包括确定哪个接收设备具有对发射设备110开放的信道,所述信道具有用于发射数据的合格的质量。一般而言,发射设备110通过使用调度算法来确定信道是否具有合格的质量。该算法考虑在每个信道上可支持的数据速率、对每个接收设备的业务的延时要求、数据的优先权等。具有最能满足调度器要求的信道的接收设备将被宣布具有合格的质量。本技术中已知的调度器的一个示例是“最大C/I调度器”,最大C/I调度器总是选择具有最佳CQI的接收设备(即,在被调度的且数据对于其是可用的接收设备中,其信道具有最大载波干扰比,并且典型地能够支持最高数据速率的那个接收设备)。
在步骤207中,发射设备110的控制器118将在共享控制信道上通知所选择的接收设备150,该接收设备被调度用于接收数据。在一个示例中,该通知也用作为接收设备150应开始发射天线反馈信息的通知。否则,接收设备150将不发射天线反馈。因此,系统100带宽及资源被保留,因为只有实际被调度用于接收数据的接收设备150将发射反馈。在一个示例中,发送天线反馈的通知可以是隐式的或显式的。
在一个示例中,隐式的通知是发射设备110将在共享数据信道上向接收设备150发射数据的通知。因此,每当数据要被发射到接收设备150时,接收设备150将发射天线反馈。
显示的通知可以是在共享控制信道上发射的一个或多个位,显示的通知告知接收设备150来发射天线反馈,而不依赖于该接收设备是否被调度。这在低延时天线反馈比低延时CQI对于良好性能更关键的情况中可能是理想的。
在一个示例中,发射设备110的控制器118安排通知的传输时间,以便它在时间段的开始,在所述时间段期间基站可以在下行链路上(“下行链路子帧”)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进行发射,从而允许接收设备150响应于该调度通知而在相同下行链路子帧中发射天线反馈位。这允许发射设备在下一子帧的开始使用天线阵列加权,天线阵列加权被包括在天线反馈中,由此当接收设备以较高速度移动时,减少反馈指示(FBI)延时并且改善自适应阵列的性能。
作为另一选择,发射设备110可以将“天线反馈控制指示”连同动态调度通知一起发射,以告知接收设备150它是否应响应于被调度而发射天线反馈。
作为进一步的选择,发射设备110可以发射包括至少一个参数的反馈请求,接收设备150应根据该参数发送反馈。例如,发射设备可以请求接收设备150在某个持续时间D内、或者在从发射设备接收的数据的每N个连续子帧中的M个连续时间间隔(诸如对于UE和网络已知的子帧或其他时间度量)内提供天线反馈。发射设备110可以通知接收设备其被调度用于接收多个数据子帧,并且请求在这些数据子帧的每个期间反馈。在另一示例中,发射设备110可以通知接收设备其被调度用于接收多个数据子帧,并且请求在每第n个子帧期间反馈。
在步骤209中,发射设备110的控制器118通过反馈接收机122接收天线反馈。控制器118在利用反馈来生成特定天线方向图之前将等待,直到从接收设备150接收到反馈的至少一个位。这样做是因为发射设备110需要接收足够的信息来选择适当的天线方向图用来向接收设备150进行发射。如果使用了不正确的天线方向图,则相对于如果使用单一天线的情况,该传输实际上可能被劣化。然而,不必在自适应阵列系统的所有实施例中接收来自接收设备150的所有天线反馈位,因为“接近”接收设备110所请求的天线方向图的天线方向图仍能够在自适应阵列系统的某些实施例中提供增益。
为了从天线阵列中获取最大的益处,发射设备110可以在第一子帧中延迟发射可用于接收设备150的至少一部分数据,直到它接收到完整的或几乎完整的天线方向图反馈。在这种情况中,在当前子帧中,在从发射设备110发射到接收设备150的第一通知中所指示的到接收设备150的传输的大小将小于下述子帧中的第二通知中所指示的大小:在该子帧内,发射设备110具有更完整的天线方向图反馈。例如,当接收设备150在它尚未发射天线方向图反馈时接收到第一通知的时候,该第一通知可以指示在当前子帧中将发送零大小的传输,并且在UE已经反馈了第一天线方向图之后发送的第二通知将指示该传输具有非零大小,其中,使用正常调度程序来选择该非零大小。可替代地,当接收设备150尚未发射天线方向图反馈时,在第一子帧中发送到接收设备150的第一传输可以具有预定大小(可能是零),并且仍可以在第二通知中指示第二传输的大小。
某些通知机制通过指示一个或多个UE将在不止一个子帧中获得数据(在本技术中常常被称为“持续调度”)来减少通知的开销。在这种情况中,当发射设备110不具有来自接收设备150的足够的天线方向图反馈时,由发射设备110发送的通知将指示至少两个不同的大小用于至少第一和第二传输。当发射设备110具有足够的天线方向图反馈时,第一传输将被指示具有小于后来的第二传输的大小。
为了最小化通知开销,可以预先在消息中将传输的可能大小组合的集合通过信号发送到接收设备150,并且可以在通知中将指示所使用的传输大小组合的索引通过信号发送到UE,而不是直接通过信号发送该大小本身。
在步骤211中,发射设备110的控制器118将适当的变量输入到数据传输逻辑124,以产生在天线反馈中请求的天线方向图。然后,发射设备110通过利用天线方向图经由天线阵列112将调度的数据传输发送到接收设备150。
参考图3,出于说明性的目的,现在将描述用于在接收设备150中提供按需反馈的示例性过程300。在步骤301中,接收设备150的控制器152根据在步骤201中从发射设备110发送的参数来配置CQI报告。这包括接收和实施来自发射设备110的控制信令,该控制信令指定如何计算CQI,以及如何和/或何时发射该CQI。
在步骤303中,接收设备150发射CQI数据。在一个示例中,接收设备150的控制器152通过假定使用闭环传输(即,其中基站使用诸如闭环发射分集或闭环MIMO的自适应阵列的传输)来计算CQI。接收设备150从发射设备110接收导频信号(例如,对UE已知的信号,该信号的传输允许UE测量从基站处的天线元件或天线阵列到UE处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的信道响应),并且测量对天线阵列112的每个元件的信道响应。接收设备150还确定“最佳”天线方向图,例如,在给定接收机配置(包括元件数目、均衡器算法、发射的MIMO流的数目等)的情况下,使接收功率或吞吐量最大化的那个天线方向图。然后,UE生成的CQI报告是在假定使用最佳天线方向图的情况下的信道质量的指示(诸如可以被发射的位数或SINR)。
在步骤305中,接收设备150的控制器152通过数据传输逻辑158在共享控制信道上接收关于发射设备已经调度了到该接收设备的数据传输的通知。这根据在发射设备110中的步骤205发生。因此,接收设备150被调度的通知用作为接收设备应生成并且向发射设备110发送天线反馈的通知。
在步骤307中,接收设备的控制器152将生成天线反馈,并且开始向发射设备110发射该天线反馈。相应地,接收设备将发射天线反馈。相应地,控制器152在用于调度通知的相同下行链路子帧中发射天线反馈位,以允许发射设备110在下一子帧的开始使用天线阵列加权,该天线阵列加权被包括在天线反馈中,由此当UE以较高速度移动时,减少FBI延时并且自适应阵列的性能。作为另一选择,接收设备150将发射天线反馈,以响应连同动态调度通知一起的“天线反馈控制指示”,动态调度通知告知接收设备150它应该发射天线反馈,以响应被调度。作为进一步的选择,接收设备150将根据包括至少一个参数的反馈请求发射反馈,接收设备150应根据该参数发送反馈。例如,接收设备150将在某个持续时间D内、或者在从发射设备接收的数据的每N个连续时间间隔中的M个连续时间间隔内提供天线反馈。接收设备150可以在多个数据子帧期间发送天线反馈,在所述数据子帧期间接收设备150将接收数据。在另一示例中,接收设备150可以在每第n个子帧期间发送天线反馈,接收设备150被调度用于所述每第n个子帧。作为另一选择,接收设备150可以在直接对应于下行链路信道的上行链路信道上发射天线反馈。即,接收设备150可以在上行链路时间-频率资源上发送天线反馈,上行链路时间-频率资源的选择基于什么下行链路子载波被分配或可以被分配给它们。例如,在OFMD系统中,接收设备150可以被指配下行链路上的唯一频带(或“子载波”),并且因此,上行链路资源能够被唯一地设置,由此避免使不同的接收设备在相同的上行链路资源上进行发射(以及互相干扰),因为接收设备通过了解它们针对其报告天线反馈的下行链路子载波,能够确定在其上进行发射的上行链路资源。例如,如果接收设备150被指令针对给定的下行链路子载波集合来报告CQI,则那些子载波可以被分配到接收设备150,并且它能够在仅承载针对那些特定下行链路子载波的反馈的上行链路子载波上进行发射。可替代地,发射设备110可以将不相交的下行链路子载波集合分配到接收设备用于多个子帧,这将保证它们的上行链路反馈在分配的持续时间内不互相干扰。应注意的是,一般而言,可以被唯一指配的多址系统的任何下行链路物理层资源可以被用于确定上行链路信道;可以使用扩频码、时隙或子帧等,而非子载波。
在步骤309中,接收设备150将在共享数据信道上接收数据。发射设备110将通过使用天线阵列加权来发射该数据。相应地,接收设备150将补偿由在任何给定传输上使用的天线方向图所导致的任何相移。
虽然已经示出和描述了特定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此处所描述的原理的前提下,可以做出改变和修改。通过说明而非限定性的方式,给出了在前面描述以及附图中所阐述的内容。

Claims (27)

1.一种接收设备中的反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包含至少一个参数的消息,所述至少一个参数识别所述接收设备应如何发射天线反馈;
接收发射设备已经调度了到所述接收设备的数据传输的通知;
响应于天线反馈控制指示连同所述通知而生成天线反馈;以及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向所述发射设备发送所述天线反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通知的步骤包括:
在第一子帧中接收所述通知;并且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二子帧中接收来自所述发射设备的数据,使用所述天线反馈来发射所述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通知的步骤包括:
在数据的第一子帧中接收所述通知,其中,所述通知被定位在所述第一子帧的开始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步骤包括:
在接收数据的第二子帧之前,发送所述天线反馈,由此允许所述发射设备根据所述天线反馈来发送所述数据的第二子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通知的步骤包括在所述通知中接收多个子帧,在所述多个子帧中,所述发射设备将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数据;其中,生成反馈的步骤包括生成多个天线反馈消息;以及其中,发送所述天线反馈的步骤包括在接收所述子帧期间发送所述天线反馈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至少一个参数的步骤包括:
至少接收下述之一:持续时间D,所述接收设备应在所述持续时间D内发送反馈;以及从所述发射设备接收的N个时间间隔中的数个连续时间间隔M,所述接收设备应在所述数个连续时间间隔M期间发送反馈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通知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发射设备可以在下行链路信道上向所述接收设备进行发射的指示;以及
经由所述发射设备和所述接收设备之间的上行链路信道发送所述天线反馈,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信道被预定义为与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通知之前,经由通信信道从所述发射设备接收导频信号;
利用所述导频信号来计算所述通信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符;其中,使用预定方法来计算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通过从所述发射设备到所述接收设备的传输的传输模式来确定所述预定方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天线反馈的步骤包括:
生成天线方向图请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生成针对下行链路资源的天线方向图请求,所述下行链路资源可以被分配到所述接收设备;
在上行链路物理资源上发射所述天线反馈,所述上行链路物理资源仅被用于针对所述下行链路资源的反馈。
11.一种移动设备,包括:
无线通信网络接口;以及
处理器,其被配置用于:接收关于接收设备应如何发射天线反馈的至少一个参数,接收发射设备已经调度了到所述移动设备的数据传输的通知,响应于天线反馈控制指示连同所述通知而生成天线反馈,并且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参数经由所述接口向所述发射设备发送所述天线反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用于在数据的第一子帧中从所述发射设备接收所述通知,其中,所述通知被定位在所述第一子帧的开始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用于在接收到来自所述发射设备的数据的第二子帧之前,发送所述天线反馈,由此允许所述发射设备根据所述天线反馈来发送所述数据的第二子帧。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用于接收多个子帧的指示,以生成多个天线反馈消息,并且在接收所述子帧期间发送所述反馈消息,在所述多个子帧中,所述发射设备将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参数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发送天线反馈的持续时间;以及从所述发射设备接收的用于发送天线反馈的N个时间间隔中的连续时间间隔M。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用于经由从所述发射设备到所述接收设备的下行链路接收所述指示,以及经由所述发射设备与所述接收设备之间的上行链路发送所述天线方向图请求,其中,所述上行链路被预定义为与所述下行链路相对应。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通知之前,经由通信信道从所述发射设备接收导频信号,以及利用所述导频信号来计算所述通信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符;其中,使用预定方法来计算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通过从所述发射设备到所述移动设备的传输的传输模式来确定所述预定方法。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用于通过生成天线方向图请求来生成所述天线反馈。
19.一种在发射设备中发起来自接收设备的反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接收设备发送指示所述接收设备应如何发送反馈的至少一个参数;
发送所述发射设备将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数据的通知,其中,所述通知连同天线反馈控制指示,并且所述天线反馈控制指示用作对来自所述接收设备的天线反馈的请求;
接收来自所述接收设备的天线反馈;
使用所述接收到的天线反馈来确定天线方向图;
通过利用所述天线方向图,向所述接收设备发射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第一子帧中发送所述通知;
在所述第一子帧中指示在所述第一子帧中被发射到所述接收设备的所述数据的第一大小;
指示第二子帧的数据的第二大小,其中,所述第二子帧的数据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大小;
通过利用所述天线方向图,在所述第二子帧中向所述接收设备发射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一子帧中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大小。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发射步骤包括:在接收到天线反馈的至少一位后,发射所述数据。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通知的步骤包括:在数据的第一子帧的开始,发送所述通知;以及
接收所述天线反馈;以及
根据所述天线反馈来发射第二子帧。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建立与所述接收设备的通信信道;
接收所述通信信道的质量指示符;以及
如果所述信道指示符满足预定标准,则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通知。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第一通信信道上发送所述通知;以及
在第二通信信道上接收所述天线反馈,所述第二通信信道被预定义为与所述第一通信信道相对应。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参数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发送天线反馈的持续时间;以及从所述发射设备接收的N个时间间隔中的数个时间间隔M,所述接收设备应在所述数个时间间隔M期间发送天线反馈。
2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天线反馈的步骤包括接收天线方向图请求。
CN2007800295063A 2006-08-07 2007-08-07 按需天线反馈 Active CN1015020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462,759 US8019287B2 (en) 2006-08-07 2006-08-07 On demand antenna feedback
US11/462,759 2006-08-07
PCT/US2007/075342 WO2008019361A1 (en) 2006-08-07 2007-08-07 On demand antenna feedbac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2021A CN101502021A (zh) 2009-08-05
CN101502021B true CN101502021B (zh) 2013-06-19

Family

ID=38739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95063A Active CN101502021B (zh) 2006-08-07 2007-08-07 按需天线反馈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19287B2 (zh)
EP (1) EP2052467B1 (zh)
KR (1) KR101430274B1 (zh)
CN (1) CN101502021B (zh)
ES (1) ES2527094T3 (zh)
WO (1) WO20080193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63609A1 (en) * 2005-10-07 2010-08-30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supporting high speed downlink and uplink
US20080225792A1 (en) * 2007-03-12 2008-09-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of feedback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Z578806A (en) 2007-03-19 2012-05-2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Using an uplink grant as trigger of first or second type of cqi report
KR101349825B1 (ko) * 2007-04-25 2014-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WO2009022295A2 (en) * 2007-08-13 2009-02-19 Nokia Corporation Mapping of uplink ack in tdd with asymmetric frame structure
US20090093222A1 (en) * 2007-10-03 2009-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libration and beamfor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09160B2 (en) * 2008-02-11 2013-08-13 Apple Inc. Method for efficient CQI feedback
US8125974B2 (en) * 2008-05-02 2012-02-28 Wi-Lan, Inc. Transmit emission control in a wireless transceiver
KR101297877B1 (ko) 2008-10-31 2013-08-20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다수의 상향링크 반송파를 사용하는 무선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1483909B (zh) * 2009-02-06 2011-03-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载波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法
US8620334B2 (en) 2009-03-13 2013-12-3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assignment, configuration and switching for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787343B2 (en) * 2009-11-17 2014-07-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referred antenna pattern
US8548385B2 (en) 2009-12-16 2013-10-01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via multiple antenna assemblies
WO2011085581A1 (zh) * 2010-01-12 2011-07-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终端
US9356662B2 (en) * 2010-04-12 2016-05-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of a terminal in a multi-node system
US8467363B2 (en) 2011-08-17 2013-06-18 CBF Networks, Inc. Intelligent backhaul radio and antenna system
US8422540B1 (en) 2012-06-21 2013-04-16 CBF Networks, Inc. Intelligent backhaul radio with zero division duplexing
US20150349897A1 (en) * 2012-12-27 2015-12-03 Zet (US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ue measurements in support of mimo ota
EP2897409B1 (en) * 2014-01-17 2020-05-27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base st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ntennas in a wireless radio network
EP3252964B1 (en) * 2016-05-30 2019-06-26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Adjusting an antenna configuration of a terminal device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071877B (zh) 2018-01-22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62496A1 (en) * 2003-12-22 2005-07-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t weigh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5473A (en) * 1997-03-31 1999-05-18 Resound Corporation Adjustable array antenna
FI111113B (fi) * 1999-11-18 2003-05-30 Nokia Corp Mittaustiedon välittäminen tiedonsiirtojärjestelmässä
US7146164B2 (en) 2000-12-20 2006-12-05 Denso Corporation Intelligent base station antenna beam-steering using mobile multipath feedback
EP1525669A1 (en) * 2002-05-07 2005-04-27 IPR Licensing, Inc. Antenna adaptation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
US7047046B2 (en) * 2003-06-19 2006-05-16 Ipr Licensing, Inc. Antenna steering for an access point based upon probe signals
WO2005020490A1 (en) 2003-08-13 2005-03-03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0790092B1 (ko) * 2003-08-18 2007-12-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사용자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스케쥴링 장치 및 방법
US20050201296A1 (en) 2004-03-15 2005-09-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 Reduced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62496A1 (en) * 2003-12-22 2005-07-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t weigh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19287B2 (en) 2011-09-13
EP2052467A1 (en) 2009-04-29
US20080032633A1 (en) 2008-02-07
KR20090033382A (ko) 2009-04-02
KR101430274B1 (ko) 2014-08-14
EP2052467B1 (en) 2014-12-17
CN101502021A (zh) 2009-08-05
ES2527094T3 (es) 2015-01-20
WO2008019361A1 (en) 2008-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2021B (zh) 按需天线反馈
CN102792606B (zh) 开环与闭环多流传送之间的切换方法及设备
CN101405965B (zh) 下行链路资源分配和映射
JP2022070889A (ja) マルチリソースアップリンクサウンディングおよびアンテナサブセット送信
CN102379091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86275B (zh) 非周期性探测参考信号设定方法以及基站
CN101534145B (zh) 无线基站、无线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4981905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方法
CN10217033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射反馈请求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用于接收反馈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27266A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6464428A (zh) 利用蜂窝通信网络中256qam的有效tbs表设计的系统和方法
CN101971550A (zh) 探测参考信号布置
CN102611536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3430501A (zh)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灵活秩自适应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640446B (zh) 用于经由多个载波的数据传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97388A (zh) 用于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32945A (zh) 一种信息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1925113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646463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指示用户设备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0863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反馈消息的方法和设备
US11757598B2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CN102638325A (zh) 触发非周期性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60816A (zh) 下行蜂窝系统的多天线多基站合作的方法及基站
US20230291444A1 (en) Methods,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handling beamfor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0858798B (zh) 用于载波聚合场景下的反馈信息发送方法及发送指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OTOROLA MOBILITY,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OTOROLA INC.

Effective date: 201101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125

Address after: Illinois State

Applicant after: MOTOROLA MOBILITY, Inc.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State

Applicant before: Motorola,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after: MOTOROLA MOBILITY LLC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before: MOTOROLA MOBILITY,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11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before: MOTOROLA MOBILITY L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