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7830A - 一种砼全内置芯模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砼全内置芯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97830A CN101397830A CNA2007102018300A CN200710201830A CN101397830A CN 101397830 A CN101397830 A CN 101397830A CN A2007102018300 A CNA2007102018300 A CN A2007102018300A CN 200710201830 A CN200710201830 A CN 200710201830A CN 101397830 A CN101397830 A CN 1013978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re
- draw piece
- perhaps
- floating draw
- flo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砼全内置芯模,包括芯模(1),芯模(1)有上底面(2)、周围侧面(3)和下底(4),芯模(1)设置有系浮拉件(5),系浮拉件(5)从芯模上底面(2)和下底(4)向外伸出,其特征在于下底(4)伸出的系浮拉件(5)是从芯模体内的几何中心位置穿过芯模体向下底(4)外伸出的,芯模上还有系浮拉件(5)锚定装置(6)。芯模设置有系浮拉件,系浮拉件通常只承受拉力,下底面单点系浮拉件在混凝土料浆浇注时,芯模易自平衡,能有效控制前后左右窜动、上下浮动,比芯模上压顶抗浮或抱箍抗浮或捆绑抗浮,有定位准确,限浮限窜,材料极少,系浮拉件少,环节少,简单直接,只有一个系浮拉件就可以解决窜、浮等系列问题;适用于现浇钢筋砼空心楼盖、屋盖、基础底板、墙体、空腹桥梁中使用,尤其适用于现浇钢筋砼空心无梁楼盖使用。
Description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砼全内置芯模。
(二)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现浇空心楼板成孔构件为永久芯模,如纸管、塑料管、金属波纹管、芯模轻质材料等,这些管状芯模或构件主要考虑抽空砼,减小楼板重量。如申请人于1999年11月29日申请的专利号为ZL99249798.1、名称为“钢筋砼填充用纤维增强型薄壁构件”实用新型专利,它公开了一种薄壁模壳构件,包括上板、周围侧壁、下底,上板、周围侧壁、下底围成多面体空腔,上板、周围侧壁、下底内含有纤维增强物。又如申请人于2001年11月23日申请的申请号为01140106.0、公开号为CN1356442、名称为“一种现浇钢筋砼楼板用空腔结构模壳”发明专利申请,它包括“上板、周围侧壁、下底,上板、周围侧壁、下底围成多面体空腔模壳构件,上板、周围侧壁、下底内含有纤维或钢丝网等增强物,这种构件在施工中一般采用的都是上压顶抗浮或抱箍抗浮或捆绑抗浮,这种抗浮不但定位不准确,材料用量多,抗浮件复杂,环节多,步骤繁琐,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现浇钢筋砼填充用芯模已为急需。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砼全内置芯模,具有定位准确,限浮限窜,材料极少,系浮拉件少,环节少,简单直接,只有一个系浮拉件就可以解决窜、浮等系列问题,模板穿孔小,破损少、施工方便等特点。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芯模,芯模有上底面、周围侧面和下底,芯模设置有系浮拉件,系浮拉件从芯模上底面和下底向外伸出,其特征在于下底伸出的系浮拉件是从芯模体内的几何中心位置穿过芯模体向下底外伸出的,芯模上还有系浮拉件锚定装置。这样,芯模设置有系浮拉件,上底面的系浮拉件绑扎在面筋上,可以进一步固定芯模,控制芯模的位置;系浮拉件锚定装置起到了加强的作用,使系浮拉件与芯模结合更加牢固;系浮拉件的伸出区位于芯模下底的平面中心点,系浮拉件通常只承受拉力,下底面单点系浮拉件在混凝土料浆浇注时,芯模易自平衡,能有效控制前后左右窜动、上下浮动,比芯模上压顶抗浮或抱箍抗浮或捆绑抗浮,有定位准确,限浮限窜,材料极少,系浮拉件少,环节少,简单直接,只有一个系浮拉件就可以解决窜、浮等系列问题;同时,模板穿孔小,破损少,并且提高了施工的质量,简化了施工程序,节约了施工步骤,有利于节约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在过去人们一直采用的是捆、绑、压等方法来解决填充件的窜、浮等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申请人发明了利用中点系浮的技术,从而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适用于现浇钢筋砼空心楼盖、屋盖、基础底板、墙体、空腹桥梁中使用,尤其适用于现浇钢筋砼空心无梁楼盖使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位于中心点±5厘米内。这样,系浮拉件位于中心点±5厘米内,施工时,有利用系浮拉件对准施工模板上的孔洞,方便施工。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为铁丝或索或绳或条带。这样,系浮拉件为铁丝或索或绳或条带,材料多样化,便于在芯模制作时就地取材,节约资源,同时,这些材料的系浮拉件在穿过模板后,十分方便绑扎固定。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为柔软的线状材料。这样,系浮拉件为柔软的线状材料,在芯模运输时,不占用运输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且芯模在运输过程中不易破损。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为可折收材料。这样,系浮拉件为可折收材料,在芯模运输时,系浮拉件折收起来,不占用运输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且芯模在运输过程中不易破损。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为至少两个环圈连成。这样,系浮拉件为至少两个环圈连成,使其可以随意转动,不但有利于搬运、运输,同时,在系浮拉件穿过施工模板时,通过在露出模板的环圈中穿钢筋、木条等条状物或锁件,达到芯模的抗浮拉效果。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上有上浮止位装置。这样,系浮拉件上有上浮止位装置,能够准确定位系浮拉件的长度,通过系浮拉件的长度来控制芯模下现浇砼的厚度。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上有拉件易断构造。这样,系浮拉件上有拉件易断构造,在施工完成后,通过易断构造,不但可以回收模板下伸出的系浮拉件,还可以方便模板拆卸。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上配有系浮拉件定位装置。这样,系浮拉件上配有系浮拉件定位装置,当系浮拉件穿过模板后,定位装置起到定位系浮拉件的作用,在施工需要时,通过调整系浮拉件的定位装置,控制系浮拉件的作用部位的长度,以此来调节芯模底部现浇砼的厚度。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定位装置为止回定位装置。这样,定位装置为止回定位装置,可以拉紧系浮拉件,使芯模不易左右上下移位或窜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为一根或二根或多根相邻区域的合拢形成集束的系浮拉件。这样,系浮拉件为一根或二根或多根相邻区域的合拢形成集束的系浮拉件,有利于系浮拉件更好的拉住芯模,使芯模能更好的保持平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外套有砼厚度装置。这样,系浮拉件外套有砼厚度装置,可以通过该装置控制砼的厚度。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或者施工模板上设置有引导系浮拉件穿过施工模板上设置的孔洞的引导装置。这样,系浮拉件或者施工模板上设置有引导系浮拉件穿过施工模板上设置的孔洞的引导装置,使系浮拉件通过引导装置引导后,更容易穿过模板,提高了施工速度,当系浮拉件穿过模板后,将引导装置拆除,引导装置可以是系在系浮拉件件上的绳、线、索、铁丝、钢丝等,也可以是模板孔洞部位向上穿出的套管、绳索、一端带卡件或箍件的铁丝、钢丝、钢筋,还可以是带弯勾的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上设置有分散承力部件,分散承力部件为承力板、块、杆、网或者条状物。这样,系浮拉件上设置有分散承力部件,通过分散承力部件扩大受力面积,将系浮拉力传递到芯模上,防止芯模应力集中破坏,使得芯模不易破损。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从下底内穿出。这样,系浮拉件从下底内穿出,方便施工。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系在下底上的内部构件上。这样,系浮拉件系在下底上的内部构件上,通过内部构件将系浮拉力分散到芯模的其他部位,不但加固了系浮拉件,使其不易脱落,还减少了芯模的破损。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固结在下底上的内部构件内。这样,系浮拉件固结在下底上的内部构件内,通过内部构件将系浮拉力分散到芯模的其他部位,不但加固了系浮拉件,使其不易脱落,还减少了芯模的破损。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穿过下底上的内部构件中的孔洞或管孔。这样,系浮拉件穿过下底上的内部构件中的孔洞或管孔,可以将系浮拉件一端设置在芯模上顶面,方便系浮拉件的定位。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上有至少一个定位穿孔。这样,系浮拉件上有至少一个定位穿孔,通过定位穿孔来调整系浮拉件的作用部位的长度和固定系浮拉件。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为齿条状。这样,系浮拉件为齿条状,当它和扣件等配合使用时,可以起到止回的作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的上底面或/和周围侧面或/和下底上设置有至少二个撑脚。这样,当芯模的上底面设置有至少二个撑脚时,可以通过撑脚来控制芯模上部现浇砼板的厚度;当芯模的周围侧面设置有至少二个撑脚时,可以通过撑脚来控制芯模与芯模之间的间距,使芯模与芯模之间的现浇肋的宽度成定值,同时有效防止了芯模的左右窜动;当芯模的下底上设置有至少二个撑脚时,可以配合系浮拉件更好的控制芯模下部的现浇砼板的厚度。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为空心构件。这样,当芯模为空心构件应用到楼板中时,可以减轻楼板的整体重量,同时其空心部位还起到了消音隔热的效果。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为实心轻质构件。这样,实心轻质芯模可以为空心构件中空心部位填充轻质材料、为整块的轻质材料、为多块轻质材料拼合而成、为轻质材料为包裹硬质外壳或者为轻质材料包膜。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底面、周围侧面和下底内设置有增强物。这样,当上底面、周围侧面和下底内设置有增强物,也可以是只有上底面、周围侧面或下底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内设置有增强物时,加强了芯模的强度,使其不易破损。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内设置有加劲肋、加劲杆或者加强筋,或者加劲肋、加劲杆或加强筋中的至少一个外露,或者上述的至少一个中有增强物露出。这样,芯模内设置有加劲肋、加劲杆或者加强筋,或者加劲肋、加劲杆或加强筋中的至少一个外露,或者上述的至少一个中有增强物露出,加强了芯模的强度,改善了它的受力性能,施工时,外露加劲肋、加劲杆或加强筋,以及外露的增强物与现浇砼结合,还增强了楼板的受力性能,当系浮拉件固结或是系在加劲肋、加劲杆或加强筋上时,还分散了系浮拉力。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锚固于加劲肋、加劲杆或者加强筋内。这样,系浮拉件锚固于加劲肋、加劲杆或者加强筋内,分散了系浮拉力,减少了芯模的破损。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上设置有倒角、凹槽、凹坑、孔洞、凸台模块、凸条、弧形角阳角或者阴角中的至少一种。这样,当芯模应用于现浇砼楼盖中后,现浇砼浇入倒角、凹槽、凹坑、孔洞或者阴角中,相应可形成局部的现浇砼加强构造;模壳构件上设置的凸台模块、凸条、阳角可将楼盖中不受力的砼抽空,进一步减轻楼盖自身的重量,节约砼的用量,降低楼盖的成本,同时也改善楼盖的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倒角、凹槽、凸条、弧形角或阴角自身或相互组合呈正交、斜交、平行或立交设置。这样,倒角、凹槽、凸条、弧形角或阴角自身或相互组合呈正交、斜交、平行或立交设置,多种结构的组合,加强了楼盖的强度。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的至少一个模壁面为波纹面、折线面、曲面、糙面、平面或异形面。这样,芯模的至少一个模壁面为波纹面、折线面、曲面、糙面、平面或异形面,当芯模应用到现浇砼楼盖中时,增强了芯模与现浇砼之间的黏结,使芯模与现浇砼更好的连接为一个整体。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的模壁为水泥纤维、水泥钢丝、金属或者塑料的模壁。这样,芯模的模壁为水泥纤维、水泥钢丝、金属或者塑料的模壁,各种不同材料的芯模,能满足各种不同施工的需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上设置有钢筋的垫条或垫块。这样,芯模上设置有钢筋的垫条或垫块,通过垫条或垫块,使得楼盖的钢筋更容易铺设,而且能控制所铺设的钢筋距离芯模的位置基本相同。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叠合板。这样,芯模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叠合板,这样,芯模生产制作更方便,同时,还具有强度高、刚度大、重量轻等特点,相应芯模在码放、运输和施工安装过程中更不易破损。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由叠合板中伸出。这样,系浮拉件由叠合板中伸出,叠合板起到了分散承力部件的作用,将系浮拉力传递到芯模上,防止芯模应力集中破坏,使得芯模不易破损。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底面、周围侧面和下底内设置的增强物相互锚固于相邻构件内。这样,上底面、周围侧面和下底内设置的增强物相互锚固于相邻构件内,增强物伸入相邻的各构件的基体内相互拉结,使芯模的整体性更好,强度更高,刚度更大。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增强物露出空心胎体外。这样,增强物露出空心胎体外,当芯模应用到现浇砼楼盖中时,增强物与现浇砼有极的结合在一起,加强了芯模与现浇砼之间的连接,有利于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叠合板外露增强物锚固在相邻壁体内。这样,叠合板外露增强物锚固在相邻壁体内,使得叠合板与相邻壁体连接得更好,保证了芯模的整体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孔洞为预制的空心杆件,空心杆件的两端口与芯模的外壁外部相连通,形成连通的孔洞。这样,孔洞为预制的空心杆件,空心杆件的两端口与芯模的外壁外部相连通,形成连通的孔洞,当浇注混凝土时,混凝土从空洞中流入,增强了芯模与现浇砼之间的整体性能,提高了楼板的结构性能,同时,由于是通孔,所以当混凝土从芯模四周侧面浇注时,使芯模底板下的空气能够从孔洞中排出,提高了施工质量,楼盖的质量也得到了加强。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上设置的凹槽与空心杆件的连通的孔洞连接相通。这样,芯模上设置的凹槽与空心杆件的连通的孔洞连接相通,当浇注混凝土时,现浇砼在凹槽部位形成加强筋或者暗肋,孔洞部位则形成加劲支撑杆,两者连通则形成了杆与肋的结构,改善了楼盖的受力性能;同时凹槽的设置还增强了芯模与现浇砼之间的连接,保证了楼盖的整体性。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上设置有电线管、风管或者水管中的至少一个。这样,芯模上设置有电线管、风管或者水管中的至少一个,电线管、风管或者水管预先设置在芯模上,使施工时不需要再在芯模上钻孔,保证了芯模的整体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上设置有连接芯模构成芯模组件的连接件伸出。这样,芯模上设置有连接芯模构成芯模组件的连接件伸出,通过连接件使多个芯模连接为一体,在施工中保证了芯模之间的间距,同时增强了芯模之间的整体性,改善了楼盖的受力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的外壁面为硬质层,硬质层为水泥浆层、水泥纤维层或者薄钢板。这样,芯模的外壁面为硬质层,硬质层为水泥浆层、水泥纤维层或者薄钢板,使得芯模外壁不易破损。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1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22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23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24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25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26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27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28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实施例29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实施例30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31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32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实施例33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实施例34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如附图所示,包括芯模1,芯模1有上底面2、周围侧面3和下底4,芯模1设置有系浮拉件5,系浮拉件5从芯模上底面2和下底4向外伸出,其特征在于下底4伸出的系浮拉件5是从芯模体内的几何中心位置穿过芯模体向下底4外伸出的,芯模上还有系浮拉件5锚定装置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各附图中,1为芯模,2为上底面,3为周围侧面,4为下底,5为系浮拉件,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如图1所示,包括芯模1,芯模1有上底面2、周围侧面3和下底4,芯模1设置有系浮拉件5,系浮拉件5从芯模上底面2和下底4向外伸出,下底4伸出的系浮拉件5是从芯模体内的几何中心位置穿过芯模体向下底4外伸出的,,并且是下底4的中心位置伸出,芯模上还有系浮拉件5锚定装置6。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5位于中心点±5厘米内。如图2所示,系浮拉件5位于中心点±5厘米内,在系浮拉件锚固位置有加强部位。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5为铁丝或索或绳或条带。如图2所示,系浮拉件5为链条;如图4所示,系浮拉件5为条带。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5为柔软的线状材料。如图1所示,系浮拉件5为柔软的线状材料。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5为可折收材料。如图4所示,系浮拉件5为可折收材料。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5为至少两个环圈连成。如图2所示,系浮拉件5为多个环圈连成的链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5上有上浮止位装置7。如图3所示,系浮拉件5穿过施工模板35,系浮拉件5上有上浮止位装置7。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5上有拉件易断构造8。如图4所示,系浮拉件5上有拉件易断构造8,易折断构造7设置在施工模板35的下方。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5上配有系浮拉件定位装置9。如图5所示,系浮拉件5上配有系浮拉件定位装置9。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定位装置9为止回定位装置。如图6所示,定位装置9为止回定位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5为一根或二根或多根相邻区域的合拢形成集束的系浮拉件。如7所示,系浮拉件5为三根相邻区域的合拢形成集束的系浮拉件。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5外套有砼厚度装置10。如图8所示,系浮拉件5外套有砼厚度装置10。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5或者施工模板35上设置有引导系浮拉件5穿过施工模板35上设置的孔洞11的引导装置12。如图7所示,系浮拉件5上设置有引导系浮拉件5穿过施工模板35上设置的孔洞11的引导装置12,引导装置12为系在系浮拉件5上的铁丝。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5上设置有分散承力部件13,分散承力部件13为承力板、块、杆、网或者条状物。如图11所示,系浮拉件5上设置有分散承力部件13,分散承力部件13为承力杆,同时承力杆为加强筋18;如图18所示,系浮拉件5上设置有分散承力部件13,分散承力部件13为承力板。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5从下底4内穿出。如图10所示,系浮拉件5从下底4内穿出。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5系在下底4上的内部构件上。如图11所示,系浮拉件5系在下底4上的内部构件上。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5固结在下底4上的内部构件内。如图12所示,系浮拉件5固结在下底4上的内部构件内,内部构造为加劲杆17。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5穿过下底4上的内部构件中的孔洞或管孔。如图9所示,系浮拉件5穿过下底4上的内部构件中的孔洞;如图13所示,系浮拉件5穿过下底4上的内部构件中的孔洞,内部构造为加劲肋16。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5上有至少一个定位穿孔。如图15所示,系浮拉件5上有定位穿孔。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5为齿条状。如图6所示,系浮拉件5为齿条状。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1的上底面2或/和周围侧面3或/和下底4上设置有至少二个撑脚14。如图14所示,芯模1的下底4上设置有撑脚14。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1为空心构件。如图10所示,芯模1为空心构件。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1为实心轻质构件。如图14所示,芯模1为硬质壳的实心轻质构件;如图15所示,芯模1为空心构件中填充轻质材料的实心轻质构件;如图16所示,芯模1为实心轻质构件。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底面2、周围侧面3和下底4内设置有增强物15。如图17所示,上底面2、周围侧面3内设置有增强物15。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1内设置有加劲肋16、加劲杆17或者加强筋18,或者加劲肋16、加劲杆17或加强筋18中的至少一个外露,或者上述的至少一个中有增强物15露出。如图11、19所示,芯模1内设置有加强筋18;如图12、18所示,芯模1内设置有加劲杆17;如图13所示,芯模1内设置有加劲肋16。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5锚固于加劲肋16、加劲杆17或者加强筋18内。如图19所示,系浮拉件5锚固于者加强筋18内。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1上设置有倒角19、凹槽20、凹坑21、孔洞11、凸台模块22、凸条23、弧形角24、阳角25或者阴角26中的至少一种。如图16所示,芯模1上设置有倒角19;如图11所示,芯模1上设置有凹槽20;如图18所示,芯模1上设置有凸条23、阴角26;如图19所示,芯模1上设置有凹坑21、弧形角24;如图20所示,芯模1上设置有凸台模块22、阳角25。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倒角19、凹槽20、凸条23、弧形角24或阴角26自身或相互组合呈正交、斜交、平行或立交设置。如图18所示,凸条23、阴角26自身、相互组合呈正交、平行设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1的至少一个模壁面为波纹面、折线面、曲面、糙面、平面或异形面。如图21所示,芯模1的模壁面为糙面。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1的模壁为水泥纤维、水泥钢丝、金属或者塑料的模壁。如图22所示,芯模1的模壁为水泥纤维的模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1上设置有钢筋的垫条27或垫块28。如图21所示,芯模1上设置有钢筋的垫块28;如图22所示,芯模1上设置有钢筋的垫条27。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叠合板29。如图23所示,芯模1中设置有叠合板29。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系浮拉件5由叠合板29中伸出。如图23所示,系浮拉件5由叠合板29中伸出。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底面2、周围侧面3和下底4内设置的增强物15相互锚固于相邻构件内。如图24所示,上底面2、周围侧面3内设置的增强物15相互锚固于相邻构件内。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增强物15露出空心胎体1外。如图24所示,增强物15露出空心胎体1外。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叠合板29外露增强物15锚固在相邻壁体内。如图23所示,叠合板29外露增强物15锚固在相邻壁体内。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孔洞11为预制的空心杆件30,空心杆件30的两端口与芯模1的外壁外部相连通,形成连通的孔洞11。如图25所示,孔洞11为预制的空心杆件30,空心杆件30的两端口与芯模1的外壁外部相连通,形成连通的孔洞11。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1上设置的凹槽20与空心杆件30的连通的孔洞11连接相通。如图25所示,芯模1上设置的凹槽20与空心杆件30的连通的孔洞11连接相通。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1上设置有电线管31、风管32或者水管33中的至少一个。如图26所示,芯模1上设置有电线管31、风管32和水管33。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1上设置有连接芯模构成芯模组件的连接件34伸出。如图27所示,芯模1上设置有连接芯模构成芯模组件的连接件34伸出;如图28所示,两个芯模1通过连接件34连接为一体。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芯模1的外壁面为硬质层,硬质层为水泥浆层、水泥纤维层或者薄钢板。如图29所示,芯模1的外壁面为硬质层,硬质层为塑料层,芯模1由两个带挑边的盆状构件拼合而成;如图30所示,芯模1的外壁面为水泥浆层,芯模1为管状芯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芯模应用到现浇砼空心板中,如图31所示,芯模1的上底面2外露,芯模1的下底4下设置有辅助系浮拉件5的支撑块36;如图32所示,芯模1包裹在现浇混凝土中,其中芯模1上底面2上的混凝土层的厚度小于下底4下现浇混凝土层;如图33所示,芯模1包裹在现浇混凝土中,其中芯模1上底面2上的混凝土层的厚度大于下底4下现浇混凝土层;如图34所示,芯模通过系浮拉件被拉紧设置在施工模板35上,使下底4外露或部分外露。
本发明实施时,先按施工要求安装模板,铺设底面钢筋,接着铺设芯模1,并将芯模1通过系浮拉件定位好,再铺设钢筋或暗梁或明梁的钢筋,以及各种管线预埋件,验收合格后浇注砼,待砼凝结硬化后,养护至规定龄期,拆模即得现浇钢筋砼板。
Claims (10)
- 【权利要求1】一种砼全内置芯模,包括芯模(1),芯模(1)有上底面(2)、周围侧面(3)和下底(4),芯模(1)设置有系浮拉件(5),系浮拉件(5)从芯模上底面(2)和下底(4)向外伸出,其特征在于下底(4)伸出的系浮拉件(5)是从芯模体内的几何中心位置穿过芯模体向下底(4)外伸出的,芯模上还有系浮拉件(5)锚定装置(6)。
- 【权利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砼内置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浮拉件(5)位于中心点±5厘米内。
- 【权利要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砼内置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浮拉件(5)为铁丝或索或绳或条带。
- 【权利要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砼内置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浮拉件(5)为柔软的线状材料;或者系浮拉件(5)为可折收材料;或者系浮拉件(5)为至少两个环圈连成;或者系浮拉件(5)上有上浮止位装置(7);或者系浮拉件(5)上有拉件易断构造(8);或者系浮拉件(5)上配有系浮拉件定位装置(9);或者定位装置(9)为止回定位装置;或者系浮拉件(5)为一根或二根或多根相邻区域的合拢形成集束的系浮拉件;或者系浮拉件(5)外套有砼厚度装置(10)。
- 【权利要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砼内置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浮拉件(5)或者施工模板(35)上设置有引导系浮拉件(5)穿过施工模板(35)上设置的孔洞(11)的引导装置(12);或者系浮拉件(5)上设置有分散承力部件(13),分散承力部件(13)为承力板、块、杆、网或者条状物;或者系浮拉件(5)从下底(4)内穿出;或者系浮拉件(5)系在下底(4)上的内部构件上;或者系浮拉件(5)固结在下底(4)上的内部构件内。
- 【权利要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砼内置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浮拉件(5)穿过下底(4)上的内部构件中的孔洞或管孔;或者系浮拉件(5)上有至少一个定位穿孔;或者系浮拉件(5)为齿条状;或者芯模(1)的上底面(2)或/和周围侧面(3)或/和下底(4)上设置有至少二个撑脚(14);或者芯模(1)为空心构件;或者芯模(1)为实心轻质构件;或者上底面(2)、周围侧面(3)和下底(4)内设置有增强物(15)。
- 【权利要求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砼内置芯模,其特征在于芯模(1)内设置有加劲肋(16)、加劲杆(17)或者加强筋(18),或者加劲肋(16)、加劲杆(17)或加强筋(18)中的至少一个外露,或者上述的至少一个中有增强物(15)露出;或者系浮拉件(5)锚固于加劲肋(16)、加劲杆(17)或者加强筋(18)内;或者芯模(1)上设置有倒角(26)、凹槽(19)、凹坑(20)、孔洞(11)、凸台模块(21)、凸条(22)、弧形角(23)阳角(24)或者阴角(25)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倒角(26)、凹槽(19)、凸条(22)、弧形角(23)或阴角(24)自身或相互组合呈正交、斜交、平行或立交设置。
- 【权利要求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砼内置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模(1)的至少一个模壁面为波纹面、折线面、曲面、糙面、平面或异形面;或者芯模(1)的模壁为水泥纤维、水泥钢丝、金属或者塑料的模壁;或者芯模(1)上设置有钢筋的垫条(27)或垫块(28);或者芯模(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叠合板(29);或者系浮拉件(5)由叠合板(29)中伸出。
- 【权利要求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砼内置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底面(2)、周围侧面(3)和下底(4)内设置的增强物(15)相互锚固于相邻构件内;或者增强物(15)露出空心胎体(1)外;或者叠合板(29)外露增强物(15)锚固在相邻壁体内;或者孔洞(11)为预制的空心杆件,空心杆件的两端口与芯模(1)的外壁外部相连通,形成连通的孔洞(11);或者芯模(1)上设置的凹槽(19)与空心杆件(30)的连通的孔洞(11)连接相通。
- 【权利要求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砼内置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模(1)上设置有电线管(31)、风管(32)或者水管(33)中的至少一个;或者芯模(1)上设置有连接芯模构成芯模组件的连接件(34)伸出;或者芯模(1)的外壁面为硬质层,硬质层为水泥浆层、水泥纤维层或者薄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2018300A CN101397830A (zh) | 2007-09-24 | 2007-09-24 | 一种砼全内置芯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2018300A CN101397830A (zh) | 2007-09-24 | 2007-09-24 | 一种砼全内置芯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97830A true CN101397830A (zh) | 2009-04-01 |
Family
ID=40516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2018300A Pending CN101397830A (zh) | 2007-09-24 | 2007-09-24 | 一种砼全内置芯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397830A (zh) |
-
2007
- 2007-09-24 CN CNA2007102018300A patent/CN101397830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97824A (zh) | 一种砼全内置芯模 | |
CN101392574A (zh) | 一种砼全内置芯模 | |
CN101413308A (zh) | 一种砼填充块 | |
CN101397830A (zh) | 一种砼全内置芯模 | |
CN101397823A (zh) | 一种砼全内置芯模 | |
CN101392576A (zh) | 一种砼全内置芯模 | |
CN101387147A (zh) | 一种砼全内置芯模 | |
CN101696587B (zh) | 一种轻质板用预制构件 | |
CN101392575A (zh) | 一种砼全内置芯模 | |
CN101387146A (zh) | 一种砼全内置芯模 | |
CN101418614A (zh) | 一种现浇砼用内模 | |
CN101413314A (zh) | 一种砼填充块 | |
CN101418612A (zh) | 一种现浇砼用内模 | |
CN101413310A (zh) | 一种砼填充用芯模 | |
CN101387142B (zh) | 一种砼全内置芯模 | |
CN101387145A (zh) | 一种砼全内置芯模 | |
CN100593614C (zh) | 一种现浇砼填充用轻质胎体 | |
CN101387140A (zh) | 一种砼全内置芯模 | |
CN101387139B (zh) | 一种砼全内置芯模 | |
CN101509293B (zh) | 一种轻质板用预制构件 | |
CN1847552B (zh) | 一种现浇砼空心板 | |
CN100467787C (zh) | 一种轻质板用预制构件 | |
CN1779170B (zh) | 一种轻质板用预制构件 | |
CN100467788C (zh) | 一种轻质板用预制构件 | |
CN1779169B (zh) | 一种轻质板用预制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