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4681B - 一种分体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4681B
CN101394681B CN200810215026.2A CN200810215026A CN101394681B CN 101394681 B CN101394681 B CN 101394681B CN 200810215026 A CN200810215026 A CN 200810215026A CN 101394681 B CN101394681 B CN 1013946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ion
connection line
speaker portion
pin
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150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4681A (zh
Inventor
水野�一
姚志雄
程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Sony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21502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946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94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4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46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46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2Spatial or 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f 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至少两个扬声器部分的分体式电子装置,两个扬声器部分通过电连接线连接,其中一个扬声器部分内具有卷线机构,以供电连接线的收放线之用;每个扬声器部分都具有音腔,并且两个扬声器部分中的音腔具有互不相同的形状,但具有基本相同的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分体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体式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包含至少两个扬声器部分的分体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需要产生立体声效果的分体式电子装置而言,使用者都希望两个或多个扬声器部分之间能够进行快速简便的结合与分离,这样可以便于分体式电子装置的携带。同时,它们之间的结合部件数量应尽可能少,而且频繁分离结合后也不影响扬声器部分的外部轮廓的完整美观性。为实现分体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各扬声器部分的单位体积功效应尽可能高,这也一直是生产商的追求目标。但目前包含两个以上扬声器部分的分体式电子装置中,使用时通常需要用外设的电线将各扬声器部分之间电连通,而且它们之间是离散的,通常没有分离结合关系,单独存放。即便各扬声器部分之间有分离结合关系,也基本上采用旋合、扣接、或者旋钮固定、螺栓固定等结合方式,这些传统的连接机构操作繁琐费时,易造成结合部位表面的刮擦磨损,从而影响产品美观和使用寿命。
以音箱为例,众多消费者在进行户外活动时都希望能够享受到立体声音响效果,因此经常得携带两只以上小型音箱,使用时适当间隔地摆放,然后分别接线于音频电子信号输出设备比如PMP(Portable Media Player)、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或手提电脑等。享受完毕后依次进行拆卸电线、再分别绕线、然后小心码放音箱等操作,费时又费力,使户外享受质量大打折扣,而且经常进行这样的操作还会造成音箱外表刮擦,缩短音箱的使用寿命,很难真正享受到“便携式”音响服务质量。因此,消费者们迫切需要产品设计者开发出体型小巧但音质不降低、分合简单快速的便携式音箱以便于外出携带。当然,要实现小型化,必须在保障音箱音质不降低的前提下,尽量能增加音箱内部容纳的部件数量。音腔是直接安装有扬声器并和扬声器一起共振的内箱。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音腔结构比如横截面为矩形的音腔在特定的环境下难以形成结构紧凑的音箱进而满足音箱小型化的要求,要想充分利用音箱的容纳空间,就必须对现有音腔的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包含至少两个扬声器部分的分体式电子装置中各扬声器部分的结合和分离不完善等的缺陷,以及解决现有扬声器部分的结构不利于方便使用和便携化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精巧的包含至少两个扬声器部分的分体式电子装置;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分离结合的包含至少两个扬声器部分的分体式电子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含至少两个扬声器部分的分体式电子装置,两个扬声器部分通过电连接线连接,其中一个扬声器部分内具有卷线机构,以供电连接线的收放线之用;每个扬声器部分都具有音腔,并且两个扬声器部分中的音腔具有互不相同的形状,但具有基本相同的体积。
优选的上述分体式电子装置还包括将两个扬声器部分加以结合或分离的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包括在两个扬声器部分之一上的第一表面、和在另一扬声器部分上的第二表面,当两个扬声器部分通过该连接机构结合一起时,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
优选的上述分体式电子装置中电连接线的连接位置设置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中心。
优选的上述分体式电子装置中的卷线机构包括回收控制部件,用于控制电连接线的自动回收。
本发明的分体式电子装置结构紧凑,有利于实现小型化和便携化;同时该分体式电子装置在进行两个或多个扬声器部分的结合与分离时,操作简单快速,并且不伤及相接触的两个表面,频繁使用也可保持外观完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分体式音箱结合后处于携带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分体式音箱分离后第一音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第一音箱打开外盖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分体式音箱分离后第二音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从图4所示第二音箱内分离出来的音腔的和音腔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位于音腔内槽形出音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槽形出音模块的外部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所示第二音箱打开外盖后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第二音箱打开外盖、并去掉回收键后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第二音箱的A-A向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分体式音箱分离后处于工作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扬声器部分、第一音箱           2:第二扬声器部分、第二音箱
3:音箱出音面                         10:第一表面
11:第一音腔                          12:控制键
13:电池                              14:电路板
15:信号输入端                        101:主体部
102:电池盒盖                         103:销
104:凸起                             105:导引杆、插座
1031:销的头部                        1032:销的杆体
20:第二表面                          203:销孔
2031:嵌插孔部                        2032:延伸孔部
2033:卡固部件                        204:抵滑区
205:导引孔、电连接线出入孔           21:第二音箱内的音腔
211:凹槽                             212:腔室
2122:腔室的高阶梯部分                213:扬声器
214:出音模块                         2141:出音模块的底部
2142:U形槽                           2143:通孔
2144:分隔板                          2145:突出结构
215:基板                             2151:U形框
2153:出音孔                          22:卷线机构
221:棘轮单元                         222:杠杆
223:小弹簧                           224:回收控制部件、回收键
225:电连接线插头                     226:电连接线
227:线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体现本发明构思的作为分体式电子装置的具体例的分体式音箱为实施例,结合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分体式电子装置主要是指需要组合使用至少两个扬声器部分、而且一起在使用时达到立体声效果的分体式电子装置。这类电子装置除扬声器部分外,还可以包括音频电子信号输出设备、以及视频电子信号输出设备,比如PMP、PDA、电视机或电脑。典型的分体式电子装置是分体式音箱。
分体式电子装置的扬声器部分至少有两个,因此最简单的该类装置是包含两个音箱的分体式音箱。
扬声器部分
扬声器部分的外观形状不限,但优选美观实用、便于携带。比如,在本文的包含两个音箱即两个扬声器部分的分体式音箱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1所示,作为分体式电子装置的分体式音箱中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注:在实施例中,分别将其称为第一扬声器部分1或第一音箱1、第二扬声器部分2或第二音箱2)的外形轮廓大致呈半圆柱体形,并且在结合状态下整体外形轮廓也大致呈半圆柱体形,半圆柱体形是审美上的选择,这种形状的选择与本发明的结构实施无关。第一音箱1和第二音箱2内的扬声器皆面向半圆柱体的出音面3而设置,其中出音面3为平面或横截面略呈弧形。
应当理解,上述术语“大致呈半圆柱体形”是指该分体式音箱中第一音箱1和第二音箱2的横截面呈粗略的“半圆”形状,还包含该音箱的横截面不限于是半圆形,而是可以有二维方向上的适度延伸或变形。
参见图3、8和11,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通过电连接线226连接,每个扬声器部分内都设有容纳至少一个扬声器213的音腔(11,21)。为使扬声器部分小型化、提高扬声器部分的生产效率、并且降低扬声器部分的生产成本,优选每个扬声器部分内都只设有一个音腔(11,21)。
为达到立体声效果,优选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的音腔11和21可具有互不相同的形状,但具有基本相同的体积。应理解,此处所用术语“基本相同”是指两个音腔11和21的体积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有差异,但该差异应不会使普通人耳辨别出两个音腔11和21在设有相同规格的扬声器的情况下存在音质和音量上的差别。
考虑到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内部可以设置不同的部件,比如两个扬声器部分之一2内设置供电连接线226的收放线之用的卷线机构22,而另一个扬声器部分1内不设该卷线机构22,而是设置有电池13和电路板14,因此两个音腔11和21会具有互不相同的形状。并且,音腔结构不限于常规形状,比如横截面为矩形、横截面为半圆形或圆形等传统形状。换句话说,两个音腔11和21的形状可以依据扬声器部分内所设其它部件形状、位置、大小等而变。比如,在实施例中,音腔11横截面为矩形。
优选地,本发明的分体式电子装置包含至少两个扬声器部分,其中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通过电连接线226连接,其中一个扬声器部分2具有卷线机构22,以供电连接线226的收放线之用;每个扬声器部分都具有音腔,并且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的音腔11和21具有互不相同的形状、但具有基本相同的体积。
电连接线226的连接位置可以设置于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的任何位置,优选电连接线226的连接位置设置于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的中心。
实施例中扬声器部分外部其它部件
如图2和图3所示,该第一音箱1表面设有用于控制音乐播放的控制键12、信号输入端15,其中控制键12设在出音面3上靠近结合分离部位一端;而信号输入端15则设在与出音面3相反方向半圆柱体圆柱形面上靠近结合分离部位一端。
卷线机构22
参见图8、9和10所示,本发明中的卷线机构22包括有回收控制部件224,用于控制电连接线226的自动回收。该回收控制部件224可以为手动控制型,在该情况下,回收控制部件224的手接触部分可以设置在扬声器部分的外表面。比如,在实施例中,将手动型回收控制部件224称为回收键224,如图4所示,回收键224被设置在第二音箱2上,并且设在单手把持第二音箱2时方便手指操控的位置处,比如设在与出音面3相反方向半圆柱体圆柱形面上靠近结合分离部位一端,这样就不会影响分体式音箱使用时的外观,其顶部形状与周围圆柱形面相协调,浑然一体。
除回收控制部件224外,卷线机构22还包括:
线卷227,用以卷绕电连接线226,在电连接线226的出线端设有与电连接线226电连通的接插件225;
棘轮单元221,用于在一旋转方向上产生旋转力从而带动线卷227转动以卷绕电连接线226;
棘轮释放机构222,用于对棘轮单元221的旋转力进行锁定和释放;
回收控制部件224控制电连接线226的自动回收,是通过控制棘轮释放机构222对旋转力的释放而进行的:在一般情况下,即未操控回收控制部件224时,回收控制部件224控制棘轮释放机构222锁定旋转力,电连接线226在克服旋转力的外力作用下带动线卷227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使电连接线226放出,当需要将放出的电连接线226回收时,操控回收控制部件224,回收控制部件224控制棘轮释放机构222释放旋转力,线卷227在棘轮单元221的旋转力的作用下朝旋转方向旋转,使放出的电连接线226自动回收于线卷227。
应理解,上述术语“锁定”指的是棘轮释放机构222阻止棘轮单元221所产生的旋转力作用于线卷227,此时棘轮单元221在外力大于旋转力的情况下还可以与线卷227一起沿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上述术语“释放”指的是线卷227在棘轮单元221所产生的旋转力的作用下沿回收电连接线226的旋转方向旋转的状态。
例如,如图8、9和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棘轮单元221与线卷227共轴而设,其包括外围具有轮齿的棘轮、与棘轮相结合从而使棘轮单元221产生旋转力的内设弹簧片(未图示),此时内设弹簧片的回弹力即为棘轮单元221的旋转力。作为变化例,也可以将棘轮单元221和线卷227分设在相互啮合的各自的轴上。棘轮释放机构222是一杠杆,如果棘轮的轮齿受到杠杆一端部抵顶,则棘轮单元221的旋转力就被锁定,棘轮单元221便无法带动线卷227朝收回电连接线226的旋转方向旋转;当揿下回收键224时,回收键224压下杠杆222后端部2222,使得杠杆222前端部2221脱离后端小弹簧223的弹力作用而抬起,解除了对棘轮轮齿的抵顶,就会释放棘轮单元221的旋转力,从而使棘轮单元221依靠该旋转力朝所述旋转方向旋转,线卷227会在棘轮单元221的带动下收回已拉出的电连接线226;而当松开回收键224,杠杆222又恢复为抵顶状态。
当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进行电连通或解除电连通时,卷线机构22可以方便地控制电连接线226的伸缩,而且可以控制拉出的电连接线226的长度,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时另外接线、使用后卸线、再另行放置等不便之缺陷。
连接机构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分体式电子装置中,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需要组合使用,因此需要包括将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加以结合或分离的连接机构。参见图2和图4,该连接机构至少包括设在两个扬声器部分之一例如扬声器部分1上的第一表面10和设在另一扬声器部分2上的第二表面20,当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通过连接机构结合一起时,第一表面10与第二表面20相对。
连接机构还包括其它部件,通过这些部件与第一表面10、第二表面20间的互相配合,实现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间的结合和分离。参见图3,为实现较佳的结合和分离,优选连接机构还包括:
突出于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之一例如第一表面10、相互分离地设置的至少2个分别包含头部1031和与头部1031相连的杆体1032的销103,其中所述头部1031包含有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杆体1032横截面面积的部分;
突出于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之一例如第一表面10、相互分离地设置的至少3个凸起104;
设置在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中没有销103突出的另一表面例如第二表面20上、分别对应于各销103的销孔203,每一个销孔203具有供所述销103进出用的嵌插孔部2031和供杆体1032在其中移动用的、与嵌插孔部2031连通的延伸孔部2032,并且延伸孔部2032垂直于延伸方向的尺寸小于嵌插孔部2031的尺寸;以及
设置在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中没有凸起104突出的另一表面例如第二表面20上、对应于凸起104在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相互结合分离时的运动轨迹的抵滑区204;
当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结合在一起时,使第一表面10与第二表面20相面对,将各个销103的头部1031插入各自对应的销孔203的嵌插孔部2031,接着使第一表面10相对第二表面20朝一方向旋转,通过使销103的杆体1032进入延伸孔部2032中移动,并借助凸起104对抵滑区204的顶撑而使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间形成一定的推压力,当杆体1032移动到延伸孔部2032延伸方向的端部时,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便通过相互抵接而呈结合状态;反之,当将结合后的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分离时,使第一表面10相对第二表面20朝着与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使销103的杆体1032返回进入嵌插孔部2031中,再将各个销103的头部1031从各自对应嵌插孔部2031中抽出,从而使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分离开来。
上述连接机构中,第一表面10与第二表面20的外形和大小不限,优选使之与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更优选大小匹配。比如在实施例中,为方便结合分离,此处将其设为平整的分体式音箱横截面形状,并且为音箱简洁美观起见,在内设有有电池13和电路板14的扬声器部分上的第一表面10可进一步包括与位于半圆形顶部一侧的电池盒盖102对应的和与主体部101对应的两部分。
上述连接机构中,销103的头部1031和杆体1032的横截面不限于圆形,但优选呈圆形,且更优选头部1031呈圆锥体形。优选将销103的数量设为3个,并且在所突出的表面上呈等边三角形分布。
上述连接机构中,凸起104的作用是避免第一音箱1和第二音箱2结合分离时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间产生摩擦。如图2和3所示,实施例中,在第一表面10上设置有4个微小的凸起104,其中2个凸起104设于电池盒盖102对应的部分上,另2个凸起104突设于主体部101对应的部分上。优选凸起104突出的高度等于或低于销103的突出于所在表面的杆体1032高度减去另一表面所在板的厚度的尺寸。如果凸起104突出的高度大于所述尺寸,只要将抵滑区204做成下凹即可。
上述连接机构中,优选凸起104与销103突出于同一表面。但也可以将凸起104和抵滑区204的位置相互置换,将凸起104设置在第二表面20上,而将抵滑区204设置在第一表面10上。
上述连接机构中,优选所有嵌插孔部2031的延伸方向皆位于同一圆周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有嵌插孔部2031的延伸方向取该同一圆周的右旋方向。为达到较佳的结合效果,延伸孔部2032的长度足以容纳销103的突出于所在表面的杆体1032,并使第一音箱1和第二音箱2紧密结合,该结合体的外观轮廓线条整齐流畅;该嵌插孔部2031大小应与销103头部1031最大截面尺寸相适配。上述嵌插孔部2031形状可呈多种形状,优选呈圆形,以便于所突出的表面的加工。
上述连接机构中,优选抵滑区204由光滑的耐磨片构成,该耐磨片的材料为PC(聚碳酸酯)或者耐磨性不低于PC的材料,因为PC制成的表面材料光滑耐磨,使用寿命长。并且更优选抵滑区204构造成凹设于所在表面上、且深度小于所述凸起104高度的弧形槽。
为了保持在结合状态下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的结合牢固性,上述连接机构中,优选在延伸孔部2032所在的表面内侧设有卡合所述突出于另一表面的杆体1032用的卡固部件2033,以供在结合状态下销103的准确定位。优选卡固部件2033是一设置在延伸孔部2032内的弹簧片,该弹簧片2033通过弯折形成有从延伸孔部2032沿延伸方向的两孔边之一向另一孔边的突起,以便在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处于结合状态下将销103卡合在延伸孔部2032末端与弹簧片2033突起之间。作为卡固部件2033的变化例,上述弹簧片2033也可以向延伸孔部2032所在表面内侧延伸,并且弯折形成有指向该表面的突起。作为卡固部件2033的变化例,上述弹簧片2033也可以向延伸孔部2032所在表面延伸,并且弯折形成有指向该表面的突起。总之,尽管突起的方向可以变化,但只要该突起位于延伸孔部2032内,能使得销103的杆体1032卡合在延伸孔部2032末端与该突起之间即可。
为便于连接机构中呈对应配合关系的部件比如销103与嵌插孔部2031的快速配合,上述连接机构中,优选连接机构还包括:突出于第一表面10或第二表面20例如第一表面10而设置在被突出的表面中央部位的导引杆105;以及设置在第二表面20和第一表面10中导引杆105所突出表面外的另一表面例如第二表面20上、与所述导引杆105位置相对应、并在导引杆105插入后可进行相对转动的导引孔205。所述导引杆105和导引孔205的作用在于,二者对接后可作为第一音箱1和第二音箱2结合和分离时的转动轴心,使销103快速地对准嵌插孔部2031插入,避免销103刮擦第二表面20。
上述连接机构中,优选所有嵌插孔部2031的延伸方向皆位于同一圆周上,并且该同一圆周的圆心是嵌插孔部2031所在表面上的导引杆105或导引孔205的中心。
上述连接机构中,优选被所述导引杆105突出的表面是销103所突出的表面。更优选导引杆105、销103和凸起104突出于同一表面。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使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的结合操作方便。
上述连接机构中,更优选销103为3个,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更优选导引杆105位于所述等边三角形的一个边的中点。
上述连接机构中,更优选导引杆105呈轴形,相对应地,导引孔205呈圆形,并且大小与导引杆105的直径相适配。最优选导引杆105主体的横截面呈圆形或圆环形。
上述连接机构中,两个以上凸起104可以共同抵顶一个抵滑区204。比如,参见图2和图4,在实施例中,当抵滑区204凹设于第二表面20上、而第一表面10上的凸起104有四个时,优选第二表面20上凹设有2个抵滑区204,分别对应于第一表面10的电池盒盖102部分上的2个凸起104绕导引杆105转动时的运动轨迹、以及对应于第一表面10的主体部101上的2个凸起104绕导引杆105转动时的运动轨迹,这两个抵滑区204皆为弧形槽,表面材料为PC,光滑耐磨;其中对应电池盒盖102部分上的2个凸起和对应主体部101部分上的2个凸起分别共用1个弧形槽204。优选实施例中这4个凸起104和3个销103分布于导引杆105周围,并且4个凸起104比销103更靠近外围两两相对而设;而其中2个销103以导引杆105为中心设置并与导引杆105位于一条直线上。
上述连接机构中,优选导引杆105中轴向设有容许接插件225插入其中的中孔,该中孔内设有电连接用的接插机构(未图示);导引孔205供电连接线226出入用,因而也构成电连接线孔出入205,在其所在表面的内侧的该电连接线出入孔205内设置有止挡部件(未图示);该止挡部件上设有引导电连接线226出入的小孔,并用于在电连接线226被回收后止挡接插件225进一步进入扬声器部分内部;该接插件225可通过手动带动电连接线226从导引孔205中拉出,当接插件225插入接插机构时,电连通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采用这一结构,既实现了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的电连接,又达到减少连接部件、分合快速的效果。同时,这样可最大限度地保持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的外观简洁、把持方便。
上述连接机构中,优选接插件225与导引杆105中接插机构插接后产生的结合力大于棘轮单元221在释放状态下对电连接线226的回收力。这样电连接线226的拉出可由人力完成,而电连接线226的回收在接插件225与接插机构间解除结合的状态下通过回收控制部件224完成,从而使两个扬声器部分1和2在被电连接线226连接的状态下进行结合时,也可以保持电连接线226的连接。
上述连接机构中,优选在设有卷线机构22的扬声器部分内部,电连接线226伸缩时不与其他部件接触摩擦,从而保障电连接线226伸缩时不受损伤,达到延长扬声器部分使用寿命之功效。
音腔
众所周知,扬声器部分音质与气流的空间即音腔容积(或称体积)成正比关系。音腔音质的评价指标有多方面,比如低音效果等。这就要求在扬声器部分大小确定的情况下,尽量使音腔具有容积最大化的结构。同时要遵守声学原理,设计出良好的低音系统。
以音箱为例,鉴于消费者一般都是朝向音箱出音面听音乐的,所以通常设计音箱会在扬声器旁附加一个密闭出音机构,在该机构前面再开设一个出音管,这样来控制声音的传播,让向四面发射的声音碰到腔室壁反弹回来,然后通过出音管放出,和扬声器一起共振,使得的声音强度得到叠加。但对于本发明,考虑到尽量增加音箱内部容纳其他器件,比如卷线机构、电源、电连接线、电线路板等等,需要对传统长方体音腔的结构进行调整和重新设计。同时还要保证变形后的音腔音质与容积相当的传统结构音腔的音质相当,以便保持良好的立体声效果。为达此目的,发明人通过精心计算和反复试验,设计出适合于其上架设卷线机构22的下述音腔结构。
参见图5、图6、图7和图10,本发明中设有所述卷线机构22的扬声器部分内设有一音腔21,该音腔21包括:腔室212、基板215和出音模块214,其中腔室212呈箱体形,一面开口,腔室212外、面对开口的底壁的中部形成至少包含两级且逐级向开口方向下凹的阶梯状,从该阶梯状的至少一端看,腔室212呈“凹”字形,该腔室212的“凹”字形的阶梯状的空间用于安放卷线机构22;基板215上形成有U形框2151,该U形框2151一臂端部的基板215上设有出音孔2153,基板215上与U形框2151相邻设有扬声器213;出音模块214呈一面开口且该开口形状与U形框2151相适配的箱体形,在出音模块214内形成与U形框2151相适配的U形槽2142,在U形槽2142的与U形框2151另一臂相对应的一臂端部的底部上设有通孔2143;当扬声器部分组装后,出音模块214安装在基板215上,使U形框2151嵌合在出音模块214的U形槽2142上,腔室212安装在基板215上,使出音模块214、扬声器213位于腔室212内。优选出音模块214位于腔室212的高阶梯部分2122对应的空间中。
上述音腔21中设置出音模块214的目的,在于当出音模块214扣接于基板215上后与基板215之间形成密闭的“U”形气流腔,从而用于增加声音强度。因此出音模块214的作用相当于传统形状音腔中的直管状音管的作用。
上述音腔21中出音模块214与基板215之间形成的上述“U”形气流腔也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只要具有音管作用并且保持音腔21的音质与音腔11的音质相同。
应当理解,上述术语“箱体形”指的是内部具有容纳空间的立体形状,并不局限于长方体形状。因此,1.上述音腔21的每个表面都不限于是矩形,而是可以有二维方向上的适度延伸或变形;2.每个表面都不限于是平面,而是可以有三维方向上的适度延伸或变形。
也应当理解,本文中术语“阶梯”,是指该扬声器部分的外表面沿某一方向呈现梯度上升,并且在不同梯度上该外表面大体平行,也包含适度的变形。而且阶梯状的空间大小和形状以适合安放卷线机构22为准,该空间使得音腔21与卷线机构22形成紧凑的组合,从而提高所在扬声器部分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6、图7和图10所示,在出音模块214内的U形槽2142的周边和将出音模块214内部空间分割成“U”形的分隔板2144的上缘中间都形成有凸缘。
与之相对应地,在基板215上的U形框2151周边和中间挡板的上缘都设有凹槽,用于与上述U形槽2142的凸缘啮合密封,从而当出音模块214扣接于基板215上后,由通孔2143至出音孔2153形成密闭的“U”形气流腔。
本发明中通孔2143与出音孔2153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参见图7,优选通孔2143形成有向出音模块214底部2141外侧突出的突出结构2145,该突出结构2145大致呈喇叭状。
本实施例中第二音箱2的组装
实施例中,组装的第二音箱2,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在音腔21的腔室212上形成的阶梯状的空间为底部呈阶梯状的凹槽211,沿凹槽211可纵向架设一卷线机构22,其中棘轮单元221和线卷227部分设置在凹槽211中的槽内空间低阶梯部分,并使电连接线226的出线方向由较低的阶梯部朝向高阶梯部分2122。这样,卷线机构22中电连接线孔205的出线轨迹与凹槽211平行并朝向电连接线孔205,并且卷线机构22的出线部位和电连接线孔205皆高于高阶梯部分2122的高度。这样,当电连接线226伸缩时就不会与腔室212接触,从而减少了电连接线226与腔室212间的摩擦。由于将两个音腔11和21的体积控制得基本相同,如此结构使得第二音箱2与第一音箱1的音质相同。
本实施例的操作
当接插件225与接插机构间插接一起时,该分体式音箱的分离结合过程如下:
结合时,如图11所示,两手分别把持第一音箱1和第二音箱2,并揿住第二音箱2上的回收键224,依靠棘轮单元221对电连接线226的回收力(即棘轮单元221的旋转力)使已拉出的电连接线226自然收回;然后将导引杆105与导引孔205对接,放开回收键224,再将3个销103分别对准销孔203的嵌插孔部2031并插入,并轻轻右旋,使销103突出于第一表面10的杆体1032转入延伸孔部2032,当听见或感觉到弹簧片2033提示的销103定位的“咔嗒”声或轻微的振动感,就实现了结合连接。并且结合后的分体式音箱照样可以作为一个音箱使用。
分离时则反向操作,将第一表面10相对第二表面20沿逆时针方向轻轻旋转,听见或感觉到弹簧片2033提示的销103脱位的“咔嗒”声或轻微的振动感,然后将第一音箱1和第二音箱2分开,就实现了分离;并且分离时,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音箱1和第二音箱2分离至所需要的间隔。分离过程中,由于接插件225与接插机构间的结合力大于棘轮单元221在释放状态下对电连接线226的回收力,故分离时电连接线224自然会从第二表面20拉出而不会松脱,非常方便。
由以上描述可见,本发明的分体式音箱结构紧凑又保持了音质,其结合与分离操作简单而快速,结合牢固,不会伤及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即便频繁使用也可保持音箱表面外观完整漂亮,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取得了小型化和便携化的效果。
虽然以上以一个便携式小型分体式音箱为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阐述,但是根据本发明的构思,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同样适用于相互以电子线路为区别特征的其他包含至少两个扬声器部分的分体式电子装置,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者修改,而所做的各种变形或者修改的等价形式,同样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包含至少两个扬声器部分的分体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扬声器部分(1、2)通过电连接线(226)连接,其中一个扬声器部分(2)具有卷线机构(22),以供所述电连接线(226)的收放线之用;
每个扬声器部分内都设有音腔;并且
所述两个扬声器部分(1、2)内的音腔(11、21)具有互不相同的形状,以使设有所述卷线机构(22)的扬声器部分(2)内的音腔(21)的形状与所述卷线机构(22)的形状相适配,但所述两个扬声器部分(1、2)内的音腔(11、21)具有基本相同的体积,
其中,所述卷线机构(22)包括:
回收控制部件(224),用于控制所述电连接线(226)的自动回收;
线卷(227),用以卷绕所述电连接线(226),在电连接线(226)的出线端设有与电连接线(226)电连通的接插件(225);
棘轮单元(221),用于在一旋转方向上产生旋转力从而带动所述线卷(227)转动以卷绕电连接线(226);
棘轮释放机构(222),用于对所述棘轮单元(221)的旋转力进行锁定和释放;
所述回收控制部件(224)控制所述电连接线(226)的自动回收,是通过控制所述棘轮释放机构(222)对旋转力的释放而进行的:在一般情况下,即未操控回收控制部件(224)时,回收控制部件(224)控制所述棘轮释放机构(222)锁定所述旋转力,所述电连接线(226)在克服所述旋转力的外力作用下带动线卷(227)在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使电连接线(226)放出,当需要将放出的电连接线(226)回收时,操控所述回收控制部件(224),回收控制部件(224)控制棘轮释放机构(222)释放所述旋转力,线卷(227)在棘轮单元(221)的旋转力的作用下朝所述旋转方向旋转,使放出的电连接线(226)自动回收于线卷(22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将所述两个扬声器部分(1、2)加以结合或分离的连接机构;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在两个扬声器部分之一(1)上的第一表面(10)、和在另一扬声器部分(2)上的第二表面(20),当所述两个扬声器部分(1、2)通过所述连接机构结合一起时,第一表面(10)与第二表面(20)相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电连接线(226)的连接位置设置于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的中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
突出于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之一、相互分离地设置的至少2个分别包含头部(1031)和与所述头部(1031)相连的杆体(1032)的销(103),其中所述头部(1031)包含有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杆体(1032)横截面面积的部分;
突出于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之一、相互分离地设置的至少3个凸起(104);
设置在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中没有销(103)突出的另一表面上、分别对应于各销(103)的销孔(203),每一个销孔(203)具有供所述销(103)进出用的嵌插孔部(2031)和供杆体(1032)在其中移动用的、与嵌插孔部(2031)连通的延伸孔部(2032),并且延伸孔部(2032)垂直于延伸方向的尺寸小于嵌插孔部(2031)的尺寸;以及
设置在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中没有凸起(104)突出的另一表面上、对应于凸起(104)运动轨迹的抵滑区(204);
当两个扬声器部分(1、2)结合在一起时,使第一表面(10)与第二表面(20)相面对,将各个销(103)的头部(1031)插入各自对应的销孔(203)的嵌插孔部(2031),接着使第一表面(10)相对第二表面(20)朝一方向旋转,通过使销(103)的杆体(1032)进入延伸孔部(2032)中移动,并借助凸起(104)对抵滑区(204)的顶撑而使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间形成推压力,当所述杆体(1032)移动到延伸孔部(2032)延伸方向的端部时,两个扬声器部分(1、2)便通过相互抵接而呈结合状态;反之
当将结合后的两个扬声器部分(1、2)分离时,使第一表面(10)相对第二表面(20)朝着与所述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使销(103)的杆体(1032)返回进入嵌插孔部(2031)中,再将各个销(103)的头部(1031)从各自对应嵌插孔部(2031)中抽出,从而使两个扬声器部分(1、2)分离开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
突出于第一表面(10)或第二表面(20)而设置在被突出的表面中央部位的导引杆(105);以及
设置在第二表面(20)和第一表面(10)中导引杆(105)所突出表面外的另一表面上、与所述导引杆(105)位置相对应、并在导引杆(105)插入后进行相对转动的导引孔(20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被所述导引杆(105)突出的表面是销(103)所突出的表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引杆(105)中轴向设有中孔,中孔内设有电连接用的接插机构;并且所述导引孔(205)供电连接线(226)出入用、并存放所述接插件(225),该接插件(225)通过手动带动电连接线(226)从导引孔(205)中拉出,当所述接插件(225)插入所述接插机构时,电连通所述每两个扬声器部分(1、2)。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销(103)为3个,且在所突出的表面上呈等边三角形均匀分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体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销(103)为3个,且所述导引杆(105)位于所述等边三角形的一个边的中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所述卷线机构(22)的扬声器部分(2)内的音腔(21)包括:腔室(212)、基板(215)和出音模块(214),其中
所述腔室(212)呈箱体形,一面开口,腔室(212)外、面对开口的底壁的中部形成至少包含两级且逐级向开口方向下凹的阶梯状,从该阶梯状的至少一端看,所述腔室(212)呈“凹”字形,该腔室(212)的“凹”字形的阶梯状的空间用于安放所述卷线机构(22);
所述基板(215)上形成有U形框(2151),该U形框(2151)一臂端部的基板(215)上设有出音孔(2153),基板(215)上与U形框(2151)相邻设有扬声器(213);
所述出音模块(214)呈一面开口且该开口形状与所述U形框(2151)相适配的箱体形,在出音模块(214)内形成与所述U形框(2151)相适配的U形槽(2142),在U形槽(2142)的与U形框(2151)另一臂相对应的一臂端部的底部上设有通孔(2143);
当所述扬声器部分组装后,所述出音模块(214)安装在基板(215)上,使所述U形框(2151)嵌合在出音模块(214)的U形槽(2142)上,所述腔室(212)安装在所述基板(215)上,使所述出音模块(214)、所述扬声器(213)位于腔室(212)内。
CN200810215026.2A 2007-09-21 2008-09-03 一种分体式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46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5026.2A CN101394681B (zh) 2007-09-21 2008-09-03 一种分体式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49899 2007-09-21
CN200710149899.3 2007-09-21
CN200810215026.2A CN101394681B (zh) 2007-09-21 2008-09-03 一种分体式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4681A CN101394681A (zh) 2009-03-25
CN101394681B true CN101394681B (zh) 2014-11-26

Family

ID=40494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502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4681B (zh) 2007-09-21 2008-09-03 一种分体式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249289B2 (zh)
CN (1) CN1013946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78935A (ja) * 2012-09-18 2014-05-01 Yamaha Corp スピーカ装置
CN106231510B (zh) * 2016-08-25 2022-01-25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声道扬声器
CN106131742A (zh) * 2016-08-31 2016-11-16 无锡杰夫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可扩展的模块化薄型音箱
CN108174323A (zh) * 2018-03-06 2018-06-15 东莞精恒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音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5870A (en) * 1984-11-15 1985-08-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Quick attach-detach mechanism for audio components
US5092424A (en) * 1990-12-03 1992-03-03 Bose Corporation Electroacoustical transducing with at least three cascaded subchambers
US5982537A (en) * 1996-08-16 1999-11-09 Sony Corporation Speaker apparatus with a picture projecting screen
US7151912B1 (en) * 2000-11-07 2006-12-19 Morrison Mark D Cable retractor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7242785B2 (en) * 2003-08-04 2007-07-10 Creative Technology Ltd Portable powered speaker
JP3838229B2 (ja) * 2003-08-13 2006-10-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
JP4259389B2 (ja) * 2003-09-12 2009-04-30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コード巻き取り装置付きヘッドホン
US20070017834A1 (en) * 2005-07-25 2007-01-25 Creative Technology Ltd. Portable speaker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49289B2 (en) 2012-08-21
CN101394681A (zh) 2009-03-25
US20090092268A1 (en) 2009-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72420B2 (en) Mobile device interface and adaptation system
CN104618841B (zh) 复合装置和具有复合装置的电子装置
JP3408430B2 (ja) スピーカ付きパワー・アダプタ
US7734256B2 (en) System for interfacing with an audio play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01394681B (zh) 一种分体式电子装置
US20200029149A1 (en) In ear stereo headphones with integrated charging means
CN103002364A (zh) 扬声器连接器模块与手持式电子装置
CN104272764A (zh) 可配置的扬声器
CN101527873A (zh) 耳机
CN106454580A (zh) 具有音响和fm广播功能的耳机充电装置
US9918152B2 (en) Peripheral audio output device
CN204929155U (zh) 一种带rgbw灯光控制和音乐播放控制的wifi音箱
CN206596163U (zh) 一种k歌麦克风
US20180020279A1 (en) Multifunctional bluetooth device
US20060285710A1 (en) Docking station for a portable music player
JP3198476U (ja) 音域切替イヤホン
CN206341386U (zh) 一种影音卡拉ok一体解码功放机
CN206259586U (zh) 数据线转接设备
CN101419484B (zh) 复合音频接口机箱
CN201243368Y (zh) 智能型usb音箱
CN201426161Y (zh) 耳机
CN111464916B (zh) 一种屏幕分离式外置声卡
CN203691583U (zh) 组合式移动电子装置
JP2005348190A5 (zh)
CN201194431Y (zh) 喇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Termination date: 2015090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