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0752B - 数字化虚拟手解剖结构的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字化虚拟手解剖结构的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0752B
CN101390752B CN2008100298161A CN200810029816A CN101390752B CN 101390752 B CN101390752 B CN 101390752B CN 2008100298161 A CN2008100298161 A CN 2008100298161A CN 200810029816 A CN200810029816 A CN 200810029816A CN 101390752 B CN101390752 B CN 1013907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reconstruction
biao
b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298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0752A (zh
Inventor
黄潮桐
李敬矿
陈隆福
李忠华
朱家恺
陈冬生
谭建文
张美超
叶耀华
秦金桥
方敏鸣
方耀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OUJIE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OUJIE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OUJIE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OUJIE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08100298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907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90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0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07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07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化虚拟手解剖结构的构建方法。该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标本选取与预处理;B.标本灌注;C.CT扫描获取数据集;D.在普通个人计算机平台上以比利时Materalise公司开发的Mimics软件进行手的三维可视化重建,包括:a、手外形的三维重建;b、骨骼的三维重建;c、手的动脉三维重建;d、手部肌腱的三维重建。本发明首次对手的解剖结构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三维重建,将临床常用的二维图像转化为三维图像,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对人手结构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手术相关操作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Description

数字化虚拟手解剖结构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化虚拟人体器官的构建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数字化虚拟手解剖结构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数字化虚拟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自1989年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首先提出了“可视化人体计划(Visible Human Project,VHP)”以来,先后有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也提出了类似的研究计划。数字化虚拟人体是指将人体结构数字化,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在电脑屏幕上出现一个看似真实的模拟人体。目前,国内外对“虚拟人”的研究处于“虚拟可视人”阶段,也可称为“虚拟解剖人”或“虚拟几何人”,目标是虚拟出人体的形态结构。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对“虚拟人”发展的基础框架是以切片图像数据集为主。
关于人手部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及其相应的研究报道较少。国内左焕琛于1986年首次报道将电子计算机三维用于手解剖研究(左焕琛.电子计算机三维重建用于手解剖研究的初步探讨[J].解剖学杂志,1986,9(6):237-24.),采用的方法是:取新鲜成人手标本,在前臂经桡尺动脉灌注25%红色明胶溶液,将低温冰冻处理的标本用电锯作等距横断切割(每2-3mm),断面摄影,然后计算机处理。左焕琛仅对食指的外形、掌骨基底部及腕骨进行了三维重建,而且重建的图像非常粗糙。张绍祥等于1989年报道了手掌部动脉的微型计算机三维重建(张绍祥,何光篪,刘正津.手掌部动脉的微型计算机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89,11(6):409-411.),采用的方法是:取成人上肢标本,经肱动脉灌注含30%红色氧化铅的乳胶,低温冰冻,电锯切割,断面摄影,然后计算机处理。张绍祥等仅是对手掌部动脉的三维重建,重建的图像也欠精确逼真。白桂有等于2005年报道了手掌部分解剖结构可视化的初步研究(白桂有,张正治,熊雁,等.手掌部分解剖结构可视化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23(3):227-229.),处理的对象仍然是冰冻组织块,但采用了高精确度的数控铣床,将铣切的层厚设定为0.2mm,在图像采集上采用了6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并采用国内自行开发的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白桂有等仅是对手部的骨骼、指屈肌腱及手的外形进行了三维重建,在方法上仍是沿用前人的思路,只是借助了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从而在组织切片的工艺、图像采集的技术及重建的精确性等方面都较早期研究有较大的改善。
关于切片数据集的构建,从理论上讲,将人体材料切削得越薄越好,因为切片间距的精度越高,将来赋加的信息参数就越精细,能表达的信息量就越大。尤其是对于一些体积较小、精度要求较高的部位,有更薄的切削要求。但是,就现有的机械切削加工的科技水平而言,切片间距最小极限是0.2mm;而且,切削的精度越高,图像采集的数据存储量越大,要配备的计算机等级就越高。韩国于2000年报道的一例男性尸体的切片工作,其切片间距为0.2mm,数据量已达153.7GB,在一般个人计算机上已不能运转。如果切得再薄一些,则后续的开发应用只能局限在少数具有海量存储和超高速运算能力的计算机才有可能运转。前述白桂有等的报道中,仅采集手掌部分解剖结构,获得了1200幅切断层图像数据,每个层面图像的数据量已达31.5M。这使得科研成果难以普及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化虚拟手解剖结构的构建方法,将临床常用的二维图像转化为三维图像,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对人手结构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手术相关操作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发明所述的数字化虚拟手解剖结构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标本选取与预处理:取新鲜健康成年人手标本3具,保留腕关节,标本应无器质性损害,其主要解剖学参数具有代表性;将标本近端尺、桡动脉游离后,予5%枸橼酸钠生理盐水冲洗血管,直至流出液体较清澈、标本呈苍白色为止;
B.标本灌注:采用自凝牙托材料作为灌注材料,其中造影剂为硫化汞;以连续缓慢的方式灌注入标本尺、桡动脉中,同时观察手指手掌的皮肤,当能看到填充剂的颜色时,灌注量约为15~20m,即可停止灌注,冷藏备用。
C.CT扫描获取数据集:标本灌注4~24小时内,进行CT扫描,扫描参数:电压120kv(千伏),电流250mAs(毫安秒),层厚1mm,阵距512×512;共获取220层数据,以CT扫描的通用文件格式保存,数据容量共计110兆比特;
D.在普通个人计算机平台上以比利时Materalise公司开发的Mimics软件进行手的三维可视化重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手外形的三维重建:重建手的外形,包括手掌、手指皮肤、各手指指甲,重建后的各结构能单独、联合显示,能任意旋转,模型可透视及多剖面显示;
b、骨骼的三维重建:重建指骨、掌骨、腕骨及尺桡骨远端,重建后的骨骼能单独显示或与其他结构联合显示,能任意旋转,模型可透视及多剖面显示,各骨关节外观、毗邻关系清楚准确;
c、手的动脉三维重建:重建手部主要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以及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的分支补充,包括管径约0.5mm的指末节血管,能清晰显示以下重要结构:桡动脉,尺动脉,腕掌、背侧动脉(弓)网,手掌浅、深弓,指固有动脉;重建后的动脉能单独显示或与其他结构联合显示,能任意旋转,模型可透视及多剖面显示,各动脉外观、毗邻关系清楚准确;
d、手部肌腱的三维重建:重建指屈肌腱、指伸肌腱,从不同平面能显示肌腱的位置、排列、层次及毗邻关系。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数字化虚拟手解剖结构的构建方法,所述的步骤A中,标本在预处理前先经CT扫描。经过CT扫描,可预先证实是否存在骨折、肿瘤、先天畸形及结构缺如等情况,选取具有正常人体应具有的解剖结构的标本来进行三维重建。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数字化虚拟手解剖结构的构建方法,所述的步骤B中的灌注材料优选的成分包括:自凝牙托粉30~35g,自凝牙托水65~70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0ml,中国银朱10~15g;所述灌注材料的配制方法为:在常温下将自凝牙托水,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及中国银朱混合,再加入自凝牙托粉,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刻灌注。
本发明所述的数字化虚拟手解剖结构的构建方法,具有以下的特点和优点:
(1)首次对手的解剖结构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三维重建,将临床常用的二维图像转化为三维图像,可以针对临床专科的需求,把结构复杂、功能意义重大、诊治要求精确的部位,构建数字化模型,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手术相关操作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2)目前临床上病例图像数据仍以CT/MRI为主,而可视化人体研究以切片图像数据集为主,由于受到切割设备、方法等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了其临床推广应用。本发明采用灌注造影剂后通过CT扫描技术采集图像,并应用Mimics软件进行图像配准、分割、标识、重建,可得到精确逼真的重建图像,此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可操作性。CT/MRI三维重建方法本质上是图像渲染技术,完全依赖于工作站,不能导出通用格式三维文件,因而制约了应用范围。本发明不再停留于解剖结构的重建,更重要的是解决如何应用重建后的结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Mimics软件可以在PC机上进行大规模数据的转换处理,对二维图像进行编辑,并可将工程文件以不同形式的格式导出,利于后期临床与研究。其Simulation(模拟)模块的Cut(切割工具),Boolean(布尔运算)等工具对三维图像进行任意切割,加减等运算,从而得到不同曲面的三维图像,这些特点具有极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价值。
(3)本发明采用的Mimics软件(目前版本是10.01版)是基于临床医学影像学的逆向工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具有良好的图像编辑功能。其重建的结构具有各结构可单独、联合显示,可任意旋转、缩放,模型透视及多剖面显示等特点。手掌及手指皮纹清晰逼真、各结构可透视显示通过上述标志特点可确定手部有关解间结构的毗邻关系和某些深部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此方法较传统实地解剖方法简便直观。可以从不同平面显示肌腱的位置、排列、层次及毗邻关系。可对如桡骨尺偏角、掌倾角、腕骨角、尺骨茎突长度等骨性结构及角度进行测量。上述特点在临床上具有指导作用。对于重建的结构数据予.mcs,.iges及.stl等通用格式文件保存,后续可通过Mimics软件FEA(有限元分析),Simulation(模拟)等模块或联合其他工程软件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4)细小血管的标识及三维重建是数字化技术中的一个难题,VCH F-1(数字化虚拟中国人女性-1号)中标识的血管最小内径为0.77mm(秦笃烈,罗述谦,钟世镇,等.数字化虚拟中国人女性-1(VCH F-1)实验数据集血管标识的突破进展[J].科学中国人,2003,(4):4-8.)。而本发明采用中国银朱作为染色及遮光剂,其颗粒直径约为40μm,能到达较微细的血管内,灌注扫描后可显示直径为0.52mm的血管,可清晰显示重建后指末节血管,手部主要动脉管腔可中空显示,中空效果可使图像更为逼真,显示更为精确。
(5)在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研究中,血管灌注是尚未解决的问题之一。如前所述,左焕琛采用红色明胶溶液作为血管灌注材料,张绍祥采用红色乳胶作为血管灌注材料,这些都是目前血管灌注的常用方法。但本发明对灌注材料进行了改良,优选采用自凝牙托材料作为血管灌注材料,在成分上延长了聚合反应成型的时间,配制后在30分钟内仍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可以从容地灌注手部肢体;经灌注后的标本,细微血管清晰可见,中等血管有一定的刚性支撑力,便于解剖深层结构。
(6)如前所书,目前国内外研究均是对冰冻组织进行研究,而本发明则强调对标本灌注后不予冰冻,最好于4-24小时内完成扫描,由此达到极好的血管中空显示效果,图像更为逼真,显示更为精确。血管中空显示效果与血管灌注的流体力学所产生的轴流及边流及悬液沉着附壁相关,对于部分中空显示欠佳的部位,则可采用Mimics软件的Segmentation(分割)模块手动调整灰度进行图像分割标识(Edit mask/Multiple Slice Edit,遮掩层编辑/多层编辑)后期处理亦可解决。现有研究中,尚无对血管中空显示效果的研究报道。而本发明所实现的手部主要动脉管腔的中空显示,在不同切面下可反映出血管切割缺如特征,为临床预构手术程序、手术过程中血管取舍,吻合的先后次序的提供依据。
(7)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即在所述的步骤A中,标本在预处理前先经CT扫描。经过CT扫描,可预先证实是否存在骨折、肿瘤、先天畸形及结构缺如等情况,选取具有正常人体应具有的解剖结构的标本来进行三维重建。以往对标本的选取仅通过肉眼观察是否有器质病变,因而不能准确地了解标本内部情况。而本发明采用CT预扫,则可以进清楚地对标本进行评估。
(8)以往研究中处理医学图像的软件往往依赖于较大型的工作站或计算机,而本发明所述的数字化虚拟手解剖结构的构建方法,在PC机平台上即可完成大规模数据转化处理;而且,三维重建图像的效果也达到了大型计算机处理的效果。已有报道的软件重建的图形逼真显示欠佳、图形放大后出现多面体网格形状,甚至失真。而本发明采用Mimics软件通过对提取的数据点进行腐蚀、膨胀、开运算和闭运算,最大限度降低噪声,重建后的图形精确,显示逼真,重要结构精准再现,细节也较突出。因此,可以让数量更多的医院和院校都有可能开发应用,使科研成果具有普及推广应用的可能性,真正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9)手外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本发明对于虚拟手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对手部结构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手术相关操作及疾病基础研究等提供科学的依据。可以解决手外伤治疗前预构手术程序、手术过程中血管取舍,吻合的先后次序及骨骼、神经、肌腱修复及功能重建等诸多问题,同时更为下一步虚拟物理手的研究奠定基础,可实现对未来事件进行实验以及对现存病例进行反演试验研究。运用本发明所述的数字化虚拟手,可加速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现代化。以手部修复手术为例,可设定各种虚拟环境,在有关结构内部进行“漫游”,也可进行介入的微创手术模拟;基于图像导航的外科手术,提高术前准备工作的质量与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可为各种手术预期结构做出虚拟模型。
附图说明
利用Mimics软件重建手的外形,其手掌、指皮肤,各指指甲显示逼真,手掌及手指皮纹清晰可辨,各结构可单独、联合显示,可任意旋转、缩放,模型透视及多剖面显示(图1:a-f)。
图1.a为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三维重建后的手的外形图,显示手的背面;
图1.b为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三维重建后的手的外形图,显示手的掌面;
图1.c为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三维重建后的手的外形图,显示手的背面,以及透视效果,显示血管和肌腱;
图1.d为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三维重建后的手的外形图,显示手的掌面,以及透视效果,显示血管和肌腱;
图1.e为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三维重建后的手的掌面视图,从手的掌面显示骨骼、血管和肌腱联合显示的效果;
图1.f为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三维重建后的手的背面视图,从手的掌面显示骨骼、血管和肌腱联合显示的效果;
图2.a为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三维重建后的手的透视图,从手的背面显示骨骼结构;
图2.b为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三维重建后的手的透视图,从手的掌面显示骨骼结构;
图3.a为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三维重建后的手的透视图,从手的背面显示血管结构;
图3.b为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三维重建后的手的透视图,从手的掌面显示血管结构;
图3.c为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三维重建后的手的透视图,从手的背面显示所构建的血管中空效果;
图3.d为图3.a的侧面视图,从另一角度显示所构建的血管中空效果;
图3.e为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三维重建后的手的透视图,从手的掌面显示所构建的血管中空效果;
图3.f为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三维重建后的手的透视图,从手的背面显示所构建的骨骼与血管联合显示的效果;
图3.g为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三维重建后的手的透视图,从手的掌面显示所构建的骨骼与血管联合显示的效果;
图4.a为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三维重建后的手的透视图,从手的掌面显示所构建的深浅屈肌腱与骨骼联合显示的效果;
图4.b为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三维重建后的手的透视图,从手的掌面显示所构建的指深屈肌腱与骨骼联合显示的效果;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三维重建后的手的透视图,从手的背面显示所构建的指伸肌腱与骨骼联合显示的效果;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三维重建后的手的骨骼图形,从手的背面显示手骨性结构长度、角度测量显示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数字化虚拟手解剖结构的构建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选取与预处理
取新鲜健康成年人手标本3具(保留腕关节),标本应无器质性损害(处理前CT扫描),其主要解剖学参数具有代表性。将标本近端尺、桡动脉游离后,予5%枸橼酸钠生理盐水冲洗血管,直至流出液体较清澈、标本呈苍白色为止。
1.2标本灌注
1.2.1灌注材料
本实验采用自凝牙托材料进行制作,造影剂为硫化汞。其配方为:自凝牙托粉30~35g,自凝牙托水65~70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0ml,中国银朱(含硫化汞成份)10~15g,以上材料均可在市面上购得。
1.2.2灌注方法
在常温下将自凝牙托水,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及中国银朱混合,再加入自凝牙托粉,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刻灌注。采用20ml医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灌注,连续缓慢的方式注入标本尺、桡动脉中,同时观察手指手掌的皮肤,当能看到填充剂的颜色时,即可停止灌注,灌注量约为15~20ml。
1.3CT扫描获取数据集
标本灌注冷藏4~24小时内进行CT扫描。采用TOSHIBA Aquilion(东芝)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电压120kv(千伏),电流250mAs(毫安秒),层厚1mm,阵距512×512;共获取220层数据,将其以.dicom(CT扫描后保存的通用文件格式)格式保存,每个文件大小为514Kbyte(千比特),整理数据集,数据容量共计110Mbyte(兆比特)。
1.4三维可视化
1.4.1工作平台
C2D 2.53G处理器,2G DDR内存,9300GE显卡,160G硬盘;Mimics10.01软件(Materalise公司,比利时)。
1.4.2重建步聚
1.4.2.1导入文件
以自动导入的形式将获取的CT数据集导入Mimics(Materiaise′s interactive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交互式的医学影像控制系统)10.01软件,设定参数Skip Images=0(计数图像),Compression=CT(压缩方式),Slice distance=1.0mm(层厚),Pixel size=0.2490mm(像素值),确定图像位置(A,P,T,B,L,R)(方位表达Anterior前,Posterior后,Top上,Bottom下/底,Left左,Right右)。
1.4.2.2提取灰度值
应用Segmentation(分割)模块的Thresholding(阈值)工具提取指定灰度范围的数据点集构成一个Mask,提取手骨骼、血管Mask(遮掩)层(参数Name=Green,Lower threshold(Hu)(最低阈值,Hu为CT值的缩写,中文名为豪斯菲尔德)=329,Higher threshold(Hu)=2305(最高阈值))。
1.4.2.3分割与标识
运用Edit Masks(遮掩层编辑),Multiple Slice Edit(多层编辑)工具逐层进行编辑,分割骨骼与血管,使两者数据点无交集。利用Region Growing(区域生成工具)及Dynamic Region Growing(选定区域生成工具)工具为骨骼建立新的Mask层(Name=bone,Lower threshold(Hu)=329,Higherthreshold(Hu)=2305),应用Boolean Operations(布尔运算)工具对上述两个Mask层进行一次运算(Green-bone),得到新的Mask(Name=vessel)。再次运用Edit Masks(遮掩层编辑),Multiple Slice Edit(多层编辑)工具对部分尚不能中空显示的血管进行处理。依同样方法建立手皮肤、指甲、肌腱的Mask层。
1.4.2.4重建仿真
应用Calculate 3D(三维生成)工具对已提取的各Mask层进行三维重建转化,可单独转化也可批量转化。参数设置Quality(品质)=High(高),Interpolationmethod=Contour(方法=轮廓线),Prefer=Continuity(特征=连续性),Largestshells=1,Smoothing(Iterations=2,Smooth factor=0.5)(平滑工具(重复指数=2,平滑指数=0.5)),Triangle reduction(Reducing mode=Advanced edge,Tolerance=0.05,Edge angle=10.0)(三角网格简化(简化模式=高级加边,耐受值=0.05,边角=10.0))。对生成的三维图像依解剖学标识方法进行渲染。对于神经的重建,可以依据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及CT图像上的细微差别进行手工分割标识,应用Measure Distance(测量距离)工具测量其直径,并利用Tools模块中的Draw/Manipulate Nerve(神经绘制)工具处理,设置参数Color=Yellow,Diameter=0.5~7.0mm(颜色=黄,直径=0.5~7.0毫米)。
1.4.2.5平滑处理
为使重建后的三维结构更为逼真精确,利用Simulation(模拟)模块的Smoothing(平滑)工具(Iteration=12,Smooth factor=1)(平滑工具(重复指数=12,平滑指数=1))对重建的三维模型进行平滑处理。
1.4.2.6文件保存
将生成的文件保存为Mimics软件工程格式.mcs,亦可将工程以.iges及.stl等3D通用格式文件导出以备后续研究使用。(.mcs,.iges,.stl为三维文件保存格式)
2结果
2.1手外形的三维重建
利用Mimics软件重建手的外形,其手掌、指皮肤,各指指甲显示逼真,手掌及手指皮纹清晰可辨,各结构可单独、联合显示,可任意旋转、缩放,模型透视及多剖面显示(图1:a-f)。
2.2骨骼的三维重建
重建指骨、掌骨、腕骨及尺桡骨远端,骨骼可单独显示或与其他结构联合显示,可任意旋转、缩放,模型透视及多剖面显示,各骨关节外观、毗邻关系清楚准确(图2)。可对如桡骨尺偏角、掌倾角、腕骨角、尺骨茎突长度等骨性结构及角度进行测量(图6)。
2.3手的动脉三维重建
手部动脉主要发自桡动脉和尺动脉,并有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的分支补充。从三维重建图像可以清晰显示桡动脉,尺动脉,腕掌、背侧动脉(弓)网,手掌浅、深弓,指固有动脉等重要结构,从三维图像矢状剖面可以观察到掌深层动脉(弓)在手部动脉层次中居中间联系位置,为桥接及枢纽,与浅层和背侧动脉间均形成丰富的吻合。三维重建后的动脉可单独显示或与其他结构联合显示,可任意旋转,模型可透视及多剖面显示,各动脉外观、毗邻关系清楚准确。手部主要动脉管腔可中空显示较为逼真,在不同切面下可反映出血管切割缺如特征。指末节血管官腔(管径约0.5mm)显示亦清晰可辨(图3a-g)。
2.4手部肌腱的三维重建
2.4.1指屈肌腱
三维重建图像上可以清楚地观显示4条指浅屈肌建,4条指深屈肌腱和1条拇长屈肌腱,各肌腱沿各手指的方向呈扇形散开,彼此互不相连,指浅、深肌腱伴行,指浅屈肌腱在近节指骨处包绕指深屈肌腱,继而向远侧分成两股,附于中节指骨的两侧缘,而指深屈肌腱刚止于末节指骨基底的掌面。从不同平面可以显示肌腱的位置、排列、层次及毗邻关系(图4A-B)。
2.4.2指伸肌腱
重建指伸肌腱主要包括拇长伸肌腱、拇短伸肌腱、指总伸肌腱、示指固有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指肌腱,从重建图像可以显示出腕部后各腱分开进入手背,分别走向各指,止于各指指骨背侧(图5)。

Claims (1)

1.一种数字化虚拟手解剖结构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标本选取与预处理:取新鲜健康成年人手标本3具,保留腕关节,标本应无器质性损害,其主要解剖学参数具有代表性;将标本近端尺、桡动脉游离后,予5%枸橼酸钠生理盐水冲洗血管,直至流出液体较清澈、标本呈苍白色为止;
B.标本灌注:采用自凝牙托材料作为灌注材料,其中造影剂为硫化汞;以连续缓慢的方式灌注入标本尺、桡动脉中,同时观察手指手掌的皮肤,当能看到填充剂的颜色时,即可停止灌注,灌注量为15~20ml,给予冷藏;
C.CT扫描获取数据集:标本灌注4~24小时内,采用四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250mAs,层厚1mm,阵距512×512;共获取220层数据,以CT扫描的通用文件格式保存,数据容量共计110兆比特;
D.在普通个人计算机平台上以比利时Materalise公司开发的Mimics软件进行手的三维可视化重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手外形的三维重建:重建手的外形,包括手掌、手指皮肤、各手指指甲,重建后的各结构能单独、联合显示,能任意旋转、缩放,模型可透视及多剖面显示;
    b、骨骼的三维重建:重建指骨、掌骨、腕骨及尺桡骨远端,重建后的骨骼能单独显示或与其他结构联合显示,能任意旋转、缩放,模型可透视及多剖面显示,各骨关节外观、毗邻关系清楚准确;
    c、手的动脉三维重建:重建手部主要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以及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的分支补充,包括管径约0.5mm的指末节血管网,能清晰显示以下重要结构:桡动脉,尺动脉,腕掌、背侧动脉网,手掌浅、深弓,指固有动脉,血管管腔清晰逼真;重建后的动脉能单独显示或与其他结构联合显示,能任意旋转,模型可透视及多剖面显示,各动脉外观、毗邻关系清楚准确;
    d、手部肌腱的三维重建:重建指屈肌腱、指伸肌腱,从不同平面能显示肌腱的位置、排列、层次及毗邻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标本在预处理前先经CT扫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的灌注材料的成分包括:自凝牙托粉30~35g,自凝牙托水65~70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0ml,中国银朱10~15g;所述灌注材料的配制方法为:在常温下将自凝牙托水,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及中国银朱混合,再加入自凝牙托粉,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刻灌注。
CN2008100298161A 2008-07-29 2008-07-29 数字化虚拟手解剖结构的构建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07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298161A CN101390752B (zh) 2008-07-29 2008-07-29 数字化虚拟手解剖结构的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298161A CN101390752B (zh) 2008-07-29 2008-07-29 数字化虚拟手解剖结构的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0752A CN101390752A (zh) 2009-03-25
CN101390752B true CN101390752B (zh) 2012-05-16

Family

ID=40491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2981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0752B (zh) 2008-07-29 2008-07-29 数字化虚拟手解剖结构的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907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5175B (zh) * 2011-01-26 2012-11-28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小型切片式三维结构重构系统
CN104269096B (zh) * 2014-09-19 2018-08-10 黄海龙 数字化虚拟胎儿全身动脉系统的构建方法
CN104462650B (zh) * 2014-11-10 2017-11-07 张建卿 一种可实现内外结构的实体化心脏3d模型制作方法
CN107491640A (zh) * 2017-08-12 2017-12-19 合肥全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手机app的指甲病资料查询方法
CN111462217A (zh) * 2020-03-13 2020-07-28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一种颅内血肿体积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88058A (ja) * 2002-12-13 2004-07-08 Taketora:Kk 血管造影検査用ドレープ
US7125164B2 (en) * 2004-04-02 2006-10-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Digital radiography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88058A (ja) * 2002-12-13 2004-07-08 Taketora:Kk 血管造影検査用ドレープ
US7125164B2 (en) * 2004-04-02 2006-10-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Digital radiography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0752A (zh) 2009-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1728B (zh) 数字化虚拟手与纵形断指解剖学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
Fang et al.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liver surgery in the new era: Prospects and dilemmas
CN104462650B (zh) 一种可实现内外结构的实体化心脏3d模型制作方法
Park et al. Visible Korean Human: it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US9183764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ree-dimensional molded model and support tool for medical treatment, medical training,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N106901834A (zh)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术前规划及手术虚拟现实模拟方法
CN1801214A (zh) 基于数字化虚拟器官的肿瘤图像信息处理装置与处理方法
CN101390752B (zh) 数字化虚拟手解剖结构的构建方法
Zhang et al. Meshfree and particle methods in biomechanics: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Nuzhnaya et al.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navigation in surgical operations
CN107126257B (zh) 一种心脏模型对结构性心脏病手术进行模拟与评估的方法
Chen et al.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digitized human liver: based on Chinese Visible Human
CN109820594A (zh) 一种利用超声波原始数据引导制作心脏局部3d打印模型的方法
CN106963487A (zh) 一种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模拟手术方法
CN103871104A (zh)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方法
CN108198239A (zh) 一种实现血管动态仿真的三维可视化方法
CN101176683A (zh) 人体立体解剖图象的制作方法与应用
CN108670362B (zh) 利用数字化空间重构及3d打印技术制备的切取导板
CN109859591A (zh) 手术实训模型制作方法
Jędrzejewski et al. Maxillary reconstruction using a multi-element free fibula flap based on a three-dimensional polyacrylic resin model
CN107085866A (zh) 一种人体直骨ct图像的模拟仿真方法及系统
CN108354651B (zh) 用于确定软组织表面替代皮瓣尺寸的切取导板
Wang et al. P‐2.18: Over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Human in Medical Field
CN109872351A (zh) 一种医学图像配准与三维重建系统及方法
Skurski et al. Image processing methods for diagnostic and simulation applications in cardi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16

Termination date: 201407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