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4405A - 使用粉末材料的装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粉末材料的装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4405A
CN101384405A CNA2007800060462A CN200780006046A CN101384405A CN 101384405 A CN101384405 A CN 101384405A CN A2007800060462 A CNA2007800060462 A CN A2007800060462A CN 200780006046 A CN200780006046 A CN 200780006046A CN 101384405 A CN101384405 A CN 1013844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bulk material
transitional surface
aforementioned
transi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60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84405B (zh
Inventor
C·A·卡莫拉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tem Ceram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nflette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ITMO2006006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ITMO20060061A1/it
Priority claimed from ITMO2006005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ITMO20060059A1/it
Priority claimed from ITMO2006006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ITMO20060060A1/it
Priority claimed from ITMO2006013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ITMO20060135A1/it
Application filed by Ronflette SA filed Critical Ronflette SA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IB2007/00041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7096746A2/en
Publication of CN101384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4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84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44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将粒状材料(12、12b、12c、12d)的图案(21、57)施加于接受表面(13)上的方法,按照顺序包括:与聚集的液相(9、20)一起并根据所述图案的原型(10、10b、18、56)使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与转移表面(3)相关联;使携带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和所述液相(9、20)的所述转移表面(3)在转移区(15、45)中面向所述接受表面(13);该方法还包括加热处在所述转移区(15、45)的所述液相(9、20)的至少一部分,以便从所述转移表面(3)分离所述的粒状材料(12、12b、12c、12d),并且将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施加于所述接受表面(13)。

Description

使用粉末材料的装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粒状材料转移到被装饰表面上的系统和设备,具体说,用于在瓷砖上获得装饰,可选择地,用于根据由计算机化的装置实时控制的图案在瓷砖上获得装饰。
背景技术
将相关的装饰材料供给到转移表面的装饰技术是已知的,转移表面沿着环形路径移动,然后使装饰材料传递到被装饰表面。许多实际应用存在的主要差别在于使装饰材料与转移表面发生关联的方式和转移装饰材料到被装饰表面的方式。后一阶段通过利用朝着被装饰表面的粘附作用以接触方式产生,或者借助于其他力的帮助没有接触地产生。
通过接触传递的例子公开在EP530627、EP635369、EP677364、EP727778、EP769728、EP834784、US5890043、IT1287473、IT1304942、IT1310834、IT1314624中。
所有这些提到的例子的共同特点在于在传递期间,装饰材料必需处于液体悬浮状态或者可能地处在熔融状态,只是为了利用朝着接受表面的粘附作用。因此与被装饰表面的直接相互作用造成明显的操作限制,例如,无粘性、潮湿或粗糙的表面不能被装饰,而且转移表面在接触中可能或多或少变化或变脏。
在IT1262691中,首先将潮湿或干燥的装饰材料结合在带转移表面的凹腔中,用于然后借助于通过转移表面传递的超声振动的作用投射到被装饰表面上。
超声设备的使用导致复杂性、高成本和能量的浪费。此外对转移表面的全部宽度以均匀的方式传递振动存在许多困难,主要是当转移表面超过200-250mm时。对于低运行速度和装饰的不完全转移也存在限制。
在IT1262691中还公开了一种系统,其设置成将装饰材料结合在网状基体的通孔中,然后通过空气射流而没有接触地将装饰材料投射到被装饰表面上。通过空气射流的喷溅显著地破坏在接受表面上的装饰布局并且能够造成环境污染。
在EP1170104中,提出将装饰粉末插入旋转基体的凹腔中,然后当粉末面向被装饰表面时使粉末落下。沿着接近路径,通过由滑动或滚动包封挡板构成的支撑保持装置,粉末保持在凹腔里面。
EP1170104的缺点在于当失去保持装置的作用时装饰(材料)的不确定分离,主要是在使用细粉末的情况下。还有,在滑动挡板磨损的情况下渗漏不可避免,在滚动挡板的情况下,由于下面的包封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总体尺寸,在下落期间装饰材料的分解不可避免。
在EP1419863中,提出将粉末装饰材料压缩进带式旋转基体的凹腔中,然后通过弹性拉伸和变形基体而抛射粉末装饰材料。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存在非常严重的磨损问题,难以以可靠的方式将材料保持在空腔里面,并且在抛射材料阶段存在许多困难,这些困难主要与粉末材料的物理性能的临界点有关。
EP1162047、EP1266757、和WO2004028767公开了干燥装饰系统,这些系统通过可移动的片材或网状基体的孔传递粉末材料。这些系统的问题在于由有磨蚀作用的颗粒材料引起的磨损,主要是当颗粒材料受到刮粉刀的作用力时,它们连续地刮擦基体的内表面和孔的侧壁。困难还在于保持通过基体的材料量不变。而且,由于孔的尺寸必需是例如使颗粒能够容易通过,因此能够得到的分辨率(清晰度)受到限制。
在IT1314624中,提出为转移旋转表面提供由液体微滴形成的图案,所述液体微滴用“喷墨”技术投射。因此,使粉末装饰材料粘附于微滴,所述粉末材料然后转移到被装饰表面。这种传递通过直接接触获得,或者在其他情况下不通过接触而通过传递到转移表面的超声振动而获得。IT1314624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具有预成形图案的基体,然而,在装饰材料传递到被装饰表面的阶段中,IT1314624具有一些已经提到的缺点,即,接触或者使用振动装置。在WO2005025828中公开了一种系统,用于通过刮擦装置将粒状材料从转移表面分离。
WO2005025828的缺点是随着操作速度的增加,图案的分解以越来越明显的方式发生。这是由已经脱离的粒状材料不具有在所有的颗粒中是一致的并且与被装饰表面同步的水平速度分量这一事实引起的。换句话说,刮擦装置是扩散器,原因在于它以或多或少强调的方式减小了每个单个颗粒的前进速度,并且根据不同的方向也偏离其轨道。这种分解还由于这样的事实而增强,即由于必须处在干燥状态下以便不在刮擦装置上结块,粒状材料不牢固地附着在被装饰表面上,而是在通过在表面上滑动而沿一定路径跳动或离开之后以或多或少的无序状态停止在表面上。
而且,由于刮擦装置和被装饰表面能够在可能的滑动接触中遭受相互损坏,所以在转移表面和被装饰表面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另一个缺点是由于刮擦装置和转移表面之间的连续摩擦使这两个元件磨损并且变坏。
WO2005025828的另一个缺点是刮擦装置变脏,为了清洁,所述刮擦装置必需放置在关键但又难以接近的位置。这个缺点主要表现在细粉末上,细粉末通常总是至少小量地存在于任何粒状材料中,原因是细粉末往往由于颗粒的破碎自然形成。这些细粉末即使是干燥的也容易聚集在刮擦装置上,并且又偶尔以结块的形式以及不受控的方式掉落。实际上,可以设置清洁装置或可移动的刮擦装置,然而这些装置是复杂的并且无论如何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用于使装饰材料从转移表面传递的系统是已知的,这些系统是基于静电吸引的原理。这些系统在这些方面受到限制,即它们只能够用于具体而特定的装饰粉末并且只用于某些被装饰的产品,实际上,它们在陶瓷工业领域从来不能找到实际应用。
用于通过顺序地设置的多个开口供给粒状材料的设备是已知的,设备的启动由与计算机装置连接的阀控制。这种设备的例子公开在IT1294915、IT1311022和意大利专利申请RE2000A000040中。
在这些设备中,开口的尺寸必需是这样的,以便能够使粉末自由地流出,因此不能获得满意的图像清晰度,而仅仅是是斑点或阴影轮廓的纹理。而且,各种机电装置使设备复杂、昂贵并且不是非常可靠。
用于陶瓷领域的喷墨装饰系统也是已知的,其中装饰墨粉直接投射在产品的表面上。通过喷墨装置的投射器的陶瓷颜料可能是非常稀薄的固体材料(纳米颗粒)的细小悬浮液或溶液中的金属复合物。在两种情况下,都能够在精密昂贵的喷墨装置中产生磨损、阻塞和化学腐蚀。而且,这些非常特殊昂贵的墨粉在高温下是颜色很差的粉末并且没有材料的基本作用。
在IT1314624中公开的一种用于将粉末材料施加于转移表面的系统中提出以滚动和与转移表面同步接触的方式使用滚子。通过压花,或由于从内部形成的真空作用的影响滚子的表面是可渗透的,将粉末材料的薄层保持粘附在滚子表面。
这种系统的缺点在于滚子表面和转移表面之间的接触是必需的,这导致两个接触表面之间难以调节并且存在危险的相互作用,而且这迫使两个表面之间保持完美的同步以便不改变微滴的布置。
还有,在接触中不可避免稍微受压的粉末材料以不受控制的方式转移,即,粉末材料或者完全不能从滚子上分离,或者以过大尺寸的块状形式分离。而且,由于表面部分仅仅是在转移中结合粒状材料的一部分,下面的材料不被更新并且在运行期间变得越来越密实,使得压花和/或真空的作用基本上不起作用。
由于多孔表面的堵塞,真空的作用也注定逐渐变弱,而且对于所述多孔表面不能使用合适的清洁装置。
IT1314264中公开的另一种系统用于移动粒状材料并且通过吹风装置或振动装置朝着转移表面投射粒状材料。这种系统的缺点在于系统可能产生不能接受的粒度分离。而且,由于粒状材料势必会随着时间聚集在在相对于吹风/振动区的侧面惰区。系统的效果势必会随着时间变弱。而且,当从供料料斗分配材料时这种系统以不平衡方式工作。实际上,根据吹风/振动装置和料斗的分配出口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吹风/振动的强度并且与从转移表面减去的粒状材料的量无关,粒状材料或者趋向于不断地流出,因此溢出容器,或者相反,完全不流出。最终,由于吹风引起的细粉末的拖曳效应能够产生环境污染。
在WO2005/025828中,提出使粒状材料落在向上取向的转移表面上,并且然后通过利用转移带和提升装置从下部位置收集没有粘附的过量材料,再循环没有粘附的过量材料。
由于这种系统需要多个移动机械部件的事实而使这种系统变得相当复杂。而且,由于粒状材料经受过度的运动,能够发生粒状材料的分散作用和粒度分离。此外,由于粒状材料被迫在转移表面上滑动,能够发生图案的分解、被微滴捕获的粒状材料量的变化,或甚至在潮湿颗粒过剩的情况下导致粒状材料污染。
EP0927687提出借助于穿过具有可渗透性的区域的旋转基体的真空效应选择性地提升粉末装饰材料,并通过中断该真空使装饰材料落在被装饰表面上。
通过使转移表面在其向下取向的上升部分中滑动并与流出料斗的粒状材料直接接触,装饰材料施加在转移表面上。EP0927687的缺点在于转移表面对粒状材料的刮擦可以引起所施加粉末的布局和厚度的改变,由此产生更多的摩擦和磨损,原因是粒状材料由于其重量以及粒状材料之间的摩擦具有一定刚度和强度(尽管很小)。由于在EP0927687中公开的这种供给系统仅仅只能应用于向下取向的上升部分,在使用具有滑动带的转移表面的情况下,真空室必需几乎沿着整个路径延伸,这对带的前进产生相当大的阻力、摩擦和磨损。由于只能够得到非常小的空间并且主要在使用圆柱形转移表面的情况下,难以安装用于清洁转移表面的有效的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必须设置在供料料斗的上游)。
在陶瓷工业中,近来提出利用压制技术,该压制技术在压制机的上游制备要压制的层化材料,层化材料的宽度与该压制机能够操纵的最大宽度一致。一般而言,这种层化材料以连续的方式或标记的方式直接压制在制备带上,或者以各种方式转移到模具中。因此需要在这种具有相当宽度的层化材料上设置装饰。
如果想要使用已知类型的装饰机,必须安装并排地设置的多个这种装饰机以便覆盖整个宽度,或者必需安装具有相当宽度的单个机器。换句话说,机器必须具有其宽度等于层化材料宽度的转移表面和一系列喷墨头。
在这两种情况下在经济和功能两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而且,由于这种大的层化材料的前进速度通常比较低,这样这些装饰机不能以其最大的生产效率使用。
另一个限制在于,由于需要施加各种装饰材料层,安装与要施加的颜色一样多的多台装饰机,这些装饰机被设置在顺序的工位中。这意味着相当大的投资用于购买机器、占用经常得不到的大空间、维修和管理成本。
在用陶瓷、水泥等制造的建筑瓷砖的工业中,需要生产具有互插装饰的表面,使得产品不因磨损、或为了表面光滑、或者甚至为了获得用其他方式不能获得的美学效果、或者为了简化制造周期的美学/功能处理而改变。一般而言,这些瓷砖通过将粒状混合物(粉化混合物)压制在合适的模具中来生产。装饰通过将带颜色的粉末分布在要被压制的层的表面上而获得,所述层能够以各种方式被转移到压制模具中,或者以连续的方式或标记的方式直接压制在制备带上。这些装饰也能够以或多或少形成阴影纹理的形式结合在瓷砖的整个厚度中,以模仿天然石材,或者甚至以具有很好地形成的边缘的几何图案的形式。
在形成于表面层上的装饰中,难以以想要的轮廓包含所述装饰粉末,这种困难的程度与想要施加的厚度成比例。
这是由于可流动的粉末在重力作用下并且主要在加压表面的推力作用下必然趋向于扩展。因此,轮廓将不清晰并且没有很好地形成,而是具有或多或少的阴影和不规则的外观。这种不清晰的外观还由于这些装饰粉末需要通过从一定距离下落而施加到接受表面进一步突出。
用于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方案公开在EP0479512、EP0515098、US5736084中,其中提出将粉末临时包含在规则分布在整个表面上的胞室中。由于这些胞室需要必需具有相当大的尺寸并且显然必需由隔离壁界定,因此能够获得的图案的轮廓受到严重的制约。
在其他情况下,例如,在意大利专利申请MO98A000055中公开的,这些包含的胞室设置成与对应于要限定的图案的外周尺寸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轮廓较好地形成,所形成的图案也只能够是非常基本的并且是粗糙的,此外,为了改变图案必需改变整个设备。
在IT01251537中,提出直接在瓷砖表面中获得用于各种颜色的分隔膜。为此,通过模具提供初步的压缩,所述模具形成一些对应各种颜色之间的边界的升高的纹理。而且,这种解决方案非常受限制、昂贵,并且实际上需要双重压制操作。
在EP0659526中,提出通过利用吸管去掉粉末而在基础层上获得许多凹腔,这些与想要的图案相一致的凹腔然后用装饰材料填满。
这种解决方案也非常复杂并且其效果非常有限。
为了在支撑件获得互插的装饰的技术是已知的,这种技术通过以不规则的小方形镶嵌物的形式压紧并压碎的装饰材料形成图案。在这种情况下,颜色被很好地确定,但是能够获得的图案只是一种镶嵌的或“砂粒形状的结构”。而且,由于装饰材料被压紧,由于不同的焙烧收缩可能发生不相容性。
用于在表面上形成互插装饰的另一种方法提出利用溶液形式的着色材料,所述溶液必需通过传统的装饰系统施加于压制产品上。由于浅颜色粉末和在高焙烧温度下这种产品的不稳定性,这种技术的限制在于获得颜色范围相当有限并且其强度很差。而且,由于在深度和横向两者上的毛细吸收现象,溶解的盐在被装饰表面上扩散,结果得到的轮廓不是很清晰而是很模糊。当装饰区的量很小,例如在很窄的纹理或大小为几毫米的很细的线的情况下,这种瑕疵以非常明显的方式出现。
为了形成通过瓷砖厚度的纹理或层理,利用各种系统,其中形成瓷砖的粉末制备在具有竖直设置的较大的壁的平行六面体形状的凹腔里面,使各层颜色层连续地下落在所述凹腔中。适合于这种目的的设备公开在例如意大利专利申请RE97A000044中。也需要相当复杂的功能的这种系统实际上不能够真正获得精确的图案,而仅仅获得各种形状的纹理或斑点。
所谓的双重压制技术是已知的,主要用于在最终压制过程之前能够进行装饰操作。在这种技术中,为了获得最大的清晰度,通常也利用丝网印刷设备或凹版印刷设备,这些设备操作以接触基体并且利用液体悬浮物形式的装饰材料。由于使用两次压制,这种技术相当复杂并且昂贵。而且,这些湿性装饰设备通常不能明确地分布装饰材料,并且以接触的方式对易坏的半成品施加一定的应力,例如使产品破裂,或者导致其他缺点。为此,人们通常不得不谨慎操作,因此使制造周期延迟。由于这样施加在光滑表面上的装饰材料以非常精切的方式定位,在运动中的这种谨慎在使用非接触的“干性”装饰系统中也需要。而且,在这种技术中,干性装饰具有比较严重的超过限定轮廓的“扩张”的缺点。这是由于在基础层已经固化的情况下在最终压制期间装饰材料在能够互插在该层之前更容易扩张。而且,由于从第一次压制得到的半成品必须具有稍稍小于最后压制的模具型腔的尺寸,另一个缺点表现在边缘上,所述边缘具有较差的不规则的压制,使得有时候人们不得不去掉并且抛光最终加工的瓷砖的边缘。
在WO0172489中,提出将粉末装饰材料设置在旋转转移表面上,该装饰材料然后通过利用同一个转移表面作为压制表面在压制步骤中吸收在粒状材料层的表面上。
这意味着压制步骤的复杂性并且不能使用传统模具,所述模具具有伸进基体中的冲头。
而且,产生很大应力的转移表面也必需具有围绕整个压制机的相当大的尺寸。
还有,在希望以叠加的方式施加多种装饰的情况下,由于压制操作是唯一的,各种装饰材料应当预先叠置在转移表面上。这是不能采用数字图像控制系统的一个障碍。
在WO9823424中,提出将粒状装饰材料铺设在带或滚子的光滑上表面上,或铺设在该表面的凹腔中,并且在随后的步骤中,然后使装饰材料转移到粒状材料层上。当向下旋转时,通过容纳装置防止装饰材料落下,容纳装置包括:滑动挡板、滚动带或跟随装饰材料的向下路径的同一层粒状材料。
这样的系统首先相当复杂。当装饰粉末在向上取向的光滑转移表面上时,这种系统不能使装饰材料被包含在轮廓中。
而且,具有光滑表面的型式还需要用于将这些装饰粉末沉积在转移表面上的另外的装饰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上述现有技术。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粒状材料的图案施加于接受表面上的方法,该方法按照顺序包括:
·和聚集的液相一起并根据所述图案的原型使所述粒状材料与转移表面相关联;
·在转移区中使携带所述粒状材料和所述液相的所述转移表面面向所述接受表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加热处在所述转移区的所述液相的至少一部分,以便从所述转移表面分离所述的粒状材料,并且将所述粒状材料施加在所述接受表面上。
有利的是,所述加热是突然的,其在先地涉及面向转移表面的液相,所述液相快速地蒸发,并且在这样被分离之后,粒状材料包含有适合于使所述粒状材料粘附于接受表面的相当量的聚集的液相。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粒状材料的图案施加于接受表面上的设备,包括:
·转移表面,所述转移表面能够沿着具有转移区的环形路径移动,所述转移区形成在面向接受表面的部分中;
·设置在所述转移区上游的施加装置,所述施加装置适合于与聚集的液相一起并根据所述图案的原型将所述粒状材料施加到所述转移表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加热装置,其适合于在所述转移区突然蒸发所述聚集的液相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使所述粒状材料从所述转移表面分离,并且使之施加于所述接受表面。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转移并施加粒状材料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由介电材料制造,而外部由导电层制造。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转移和施加粒状材料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包括管状主体,所述管状主体由热辐射能穿过的材料制造。
在这个第四方面的有利实施例中,所述管状主体的外表面对所述热辐射具有高吸收性。
本发明的这四个方面使得在粒状材料在从转移表面转移到被装饰表面的过程中具有下述一个或多个优点:
·即便在高速操作下也得到较好的图案清晰度;
·较好地将装饰粒状材料固定在被装饰表面上;
·粒状材料从转移表面安全地分离,而不包含与所述表面相互作用的机械装置;
·使设备更简单可靠;
·即便使用常规的装饰材料,也减少阻塞和/或磨损问题。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将粒状材料的图案施加于接受表面上的方法,按照顺序包括:
·将所述粒状材料设置转移表面上;
·使所述转移表面面向所述接受表面,并且将所述粒状材料的所述图案施加到所述接受表面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包括朝着所述转移表面从旋转装置投射所述粒状材料,并且通过旋转装置收集未被所述转移表面保持的所述粒状材料的过量部分。
在有利实施例中,所述设置还包括朝着用于供给所述粒状材料的供给容器的下部出口移动所述过量部分,以便与排出所述出口的所述粒状材料流相互作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包括沿着在所述旋转装置下面的路径将所述过量部分移动到所述旋转装置的表面凹陷中。
在另一个有利实施例中,所述设置还包括,在所述投射之前根据所述图案的原型将液体分配在所述转移表面上。
在另一个有利实施例中,所述分配包括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喷墨装置投射所述液体。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粒状材料的图案施加于接受表面上的设备,包括:
·可移动的转移表面;
·适合于将所述粒状材料施加于所述转移表面的分配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转移表面附近的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适合于使所述粒状材料能够朝着所述转移表面投射,并且适合于收集未被所述转移表面保持的所述粒状材料的过量部分。
在一个有利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装置至少在其下部设置在容器里面,所述容器包括位于所述转移表面和所述旋转装置之间的第一壁,和位于所述旋转装置的相对侧上的第二壁。
在另一个有利实施例中,所述分配装置包括其下部出口设置在所述旋转装置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供给容器。
在另一个有利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装置的表面具有凹陷和/或凸出部分。
在一个有利实施例中,用于分配液体的分配工具设置在所述分配装置的上游。
在又一个有利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分配液体的分配工具包括计算机控制的喷墨装置。
本发明的第五和第六方面在通过转移表面将粒状材料施加到接受表面方面具有下面的一个或多个优点;
·功能改进并简化;
·改进所获得的图案的清晰度和精度;
·减少摩擦和磨损;
·改进施加的材料量的控制;
·减少再循环的粒状材料量;
·减少粒度分离和粒状材料上的应力;
·以简单的方式再循环粒状材料并且不使用专门的转移装置;
·以简单可靠的方式自动施加粒状材料。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粒状材料的图案施加于接受表面上的方法,按照顺序包括:
·根据所述图案的原型用喷墨装置将聚集的液体施加于绕至少一个轴旋转的转移表面上;
·通过分配装置将所述粒状材料聚集于所述转移表面上的所述液体;
·使携带所述粒状材料和所述液相的所述转移表面在转移区面向所述接受表面;
·朝着所述接受表面移动所述粒状材料。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沿着一个方向往复地移动所述轴,所述方向横向于所述接受表面的前进方向。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材料的图案施加于接受表面的设备,所述表面能够沿着前进方向移动,所述设备包括:
·转移表面,所述转移表面能够绕至少一个轴沿着环形路径移动;
·分配装置,其适合于使所述材料与所述转移表面相关联;
·移动装置,其适合于朝着所述接受表面移动所述材料。
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能够在一平面中往复平移,所述平面平行于所述接受表面。
当在大表面上设置粒状或粉末材料时,本发明第七和第八方面具有下面的一个或多个优点:
·实现很好地限定并且通过计算机装置实时控制的图案;
·即便不与被装饰表面接触,也改进美学效果而没有阻塞和磨损的问题;
·利用简单而不昂贵的功能机器;
·叠置想要的不同的装饰材料的可能性,选择性地还具有使装饰材料深深地互插通过软块体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粒状材料的图案施加于无粘性的接受表面的方法,按照顺序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粒状材料层施加于所述接受表面上,所述粒状材料根据所述图案设置;
·相对于所述接受表面平整所述层。
在这个第九方面的有利实施例中,重复所述步骤一次或多次。
在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粒状材料的图案施加于柔顺接受表面上的设备,所述接受表面沿着前进方向能够移动,所述设备包括:
·旋转的施加装置,其适合于施加所述粒状材料层;
·平整装置,其适合于相对于所述接受表面平整所述层。
在这个第十方面的有利实施例中,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旋转的施加装置配合的往复平移装置。
在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粒状材料的图案施加于无粘性材料层上的方法,按照顺序包括:
·根据预先形成的所述图案将液体施加于转移表面上;
·使所述粒状材料与所述液体相关联,以便使所述粒状材料粘附于所述转移表面上;
·将所述粒状材料设置成与所述接受表面接触,以便通过保持所述层基本上无粘性而将所述粒状材料从所述转移表面转移到所述接受表面。
在本发明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适合于将粒状材料的图案施加在无粘性材料层的接受表面上的方法,包括:
·旋转的转移表面;
·施加装置,其适合于根据所述图案的原型将液体设置在所述转移表面上;
·分配装置,其  适合于使所述粒状材料与所述液体相关联;
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的转移表面设置成与所述接受表面相干涉,所述干涉使得在所述无粘性层上不产生任何明显的粘附性。
本发明的第九、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方面能够根据很好地限定并且稳定的图案使装饰物质设置在粒状材料的柔软表面上,并且在有利实施例中,具有一定深度的互插,并且实时地数字化控制图案。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至少这些不同方面能够构成独立权利要求以及从属权利要求的目的。
附图说明
通过代表性的举例说明的并且是非限制性附图的帮助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装饰设备的示意侧视图,具有用于分离装饰材料的加热装置;
图2是图1的细节的示意侧视图,示出了加热装置;
图3是图1的另一细节的示意侧视图,示出了粒状材料的分配器;
图4是如同图3的细节的详细视图,处于用于同时施加不同类型粒状材料的不同构型;
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加热装置的型式的局部示意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加热装置的第二种型式的局部示意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加热装置的第三种型式的局部透视图;
图9是图8的细节的放大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种型式的示意侧视图,适合于同时施加多种类型的粒状材料;
图11、12、13和14是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第五种型式的示意俯视图,适合于在同一个工位中以顺序的步骤施加多种粒状材料;
图15是沿着图12的XV-XV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在不同操作模式的最后步骤中的如同图15的视图,适合于使粒状材料互插在接受表面中;
图17、18和19是示出图16的操作模式的三种初始步骤的示意的放大视图;
图20是示出图16的细节G的示意的放大剖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示意侧视图,示出了在不同范围内的图3的分配器的使用;
图22是图21的分配器的示意侧视图;
图23是在另一个不同范围内使用的图3的分配器的不同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
图24是如同图3的分配器的示意侧视图,示出了其在另一个不同范围内的使用;
图25是图22的分配器的另一个不同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
图26是类似于图15的侧视图,示出了用于分离材料的不同分离系统;
图27至3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顺序步骤的局部示意剖视图,以便形成互插基质的装饰;
图37和38示意地示出图16的设备的具体操作模式的两个步骤,通过接触和互插使粒状材料能够转移到无粘性基质;
图39是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不同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示出在感应加热的帮助下图37和38所示的操作;
图40和41是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不同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示出了在辐射加热的帮助下图37和38公开的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2和3,设备1包括薄金属片2,其以圆柱形管状形状环形封闭,并且其外表面构成转移表面3。薄片2的内表面4由管状主体5支撑,管状主体5用电绝缘并且隔热的材料制造,至少耐250℃的温度,优选耐350℃的温度。
管状主体5与薄片2一起通过未示出的驱动装置能够沿着箭头6的方向绕其轴7旋转。
在转移表面3的高区的外侧,具有由计算机装置C致动的喷墨装置8。在更下游,在表面3的下降部分(所述下降部分是向下指向的)设置适合于对着表面3投射粒状材料12的分配装置11。
转移区15构造在转移表面3的下部,面向瓷砖14的上表面13。
在这个转移区15,管状主体5的内部靠近其内壁的位置具有螺线管感应器16,其被供给适当频率和强度的电流,所述螺线管感应器16能够在薄片2中产生感应电流,并且通过焦耳效应突然加热后者。
设备1的操作公开在下面。
在转移表面3以均匀速度旋转的同时,瓷砖14沿着方向17与转移表面3同步前进。喷墨装置在表面3上投射按照图案的原型10设置的水的微滴9的序列。在分配装置11处的后续传递中,这些微滴捕获粒状材料12并且使粒状材料12粘附于表面3。在没有水9的区域中,碰撞表面3的颗粒12被拒绝并且落进容器19中。
因此,在表面3的区域18中存在被水聚集并且根据编程的图案的原型设置的一层颗粒材料12。
继续使路径靠近转移区15,被加热到远高于水的沸腾温度的温度(例如240℃或甚至高于350℃)的薄片2很快地将热传递给设置在颗粒12和转移表面3之间的水的薄层20,从而将水层20转变成蒸汽W。这样,产生一种爆炸,其强有力地分离颗粒12并且根据编程的图案10的布置将颗粒12朝着接受表面13投射。
有利的是,这种加热速度尽可能高,例如为在短于30毫秒的时间范围内优选在短于5毫秒的时间范围内从80℃转变到150℃的量级。为了实现这种速度,更合适的是使经受用于加热的能量贡献的区域尽可能小,这通过使所述区域沿着转移表面3的前进方向集中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因此感应器螺线管16与用于集中磁通量26的合适的集中装置25配合。由于颗粒12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从表面3分离,并且在颗粒12分离的同一瞬间,它们不再经受传导加热,颗粒12保留相当一部分原来的水分9,直到颗粒12撞击在表面13上。这有利于保持原来的布置以及获得更好的清晰度,正如在图2中所示出的,即便在行进过程中颗粒组22也能够相互保持粘附,并且当撞击接受表面13时,颗粒在表面13上瞬间地成块。促进最好的清晰度的本发明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在转移区,颗粒材料12不经受能够改变各颗粒的水平速度V的均匀性并使其分散的干扰(刮粉刀、刮擦装置、隔板保持装置、空气射流等)。而且,在没有其他障碍发生时,这样在表面3和接受表面13之间的距离D能够最小化并且最多可以去掉。在实践中,为了实现最大清晰度或为了其他功能原因,诸如粉末材料层的无粘性表面能够通过接触而被装饰。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没有接触的转移,相反本发明也包括上面公开的情况,其中接触不是由粘附效应决定转移的条件。
以自然方式或以通过风扇冷却装置23或其他强制方式散热,在转移区的下游,薄片2返回到原来的低温,例如40-50℃。为了尽可能控制这种能量耗散并且使最快的加热速度成为可能,合适的是,薄片2尽可能薄,并且优选用具有低比热和高热传导性的材料制造。通过采用在管状主体5的外侧沉积导电层(电解、真空或类似的沉积)的制造方法,薄片2能够具有例如5μm的厚度,优选甚至小于1μm。为了防止由于热膨胀带来的缺点,薄片2能够用具有低膨胀系数的材料制造,例如INVAR合金(因瓦合金),和/或它可以分成多个接近的部分,或者它可以具有例如通过用激光束切割获得的穿过其厚度的薄的“迷宫式”槽口。
非常适合利用这种设备施加的粒状材料是无孔隙颗粒型的粒状材料,例如,粒度在从30μm到800μm范围并且优选在50μm到150μm区间内的玻璃质材料或烧结混合物的砂粒、砂等。
实际上,在这些条件下,水9保持在围绕颗粒12的薄层中,主要用于填充颗粒12和表面3之间的空间20,以便使本发明的功能原理尽可能较好地实现。
但是,可以处理其他类型的材料和粒度,例如粉碎的泥质材料,在这种情况下,转移表面3(金属薄片2)能够合适地具有抗粘附特性,或者外部涂覆具有抗粘附性的材料。根据这些情况,可以有利地使用其他液体代替水。
根据想要的目的,在设备1中不存在明显的滑动摩擦。转移表面3必需承受的机械应力是朝着转移表面3投射的水微滴9的撞击和粒状材料12的撞击。但是正如已经说过的,后一种撞击能够以最小的速度进行而不会在表面3上产生任何滑动或施力。
而且,应当指出,表面3是自清洁的,即,正如在下面所说明的,在正常工作中,表面3不需要适合用于清除保持在其上的材料的可能剩余物的装置。
当例如粒状材料的剩余物仍然附着在表面3的区域上时,所述剩余物仍然能够在表面3的完整旋转的不同周期内保持这样附着,且剩余物不会改变被转移到接受表面的图案。但是,当不干净的区域再一次被图案作用并且因此被水微滴投射时,这些剩余的粒状材料与分配器11投射的材料结合,然后在转移区15分离。
这种行为来自这样的事实,即当不存在液相时这种分离系统是无效的。
这种工作性质是很重要的,原因是与之相比在现有技术中,总是促使未从转移表面分离的可能的剩余材料在随后每次通过转移区15时分离,产生所谓的“幻影图像”。
但是,当这些剩余粉末或颗粒不稳定地附着时,由分配器11投射的颗粒12的作用将分离这些剩余粉末或颗粒,并且再一次将后者放置在循环中而没有任何负面影响。无论如何,当需要时,可以在转移区的下游设置合适的清洁装置。
另一个重要的特性是,即便在出现高潮湿性的环境条件时也顺利地工作。当在含水悬浮液中的瓷釉施加在瓷砖的热表面上时这种环境条件在陶瓷装饰领域是经常遇到的情况。
与液相9聚集的粒状材料12在转移表面3上的施加不限于前面公开的例子,而是能够以任何已知的方式,例如WO2005025828中公开的方式施加。
特殊性:
代替喷墨头8,可以使用与表面3接触运行的雕刻板(凹雕板),来施加液相9;
代替喷墨头8和分配器11,可以使用与表面3接触运行的雕刻板(凹雕板)来同时施加粒状材料和聚集的液相。
用于感应加热的装置的工作频率和功率是可调节的,以便能够根据粒状材料的类型和工作速度优化参数。为了防止由于过热而造成损坏,将设置安全系统,其适合于在转移表面3停止或不正常地变慢时瞬间地中断加热。
形成支撑主体5的材料可以是,例如塑料、聚合物材料、弹性体材料、陶瓷或玻璃。具体说,适合于电和热性质的聚合物可以是:聚酰亚胺(PI),聚醚酰亚胺(PEI)、聚醚醚酮(PEEK)、聚酮(PK)、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砜(PES)、聚苯砜(PPSU)、聚砜(PSU)、聚酯(PET)、聚碳酸酯(PC)、有机硅弹性体、含氟弹性体。
在图6中示出本发明的型式,其中薄片2的加热通过热辐射T实现。支撑主体5用透过红外线的材料制造,而薄片2的内表面4能够吸收这种辐射。辐射元件43与反射和/或折射装置44配合,反射和/或折射装置44适合于将发射聚焦在薄带45中。在这个型式中,不需要导电性,薄片2也可以是非金属材料。
适合于该目的的辐射装置46是例如美国明尼苏达州的ResearchInc.公司的元件
Figure A200780006046D0031104233QIETU
加热器。
支撑主体5可以用在上面所列出的材料之间选择的高度透过红外线的材料制造。特别适合的聚合物可以是聚醚酰亚胺(PEI)和聚醚砜(PES)。
在图7的第二种型式中,薄片2不存在,因此穿过透射的支撑主体5的辐射T直接作用在水的薄层20上并且可能地作用在颗粒12的内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合适的是,辐射T的波长集中在3μm的值(对应于大约1014Hz的频率)附近,在该区域,水的吸收频谱示出最大峰值(在这个频率,仅仅在穿透1μm之后,约63%的辐射被水吸收)。
具有集中在3μm这个波段的最大能量的辐射是由辐射元件43在约700℃下发射的辐射,这个温度是本发明容易使用的温度。
在图7中,示出汇聚在单个薄带45中的多个辐射装置46。这种布置能够用于使加热功率与各种运行速度相适应,不用修改辐射元件43的温度(或者仅仅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修改温度)。实际上,这种温度的变化能够朝着几乎不被水吸收或者甚至被支撑主体5吸收的频率偏移发射频段。通过在工作时仅仅保持严格需要的数目的辐射装置46,这样获得功率的调节。这种布置在图6的型式中也是有用的,因为尽管通过改变辐射元件43的温度不必在3μm波长下发射,但是存在朝着被支撑主体5吸收的频率偏移辐射T的危险。
在具有或不具有吸收薄片2的情况下从透明管状主体5的内侧加热也能够借助于扫描激光型的相干和单色辐射或者借助于微波通过利用与所用辐射相关的可吸收和透射型材料实现。具有激光束的设备1尽管由于较高的成本而可能是不利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优点,因为:
·该设备能够最大地集中能量,因而改进(时间上和空间上)分离的精度;
·该设备使发射的能量容易控制,以便使功率与运行速度相适应(而不改变波长);
·该设备能够实现支撑主体5的较低的加热。
实际上,即使支撑主体5的材料的吸收频谱具有靠近激光波长的吸收频带,由于辐射是单色的,所述吸收频带也将绝对是不相干的。
在图8和图9所示的第三种型式中,薄片2的加热利用直流电源通过焦耳效应实现。薄片2由多个窄条47构成,窄条47靠近地设置但是彼此电绝缘并且平行于旋转轴7设置。当通过转移区15时,这些窄条47通过在集电环50(或其他合适的系统)中运行的电刷触点48顺序地经受电流的通过。为了防止由于热膨胀引起的缺点,正如图9中所示出的,这些条47有利地具有波状形状并且能够用薄保护层涂覆。
然而,表面3的加热可以以未示出的其他方式进行,例如:
利用通过薄片2的内表面4与保持在适当的恒温下的滚动元件(滚子)或滑动元件接触的热传导;
通过用热气直接加热薄片2的内表面4。在这种情况下,正如在前面的情况一样,用于薄片2的支撑管状主体5能够不存在;
通过在被装饰的目标14之外设置在管状主体5外侧的感应器线圈16;
加热装置16、46、48在平行于表面3的前进方向6的定位Z(图1、图8)中有利地能够手动或自动调节,以便相对于运行速度或根据其他因素使加热作用提前或延迟,以便在最佳位置发生粒状材料12的分离,例如在离接受表面13的最小距离D的位置。要被装饰的表面13的前进速度17相对于表面3的前进速度可以较高或较低,以便在接受表面13上实现特定的美学效果,或施加较多或较少量的粒状材料12。
在根据所公开的功能特性的各实施例中,薄片2也可以是支撑主体5的一体的部件,并且与后者形成为单一体,而不需要解决连续性问题,例如,通过支撑主体5的化学/物理处理并且可能地通过激光束处理获得薄隔离区51,将薄片2“就地”形成。
支撑主体包括与图6所示类型的薄片2,用于红外线加热的支撑主体5能够由厚度在0.5和0.05mm之间的,优选在0.1和0.2mm之间的聚醚酰亚胺薄膜生产。切割成合适的尺寸的薄膜被卷起并且热焊,以便形成连续的圆柱形表面。焊缝被适当地抛光以便厚度均匀。这种薄膜也能够通过在圆柱形旋转模具内离心分离液体聚合物预先形成圆柱形形状而获得,不需要焊接。然后,薄膜5的外表面用形成薄片2的抗热的涂料进行喷涂处理。在水中或其他合适的稀释剂中稀释的这种弹性涂料(例如含氟弹性体)具有高含量的炭黑和金属粉末,以便对红外线具有高吸收性,并且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为了防止静电现像,这种导电性是必须的。为了容易经受热膨胀和应力,弹性是需要的。这种涂料有利地施加成两层或更多层:第一层是无载荷层,因此具有最大的透射性;公开类型的后续层。有利的是,这些层可以在单次处理中聚合在一起,使得这些层更好地相互成一体。
通过在基础基体上引入一定量的纳米碳管能够有利地减少或消除金属粉末和/或炭黑的充注。实际上,例如(美国弗蒙特州)Cheap TubesInc.出售的这些纳米碳管具有特殊的导电和导热的性质。这样,以最小的量(例如重量3至10%),也能够获得相当好的导电和导热性,尽管基础基体的其他性质被保持或改进。
粉末和/或纤维也能够散布在这种基础基体中,粉末和/或纤维选自下面的一组:炭黑、石墨、金属、金属氧化物、陶瓷、金属陶瓷、矿物质、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碳纳米管。
已经对不同类型的表面进行装饰的实际测试,在图像质量和运行速度两方面均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具体说,已经令人惊奇地检测到,装饰材料保持牢固并锚固在由上釉的瓷砖构成的玻璃质支撑主体上,甚至周边斜边缘附近。
通过改变由喷墨装置8投射在转移表面3上的液体9的量,或者改变由分配装置11投射的粒状材料的量,或者通过改变转移表面3和被装饰的表面13之间的速度比,能够显著地调节装饰(材料)57的厚度。
下面,将更详细地公开分配装置11。
参考图1和图3,分配装置11包括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锯齿槽31的圆柱形的旋转装置30(转子)。适合于抓取的槽31的壁32(即,设置成具有更靠近径向的取向的壁)相对于旋转方向33向前取向。
转子30设置在容器19内,容器的形状在靠近位置遵循转子的下部形状,并且相对于旋转轴35侧向延伸,具有倾斜壁36、37。
容纳粒状材料12的料斗39的端部38在相对于转子30的中间高度处并且在转子30和倾斜壁37之间的空间中伸进其中槽的壁32向上取向的部分(在图3的右手侧)。在相对侧,在向下取向的下降部分中,转子30位于离转移表面3几毫米的距离处。而且,壁36的上边缘设置在靠近表面3的位置,但是与后者不接触。转子30具有这样的旋转速度,使得通过离心力,槽31内的升高的粒状材料12沿着方向H被抛射到表面3上。
正如在前面已经说明的,业已发现,水的微滴9、10、材料12粘附于表面3并且在所述表面3上继续进行,越过壁36而不被阻碍。未被水的微滴9、10捕获的材料12被拒绝并且产生被壁36收集的下落流24。在壁36的上游,设置安全挡板40以便防止颗粒从壁36和转移表面3之间的狭槽41的任何可能的泄漏。这样收集在容器19的底部的粒状材料12被拖进槽31中。因此,开始粒状材料12的再循环,在转子30的高部中,该粒状材料12运动离开料斗的出口38,相反,在下部中,粒状材料运动更接近出口38。由于粒状材料的流量在转子30下部潜在地较高(由于槽31的凹腔在这里能够被填满),粒状材料12不能由于越过壁36而从容器19溢出。但是重要的是,由竖直线和连接壁36的上边缘和转子30的下切点的直线Y形成的角度A小于粒状材料12的滑动摩擦形成的斜角S。因此平衡条件建立在粒状材料12的运动中,从而,仅仅当出口38附近的阻碍效果降低并且被转移表面3带走的粒状材料本身的量被更替时,粒状材料12将流出料斗39。
在图3和图24中,转子30在其朝着出口38取向的高部中与以包绕和靠近但不接触方式设置的挡板52配合。这样,向上抛射粒状材料12的效果变得更有效,但是由于插入的材料12处于“流体”状态,对材料12和转子30不产生过分的应力。为了有效地防止粒状材料12的泄漏,多个挡板40竖直地串接并且与表面3的尽可能靠近。
在图23中,旋转装置30在其高部与沿着相反方向旋转并且圆周速度比转子30的速度高的圆柱形刷86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旋转装置30能够更慢地旋转,而不使材料本身由于离心作用而运动离开,同时用于抛射材料12的驱动作用赋予刷86。这种结构是有用的,例如,当希望通过在不影响抛射速度的情况下改变旋转装置30的速度改变粒状材料12的计量时。
这些图示意地示出粒状材料12的状态,通过较暗的阴影示出其中各颗粒相互接触的状态,并且通过较明亮的阴影示出其中各颗粒以相互基本分开的悬浮状态散布在空气中的状态。这种散布状态与材料以几乎正交方向H抛射在表面3上的事实一起防止已经被表面3捕获的颗粒的变形。
这种分配器11提供另外的一系列重要优点。首先,由于不需要用于再循环的复杂的输送系统、带、提升装置等,分配器11简单。分配器11没有相互滑动的机械部件。分配器11没有旨在用于以滚动方式接合的部件(带和滚子),所述部件在存在粒状材料的情况下对于操作容易出现问题,原因是,当粒状材料卡在接合表面之间时,粒状材料引起严重的损坏和麻烦。分配器11优选地在表面3的任何速度下工作,即,旋转装置30的圆周速度不需要与表面3的外周速度同步。因此,通过改变旋转装置30的速度或者甚至槽31的形状和其容量,能够改变铺设在被装饰表面13上的粒状材料12的量,而不用作用在其他参数上。分配器11不与转移表面3接触。分配器11不污染环境,没有吹风装置。分配器11对粒状材料不产生变形。分配器11是自供给的,不需要用于控制粒状材料12的量(level)的装置或用于供给粒状材料12的装置。
应当指出,在旋转装置30的任何旋转转动下,容纳在槽31中的粒状材料完全卸载,然后重新加载,这样防止粒状材料在作用区保持停滞并且确保在该时间工作均匀。
在再循环中,分配器11移动最少量的材料12(槽内的量),所述量然后在短时间内被更新,以便防止颗粒上长时间的应力、粒度分离等。这种特性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如图4和图5所示,它能够使各粒状材料12、12b、12c通过不同的导管75、76利用不同的供给同时使用。以下现象也导致这种可能性,在分配器11中,在横向出现的最小的再混合,并且因此各颗粒12、12b、12c能够长时间保持基本分开。
而且,正如已经说过的,再循环中的粒状材料的量最小,通过侧向移动所述导管75、76或改变其流量,同一个区域也能够以快速且连续的形式供给各种颜色的粒状材料,以便获得以其他方式不能获得的美学效果。
为了更有效地防止横向混合各粒状材料12、12b、12c、12d,可以使用根据垂直于转子30的旋转轴35的平面设置在所述转子30和所述转移表面3之间的薄分隔膜83。
为了侧向保持粒状材料12而不借助于转子30的轴35和容器19的侧壁77之间的滑动密封装置,并且为了防止材料12过度地聚集在横向于转子30的区域中,轴35合适地具有相互相对的螺旋装置78,所述螺旋装置78适合于将材料12运送给转子30。
分配器11也能够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装饰机领域中,例如图21、22和23所示的装饰机中。
参考图21和图22,设备1包括圆柱形主体5,其光滑的外表面构成转移表面3。
圆柱体5通过未示出的驱动装置沿着箭头6的方向绕其轴7旋转。
在转移表面3的高区的外侧,具有由计算机装置C控制的喷墨装置8,所述喷墨装置8能够将根据编程的图案10设置的水的微滴9的序列投射在表面3上。在更下游,在向下取向的表面3的下降的部分中,设置粒状材料12的分配装置11,所述粒状材料12在由水的微滴9形成的图案10处粘附于表面3。在没有水的区域撞击表面3的颗粒12被拒绝并落进容器19中,直接返回到循环中。
因此,在表面3的区域18中具有由水聚集的并且根据编程的图案设置的一层粒状材料12。
在面向瓷砖14的上表面13的转移表面3的下部,具有适合于使粒状材料12从转移表面3移动到接受表面13的转移装置。在图21中,仅仅是以举例的方式,这个转移装置示为刮擦装置70。
在图23中,转移表面包括柔性的环形封闭膜42,其具有可穿透区43和不可穿透区44,并且其能够通过驱动辊R在可穿透的支撑壁45上滑动地移动,在该支撑壁45的背侧上,在腔室47内保持微小的真空。腔室47延伸短的长度直到面向被装饰表面49的下部部分48。分配装置11以与图21和图22的例子已经公开的分配装置相同的方式工作,因此,在可穿透区43,粒状材料粘附于薄膜42并且转移给接受表面49,在那里由于真空中断的结果,粒状材料由于重力而下落。
在膜42的下降部分不接触地施加粒状材料12能够克服针对EP0927687所指出的缺点。而且,即便在膜42具有刚性并且为圆柱形的情况下,在膜42的高部中也能够容易设置清洁装置50。此外,使真空腔室47最小具有需要低流量的减压空气的优点。并且因此具有通过膜42吸入的细颗粒的较低的分散的优点。
图25示出另一种型式,其中旋转装置为由两个滚子55、58支撑的环形输送带87,其中至少一个滚子通过未示出的装置驱动。朝着转移表面3具有一定倾度而几乎沿着竖直位置设置的带87具有外表面,外表面具有适合于提升颗粒材料12的凹腔84并且在高度上从低位向上延伸到高位,在低位,转移表面3朝下指向,在高位,转移表面3朝上指向。在这种情况下,粒状材料12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简单的下落抛射在转移表面上。
粒状材料12在表面3上的接触通过带87的上部在与转移表面3相切的竖直线85上超过一定高度Q引起,而且,也通过借助于在凹腔48的倾斜表面上滑动,在开始下落阶段的粒状材料12受到沿着转移表面3的方向的一定推力引起。在下部的再循环操作类似于在其他实例中已经公开的操作。
在具有提升带87的这个型式中,为了防止颗粒材料12卡在下部滚子88和带87的内表面之间,合适的预防措施将是必须的,例如,类似于圆柱形笼子,使滚子88由分布在圆周上的很窄的横向元件构成。
在与分配器11相邻的区域中,转移表面3总是显示出向下取向的运动,但是,在表面3的相反的运动(即,向上的运动)的情况下,机器同样也能够工作。
下面描述设备1的不同的构造。
在图10中,转移表面3由被滚子54张紧并且驱动的环形带53构成。带53由透射红外线的材料构成并且在下部分支中与已经公开的类型的辐射装置46配合。在带53的上部分支中,四个施加装置1c顺序地设置,每个施加装置施加各种颜色的粒状材料的薄层12、12b、12c、12d,因此形成具有各种颜色的图案56的原型,这些颜色彼此重叠或以紧密的顺序重叠。
在转移区15中,这些层12、12b、12c、12d通过根据四种不同颜色的比例混合并形成具有各种色彩层次的这种装饰层57而同时转移。
由于被装饰的表面13能够以比转移表面3的速度低很多的速度前进,能够获得装饰材料的厚层57,其颜色特性在整个厚度内基本不变。这种类型的装饰57能够经受磨损或抛光作用的相当大的表面去除,而不会引起美学效果或功能特性的明显变化。
在图10的设备中,施加装置1c也是根据本发明的类型,但是,施加装置1c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甚至没有计算机控制并且具有任何数目。
主要当装饰层在带53的下部分支中向下暴露时,为了使装饰层更好的粘附,提出通过合适的滚子装置或海绵装置58,或者利用甚至没有接触的其他工作装置,使转移表面3在施加装置1c的上游稍稍变湿。
图10的组合(即,通过快速加热的分离系统和在厚的分层中再混合的不同粒状材料的施加的联合)是特别有创意的。实际上,由于湿颗粒立即彼此固定而没有滑动的可能性,其中厚层57逐渐形成的前部线59仍然很好地限定。现有技术中的这个问题因而得到解决,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在WO0172489中公开的例子,为了防止颗粒在厚层的前部线中滑动,厚层沿着竖直前进方向形成并且然后转向成水平方向。此外,为了同样的目的,在水平位置之前,伴随厚层,还使用横向包含的薄层。这些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很复杂,并且总之(主要在包含薄层的情况下),在所形成的层中生产变化或不连续性。
参考图11至图15,两个分配器11、11b与图6和图7公开的类型的转移表面3耦合,这两个分配器11、11b相对于通过旋转轴7的平面镜面对称设置,并且喷墨头8与两个分配器11、11b等距离地设置在顶部。设备1设置在被装饰的层61的表面13的上方,且旋转轴7平行于表面13的前进方向62。
设备1由未示出的平移装置支撑,平移装置适合于沿着方向63、67在表面13的两个极端横向位置之间往复平移设备1。
同样的设备1b与设备1相联,并且沿着平移方向63设置在后者之前。这样形成的复合设备K因此包括四个分配器11、11b、11c、11d,其中每个分配器都能够单独致动,以便对转移表面3抛射容纳在对应料斗39中的粒状材料。四个料斗39中的每个容纳不同颜色的材料12、12b、12c、12d。
在图11所示的第一阶段,由于表面13刚刚沿着方向62完成一定量66的前进步骤,表面13静止,所述量66对应于设备1的宽度(或在不需要图案连续性的情况下甚至大于设备的宽度),复合设备K处在极端位置P1并且准备开始平移63。
正如在图12所述示出的,在这个平移阶段63期间,两个喷墨头8、8b均在相关表面3上投射图案10、10b,两个转移表面3沿着反时针方向64旋转,并且抛射相关粒状材料12、12d的两个分配器11、11d起作用。在表面13的条56上,首先是第一材料12d并且在短距离处材料12按顺序设置。
一旦到达端部停止位置P2(图13),循环被倒过来,并且复合设备K开始沿着方向67平移,转移表面3沿着顺时针方向68旋转,分配器11、11d停止活动,分配器11b和11c起作用。
在这个阶段,在相同的条56上,首先材料12b并且短时间之后材料12c按顺序被设置,一旦到达位置P1,重复该循环。
因此以四种颜色印刷的图案在单个工位D完成,且按顺序施加的四种颜色12d、12、12b、12c彼此重叠或在同一平面内并排设置,正如示意图中的星星所示。
在被装饰的表面在宽度上非常大并且被装饰的表面13的前进速度62比较慢时,设备的这种结构特别适合。因此利用减小尺寸的机器(主要就喷墨头8来说)能够装饰大表面,所述机器于是非常简单并且经济。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设置在压制机的上游的装饰线中,其中用于压制的层具有适合于通过压制机压制的最大的宽度和比较低的前进速度并且为分度式。
通过简单地改变平移冲程而不损失效率,该机器能够适合于这些层的不同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1、1b是非常通用的,并且正如在下面将要说明的,根据不同的制备并且甚至在许多其他方面使用具有非常显著的优点。
首先,沿着方向62的接受表面13的前进步骤66能够在每个向前的平移63和在每个向后的平移67中完成,或者能够仅仅在多个平移63、67之后完成。在第一种情况下,生产速度的定量方面将是优选的,在第二种情况下,质量方面将是优选的,并且能够获得迄今为止的不可思议的美学效果,而不要占据更多的空间或安装新的设备,此外,还可以从一种情况自动转变到另一种情况,而不需要任何改动。
一些例子能够使这些优点更清晰,假定公开类型设置的机器具有四个分配器11。
在第一种情况,四个分配器11装有相同的材料,步骤66在每个单个的向前平移63和向后平移76中完成:机器以这样的方式展现最大的速度,保持很好地控制层的厚度的可能性,原因是层的厚度由两个独立控制的层构成。
在第二种情况下,总是保持四个分配器具有相同的材料,步骤66在两个完整的向前平移63和向后平移67之后完成:沉积材料的层因此由相同颜色的八个层构成,根据所用的材料,也能够实现几毫米的厚度并且具有这种厚度的极端控制模块性。
在第三种情况下,四个分配器供给四种不同的材料,并且步骤66在每个单个的向前平移63和向后平移67中完成:机器展现最大的速度并且被装饰表面3由其图案通过组合两种颜色形成的条65和其图案通过组合另外两种不同颜色形成的条56构成。使条65的尺寸66对应于将被压制的瓷砖尺寸,该瓷砖在颜色上将类似地多样化。
在第四种情况下,四个分配器供给有四种不同材料,并且步骤66在完整的向前平移63和向后平移67之后完成:得到的图案由四种颜色的无限组合形成。
在第五种情况下,机器设置成前面所述的情况,但是步骤66在三个完整的向前平移63和向后平移67之后完成:因此得到的装饰层由具有四种不同颜色的十二层构成,这十二层根据ABCD-ABCD-ABCD的顺序以重叠方式分布,因此装饰层具有很厚的厚度,并具有无限的色彩变化,并且主要是,色彩变化的特征在所有的厚度上基本上是不变的。为了获得与现有技术的当前状态类似的结果,十二台单独的机器连续地安装,此外具有数字控制。
应当指出,即便这些层以重叠的方式设置,由于上层的颗粒将填充在下层的空间,在施加期间已经发生一定的再混合。而且,在焙烧期间,由于熔化和烧结现像,将进一步增强这种结合。
通过沿着平移路线63、67改变设置在复合设备K中的设备1的数目,通过改变所使用的颜色的数目,以及通过改变在一个步骤和另一个步骤之间的平移63、67的数目,可能的组合变成不计其数。此外,利用图像数字控制和在下面公开的其他措施,这些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可以采用各种执行和操作型式,例如:
表面13以连续运动62前进并且在平移63(67)的活动阶段,设备1(或复合设备K)跟随其前进,一旦到达端部停止位置P2(P1),设备1快速地后退到原来的位置,用于开始另一个活动的平移67(63)阶段。
对于每一侧,将供给有四种(或更多种)不同的颜色的两个或更多个分配器11、11b能够与单个转移表面3相关联。这样,每个分配器11、11b在每个行程63、67中将顺序地启动,从而在条65上分配以多个紧密混合层的形式重叠的四色(或更多色)图案。
参考后一种型式,分配器11、11b可以以固定方式设置,设置在转移表面3的连续区域上,或者分配器11、11b可以移动以便在平移63、67的每个停止端部自动地位于转移表面3的相同区域上。
这种型式的优点在于:四种或更多种颜色能够用具有低操作速度损失的单个喷墨装置8控制。
两个不同的喷墨装置能够与每个转移表面3相关联,每个喷墨装置沿着旋转方向64、68的其中之一被启动,使得所述喷墨装置相对于对应的分配器11、11b以更加接近的位置运行。
出于相同的理由,单个喷墨装置8能够根据旋转方向64、68交替地位于两个不同的工位。
转移表面3的旋转速度64、68也能够保持比平移速度63、67更高或更低,具体说,大厚度的装饰层65能够以较高的旋转速度获得。
接受表面13可以是横向不连续的,即,它可以由多个平行的表面13,或者甚至多个外周分界的元件构成,例如平行前进的瓷砖或模具的凹腔。
在未示出的型式中,设备1设置成具有垂直于表面13的前进方向的轴7,并且其能够平行于所述前进方向62往复平移。在这种情况下,当表面13前进一步时,设备1静止不动,并且能够以已知的方式在表面13上分配向上游取向的分配器11的装饰(材料),一旦表面13已经停止,设备1通过沿着方向62平移等于该步骤的量而前进,并且将已经向下游取向的分配器11的另外的装饰材料叠加在该刚刚装饰的表面13上。然后,后退,设备1将再一次施加向上游取向的分配器11的装饰(材料)。在表面13停止期间,两个阶段均能够重复,或者根据想要施加的颜色的种类仅仅前进阶段或后退阶段能够重复更多次。很显然,在这个型式中,设备1的轴向宽度与表面13的宽度一致。
在这个公开的例子中,在平移中,两个装饰阶段首先在前进中进行,然后在后退中进行,但是两个阶段能够以相反的顺序进行。
下面公开一种用于在无粘性的基质上施加渗透的装饰层的方法。
参考图27,一个或更多个装饰12、12b利用已知的技术施加在设置于未示出的输送装置(例如输送带)上的无粘性粒状材料层61的表面13上,装饰12、12b由带颜色的粒状材料构成。因此,根据所施加的装饰(材料)的量,这些装饰12、12b的上表面80相对于表面13露出一定的量。如图28所示,其示出随后的阶段,通过平整表面82的下降69,这些装饰12、12b进入到层61的里面,并且表面80变成与表面13共面。在另一个阶段,如图29所示,其他装饰12、12b施加在前面施加的装饰12、12b处,并且再一次重复平整操作(图30)。如图所示,在后面的图31至36中,循环可以重复多次,并且在每一次装饰将更深地进入,直到达到所希望的深度P。所公开的过程使装饰能够进入基础层61的里面而基本上不使装饰12、12b散布。如果使得粒状装饰的类似厚度P相对于表面13全部突出,则所述厚度P将不可避免地坍塌,形成多少具有三角形截面的隆起,其底壁比尺寸“X”大得多。在下面的压制阶段,没有横向约束的这个隆起将会进一步变宽,因此形成非常宽的条,其具有朝着外边缘逐渐变薄的厚度并且具有非常小的穿透P。
尺度X的一定程度的散布也可能够在根据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生,但是这种散布时时被限制在仅仅从表面13露出装饰层。这个层非常薄,不能散布很远,并且一旦层12、12b已经穿入,后者经受基础材料61的约束并且不能再移动。而且在通过相互逐步靠近两个上下表面而发生压制阶段中,装饰不能沿着水平方向移动,并且只与基础材料61一起经受竖直方向的压缩变形。
正如能够从图27和28所能够推想到的,,当装饰12、12b如在前面公开的情况覆盖不同区域时,平整步骤能够在多种类型的装饰12、12b已经沉积之后进行,但是平整步骤也可以在每个单次施加之后进行。
在公开的实例中,被重叠的装饰薄层是交替的不同的类型12、12b,但是,在希望要单色装饰的情况下,这些薄层也可以全部是相同的类型。
不仅为了上面所述的使装饰进入的目的,而且为了混合不同的颜色并形成各种色彩层次的目的,可以利用多层的重叠。
一个例子能够使这种概念更清晰。
假定具有三种粉末,其深浅十分接近每种主要颜色,例如黄色(G)、青色(T)和红色(R),所述粉末将用于装饰表面13的两个不同的区域A和B,且可以施加具有1mm和0.5mm的厚度(但是很显然,也可以是0mm,或者都是中间值)的这些薄层。现在假定根据下面(相应)的重叠计划在两个区域A和B设置这三种粉末的G、T、R,且厚度为1mm或0.5mm:
 
层n° 区域A(颜色—厚度mm) 区域B(颜色—厚度mm)
1 R-1 R-1
2 G-1 G-0.5
3 T-0.5 T-1
4 R-1 R-1
5 G-1 G-0.5
6 T-0.5 T-1
7 R-1 R-1
8 G-1 G-0.5
9 T-0.5 T-1
由于薄层将基本上相互再混合(主要在焙烧阶段之后,其中在各种颜色之间的结合通过烧结或熔化能够发生),比较倾向于黄色的颜色将出现在区域A,比较倾向于青色的颜色出现在区域B,并且非常重要的是,这种颜色在装饰的整个深度P将基本不变。
这种方法能够表明在施加这些层时用实时数字控制的最大的能力。已经示出的“复合设备K”的设备适合于以上述方式工作,并且公开在下面。
由于转移表面3与表面13是滚动接触,图17至20示出各种层12d、12、12b、12c如何通过所述转移表面顺序地施加以便进入。
由于装饰不经受任何自由下落,这种接触能够实现更好的图案清晰度。
图17和图18示出在第一向前行程67发生的情况,而图19示出在后续的向后行程63发生的情况。图20示出两个完整的向前和向后行程之后的最终结果。
通过在同一工位,或在随后的工位上的重复操作,能够获得希望的厚度P。很清楚,两个表面3和13必需以滚动方式接触,而没有相互滑动。在这个公开的实例中,表面13是静止的,而转移表面3在其上滚动前进,但是这种滚动也能够以相反的方式发生,即表面13前进。
穿透推力也可以由不同于转移表面3的装置给出,例如滚子,使得转移表面3能够工作而不与接受表面13接触。
设备1也能够不与复合设备K中的相同类型的其他设备1b相联,设备1可以是静止的,并且它也可以只具有一个分配器11。
在图26所示的复合装置K中,粒状材料的分离通过刮擦实现。在面向接受表面13的转移表面3的下部部分,转移区15构造成在其中具有刀片70的位置,刀片的边缘优选在其整个长度上与表面3相切。类似的刀片70b布置成在间隔开的非操作位置镜面对称面向。两个刀片70、70b通过未示出的装置移动,根据复合设备K的平移方向63、67,所述装置能够交替地将刀片70、70b从不起作用的位置移动到接触的作用位置,反之亦然。
这个实施例的具体优点还在于:利用两个刀片70、70b(其中一个总是不活动的),刀片70、70b的边缘能够总是保持非常干净,所述边缘在平移行程期间被清洁,或者当边缘在表面13的外侧的端部停止处时更好。在已知类型的功能中,由于刀片连续运行并且此外设置在很难进入的位置,这将是不可能的。
但是,对于刀片70、70b能够应用适合于保持清洁并且使刀片70、70b有效的所有已知的措施,这些措施中有加热、抗粘附涂覆、振动。
在复合设备K的设备1中,装饰材料从转移表面3的分离也能够以其他方式发生,例如,利用对与接受表面13的接触的干扰作用,或者利用IT 1314626中公开的系统。
而且,数字图案的形成可以通过不同于喷墨的系统确定,例如,通过利用在WO 01/72489中公开的振动选择性脱离或转移装置。
现在参考图37和38,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实现装饰(材料)从转移表面3到无粘性的表面13的传递的具体的方式。
应当指出的情况是,在现有技术中,没有通过简单的粘附作用将装饰转移到颗粒或粉末材料的无粘性表面的可能性。通过在接触下的粘附作用的转移是已知的,其仅仅用于固态并且粘附型的接受表面,并且用于处在潮湿状态下的装饰材料。这些技术的例子是丝网印刷、凹版印刷、墨粉移印等。朝着无粘性表面转移粉末或液体悬浮材料总是通过施加作用在装饰(材料)上的外力并且使装饰(材料)朝着接受表面移动而发生。这些力可以是重力(一旦装饰(材料)已经被强迫通过基体或已经从转移表面分离将受到干涉)、静电力、振动、转移表面变形、空气射流等。这种外力的施加与所述外力需要在转移表面和接受表面之间维持一定的距离的事实一起不能获得很好的清晰度。此外,静电力(的情况)不能用于使用陶瓷的通常材料。
如图37所示,在转移表面3上具有图案10,该图案通过由喷墨装置8投射的微滴9形成。对着表面3沿着方向PR投射的装饰材料12e是由细磨料的块体AG形成,所述块体例如通过粉化作用得到,并且有利地还包括泥质材料的基本成分。具有孔隙的块体AG因此能够通过毛细作用吸收液体9。因此,每个液体微滴9能够捕获多个重叠的块体12e,其通过具有非常有限延伸度的几个接触点CP保持粘附到表面3。液体9普遍地分布在块体AG的里面,而且以相对于被捕获的块体AG的量非常有限比率。
正如在图38中所示出的,当块体AG刺入转移表面3中时,在这些块体AG和接收层61的颗粒PW之间的接触点变成比接触点CP多得多并且是强制性的,因此装饰(材料)AG被吸附在接收层61。
分离也通过光滑、向内弯曲并且滚动的表面3放置成通过“剥离”离开装饰(材料)AG和接受表面引起。换句话说,在颗粒PW的吸力AT以广泛和同时的方式作用在所有的块体AG时,转移表面3对块体AG的吸引作用TR只是微弱地施加在逐渐移动的小接触区(CP)。引起这种分离的因素也可以从层61对包含在块体AG中的水分产生的吸附作用得到。
还进一步强调为了实现这种结果粒状装饰(材料)施加在表面3上的方式的重要性。实际上,液体9的预防性施加和装饰粒状材料AG的后续关联使得能够在表面3上获得很好地形成的图案,所述图案是清晰的并且具有较大的厚度,所述图案是临时稳定的,但是由于液体9以极小的比例存在而容易分离,正如已经说过的,它具有最小的粘附表面CP。否则,当已经处于液体悬浮物状态的粒状材料被施加在例如表面3上时,为了使这种悬浮物粘附,将需要存在大量的液相,该液相在装饰(材料)和表面3之间具有密切接触的延伸区。这样,用于转移的后续分离将是不可能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令人惊奇的是,如何通过仅仅产生形成接触所需的微小压力而以如此精确的容易的方式产生这种转移。
代替块体材料AG,也可以用微细的粉末材料。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材料不是非常可流动的,便利地,不是通过图37所示的投射PR而是通过设置在带上或供给辊上的这种粉末材料薄层的滚动接触使所述材料与液体9相关联。
具体说,在所用的装饰材料由无孔隙颗粒构成的情况下,分离可以通过加热转移表面3产生。
这种加热可以根据图1、图2、图6、图7、图8已经公开的方法实现。
在图39、图40和图41中示出一些设备,这些设备根据这种转移方法通过粘附操作,并且带有前述的加热系统。
对于转移表面3,可以用各种金属或塑料材料。但是,优选地表面3是光滑的并且具有抗静电性质。根据进行的测试,得到极好的结果的材料是不锈钢和聚丙烯。
应当指出,本发明实现预定的目的,具体说,它能够以接触的方式转移同时保持不改变接受表面的无粘性的状态,这种条件使得能够成功地进行不同的转移操作,具有不同的重叠装饰和图案的数字控制。
参考所述附图公开的各种装置、设备和装置可以单独使用,或与这里所示出并公开的其他装置、设备和装置组合使用,或者与不同于这里所示出并公开的其他装置、设备和装置组合使用。

Claims (91)

1.一种用于将粒状材料(12、12b、12c、12d)的图案(21、57)施加于接受表面(13)上的方法,该方法按照顺序包括:
·和聚集的液相(9、20)一起并根据所述图案(21、57)的原型(10、10b、18、56)使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与转移表面(3)相关联;
·在转移区(15、45)中使携带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和所述液相(9、20)的所述转移表面(3)面向所述接受表面(13);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加热处在所述转移区(15、45)的所述液相(9、20)的至少一部分,以便从所述转移表面(3)分离所述的粒状材料(12、12b、12c、12d),并且将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施加在所述接受表面(13)上。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所述加热包括突然加热。
3.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所述加热包括预先加热面向转移表面(3)的液相(9、20)。
4.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从所述加热跟着发生所述液相(9、20)的快速蒸发(W),所述液相(9、20)面向所述转移表面(3)。
5.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分离之后,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保持有适合于使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粘附于接受表面(13)的相当量的聚集的液相(9、20)。
6.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所述加热遵循在所述转移区(15、45)中突然升高所述转移表面(3)的温度。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所述突然升高包括在短于30ms的时间内将温度从80℃升高到150℃。
8.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转移表面(3)是导电的情况下,所述加热包括在所述转移表面(3)内产生焦耳效应。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所述焦耳效应是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的。
10.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所述加热包括辐射热波(T)。
11.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所述加热包括从与朝着转移表面(3)所取向的方向相对的方向辐射热波(T)。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中任何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辐射包括在所述转移区(15,45)中聚焦所述热波(T)。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何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辐射包括通过用于一吸收层(2)的可透射的支撑主体(5)朝着吸收层(2)辐射,该吸收层(2)的外表面形成所述转移表面(3)。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何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辐射包括通过其外表面形成所述转移表面(3)的可透射主体(5)辐射。
15.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所述相关联包括根据所述图案(21)的所述原型(10)预先施加所述液相(9),并且然后使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与所述液相(9)聚集。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所述分配包括从由计算机装置(C)控制的喷墨装置(8)投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中任何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聚集包括朝着所述转移表面(3)从分配装置(11、11b、11c、11d)的旋转装置(30)投射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并且通过所述旋转装置(30)收集未被所述转移表面(3)保持的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的过量部分(24)。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所述收集包括沿着在所述旋转装置(30)下面的路径将所述过量部分(24)移入所述旋转装置(30)的表面凹槽(31)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中任何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收集还包括朝着用于供给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的供给装置(39、75、76)的下部出口(38)移动所述过量部分(24)以便与离开所述出口(38)的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的流相互作用。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所述相互作用使所述流基本等于由所述转移表面(3)保持的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的量。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中任何一项的方法,包括向所述旋转装置(30)提供不同类型的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
22.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装饰陶瓷瓷砖(13、14)。
23.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加包括施加尺寸在0.03mm和0.8mm范围之间的基本由无孔隙颗粒构成的粒状材料。
24.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所述相关联包括在后续阶段关联各种类型的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并且所述分离包括同时分离所述各种类型的粒状材料(12、12b、12c、12d)。
25.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所述施加发生在所述转移表面(3)以比所述接受表面(13)的速度明显地高的速度移动的同时。
26.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包括在平行于所述接受表面(3)的平面内往复平移所述转移表面(3)的旋转轴(7)。
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包括沿着所述前进方向(62)相对于所述转移表面(3)标定所述接受表面(13、61)。
28.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包括往复旋转所述转移表面(3)。
2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包括根据所述旋转方向(64、68)交替地启动不同的分配装置(11、11b、11c、11d)。
30.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所述施加包括下述步骤:
·施加一层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
·相对于所述接受表面(13)平整所述层,
·需要时,重复所述步骤。
3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所述重复包括将所述层(12、12b、12c、12d)叠加到在先施加的所述层(12、12b、12c、12d)。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中任何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在同一工位重复。
33.根据权利要求30至32中任何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平整通过所述转移表面(3)进行。
34.一种用于将粒状材料(12、12b、12c、12d)的图案(21、57)施加于接受表面(13)上的设备(1、1b),包括:
·转移表面(3),所述转移表面能够沿着具有转移区(15)的环形路径移动,所述转移区(15)限定在面向接受表面(13)的一部分中;
·设置在所述转移区(15)上游的施加装置(8、8b、11、11b、11c、11d),所述施加装置(8、8b、11、11b、11c、11d)适合于与聚集的液相(9)一起并根据所述图案(21、57)的原型(10、18、56)将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施加到所述转移表面(3),
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加热装置(16、25、26、46、47、T),该加热装置适合于在所述转移区(15)突然蒸发所述聚集的液相(9、20)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使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从所述转移表面(3)分离,并且使之施加于所述接受表面。
3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设备(1),其中所述加热装置(16、25、26、46、47、T)适合于在先作用在面向所述转移表面(3)的所述聚集的液相(9)的部分(20)上。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的设备(1),其中所述加热装置(16、25、26、46、47、T)适合于突然加热处在所述转移区(15)的所述转移表面(3)。
37.根据权利要求34至36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转移表面(3)是薄片(2)的表面。
3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设备(1),其中所述薄片(2)具有小于5μm的厚度。
39.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薄片(2)与较厚的支撑件(5)相关联。
4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设备(1),其中所述支撑件(5)是圆柱形管状体。
41.根据权利要求37至40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薄片(2)是导电的。
42.根据权利要求37至41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薄片(2)是因瓦合金。
43.根据权利要求37至42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薄片(2)通过材料的沉积直接形成在所述支撑件(5)上。
44.根据权利要求39至43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支撑件(5)具有电绝缘和隔热的性质。
45.根据权利要求37至44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薄片(2)由多个紧密的窄条(47)构成,所述窄条相互电绝缘并且平行于旋转轴(7)设置。
46.根据权利要求37至45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加热装置(16、25、26、46、47、T)包括适合于在所述薄片(2)中产生焦耳效应的电装置(16、25、48)。
4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设备(1),其中所述电装置(16、25、48)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路径内的电磁感应器(16、25)。
4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设备(1),其中所述电磁感应器(16、25)包括磁通量(26)的聚能器(25)。
49.根据权利要求37至48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加热装置(16、25、26、46、47、T)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路径内的热辐射发射器(43、44、46、T)。
5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设备(1),其中所述发射器(43、44、46、T)包括聚焦装置(44),其适合于将所述辐射集中在窄的线性带(45)中。
51.根据权利要求47至50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薄片(2)对所述热辐射(T)具有高吸收性,并且所述较厚的支撑件(5)由对所述热辐射(T)具有高透射性的材料制造。
52.根据权利要求47至51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转移表面(3)是由对所述热辐射(T)具有高透射性的材料制造的管状体(5)的外表面。
53.根据权利要求51或52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材料是聚合物。
54.根据权利要求39至53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支撑(5)包括选自下面一组的聚合物:聚酰亚胺(PI),聚醚酰亚胺(PEI)、聚醚醚酮(PEEK)、聚酮(PK)、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砜(PES)、聚苯砜(PPSU)、聚砜(PSU)、聚酯(PET)、聚碳酸酯(PC)、有机硅弹性体、含氟弹性体。
55.根据权利要求39至54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薄片(2)由就地形成的聚合物基体制造,粉末和/或纤维散布在所述聚合物基体中。
5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设备(1),其中所述粉末和/或纤维散选自下面一组:炭黑、石墨、金属、金属氧化物、陶瓷、金属陶瓷、矿物质、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碳纳米管。
57.根据权利要求32至56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施加装置(8、8b、11、11b、11c、11d)包括适合用于施加聚集的液相(9)的施加工具(8、8b、58)和适合用于分配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的分配装置(11、11b、11c、11d)。
5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设备(1),其中所述施加工具(8、8b、58)包括由计算机装置(C)控制的喷墨装置(8、8b)。
59.根据权利要求57或58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分配装置(11、11b、11c、11d)包括设置在所述转移表面(3)附近的旋转装置(30),并且所述旋转装置(30)适于将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朝着所述转移表面(3)投射并且适合用于收集未被所述转移表面(3)保持的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的过量部分(24)。
6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设备(1),其中所述旋转装置(30)至少在其下部设置在容器(19)内,容器(19)包括位于所述转移表面(3)和所述旋转装置(30)之间的第一壁(36)和位于所述旋转装置(30)的相对侧的第二壁(37)。
6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设备(1),其中所述分配装置(11、11b、11c、11d)包括供给装置(39、75、76),该供给装置(39、75、76)的下部出口设置在所述旋转装置(30)和所述第二壁(37)之间。
6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设备(1),其中所述供给装置(39、75、76)与不同类型的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相关联。
63.根据权利要求59至62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旋转装置(30)与适合于用于朝着所述转移表面(3)输送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的第一挡板(52)配合。
64.根据权利要求59至63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旋转装置(30)与适合于用于朝着所述旋转装置(30)输送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的第二挡板(40)配合。
65.根据权利要求59至64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旋转装置(30)与根据垂直于所述旋转装置(30)的旋转轴(35)的平面设置在所述转子(30)和所述转移表面(3)之间的分隔膜(83)配合。
66.根据权利要求59至65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旋转装置(30)的表面具有凹槽和/或凸出部分(31)。
67.根据权利要求59至65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分配装置(11、11b、11c、11d)设置在所述转移表面(3)的下降和向下取向的部分附近。
68.根据权利要求34至67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接受表面(13、61)沿着前进方向(17、62)能够移动,并且在所述转移表面(3)绕至少一个轴(7)能够旋转的情况下,所述轴(7)沿着横向于前进方向(17、62)的方向(63、67)相对于所述接受表面(13、61)能够往复平移。
6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设备(1),其中所述前进方向(17、62)与所述至少一个轴(7)是平行的。
70.根据权利要求68或69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接受表面(13、61)和所述转移表面(3)沿着平行于所述前进方向(17、62)的方向能够相互标定。
71.根据权利要求34至70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中所述转移表面(3)能够沿着两个方向(64、68)绕一个轴(7)往复旋转。
7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设备(1),其中所述转移表面(3)根据所述旋转的方向(64、68)与不同的所述分配装置(11、11b、11c、11d)交替地配合。
73.根据权利要求34至72中任何一项的设备(1),其与一个另外或更多个另外的设备(1)彼此关联以形成复合设备(K),所述复合装置(K)具有平行并沿着平移方向(63、63)顺序设置的轴(7)。
7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设备(1),其中四个或更多个所述分配装置(11、11b、11c、11d)均具有不同类型的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
75.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33中任何一项的方法转移并施加粒状材料(12、12b、12c、12d)的元件(2、3、5),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包括主体(5、53),所述主体内部由不导电的材料(5)制造,而外部由导电层(2、47)制造。
76.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33中任何一项的方法转移并施加粒状材料(12、12b、12c、12d)的元件(2、3、5、53),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包括由能够透过热辐射(T)的材料形成的管状主体(5、53)。
7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元件(2、3、5、5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5、53)的外表面上设置薄层(2),所述薄层(2)在其内表面(4)上相对于所述热辐射(T)具有高吸收性。
78.根据权利要求76至77中任何一项的元件(2、3、5、5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5、53)包括聚合物。
7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元件(2、3、5、53),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管状主体(5、53)的材料选自下面一组:聚酰亚胺(PI),聚醚酰亚胺(PEI)、聚醚醚酮(PEEK)、聚酮(PK)、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砜(PES)、聚苯砜(PPSU)、聚砜(PSU)、聚酯(PET)、聚碳酸酯(PC)、弹性体、玻璃、有机硅弹性体、含氟弹性体。
80.根据权利要求75至79中任何一项的元件(2、3、5、53),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层(2)由就地形成的聚合物基体制造,粉末和/或纤维散布在所述聚合物基体中。
8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元件(2、3、5、53),其中所述粉末和/或纤维散选自下面一组:炭黑、石墨、金属、金属氧化物、陶瓷、金属陶瓷、矿物质、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碳纳米管。
82.用于将粒状材料(12、12b、12c、12d)的图案施加于接受表面(13、49)上的方法,该方法按照顺序包括:
·将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设置转移表面(3)上;
·使所述转移表面(3)面向所述接受表面(13、49)并且将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的所述图案施加到所述接受表面(13、49)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包括朝着所述转移表面(3)从旋转装置(30)投射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并且由旋转装置(30)收集未被所述转移表面(3)保持的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的过量部分(24)。
83.用于将粒状材料(12、12b、12c、12d)施加于接受表面(13、49)上的设备(1),包括:
·能够移动的转移表面(3);
·适合于将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施加于所述转移表面(3)的分配装置(11、30);
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装置(11、30)包括设置在所述转移表面(3)附近的旋转装置(30),所述旋转装置(30)适合于使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能够朝着所述转移表面(3)被投射,并且适合于收集未被所述转移表面保持的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的过量部分(24)。
84.用于将材料(12、12b、12c、12d)的图案施加于接受表面(13)上的方法,包括:
·使所述材料(12、12b、12c、12d)与转移表面(3)相关联,所述转移表面(3)绕至少一个旋转轴(7)沿着环形路径能够移动;
·通过计算机装置(C、8)选择对应于所述图案的所述材料(12、12b、12c、12d)的部分,并且朝着所述接受表面(13)移动所述部分;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平行于所述接受表面(13)的平面内通过平移(63、67)往复移动所述轴(7)。
85.用于将材料(12、12b、12c、12d)的图案施加于接受表面(13)的设备,所述接受表面(13)能够沿着前进方向移动,所述设备包括:
·转移表面(3),所述转移表面(3)能够绕至少一个轴(7)沿着环形路径移动;
·施加装置(11、11b、11c、11d),其适合于用于使所述材料(12、12b、12c、12d)与所述转移表面(3)相关联;
·计算机控制装置(C、8、8b),其适合选择对应于所述图案的所述材料(12、12b、12c、12d)的部分;
其特征在于,所述轴(7)能够在平行于所述接受表面(13)的平面内通过平移(63、67)往复移动。
86.用于将粒状材料(12、12b、12c、12d)的图案施加于无粘性接受表面(13)上的方法,该方法按照顺序包括如下步骤:
·将根据所述图案设置的一层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施加在所述接受表面(13)上;
·相对于所述接受表面(13)平整所述层(12、12b、12c、12d)。
8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还包括重复所述步骤一次或多次。
88.用于将粒状材料(12、12b、12c、12d)的图案施加于接受表面上(13)上的设备(1、1b),所述接受表面是无粘性的并沿着前进方向(62)能够移动,该设备包括:
·旋转的施加装置(3、5、5b),其适合于施加一层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
·平整装置(3、5、5b、82),其适合于相对于所述接受表面(13)平整所述层。
8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旋转施加装置(3、5、5b)配合的往复平移装置(63、67)。
90.用于将粒状材料(12、12b、12c、12d、12e、AG)的图案施加于无粘性材料层(61)上的方法,按照顺序包括:
·根据预形成所述图案的布置(10)将液体(9)施加于转移表面(3)上;
·使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12e、AG)与所述液体(9)相关联,以便使其粘附于所述转移表面(3)上;
·将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12e、AG)设置成与所述接受表面(13)接触,以便通过保持所述层(61)基本上无粘性,将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12e、AG)从所述转移表面(3)转移到所述接受表面(13)。
91.适合于将粒状材料(12、12b、12c、12d、12e、AG)的图案施加于无粘性材料层(61)的接受表面(13)上的设备(1、1b),包括:
·旋转的转移表面(3);
·施加装置(8、8b),其适合于根据所述图案的原型将液体(9)布置在所述转移表面(3)上;
·分配装置(11、11b、11c、11d),其适合用于使所述粒状材料(12、12b、12c、12d、12e、AG)与所述液体(9)相关联;
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的转移表面(3)设置成与所述接受表面(13)相干涉,所述干涉使得在所述无粘性层(61)上不产生任何明显的粘性。
CN2007800060462A 2006-02-21 2007-02-21 使用粉末材料的装饰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44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MO2006A000059 2006-02-21
ITMO20060061 ITMO20060061A1 (it) 2006-02-21 2006-02-21 Metodo ed apparato di decorazione
ITMO20060059 ITMO20060059A1 (it) 2006-02-21 2006-02-21 Metodo ed apparato per applicare materiale granulare
ITMO20060058 ITMO20060058A1 (it) 2006-02-21 2006-02-21 Metodo per decorare, relativo apparato ed elemento
ITMO20060060 ITMO20060060A1 (it) 2006-02-21 2006-02-21 Metodo per decorare ed apparato
ITMO2006A000058 2006-02-21
ITMO2006A000061 2006-02-21
ITMO2006A000060 2006-02-21
ITMO20060135 ITMO20060135A1 (it) 2006-04-26 2006-04-26 Metodo ed apparato per decorare
ITMO2006A000135 2006-04-26
PCT/IB2007/000419 WO2007096746A2 (en) 2006-02-21 2007-02-21 Decorating with powder materia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4405A true CN101384405A (zh) 2009-03-11
CN101384405B CN101384405B (zh) 2011-02-09

Family

ID=40243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604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4405B (zh) 2006-02-21 2007-02-21 使用粉末材料的装饰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84405B (zh)
IT (1) ITMO20060058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0680A (zh) * 2012-09-20 2015-05-20 系统股份公司 装饰品转印机和用于转印图像的方法
CN104736257A (zh) * 2012-08-21 2015-06-24 艾利丹尼森公司 粒子分配装置和在移动支架上形成粒子层的方法
CN107848292A (zh) * 2015-05-27 2018-03-27 阿塔卡金属印刷有限公司 印刷系统和方法
US10569479B2 (en) 2012-08-21 2020-02-25 Verter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porous films, fibers, spheres, and other articles
US11168195B2 (en) 2008-06-12 2021-11-09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Porous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20220203447A1 (en) * 2020-12-24 2022-06-30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inting graded materials by roller-based deposition of multiple powd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30284C2 (de) * 1995-08-17 2000-12-1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r Übertragung von Druckfarbe
NL1004179C2 (nl) * 1996-10-03 1998-04-06 Oce Tech Bv Inrichting voor het decoderen van keramische en glazen dragers en tonerpoeder te gebruiken in deze inrichting.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68195B2 (en) 2008-06-12 2021-11-09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Porous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4736257A (zh) * 2012-08-21 2015-06-24 艾利丹尼森公司 粒子分配装置和在移动支架上形成粒子层的方法
CN107670922A (zh) * 2012-08-21 2018-02-09 艾利丹尼森公司 粒子分配装置和在移动支架上形成粒子层的方法
CN104736257B (zh) * 2012-08-21 2018-10-12 艾利丹尼森公司 粒子分配装置和在移动支架上形成粒子层的方法
US10569479B2 (en) 2012-08-21 2020-02-25 Verter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porous films, fibers, spheres, and other articles
US11780175B2 (en) 2012-08-21 2023-10-10 Nuvasiv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porous films, fibers, spheres, and other articles
CN104640680A (zh) * 2012-09-20 2015-05-20 系统股份公司 装饰品转印机和用于转印图像的方法
CN104640680B (zh) * 2012-09-20 2017-04-19 系统股份公司 装饰品转印机和用于转印图像的方法
CN107848292A (zh) * 2015-05-27 2018-03-27 阿塔卡金属印刷有限公司 印刷系统和方法
US20220203447A1 (en) * 2020-12-24 2022-06-30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inting graded materials by roller-based deposition of multiple powders
US11752554B2 (en) * 2020-12-24 2023-09-12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inting graded materials by roller-based deposition of multiple powd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4405B (zh) 2011-02-09
ITMO20060058A1 (it) 2007-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87347B1 (en) Decorating with powder material.
CN101384405B (zh) 使用粉末材料的装饰方法
CN105562687B (zh) 不同粉末复合使用的选区激光熔融送粉铺粉装置
EP2892657B1 (en) Method and machine for the digital decoration of products with granular materials and the like
KR101436647B1 (ko) 3d 프린터 내에서 재료를 처리하기 위한 인쇄 헤드 및 장치 및 방법
KR102317567B1 (ko) 분말 분배를 이용한 적층 제조
CN101186080B (zh) 在规定厚度的瓷砖或板坯中成形图案的装置和方法
CN107433714B (zh) 粉末3d打印专用融合微梳铺粉法及铺粉装置
CN102189686B (zh) 立体成型机构
CN113560568A (zh) 建构三维生坯压实体的系统及方法
CN101306415B (zh) 纤维幅面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1743105A (zh) 具有显现纹理的效果的平板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CN111168815B (zh) 一种具有防污防滑功能的全数字化装饰瓷抛砖及其生产方法
CN110636930A (zh) 用于陶瓷制品的表面装饰的方法和机器
RU2433037C2 (ru) Декорирование порошкообразным материалом
CN106379052A (zh) 瓷砖印花装置
GB2567877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TWM391475U (en) Three dimensional prototyping apparatus
CN208410767U (zh) 一种双向定量铺粉装置
CN201950717U (zh) 一种瓷砖滚筒印花机
CN113635670B (zh) 环保烫金印刷制品及其生产工艺
US6916376B2 (en) Painting booth, preferably of the electrostatic painting type
CN107303608B (zh) 3d打印用微梳铺粉法及带有梳状刮粉片的打印机
CN1446122A (zh) 通过粉末着色对制品进行精加工的方法
CN208592932U (zh) 一种高精度快速成型多孔陶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23

Address after: Modena

Patentee after: System Ceram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Modena

Patentee before: SYSTEM S.P.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