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7810A - 个人信息装置及计算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个人信息装置及计算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7810A
CN101377810A CNA2007101483856A CN200710148385A CN101377810A CN 101377810 A CN101377810 A CN 101377810A CN A2007101483856 A CNA2007101483856 A CN A2007101483856A CN 200710148385 A CN200710148385 A CN 200710148385A CN 101377810 A CN101377810 A CN 101377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ersonal information
reading unit
information apparatus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83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永森
陈逸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A2007101483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778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77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78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个人信息装置,包含壳体、读取单元和处理器。读取单元设置在壳体内,供以磁场信号非接触式地读取壳体外的数据媒体的数据。处理器与读取单元连结,处理器执行应用程序以处理所读取的数据。再者,读取数据的磁场信号是近场通信信号。

Description

个人信息装置及计算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个人信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近场通信信号非接触式地读取数据的个人信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将数据数字化变成一个不可或缺的工作。在数据数字化后,数据需要存储在一个实体的装置上,例如:存储数据在硬盘或存储卡(例如:快闪式存储(f1ash memory)卡或是IC芯片卡)中。当使用者需要数据时,则利用读取装置用以读取该数据。
现有技术中,读取装置多是一外接的形态,特别是供一般个人计算机所使用的读取装置。使用者通过数据传输线将读取装置与个人计算机相连,例如:通过USB线将卡片阅读机与个人计算机USB端口相连。现有技术中,个人计算机中亦含有内嵌卡片阅读机,但无论是外接还是内嵌式卡片阅读机,当传输数据时,皆需要将存储卡插入卡片阅读机中,并在完成数据传输后,从卡片阅读机拔除存储卡。如此反复的插拔动作,不但使用不便,也容易使得卡片阅读机或存储卡的寿命使用减短。
针对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个人信息装置,不需要藉由插拔动作,而是利用非接触的读取,使得卡片阅读机或是存储卡,不管是在使用寿命上或使用便利性上,都能有效地解决上述所提及现有技术中的缺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个人信息装置。在个人信息装置壳体内设置读取单元,供以磁场信号非接触式地读取壳体外的数据媒体的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个人信息装置。在个人信息装置壳体内设置读取单元,供以射频信号非接触式地读取壳体外的数据媒体的数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装置。在计算机装置壳体内设置读取单元,通过设置在壳体表面的触控板,供以近场通信信号非接触式地读取壳体外的数据媒体的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个人信息装置,包含壳体、读取单元和处理器。读取单元设置在壳体内,供以磁场信号非接触式地读取壳体外的数据媒体的数据。处理器与读取单元连结,处理器执行应用程序以处理所读取的数据。再者,用以读取数据的磁场信号是近场通信信号。且本发明的个人信息装置更包含在壳体的表面设置输入单元,使得读取单元读取位于表面上方的数据媒体。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个人信息装置,包含壳体、读取单元、处理器与输入单元。读取单元设置在壳体内,供以射频信号非接触式地读取壳体外的数据媒体的数据。处理器与读取单元连结,处理器执行应用程序以处理所读取的数据。再者,用以读取数据的射频信号是近场通信信号。且本发明的个人信息装置更包含在壳体的表面设置输入单元,使得读取单元读取位于表面上方的数据媒体。
在又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装置,包含处理器与输入装置。输入装置包含壳体、读取单元、触控板。读取单元设置在壳体内,供以近场通信信号非接触式地读取壳体外的数据媒体的数据。触控板设置在壳体的表面,而读取单元读取位于表面上方的数据媒体。处理器与读取单元连结,并执行一应用程序以处理所读取的数据。
配合以下的较佳实施例的叙述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目的、实施例、特征、及优点将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在一实施例所揭露个人信息装置的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阐明图1A的具体说明图;
图1C是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阐明图1A的具体说明图;
图1D是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阐明图1A的具体说明图;
图1E是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阐明图1A的具体说明图;以及
图2是本发明实施在计算机装置的具体说明图。
附图符号说明
10     个人信息装置
12     壳体
14       读取单元
16       处理器
18       磁场或射频信号
20       数据媒体
22       数据
24       输入单元
242      移动装置
2422     键盘
244      触控屏幕
246      触控板
248      开孔
30       计算机装置
322      处理器
35       输入装置
342      壳体
344      读取单元
346      触控板
348      磁场或射频信号
36       数据媒体
362      数据
38       传输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揭露一种个人信息装置。为了使本发明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下列描述并配合图1A至图2图示。
参考图1A,该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个人信息装置10的方块图。举例来说,个人信息装置10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笔记本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移动电话、移动影音装置、或是任何可执行应用程序以处理个人数据的电子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个人信息装置10包含壳体12、读取单元14与处理器16。读取单元14设置在壳体12内,供以磁场信号或射频(RF)信号18非接触式地读取壳体12外的数据媒体20的数据22。一般来说,壳体12除了容纳读取单元14之外,亦容纳处理器16,以及其它个人信息装置10所需的电路与其它元件。
举例而言,读取单元14可以视为一非接触式卡片阅读机,而数据媒体20是具磁性存储的芯片卡或是集成电路芯片卡,并将数据22存储在芯片卡20中。读取单元14通过一天线142,供发送磁场信号或射频信号18。而数据媒体20包含集成电路芯片或可根据磁场变化存储数据的媒体。较佳地,个人信息装置10具有一操作系统,例如微软公司的WINDOWS XP。而处理器16可以实施为Intel公司所生产的一般个人计算机所用的通用型处理器,处理来自读取单元14非接触式读取数据媒体20的数据。藉由此操作系统,处理器16执行一应用程序以处理所读取的数据22,例如验证、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复制、打印、或是通过一网络传送数据22、亦或是根据数据22进一步启动另一应用程序。在一实施例中,数据媒体20是一集成电路芯片卡(或是一智能卡(Smart Card)),而所存储的数据22是金融数据(例如:账号、交易密码或金钥等信息),当读取单元14发送磁场信号或射频信号18读取数据媒体20的数据22时,经由处理器16执行应用程序加密该数据22并通过网络传送数据22至电子银行,以完成电子交易。此外,熟此技艺者可知,处理器16亦可以实施为一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SIC)。
特别的是,读取单元14所提供的磁场信号18是一近场通信信号(NearField Communication)。关于近场通信信号,可参考ECMA 340与ETSI TS 102 190 V1.1.1以及IS0/IEC 18092标准。上述标准详细规定近场通信信号设备的调变方案、编码、传输速度与RF接口的帧格式,以及主动与被动近场通信信号模式初始化过程中,数据冲突控制所需的初始化方案和条件。特别的是,ECMA340是近场通信信号的主体标准,即是规范与制订NFC的接口与协议。NFC目前最高传速是424kbps,在主动模式下最远传距是20cm,而被动模式下最远仅10cm。然而,上述距离(20cm内)相较蓝牙(Bluetooth)与WiFi的数公尺至数十公尺而言,近场通信信号属于短距离传输。蓝牙(Bluetooth)与WiFi使用ISM通用频段(2.4GHz),因此需要强化抗干扰方面的设计,如跳频(FHSS)、展频(DSSS)等。然而,近场通信信号亦使用ISM通用频段(13.56MHz),但由于频率较低,加上传距短,干扰的问题也就相对减少许多,此是近场通信信号的其中一项特色。故在本实施例中,当载有数据22的数据媒体20接近读取单元14对应的壳体12上方时,在一定距离范围(例如前述的近场通信信号传输的距离),读取单元14利用信号18以非接触的方式,读取数据媒体20上的数据22。
读取单元14与处理器16的连接方式,包含有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异步式接收传送(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系统总线(System Management Bus)、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或其它连接方式。处理器16通过上述的连接方式,对读取单元14传送控制信号与接收读取单元14所读取来自数据媒体20的数据22。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2上的一表面更包含输入单元24,而读取单元14是设置以读取位于表面上方的数据媒体20。但读取单元14亦可不位于输入单元24正下方,相对地,读取单元14只要位于该表面下方即可,而可供读取位于表面上方的数据媒体20。在又一实施例中,读取单元14至少能非接触式地读取数据媒体20内的数据22,读取单元14可放置在个人信息装置10的任一处位置。但较佳地(如后详细说明),读取单元14位于输入单元24正下方,供读取位于输入单元24上方的数据媒体22。举例而言,输入单元24包含,但不限于,键盘、触控式屏幕与触控板。
图1B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个人信息装置可以实施为移动装置242,例如:移动装置242是移动电话。个人装置的输入单元24可以实施为移动装置242的按键装置2422,在此实施例中,读取单元14设置在移动装置242的按键2422下方,而当使用者将数据媒体20(例如一磁卡)靠近按键2422时,如同上述,读取单元14以磁场或射频信号18读取数据媒体20的数据22。
图1C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其中,个人信息装置可以实施为具触控式屏幕244的移动装置,例如:移动装置244是PDA。具触控式屏幕244的移动装置的输入单元24可以实施为触控式屏幕244。在此实施例中,读取单元14设置在触控式屏幕244下方,而当使用者将数据媒体20(例如一磁卡)靠近触控式屏幕244时,如同上述,读取单元14以磁场或射频信号18读取数据媒体20的数据22。
图1D与图1E显示本发明的一另实施例,输入单元14实施为触控板246,触控板246供使用者控制光标以及输入选取指令,一般来说可取代现有鼠标的功能。在此实施例中,读取单元14设置在触控板246下方,而当使用者将数据媒体20(例如一集成电路芯片卡)靠近触控板246时,如同上述,读取单元14以磁场或射频18信号读取数据媒体22。
值得一提的是,如上述,读取单元14乃利用磁场或射频信号18来读取数据媒体20的数据22,因此若壳体12的材质(例如:金属)对信号18产生遮蔽或屏蔽作用,会造成壳体12内的读取单元14无法藉由信号18传送信号。因此,如图1E所示,因壳体12的材料所造成的屏蔽作用,故在壳体12的上方形成一开孔248(图1E中所显示a、b、c和d所形成的区域),而设置触控板246于开孔248,触孔板246乃利用不会对信号18造成遮蔽或屏蔽的材料(例如:压克力),而读取单元14设置在触控板246下方,使得信号18可以顺利地通过触孔板246而读取数据媒体20。
参考图2,该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计算机装置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装置30包含主机32和输入装置34。举例而言,计算机装置30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笔记本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移动电话、移动影音装置、或是任何可执行一应用程序以处理个人数据的电子装置。主机32更包含处理器322,用以处理来自输入装置34的信号,例如:Intel公司所生产的CPU。输入装置34更包含壳体342、读取单元344与触控板346。读取单元344设置在壳体342内,供以近场通信信号348非接触式地读取壳体342外的数据媒体36的数据362。举例而言,触控板346设置在壳体342的表面,其中,读取单元344读取位于表面上方的数据媒体36。处理器322与读取单元344连结,并执行一应用程序以处理所读取的数据362。举例而言,处理器322执行一应用程序以处理所读取的数据362,例如:验证、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复制、打印、或是通过一网络传送数据362、亦或是根据数据362进一步启动另一应用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322与主机32结合,并且独立于输入装置34,亦即输入装置34与主机32提供一传输线38以相互传送数据。然熟悉该项技艺者应该了解到,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利用传输线传送数据,更可包含利用无线方式传送数据,例如:蓝牙、红外线或及其组合等。
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个人信息装置,不需要藉由插拔动作,而是利用非接触的读取,使得卡片阅读机或是存储卡,不管是在使用寿命上或使用便利性上,都能有效地解决上述所提及现有技术中的缺失。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个人信息装置,包含:
壳体;
读取单元,设置在该壳体内,供以一磁场信号非接触式地读取该壳体外的一数据媒体的一数据;
处理器,与该读取单元连结,该处理器执行一应用程序以处理所读取的该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信息装置,其中,用以读取该数据的该磁场信号是一近场通信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信息装置,其中,更包含一输入单元,设置在该壳体的一表面,其中,该读取单元读取位于该表面上方的该数据媒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个人信息装置,其中,该读取单元位于该输入单元下方,供读取位于该输入单元上方的该数据媒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个人信息装置,其中,该输入单元是一键盘。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个人信息装置,其中,该输入单元是一触控式屏幕。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个人信息装置,其中,该输入单元是一触控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个人信息装置,其中,该壳体是金属壳体,并具有一开孔以设置该触控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信息装置,其中,该处理器执行该应用程序以通过网络传送该数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信息装置,其中,该读取单元更包含天线,供发送该磁场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信息装置,其中,该数据媒体是一集成电路芯片。
12.一种个人信息装置,包含:
壳体;
读取单元,设置在该壳体内,供以一射频信号非接触式地读取该壳体外的数据媒体的数据;
处理器,与该读取单元连结,该处理器执行一应用程序以处理所读取的该数据;及
输入单元,设置在该壳体的一表面,其中,该读取单元读取位于该表面上方的该数据媒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个人信息装置,其中,用以读取该数据的该射频信号是一近场通信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个人信息装置,其中,该读取单元位于该输入单元下方,供读取位于该输入单元上方的该数据媒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个人信息装置,其中,该输入单元是触控板。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个人信息装置,其中,该壳体是金属壳体,并具有一开孔以设置该触控板。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个人信息装置,其中,该读取单元更包含一天线,供发送该射频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个人信息装置,其中,该数据媒体是一集成电路芯片。
19.一种计算机装置,包含:
处理器;以及
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包含:
壳体;
读取单元,设置在该壳体内,供以一近场通信信号非接触式地读取该壳体外的数据媒体的数据;以及
触控板,设置在该壳体的一表面,其中,该读取单元读取位于该表面上方的该数据媒体;
其中,该处理器与该读取单元连结,并执行一应用程序以处理所读取的该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计算机装置,其中,该读取单元位于该触控板下方,供读取位于该触控板上方的该数据媒体。
CNA2007101483856A 2007-08-31 2007-08-31 个人信息装置及计算机装置 Pending CN1013778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483856A CN101377810A (zh) 2007-08-31 2007-08-31 个人信息装置及计算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483856A CN101377810A (zh) 2007-08-31 2007-08-31 个人信息装置及计算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7810A true CN101377810A (zh) 2009-03-04

Family

ID=40421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483856A Pending CN101377810A (zh) 2007-08-31 2007-08-31 个人信息装置及计算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7781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3566B (zh) * 2012-05-17 2015-05-01 Asustek Comp Inc 電子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3566B (zh) * 2012-05-17 2015-05-01 Asustek Comp Inc 電子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53368B2 (en) RFIC chip, and position recognition system and security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20120166337A1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performing secure payment and secure payment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2946484A (zh) 一种利用近场通信解锁移动终端的方法及系统
CN101853370B (zh) 一种卡容器及配套的射频sim卡
CN103220020A (zh) 外置近场通信装置
WO2006013770A1 (ja) 非接触icチップリーダライタ
CN103577867A (zh) 一种携带蓝牙设备的金融ic可视卡
CN102810191A (zh) 一种nfc系统、其移动支付和收费方法
CN104102939A (zh) 一种基于hce的nfc系统
CN200990090Y (zh) 一种具有非接触ic卡或电子标签及其读写器用途的手机装置
KR20080023712A (ko) 인증 정보 카드와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칩을 가진 이동통신단말기에서 무선 통신 기능을 제어하는 장치
CN101950348B (zh) 射频读卡器
CN202916871U (zh) 一种nfc系统
CN101377810A (zh) 个人信息装置及计算机装置
CN102567751A (zh) 一种近距离射频通信系统及方法
TWI475464B (zh) 結合磁感應天線的觸控裝置
CN202916872U (zh) 一种转接头和传输系统
CN201278170Y (zh) 一种用于脱卸式非接触ic卡金融终端的手持机
TWI334555B (en) Personal information device
CN204926283U (zh) 智能卡与支付终端集成装置
CN202306605U (zh) 具有音频接口的非接触ic卡
KR101580736B1 (ko) 터치태그 인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204679904U (zh) 适用于金融行业的多功能pad
CN202841256U (zh) 移动个人终端设备
CN203689539U (zh) 一种超高频安全标签读写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