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6343A - 一种使用b9栽培切花菊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b9栽培切花菊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6343A
CN101366343A CNA2008102237478A CN200810223747A CN101366343A CN 101366343 A CN101366343 A CN 101366343A CN A2008102237478 A CNA2008102237478 A CN A2008102237478A CN 200810223747 A CN200810223747 A CN 200810223747A CN 101366343 A CN101366343 A CN 101366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
chrysanthemum
flower
flower chrysanthemum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237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波
左志锐
张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SHANL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SHANL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SHANL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SHANL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22374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663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66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63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栽培切花菊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丁酰肼(B9)对切花菊进行处理的步骤。由该方法栽培得到的切花菊具有适宜的、处于1.6~2.0cm之间的花梗长度,并且形态优美,品质上佳。而且,该方法具有费用低、操作性强的特点,容易在切花菊的栽培中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B9栽培切花菊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花卉栽培方法,尤其是涉及切花菊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菊花(Dendranthema grandiflora kitamura)是原产于中国的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花卉,其从原始的野生种经过杂交选择和精心培育,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品种最丰富的栽培植物之一。
切花菊是众多菊花产品中的一种消费类型,是指以切花作为收获产品的菊花。切花菊的品质的一种重要指标是花梗长度要求在1.6~2.0cm之间。然而,目前栽培的切花菊有很多品种的都难以达到所述花梗长度的要求。以切花菊“优香”品种为例,该品种自然花期为6月,若在自然条件下生长,表现为生长旺盛,节间紧簇,叶片宽大,叶色深绿,但是其质量例如花梗长度达不到所述要求。
B9,又叫丁酰肼,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将B9应用于月季和金盏菊切花的保鲜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蔡英卿,保鲜剂延缓非洲菊切花衰老的生理作用(J),泉州示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6):80—82;陈丹生,非洲菊切花保鲜的初步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4(3):75—78)。还有将B9应用于菊花栽培中,用于矮化菊花的株高。至于B9使菊花矮化的原因方面众说纷纭。有人认为B9会引起植物体内吲哚-3-乙酸的含量减少,抑制了细胞的伸长,从而使节间缩短。也有的认为B9抑制了细胞的分裂,从而使植株变矮。但是,B9在菊花栽培中的应用主要用于盆菊的矮化,还没有将B9用于切花菊的栽培中。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一般不会想到在切花菊生产中对其进行矮化处理,因为切花菊在长度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植株长度不足,而不是植株长度过长。二是难以找到合适的施用方法以将切花菊的茎杆长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切花菊的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在切花菊的栽培过程中利用B9对植株的生长进行调控,从而显著提高切花菊产品的质量和观赏性,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要求。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切花菊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B9对切花菊进行处理的步骤。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切花菊栽培方法,其中所述切花菊为“优香”品种。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如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B9从所述切花菊进入生殖生长后花萼形成期~现蕾期首次施用,优选从所述切花菊花蕾形成期首次施用。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如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B9通过叶面喷施进行施用。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了如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使用B9对切花菊进行处理的步骤中,所述B9施用2~4次,施用的间隔时间为3~6天,施用时间为傍晚或环境温度在18~25℃。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了如第一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使用B9对切花菊进行处理的步骤中,B9施用2~4次,施用的间隔时间为3~6天,施用时间为傍晚且环境温度在18~25℃。
本发明第七方面提供了如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B9的使用浓度为800~1400mg/L,优选为900~1300mg/L,更优选为1000~1200mg/L,最优选为1000mg/L。
本发明第八方面提供了如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B9的使用浓度为1600~1800mg/L。
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技术优势和技术效果:所施用的B9是一种常见的激素,可直接从市场方便快捷地购得,而且价格相对便宜;B9处理方法简便,容易在生产中运用;激素处理后的切花菊具有适宜的花梗长度和茎杆匀称度,形态优美,使由此获得的切花菊产品具有优异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之后能够实践本发明。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花菊的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B9对切花菊进行处理的步骤。
其中,所述切花菊优选为与“优香”品种的遗传背景相似的切花菊品种。此处所述的“与‘优香’品种的遗传背景相似的切花菊品种”是指该品种具有至少部分的与该‘优香’品种相同或遗传上相近的遗传来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与“优香”品种的遗传谱系进行比较来确定遗传背景是否相似。所述切花菊品种最优选为“优香”品种。
对于首次施用B9的时间,其优选为在所述切花菊进入生殖生长后花萼形成期~现蕾期首次施用,例如从所述切花菊进入生殖生长后花萼形成期至花瓣形成期或现蕾期的任何时间首次施用,优选从所述切花菊花蕾形成期首次施用。
对于B9的施用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通过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为合适的施用方法进行施用。但是最优选的是通过叶面喷施进行施用,因为叶面喷施具有见效快、利用率高、所喷用的激素节省、效果显著以及简便易行等优点。
对于B9的具体施用方式和施用条件,根据本发明人在初步试验中的摸索,发现施用2~4次B9,并且施用的间隔时间为3~6天时效果更好。本发明人发现,采用这样的施用方式可以使B9实现更佳的激素效率并会得到比较令人满意的调控效果。本发明人在初步试验中发现,一次施用B9所带来的对切花菊的生长调控效果不如多次施用所带来的效果好。但是,如果施用多于4次,可能由于过于频繁地干扰植物的生长,反而导致切花菊品质的下降,因此不能充分发挥B9的所带来的作用,而且还增加了工作量。
另外,在傍晚进行施用或者环境温度在18~25℃施用,B9带来的调控效果更好。究其原因可能是,与在上午至傍晚前施用相比,在傍晚施用可能不容易影响到植物在白天进行的光合作用。此处的傍晚是指植物失去光线照射(例如阳光或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所提供的照明)结束前的一个小时至结束后的一个小时。另外,在高于25℃的情况下施用时,可能会对切花菊造成不良的影响。例如,在叶面喷施的情况下,由于叶表面的气孔为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而关闭,使得B9不能快速地渗透到叶面组织中,同时也因为使B9溶液中的诸如水等溶剂蒸发过快,使叶面上的B9浓度过高,从而可能会在叶面上留下斑痕,或者影响叶面组织的生物功能,甚至会伤害到叶面组织。如果在低于18℃施用,由于植物的生理活动较不活跃,因此可能会对B9的吸收速度和利用效率造成不良的影响。
另外,所述B9的使用浓度为800~1400mg/L,优选为900~1300mg/L,更优选为1000~1200mg/L,最优选为1000mg/L。例如,所述浓度可以为825mg/L,850mg/L,875mg/L,900mg/L,925mg/L,950mg/L,975mg/L,1000mg/L,1025mg/L,1050mg/L,1075mg/L,1100mg/L,1125mg/L,1150mg/L,1175mg/L,1200mg/L,1225mg/L,1250mg/L,1275mg/L,1300mg/L,1325mg/L,1350mg/L,1375mg/L或者1400mg/L。
另外,令人意外的是,本发明人在对B9的不同浓度的适用性进行试验的过程中还发现,当从所述切花菊花蕾形成期首次施用时,以1600~1800mg/L的浓度范围施用B9时同样获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且由于施用浓度比较高,因为所配制的终溶液量较少,因此减少了施用所需的时间。在大规模生产的条件下,可以减少人力和电力的使用;在小规模生产的条件下,可以采用容量相对较小、轻便的施用装置。于是,本发明还提供了这样的切花菊栽培方法,其中以1600~1800mg/L的浓度施用,并且所述B9从所述切花菊花蕾形成期首次施用。
实施例
在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供试材料为“优香”切花菊,其栽培苗订购自张家港三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使用的激素B9购自上海稼丰园艺有限公司产品。
实施例1 B9施用浓度对“优香”切花菊的影响的初步探索
分别以0(清水对照)、10mg/L、50mg/L、100mg/L、500mg/L、1000mg/L、1500mg/L、2000mg/L和2500mg/L通过叶面喷施来施用B9,喷施的程度以雾滴在叶片上不形成滚落或滴落的液滴为准。每个处理的植株数为50株。施用两次,两次施用之间的间隔时间为6天。施用时间为傍晚(下午6点半),温度在22℃左右。通过目视观察植株在诸如株型、株高等方面的整体匀称度,发现植株在1000~2000mg/L的株型和株高较为理想。
实施例2 B9施用浓度对“优香”切花菊的影响的进一步探索
分别以0(清水对照)、500mg/L、600mg/L、700mg/L、800mg/L、900mg/L、1000mg/L、1200mg/L、1300mg/L、1400mg/L、1500mg/L、1600mg/L、1700mg/L、1800mg/L、1900mg/L、2000mg/L、2100mg/L、2200mg/L、2300mg/L、2400mg/L和2500mg/L施用B9。施用方法与实施例1的相同。通过目视观察植株在诸如株型、株高等方面的整体匀称度,结果发现,采用800~1400mg/L的浓度时效果较好,尤其是1000mg/L的浓度。另外,采用1600~1800mg/L的浓度效果也比较好。
实施例3 B9施用浓度和首次喷施的时间对“优香”切花菊的影响
用B9浓度及喷施时间设计双因子试验,B9浓度设7个梯度:0(清水对照)、800mg/L、1000mg/L、1200mg/L、1400mg/L、1600mg/L和1800mg/L。首次喷施的时间设4个处理:花萼形成期、花瓣形成期、花蕾形成期和现蕾期,每个处理20株。本文所述的花萼形成期、花瓣形成期和花蕾形成期具有本领域内通常理解的含义,即通过显微镜观察所确定的通常意义上的花萼形成期、花瓣形成期和花蕾形成期。所述现蕾期是通过肉眼观察植株顶部开始看到花蕾的时间。其它条件如实施例1所述。
表1  B9施用浓度和喷施时间对“优香”切花菊花梗长度的影响
                                                     单位:cm
Figure A200810223747D00091
从表1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喷施时间,不同浓度B9处理对切花菊花梗长度的影响不同。当用清水作对照时,各个喷施时期对花梗长度基本没有影响,在5.38cm—5.57cm之间;当B9浓度从800mg/L增加到1800mg/L时,进入花萼形成期首次喷施的,花梗长度从5.34cm降到4.01cm,进入花瓣形成期首次喷施的,花梗长度从4.92cm降到3.67cm,花蕾形成期首次喷施的,花梗长度从3.01cm降到1.01cm,现蕾期首次喷施的,花梗长度从3.91cm降到1.92cm。在出口日本切花菊标准中,花梗长度要求控制在1.6cm至2.0cm之间,从表1可以看出:在花萼或花瓣形成期首次喷施B9,无论浓度为多少对花梗长度的影响同清水对照相比都不大;当花蕾形成期首次喷施时,B9浓度为1000mg/L时可以将花梗长度控制在1.8cm;而当从现蕾期首次喷施时,浓度为1800mg/L时花梗长度最低为1.92cm。
实施例4 花蕾形成期时不同浓度B9处理对切花菊花梗长度的影响
花蕾形成期时,以0(清水对照)、800mg/L、1000mg/L、1200mg/L、1400mg/L、1600mg/L和1800mg/L施用B9。其它条件如实施例1所述。
表2 花蕾形成期时不同浓度B9处理对切花菊花梗长度的影响
                                              单位:株
从表2所示的结果可以看出,当用清水作对照时,切花菊花梗长度都大于3.0cm;当B9浓度为800mg/L时,花梗长度在2.0cm至3.0cm之间的有9株(45%),大于3.0cm的有11株(55%);当B9浓度为1000mg/L时,花梗长度主要集中在1.6cm至2.0cm之间,为19株(95%),另有1株(5%)在2.0cm至3.0cm之间;当B9浓度升到1200mg/L时,有14株(70%)的花梗长度小于1.6cm,但有6株(30%)的花梗长度在1.6cm至2.0cm之间;而当B9浓度升到1400mg/L时,有19株(95%)的花梗长度小于1.6cm,只有1株(5%)的花梗长度在1.6cm至2.0cm之间。但是,当B9浓度升到1600mg/L和1800mg/L时,花梗长度全部小于1.6cm。
虽然上文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这些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目的,而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只要这种修改没有背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这样的修改仍处于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栽培切花菊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B9对切花菊进行处理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切花菊为“优香”品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B9从所述切花菊进入生殖生长后花萼形成期~现蕾期首次施用,优选从所述切花菊花蕾形成期首次施用。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B9通过叶面喷施进行施用。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使用B9对切花菊进行处理的步骤中,所述B9施用2~4次,施用的间隔时间为3~6天,施用时间为傍晚或环境温度在18~25℃。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使用B9对切花菊进行处理的步骤中,B9施用2~4次,施用的间隔时间为3~6天,施用时间为傍晚且环境温度在18~25℃。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B9的使用浓度为800~1400mg/L,优选为900~1300mg/L,更优选为1000~1200mg/L,最优选为1000mg/L。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B9的使用浓度为1600~1800mg/L。
CNA2008102237478A 2008-10-10 2008-10-10 一种使用b9栽培切花菊的方法 Pending CN1013663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2237478A CN101366343A (zh) 2008-10-10 2008-10-10 一种使用b9栽培切花菊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2237478A CN101366343A (zh) 2008-10-10 2008-10-10 一种使用b9栽培切花菊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6343A true CN101366343A (zh) 2009-02-18

Family

ID=40410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2237478A Pending CN101366343A (zh) 2008-10-10 2008-10-10 一种使用b9栽培切花菊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6634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6239A (zh) * 2010-12-22 2011-06-29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利用嫁接提高切花菊插穗产量和品质的方法
CN103733867A (zh) * 2014-01-16 2014-04-23 江苏骏马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施用b9栽培切花菊的方法
CN107996342A (zh) * 2017-11-29 2018-05-08 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 白花除虫菊的矮化盆栽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6239A (zh) * 2010-12-22 2011-06-29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利用嫁接提高切花菊插穗产量和品质的方法
CN102106239B (zh) * 2010-12-22 2012-05-23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利用嫁接提高切花菊插穗产量和品质的方法
CN103733867A (zh) * 2014-01-16 2014-04-23 江苏骏马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施用b9栽培切花菊的方法
CN107996342A (zh) * 2017-11-29 2018-05-08 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 白花除虫菊的矮化盆栽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war et al. Study the effect of foliar spraying with Dionyfer and Azomin on the vegetative growth indicators of the leaves of Henna plant (Lawsonia inermis L).
CN104160912A (zh) 一种一年两熟的葡萄栽培方法
CN104996250A (zh) 一种油茶芽砧的快速培育方法
CN105165532A (zh) 一种优质茶叶的高产种植方法
CN106212172A (zh) 诗琳通含笑的扦插育苗方法
CN103270877A (zh) 茄子保花保果综合管理
CN107223421A (zh) 一种西番莲的扦插育苗方法
CN103053298A (zh) 鸡冠花苗的培育技术
CN102440169B (zh) 一种省工栽培优质葡萄的方法
CN101366343A (zh) 一种使用b9栽培切花菊的方法
Navale et al. Chrysanthemum (Dendrathema grandiflora Tzvelev) cv.‘IIHR-6’
CN104584995A (zh) 一种提高秋葵有机硒含量的无土栽培方法
CN105474927A (zh) 一种蕨菜的栽培方法
CN106171400A (zh) 一种白仙子睡莲的栽培方法
CN106358649A (zh) 一种百日草的栽培方法
Atanassova Effect of the biomineral fertilizer Plantagra on the growth of spray-carnation.
CN104585001A (zh) 一种提高茄子有机硒含量的无土栽培方法
CN106688373A (zh) 一种满天星种子的处理方法
WO2022252777A1 (zh) 一种高效诱导蝴蝶兰双梗的方法
CN105557319A (zh) 一种果树育种方法
CN109315210A (zh) 一种柚子早秋开花结果第二年夏天成熟釆摘的种植方法
CN105660158A (zh) 一种香蕉抗菌抗虫栽培方法
CN108849193A (zh) 一种利用油茶小苗在苗圃地内培育穗条的方法
CN105075774A (zh) 一种山核桃的育苗及种植方法
CN106258748A (zh) 一种高山杜鹃树移栽平地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