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4232A - 一种非易失性数据备份方法、终端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易失性数据备份方法、终端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4232A
CN101364232A CNA2008101661025A CN200810166102A CN101364232A CN 101364232 A CN101364232 A CN 101364232A CN A2008101661025 A CNA2008101661025 A CN A2008101661025A CN 200810166102 A CN200810166102 A CN 200810166102A CN 101364232 A CN101364232 A CN 101364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nonvolatile data
data type
nonvolatile
purpos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661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茂英
涂鸿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we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we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we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16610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6423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64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42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易失性数据备份方法、终端与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根据目的终端支持的所述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将源终端中包含的非易失性数据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实现用户数据备份也能实现终端设置信息的备份,当用户更换终端设备时,能够轻松地通过一键操作将旧终端设备中所有的用户设置和用户数据等非易失性数据都备份到新终端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非易失性数据备份方法、终端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通信技术领域,特别关于终端之间的数据备份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非易失性数据备份方法、终端与系统。
背景技术
非易失性数据是指终端设备断电之后仍然存储在非易失性介质中的数据,主要指手机、数据卡、固定台等电子设备保存的、用户在使用终端设备过程中设置的数据项或者用户自己保存到终端设备的文件。以手机为例,用户通过设置模块提供的接口保存了自己的一些手机设置,如:时间格式(12小时、24小时)、日期格式(年/月/日、日/月/年)等;用户保存到终端设备的文件涉及到如下类型:短信、联系人记录、通话记录、闹钟、图片、音乐、视频、游戏等等数据。
在用户更换终端设备时往往需要将旧终端中的非易失性数据备份到新终端以保持用户数据的一致性。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几种备份的方法:用户可以通过蓝牙或红外线等方式将旧终端中的短信、音乐、图片等用户数据直接备份到新终端;或者通过一个中间设备连接旧终端和新终端来实现数据备份,如通过计算机的USB接口连接旧终端设备和新终端,用户首先将旧终端的数据备份到计算机上,然后将计算机的数据传输给新终端。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只能备份用户存储的数据文件,而无法备份旧终端中的相关设置信息,如时间格式、日期格式等。这种备份技术没有记录下用户在终端设备中设置的、符合用户习惯的设置,也无法通过现有技术使得新、旧终端设备在用户数据、设置上完全地保持一致。用户可能总是因为担心数据丢失而无法轻易更换新的终端设备。
现有技术要备份完所有的数据文件需要用户进行多次操作,如用户需等待一项数据备份完之后选择另一项数据进行备份直到备份完所有用户数据,这种方式需要耗费用户大量时间。因此,现有技术存在备份内容不全、无法备份设置项、备份功能不够智能等缺点。
此外,现有技术只是简单、机械地在终端设备之间进行用户数据备份,没有考虑终端设备之间可能存在的因终端规格差异而无法完成某些数据备份的情况,这样将有可能导致数据备份的失败。如当目标终端并不支持视频文件或游戏文件时,源终端将这些类型的文件传输给目标终端,目标终端有可能直接丢弃这些文件或者提示出错而无法继续后续的备份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易失性数据备份方法、终端与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备份内容不全、无法备份设置项或备份不够智能的缺点。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易失性数据备份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根据目的终端支持的所述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将源终端中包含的非易失性数据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单元,用于获取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非易失性数据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目的终端支持的所述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将所述终端中包含的非易失性数据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所述源终端包括: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单元,用于获取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非易失性数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目的终端支持的所述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将源终端中包含的非易失性数据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所述目的终端包括: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源终端发送所述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非易失性数据更新单元,用于接收源终端发送的非易失性数据,并对所述目的终端的非易失性数据进行更新。
本发明实施例在源终端向目的终端进行数据备份之前首先获取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使得后续的备份能够不至于因为目的终端的不支持而导致失败,这种备份之前的协商使不同规格的终端之间也可以方便地进行非易失性数据的备份。而且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实现用户数据备份也能实现终端设置信息的备份,当用户更换终端设备时,能够轻松地通过一键操作将旧终端设备中所有的用户设置和用户数据等非易失性数据都备份到新终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系统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源终端和目的终端的数据存储单元的功能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的终端30的功能框图;
图4为图3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终端的一种细化框图;
图5为采用图4的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终端40进行数据备份的流程图;
图6为图3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终端的另一种细化框图;
图7为采用图6的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终端40进行数据备份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系统原理图。如图所示,该系统包括源终端10和目的终端20,所述源终端10和所述目的终端20之间采用有线或无线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如采用蓝牙、红外或USB连接。源终端10中包含了需要备份的非易失性数据,目的终端20则用于接收源终端的非易失性数据,并对目的终端自身的非易失性数据进行更新。
本发明实施例可进行备份的非易失性数据不仅包括用户存储的数据文件还包括用户对终端的设置信息,这样就可以保证新终端设备中所有的用户数据以及用户习惯的设置都与旧终端设备完全保持一致。用户存储的数据文件包括:短信、联系人记录、通话记录、闹钟、图片、音乐、视频、游戏等等数据;用户对终端的设置信息包括:时间格式(12小时、24小时)、日期格式(年/月/日、日/月/年)、短信中心、Email服务器地址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的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系统在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进行非易失性数据备份之前,先进行协商,确定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源终端仅将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发给目的终端进行更新。如源终端的设置信息包含“短信中心”以及“Email服务器地址”而目的终端仅包含“短信中心”时,源终端仅将“短信中心”的设置发给目的终端,这样能够保证数据传输更有效率,而且能够避免由于目的终端的不支持导致的数据备份失败。
如图1所示,源终端10包括:数据存储单元101,其中存储了系统数据、以及非易失性数据,其中非易失性数据包括用户数据和设置信息。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单元102,用于获取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该单元首先向目的终端发送非易失性数据协商请求,然后接收目的终端返回的非易失性数据列表,该列表包含了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的类型,这些类型的标识可以是非易失性数据的名称。非易失性数据发送单元103,用于根据目的终端支持的所述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将源终端中包含的非易失性数据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在实际产品中,源终端还可以包括备份触发单元104,用于接收用户的指令,触发所述终端向目的终端进行非易失性数据备份操作。所述备份触发单元104为所述终端上的一个专用按键、按键组合或者终端图形界面上的按键。
目的终端20包括:数据存储单元201,其中存储了系统数据、以及非易失性数据,其中非易失性数据包括用户数据和设置信息;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发送单元202,用于向所述源终端发送所述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非易失性数据更新单元203,用于接收源终端发送的非易失性数据,并对所述目的终端的非易失性数据进行更新。
图2为源终端和目的终端的数据存储单元的功能结构图。如图所示,数据存储单元包含两部分数据:系统数据和非易失性数据,其中非易失性数据又包括用户数据和设置信息。系统数据是用户无法修改,也不关心的数据;用户数据是终端用户保存到终端设备中的那部分数据(短信、联系人记录、闹钟、图片、音乐、视频、游戏、约会提醒等等);用户设置是终端用户根据自己的习惯,通过设置模块提供给用户设置的那部分数据(时间格式、日期格式等等)。在非易失性数据备份之前,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在用户数据和设置信息两部分数据方面存在差异。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的终端30的功能框图。该实施例的终端30一方面可以作为源终端发起非易失性数据备份操作,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目的终端接收源终端的非易失性数据并对自身的非易失性数据进行更新。如图3所示,终端30包括:数据存储单元301,存储了系统数据、以及非易失性数据,其中非易失性数据包括用户数据和设置信息;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单元102,用于获取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非易失性数据发送单元103,用于根据目的终端支持的所述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将源终端中包含的非易失性数据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发送单元202,用于向所述源终端发送所述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非易失性数据更新单元203,用于接收源终端发送的非易失性数据,并对所述目的终端的非易失性数据进行更新。在实际产品中,该终端还可以包括备份触发单元104,用于接收用户的指令,触发所述终端向目的终端进行非易失性数据备份操作。所述备份触发单元104为所述终端上的一个专用按键、按键组合或者终端图形界面上的按键。
图4为图3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终端的一种细化框图。图4的终端40在发起数据备份时,该终端先通过协商获得目的终端支持的所有非易失性数据类型,然后确定该终端和目的终端共同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并将该终端中包含的所述共同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发给目的终端。
如图4所示,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终端40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单元102还包括:完整非易失性数据类型请求单元401,用于向目的终端发送完整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请求,以获取目的终端支持的所有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完整非易失性数据类型获取单元402,用于从目的终端接收目的终端支持的所有非易失性数据类型。
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终端40的非易失性数据发送单元103包括:共同非易失性数据发送单元403,用于根据目的终端支持的所有非易失性数据类型,确定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共同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并将共同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发送给目的终端。
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终端40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发送单元202包括:完整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发送单元404,用于从源终端接收所述完整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请求,并向源终端返回所述终端支持的所有非易失性数据类型。
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终端40的非易失性数据更新单元203包括:共同非易失性数据更新单元405,用于从源终端接收所述共同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并对所述终端的非易失性数据进行更新。
图5为采用图4的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终端40进行数据备份的流程图。
步骤S501,用户在源终端上选择非易失性数据备份功能,备份触发单元104接收用户指令,触发该非易失性数据备份流程。该选择可以通过按下终端上的一个特殊按键,或者同时按下几个按键的组合,或者在终端屏幕的图形化界面上点击相应按钮来实现。
步骤S502,源终端向目的终端发起连接建立请求;
步骤S503,目的终端向源终端发回连接确认,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建立连接成功;
步骤S504-步骤506,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就需要传输的非易失性数据进行协商。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S504,源终端的完整非易失性数据类型请求单元401向目的终端发起请求,请求目的终端返回它所支持的所有非易失性数据类型;
步骤S505,目的终端接收到源终端发起的请求后,探测自己所支持的所有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并将所有的非易失数据类型都写入非易失性数据列表,该列表可以通过非易失性数据的名称不同来区分不同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非易失性数据列表整理完成后,通过完整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发送单元404将非易失性数据列表传输给源终端;
步骤S506,源终端的完整非易失性数据类型获取单元402接收目的终端传送的非易失性数据列表,目的终端传输非易失性数据列表结束后,源终端逐项解析,丢弃不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并将自己同样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写入临时文件(假设总共n个需要传输的非易失性数据);至此,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非易失性数据协商过程结束。
步骤S507-步骤S511,源终端的共同非易失性数据发送单元403将共同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传给目的终端。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S507,源终端在临时文件内提取并向目的终端传输共同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i(i的取值范围:1<=i<=n);
步骤S508,目的终端接收到非易失性数据i,将非易失性数据i保存到对应的设置项或者对应的功能模块中;传输非易失性数据i结束:
步骤S509,如果源终端或者目的终端在传输过程中选择取消备份,进入步骤S511,目的终端可以选择删除已经成功解析的文件或者保留。
步骤S510,如果i不等于n,将i赋值为(i+1),返回步骤S507开始执行;如果i等于n,执行步骤5311;
步骤S511,n个非易失性数据备份完毕,断开源终端与目的终端之间的连接;至此,源终端向目的终端的非易失性数据备份过程结束。目的终端的共同非易失性数据更新单元405根据接收的非易失性数据对自身的数据进行更新。
完成从源终端到目的终端的非易失性数据备份后,目的终端的用户数据以及设置信息都完全与源终端保持了一致,通过本方案,终端用户可以在更换终端设备时,轻松完成用户数据、设置信息等非易失性数据备份过程,拥有完全符合自己习惯的新终端设备。
本实施例的终端40能够同时具有图1中源终端和目的终端的功能。当其作为源终端时,能够获取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并将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共同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发给目的终端;当其作为目的终端时,能够响应源终端发送的请求,向源终端返回其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列表,其中包含了目的终端支持的所有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同时还能接收源终端发送的共同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来对自身的设置项和功能模块进行更新。
图6为图3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终端的另一种细化框图。图6的终端60在发起数据备份时,可以允许用户选择需要备份的一种或多种数据类型,然后终端将用户选择的数据类型发送给目的终端进行协商,目的终端返回其所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然后源终端将用户指定且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发给目的终端。
如图6所示,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终端60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单元102还包括:指定非易失性数据类型请求单元601,用于向目的终端发送指定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请求,所述请求包含了用户指定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指定非易失性数据类型获取单元602,用于从目的终端接收用户指定且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
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终端60的非易失性数据发送单元103还包括:指定非易失性数据发送单元603,用于将用户指定且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发送给目的终端。
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终端60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发送单元202还包括:指定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发送单元604,用于从源终端接收所述指定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请求,并向源终端返回用户指定且所述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
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终端60的非易失性数据更新单元203还包括:指定非易失性数据更新单元605,用于从源终端接收用户指定且所述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并对所述终端的非易失性数据进行更新。
图7为采用图6的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终端60进行数据备份的流程图。
步骤S701,用户在源终端上选择非易失性数据备份功能,备份触发单元104接收用户指令,触发该非易失性数据备份流程。该选择可以通过按下终端上的一个特殊按键,或者同时按下几个按键的组合,或者在终端屏幕的图形化界面上点击相应按钮来实现。
步骤S702,源终端向目的终端发起连接建立请求;
步骤S703,目的终端向源终端发回连接确认,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建立连接成功;
步骤S704-步骤706,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就需要传输的非易失性数据进行协商。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S704,源终端的指定非易失性数据类型请求单元601向目的终端发起请求,该请求包含了源终端用户指定的需要进行备份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
步骤S705,目的终端接收到源终端发起的请求后,针对用户所指定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探测自己对这些非易失性数据类型的支持能力,并将所支持的非易失数据类型都写入非易失性数据列表,该列表可以通过非易失性数据的名称不同来区分不同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非易失性数据列表整理完成后,通过指定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发送单元604将非易失性数据列表传输给源终端;
步骤S706,源终端的指定非易失性数据类型获取单元602接收目的终端传送的非易失性数据列表,至此,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非易失性数据协商过程结束。
步骤S707-步骤S711,源终端的指定非易失性数据发送单元603将用户指定且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传给目的终端(假设总共n个需要传输的非易失性数据)。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S707,源终端在临时文件内提取并向目的终端传输非易失性数据i(i的取值范围:1<=i<=n);
步骤S708,目的终端接收到非易失性数据i,将非易失性数据i保存到对应的设置项或者对应的功能模块中;传输非易失性数据i结束:
步骤S709,如果源终端或者目的终端在传输过程中选择取消备份,进入步骤S711,目的终端可以选择删除已经成功解析的文件或者保留。
步骤S710,如果i不等于n,将i赋值为(i+1),返回步骤S707开始执行;如果i等于n,执行步骤S711;
步骤S711,n个非易失性数据备份完毕,断开源终端与目的终端之间的连接;至此,源终端向目的终端的非易失性数据备份过程结束。目的终端的指定非易失性数据更新单元605根据接收的非易失性数据对自身的数据进行更新。
本方案考虑了不同终端设备之间可能存在的规格差异,在进行非易失性数据备份功能之前,终端设备之间首先完成数据的智能协商,取两者的交集完成备份过程,从而做到了不同规格的终端设备之间也能进行非易失性数据备份。本方案不仅能够备份用户数据还能备份终端的设置信息,只需点击终端上的一个按键或屏幕界面上的一个按钮就能实现所有非易失性数据的一次性备份,操作简单,使得终端设备的频繁更换成为可能。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非易失性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
根据目的终端支持的所述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将源终端中包含的非易失性数据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源终端向目的终端发送完整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请求;
目的终端接收所述请求,并向源终端返回目的终端支持的所有非易失性数据的类型;
源终端根据目的终端支持的所有非易失性数据类型,确定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共同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并将共同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发送给目的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源终端向目的终端发送指定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请求,所述请求包含了用户指定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
目的终端接收所述请求,并向源终端返回用户指定且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
源终端将用户指定且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发送给目的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易失性数据为:用户存储的数据文件或用户对终端的设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源终端上的一个专用按键、按键组合或者终端图形界面上的按键来触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之间采用有线或无线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7、一种用于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单元,用于获取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
非易失性数据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目的终端支持的所述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将所述终端中包含的非易失性数据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发送单元,用于向源终端发送所述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
非易失性数据更新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源终端发送的非易失性数据,并对所述终端的非易失性数据进行更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单元包括:完整非易失性数据类型请求单元,用于向目的终端发送完整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请求,以获取目的终端支持的所有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完整非易失性数据类型获取单元,用于从目的终端接收目的终端支持的所有非易失性数据类型;
所述非易失性数据发送单元包括:共同非易失性数据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目的终端支持的所有非易失性数据类型,确定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共同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并将共同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发送给目的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发送单元包括:完整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发送单元,用于从源终端接收所述完整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请求,并向源终端返回所述终端支持的所有非易失性数据类型;
所述非易失性数据更新单元包括:共同非易失性数据更新单元,用于从源终端接收所述共同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并对所述终端的非易失性数据进行更新。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单元还包括:指定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单元,用于向目的终端发送指定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请求,所述请求包含了用户指定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指定非易失性数据类型获取单元,用于从目的终端接收用户指定且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
所述非易失性数据发送单元还包括:指定非易失性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将用户指定且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发送给目的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发送单元还包括:指定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发送单元,用于从源终端接收所述指定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请求,并向源终端返回用户指定且所述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
所述非易失性数据更新单元还包括:指定非易失性数据更新单元,用于从源终端接收用户指定且所述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并对所述终端的非易失性数据进行更新。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备份触发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的指令,触发所述终端向目的终端进行非易失性数据备份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所述备份触发单元为所述终端上的一个专用按键、按键组合或者终端图形界面上的按键。
15、一种非易失性数据备份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源终端包括:
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协商单元,用于获取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
非易失性数据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目的终端支持的所述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将源终端中包含的非易失性数据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
所述目的终端包括:
非易失性数据类型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源终端发送所述目的终端支持的非易失性数据类型;
非易失性数据更新单元,用于接收源终端发送的非易失性数据,并对所述目的终端的非易失性数据进行更新。
CNA2008101661025A 2008-10-06 2008-10-06 一种非易失性数据备份方法、终端与系统 Pending CN1013642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661025A CN101364232A (zh) 2008-10-06 2008-10-06 一种非易失性数据备份方法、终端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661025A CN101364232A (zh) 2008-10-06 2008-10-06 一种非易失性数据备份方法、终端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4232A true CN101364232A (zh) 2009-02-11

Family

ID=40390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661025A Pending CN101364232A (zh) 2008-10-06 2008-10-06 一种非易失性数据备份方法、终端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64232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0311A (zh) * 2010-11-26 2012-05-3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间的数据转移方法及系统
CN102622283A (zh) * 2011-01-30 2012-08-01 上海三旗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射频校准参数的备份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3077100A (zh) * 2013-01-31 2013-05-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非易失性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法
CN103281106A (zh) * 2013-04-26 2013-09-04 深圳市世纪安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4182182A (zh) * 2014-08-18 2014-12-03 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 智能终端及智能终端的数据备份方法
CN104898918A (zh) * 2014-03-03 2015-09-09 群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备份装置及运作方法
CN105138420A (zh) * 2015-07-31 2015-12-0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系统、数据恢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491113A (zh) * 2015-11-25 2016-04-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迁移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326169A (zh) * 2016-08-17 2017-01-11 陈银芳 手机的更换方法及系统
CN106507269A (zh) * 2016-09-14 2017-03-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992882A (zh) * 2017-03-24 2017-07-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路由器文件迁移方法和装置
WO2018032423A1 (zh) * 2016-08-17 2018-02-22 陈银芳 手机的更换方法及系统
WO2024026889A1 (zh) * 2022-08-05 2024-02-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类型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0311A (zh) * 2010-11-26 2012-05-3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间的数据转移方法及系统
CN102622283A (zh) * 2011-01-30 2012-08-01 上海三旗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射频校准参数的备份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3077100A (zh) * 2013-01-31 2013-05-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非易失性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法
CN103077100B (zh) * 2013-01-31 2016-03-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非易失性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法
CN103281106A (zh) * 2013-04-26 2013-09-04 深圳市世纪安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4898918A (zh) * 2014-03-03 2015-09-09 群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备份装置及运作方法
CN104898918B (zh) * 2014-03-03 2017-11-17 群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备份装置及运作方法
CN104182182B (zh) * 2014-08-18 2017-04-12 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 智能终端及智能终端的数据备份方法
CN104182182A (zh) * 2014-08-18 2014-12-03 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 智能终端及智能终端的数据备份方法
CN105138420A (zh) * 2015-07-31 2015-12-0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系统、数据恢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491113A (zh) * 2015-11-25 2016-04-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迁移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326169A (zh) * 2016-08-17 2017-01-11 陈银芳 手机的更换方法及系统
WO2018032423A1 (zh) * 2016-08-17 2018-02-22 陈银芳 手机的更换方法及系统
CN106507269A (zh) * 2016-09-14 2017-03-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507269B (zh) * 2016-09-14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992882A (zh) * 2017-03-24 2017-07-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路由器文件迁移方法和装置
CN106992882B (zh) * 2017-03-24 2020-06-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路由器文件迁移方法和装置
WO2024026889A1 (zh) * 2022-08-05 2024-02-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类型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4232A (zh) 一种非易失性数据备份方法、终端与系统
US11991249B2 (en) Method, user equipment, server,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information sharing
US7831757B2 (en)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server device,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ata communication program
CN101056389B (zh) 电子会议系统、电子会议支持方法、电子会议控制装置,以及便携式存储设备
US8499190B2 (en) Portable device and backup method thereof
US20160275282A1 (en) Device, authentication system, authent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KR101697979B1 (ko) 네트워크로 연결 가능한 기기에서 데이터를 동기화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3455389A (zh) 内容备份方法及其电子设备
US928835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based on information written by an external device in a power-off state
CN103092723A (zh) 手持装置、底座、备份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US103535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using interaction activity information
EP228811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using interaction activity information
CN101578580A (zh) 移动设备的数据备份
US989874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performing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memory devices and memory devices perform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2223361A (zh) 通讯系统及其相关数据同步方法
US2015011675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644201A (zh) 在设备之间复制和粘贴
JP5163648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更新情報取得方法及び更新情報取得プログラム
WO2013181957A1 (zh) 一种移动终端数据恢复的方法和系统
CN101252617B (zh) 主机与子机间联系人同步方法及其同步系统
CN102959929A (zh) 终端应用检索系统
CN103379164A (zh) 照相机及其处理文件的方法
CN103036933A (zh) 云端剪贴簿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6155842A (zh)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装置
US898971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that stores a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