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4990A - 电气开关设备及其跳闸致动器组件和复位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气开关设备及其跳闸致动器组件和复位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4990A
CN101354990A CNA2008101611399A CN200810161139A CN101354990A CN 101354990 A CN101354990 A CN 101354990A CN A2008101611399 A CNA2008101611399 A CN A2008101611399A CN 200810161139 A CN200810161139 A CN 200810161139A CN 101354990 A CN101354990 A CN 101354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age assembly
trip actuator
release link
side plat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611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4990B (zh
Inventor
Y·C·斯皮茨伯格
N·J·魏斯特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t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ton Corp filed Critical Eat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54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49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4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49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072Release mechanisms which are reset by opening movement of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2Housings; Casings; Bases; Mountings
    • H01H71/0207Mounting or assembl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rcuit break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2Housings; Casings; Bases; Mountings
    • H01H2071/0292Housing or frames containing grooves or slots for guiding movabl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24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气开关设备及其跳闸致动器组件和复位组件,具体地,提供一种用于断路器(2)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包括:托架组件(302)、复位杆(304)、跳闸致动器(102)和刚性元件(320)。托架组件可枢转地联接至断路器极轴(20),并且包括一定数量的弹簧(348,349)。枢轴(310)将复位杆可枢转地联接至断路器壳体(4)。响应于跳闸状况,跳闸致动器的致动元件(138)移动复位杆的第一端(306)。刚性元件在靠近复位杆的第二端(308)处可枢转地联接至壳体。为了复位跳闸致动器,引导构件(330)引导托架组件与枢转复位杆的刚性元件接合。然后复位杆的第一端复位跳闸致动器。在复位之后,如果托架组件继续移动,则该弹簧吸纳额外的移动。

Description

电气开关设备及其跳闸致动器组件和复位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电气开关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电气开关设备例如断路器的跳闸致动器组件。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断路器跳闸致动器组件的复位组件。
背景技术
电气开关设备例如断路器为电气系统提供电气故障情况的保护,例如,电流过载、短路、异常电压和其他故障情况。通常,断路器包括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响应于例如通过跳闸单元检测到的这些故障情况,打开电接触组件以中断从电气系统的导体中流过的电流。
除了其他部件以外,一些低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例如通常包括极轴和跳闸致动器组件。极轴在断路器的打开和闭合操作期间枢转,断路器的上述操作分别对应于电接触组件的打开(例如触点分离)和闭合(例如触点电连接)。跳闸致动器组件通常包括跳闸杆、跳闸致动器例如螺线管、以及托架组件。托架组件联接至极轴并且可以与其配合。跳闸致动器(例如螺线管)具有弹簧、由跳闸单元响应于电气故障情况而激励的线圈、和致动元件例如柱塞。在正常条件下(例如没有电气故障情况存在时),柱塞(例如通过磁体)被闩锁在收缩位置。当线圈响应于电气故障情况而被激励时,将柱塞保持在收缩位置的磁力被克服,并且弹簧将柱塞偏压至延伸位置并将柱塞保持在那里。当柱塞延伸时,导致跳闸杆枢转并且跳闸打开电接触组件。
随后,必须复位电接触组件和跳闸致动器。跳闸致动器组件与极轴协同工作以执行复位操作。具体地,当断路器操作机构复位时,极轴枢转,从而移动托架组件。然后托架组件枢转复位臂,该复位臂继而压下致动元件(例如柱塞)并且复位跳闸致动器(例如螺线管)。
柱塞的行程和驱动力相对地受到限制。因此,为了保证跳闸致动器组件一致地、适当地运行,必须很好地设计跳闸致动器组件,并且必须将该组件的跳闸致动器准确地安装并保持在断路器内的一个精确的预定位置。
在这一方面,已知的跳闸致动器组件具有很多缺点。其中,跳闸致动器组件的至少一个部件,尤其是跳闸致动器,通常固定在断路器的一部分上,该部分与断路器的跳闸和/或复位功能没有关系。这个事实单独地或者与以下事实相结合可能导致跳闸致动器的对中不良(未对准,misalignment):即,通常使用硬部件(hardware,例如支架)和多个紧固件将跳闸致动器固定至所述部分。换句话说,不仅硬部件和跳闸致动器在安装过程中的定位可能导致跳闸致动器的对中不良,而且断路器的每个部件例如由于制造公差而容易发生精确尺寸的改变的事实也可能导致跳闸致动器的对中不良。当装配断路器时,从断路器的一个部分至下一部分的公差变化会不合期望地累积或者“堆加”起来。因此,跳闸致动器的安装精度会受到损害,从而不利地影响断路器的性能。
断路器部件之间的上述对中不良还可能不利地影响已知断路器的跳闸致动器组件的复位操作。例如,由于极轴、托架组件和复位杆联接在一起,尺寸变化和/或装配误差可能导致这些部件之间不精确的相互作用。作为示例,例如,极轴和托架组件可能以一种倾向于过度旋转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的复位杆的方式移动。更具体地,当复位杆已经完全压下柱塞时发生过度旋转,从而复位跳闸致动器,但是极轴和/或托架组件继续移动,导致复位杆继续向柱塞施加压力。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吸纳这种过度旋转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
因此,在电气开关设备例如断路器及其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中具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满足这些以及其他需要,本发明涉及用于电气开关设备例如断路器的跳闸致动器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其中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的托架组件可吸纳尺寸的和/或装配的缺陷以及由此导致的状况(例如,极轴、托架组件和/或复位杆的过度旋转),以避免对断路器的损害并且精确地、一致地复位跳闸致动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气开关设备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该电气开关设备包括壳体、由壳体封装的可分离触点、以及构造成打开和闭合可分离触点的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包括极轴。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包含:托架组件,该托架组件包括构造成可枢转地联接至极轴的第一端、与第一端相对设置并且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以及设置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一定数量的弹簧,该托架组件构造成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一位置对应于可分离触点被闭合,第二位置对应于可分离触点被打开;复位杆,该复位杆包括第一端、与该复位杆的第一端相对设置并且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以及构造成将复位杆可枢转地联接至壳体的枢轴;跳闸致动器,该跳闸致动器包括致动元件,该致动元件构造成响应于跳闸状况移动复位杆的第一端;刚性元件,该刚性元件构造成靠近复位杆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联接至壳体;以及引导构件。在跳闸状况之后,跳闸致动器的致动元件构造成被复位。当托架组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该引导构件引导托架组件与枢转复位杆的刚性元件接合。当刚性元件枢转复位杆时,复位杆的第一端移动跳闸致动器的致动元件,从而复位跳闸致动器。在跳闸致动器复位之后,如果托架组件继续移动并超过第二位置,则托架组件的一定数量的弹簧吸纳托架组件的任何额外的移动。
电气开关设备的壳体可包括安装表面、从安装表面向外延伸的第一侧板、以及从安装表面向外延伸的第二侧板。引导构件可包括第一端、与引导构件的第一端相对设置并且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以及在引导构件的第一端和引导构件的第二端之间延伸的伸长主体,其中该伸长主体构造成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延伸。第一侧板可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跳闸致动器的致动元件构造成设置在第一侧板的第一侧上,并且其中复位杆的枢轴构造成在第一侧板的第一侧处或附近可枢转地联接至引导构件的第一端。复位杆还可包括偏压元件,并且第一侧板还可包括孔,其中复位杆的第二端构造成从第一侧板的第一侧延伸穿过第一侧板的所述孔,并且到达第一侧板的第二侧以外,并且其中该偏压元件构造成设置在第一侧板的所述孔中,以便偏压复位杆的第二端远离跳闸致动器的致动元件。
托架组件可包含构造成从极轴向托架组件的第二端延伸的第一侧、与该托架组件的第一侧相对设置并且远离第一侧的第二侧、靠近托架组件的第一端设置的第一横向构件、设置在托架组件的第二端处或附近的第二横向构件、以及固定地联接至第二横向构件并且延伸穿过第一横向构件的至少一个伸长构件。第一横向构件可在托架组件的第一侧和托架组件的第二侧之间延伸,其中第一横向构件不会相对于托架组件的第一侧和托架组件的第二侧独立移动。第二横向构件可构造成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延伸并且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从而为托架组件提供了相对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固定枢转点。当托架组件向第二位置移动时,托架组件的第一侧、托架组件的第二侧、以及在托架组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延伸的第一横向构件可相对于第二横向构件和固定地联接至第二横向构件的至少一个伸长构件移动。
托架组件的第一侧还可包含从托架组件的第一侧朝第一侧板向外延伸的突起,并且该刚性元件可以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一侧板的第二侧,其中当托架组件向第二位置移动时,该突起接合并且移动刚性元件。电气开关设备的操作机构还可包括跳闸柄,其中当该突起接合并移动刚性元件并且托架组件继续向第二位置移动时,该刚性元件接合复位杆的第二端并且围绕枢轴枢转复位杆,以便复位杆的第一端移动跳闸致动器的致动元件。
响应于跳闸状况,跳闸致动器的致动元件可构造成进行延伸以便枢转复位杆和跳闸柄。在跳闸状况之后,致动元件可保持延伸直至被复位杆压下,以便复位跳闸致动器和跳闸柄。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电气开关设备包含:壳体;由壳体封装的可分离触点;构造成打开和闭合可分离触点的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包括极轴;以及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该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包含:托架组件、复位杆、跳闸致动器、刚性元件、以及引导构件,该托架组件包括可枢转地联接至极轴的第一端、与第一端相对设置并且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以及设置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一定数量的弹簧,该托架组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一位置对应于可分离触点被闭合,第二位置对应于可分离触点被打开,该复位杆包括第一端、与该复位杆的第一端相对设置并且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以及将复位杆可枢转地联接至壳体的枢轴,该跳闸致动器包括响应于跳闸状况而移动复位杆的第一端的致动元件,该刚性元件靠近复位杆第二端可枢转地联接至壳体。在跳闸状况之后,必须复位跳闸致动器的致动元件。当托架组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引导构件引导托架组件与枢转复位杆的刚性元件接合。当刚性元件枢转复位杆时,复位杆的第一端移动跳闸致动器的致动元件,从而复位跳闸致动器。在跳闸致动器复位之后,如果托架组件继续移动并超过第二位置,则托架组件的一定数量的弹簧吸纳托架组件的任何额外的移动。
附图说明
可以通过以下对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并结合附图获得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其中: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断路器及其跳闸致动器组件的立体图,其中还通过虚线图以简化形式示出断路器的附件托盘;
图2是图1中的断路器及其跳闸致动器组件的侧视图,其中以框图形式示出断路器的一些部分;
图3是图2中的侧板和跳闸致动器的侧视图;
图4是图1中的跳闸致动器组件的立体图,其中还示出断路器操作机构的极轴和托架组件;
图5A是图4中的跳闸致动器组件和极轴以及托架组件的右侧视图,其中示出的每个部件位于对应于断路器闭合的相应位置;
图5B和5C分别是图5A中的跳闸致动器组件和极轴以及托架组件的右侧视图和左侧视图,这些视图改变为示出每个部件位于对应于断路器打开的相应位置;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跳闸致动器组件的立体图,其中还示出了断路器操作机构的极轴和托架组件;
图7A是图6中的跳闸致动器组件和极轴以及托架组件的右侧视图,其中示出的每个部件位于对应于断路器闭合的相应位置;以及
图7B和7C分别是图7A中的跳闸致动器组件和极轴以及托架组件的右侧视图和左侧视图,这些视图改变为示出每个部件位于对应于断路器打开的相应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说明的目的,将描述应用于低压断路器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显然它们也可应用于除了低压断路器和低压电气开关设备以外的各种各样的电气开关设备(例如但不限于,电路开关装置和其他电路断续器,例如接触器、马达起动器、马达控制器和其他负载控制器)。
这里使用的方向性的词语,例如左、右、顶部、底部、上部、下部、前、后、顺时针和逆时针以及衍生的词语,涉及附图中示出的元件的取向,而不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除非其中明确指出。
如这里使用的,术语“致动器”和“致动元件”涉及用于电气开关设备(例如但不限于,电路开关装置、断路器和其他电路断续器,例如接触器、马达起动器、马达控制器和其他负载控制器)的任何已知的或适合的输出机构(例如但不限于,跳闸致动器;螺线管)和/或这些机构的进行移动以便操控电气开关设备的另一部件的元件(例如但不限于,柄轴;柱塞;杆;闸板〔paddle〕;臂)。
如这里使用的,术语“紧固件”指的是用以将两个或更多部件连接或紧固在一起的单独的一个或多个元件,并且特别包括但不限于:铆钉、销、螺钉、螺栓,以及螺栓与螺母(例如但不限于,锁紧螺母)的组合,螺栓、垫圈与螺母的组合。
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孔口”涉及进入或穿过部件的任何已知的或适合的通道,并且特别包括但不限于:开口、孔、缝隙、槽缝、裂缝、凹槽和切口。
如这里使用的,术语“跳闸状况”涉及导致启动其中断路器的可分离触点被跳闸打开的断路器操作的任何电气事件,并且特别包括但不限于:电气故障情况,例如电流过载、短路、异常电压和其他故障情况,接收输入跳闸信号,以及跳闸线圈被激励。
如这里使用的,两个或更多部件“联接”在一起的描述意味着所述部件直接地或者通过一个或更多中间部件接合在一起。
如这里使用的,术语“数量”指的是一个或大于一个的整数(例如多个)。
图1示出了电气开关设备例如低压断路器2及其跳闸致动器组件100和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断路器2包括具有安装表面6的壳体4,由壳体4封装的可分离触点8(在图2中以简化形式示出),以及构造成打开和闭合可分离触点8(图2)的操作机构10(在图2中以简化形式示出)。
跳闸致动器组件100包括:跳闸致动器102(例如但不限于,螺线管102),其构造成可与断路器操作机构10(图2)协作,以及平面构件104。平面构件104具有第一和第二端110、112,第一和第二边缘114、116,以及至少一个孔口118、120。这里示出和描述的示例性断路器2的平面构件104是具有第一和第二孔口口118、120的第一侧板104。示例性断路器2还包括第二侧板106。跳闸致动器102构造成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孔口118中并位于第一侧板104和壳体4的安装表面6之间。更具体地说,跳闸致动器102包括外壳130,其包含具有致动元件138(例如但不限于,柱塞)的第一端132,和与第一端132相对设置并且远离第一端132的第二端134。当跳闸致动器102可移除地联接至断路器壳体4的安装表面6时,如图1所示(也可参见图3),跳闸致动器外壳130的第一端132在孔口118处与第一侧板104接合,并且跳闸致动器外壳130的第二端134邻近断路器壳体4的安装表面6设置。
如图1、3(在虚线图中所示)、4和6所示,跳闸致动器外壳130的第一端132还包括凹槽140。如图3所示,示例性的第一侧板104的第一孔口118是具有第一边缘122、第二边缘124和顶部126的切口。第一孔口118的顶部126包括突起128,其延伸进入跳闸致动器外壳130的第一端132的凹槽140,以便将跳闸致动器102固定在第一孔口118中。第一侧板104还包括第一侧150和第二侧152,并且跳闸致动器102的外壳130还包括主体,其在这里所示和描述的示例中为圆柱体136。圆柱体136在跳闸致动器外壳130的第一和第二端132、134之间延伸,并且延伸穿过第一侧板104的第一孔口118,以便设置在第一侧板104的第一和第二侧150、152两者上。更具体地,圆柱体136具有中心142。如图1和4所示,跳闸致动器102的柱塞138设置在圆柱体136的中心142内。如图1所示,设置在第一侧板104的第一侧150上的圆柱体136的第一部分大于设置在第一侧板104的第二侧152上的圆柱体136的第二部分,以便柱塞138设置在第一侧板104的第一侧150上。
从上面的描述应该理解,所公开的跳闸致动器组件100有效地将跳闸致动器102保持在断路器2中的期望位置。具体地,应该理解,直接通过第一侧板104将跳闸致动器102固定至断路器壳体4的安装表面6。另外,第一侧板104优选地基本为平面并且没有变形(例如但不限于,弯曲)。因此,应该理解,跳闸致动器102直接通过第一侧板104固定,而不需要任何中间部件(例如但不限于,安装支架)或例如安装凸缘。因此,正是第一侧板104本身起到了用于将跳闸致动器102精确地安装在断路器2中的安装元件的功能。这与以下事实一起导致跳闸致动器102的精确的、一致的操作:即,与跳闸致动器102相互作用的断路器部件(例如但不限于,在下文中参照图4、5A、5B描述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的托架组件202和复位杆204)直接联接至第一侧板104。这样,所公开的跳闸致动器组件100克服了与已知跳闸致动器组件的设计相关的前述缺点(例如但不限于,对中不良)。
作为一种附加的优点,示例性的跳闸致动器组件100还减少了用于将跳闸致动器102精确定位在断路器2中所需的部件和/或紧固件的数量,并且因此还简化了跳闸致动器102的安装、移除和/或保持。具体地,如现在将要论述的,第一侧板104将跳闸致动器102可移除地联接至断路器壳体4,而不需要多个单独的紧固件。具体地,如图1和2所示,断路器壳体4的安装表面6包括具有第一槽缝14(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的第一端12,以及与第一端12相对设置并且远离第一端12的第二端16,并且该第二端16包括第二槽缝18(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继续参照图1和2,并且也参照图3,应该理解,示例性第一侧板104的第一边缘114包括第一延伸部分154(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其位于第一侧板104的第一端110处或附近,以及设置位于第一侧板104的第二端112处或附近的第二延伸部分156。第一延伸部分154构造成可移除地接合断路器壳体4的第一槽缝14,并且第二延伸部分156构造成可移除地接合断路器壳体4的第二槽缝18。因此,应该理解,示例性第一侧板104的第一延伸部分154相对于第一槽缝14可以枢转,以便第二延伸部分156可以接合和脱离第二槽缝18,从而按照所期望的比较容易地分别固定和释放跳闸致动器102。然而,应该理解,第一侧板104、尤其是该第一侧板104的第一边缘114可以具有任何已知的或适合的可选数量和/或构型的延伸部分(例如154、156),或者构造成适当地接合断路器壳体4的其他适合的固定机构(未示出),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如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的,示例性断路器2还包括至少一个联结构件,例如但不限于,图1、2、4、5A、5B和5C的托架组件202(也可参见图6、7A、7B和7C的托架组件302)和图1、2、4、5A、5B和5C的复位杆204(也可参见图6、7A、7B和7C的复位杆304)。这些部件联接至操作机构10(图2)并且具体地,联接至断路器2的极轴20(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也可参见图4、5A、5B、5C、6、7A、7B和7C),并且如前面论述的,也联接至示例性跳闸致动器组件100的第一侧板104。将参照图4、5A、5B和5C更详细地描述,复位杆204包括第一端206、第二端208和枢轴210,如图1所示,该枢轴210构造成将复位杆204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一侧板104的第一侧150。如图1和5C所示,托架组件202设置在第一侧板104的第二侧152上。复位杆204的第一端206可以与第一侧板104的第一侧150上的跳闸致动器102的柱塞138配合。如下文将要论述的,示例性复位杆204的第二端208延伸穿过第一侧板104的第二孔口120并且与第一侧板104的第二侧152上的托架组件202的一部分配合。
为了更进一步地将跳闸致动器102相对于断路器2尤其是相对于操作机构10(图2)固定在期望位置,示例性断路器2的壳体4的安装表面6还包括一定数量的向外延伸的突起30、32(图1)。当把跳闸致动器102可移除地联接至安装表面6时,跳闸致动器外壳130的主体136在其第二端134处或附近由至少一个所述向外延伸的突起30、32固定。在图1的示例中,示出从安装表面6向外延伸的两个模制突起30、32固定跳闸致动器外壳130的第二端134。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或适合的可选数量和/或构型的突起,或者其他适合的固定机构(未示出),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还应该理解,跳闸致动器102可以例如“嵌”入合适数量的突起(例如30、32)之间的位置从而被固定。示例性突起32还包括孔34,并且接纳紧固件,例如在图1中在分解方位上示出的螺钉36。螺钉36可以固定在孔34中以更进一步地固定跳闸致动器102。
示例性断路器2的壳体4还包括附件托盘40,为了节约公开篇幅,在图1中以简化形式的虚线示出。如图所示,附件托盘40可以插在壳体4的安装表面6上,并且也是可移除的。当被插入时(如图所示),附件托盘40紧靠跳闸致动器外壳130的主体136,从而更进一步地将跳闸致动器102固定在期望位置。更具体地,附件托盘40包括第一和第二边缘42、44。第一边缘42具有对应于跳闸致动器外壳130的圆柱形主体136的弓形凹槽46。因此,如图1所示,当插入附件托盘40时,附件托盘40的弓形凹槽46接合并固定圆柱形主体136的一部分。
鉴于上文,应该理解,所公开的跳闸致动器组件100起到将跳闸致动器102可移除地固定在断路器2(图1和2)中的精确方位的作用。如现在将要论述的,除上述优点以外(例如但不限于,精确对准;跳闸致动器的一致操作),跳闸致动器102的精确安装还有助于保证跳闸致动器102在断路器2响应于跳闸状况而跳闸以后有效地并一致地复位。
图4、5A、5B和5C示出了用于断路器2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具体地,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包括上述托架组件202、复位杆204和跳闸致动器102,以及弹性元件220和引导构件230。托架组件包括可枢转地联接至断路器2(图1和2)的极轴20的第一端212,和与第一端212相对设置并且远离第一端212的第二端214。托架组件202可以在对应于闭合断路器2(图1和2)的可分离触点8(图2)的第一位置(图4和5A;也可参见图7A中托架组件302的第一位置)和对应于打开可分离触点8(图2)的第二位置(图5B和5C;也可参见图7B和7C中托架组件302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响应于跳闸状况,跳闸致动器102的柱塞138构造成移动(相对于图5A向上)复位杆204的第一端206。随后,必须复位跳闸致动器102。
弹性元件220可枢转地联接至断路器壳体4(图1)。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示例中,弹性元件220是具有第一端222的片簧,该第一端222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一侧板104的第二侧152并靠近复位杆204的第二端208。片簧220的第二端224与第一端222相对设置并且远离第一端222,并且片簧220的中间部分226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端222、224之间。当托架组件202从第一位置(图4和5A)向第二位置(图5B和5C)移动时(例如,相对于图5A顺时针枢转),引导构件230引导托架组件202与弹性元件220接合,从而枢转复位杆204。更具体地,托架组件202被极轴20拉动,并且相应地具有枢转的倾向。然而,如图4所示,当托架组件202开始枢转时,第一和第二侧216、218(均在图1和4中示出)的顶部边缘接合引导构件230,从而阻止其继续枢转,并且促使其滑动至与弹性元件220接合。具体地,从托架组件202的第一侧216向外延伸的突起219接合并移动弹性元件220。然后弹性元件220枢转复位杆204使得复位杆204的第一端206压下跳闸致动器102的柱塞138,从而复位跳闸致动器102。如图5B和5C中以放大形式示出的,在跳闸致动器102复位之后,如果托架组件202具有继续移动并超过第二位置(图5B和5C)的倾向,则弹性元件220的中间部分226弯曲。这样,弹性元件220(例如但不限于,片簧)吸纳托架组件202可能具有的任何额外的能量和相关运动(例如过度旋转)。因此,所公开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克服了与已知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相关的前述缺点(例如但不限于,过度旋转;对柱塞138的损害)。
更具体地,如图1和4所示,引导构件230包括第一和第二端232、234,以及在第一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伸长主体236。如图1所示,伸长主体236在断路器2的第一和第二侧板104、106之间延伸。示例性复位杆204还包括偏压元件,例如但不限于所示的弹簧250。偏压元件250构造成偏压复位杆204的第二端208,以便朝向图4和5A中所示的位置偏压复位杆204的第一端206并因此使其枢转(例如,从图4、5A和5B的透视图中逆时针方向枢转;从图5C的透视图中顺时针方向枢转)。如图5C中的虚线以简化形式部分示出的,示例性偏压元件250设置在第一侧板104(也可参见图1和2)的第二孔口或孔120中。这样,复位杆204的第一端206被偏压远离跳闸致动器102的柱塞138。
托架组件202的上述第一侧216(图4、5A和5B)从极轴20向托架组件202的第二端214延伸。示例性托架组件202还包括第二侧218(图5C),其与第一侧216相对设置并且与第一侧216分隔开。设置成接近托架组件202的第一端212的第一横向构件240在第一和第二侧216、218之间延伸,并且构造成不会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侧216、218独立移动。第二横向构件242设置在托架组件202的第二端214处或附近,并且构造成在断路器2(图1和2)的第一和第二侧板104、106之间延伸并且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一和第二侧板104、106。因此,第二横向构件242为托架组件202提供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侧板104、106以及跳闸致动器102的固定枢转点。至少一个伸长构件-例如但不限于图4所示的第一和第二杆244、246-固定地联接至第二横向构件242,并且延伸穿过第一横向构件240。具体地,参照图4中的第二杆246可以理解,每个示例性伸长构件244、246延伸穿过托架组件202的第一横向构件240中的相应通孔(图4中仅示出一个通孔252;也可参见图6中杆344、346延伸穿过的通孔351、352)。因此,应该理解,托架组件202的一部分(例如但不限于,第一和第二侧216、218;枢轴219;第一横向构件240)可以在伸长构件244、246上相对于托架组件202的第二部分(例如但不限于,第二横向构件242)移动,以便吸纳极轴20和/或托架组件202例如在跳闸致动器102的复位操作期间的运动。
在图4的示例中,第一和第二杆244、246还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弹簧248、249。弹簧248、249设置在托架组件202的第一和第二横向构件240、242之间,并且杆244、246分别穿过弹簧248、249的线圈。弹簧248、249具有向第二位置(图5B和5C;也可参见图7B和7C中位于第二位置的托架组件302)偏压托架组件202的倾向。然而,应该理解,相对于图4所示和描述的这种弹簧(例如248、249)不是旨在作为所公开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的限制性元件。例如,托架组件202可以没有这样的弹簧,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示例性断路器2(图1和2)的操作机构10(图2中以简化形式示出)还包括跳闸杆(trip bar)24和跳闸柄(trip lever)22,都在图1、5A和5B(也可参见图7A和7B)中用虚线以简化形式示出。跳闸柄22包括叠置在跳闸致动器102的柱塞138上的第一端26,和联接至跳闸杆24的第二端28。示例性跳闸柄22的第一端26还可与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的复位杆204的第一端206配合,从而跳闸柄22和复位杆204在特定的操作模式中(例如,如图5A的虚线所示,当跳闸致动器102的柱塞138推动它们时)可以一起移动。更具体地,如图1的虚线部分示出的,示例性跳闸柄22构造成叠置(例如但不限于,跨置)在复位杆204的第一端206上。
现在将参照图5A、5B和5C论述在跳闸状况以后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复位跳闸致动器102的操作。应该理解,除了这里论述的区别以外,下面参照图6、7A、7B和7C论述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以基本相同的方式运行。具体地,如上所述,示例性跳闸致动器是具有作为其致动元件的柱塞138的螺线管102。如图5A的虚线图所示,柱塞138响应于跳闸状况延伸从而枢转复位杆204和跳闸柄22。在跳闸状况之后,柱塞138保持延伸直至被复位杆204压下从而复位跳闸致动器102和跳闸柄22。具体地,如上所述,为了开始复位操作-在该操作期间极轴20和托架组件202从图5A中所示的位置向图5B和5C中所示的位置移动-托架组件202的突起219接合弹性元件220(例如但不限于,片簧)并且使该弹性元件220围绕其第一端222枢转。然后如图5B所示,弹性元件220的中间部分226接合复位杆204的第二端208,从而枢转复位杆204直至复位杆204的第一端206接合并压下柱塞138。当柱塞138被完全压下时,跳闸致动器102复位。同时,在这里所示和描述的示例中与复位杆204配合(例如叠置)的跳闸柄22也复位。
如上所述,所公开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的独特性在于,在跳闸致动器102复位之后,如果托架组件202具有继续移动的倾向,例如因此具有过度旋转复位杆204并且可能损害柱塞138和/或跳闸致动器102或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的部件(例如但不限于,托架组件202)的倾向,则弹性元件220的中间部分226有利地弯曲以吸收这种移动。因此,所公开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防止了例如与托架组件202过度旋转有关的不期望的后果。
然而,应该理解,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例如200)和部件(例如但不限于,托架组件202;复位杆204;弹性元件220)可以包括任何已知或适合的可选构型。例如,图6、7A、7B和7C示出了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其与参照图4、5A、5B和5C论述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基本相同,但是包括与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的弹性元件220相反的刚性元件320。应该理解,对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的类似部件使用与上述有关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的那些部件基本相同的标号,但是使用300序列的参考标号代替200序列的参考标号。例如,托架组件302包括第一和第二端312、314,第一和第二侧316、318,第一和第二横向构件340、342,以及第一和第二杆344、346,所有这些部件与前面参照图4、5A、5B和5C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描述的同一部件基本相似。为了节约公开篇幅,与上文中论述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基本相同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的某些方面将不再重复论述。
刚性元件320不同于上述弹性元件220(例如但不限于,片簧),其不趋向于弯曲或偏斜,除此区别以外,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与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的区别还在于:弹簧348、349,或者合适的等同弹性元件是托架组件302所需要的元件。这是因为例如托架组件302在复位操作过程中经历的任何额外的移动(例如但不限于,过度旋转)必须由弹簧348、349吸纳。换句话说,如图7B的虚线图所示,在跳闸致动器102复位之后,如果托架组件302继续移动并超过第二位置,则托架组件302的弹簧348、349(都在图6中示出)伸缩(例如延伸)以吸收额外的移动,并且因此防止对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的部件,例如但不限于柱塞138、跳闸致动器102、复位杆304和/或托架组件302的损害。因此,通过比较图7B和前面结合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描述的图5B应当理解,不同于图5B中以放大形式示出的弯曲或偏斜弹性元件220,为了吸收托架组件202的额外的移动,图7B的示例中的刚性元件320的中间部分326不弯曲或偏斜。而是由托架组件302本身并且具体地由其弹簧348、349吸收额外的移动。应该理解,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的复位跳闸致动器102和跳闸柄22的剩余操作与上述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基本相同。还应该理解,代替弹簧348、349或者除了弹簧348、349以外,可以使用断路器(图1和2)的打开弹簧(未示出),以便例如通过允许托架组件302伸缩来吸纳托架组件302的过度移动。
因此,应该理解,所公开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300可以吸纳例如但不限于对中不良和/或与其相关的过度旋转,从而有效地、一致地复位断路器(图1和2)的跳闸致动器102。还应该理解,可以按照多种可选方案(未示出)设置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200、300的部件的形状和构型,以便实现本发明的目标。例如,尽管在图6、7A、7B和7C的示例中示出和描述的刚性元件320是伸长部件,其具有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一侧板104(如图7C的虚线图中所示)的第二侧152的第一端322,与第一端322相对设置并且远离第一端322的第二端324,以及位于第一端322和第二端324之间的中间部分326,但是该刚性元件320也可以选择性地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和/或构型(未示出)。例如,托架组件(例如302)的突起(未示出)本身可以枢转复位杆304,因此消除了对单独的刚性元件(例如320)的需要。
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这里公开的全面指导可以对这些细节进行各种修改和替换。因此,所公开的具体方案只用于说明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将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任何和所有等同形式的全部内容给出。
参考标记列表
2  断路器
4  壳体
6  安装表面
8  可分离触点
10 操作机构
12 安装表面的第一端
14 第一槽缝
16 安装表面的第二端
18 第二槽缝
20 极轴
22 跳闸柄
24 跳闸杆
26 跳闸柄的第一端
28 跳闸柄的第二端
30 突起
32  突起
34  孔
36  螺钉
40  附件托盘
42  附件托盘的第一边缘
44  附件托盘的第二边缘
46  弓形凹槽
100 跳闸致动器组件
102 跳闸致动器
104 第一侧板
106 第二侧板
110 第一侧板的第一端
112 第一侧板的第二端
114 第一侧板的第一边缘
116 第一侧板的第二边缘
118 第一侧板的第一孔口
120 第一侧板的第二孔口
122 第一孔口的第一边缘
124 第一孔口的第二边缘
126 第一孔口的顶部
128 突起
130 跳闸致动器的外壳
132 外壳的第一端
134 外壳的第二端
136 外壳的主体
138 柱塞
140 跳闸外壳的凹槽
142 主体的中心
150 第一侧板的第一侧
152 第一侧板的第二侧
154 第一延伸部分
156 第二延伸部分
200 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
202 托架组件
204 复位杆
206 复位杆的第一端
208 复位杆的第二端
210 枢轴
212 托架组件的第一端
214 托架组件的第二端
216 托架组件的第一侧
218 托架组件的第二侧
219 突起
220 弹性元件
222 片簧的第一端
224 片簧的第二端
226 片簧的中间部分
230 引导构件
232 引导构件的第一端
234 引导构件的第二端
236 伸长主体
240 托架组件的第一横向构件
242 托架组件的第二横向构件
244 第一杆
246 第二杆
248 第一弹簧
249 第二弹簧
250 复位杆的偏压元件
252 第二横向构件的通孔
300 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
302 托架组件
304 复位杆
306 复位杆的第一端
308 复位杆的第二端
310 枢轴
312 托架组件的第一端
314 托架组件的第二端
316 托架组件的第一侧
318 托架组件的第二侧
319 突起
320 弹性元件
322 片簧的第一端
324 片簧的第二端
326 片簧的中间部分
330 引导构件
332 引导构件的第一端
334 引导构件的第二端
336 伸长主体
340 托架组件的第一横向构件
342 托架组件的第二横向构件
344 第一杆
346 第二杆
348 第一弹簧
349 第二弹簧
350 复位杆的偏压元件
351 第一横向构件的通孔
352 第二横向构件的通孔

Claims (21)

1.一种用于电气开关设备(2)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该电气开关设备(2)包括壳体(4)、由所述壳体(4)封装的可分离触点(8)、以及构造成打开和闭合所述可分离触点(8)的操作机构(10),所述操作机构(10)包括极轴(20),所述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包含:
托架组件(302),该托架组件(302)包括构造成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极轴(20)的第一端(312)、与第一端(312)相对设置并且远离第一端(312)的第二端(314)、以及设置在第一端(312)和第二端(314)之间的一定数量的弹簧(348,349),所述托架组件(302)构造成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第一位置对应于所述可分离触点(8)被闭合,该第二位置对应于所述可分离触点(8)被打开;
复位杆(304),该复位杆(304)包括第一端(306)、与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一端(306)相对设置并且远离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一端(306)的第二端(308)、以及构造成将所述复位杆(304)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壳体(4)的枢轴(310);
跳闸致动器(102),该跳闸致动器(102)包括致动元件(138),该致动元件(138)构造成响应于跳闸状况而移动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一端(306);
刚性元件(320),该刚性元件(320)构造成在靠近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二端(308)处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壳体(4);以及
引导构件(330),
其中,在所述跳闸状况之后,所述跳闸致动器(102)的所述致动元件(138)构造成被复位,
其中,当所述托架组件(302)从所述第一位置朝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引导构件(330)引导所述托架组件(302)与枢转所述复位杆(304)的所述刚性元件(320)接合,
其中,当所述刚性元件(320)枢转所述复位杆(304)时,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一端(306)移动所述跳闸致动器(102)的所述致动元件(138),从而复位所述跳闸致动器(102),并且
其中,在所述跳闸致动器(102)已经复位之后,如果所述托架组件(302)继续移动并超过所述第二位置,则所述托架组件(302)的所述一定数量的弹簧(348,349)吸纳所述托架组件(302)的任何额外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其中所述电气开关设备(2)的所述壳体(4)包括安装表面(6)、从所述安装表面(6)向外延伸的第一侧板(104)、以及从所述安装表面(6)向外延伸的第二侧板(106);所述引导构件(330)包括第一端(332)、与所述引导构件(330)的第一端(332)相对设置并且远离所述引导构件(330)的第一端(332)的第二端(334)、以及在所述引导构件(330)的第一端(332)和所述引导构件(330)的第二端(334)之间延伸的伸长主体(336);并且,所述伸长主体(336)构造成在所述第一侧板(104)和所述第二侧板(106)之间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其中所述第一侧板(104)包括第一侧(150)和第二侧(152);所述跳闸致动器(102)的所述致动元件(138)构造成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04)的第一侧(150)上;并且,所述复位杆(304)的所述枢轴(310)构造成在所述第一侧板(104)的第一侧(150)处或附近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引导构件(330)的第一端(3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其中所述复位杆(304)还包括偏压元件(350);所述第一侧板(104)还包括孔(120);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二端(308)构造成从所述第一侧板(104)的第一侧(150)延伸穿过所述第一侧板(104)的所述孔(120)并且到达所述第一侧板(104)的第二侧(152)以外;并且,所述偏压元件(350)构造成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04)的所述孔(120)中,以便偏压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二端(308)远离所述跳闸致动器(102)的所述致动元件(13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其中所述托架组件(302)包含构造成从所述极轴(20)朝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二端(314)延伸的第一侧(316)、与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一侧(316)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一侧(316)间隔开的第二侧(318)、设置成靠近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一端(312)的第一横向构件(340)、设置在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二端(314)处或附近的第二横向构件(342)、以及固定地联接至所述第二横向构件(342)并且延伸穿过所述第一横向构件(340)的至少一个伸长构件(344,346);其中所述第一横向构件(340)在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一侧(316)和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二侧(318)之间延伸;所述第一横向构件(340)不会相对于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一侧(316)和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二侧(318)独立移动;并且所述第二横向构件(342)构造成在所述第一侧板(104)和所述第二侧板(106)之间延伸并且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一侧板(104)和所述第二侧板(106),从而为所述托架组件(302)提供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104)和所述第二侧板(106)的固定枢转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其中当所述托架组件(302)朝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一侧(316)、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二侧(318)、以及在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一侧(316)和第二侧(318)之间延伸的所述第一横向构件(340)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横向构件(342)和固定地联接至所述第二横向构件(342)的所述至少一个伸长构件(344,346)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伸长构件是第一杆(344)和第二杆(346);所述托架组件(302)的所述一定数量的弹簧(348,349)是设置在所述第一杆(344)上的第一弹簧(348)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杆(346)上的第二弹簧(349);并且,所述第一弹簧(348)和所述第二弹簧(349)朝所述第二位置偏压所述托架组件(30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其中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一侧(316)还包含从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一侧(316)朝所述第一侧板(104)向外延伸的突起(319);所述刚性元件(320)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一侧板(104)的第二侧(152);并且,当所述托架组件(302)朝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突起(319)接合并且移动所述刚性元件(3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其中所述电气开关设备(2)的所述操作机构(10)还包括跳闸柄(22);并且,当所述突起(319)接合并移动所述刚性元件(320)并且所述托架组件(302)继续朝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刚性元件(320)接合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二端(308)并且围绕所述枢轴(310)枢转所述复位杆(304),以便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一端(306)移动所述跳闸致动器(102)的所述致动元件(13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其中响应于所述跳闸状况,所述跳闸致动器(102)的所述致动元件(138)构造成进行延伸以便枢转所述复位杆(304)和所述跳闸柄(22);在所述跳闸状况之后,所述致动元件(138)保持延伸直至被所述复位杆(304)压下,以便复位所述跳闸致动器(102)和所述跳闸柄(22);所述刚性元件(320)包括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一侧板(104)的第二侧(152)的第一端(322)、与第一端(322)相对设置并且远离第一端(322)的第二端(324)、以及在第一端(322)和第二端(324)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326);当所述托架组件(302)朝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刚性元件(320)的所述中间部分(326)接合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二端(308),从而枢转所述复位杆(304);当所述托架组件(302)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复位杆(304)构造成继续枢转直至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一端(306)完全压下所述致动元件(138),从而复位所述跳闸致动器(102)和所述跳闸柄(304);并且,在所述跳闸致动器(102)被复位之后,如果所述托架组件(302)继续移动,则所述托架组件(302)的所述一定数量的弹簧(348,349)吸收这种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其中,在所述跳闸致动器(102)复位之后,如果所述托架组件(302)继续移动,则所述一定数量的弹簧(348,349)能够延伸以便吸纳这种移动,而不需要所述复位杆(304)继续枢转。
12.一种电气开关设备(2),包含:
壳体(4);
由所述壳体(4)封装的可分离触点(8);
构造成打开和闭合所述可分离触点(8)的操作机构(10),所述操作机构(10)包括极轴(20);以及
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该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包含:
托架组件(302),该托架组件(302)包括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极轴(20)的第一端(312)、与第一端(312)相对设置并且远离第一端(312)的第二端(314)、以及设置在第一端(312)和第二端(314)之间的一定数量的弹簧(348,349),所述托架组件(302)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第一位置对应于所述可分离触点(8)被闭合,该第二位置对应于所述可分离触点(8)被打开;
复位杆(304),该复位杆(304)包括第一端(306)、与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一端(306)相对设置并且远离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一端(306)的第二端(308)、以及将所述复位杆(304)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壳体(4)的枢轴(310);
跳闸致动器(102),该跳闸致动器(102)包括致动元件(138),该致动元件(138)响应于跳闸状况而移动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一端(306);
刚性元件(320),该刚性元件(320)在靠近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二端(308)处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壳体(4);以及
引导构件(330),
其中,在所述跳闸状况之后,所述跳闸致动器(102)的所述致动元件(138)必须被复位,
其中,当所述托架组件(302)从所述第一位置朝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引导构件(330)引导所述托架组件(302)与枢转所述复位杆(304)的所述刚性元件(320)接合,
其中,当所述刚性元件(320)枢转所述复位杆(304)时,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一端(306)移动所述跳闸致动器(102)的所述致动元件(138),从而复位所述跳闸致动器(102),并且
其中,在所述跳闸致动器(102)已经复位之后,如果所述托架组件(302)继续移动并超过所述第二位置,则所述托架组件(302)的所述一定数量的弹簧(348,349)吸纳所述托架组件(302)的任何额外的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气开关设备(2),其中所述电气开关设备(2)的所述壳体(4)包括安装表面(6)、从所述安装表面(6)向外延伸的第一侧板(104)、以及从所述安装表面(6)向外延伸的第二侧板(106);所述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的所述引导构件(330)包括第一端(332)、与所述引导构件(330)的第一端(332)相对设置并且远离所述引导构件(330)的第一端(332)的第二端(334)、以及在所述引导构件(330)的第一端(332)和所述引导构件(330)的第二端(334)之间延伸的伸长主体(336);并且,所述伸长主体(336)在所述第一侧板(104)和所述第二侧板(106)之间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气开关设备(2),其中所述第一侧板(104)包括第一侧(150)和第二侧(152);所述跳闸致动器(102)的所述致动元件(138)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04)的第一侧(150)上;并且,所述复位杆(304)的所述枢轴(310)在所述第一侧板(104)的第一侧(150)处或附近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引导构件(330)的第一端(33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气开关设备(2),其中所述复位杆(304)还包括偏压元件(350);所述第一侧板(104)还包括孔(120);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二端(308)从所述第一侧板(104)的第一侧(150)延伸穿过所述第一侧板(104)的所述孔(120)并且到达所述第一侧板(104)的第二侧(152)以外;并且,所述偏压元件(350)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04)的所述孔(120)中,以便偏压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二端(308)远离所述跳闸致动器(102)的所述致动元件(138)。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气开关设备(2),其中所述托架组件(302)包含从所述极轴(20)朝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二端(314)延伸的第一侧(316)、与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一侧(316)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一侧(316)间隔开的第二侧(318)、设置成靠近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一端(312)的第一横向构件(340)、设置在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二端(314)处或附近的第二横向构件(342)、以及固定地联接至所述第二横向构件(342)并且延伸穿过所述第一横向构件(340)的至少一个伸长构件(344,346);其中所述第一横向构件(340)在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一侧(316)和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二侧(318)之间延伸;所述第一横向构件(340)不会相对于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一侧(316)和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二侧(318)移动;并且所述第二横向构件(342)构造成在所述第一侧板(104)和所述第二侧板(106)之间延伸并且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一侧板(104)和所述第二侧板(106),从而为所述托架组件(302)提供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104)和所述第二侧板(106)的固定枢转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气开关设备(2),其中当所述托架组件(302)朝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一侧(316)、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二侧(318)、以及在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一侧(316)和第二侧(318)之间延伸的所述第一横向构件(340)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横向构件(342)和固定地联接至所述第二横向构件(342)的所述至少一个伸长构件(344,346)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气开关设备(2),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伸长构件是第一杆(344)和第二杆(346);所述托架组件(302)的所述一定数量的弹簧(348,349)是设置在所述第一杆(344)上的第一弹簧(348)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杆(346)上的第二弹簧(349);并且,所述第一弹簧(348)和所述第二弹簧(349)朝所述第二位置偏压所述托架组件(302)。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气开关设备(2),其中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一侧(316)还包含从所述托架组件(302)的第一侧(316)朝所述第一侧板(104)向外延伸的突起(319);所述刚性元件(320)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一侧板(104)的第二侧(152);当所述托架组件(302)朝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突起(319)接合并且移动所述刚性元件(320);并且,当所述突起(319)接合并移动所述刚性元件(320)并且所述托架组件(302)继续朝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刚性元件(320)接合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二端(308)并且围绕所述枢轴(310)枢转所述复位杆(304),以便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一端(306)移动所述跳闸致动器的所述致动元件(138)。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气开关设备(2),其中所述跳闸致动器(102)的所述致动元件(138)是柱塞(138);响应于所述跳闸状况,所述柱塞(138)延伸以便移动所述复位杆(304)和所述跳闸柄(22);在所述跳闸状况之后,所述柱塞(138)保持延伸直至被所述复位杆(304)压下,以便复位所述跳闸致动器(102)和所述跳闸柄(22);所述刚性元件(320)包括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一侧板(104)的第二侧(152)的第一端(322)、与第一端(322)相对设置并且远离第一端(322)的第二端(324)、以及在第一端(322)和第二端(324)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326);当所述托架组件(302)朝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刚性元件(320)的所述中间部分(326)接合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二端(308),从而枢转所述复位杆(304);当所述托架组件(302)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复位杆(304)继续枢转直至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一端(306)完全压下所述柱塞(138),从而复位所述跳闸致动器(102)和所述跳闸柄(22);并且,在所述跳闸致动器(102)被复位之后,如果所述托架组件(302)继续移动,则所述托架组件(302)的所述一定数量的弹簧(348,349)吸纳这种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气开关设备(2),其中所述电气开关设备是断路器(2);所述断路器(2)的所述操作机构(10)还包含跳闸杆(24)和从所述跳闸杆(24)向外延伸的跳闸柄(22);所述跳闸柄(22)包括叠置在所述跳闸致动器(102)的所述致动元件(138)上的第一端(26)、和联接至所述跳闸杆(24)的第二端(28);并且所述跳闸柄(22)的第一端(26)能够与所述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300)的所述复位杆(304)的第一端(306)配合。
CN2008101611399A 2007-04-05 2008-04-03 电气开关设备及其跳闸致动器组件和复位组件 Active CN1013549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696,815 2007-04-05
US11/696,815 US7570139B2 (en) 2007-04-05 2007-04-05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trip actuator assembly and reset assembly theref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4990A true CN101354990A (zh) 2009-01-28
CN101354990B CN101354990B (zh) 2012-10-03

Family

ID=39494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11399A Active CN101354990B (zh) 2007-04-05 2008-04-03 电气开关设备及其跳闸致动器组件和复位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70139B2 (zh)
EP (1) EP1978539B1 (zh)
CN (1) CN101354990B (zh)
CA (1) CA2628291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2542A (zh) * 2009-04-15 2010-11-10 伊顿公司 电路断续器的机构或可复位脱扣指示器机构及电路断续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46270B2 (en) * 2007-05-04 2010-01-12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yoke assembly and spring assembly therefor
US7586394B2 (en) * 2007-07-10 2009-09-08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trip actuator reset assembly and lever arm assembly therefor
DE102009007586A1 (de) * 2009-02-05 2010-08-19 Saia-Burgess Dresden Gmbh Auslöse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Leistungsschalter
US8183483B2 (en) * 2009-09-28 2012-05-22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shaft assembly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60751A (en) * 1965-10-21 1967-12-26 Gen Electric Circuit breaker undervoltage trip device with magnet resetting means
NL158314B (nl) * 1975-07-24 1978-10-16 Hazemeijer Bv Elektrische schakelaar.
US4000478A (en) * 1975-10-30 1976-12-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tatic trip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including trip interlock
US4064469A (en) * 1976-04-12 1977-12-20 I-T-E Imperial Corporation Interchangeable solid state and thermal-magnetic trip units
US4097831A (en) * 1977-01-21 1978-06-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ircuit breaker accessory tripping apparatus
US4679019A (en) * 1986-05-14 1987-07-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rip actuator for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s
US5057806A (en) * 1988-08-01 1991-10-15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rossbar assembly
NL9102154A (nl) * 1991-12-20 1993-07-16 Holec Syst & Componenten Elektrische schakelaar, in het bijzonder een last- of vermogensschakelaar.
CH690345A5 (de) * 1996-06-05 2000-07-31 Wen Fong Lee Abgedichteter elektrischer Schalter und Schalteranordnung.
DE19716380C1 (de) * 1997-04-18 1998-10-08 Siemens Ag Elektromagnetisches Schaltgerät
FI103840B1 (fi) * 1998-02-03 1999-09-30 Abb Control Oy Kytkinvarokkeen kaukolaukaisumekanismi
US6034586A (en) * 1998-10-21 2000-03-07 Airpax Corporation, Llc Parallel contact circuit breaker
DE19903911B4 (de) * 1999-02-01 2004-09-23 Ge Power Controls Polska Sp.Z.O.O. Auslösevorrichtung für Schalter und Schaltkontaktanordnung
FR2799573B1 (fr) * 1999-10-11 2001-12-14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 Mecanisme de commande de disjoncteur
US6317018B1 (en) * 1999-10-26 2001-11-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ircuit breaker mechanism
US6172584B1 (en) * 1999-12-20 2001-01-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ircuit breaker accessory reset system
US6346868B1 (en) * 2000-03-01 2002-02-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ircuit interrupter operating mechanism
US6559743B2 (en) * 2000-03-17 2003-05-0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tored energy system for breaker operating mechanism
US6373357B1 (en) * 2000-05-16 2002-04-1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ressure sensitive trip mechanism for a rotary breaker
US20020130744A1 (en) * 2001-03-16 2002-09-19 Gerd Jodehl Tripping device for a circuit breaker
US6980069B2 (en) * 2002-04-18 2005-12-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agnetic device for a magnetic trip unit
US6903635B2 (en) * 2003-05-13 2005-06-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ircuit breaker interface mechanism for auxiliary switch accessory
US6921873B2 (en) 2003-08-01 2005-07-26 Eaton Corporation Circuit breaker trip unit employing a rotary plunger
US7132911B2 (en) * 2005-01-25 2006-11-07 Rong-Lin G Chung Breaker for protecting electric facilitie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2542A (zh) * 2009-04-15 2010-11-10 伊顿公司 电路断续器的机构或可复位脱扣指示器机构及电路断续器
CN101882542B (zh) * 2009-04-15 2014-11-12 伊顿公司 电路断续器的机构或可复位脱扣指示器机构及电路断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70139B2 (en) 2009-08-04
CA2628291A1 (en) 2008-10-05
US20080246565A1 (en) 2008-10-09
EP1978539A3 (en) 2010-04-21
CA2628291C (en) 2016-05-24
EP1978539B1 (en) 2016-03-09
CN101354990B (zh) 2012-10-03
EP1978539A2 (en) 2008-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4991B (zh) 电气开关设备及其跳闸致动器组件
US7459650B2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latch assembly and latch engagement control mechanism therefor
EP2284851B1 (en) Transfer device for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CN101354990B (zh) 电气开关设备及其跳闸致动器组件和复位组件
CN101303946A (zh) 电气开关装置及其导体组件和分流器组件
CN102651292B (zh) 断路器
US7646270B2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yoke assembly and spring assembly therefor
CA2629502A1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latch assembly and latch engagement control mechanism therefor
CN101350273B (zh) 电气开关设备及其跳闸致动器复位组件
US7645953B2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accessory module and electrical conductor mount therefor
US20080237192A1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accessory tray therefor
EP1975968B1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trip bar therefor
US7586394B2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trip actuator reset assembly and lever arm assembly therefor
EP2302656B1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shaft assembly therefor
US7106155B2 (en) Double-lever mechanism, trip actuator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JP2020077561A (ja) 回路遮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24

Address after: Dublin, Ireland

Patentee after: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Co.,Ltd.

Address before: Ohio, USA

Patentee before: Eaton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