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0075A - 一种基于电子问卷的综合因素对比实现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子问卷的综合因素对比实现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0075A
CN101350075A CNA2007101191970A CN200710119197A CN101350075A CN 101350075 A CN101350075 A CN 101350075A CN A2007101191970 A CNA2007101191970 A CN A2007101191970A CN 200710119197 A CN200710119197 A CN 200710119197A CN 101350075 A CN101350075 A CN 101350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tor
questionnaire
importance
electric
contr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191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耀东
赵明昌
王春恒
戴汝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Priority to CNA20071011919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500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50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00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问卷的综合因素对比实现方法及系统,方法将列出所有要对比的因素生成一张因素重要性电子问卷,获得因素重要性评价信息;将因素重要性评价信息填写到因素对比电子问卷中,生成因素对比电子问卷,获得综合因素对比信息。系统包括网络,多个电子问卷终端,通过TCP/IP适配器与网络链接,用于接收电子问卷,并向电子问卷服务器发送问卷填写结果;电子问卷服务器,通过TCP/IP适配器与网络链接,用于生成、发送电子问卷,并自动汇总、统计、计算问卷结果。本发明利用电子会议和电子问卷设施来实现,拓展了电子问卷在复杂决策问题上的处理能力,为用户提供了实用的电子会议功能,有效提高会议效率和决策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电子问卷的综合因素对比实现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会议系统中用户意见的综合方法,具体的说涉及电子会议系统中多用户、多因素对比的综合方法及其实现。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用电子会议进行交流和讨论成为许多企事业单位的一种重要工作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办公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在电子会议中,经常需要对多个用户(即与会者)的意见进行综合,以便得到大家的整体意见。因此,人们期待能够实现一些智能化、自动化的方法,来快速综合用户意见,进一步提高会议效率。
目前这一方法的主要实现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电子投票,即针对单一问题,采用投票的方式确定大家的意见;另一种是电子问卷,即针对多个问题,采用问卷的方式了解大家的意见。这两种途径的通用性较好,但是难以满足一些较复杂的用户意见调查、统计与综合需求,例如对于多因素的综合对比和分析。
所谓多因素的综合对比和分析,就是对多方的多个因素进行对比和综合,得到各方的总体优劣情况。举例来说,企业在决策的时候,经常需要比较自己和竞争对手(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之间的综合实力。这个综合实力包括资金、人员、市场等多个因素,各个因素的重要性有高有低(例如:有的用户认为对企业来说资金最重要,有的认为市场最重要),参加电子会议的用户对各个因素的认识也不同(例如有的用户认为我方资金占优势,而有的认为对手占优势);这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每个用户按照自己的认识,评估各方的总体实力,但是多个用户之间的意见难以进行综合,因为他们对各因素重要性的认识不同,对各因素取值状况的认识也不同。使用现有的电子投票方法和电子问卷方法都难以解决这一问题。
对于使用电子问卷工具进行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对比,并没有标准的做法。常用的方法有:1、先人为设定好各个因素的重要性权重,然后设计一张因素对比问卷,发送给用户,请用户逐个填写在每个因素上各对比方的分值或优劣等级,然后根据设定好的因素重要性权重,对各对比方在各个因素上的分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各对比方的综合因素对比结果;2、设计两个问卷,第一个问卷统计用户对各个因素重要性的意见,第二个问卷统计用户对各对比方在各个因素上的优劣势意见,最后根据第一张问卷所得的因素重要性情况,对由第二张问卷得到的各对比方在各个因素上的分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各对比方的综合因素对比结果。
方法1的问题在于:人为设定好的因素重要性权重未必与用户的认识一致,因而最终的综合因素对比结果可能无法反映用户的真实看法;
方法2的问题在于:需要人工设计两张问卷,最后的综合因素对比计算也需要人工参与,操作繁琐,实施效率低。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有:1.最终的综合因素对比结果可能无法反映用户的真实看法;2.需要人工设计两张问卷,综合因素对比计算需要人工参与,操作繁琐,实施效率低,为了解决上述方法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在电子会议系统中对多个对比方、多个因素的对比进行综合,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子问卷的综合因素对比实现方法及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基于电子问卷的综合因素对比实现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S1:列出所有要对比的因素;
步骤S2:将对比的因素生成一张因素重要性电子问卷,获得因素重要性评价信息;
步骤S3:自动将因素重要性评价信息填写到因素对比电子问卷中,生成因素对比电子问卷,获得综合因素对比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获得因素重要性评价信息步骤如下:
步骤S21:电子问卷服务器发送因素重要性问卷;
步骤S22:用户终端填写因素重要性问卷;
步骤S23:电子问卷服务器自动汇总用户终端填写的因素重要性电子问卷答案;
步骤S24:电子问卷服务器自动对因素重要性电子问卷答案进行计算,计算其因素重要性评价,得到因素重要性评价和分歧程度结果;
步骤S25:电子问卷服务器自动判断分歧程度结果是否与大于某一门限,如果大于,电子问卷服务将自动重新发放因素重要性问卷,并再次执行步骤S22、步骤S23、步骤S24和步骤S25;如果不大于,则输出因素重要性评价结果,自动转入步骤S3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获得综合因素对比信息步骤如下:
步骤S31:根据对比方的个数和各个因素重要性评价结果,自动生成因素对比电子问卷并发送给所有用户终端;
步骤S32:用户终端填写因素对比电子问卷,确定各对比方在各个因素上的优劣情况;
步骤S33:电子问卷服务器自动汇总用户终端填写的因素对比问卷答案,计算各对比方、各个因素的对比结果;
步骤S34:电子问卷服务器自动根据因素的重要性评价和各对比方在各个因素上的优劣结果,计算出综合因素对比结果和分歧程度;
步骤S35:判断因素重要性评价分歧程度结果是否大于某一门限,如果大于门限,电子问卷服务器将自动重新发放因素对比问卷,并再次执行步骤S32、步骤S33、步骤S34和步骤S35;如果不大于门限,则输出综合因素对比结果,结束综合因素对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综合因素对比步骤分别由因素重要性问卷服务、因素重要性计算服务、因素对比问卷服务、因素对比计算服务和综合对比计算服务完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基于电子问卷的综合因素对比系统,包括如下:
网络,具有电子问卷客户接入端和电子问卷服务器接入端;
多数个电子问卷终端,通过TCP/IP适配器与网络链接,用于接收电子问卷,并向服务器发送问卷填写结果;
电子问卷服务器,通过TCP/IP适配器与网络链接,用于生成、发送电子问卷,并自动汇总、统计、计算问卷结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子问卷终端包括:
电子问卷展示模块,用于显示电子问卷服务器通过TCP/IP网络发送过来的空白问卷,供用户查看;
电子问卷填写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填写的问卷答案;和
电子问卷结果发送模块,用于将空白问卷和问卷答案合并后通过TCP/IP网络发送给电子问卷服务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子问卷服务器包括:
因素重要性问卷服务单元生成因素重要性问卷,发送给电子问卷终端,接收电子问卷终端的问卷填写结果后,发送给因素重要性计算服务单元;
因素重要性计算服务单元,用于接收电子问卷终端填写的因素重要性问卷结果,生成重要性评价结果和重要性评价分歧程度指标;
因素对比问卷服务单元,用于接收因素重要性计算服务单元计算得到的重要性评价结果,生成因素对比问卷,发送给电子问卷终端,接收电子问卷终端的问卷填写结果后,发送给因素对比计算服务单元;
因素对比计算服务单元,用于接收电子问卷终端填写的因素对比问卷结果,生成各因素的对比计算结果;和,
综合对比计算服务单元,用于因素对比计算服务单元计算得到的各因素对比计算结果,生成综合因素对比结果和因素对比评价分歧程度指标。
本发明的优点或积极效果:
由于本发明对多因素的综合对比采用了两段式的处理方法,首先通过电子问卷,汇总出各个因素的重要性情况,然后自动生成第二份电子问卷对各个因素的优劣情况进行评价,结合电子会议的特点,随时对因素的重要性和优劣对比情况进行讨论,这就使得最后的综合对比能够实现。同时根据分歧度指标的计算结果,可自动重新分发分歧程度过高的问卷,这就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麻烦,实现综合对比过程的自动化。这一方法,可以利用现有的电子会议和电子问卷设施来实现,拓展了电子问卷在复杂决策问题上的处理能力,为用户提供了更实用的电子会议功能,可有效提高会议效率和决策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使用的电子问卷终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使用的因素重要性问卷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使用的因素对比电子问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为利用电子问卷实现综合因素对比,可以采用两段式处理步骤,首先评估各因素的重要性情况,然后对各个因素的优劣进行评价,结合因素的重要性权值,综合计算出总体对比情况。以图3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为例,电子问卷服务器通过软件技术实现,运行在一台PC服务器上;电子问卷终端为运行在用户终端计算机上的软件,二者都连接在TCP/IP网络上;电子问卷服务器的因素重要性问卷服务首先通过TCP/IP适配器与网络链接向电子问卷终端A~C发送因素重要性电子问卷,假如共需要评价M个因素,每个因素的重要性划分为N个等级,那么用户通过电子问卷终端可收到一个包含M行的问卷。如图5本发明实施例所使用的因素重要性电子问卷示意图所示,问卷的每行代表一个要评价的因素,用户可以从每行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一个等级,作为对该行所描述因素的重要性评价。用户对所有因素的重要性评价完毕后,提交答卷。答卷由电子问卷终端通过TCP/IP网络发送给电子问卷服务器。电子问卷服务器将用户A、B、C的答卷分配给因素重要性计算服务,因素重要性服务根据公式1计算各个因素的重要性指标,其中Ii为第i个因素的重要性指标,Fj,i为第j个用户为第i个因素所选择的重要性等级的权重(例如,重要性为“关键”的取值10,为“重要”的取值8,为“次重要”的取值4,为“一般”的取值0),L为用户的数目。
I i = Σ j F j , i / L (公式1)
接着,因素重要性服务根据公式2和3计算用户意见的分歧指标。公式2的σi为第i个因素的方差,公式3的DI为分歧指标,实质上是所有因素重要性的平均方差。
σ i = Σ j ( F j , i - I i ) 2 / L (公式2)
DI = Σ i σ i / M (公式3)
如果分歧指标DI的值小于某一个预设的门限T1,说明用户的意见基本一致,可以接受所有的Ii(i=1,2,...,M)作为各个因素的重要性评价数值。否则,因素重要性问卷服务将自动重新分发因素重要性问卷,供用户终端修改、填写,直到DI<T1为止。
用户对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取得一致意见后,电子问卷服务器的因素对比问卷服务自动生成因素对比问卷并通过TCP/IP网络向电子问卷终端A~C发送因素对比电子问卷,假如需要对P个组织(例如我方、竞争对手甲和竞争对手乙等)的上述所有因素进行比较,那么用户通过电子问卷终端可收到一个包含M×P行的问卷,如图6本发明实施例所使用的因素对比电子问卷示意图所示,问卷第1行为第1个组织在第1个因素上的优劣对比区域,第2行为第2个组织在第1个因素上的优劣对比区域,第P+1行为第1个组织在第2个因素上的优劣对比区域,第P+2行为第2个组织在第2个因素上的优劣对比区域,以此类推。用户通过选择下拉框中的一个优劣等级,对相应组织在相应因素上的优劣情况进行评价。用户设置完所有优劣对比区域后,提交答卷。
电子问卷服务器将用户A、B、C的答卷分配给因素对比计算服务,因素对比计算服务根据公式4计算各对比方在各个因素上的优劣势指标,综合对比计算服务根据公式5计算各对比方的综合优劣势指标。公式4中Ci p为第p方在第i个因素上的优劣势指标,Sj,i p为第j个用户为第p方在第i个因素上所选择的优劣势等级的权重(例如,优劣等级为“绝对优势”的取值10,为“相对优势”的取值8,为“微弱优势”的取值6,为“持平”的取值5,为“微弱劣势”的取值4,为“相对劣势”取值2,为“绝对劣势”取值0);Cp为第p方的综合优劣势指标,Ii为前面得到的每个因素的重要性指标。
C i p = Σ j S j , i p / L (公式4)
C p = Σ i I i * C i p / Σ i I i (公式5)
为了衡量多个用户所填写的指标一致性情况,还需要按照公式6、7和8计算综合分歧指标。其中UCj p为综合第j个用户的评价所得到的第p方的综合优劣势指标;σp为第p方综合优劣势指标的平均方差;CDI为用户的综合分歧指标。
UC j p = Σ i I i * S j , i p / Σ i I i (公式6)
σ p = Σ j ( UC j p - C p ) 2 / L (公式7)
CDI = Σ p σ p / P (公式8)
如果综合分歧指标CDI的值小于某一个预设的门限T2,说明用户的意见基本一致,可以接受所有的Cp。否则,因素对比问卷服务将重新分发因素对比问卷,供用户终端修改、填写,直到CDI<T2为止。此时,Cp即为最终的综合因素对比结果。
如图4本发明所述方法使用的电子问卷终端示意图所示,电子问卷终端包括:
电子问卷展示模块,用于接收电子问卷服务器通过TCP/IP网络发送过来的空白电子问卷数据。数据一般采用XML格式,问卷展示模块解析该XML数据,读取问卷的类型、题目数、题干、备选项等信息,然后采用表格等合适的形式把题干和备选答案等内容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供用户查看,图5和图6就是两张电子问卷的示例;
电子问卷填写模块,用于接收用户通过键盘、鼠标、手写笔等计算机输入设备填写的问卷答案。由于题目类型的不同,答案的填写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需要输入一段文字,有的需要从多个单选框选中一个,有的需要从多个复选框中选中一个或多个,有的需要从下拉列表中选择一个条目,等等,其操作方式与操作普通的计算机软件相同。用户填写完毕后,点击“发送”按钮,答案数据将传送给电子问卷结果发送模块;
电子问卷结果发送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填写的问卷答案,将答案转换成XML格式,与电子问卷的XML数据合并,然后通过TCP/IP网络发送给电子问卷服务器。
电子问卷服务器包括:
因素重要性问卷服务单元,该单元根据问卷设计者提供的因素列表,自动生成因素重要性问卷数据,数据采用XML格式,通过TCP/IP网络发送给电子问卷终端,用户通过电子问卷终端查看、填写完问卷并发送后,该单元接收电子问卷终端通过TCP/IP网络发送过来的答卷数据,将这些数据通过软件接口转交给给因素重要性计算服务单元;
因素重要性计算服务单元,用于接收因素重要性问卷服务单元通过软件接口转发过来的因素重要性答卷数据,根据公式1、公式2和公式3计算重要性评价结果和重要性评价分歧程度指标,如果重要评价分歧程度指标不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该单元将通过软件接口把重要性评价结果发送给因素对比问卷服务单元,如果重要评价分歧程度指标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该单元将通过软件接口通知因素重要性服务单元重新向各个电子问卷终端分发因素重要性问卷;
因素对比问卷服务单元,用于接收因素重要性计算服务单元计算得到的重要性评价结果,根据设计者提供的对比方数目和名称,自动生成因素对比问卷数据,数据采用XML格式,通过TCP/IP网络发送给电子问卷终端,用户通过电子问卷终端查看、填写完问卷并发送后,该单元接收电子问卷终端通过TCP/IP网络发送过来的答卷数据,将这些数据通过软件接口转交给给因素对比计算服务单元;
因素对比计算服务单元,用于接收因素对比问卷服务单元通过软件接口转发过来的因素对比答卷数据,根据公式4计算各对比方在各个因素上的优劣势指标,将计算结果通过软件接口传递给综合对比计算服务单元;和
综合对比计算服务单元,用于接收因素对比计算服务单元通过软件接口传递过来的优劣势指标,根据公式公式5计算综合优劣势指标,根据公式6、公式7和公式8计算综合分歧指标,如果综合分歧指标不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该单元输出综合分歧指标,如果综合分歧指标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该单元通过软件接口通知因素对比问卷服务单元重新向各个电子问卷终端分发因素对比问卷。
如图1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流程图和图2是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其实施过程如下:(1)列出所有要对比的因素;(2)采用因素重要性问卷服务单元自动生成因素重要性电子问卷并发送给所有用户终端;(3)用户终端填写因素重要性电子问卷;(4)电子问卷服务器自动汇总用户终端填写的因素重要性电子问卷答案;采用因素重要性计算单元汇总用户答案,电子问卷服务器自动对因素重要性电子问卷答案进行计算,计算其因素重要性评价,得到因素重要性评价和分歧程度;(5)如果用户终端对该因素重要性评价分歧较大,电子问卷服务器自动判断分歧程度结果是否与大于某一门限,如果大于门限,电子问卷服务将自动重新发放因素重要性问卷,采用因素重要性问卷服务自动重新发送因素重要性问卷,重复第(3)~(4),直到用户基本达成一致,如果不大于门限,则输出因素重要性评价结果,自动转入第(6)步;(6)根据对比方的个数和各个因素重要性评价结果,采用素对比问卷服务单元自动生成因素对比电子问卷并发发送给所有用户终端;(7)用户终端填写因素对比电子问卷,确定各对比方在各个因素上的优劣情况;(8)电子问卷服务器自动汇总用户终端填写的因素对比问卷答案,采用因素对比计算服务单元汇总用户答案,计算各对比方、各个因素的对比情况;(9)电子问卷服务器自动根据因素的重要性评价和各对比方在各个因素上的优劣结果,采用因素对比综合计算服务单元根据因素的重要性评价和(7)的结果,计算出综合对比情况和分歧程度;(10)判断因素重要性评价分歧程度结果是否大于某一门限,如果用户对综合对比结果分歧较大,大于门限,电子问卷服务器将自动重新发放因素对比问卷,采用因素对比问卷服务单元自动重新分发因素对比问卷,并重复(8)~(9),直到用户基本达成一致,如果不大于门限,则输出综合因素对比结果,结束综合因素对比。综合因素对比步骤分别由因素重要性问卷服务、因素重要性计算服务、因素对比问卷服务、因素对比计算服务和综合对比计算服务完成。
下面是一个具体实施例。有3个用户共同对3个企业(我方、竞争对手甲、竞争对手乙)的竞争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要素包括:产品竞争力、资金、生产能力、销售渠道。首先因素重要性问卷服务单元自动生成因素重要性问卷发送给3个用户终端,3个用户分别对这4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重要性分为4个等级:关键、重要、次重要、一般,对应的权值分别为:10、8、4、0,重要性分歧指标的门限T1设定为5。
用户A、B、C分别使用图5所示的因素重要性电子问卷进行评价。用户A对上述四个因素重要性的评价为:{关键,关键,重要,一般};用户B为:{关键,重要,一般,关键};用户C为:{关键、重要、关键、一般}。那么因素重要性计算服务单元计算出如下数值:
产品竞争力重要性指标I1=(10+10+10)/3=10;
资金重要性指标I2=(10+8+8)/3=8.7;
生产能力重要性指标I3=(8+0+10)/3=6;
销售渠道重要性指标I4=(0+10+0)/3=3.3。
对应的:
σ1=[(10-10)2+(10-10)2+(10-10)2]/3=0;
σ2=[(10-8.7)2+(8-8.7)2+(8-8.7)2]/3=0.89;
σ3=[(8-6)2+(0-6)2+(10-6)2]/3=18.7;
σ4=[(0-3.3)2+(10-3.3)2+(0-3.3)2]/3=22.2;
因此分歧指标DI=(0+0.89+18.7+22.2)/4=10.4,大大超过门限T1,说明用户分歧较大,计算得到的I1、I2、I3、I4无实际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因素重要性问卷服务单元自动重新发放因素重要性问卷,用户重新对上述因素进行评价。用户A的新评价为:{关键,重要,重要,一般};用户B为:{关键,重要,次重要,一般};用户C为:{关键、次重要、重要、次重要}。由此重新计算得到I1=10,I2=6.7,I3=6.7,I4=1.3;σ1=0,σ2=3.56,σ3=3.56,σ4=3.56;此时DI=2.67,小于门限T1,因此确定下来产品竞争力重要性指标I1=10,资金重要性指标I2=6.7,生产能力重要性指标I3=6.7,销售渠道重要性指标I4=1.3。
接下来,因素对比问卷服务单元自动生成因素对比问卷,发送给三个用户终端,三个用户对三个企业的上述四个因素进行优劣势评价,优劣势分为7个等级,分别为绝对优势、相对优势、微弱优势、持平、微弱劣势、相对劣势、绝对劣势,对应的权值分别为10、8、6、5、4、2、0;综合分歧指标的门限T2设定为2。
用户A、B、C分别使用图6所示的因素对比电子问卷进行评价。用户A对“我方”在上述四个因素上的优劣势分别评价为{绝对优势,相对劣势,持平,微弱优势},对“竞争对手甲”的评价为{微弱优势,相对劣势,持平,微弱劣势};对“竞争对手乙”的评价为{微弱劣势,绝对优势,持平,绝对优势};把上述评价合起来,记为:
用户A的评价={{绝对优势,相对劣势,持平,微弱优势},{微弱优势,相对劣势,持平,微弱劣势},{微弱劣势,绝对优势,持平,绝对优势}}
相应的:
用户B的评价={{相对优势,持平,持平,微弱优势},{微弱劣势,持平,持平,微弱劣势},{微弱优势,持平,持平,绝对优势}}
用户C的评价={{相对优势,持平,持平,微弱劣势},{微弱劣势,持平,持平,相对劣势},{微弱优势,持平,持平,绝对优势}}。
因素对比计算服务单元接收用户提交的问卷答案,根据公式4计算出“我方”在“产品竞争力”因素上的优劣势指标 C 1 1 = ( 10 + 8 + 8 ) / 3 = 8.7 , “我方”在“资金”因素上的优劣势指标 C 2 1 = ( 4 + 5 + 5 ) / 3 = 4.7 , “我方”在“生产能力”因素上的优劣势指标 C 3 1 = ( 5 + 5 + 5 ) / 3 = 5 , “我方”在“生产能力”因素上的优劣势指标 C 4 1 = ( 6 + 6 + 4 ) / 3 = 5.3 . 以此类推:
C 1 2 = ( 6 + 4 + 4 ) / 3 = 4.7
C 2 2 = ( 2 + 5 + 5 ) / 3 = 4
C 3 2 = ( 5 + 5 + 5 ) / 3 = 5
C 4 2 = ( 4 + 4 + 2 ) / 3 = 3.3
C 1 3 = ( 4 + 6 + 6 ) / 3 = 5.3
C 2 3 = ( 10 + 5 + 5 ) / 3 = 6.7
C 3 3 = ( 5 + 5 + 5 ) / 3 = 5
C 4 3 = ( 10 + 10 + 10 ) / 3 = 10
根据公式5,得到我方、竞争对手甲、竞争对手乙的综合优劣势指标分别为:
C1=(10*8.7+6.7*4+6.7*5+1.3*5.3)/(10+6.7+6.7+1.3)=6.2
C2=(10*4.7+6.7*4+6.7*5+1.3*3.3)/(10+6.7+6.7+1.3)=4.5
C3=(10*5.3+6.7*6.7+6.7*5+1.3*10)/(10+6.7+6.7+1.3)=5.8
再由公式6,计算各个用户的各方优劣势指标:
UC 1 1 = ( 10 * 10 * + 6.7 * 2 + 6.7 * 5 + 1.3 * 6 ) / ( 10 + 6.7 +
6.7 + 1.3 ) = 6.3
UC 1 2 = ( 10 * 6 + 6.7 * 2 + 6.7 * 5 + 1.3 * 4 ) / ( 10 + 6.7 +
6.7 + 1.3 ) = 4.5
UC 1 3 = ( 10 * 4 + 6.7 * 10 + 6.7 * 5 + 1.3 * 10 ) / ( 10 + 6.7
+ 6.7 + 1.3 ) = 6.2
UC 2 1 = ( 10 * 8 + 6.7 * 5 + 6.7 * 5 + 1.3 * 6 ) / ( 10 + 6.7 +
6.7 + 1.3 ) = 6.3
UC 2 2 = ( 10 * 4 + 6.7 * 5 + 6.7 * 5 + 1.3 * 4 ) / ( 10 + 6.7 +
6.7 + 1.3 ) = 4.5
UC 2 3 = ( 10 * 6 + 6.7 * 5 + 6.7 * 5 + 1.3 * 10 ) / ( 10 + 6.7 +
6.7 + 1.3 ) = 5.7
UC 3 1 = ( 10 * 8 + 6.7 * 5 + 6.7 * 5 + 1.3 * 4 ) / ( 10 + 6.7 +
6.7 + 1.3 ) = 6.2
UC 3 2 = ( 10 * 4 + 6.7 * 5 + 6.7 * 5 + 1.3 * 2 ) / ( 10 + 6.7 +
6.7 + 1.3 ) = 4.4
UC 3 3 = ( 10 * 6 + 6.7 * 5 + 6.7 * 5 + 1.3 * 10 ) / ( 10 + 6.7 +
6.7 + 1.3 ) = 5.7
综合对比计算服务单元接收因素对比计算服务单元计算的上述结果,根据公式7,计算各方综合优劣势指标的平均方差:
σ1=[(6.3-6.2)2+(6.3-6.2)2+(6.2-6.2)2]/3=0.007
σ2=[(4.5-4.5)2+(4.5-4.5)2+(4.4-4.5)2]/3=0.003
σ1=[(6.2-5.8)2+(5.7-5.8)2+(5.7-5.8)2]/3=0.06
再由公式8计算CDI=(0.007+0.003+0.06)/3=0.02,小于门限T2(=2),因此C1=6.2、C2=4.5和C3=5.8分别作为我方、竞争对手甲和竞争对手乙的综合优劣势指标,可被接受。
最后综合对比计算服务单元对C1、C2和C3进行排序:C1>C3>C2,同时根据指标的数值,可以得出结论,在三方中,我方占一定优势,稍微领先竞争对手乙,大幅度领先竞争对手甲。由此完成3个用户对3个企业、4个指标的综合对比。
总之,采用本发明可以自动生成因素重要性评价问卷和因素对比问卷,由多个用户对多方的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并自动计算指标数值、判定指标是否可被接受,如果指标不能接收,则自动重新分发相应的问卷,供用户修改、填写,直到用户达成一致为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理解想到的变换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包含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基于电子问卷的综合因素对比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S1:列出所有要对比的因素;
步骤S2:将对比的因素生成一张因素重要性电子问卷,获得因素重要性评价信息;
步骤S3:自动将因素重要性评价信息填写到因素对比电子问卷中,生成因素对比电子问卷,获得综合因素对比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因素对比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因素重要性评价信息步骤如下:
步骤S21:电子问卷服务器发送因素重要性问卷;
步骤S22:用户终端填写因素重要性问卷;
步骤S23:电子问卷服务器自动汇总用户终端填写的因素重要性电子问卷答案;
步骤S 24:电子问卷服务器自动对因素重要性电子问卷答案进行计算,计算其因素重要性评价,得到因素重要性评价和分歧程度结果;
步骤S25:电子问卷服务器自动判断分歧程度结果是否与大于某一门限,如果大于,电子问卷服务将自动重新发放因素重要性问卷,并再次执行步骤S22、步骤S23、步骤S24和步骤S25;如果不大于,则输出因素重要性评价结果,自动转入步骤S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综合因素对比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综合因素对比信息步骤如下:
步骤S31:根据对比方的个数和各个因素重要性评价结果,自动生成因素对比电子问卷并发送给所有用户终端;
步骤S32:用户终端填写因素对比电子问卷,确定各对比方在各个因素上的优劣情况;
步骤S33:电子问卷服务器自动汇总用户终端填写的因素对比问卷答案,计算各对比方、各个因素的对比结果;
步骤S34:电子问卷服务器自动根据因素的重要性评价和各对比方在各个因素上的优劣结果,计算出综合因素对比结果和分歧程度;
步骤S35:判断因素重要性评价分歧程度结果是否大于某一门限,如果大于,电子问卷服务器将自动重新发放因素对比问卷,并再次执行步骤S32、步骤S33、步骤S34和步骤S35;如果不大于,则输出综合因素对比结果,结束综合因素对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综合因素对比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综合因素对比步骤分别由因素重要性问卷服务、因素重要性计算服务、因素对比问卷服务、因素对比计算服务和综合对比计算服务完成。
5、一种基于电子问卷的综合因素对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具有电子问卷客户接入端和电子问卷服务器接入端;
多数个电子问卷终端,通过TCP/IP适配器与网络链接,用于接收电子问卷,并向电子问卷服务器发送问卷填写结果;
电子问卷服务器,通过TCP/IP适配器与网络链接,用于生成、发送电子问卷,并自动汇总、统计、计算问卷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综合因素对比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子问卷终端包括:
电子问卷展示模块,用于显示电子问卷服务器通过TCP/IP网络发送过来的空白问卷;
电子问卷填写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填写的问卷答案;和
电子问卷结果发送模块,用于将用户填写后的问卷通过TCP/IP网络发送给电子问卷服务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综合因素对比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子问卷服务器包括:
因素重要性问卷服务单元生成因素重要性问卷,发送给电子问卷终端,接收电子问卷终端的问卷填写结果后,发送给因素重要性计算服务单元;
因素重要性计算服务单元,用于接收电子问卷终端填写的因素重要性问卷结果,生成重要性评价结果和重要性评价分歧程度指标;
因素对比问卷服务单元,用于接收因素重要性计算服务单元计算得到的重要性评价结果,生成因素对比问卷,发送给电子问卷终端,接收电子问卷终端的问卷填写结果后,发送给因素对比计算服务单元;
因素对比计算服务单元,用于接收电子问卷终端填写的因素对比问卷结果,生成各因素的对比计算结果;和,
综合对比计算服务单元,用于因素对比计算服务单元计算得到的各因素对比计算结果,生成综合因素对比结果和因素对比评价分歧程度指标。
CNA2007101191970A 2007-07-18 2007-07-18 一种基于电子问卷的综合因素对比实现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13500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191970A CN101350075A (zh) 2007-07-18 2007-07-18 一种基于电子问卷的综合因素对比实现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191970A CN101350075A (zh) 2007-07-18 2007-07-18 一种基于电子问卷的综合因素对比实现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0075A true CN101350075A (zh) 2009-01-21

Family

ID=40268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191970A Pending CN101350075A (zh) 2007-07-18 2007-07-18 一种基于电子问卷的综合因素对比实现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50075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8850A (zh) * 2012-09-25 2014-03-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可用性能的获取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825570A (zh) * 2016-03-03 2016-08-03 孙腾 一种网络投票展示方法及系统
JP2018063663A (ja) * 2016-10-14 2018-04-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アンケート運用方法
CN108874676A (zh) * 2018-06-27 2018-11-23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测试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0033330A (zh) * 2019-04-18 2019-07-19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客户满意度分析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0111221A (zh) * 2019-04-30 2019-08-09 刘柏佟 一种智能舍友匹配方法及系统
CN111290679A (zh) * 2020-01-20 2020-06-16 北京无限光场科技有限公司 评价菜单变动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8850A (zh) * 2012-09-25 2014-03-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可用性能的获取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825570A (zh) * 2016-03-03 2016-08-03 孙腾 一种网络投票展示方法及系统
JP2018063663A (ja) * 2016-10-14 2018-04-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アンケート運用方法
CN108874676A (zh) * 2018-06-27 2018-11-23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测试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0033330A (zh) * 2019-04-18 2019-07-19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客户满意度分析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0111221A (zh) * 2019-04-30 2019-08-09 刘柏佟 一种智能舍友匹配方法及系统
CN111290679A (zh) * 2020-01-20 2020-06-16 北京无限光场科技有限公司 评价菜单变动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0075A (zh) 一种基于电子问卷的综合因素对比实现方法及系统
Janvrin et al. An examination of aud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 and perceived importance
Buchholz et al. Multi criteria analysis for bioenergy systems assessments
Lai et al. An assessment of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decision: a discriminative approach
Choudrie et al. The demographics of broadband residential consumers in a British local community: The London borough of Hillingdon
Dwivedi et al. Socio‐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broadband adoption
Chase et al.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wildlife management: What do stakeholders want?
Hird Policy analysis for w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nonpartisan policy research organizations
Keeney On the foundations of prescriptive decision analysis
Hsu et al. Exploring the best strategy plan for improving the digital convergence by using a hybrid MADM model
Armacost et al.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s a two-phase integrated decision approach for large nominal groups
Horsbøl et al. Actors and agency in district heating: Engaging with middle actor perspectives through future workshops
Grube et al. Selecting creativity techniques for innovative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Willson et al. Evaluat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of the national broadband network
Reinsberger et al. The Role of Photovoltaics in Energy Transition‐Assessing the Prospects for a Regime Shift
Xie et al. Optimal βk-stable interval in VPRS-based group decision-making: A further application
Coman IPVM: IT support of concurrent product development teams
Dori In Data We Trust? Quantifying the Costs of Adjudication in the EU Justice Scoreboard
Lind et al. Knowledge is power: A theory of information, income and welfare spending
Dahl Connecting consumption with environmental impact: Waste prevention and Pay as You Throw, a collective case study in Sweden
Suedekum TBC
Loo et al. Choice or rank data in stated preference surveys?
Wasserbaur Simulation Modelling of a Shift to Service-Based Offerings: Resource efficiency and operational implic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Beroggi et al. Statistical indicators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the ICT system
Del Río et al. Deliverable 4.3 of the MUSTEC project-“Analysis of the Drivers and Barriers to the Market Uptake of CSP in the EU”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