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9456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49456A
CN101349456A CNA2008100917848A CN200810091784A CN101349456A CN 101349456 A CN101349456 A CN 101349456A CN A2008100917848 A CNA2008100917848 A CN A2008100917848A CN 200810091784 A CN200810091784 A CN 200810091784A CN 101349456 A CN101349456 A CN 1013494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water
unit
refrigerant
thermal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17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49456B (zh
Inventor
关根卓
小林贤二
坂本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49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9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49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94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7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refrigerant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9/00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提高辅助热源的热利用效率的空调装置。其具备配置在屋内且具有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的辅助热源单元(40),使该辅助热源单元(40)的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的制冷剂侧经由第一切换阀(41A)和第二切换阀(41B)能可选择地能切换成与高压气体管(32)和低压气体管(33)连接,且经由膨胀阀(45)与液管(34)连接,具备控制装置(50),其在进行利用侧单元(22A)、(22B)的供暖运转时,使辅助热源单元(40)的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作为把水侧当作热源的蒸发器来发挥功能。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把具备压缩机和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热源侧单元与具备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多台利用侧单元由单元之间配管连接,能使利用侧单元同时进行制冷运转或供暖运转,且能把制冷运转和供暖运转混合运转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把具备压缩机和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热源侧单元与具备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多台利用侧单元由单元之间配管连接,能使利用侧单元同时进行制冷运转或供暖运转,且能把制冷运转和供暖运转混合运转的空调装置。
这种空调装置中,有这样的装置,作为热源侧单元内的热源侧热交换器配置把水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在进行利用侧单元的供暖运转时,使被锅炉(辅助热源)加热的水向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的水侧流动,来提高该热交换器的蒸发能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279962号公报
但现有的结构把热源侧单元设置在屋外,并在该热源侧单元内配置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因此,外部大气温度越低,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和水配管就越被外部大气冷却。在供暖运转时即在外部大气温度低时,由于是从锅炉把热水向该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供给,所以热水被外部大气冷却而产生热损失,存在锅炉(辅助热源)的热利用效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辅助热源的热利用效率的空调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空调装置把具备压缩机和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热源侧单元与具备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多台利用侧单元由单元之间配管连接,经由切换阀把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吐出管和制冷剂吸入管分路连接,而且所述单元之间配管由与所述制冷剂吐出管分路连接的高压气体管、与所述制冷剂吸入管分路连接的低压气体管、与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连接的液管构成,在把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经由切换阀与所述高压气体管和所述低压气体管分路连接的同时,把膨胀阀与所述液管连接而形成制冷剂回路,使所述利用侧单元能同时进行制冷运转或同时进行供暖运转,而且还能把制冷运转和供暖运转混合进行,该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配置在屋内且具有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的辅助热源单元,经由第一切换阀和第二切换阀而可选择性切换地把该辅助热源单元的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侧与所述高压气体管和所述低压气体管进行连接,同时经由膨胀阀与所述液管连接,具备控制机构,其在使所述辅助热源单元的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进行所述利用侧单元的供暖运转时,使水侧作为热源的蒸发器而发挥功能,。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备配置在屋内且具有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的辅助热源单元,经由第一切换阀和第二切换阀而可选择性切换地把该辅助热源单元的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侧与高压气体管和低压气体管连接,同时经由膨胀阀与液管连接,具备控制机构,其在使辅助热源单元的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进行利用侧单元的供暖运转时,使水侧作为热源的蒸发器而发挥功能,所以,能避免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被外部大气冷却的情况,能提高辅助热源单元的热利用效率。
上述结构中,优选把热交换单元与所述辅助热源单元的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的水侧连接,使水侧的热源作为所述热交换单元的热源来发挥功能。根据这种结构,由于把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的水侧的热源作为热交换单元的热源来利用,所以即使空气热源出现热源不足的状况时也能由热交换单元进行供暖。
上述结构中,优选在进行所述利用侧单元的供暖运转时,在外部大气温度低于不能发挥所述利用侧单元所要求的供暖能力的低温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使所述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发挥把水侧作为热源的蒸发器的功能。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外部大气温度低于不能发挥所述利用侧单元所要求的供暖能力的低温的情况下,使所述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发挥把水侧作为热源的蒸发器的功能,所以,即使外部大气温度是低温,也能发出要求的供暖能力。上述结构优选在所述辅助热源单元的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的水侧连接设置在屋外的锅炉。
本发明由于具备配置在屋内且具有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的辅助热源单元,经由第一切换阀和第二切换阀而可选择性切换地把该辅助热源单元的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侧与高压气体管和低压气体管连接,同时经由膨胀阀与液管连接,具备控制机构,其在使辅助热源单元的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进行利用侧单元的供暖运转时,使水侧作为热源的蒸发器而发挥功能,所以,能提高辅助热源单元的热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空调装置结构的图;
图2是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不能发出要求的供暖能力情况的图;
图4是表示把不能确保要求供暖能力的界限值温度作为能确定的判断信息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辅助热源单元控制流程的图;
图6是表示外部大气温度不足界限值温度时的制冷剂和水的流动的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空调装置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地面供暖板控制流程的图;
图9是表示外部大气温度在界限值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地面供暖板被接通时的制冷剂和水的流动的图;
图10是表示外部大气温度不足界限值温度的情况下,地面供暖板被切断时的制冷剂和水的流动的图;
图11是表示外部大气温度不足界限值温度的情况下,地面供暖板被接通时的制冷剂和水的流动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空调装置    2热源侧热交换器(空气对制冷剂热交换器)
11热源侧单元    22A、22B利用侧单元
26利用侧热交换器(空气对制冷剂热交换器)    31单元之间配管
32高压气体管    33低压气体管    34液管    40辅助热源单元
41A、41B切换阀(第一切换阀、第二切换阀)
42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    43水回路
43A辅助热源用循环路径(第一循环路径)
43B地面供暖用循环路径(第二循环路径)
44地面供暖板(热交换单元)    46泵    47锅炉    50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空调装置1结构的图。
该空调装置1把设置在屋外的热源侧单元11与设置在屋内的多台利用侧单元22A、22B由单元之间配管31进行连接,且把辅助热源单元40与单元之间配管31连接。
热源侧单元11具备:压缩机2、热源侧热交换器3和气液分离器4,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一端经由切换阀9A、9B而与压缩机2的制冷剂吐出管7和制冷剂吸入管8分路连接,另一方面,单元之间配管31由:与制冷剂吐出管7分路连接的高压气体管32、与制冷剂吸入管8分路连接的低压气体管33、经由电动式膨胀阀13而与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另一端连接的液管34构成。
利用侧单元22A、22B是进行室内空调的利用侧单元,具备电磁阀配置箱25和利用侧热交换器26,经由配置在各个电磁阀配置箱25中的切换阀25A、25B而把这些利用侧热交换器26的一端与高压气体管32和低压气体管33进行分路连接,同时把这些利用侧热交换器26的另一端经由电动式膨胀阀27而与液管34连接。这样就构成后面详细叙述的、使从压缩机2吐出的制冷剂在热源侧热交换器3和利用侧热交换器26间进行循环的制冷剂回路。
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3是使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对制冷剂热交换器,送风风扇5与该热源侧热交换器3相邻配置,利用该送风风扇5使外部大气(屋外空气)向热源侧热交换器3流动,促进制冷剂与外部大气的热交换。
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26是使制冷剂与空气(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空气对制冷剂热交换器,送风风扇28也与这些利用侧热交换器26相邻配置,利用各送风风扇28使室内空气向各利用侧热交换器26流动,促进制冷剂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
辅助热源单元40具备:电磁阀配置箱41、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与该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的水侧连接的水回路43。该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的制冷剂侧的一端经由配置在电磁阀配置箱41中的切换阀(第一切换阀和第二切换阀)41A、41B而与高压气体管32和低压气体管33分路连接。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的另一端经由电动式膨胀阀45而与液管34连接。泵46和锅炉47与上述水回路43连接。因此,该辅助热源单元40通过使泵46和锅炉47运转而使被锅炉47加热的水向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流动,在该热交换器42中利用水的热使制冷剂蒸发,即作为向制冷剂供给蒸发热的辅助热源而发挥功能。
如图2所示,作为上述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适用在多个传热板42A之间构成两系统流路(水流路42B和制冷剂流路42C)的板式热交换器,经由该传热板42A而使在流路42B、42C中流动的流体之间进行热移动。因此,该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通过增减传热板42A的片数就能容易地进行容量的增减。如图1所示,本结构的辅助热源单元40仅把锅炉47和与锅炉47连接的水回路43的一部分设置在屋外,把其以外的部分(电磁阀配置箱41、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膨胀阀45、泵46和水回路43的大部分)设置在屋内,把配置在屋外的部分限制在最小程度。
该空调装置1的热源侧单元11配置有控制装置50,且该控制装置50配置有由配线连接的外部大气温度传感器51,该控制装置50控制空调装置1的各部分,即控制热源侧单元11和利用侧单元21、22A、22B(包括辅助热源单元)的各部分,且利用外部大气温度传感器51来测定外部大气温度。
下面说明空调运转的动作。在由利用侧单元22A、22B对所有房间同时进行制冷运转时,通过把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一个的切换阀9A打开的同时把另一个切换阀9B关闭,而且把利用侧热交换器26的一个切换阀25A关闭的同时把另一个切换阀25B打开并使送风风扇5、28运转,使从压缩机2吐出的制冷剂顺序流经制冷剂吐出管7、切换阀9A、热源侧热交换器3和膨胀阀13并在此冷凝液化后,经过液管34向各利用侧单元22A、22B的膨胀阀27分配,并在此被减压。然后,在各利用侧热交换器26蒸发气化后顺序经过各个切换阀25B、低压气体管33、制冷剂吸入管8、气液分离器4而被压缩机2吸入。这样,热源侧热交换器3作为空冷冷凝器而起作用,另一方面,作为空冷蒸发器而起作用的多个利用侧热交换器26把所有房间进行制冷。
该制冷运转时(所有的利用侧单元22A、22B进行制冷运转时),把切换阀(第一切换阀和第二切换阀)41A、41B关闭的同时把泵46和锅炉47停止,把辅助热源单元40保持在停止的状态。
另一方面,对所有房间同时进行供暖运转时,把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一个切换阀9A关闭的同时把另一个切换阀9B打开,而且把利用侧热交换器26的一个切换阀25A打开的同时把另一个切换阀25B关闭,由此,从压缩机2吐出的制冷剂顺序流经制冷剂吐出管7、高压气体管32而向切换阀25A、利用侧热交换器26分配,在此各自冷凝液化后被各膨胀阀27减压并在液管34汇合,然后被热源侧热交换器3蒸发气化后顺序经过切换阀9B、制冷剂吸入管8、气液分离器4而被压缩机2吸入。这样,热源侧热交换器3作为空冷蒸发器而起作用,另一方面,作为空冷冷凝器而起作用的多个利用侧热交换器26对所有房间进行供暖。
制冷运转和供暖运转混合运转时,例如使利用侧单元22A进行制冷运转、使利用侧单元22B进行供暖运转时,把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一个切换阀9A打开的同时把另一个切换阀9B关闭,而且把制冷的利用侧单元22A的一个切换阀25A关闭的同时把另一个切换阀25B打开,且把供暖的利用侧单元22B的一个切换阀25A打开的同时把另一个切换阀25B关闭,使从压缩机2吐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顺序经过制冷剂吐出管7、切换阀9A而向热源侧热交换器3流动,同时使其余的制冷剂经过高压气体管32而向供暖的利用侧单元22B的切换阀25A、利用侧热交换器26流动,在该利用侧热交换器26和热源侧热交换器3被冷凝液化。
被这些热交换器26、3冷凝液化的制冷剂经过液管34而被利用侧单元22A的膨胀阀27减压后,在利用侧热交换器26被蒸发气化,然后经过各切换阀25B向低压气体管33流动,顺序经过制冷剂吸入管8和气液分离器4而被压缩机2吸入。通过这样作为冷凝器而发挥功能的利用侧热交换器26而把一个房间进行供暖,由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的其他利用侧热交换器26来把其他房间进行制冷。进行该制冷、供暖同时运转时,利用侧单元22B的膨胀阀27被全打开,不产生制冷剂压力损失,而且利用热源侧单元11的膨胀阀13进行压力调整,以使液管34内的液体制冷剂压力不会失去平衡。
在上述空调运转时,控制装置50获得利用侧单元22A、22B所进行空调的室内温度和目标温度,根据他们的温度差来计算要求能力(要求制冷能力、要求供暖能力),控制压缩机2的旋转频率以满足该要求能力。
但在供暖运转的情况下,当热源侧单元11周边的外部大气温度T1越低则越会出现下面的情况:由于被热源侧热交换器3提升的热量减少,根据外部大气温度T1即使以上限旋转频率驱动压缩机2,也不能达到要求的供暖能力(以下称为要求供暖能力P1)。具体如图3所示,当外部大气温度T1是x℃以上时则其要求供暖能力P1达到100%,相对地当外部大气温度T1变成y℃(y℃表示不足x℃的温度)时,则仅实现该要求供暖能力P1的z%(z%<100%)。图3的例表示了当外部大气温度T1是-20℃时仅能达到60%左右的情况。在此,出于上述理由,界限值温度x℃成为随要求供暖能力P1的不同而不同的值,要求供暖能力P1越高则界限值温度x℃越高。
在此,本实施例预先保持能判断外部大气温度T1是否不足能确保来自利用侧单元22A、22B要求供暖能力P1的界限值温度x℃的判断信息,根据该信息,当出现不能达到要求供暖能力P1的情况时,则使辅助热源单元40运转以消除热源不足。
图4是表示上述判断信息一例的图。该图表示使用表示要求供暖能力P1与界限值温度x℃对应关系的表格数据D1的情况。该表格数据D1表示与要求供暖能力P1A、P1B、P1C、...对应的界限值温度xA、xB、xC、...。但并不限定于该表格数据D1,例如也可以根据要求供暖能力P 1与外部大气温度T1的组合而使用能判断外部大气温度T1是否为不足界限值温度x℃的温度的其他表格数据,或也可以把要求供暖能力P1与界限值温度x℃的对应关系公式化,把现在的要求供暖能力P1代入到该公式中来确定界限值温度x℃。
下面说明辅助热源单元40的控制。图5是表示这时控制流程的图,该控制流程在任一利用侧单元22A、22B开始供暖运转时被实行(步骤S1)。
首先控制装置50通过外部大气温度传感器进行外部大气温度T1的检测(步骤S2),接着,控制装置50参照上述信息来确定与现在的要求供暖能力P1对应的界限值温度x℃,判断检测出的外部大气温度T1是否不足界限值温度x℃(步骤S3)。
这时,在外部大气温度T1不是不足界限值温度x℃的情况下(步骤S3:否),则控制装置50关闭切换阀41A、41B,而且保持停止泵46和锅炉47的状态,即保持辅助热源单元40停止的状态,继续仅由热源侧单元11供给空气热源的供暖(步骤S4)。
相对地,在外部大气温度T1不足界限值温度x℃的情况下(步骤S3:是),控制装置50一方面关闭切换阀(第一切换阀)41A,一方面打开切换阀(第二切换阀)41B,且使停止泵46和锅炉47进行运转(步骤S5)。因此,图6中制冷剂的流动如实线箭头所示那样,从压缩机2吐出的制冷剂通过供暖的利用侧单元(22A、22B中的任一个)被冷凝液化而向液管34流动,向该液管34流动的液体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膨胀阀45向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流动,且图6中水的流动如虚线箭头所示那样,被锅炉47加热的水向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流动,液体制冷剂被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蒸发气化并经过切换阀41B、低压气体管33、制冷剂吸入管8和气液分离器4被压缩机2吸入。
这样,由于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而把辅助热源单元40的热作为制冷剂热进行回收,所以能提高该空调装置1的供暖能力。且由于把该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和水回路43的大部分配置在屋内,所以它们不会被冷的外部大气冷却,能降低由外部大气引起的热损失。因此,通过这些能提高辅助热源(锅炉47)的热利用效率,即使在外部大气温度T1不足不能确保要求供暖能力P1的界限值温度x℃的情况下,也能输出要求供暖能力P1。
接着,控制装置50判断供暖运转是否停止(步骤S6),在供暖运转继续时(步骤S6:否)则反复实行上述步骤S1~S5(或S4)的处理,在供暖运转停止时(步骤S6:是)则关闭切换阀(第一切换阀和第二切换阀)41A、41B,而且保持停止泵46和锅炉47的状态,终止该处理。
该空调装置1在进行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除霜运转时,即把切换阀9A打开的同时把另一个切换阀9B关闭,图6中制冷剂的流动如点划线箭头所示那样,在高压气体管32内的高压制冷剂向热源侧热交换器3流动的情况下,也是一方面关闭切换阀(第一切换阀)41A,一方面打开切换阀(第二切换阀)41B和膨胀阀45,且使停止泵46和锅炉47进行运转,被锅炉47加热的水向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流动,使液体制冷剂被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蒸发气化。这样,在除霜运转时也是使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作为把水侧作为当作热源的蒸发器来发挥功能,能提高制冷剂温度提高除霜能力,缩短除霜时间。
如以上说明,由于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1具备配置在屋内且具有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的辅助热源单元40,在进行利用侧单元22A、22B的供暖运转时,使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作为把水侧作为当作热源的蒸发器来发挥功能,所以,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等能避免被外部大气冷却的情况而降低热损失。因此,不被外部大气温度左右,能提高辅助热源单元40的热利用效率。其结果是可把能得到要求供暖能力P1的温度范围扩展到更低的温度范围,能防止在冬天外部大气温度降低时供暖能力的降低,换言之,能实现适用于由外部大气温度T1低而空气热源容易出现热源不足的寒冷地区用的空调装置1。
且本结构仅在外部大气温度T1成为不能确保要求供暖能力P1的低温(界限值温度x℃)以下的情况下才利用辅助热源单元40,所以能避免不必要地运转辅助热源单元40的情况。
<第二实施例>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空调装置1结构的图。该第二实施例在水回路43配置有地面供暖板44。以下对与第一实施例大致同样的结构付与同样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的说明,详细说明不同的部分。
地面供暖板44利用热辐射来加热地面附近的空气(室内空气)以进行供暖,该地面供暖板44和一个利用侧单元22A被设置在同一房间。
详细说就是,地面供暖板44作为把在水回路43中流动的水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水对空气热交换单元而发挥功能,水回路43设置有:使水在锅炉47与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之间进行循环的辅助热源用循环路径(第一循环路径)43A、从该辅助热源用循环路径43A分路而使水在地面供暖板44与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之间进行循环的地面供暖用循环路径(第二循环路径)43B、许可/禁止向辅助热源用循环路径43A循环的切换阀48、许可/禁止向地面供暖用循环路径43B循环的切换阀49。
图8是表示供暖运转控制流程概略的图。该控制流程表示对设定有地面供暖板44和利用侧单元22A的房间(以下称为第一房间)进行供暖运转的控制流程,对设置有利用侧单元22B的其他房间(以下称为第二房间)在指示该利用侧单元22B进行供暖运转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进行利用侧单元22B的供暖运转,把第二房间供暖。前提是压缩机2进行运转。
首先控制装置50通过设置在第一房间的操作装置检测是否输入了地面供暖板44的运转指示(第一房间的供暖运转指示)(步骤S1A)。当控制装置50检测到地面供暖板44的接通指示(运转指示)时(步骤S2A:是),则把切换阀49打开的同时使泵46运转,使水在连接地面供暖板44与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的辅助热源用循环路径43A中循环,仅由地面供暖板44进行供暖运转(步骤S3A)。
接着,在经过规定时间后,控制装置50检测从利用侧单元22A通知的房间温度(室内温度)(步骤S4A),当该房间温度与目标温度不大致一致时(步骤S5A:否),则打开利用侧单元22A的一个切换阀25A的同时,关闭另一个切换阀25B,由此进行追加利用侧单元22A的供暖运转(步骤S6A)。另一方面,当房间温度与目标温度大致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5A:是),则在仅由地面供暖板44进行供暖运转时继续该供暖运转并向接着的步骤S7A的处理转移,而若是利用地面供暖板44和利用侧单元22A这两者进行的供暖运转,则在变更成仅由地面供暖板44进行供暖运转后(步骤S6B)后向接着的步骤S7A的处理转移。
控制装置50判断是否输入了地面供暖板44的切断指示(运转停止指示),在没输入切断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7A:否),向步骤S4A的处理转移,反复进行步骤S4A~S7A的处理,在输入有切断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7A:是),则终止供暖运转。即设置有地面供暖板44和利用侧单元22A的房间的供暖运转,是以地面供暖即热辐射的供暖为主,而以利用侧单元22A的供暖即热风的供暖为辅,限于仅当地面供暖而供暖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才进一步进行利用侧单元22A的供暖。之所以这样以地面供暖(热辐射的供暖)为主,是由于热辐射是以自然对流来向室内供暖,相比于以强制空气对流向室内供暖的热风供暖,对于用户来说能提供感觉不到风的供暖环境。
下面详细叙述在上述供暖运转时,外部大气温度T1在界限值温度x℃以上时和在不足界限值温度x℃时的控制和制冷剂与水的流动。
供暖运转时在外部大气温度T1是界限值温度x℃以上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关闭切换阀48且保持锅炉47停止的状态。这时,若是地面供暖板44被切断(停止运转),则控制装置50保持切换阀49关闭的状态,而若是地面供暖板44被接通(运转中),则在打开切换阀49的同时使泵46运转,而且打开切换阀(第一切换阀)41A和膨胀阀45,并关闭切换阀(第二切换阀)41B,使水的流动如图9中虚线箭头所示那样,使水在地面供暖用循环路径43B中流动,使水向地面供暖板44循环。
这时图9中制冷剂的流动如实线箭头所示那样,在高压气体管32中流动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切换阀41A向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流动,因此气体制冷剂被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冷凝,由其冷凝热来加热水,被冷凝液化的制冷剂通过膨胀阀45在液管34中汇合,然后,在热源侧热交换器3被蒸发气化后顺序经过切换阀9B、制冷剂吸入管8和气液分离器4,被压缩机2吸入。这样,使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作为冷凝器来发挥功能,由制冷剂的冷凝热来加热水,能由地面供暖板44进行供暖。在使利用侧单元22A、22B运转时,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把各利用侧单元22A、22B的一个切换阀25A打开,并把另一个切换阀25B关闭,这样使用各利用侧单元22A、22B来进行供暖。
与此相对,供暖运转时在外部大气温度T1不足界限值温度x℃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实行图5中的步骤S5处理,一方面关闭切换阀(第一切换阀)41A,一方面打开切换阀(第二切换阀)41B,图10中制冷剂的流动如实线箭头所示那样,在液管34中流动的制冷剂经由膨胀阀45向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流动。
这时,控制装置50在把切换阀48打开的同时使泵46和锅炉47运转,若是地面供暖板44被切断(停止运转),则保持切换阀49关闭的状态,水的流动如图10中虚线箭头所示那样,被锅炉47加热的水在辅助热源用循环路径43A中流动,使该水向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流动。这样就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使液体制冷剂被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蒸发气化,并经过切换阀41B、低压气体管33、制冷剂吸入管8和气液分离器4被压缩机2吸入,利用水侧的热源来提高运转中的利用侧单元22B所进行的空调装置1的供暖能力。
在外部大气温度T1不足界限值温度x℃的情况下,若是地面供暖板44被接通(开始运转),则控制装置50在打开切换阀48的同时使泵46和锅炉47运转,而且打开切换阀49。因此,水的流动如图11中虚线箭头所示那样,被锅炉47加热的水在辅助热源用循环路径43A和从该路径43A分路的地面供暖用循环路径43B中流动,使水在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和地面供暖板44中循环。这样,利用水侧的热源由地面供暖板44进行供暖。
这时由于也是使液体制冷剂被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蒸发气化,并经过切换阀41B、低压气体管33、制冷剂吸入管8和气液分离器4被压缩机2吸入,所以能利用水侧的热源来提高运转中的利用侧单元22A、22B所进行的空调装置1的供暖能力。这样,即使在仅利用空气热源供暖能力低下的低外部大气温度时,也能通过辅助热源单元40来防止利用侧单元22A、22B的供暖能力降低,而且还能利用该辅助热源单元40进行地面供暖。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例中,由于在配置在屋内且具有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42的辅助热源单元40的水回路43上连接有地面供暖板44(相当于是使水和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水对空气热交换单元),使该辅助热源单元40热源的一部分作为地面供暖板44的热源而发挥功能,所以在第一实施例效果的基础上,即使出现空气热源的热源不足的状况时,也能由地面供暖板44进行供暖,能实现适用于寒冷地区用的带地面供暖功能的空调装置1。
由于把地面供暖板44连接在水回路43屋内配置部分上,所以能减少由外部大气引起的热损失,在上述地面供暖板44之外还能容易地追加设置在墙壁等处的辐射板等配置在屋内的其他热交换单元。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而是能实施各种变更。

Claims (4)

1、一种空调装置,把具备压缩机和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热源侧单元与具备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多台利用侧单元由单元之间配管连接,经由切换阀把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吐出管和制冷剂吸入管分路连接,而且所述单元之间配管由与所述制冷剂吐出管分路连接的高压气体管、与所述制冷剂吸入管分路连接的低压气体管、与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连接的液管构成,在把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经由切换阀与所述高压气体管和所述低压气体管分路连接的同时,把膨胀阀与所述液管连接而形成制冷剂回路,能使所述利用侧单元同时进行制冷运转或同时进行供暖运转,而且还能把制冷运转和供暖运转混合进行,
该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配置在屋内且具有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的辅助热源单元,
经由第一切换阀和第二切换阀而可选择性切换地把该辅助热源单元的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侧与所述高压气体管和所述低压气体管进行连接,同时经由膨胀阀与所述液管连接,
具备控制机构,其在使所述辅助热源单元的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进行所述利用侧单元的供暖运转时,使水侧作为热源的蒸发器而发挥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把热交换单元与所述辅助热源单元的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的水侧连接,使水侧的热源作为所述热交换单元的热源来发挥功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利用侧单元的供暖运转时,在外部大气温度低于不能发挥所述利用侧单元所要求的供暖能力的低温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使所述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发挥把水侧作为热源的蒸发器的功能。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辅助热源侧单元的水对制冷剂热交换器的水侧连接有设置在屋外的锅炉。
CN2008100917848A 2007-07-17 2008-04-14 空调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94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85224A JP4997004B2 (ja) 2007-07-17 2007-07-17 空気調和装置
JP185224/07 2007-07-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9456A true CN101349456A (zh) 2009-01-21
CN101349456B CN101349456B (zh) 2010-09-29

Family

ID=39864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178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9456B (zh) 2007-07-17 2008-04-14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82749B2 (zh)
EP (1) EP2017540B1 (zh)
JP (1) JP4997004B2 (zh)
KR (1) KR20090008108A (zh)
CN (1) CN10134945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8324A (zh) * 2010-11-30 2012-05-30 张耀中 空气能热泵冷暖热一体化设备
CN104520653A (zh) * 2012-08-02 2015-04-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包括用于增大加热能力的单元的空调设备
CN105276857A (zh) * 2014-06-30 2016-01-27 庄雅凤 温度控制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90407B1 (ko) * 2010-05-20 2012-10-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히트펌프 연동 급탕장치
WO2012081052A1 (ja) * 2010-12-15 2012-06-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給湯複合システム
US9845981B2 (en) * 2011-04-19 2017-12-19 Liebert Corporation Load estimator for control of vapor compression cooling system with pumped refrigerant economization
US20130167559A1 (en) * 2012-01-02 2013-07-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eat pump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534818B2 (en) * 2012-01-17 2017-01-03 Si2 Industries, Llc Heat pump system with auxiliary heat exchanger
KR101852374B1 (ko) * 2012-01-20 2018-04-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실외 열교환기
CN104704300B (zh) * 2012-10-10 2016-10-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US10101043B2 (en) 2013-07-26 2018-10-16 Energy Design Technology & Solutions, Inc. HVAC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9991657B2 (en) * 2015-09-30 2018-06-05 Apple Inc. Magnetic adapter
MY191401A (en) * 2017-04-11 2022-06-24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Air-conditioner
CN109386988B (zh) * 2018-10-22 2020-11-2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室外机、控制方法及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9751787A (zh) * 2019-03-01 2019-05-14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地暖一体机组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79962A (ja) * 1989-04-20 1990-11-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3138154B2 (ja) * 1994-09-22 2001-02-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H0926220A (ja) * 1995-07-14 1997-01-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EP1275913A3 (en) 2001-06-26 2003-08-13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Multiform gas heat pump typ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3858015B2 (ja) 2003-09-30 2006-12-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媒回路及び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JP4380293B2 (ja) * 2003-10-29 2009-12-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6003023A (ja) 2004-06-18 2006-01-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凍装置
JP4118254B2 (ja) 2004-06-18 2008-07-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2006052934A (ja) 2004-07-12 2006-02-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熱交換装置および冷凍装置
EP1775528A1 (en) 2004-08-02 2007-04-18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unit
US7261243B2 (en) * 2004-12-22 2007-08-28 Emerson Electric Co. Thermostat responsive to inputs from external device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8324A (zh) * 2010-11-30 2012-05-30 张耀中 空气能热泵冷暖热一体化设备
CN104520653A (zh) * 2012-08-02 2015-04-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包括用于增大加热能力的单元的空调设备
CN104520653B (zh) * 2012-08-02 2016-09-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包括用于增大加热能力的单元的空调设备
CN105276857A (zh) * 2014-06-30 2016-01-27 庄雅凤 温度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17540B1 (en) 2011-05-18
EP2017540A1 (en) 2009-01-21
JP2009024886A (ja) 2009-02-05
US20090019884A1 (en) 2009-01-22
US8082749B2 (en) 2011-12-27
JP4997004B2 (ja) 2012-08-08
CN101349456B (zh) 2010-09-29
KR20090008108A (ko) 2009-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9456B (zh) 空调装置
CN106196380B (zh) 一种制冷剂过冷热量再利用热回收空气处理机组
WO2011099054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5414638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US20150369498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O2013008278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3088484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0640855B1 (ko) 멀티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 방법
KR100640858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5492833A (zh) 热回收型制冷装置
KR100640856B1 (ko) 멀티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EP2375187B1 (en) Heat pump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of heat pump apparatus
KR101964946B1 (ko) 외기온도 보상형 고효율 냉각시스템
JP2006010137A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100347493C (zh) 整体式空调系统
KR100830663B1 (ko) 고층용 수냉식 공기조화기
KR101562744B1 (ko) 환기 유니트와 연동되는 공조 시스템
KR101321545B1 (ko) 공기조화기
JP7018775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KR100744504B1 (ko) 냉난방 시스템
JPH10300254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0822614A (zh)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1642437B1 (ko) 난방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난방 시스템
CN217383113U (zh) 一种空调器
KR20140089796A (ko) 급탕 겸용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

Termination date: 2015041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