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4683A - 显示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44683A
CN101344683A CNA2008102144384A CN200810214438A CN101344683A CN 101344683 A CN101344683 A CN 101344683A CN A2008102144384 A CNA2008102144384 A CN A2008102144384A CN 200810214438 A CN200810214438 A CN 200810214438A CN 101344683 A CN101344683 A CN 101344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ortion
light
panel
edge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144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44683B (zh
Inventor
陈建宏
赖清坤
林文新
邱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21443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446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44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4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44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4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器装置。此种显示器装置包含光源支架、光学膜片组及显示面板。光源支架包含反射面、膜片支撑部及面板支撑部。反射面与膜片支撑部相交于一棱边。膜片支撑部连接至一端面的一端,面板支撑部则连接于端面的另一端,且位于膜片支撑部之上。光学膜片组配置于膜片支撑部上,膜片支撑部支撑光学膜片组的端缘,显示面板配置于面板支撑部上,面板支撑部支撑显示面板的端缘。显示面板包含有可视区域及位于可视区域外侧的遮光结构,反射面与膜片支撑部相接的棱边位于遮光结构的垂直投影内。

Description

显示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防止边缘亮带的显示器装置,特别是一种可防止边缘亮带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面板(LCD Panel)厚度薄、质量轻且携带方便,相较CRT显示器具有低辐射的优点,使得近年来的需求快速增加。特别是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关键性零组件之一。随着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的提升,背光模块更朝向薄形化、高亮度及降低成本的市场方向发展。为保持液晶显示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开发与设计出更优质的背光模块,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图1所示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包含背光模块20、设置于背光模块20上的液晶面板70及前框90。以使用灯管光源的背光模块20而言,背光模块20包含灯管21、灯管支撑架23及光学膜片50。一般现有的灯管支撑架23采用两件式的设计,即包括灯管固定座(lamp holder)与胶框(frame),但由于两件式的设计会提高模具制备及产品生产的成本,因此现今多采用如图1所示的一件式设计,即将灯管固定座与胶框整合为一件灯管支撑架的复合型支撑架设计。
如图1所示,灯管支撑架23的内面下缘形成为反射面25,供反射灯管21产生的光线形成反射效果,以提高光线利用的效率。当灯管支撑架23采用一件式设计时,传统上以黑色材质射出形成灯管支撑架23的本体,再于反射面25上贴附反射材质。此外,亦可以双色射出方式,直接于灯管支撑架23的本体上形成白色的反射面25,而灯管支撑架23的本体部分则为黑色。由于上述方式的成本依然偏高,且费工费时,因此仍不尽理想。然而,若直接以白色材质射出形成灯管支撑架23,虽然反射面25无需再加工,但由于灯管支架23于支撑光学膜片50部分的白色材质会于光学膜片50边缘造成过量反射,故易于液晶面板70的边缘位置观察到亮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装置,可避免于可视区域边缘产生亮带的状况。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装置,可节省生产的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装置,可简化生产流程并节省工时。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器装置,包含:一光源支架,包含一反射面、一膜片支撑部与一面板支撑部,该反射面与该膜片支撑部相交于一棱边,该膜片支撑部与该面板支撑部相接于一端面;一光学膜片组,配置在该膜片支撑部上;以及一显示面板,配置在该面板支撑部上,该显示面板包含一可视区域与一遮光结构,该遮光结构位于该可视区域的边缘外侧,其中该棱边位于该遮光结构的垂直投影内。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显示器装置,包含:一白色复合型支撑架,包含一反射面、一膜片支撑部与一面板支撑部,该反射面与该膜片支撑部相交于一棱边,该膜片支撑部与该面板支撑部相接于一端面;一光学膜片组,配置在该膜片支撑部上;一显示面板,配置在该面板支撑部上,该显示面板包含一可视区域与一遮光结构,该遮光结构位于该可视区域的边缘外侧;以及一前框,配置在该显示面板与该面板支撑部上,且该前框环绕且曝露出该可视区域,其中该端面的底缘和该可视区域的边缘相切的观察面与该显示面板之间的夹角介于35°与45°之间。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器装置,包含显示面板及背光模块。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模块的出光侧,并接收背光模块发出的光线以产生影像。背光模块包含光源模块、光源支架及光学膜片组。光源支架包含有反射面、膜片支撑部与面板支撑部。反射面位于光源支架的下半部并朝向光源模块,以此反射光源模块产生的光线。反射面的一端缘与膜片支撑部的端缘相交并夹有一角度,以形成棱边。膜片支撑部连接至一端面的一端;面板支撑部则连接至端面的另一端,且位于膜片支撑部之上。
光学膜片组设置于光源模块上方,供对光源模块产生的光线进行调整。光学膜片组配置于膜片支撑部上,膜片支撑部支撑光学膜片组的端缘,膜片支撑部提供光学膜片组必要的支撑力,以固定光学膜片组在背光模块中的相对位置。显示面板配置于面板支撑部上,面板支撑部支撑显示面板的端缘,以提供显示面板必要的支撑力,以固定显示面板在显示器装置中的相对位置。显示面板包含有可视区域及遮光结构。当背光模块产生的光线进入显示面板后,即经由液晶层的控制于可视区域中产生影像。遮光结构位于可视区域的边缘外侧;以垂直显示面板的方向而言,反射面与膜片支撑部相交的棱边位于遮光结构的垂直投影内。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此设计,反射面反射至光学膜片组端缘的光线即会减少,以配合原本膜片支撑部自身反射所增加的光线,因此可均匀调合背光模块于靠近光源支架位置的光线,避免于显示面板的侧边产生亮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和沿A-A’线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显示器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和沿B-B’线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显示器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显示器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显示器装置的再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液晶显示装置    20背光模块
21灯管            23灯管支撑架
25反射面          50光学膜片
70液晶面板        90前框
95显示器装置      100显示面板
101上基板         103下基板
110可视区域       130遮光结构
200背光模块       210光源模块
300光源支架       310反射面
311孔洞            330膜片支撑部
331棱边            340端面
341间隙            350面板支撑部
500光学膜片组      700前框
710内缘            800观察面
θ反射面与光学膜片组之间的夹角
α观察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器装置及其使用的光源支架。以较佳实施例而言,本发明的显示器装置包含液晶显示器;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显示器装置亦可包含其它使用背光模块或光源的显示器,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此处所说的液晶显示装置泛指使用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包含家用的液晶电视、个人电脑及膝上型电脑的液晶监视器、行动电话及数码相机的液晶显示屏等。
如图2所示,显示器装置95包含显示面板100及背光模块200。显示面板100设置于背光模块200的出光侧,并接收背光模块200发出的光线以产生影像。显示面板100为液晶面板;然而在其它不同实施例中,亦可为其它使用背光的显示面板,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背光模块200包含光源模块210、光源支架300及光学膜片组500。如图2所示,光源模块210由灯管光源(例如冷阴极灯管)所组成;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光源模块210亦可由发光二极管等其它形式的光源组成,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2所示,光源支架300包含有反射面310、膜片支撑部330与面板支撑部350。在较佳实施例中,光源支架300以一体成形方式形成一完整的框体,例如使用模内射出成型的制程生产。以射出成型的制程而言,光源支架300以白色单色射出的方式制成,即白色复合型支撑架;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以其它单色射出或双色射出的方式制成,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在不同实施例中,光源支架300亦可形成为单边的支架,而与分离的外框组合,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2及图3所示,反射面310位于光源支架300相对两端的下半部,并朝向光源模块210,以此反射光源模块210产生的光线;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反射面310亦可环绕光源支架300设置,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此实施例中,反射面310形成为一狭长平面,且沿光源支架300的延伸方向分布。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反射面310的下缘较朝光源模块210方向突伸,使反射面310形成为斜面;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反射面310亦可相对光源模块210形成为一垂直面,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此外,由于在此实施例中,光源模块210由灯管光源所组成,反射面310上相应形成多个孔洞311供灯管光源伸入。换言之,反射面310亦提供阻挡光源模块210末端光线外泄的功能。
在较佳实施例中,光源支架300以白色单色射出成形或双色射出成形制成,因此反射面310即具有反光的效果。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于反射面310上加贴反光材料以增加反射效果,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此外,亦可于反射面310上形成光学结构或改变几何性质以增加反射效果或导引光线。在不同实施例中,当光源支架300以深色材质制成时,可加贴反光材料以形成反射面310。
如图2及图3所示,膜片支撑部330形成于光源支架300的相对两端,并与反射面310相应;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膜片支撑部330亦可环绕光源支架300设置,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反射面310与膜片支撑部330相交于棱边331;换言之,反射面310的一端缘与膜片支撑部330的端缘相交并夹有一角度,以形成棱边331。膜片支撑部330包含平行于光源模块210的延长平台表面,以支撑光学膜片组500的端缘部分。膜片支撑部330沿光源支架300的延伸方向延伸;换言之,在此实施例中,棱边331的延伸方向亦沿光源支架300的延伸方向延伸。
如图3所示,膜片支撑部330连接至一端面340的一端。在此实施例中,端面340垂直于膜片支撑部330并朝反射面310的反向延伸。由图3的剖视图可知,膜片支撑部330包围形成一间隙341,供容纳光学膜片组500。面板支撑部350连接于端面340的另一端,且平行于膜片支撑部330。面板支撑部350形成于光源支架300的相对两端,并与膜片支撑部330相对应;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面板支撑部350亦可环绕光源支架300设置,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此外,面板支撑部350形成为平行于膜片支撑部330的延长平台表面,以支撑显示面板100的端缘部分。
如图2所示,光学膜片组500设置于光源模块210上方,供对光源模块210产生的光线进行调整。光学膜片组500包含扩散膜、增亮膜或其它可改变光学性质的膜片。如图3所示,光学膜片组500配置于膜片支撑部330上,膜片支撑部330支撑光学膜片组500的端缘,且伸入膜片支撑部330所包围形成的间隙341。连接膜片支撑部330与面板支撑部350的端面340垂直于光学膜片组500设置,且端面340位于反射面310与膜片支撑部330相交的棱边331与光学膜片组500的侧边之间。在较佳实施例中,间隙341的宽度大于光学膜片组500的总厚度,两者的差异约在0.5毫米(mm)左右。此外,间隙341的宽度范围介于3毫米(mm)与3.7毫米(mm)之间,然而此尺寸可依光学膜片组500的总厚度加以调整,本发明不以前述尺寸为限。膜片支撑部330提供光学膜片组500必要的支撑力,以固定光学膜片组500在背光模块200中的相对位置。
如图2及图3所示,显示面板100配置于面板支撑部350上。在此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平行设置于光学膜片组500上方;换言之,光学膜片组500夹设于显示面板100与光源模块210之间。如图3所示,面板支撑部350支撑显示面板100的端缘,以提供显示面板100必要的支撑力,将显示面板100固定在显示器装置95中的相对位置。以较佳实施例而言,显示面板100叠合于面板支撑部350的长度范围介于4毫米(mm)与5毫米(mm)之间,然而此尺寸可依显示面板100的尺寸加以调整,本发明不以前述长度为限。在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由于棱线331相较于端面340的位置更接近显示面板100的中心,因此膜片支撑部330可提供的支撑面积大于面板支撑部350所提供的支撑面积。在此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组500与膜片支撑部330重叠的面积大于显示面板100与面板支撑部350重叠的面积。
显示面板100包含有可视区域110及非可视区域;遮光结构130位于非可视区域中,并与可视区域110的边缘相邻。可视区域110代表显示面板100上显示影像的部分;以液晶面板为例,当背光模块200产生的光线进入显示面板100后,随即经由液晶层的控制而于可视区域110中产生影像。如图3所示,遮光结构130位于可视区域的边缘外侧,且围绕可视区域110分布,并形成一框体结构。在较佳实施例中,遮光结构130包含黑色框状结构,以降低光线通过的可能性,减少产生漏光的现象。在此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包含上基板101及下基板103;遮光结构130形成于上基板101及下基板103之间。以此较佳实施例而言,遮光结构130形成于上基板101的内面,并形成为位于彩色滤光层边缘外的黑色矩阵(black matrix),而与对应可视区域110的彩色滤光层内的黑色矩阵有所区别。
如图3所示,以垂直显示面板100的方向而言,反射面310与膜片支撑部330相交的棱边331位于遮光结构130的垂直投影内。换言之,若自棱边331延伸出垂直显示面板100的观察面,此观察面即会通过遮光结构130。在较佳实施例中,棱边331对应于遮光结构130的正中央位置;亦即上述自棱边331延伸且垂直显示面板100的直线会穿过遮光结构130的中央位置。通过此设计,反射面310反射至光学膜片组500端缘的光线即会减少,与原本膜片支撑部330自身反射所增加的光线配合后,即可均匀调合背光模块200于靠近光源支架300位置的光线,避免于显示面板100的侧边产生亮带。
如图2及图3所示,显示器装置95另包含有设置在显示面板100与面板支撑部350上的前框700。换言之,前框700位于显示面板100的显示侧,并自侧边包覆面板支撑部350及显示面板100。如图3所示,前框700环绕且曝露出可视区域110,且其内缘710位于棱边331与端面340之间,且前框700与遮光结构130部分重叠。具体而言,内缘710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投影落于棱边331与端面340的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投影之间,即该内缘710位于该端面340的外侧。通过此设计,可将面板支撑部350及端缘340隐藏于前框700的覆盖范围内,以降低亮带产生的机会。然而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前框700的内缘710亦可与端面340近似平齐,即该内缘710亦可位于该端面340的外侧或内侧,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在图3及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反射面310相对膜片支撑部330及光学膜片组500均呈一斜面状态,且与光学膜片组500之间的夹角θ范围介于70°与90°之间。在如图5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反射面310则可完全垂直于光学膜片组500。
如图6所示,端面340的底缘剖面呈现一直角的转角。若自端面340的底缘朝显示面板100的可视区域110边缘延伸形成与可视区域110边缘相切的虚拟观察面800,则观察面800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夹角α范围介于35°与45°之间。此角度设计亦可应用于图3、图4及图5所示的实施例。通过该角度设计,可减少显示面板100侧边被观察到亮带的可能性。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显示器装置,包含:
一光源支架,包含一反射面、一膜片支撑部与一面板支撑部,该反射面与该膜片支撑部相交于一棱边,该膜片支撑部与该面板支撑部相接于一端面;
一光学膜片组,配置在该膜片支撑部上;以及
一显示面板,配置在该面板支撑部上,该显示面板包含一可视区域与一遮光结构,该遮光结构位于该可视区域的边缘外侧,其中该棱边位于该遮光结构的垂直投影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装置,其中该光源支架为一体成型的单色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装置,其中与该端面的底缘和该可视区域的边缘相切的观察面与该显示面板之间的夹角介于35°与45°之间。
4.一种显示器装置,包含:
一白色复合型支撑架,包含一反射面、一膜片支撑部与一面板支撑部,该反射面与该膜片支撑部相交于一棱边,该膜片支撑部与该面板支撑部相接于一端面;
一光学膜片组,配置在该膜片支撑部上;
一显示面板,配置在该面板支撑部上,该显示面板包含一可视区域与一遮光结构,该遮光结构位于该可视区域的边缘外侧;以及
一前框,配置在该显示面板与该面板支撑部上,且该前框环绕且曝露出该可视区域,其中与该端面的底缘和该可视区域的边缘相切的观察面与该显示面板之间的夹角介于35°与45°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装置,其中该反射面与该光学膜片组之间的夹角介于70°与90°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装置,其中该端面垂直于该光学膜片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装置,其中该端面位于该棱边与该光学膜片组的侧边之间。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装置,其中该棱边位于该遮光结构的垂直投影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装置,其中该棱边对应于该遮光结构的正中央处。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装置,其中该前框环绕该可视区域的内缘与该端面近似平齐。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装置,其中前框环绕该可视区域的内缘位于该棱边与该端面之间。
CN2008102144384A 2008-08-26 2008-08-26 显示器装置 Active CN101344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44384A CN101344683B (zh) 2008-08-26 2008-08-26 显示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44384A CN101344683B (zh) 2008-08-26 2008-08-26 显示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4683A true CN101344683A (zh) 2009-01-14
CN101344683B CN101344683B (zh) 2010-12-22

Family

ID=40246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44384A Active CN101344683B (zh) 2008-08-26 2008-08-26 显示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4468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6230A (zh) * 2010-12-31 2011-06-15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新型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02065A (zh) * 2011-10-04 2012-04-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3698937A (zh) * 2013-12-04 2014-04-02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4103C (zh) * 2005-06-01 2009-01-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防止漏光功能的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
CN100492135C (zh) * 2007-06-19 2009-05-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改善液晶显示器漏光的背光模块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6230A (zh) * 2010-12-31 2011-06-15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新型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96230B (zh) * 2010-12-31 2014-07-09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02065A (zh) * 2011-10-04 2012-04-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3698937A (zh) * 2013-12-04 2014-04-02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103698937B (zh) * 2013-12-04 2016-06-08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4683B (zh) 201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662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0485489C (zh) 液晶显示器
CN107966843B (zh) 显示装置
US9366804B2 (en) Backplane an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SG192177A1 (en) Multi-display system and translucent cover used thereby
JP201010775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4199213A (zh) 一种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03676228A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9864231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021770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003732A (ja) 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
WO2020147213A1 (zh) 支撑结构、背光单元和显示面板
CN112068353A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拼接屏
EP2133738A1 (en) Optical member unit, lighting device for display, display,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1344683B (zh) 显示器装置
JP4583498B2 (ja) 光学部材ユニット、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00283905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207281424U (zh) 一种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模组
WO2011062023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1067693B (zh) 液晶显示模块、框架组件及其支架
US9638905B1 (en) Optical film and narrow frame display device
KR20110070603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839571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light source block used therein
KR10166097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11327351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light shielding layer covering a ga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