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7705B - 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7705B
CN101337705B CN2008100488109A CN200810048810A CN101337705B CN 101337705 B CN101337705 B CN 101337705B CN 2008100488109 A CN2008100488109 A CN 2008100488109A CN 200810048810 A CN200810048810 A CN 200810048810A CN 101337705 B CN101337705 B CN 1013377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tmorillonite
titanium dioxide
aluminum chloride
polymerize aluminum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488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7705A (zh
Inventor
严春杰
梅娟
朱小燕
余洪杰
冯亮
肖国琪
马睿
海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081004881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377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37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7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77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77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清除蓝藻的蒙脱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用于水污染的治理。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二氧化钛溶胶;2)制备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将蒙脱石加入到步骤1)制备的二氧化钛溶胶中,得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3)在搅拌的同时,将聚合氯化铝溶于水配成质量分数为30%~70%的溶液,滴加到步骤2)制备的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中;继续搅拌1~3小时后,形成凝胶;将凝胶置于65~80℃烘箱中烘干,研磨,即得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该法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能快速有效的清除水域中的蓝藻,且工艺过程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清除蓝藻的蒙脱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用于水污染的治理。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蓝藻水华大面积爆发,释放出有毒物质,使水体腥臭难闻,溶解氧减少,大量鱼类死亡,严重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活生产,因此如何治理蓝藻污染成为当今国内外努力探索的一大难题。
目前,清除水域中蓝藻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物理化学法等。
物理法主要采取超声破坏、机械清除等措施,如沈银武等的《富营养湖泊滇池水华蓝藻的机械清除》,“防止蓝藻水华发生打捞蓝藻的方法”(申请号200710023918.8),“蓝藻清理机”(专利号ZL200720128782.2)等。虽然直接打捞的方法在水华蓝藻大量爆发时使用效果较好,但因藻体小,采用的捞网网目小,打捞蓝藻时易带出大量水分,因此清除蓝藻效率低,且在蓝藻浓度较低时无明显效果。另外,蓝藻随着光照和温度的变化在水中上浮和下沉,采用物理法无法清除水体中不同深度的蓝藻。
化学法是通过投放化学药剂(统称杀藻剂)来控制水中藻类的繁殖。如裴海燕等的《臭氧杀藻特性试验研究》、况琪军等的《一种新型消毒剂的杀藻研究》等。该法简单易行,清除蓝藻效果明显,但它用量大且不可避免地将造成环境污染或破坏生态平衡,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非常严重,而且难以消除。
生物法主要采用微生物防治、食藻生物、水生植物抑制等方法。如“复合微生物处理湖泊蓝藻的方法”(申请号200710025128.3),“一种控制蓝藻水华的方法”(申请号200410012928.8),“凤眼莲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蓝藻”(申请号01108743.9)等。该法既受环境条件影响也可能对生物群种结构、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不能从根本上清除湖中的污染物,有反弹现象,且较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其效果。
物理化学法是利用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作用来清除蓝藻,如华中科技大学廖兴盛等的《UV-C光催化纳米TiO2对蓝藻生长影响的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尹海川的博士学位论文《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抑杀蓝藻生长的研究》等都采用二氧化钛清除蓝藻,然而使用超细粉体TiO2处理废水存在着易凝聚、难回收、成本高等缺点,同时悬浮粒子对光线的吸收阻挡影响了光的辐射深度,影响光催化效果。专利ZL200410067260.7采用在蓝藻水域中的搅拌机运行时喷洒净水剂,其特征是净水剂由膨润土、聚合氯化铝、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复配组成,利用膨润土的吸附性和聚合氯化铝、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絮凝作用清除蓝藻。用该配方做清除蓝藻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净水剂清除水中蓝藻的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蓝藻的去除能力高、去除速率高的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成份包括二氧化钛、蒙脱石和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与蒙脱石的配比为1~3mmol∶1g,聚合氯化铝与二氧化钛的重量比值为0.05~1。
上述的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二氧化钛溶胶:向无水乙醇中加入钛酸丁酯,使无水乙醇与钛酸丁酯的体积比为(2~7)∶1,搅拌5~10min后,加入硝酸调节pH=1~3;再滴加蒸馏水,使蒸馏水与钛酸丁酯的体积比为(0.2~0.6)∶1,搅拌5~10min后得透明的二氧化钛溶胶;
2)制备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在搅拌的同时,按钛酸丁酯与蒙脱石的配比为1~3mmol∶1g,将蒙脱石加入到步骤1)制备的二氧化钛溶胶中,得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
3)在搅拌的同时,取聚合氯化铝,使聚合氯化铝与二氧化钛的重量比为0.05~1(钛酸丁酯与二氧化钛的摩尔量相同);将聚合氯化铝溶于水配成质量分数为30%~70%的溶液,滴加到步骤2)制备的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中;继续搅拌1~3小时后,形成凝胶;将凝胶置于65~80℃烘箱中烘干,研磨,即得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
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的应用:称取0.5g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加入到100mL微囊藻浓度为12100个/uL的藻液中,10~30min后,微囊藻个数去除率可达94.1%~99.1%,叶绿素去除率可达79.2%~89.3%,浊度可由44.2%变为20%~16.5%。当二氧化钛/蒙脱石=2mmol/g,聚合氯化铝与二氧化钛的重量比值为0.5时,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清除蓝藻的效果最好,微囊藻个数去除率为99.1%,叶绿素去除率为89.3%,浊度为16.5%。
基于目前治理蓝藻的研究现状,物理法成本高、周期长、操作困难,不易普及和大规模实施;化学法易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生物法在短时间内难以体现效果。因此本发明提出采用物理化学法,将蒙脱石、二氧化钛和聚合氯化铝(PAC)进行复合,制得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利用三者的协同作用,以达到增强其对蓝藻的去除能力和提高去除速率的目的。
蒙脱石作为一种天然粘土矿物,是蒙皂石族中最普遍的一种,在我国储量巨大。其基本结构单元是由一片铝氧八面体夹在两片硅氧四面体之间靠公用氧原子连接而成的层状结构。由于粒子尺寸小,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的配位不全,使得颗粒的表面活性大大增加,产生较强的表面吸附能力。一般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催化活性和阳离子交换性等,来源充足,价格低廉,天然无毒,使用方便,更适用于处理大规模藻华。
二氧化钛作为一种高效稳定无毒且使用方便的光催化剂,可以有效的降解污水和废气中的污染物,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它的微粒子效应,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表面活性。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工业上的净水剂,适应水性广泛,易快速形成大的矾花,沉淀性能好,有很好的絮凝作用。其中最佳的凝聚-絮凝成分Al13含量较高,投入水中后,该聚集体将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原有形态并立即吸附在颗粒物表面,由于其分子量较大而且整体电荷值较高,因而趋向吸附及电中和的能力很强,并使电中和与吸附-架桥进行协同作用,具有更优异的絮凝效能。
但三者单独使用或两两复配使用,一是清除蓝藻的效率极低;二是产品用量极大,价格昂贵;三是清除蓝藻的速率较慢,耗时很长。蒙脱石与二氧化钛、聚合氯化铝复合后,一部分二氧化钛包覆在蒙脱石表面,主要成锐钛矿相,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一部分二氧化钛进入蒙脱石层间,使其层间距增大,能获得更大的比表面积。另外,聚合氯化铝的加入一方面使得该复合物能够快速絮凝蓝藻,一方面又将该复合物的δ电位由-14.2变为5.5,而蓝藻的δ电位为-17.8,所以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对蓝藻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较高的絮凝效率,能够快速有效的清除水域中的蓝藻。
主要原料说明:蒙脱石是来自新疆的钠基蒙脱石,钛酸丁酯来自天津市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分析纯),聚合氯化铝是普通工业净水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以蒙脱石为载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且对环境无污染;
2、由于钛原料价格昂贵,本发明能够极大的减少钛的用量,当钛离子的加入量为2mmol/g时即可达到很好的效果,从而降低了成本;
3、可以极大的减少聚合氯化铝的用量,当聚合氯化铝的加入量为蒙脱石重量的1~2%时即有明显效果;
4、产品无需煅烧,有效的节约了能源和降低了成本;
5、蓝藻的δ电位为-17.8,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的δ电位为5.5,能够达到有效吸附蓝藻的目的;
6、对蓝藻的去除率高,效果明显;
7、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清除蓝藻;
8、工艺过程简单,反应时间短,对实验设备无特殊要求,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重量比值的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清除蓝藻的微囊藻个数变化曲线图;
图2是不同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重量比值的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清除蓝藻的叶绿素变化曲线图;
图3是不同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重量比值的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清除蓝藻的浊度变化曲线图;
图4是实施例4制备的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清除蓝藻的微囊藻个数吸附曲线图;
图5是实施例4制备的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清除蓝藻的叶绿素吸附曲线图;
图6是实施例4制备的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清除蓝藻的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7是不同种类样品清除蓝藻的微囊藻个数去除率图;
图8是不同种类样品清除蓝藻的叶绿素去除率图;
图9是不同种类样品清除蓝藻的浊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量取30mL无水乙醇,置于烧杯中,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向其中加入10mL钛酸丁酯,搅拌8min后,加入硝酸调节pH=2;再缓慢向其中滴加5mL蒸馏水,搅拌8min后得透明的二氧化钛溶胶;在搅拌的同时,称取15g蒙脱石,加入到二氧化钛溶胶中(此时,钛酸丁酯与蒙脱石的配比为2mmol∶1g,二氧化钛与蒙脱石的配比为2mmol∶1g,钛酸丁酯与二氧化钛的摩尔量相同),得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
另称取0.12g聚合氯化铝,使聚合氯化铝与二氧化钛的重量比值为0.05;将其溶于0.24mL蒸馏水中,并加入到上述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中;继续搅拌2h后得凝胶;将其凝胶置于70℃烘箱中烘干,研磨,即得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
应用:取100mL藻液于小烧杯中,置于室内,在室温下向其中加入0.5g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搅拌几秒钟后,静置5h;用虹吸法取30mL上层液体于试管中,分别测定其中的微囊藻个数、叶绿素含量以及浊度,对照原藻液计算出微囊藻个数去除率和叶绿素去除率。
实施例2:
量取30mL无水乙醇,置于烧杯中,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向其中加入10mL钛酸丁酯,搅拌8min后,加入硝酸调节pH=2;再缓慢向其中滴加5mL蒸馏水,搅拌8min后得透明的二氧化钛溶胶;在搅拌的同时,称取15g蒙脱石,加入到上述二氧化钛溶胶中(此时,钛酸丁酯与蒙脱石的配比为2mmol∶1g,二氧化钛与蒙脱石的配比为2mmol∶1g,),得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
另称取0.6g聚合氯化铝,使聚合氯化铝与二氧化钛的重量比值为0.25;将其溶于1.2mL蒸馏水中,并加入到上述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中;继续搅拌2h后得凝胶;将其置于70℃烘箱中烘干,即得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
应用:取100mL藻液于小烧杯中,置于室内,在室温下向其中加入0.5g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搅拌几秒钟后,静置5h;用虹吸法取30mL上层液体于试管中,分别测定其中的微囊藻个数、叶绿素含量以及浊度,对照原藻液计算出微囊藻个数去除率和叶绿素去除率。
实施例3:
量取30mL无水乙醇,置于烧杯中,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向其中加入10mL钛酸丁酯,搅拌8min后,加入硝酸调节pH=2;再缓慢向其中滴加5mL蒸馏水,搅拌8min后得透明的二氧化钛溶胶;在搅拌的同时,称取15g蒙脱石,加入到上述二氧化钛溶胶中(此时,钛酸丁酯与蒙脱石的配比为2mmol∶1g,二氧化钛与蒙脱石的配比为2mmol∶1g,),得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
另称取1.2g聚合氯化铝,使聚合氯化铝与二氧化钛的重量比值为0.5;将其溶于2.4mL蒸馏水中,并加入到上述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中;继续搅拌2h后得凝胶;将其置于70℃烘箱中烘干,即得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
应用:取100mL藻液于小烧杯中,置于室内,在室温下向其中加入0.5g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搅拌几秒钟后,静置5h;用虹吸法取30mL上层液体于试管中,分别测定其中的微囊藻个数、叶绿素含量以及浊度,对照原藻液计算出微囊藻个数去除率和叶绿素去除率。
实施例4:
量取30mL无水乙醇,置于烧杯中,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向其中加入10mL钛酸丁酯,搅拌8min后,加入硝酸调节pH=2;再缓慢向其中滴加5mL蒸馏水,搅拌8min后得透明的二氧化钛溶胶;在搅拌的同时,称取15g蒙脱石,加入到上述二氧化钛溶胶中(此时,钛酸丁酯与蒙脱石的配比为2mmol∶1g,二氧化钛与蒙脱石的配比为2mmol∶1g,),得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
另称取1.8g聚合氯化铝,使聚合氯化铝与二氧化钛的重量比值为0.75;将其溶于3.6mL蒸馏水中,并加入到上述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中;继续搅拌2h后得凝胶;将其置于70℃烘箱中烘干,即得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
应用:取500mL藻液于大烧杯中,置于室内,在室温下向其中加入2.5g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搅拌几秒钟后,静置;每隔30min用虹吸法从中取出30mL液体于试管中,分别测定其中的微囊藻个数、叶绿素含量以及浊度,对照原藻液计算出微囊藻个数去除率和叶绿素去除率。
实施例5:
量取30mL无水乙醇,置于烧杯中,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向其中加入10mL钛酸丁酯,搅拌8min后,加入硝酸调节pH=2;再缓慢向其中滴加5mL蒸馏水,搅拌8min后得透明的二氧化钛溶胶;在搅拌的同时,称取15g蒙脱石,加入到上述二氧化钛溶胶中(此时,钛酸丁酯与蒙脱石的配比为2mmol∶1g,二氧化钛与蒙脱石的配比为2mmol∶1g,),得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
另称取2.4g聚合氯化铝,使聚合氯化铝与二氧化钛的重量比值为1;将其溶于4.8mL蒸馏水中,并加入到上述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中;继续搅拌2h后得凝胶;将其置于70℃烘箱中烘干,即得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
应用:取100mL藻液于小烧杯中,置于室内,在室温下向其中加入0.5g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搅拌几秒钟后,静置5h;用虹吸法取30mL上层液体于试管中,分别测定其中的微囊藻个数、叶绿素含量以及浊度,对照原藻液计算出微囊藻个数去除率和叶绿素去除率。
实施例1-5的实验结果见图1~图6。
由图1可知,随着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的比值在0.05~1之间变化,微囊藻个数去除率的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当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的比值为0.5时,微囊藻个数去除率最高,达99.1%。
由图2可知,随着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的比值在0.05~1之间变化,叶绿素去除率的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当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的比值为0.5时,叶绿素去除率最高,达89.3%。
由图3可知,随着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的比值在0.05~1之间变化,浊度变化趋势是先升后降,当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的比值为0.5时,浊度最低,为16.5%。
由图4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微囊藻个数去除率的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当吸附时间为60min时,微囊藻个数去除率最高。
由图5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去除率的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当吸附时间为60min时,叶绿素去除率最高。
由图6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浊度的变化趋势是先升后降,当吸附时间为60min时,浊度最低。
实施例6:
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二氧化钛溶胶:向无水乙醇中加入钛酸丁酯,使无水乙醇与钛酸丁酯的体积比为2∶1,搅拌5min后,加入硝酸调节pH=1;再滴加蒸馏水,使蒸馏水与钛酸丁酯的体积比为0.2∶1,搅拌5min后得透明的二氧化钛溶胶;
2)制备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在搅拌的同时,按钛酸丁酯与蒙脱石的配比为1mmol∶1g,将蒙脱石加入到步骤1)制备的二氧化钛溶胶中,得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
3)在搅拌的同时,取聚合氯化铝,使聚合氯化铝与二氧化钛的重量比为0.05(钛酸丁酯与二氧化钛的摩尔量相同);将聚合氯化铝溶于水配成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滴加到步骤2)制备的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中;继续搅拌1小时后,形成凝胶;将凝胶置于65℃烘箱中烘干,研磨,即得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
实施例7:
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二氧化钛溶胶:向无水乙醇中加入钛酸丁酯,使无水乙醇与钛酸丁酯的体积比为7∶1,搅拌10min后,加入硝酸调节pH=3;再滴加蒸馏水,使蒸馏水与钛酸丁酯的体积比为0.6∶1,搅拌10min后得透明的二氧化钛溶胶;
2)制备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在搅拌的同时,按钛酸丁酯与蒙脱石的配比为3mmol∶1g,将蒙脱石加入到步骤1)制备的二氧化钛溶胶中,得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
3)在搅拌的同时,取聚合氯化铝,使聚合氯化铝与二氧化钛的重量比为1(钛酸丁酯与二氧化钛的摩尔量相同);将聚合氯化铝溶于水配成质量分数为70%的溶液,滴加到步骤2)制备的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中;继续搅拌3小时后,形成凝胶;将凝胶置于80℃烘箱中烘干,研磨,即得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
对比实施例:
1.蒙脱石清除蓝藻实验:取100mL藻液于小烧杯中,置于室内,在室温下向其中加入0.5g蒙脱石,搅拌几秒钟后,静置5h;用虹吸法取30mL上层液体于试管中,分别测定其中的微囊藻个数、叶绿素含量以及浊度,并对照原藻液计算出微囊藻个数去除率和叶绿素去除率。
2.聚合氯化铝清除蓝藻实验:取100mL藻液于小烧杯中,置于室内,在室温下向其中加入0.5g聚合氯化铝,搅拌几秒钟后,静置5h;用虹吸法取30mL上层液体于试管中,分别测定其中的微囊藻个数、叶绿素含量以及浊度,并对照原藻液计算出微囊藻个数去除率和叶绿素去除率。
3.蒙脱石/聚合氯化铝复合物清除蓝藻实验:取100mL藻液于小烧杯中,置于室内,在室温下向其中加入0.5g蒙脱石/聚合氯化铝复合物,搅拌几秒钟后,静置5h;用虹吸法取30mL上层液体于试管中,分别测定其中的微囊藻个数、叶绿素含量以及浊度,并对照原藻液计算出微囊藻个数去除率和叶绿素去除率。
4.二氧化钛清除蓝藻实验:取100mL藻液于小烧杯中,置于室内,在室温下向其中加入0.5g二氧化钛,搅拌几秒钟后,静置5h;用虹吸法取30mL上层液体于试管中,分别测定其中的微囊藻个数、叶绿素含量以及浊度,并对照原藻液计算出微囊藻个数去除率和叶绿素去除率。
5.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清除蓝藻实验:取100mL藻液于小烧杯中,置于室内,在室温下向其中加入0.5g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搅拌几秒钟后,静置5h;用虹吸法取30mL上层液体于试管中,分别测定其中的微囊藻个数、叶绿素含量以及浊度,并对照原藻液计算出微囊藻个数去除率和叶绿素去除率。
6.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清除蓝藻实验:取100mL藻液于小烧杯中,置于室内,在室温下向其中加入0.5g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搅拌几秒钟后,静置5h;用虹吸法取30mL上层液体于试管中,分别测定其中的微囊藻个数、叶绿素含量以及浊度,并对照原藻液计算出微囊藻个数去除率和叶绿素去除率。
对比实验结果见图7、图8和图9。由图7可知,利用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清除蓝藻时微囊藻个数去除率最高,可达99.1%;由图8可知,利用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清除蓝藻时叶绿素去除率最高,可达89.3%;由图9可知,利用蒙脱石负载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复合物清除蓝藻时浊度最低,为16.5%。

Claims (2)

1.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成份包括二氧化钛、蒙脱石和聚合氯化铝,二氧化钛与蒙脱石的配比为1~3mmol∶1g,聚合氯化铝与二氧化钛的重量比值为0.05~1;
它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二氧化钛溶胶:向无水乙醇中加入钛酸丁酯,使无水乙醇与钛酸丁酯的体积比为2~7∶1,搅拌5~10min后,加入硝酸调节pH=1~3;再滴加蒸馏水,使蒸馏水与钛酸丁酯的体积比为0.2~0.6∶1,搅拌5~10min后得透明的二氧化钛溶胶;
2)制备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在搅拌的同时,按钛酸丁酯与蒙脱石的配比为1~3mmol∶1g,将蒙脱石加入到步骤1)制备的二氧化钛溶胶中,得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
3)在搅拌的同时,取聚合氯化铝,使聚合氯化铝与二氧化钛的重量比为0.05~1;将聚合氯化铝溶于水配成质量分数为30%~70%的溶液,滴加到步骤2)制备的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中;继续搅拌1~3小时后,形成凝胶;将凝胶置于65~80℃烘箱中烘干,研磨,即得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二氧化钛溶胶:向无水乙醇中加入钛酸丁酯,使无水乙醇与钛酸丁酯的体积比为2~7∶1,搅拌5~10min后,加入硝酸调节pH=1~3;再滴加蒸馏水,使蒸馏水与钛酸丁酯的体积比为0.2~0.6∶1,搅拌5~10min后得透明的二氧化钛溶胶;
2)制备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在搅拌的同时,按钛酸丁酯与蒙脱石的配比为1~3mmol∶1g,将蒙脱石加入到步骤1)制备的二氧化钛溶胶中,得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
3)在搅拌的同时,取聚合氯化铝,使聚合氯化铝与二氧化钛的重量比为0.05~1;将聚合氯化铝溶于水配成质量分数为30%~70%的溶液,滴加到步骤2)制备的蒙脱石/二氧化钛复合物溶液中;继续搅拌1~3小时后,形成凝胶;将凝胶置于65~80℃烘箱中烘干,研磨,即得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
CN2008100488109A 2008-08-14 2008-08-14 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77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488109A CN101337705B (zh) 2008-08-14 2008-08-14 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488109A CN101337705B (zh) 2008-08-14 2008-08-14 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7705A CN101337705A (zh) 2009-01-07
CN101337705B true CN101337705B (zh) 2010-12-29

Family

ID=40211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4881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7705B (zh) 2008-08-14 2008-08-14 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377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9275B (zh) * 2011-04-29 2012-11-2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以膨胀珍珠岩为载体可浮于水面的蓝藻清除剂
CN103241812B (zh) * 2013-05-29 2014-07-30 江苏大学 一种光磁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3930B (zh) * 2014-04-21 2016-07-06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纳米柱撑蒙脱石在制备空气净化剂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4547B (zh) * 2015-06-05 2017-04-12 南京大学 一种TiO2基混凝剂及其应用
CN112830558B (zh) * 2020-12-31 2022-10-04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 一种选择性杀灭失活的去蓝藻改性土壤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11712A (zh) * 2021-05-25 2021-10-19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 一种三氯化钛的应用及含铜绿微囊藻的高藻水的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7705A (zh) 2009-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ia et al. The BiOCl/diatomite composites for rapid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ciprofloxacin: Efficiency, toxicity evaluation, mechanisms and pathways
CN101337705B (zh) 清除蓝藻用的蒙脱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97003B (zh) 多功能光催化复合陶瓷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ang et al. Porous BiOBr/Bi2MoO6 heterostructures for highly selective adsorption of methylene blue
Ilinoiu et al.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a nitrogen-doped TiO2 modified zeolite in the degradation of Reactive Yellow 125 azo dye
Sharma et al. PEG assisted P/Ag/Ag2O/Ag3PO4/TiO2 photocatalyst with enhanced elimination of emerging organic pollutants in salinity condition under solar light illumination
Tavasol et al. Design a new photocatalyst of sea sediment/titanate to remove cephalexin antibiotic from aqueous media in the presence of sonication/ultraviolet/hydrogen peroxide: Pathway and mechanism for degradation
CN107244723B (zh) 一种具有光催化和混凝复合性能的污水净化剂及其应用
Liu et al. Synthesis and bactericidal ability of TiO 2 and Ag-TiO 2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method
Rostamzadeh et al. Ni doped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bentonite clay fo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anionic and cationic synthetic dyes in water treatment
CN102895972B (zh) 一种用于有机污染污水处理的具有光催化性能的负离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Manikandan et al. Microwave-assisted thermochemical conversion of Zr–FeOOH nanorods to Zr–ZnFe2O4 nanorods for bacterial disinfection and photo-Fenton 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Rodwihok et al. Alkali/zinc-activated fly ash nanocomposites for dye removal and antibacterial applications
Sun et al. Facile preparation of hydroxyl‑rich mesoporous magnesium silicate with excellent adsorption performance
KR20050048557A (ko) 토르마린 천연 페인트
Nokandeh et al. Removal of yellow acid-36 dye from textile industries waste water using photocatalytic process (UV/TiO2)
Rahimi et al. Breaking down of low-biodegradation Acid Red 206 dye using bentonite/Fe3O4/ZnO magnetic nanocomposite as a novel photo-catalyst in presence of UV light
Ishfaq et al. Synergistic effect of binary metal doping and nanotechnology to boost the light-harvesting properties of rare earth metal oxide
Rajamani et al. Photocatalytic pathway toward real time control of tetracycline from industrial wastewater mediated by hetero-structure CuFe2O4-SnS2
Chakhtouna et al. Photocatalytic and bactericidal behaviors of Ag/TiO2 doped biochar through Ball–milling approach
CN101142921A (zh) 沸石载纳米氧化锌无机抑硫酸盐还原菌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Yu et al.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different morphology BiPO4 supported on zeolite
KR20050043826A (ko) 토르마린 수성 천연 바인더 및 코팅 액
CN102389784A (zh) 一种纳米高效复合型光催化剂TiO2-ZrO2的制备方法
CN100381054C (zh) 弱紫外光多功能杀菌材料研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107

Assignee: Zhejiang Sanding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Contract record no.: 201442000009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ontmorillonite complexes for removing blue algae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610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8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