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7672A - 二氧化碳转化一氧化碳循环技术 - Google Patents
二氧化碳转化一氧化碳循环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37672A CN101337672A CNA2008101470259A CN200810147025A CN101337672A CN 101337672 A CN101337672 A CN 101337672A CN A2008101470259 A CNA2008101470259 A CN A2008101470259A CN 200810147025 A CN200810147025 A CN 200810147025A CN 101337672 A CN101337672 A CN 1013376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bon
- carbon dioxide
- metal
- carbon monoxide
- carbonic ac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33—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e.g. sunlight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转化一氧化碳的循环技术,目的是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以及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量。它是将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还原成可以燃烧的碳或一氧化碳,将新生的碳或一氧化碳再去燃烧释放能量,以形成碳的循环利用,减少燃料的消耗量,即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所需消耗的能量,通过廉价能源如太阳能,使之转变成人们习惯使用的热能,完成能量的转化过程。本发明通过还原二氧化碳,实现了碳的循环使用,大大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量,也就是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量的技术。
背景技术
由于工业的发展,大量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资源,它们作为能源而不断被消耗的同时,使大气中CO2的含量与日俱增。每年全世界排出的二氧化碳量高达200亿吨。这样多的CO2尽管有植物不断吸收,但大气中的CO2的含量还是不断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增加,一是会加剧“温室效应”,二是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三是大量消耗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引起资源短缺,而且这三方面问题是互相影响互相牵制的。
二氧化碳既是污染环境的主要废气,危及人类生存空间,同时又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可加以开发利用。解决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问题时,不应把二氧化碳当做单纯的污染物看待,更应该把二氧化碳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再利用。
现在人们已经找到许多二氧化碳再利用、降低大气中含量的途径,这些途径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类:
1、利用二氧化碳的某些物理性能而不改变其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用做萃取剂、致冷剂、焊接保护剂、蔬菜、瓜果的保鲜剂、制汽水等,属于这一类型。二氧化碳在利用过程中不参加化学反应,始终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利用之后二氧化碳还是二氧化碳,仍然散发到大气中。这种二氧化碳再利用方式达不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只不过被利用了一次而已。
2、利用二氧化碳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生化性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水和痕量的营养物结合生成有机物,把碳固定下来。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促进、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被固定的碳量。这类二氧化碳再利用方式能有效地减少排入大气中二氧化碳量。
3、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与其它原料一起合成其它物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生产甲醇、及甲烷和其它烃类;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酯:CO2与环氧丙烷合成碳酸亚丙酯,丙烯氧化与CO2合成碳酸酯,醇和CO2直接合成法生产碳酸酯,进而聚合成聚碳酸酯。这种采用化学方法固定碳的方式,有效地减少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量,但由于这些合成产品消耗的二氧化碳量相对于每年排入大气的200亿吨来说微不足道。
另外,有人提出把二氧化碳压入深海或废弃矿井中贮存,这种设想把二氧化碳视为纯粹的污染物来处理,没有把它当做资源对待,只能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高的趋势,没有解决再利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利于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的二氧化碳转化一氧化碳循环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首先,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消耗作为能源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其中的碳氧化成二氧化碳。如果采用技术手段,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还原成可以燃烧的碳或一氧化碳,将新生的碳或一氧化碳再去燃烧释放能量,这样碳形成循环利用,减少燃料的消耗量,自然也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要消耗能量的,只不过可以用易得到的廉价能源,如太阳能,使之转变成人们习惯使用的热能,实际上是能量的转化过程。本技术就是这种还原二氧化碳,实现碳的循环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技术。
一种二氧化碳转化一氧化碳循环技术,是一种将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还原成可以燃烧的碳或一氧化碳的方法,其原理是:变价金属的低价金属氧化物或金属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被还原成一氧化碳,低价金属氧化物被氧化为高价金属氧化物,或金属被氧化成金属氧化物;新生的一氧化碳或碳再去燃烧释放能量,重新生成二氧化碳,以形成碳的循环利用,减少了燃料的消耗量,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用氢气还原高价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转化成低价金属氧化物或金属,重复循环使用。
所用的还原剂——氢气,系通过廉价能源(如:太阳能)电解水而制得。
具体技术详述如下:
二氧化碳还原采用两种方法:
1、变价金属氧化物还原法
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在反应器内与变价金属的低价氧化物反应,二氧化碳被还原成一氧化碳,低价金属氧化物被氧化为高价金属氧化物,反应式如下:
MeO+CO2=Me2O3+CO
式中:Me代表金属
二氧化碳还原成的一氧化碳或碳用去燃烧,释放热能,又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被氧化成的高价金属氧化物用氢气还原成低价金属氧化物,反应式如下:
CO+1/2O2=CO2
Me2O3+H2=MeO+H2O
所用的还原剂氢气,由廉价能源(如:太阳能)电解水而制得。
新生的二氧化碳和低价金属氧化物再反应,重新形成一氧化碳或碳,和高价金属氧化物,这样反复循环下去,使不便使用的廉价能源转化变成人们习惯使用的热能,大大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量,也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金属还原法
在反应器中,二氧化碳与金属反应,二氧化碳被还原成一氧化碳或碳,金属被氧化为金属氧化物,反应式如下:
Me+CO2=MeO+CO
2Me+CO2=2MeO+C
二氧化碳还原成的一氧化碳或碳用去燃烧,释放热能,又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被氧化成的金属氧化物用氢气还原成金属,反应式如下:
CO+1/2O2=CO2
C+O2=CO2
MeO+H2=Me+H2O
新生的二氧化碳和金属再反应,重新形成一氧化碳和金属氧化物,这样反复循环下去,使不便使用的廉价能源转化变成人们习惯使用的热能,大大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量,也就是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上述两种方法中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起到了传递氧的作用。所生成的一氧化碳不一定非要用去燃烧,也可以用去合成有机物,同样可以达到再利用二氧化碳、减少排放量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变价金属氧化物还原法)
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在反应器内与变价金属的低价氧化物反应,二氧化碳被还原成一氧化碳,低价金属氧化物被氧化为高价金属氧化物,反应式如下:
MeO+CO2=Me2O3+CO
式中:Me代表金属
二氧化碳还原成的一氧化碳或碳用去燃烧,释放热能,又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被氧化成的高价金属氧化物用氢气还原成低价金属氧化物,反应式如下:
CO+1/2O2=CO2
Me2O3+H2=MeO+H2O
所用的还原剂氢气,由廉价能源(如:太阳能)电解水而制得。
新生的二氧化碳和低价金属氧化物再反应,重新形成一氧化碳或碳,和高价金属氧化物,这样反复循环下去,使不便使用的廉价能源转化变成人们习惯使用的热能,大大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量,也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实施例2(金属还原法)
在反应器中,二氧化碳与金属反应,二氧化碳被还原成一氧化碳或碳,金属被氧化为金属氧化物,反应式如下:
Me+CO2=MeO+CO
2Me+CO2=2MeO+C
二氧化碳还原成的一氧化碳或碳用去燃烧,释放热能,又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被氧化成的金属氧化物用氢气还原成金属,反应式如下:
CO+1/2O2=CO2
C+O2=CO2
MeO+H2=Me+H2O
新生的二氧化碳和金属再反应,重新形成一氧化碳和金属氧化物,这样反复循环下去,使不便使用的廉价能源转化变成人们习惯使用的热能,大大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量,也就是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Claims (3)
1.一种二氧化碳转化一氧化碳循环技术,是一种将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还原成可以燃烧的碳或一氧化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变价金属的低价金属氧化物或金属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被还原成一氧化碳或碳,低价金属氧化物被氧化为高价金属氧化物,或金属被氧化成金属氧化物;新生的一氧化碳或碳再去燃烧释放能量,重新生成二氧化碳,形成碳的循环利用,减少燃料的消耗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转化一氧化碳循环技术,其特征在于:用氢气作还原剂,还原高价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使之转化为低价金属氧化物或金属,重复循环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转化一氧化碳循环技术,其特征在于:所用的还原剂氢气的制备,是通过廉价能源,如太阳能,电解水而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8101470259A CN101337672A (zh) | 2008-08-12 | 2008-08-12 | 二氧化碳转化一氧化碳循环技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8101470259A CN101337672A (zh) | 2008-08-12 | 2008-08-12 | 二氧化碳转化一氧化碳循环技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37672A true CN101337672A (zh) | 2009-01-07 |
Family
ID=40211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1470259A Pending CN101337672A (zh) | 2008-08-12 | 2008-08-12 | 二氧化碳转化一氧化碳循环技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337672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97289A (zh) * | 2010-10-26 | 2013-05-08 |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 一氧化碳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
US9692069B2 (en) | 2013-03-15 | 2017-06-27 | Ziet, Llc | Processes and systems for storing, distributing and dispatching energy on demand using and recycling carbon |
-
2008
- 2008-08-12 CN CNA2008101470259A patent/CN10133767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97289A (zh) * | 2010-10-26 | 2013-05-08 |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 一氧化碳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
CN103097289B (zh) * | 2010-10-26 | 2016-01-06 |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 一氧化碳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
US9692069B2 (en) | 2013-03-15 | 2017-06-27 | Ziet, Llc | Processes and systems for storing, distributing and dispatching energy on demand using and recycling carbon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apoor et al. | Advances in biogas valorization and utilization system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 |
Pahunang et al. | Advances in technological control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wastewater in the context of circular economy | |
Meylan et al. | CO2 utiliz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ecology, an overview | |
Cheah et al. | Biorefineries of carbon dioxide: From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to bioenergies production | |
Morya et al. | Recent updates in biohydrogen production strategies and life–cycle assessment for sustainable future | |
Budzianowski | Negative carbon intensity of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involving biomass or carbon dioxide as inputs | |
WO2017000444A1 (zh) | 生物化学—热化学多点交联处理生物质废物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1760248B (zh) | 一种煤基能源化工产品多联产系统及方法 | |
Fu et al. | Fight for carbon neutrality with state-of-the-art negative carbon emission technologies | |
Yellezuome et al. | Integration of two-stage 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 with in situ biogas upgrading | |
Goren et al. |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impacts of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traditional and cleaner resources | |
Woon et al. | Epitomizing bio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microbes: Critical challenges vs opportunities | |
Elyasi et al. | Up and downstream technologies of anaerobic digestion from life cycle assessment perspective | |
Lapa et al. | Production of biogas and BioH2: biochemical methods | |
CN105623761B (zh) | 一种焦炉煤气生物合成天然气的方法 | |
Yaashikaa et al. | Role of microbial carbon capture cells in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energy generation dur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A sustainable solution for cleaner environment | |
CN100427180C (zh) | 一种用生物质热解气还原低浓度二氧化硫的方法 | |
Castellanos-Sánchez et al. | Biogas purification processes: review and prospects | |
Salehmin et al. | Sustainable bioenergy from palm oil mill effluent: advancements i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gineering with techn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 |
CN101337672A (zh) | 二氧化碳转化一氧化碳循环技术 | |
GB2476090A (en) | Method of combining hydrogen with carbon dioxide to make methane and other compounds | |
CA3213228A1 (en) | Integrated fermentation and electrolysis process for improving carbon capture efficiency | |
Emetere et al. |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f green hydrogen gas production: Leveraging on the successes of biogas | |
Alves et al. | CO2 utilization: a brief review of main routes and the potential to Brazilian scenario industry | |
Narayanan et al. | Recent Developments in Biogas Manufacture and Biogas Utilization: A Review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9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