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4815B - 医疗数据系统 - Google Patents

医疗数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4815B
CN101334815B CN2008101178735A CN200810117873A CN101334815B CN 101334815 B CN101334815 B CN 101334815B CN 2008101178735 A CN2008101178735 A CN 2008101178735A CN 200810117873 A CN200810117873 A CN 200810117873A CN 101334815 B CN101334815 B CN 1013348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al data
medical
data center
patien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178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4815A (zh
Inventor
贾雪琴
陈�峰
包建军
张余
马书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om Broadband Services Applic Nat Engineering Lab Co ltd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ETCOM BROADBAND SERVICES APPLICATION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ETCOM BROADBAND SERVICES APPLICATION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ETCOM BROADBAND SERVICES APPLICATION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178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348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34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4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4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48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疗数据系统。该系统包括: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和与该区域医疗数据中心连接的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分别对应于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所辖范围内的多个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服务器,用于存储患者在该医疗机构服务器对应的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数据,医疗数据与患者的身份标识码相对应;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包括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的地址信息、患者的身份标识码以及与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中的医疗数据相对应的医疗数据索引;区域医疗数据中心还包括身份标识码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患者的身份标识码;患者的身份标识码在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所辖范围内是唯一的。

Description

医疗数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数据系统。
背景技术
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方便了人们实现信息的分享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据调查,为了解决医疗机构内部信息共享的问题,我国大部分三级医院已经建立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使医院内部的各个下属部门能够共享信息。比如,一些医疗机构为了向群众提供社区医疗及双向就诊的优质服务,使社区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专家级”医疗及护理服务,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而建立的医疗系统,以及满足安全性、开放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的,能够实现跨系统、跨平台和跨数据库的医疗系统。但是,由于在信息共享化的初期医疗结构之间缺乏协作方面的考虑,目前这些系统只是实现了医疗机构内部的信息共享,这样就造成了逻辑上的“信息孤岛”,使得医疗信息的共享无法以患者为中心,进而无法实现医疗信息在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公众以及第三方业务方面的共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数据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孤岛”的技术缺陷,实现单一区域的医疗机构之间以及不同单一区域的医疗机构之间能够协同共享患者的就诊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数据系统,包括:
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和与该区域医疗数据中心连接的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所述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分别对应于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所辖范围内的多个医疗机构;所述医疗机构服务器,用于存储患者在该医疗机构服务器对应的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数据,所述医疗数据与患者的身份标识码相对应;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包括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的地址信息、患者的身份标识码以及与所述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中的医疗数据相对应的医疗数据索引;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还包括身份标识码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患者的身份标识码;所述患者的身份标识码在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所辖范围内是唯一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医疗数据系统,包括:
全局医疗数据中心、与所述全局医疗数据中心连接的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每个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连接有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所述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分别对应于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所辖范围内的多个医疗机构;所述医疗机构服务器,用于存储患者在该医疗机构服务器对应的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数据,所述医疗数据与患者的身份标识码相对应;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包括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其所辖范围内的所述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在其所辖范围内有效的患者的身份标识码,以及与其所辖范围内的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中的医疗数据相对应的医疗数据索引;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还包括身份标识码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患者的身份标识码;所述身份标识码在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所辖范围内是唯一的;所述全局医疗数据中心,用于存储所述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地址信息、患者在所述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身份标识码以及同一患者的多个身份标识码的相互对应关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医疗数据系统,包括:全局医疗数据中心、与所述全局医疗数据中心连接的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每个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连接有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所述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分别对应于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所辖范围内的多个医疗机构;
所述医疗机构服务器,用于存储患者在该医疗机构服务器对应的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数据,所述医疗数据与患者的身份标识码相对应;
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包括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其所辖范围内的所述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的地址信息、患者的身份标识码,以及与其所辖范围内的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中的医疗数据相对应的医疗数据索引;所述身份标识码在所述全局医疗数据中心的所辖范围内是唯一的;
所述全局医疗数据中心,用于存储所述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地址信息,以及生成所述患者的身份标识码。
本发明中,通过全局医疗数据中心内唯一的身份标识码,或者全局医疗数据中心内同一患者的不同身份标识码的对应关系,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的地址信息,以及与多个医疗服务器保存的医疗数据对应的医疗数据索引表,使得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能够共享患者的医疗数据,有效地克服了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孤岛”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医疗数据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医疗数据在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的存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医疗数据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医疗数据系统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数据的共享,使得各个医疗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检验中心等)之间能够查询和调用患者在各个医疗机构的医疗数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将众多的患者区分开来,使得各个患者拥有与各自对应的身份标识码,同时为了保证稳定性,身份标识码还不可更改和重复利用。为此,为了将患者区分开来以及便于医疗数据的管理,向每一位患者分配一个身份标识码,该身份标识码与患者之间要具有唯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唯一对应关系具体是指一个身份标识码只标识一个患者,一个患者只有一个身份标识码。
图1为本发明医疗数据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医疗数据系统具体包括: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其中,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和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连接,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分别对应于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所辖范围内的多个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服务器102用于存储患者在该医疗机构服务器102对应的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数据,医疗数据与患者的身份标识码相对应;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包括信息存储模块111,该信息存储模块111用于存储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的地址信息、患者的身份标识码以及与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中的医疗数据相对应的医疗数据索引;患者的身份标识码在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所辖范围内是唯一的。
具体地,患者仅在一个单一区域内的多个医疗机构注册就诊,为了便于医疗数据的管理,建立了一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该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与多个区域医疗机构服务器102连接。这里,多个区域医疗服务器102与多个医疗机构一一对应,即,一个医疗机构只对应于一个区域医疗服务器102。区域医疗服务器102负责保存患者的医疗数据,该医疗数据具体是指患者到与该区域医疗服务器102对应的医疗机构注册就诊时产生的医疗数据。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具体可包括信息存储模块111,该信息存储模块111不但存储有患者的身份标识码,还存储有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的地址信息,以及与保存在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中的医疗数据对应的医疗数据索引表。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的地址信息将患者注册就诊的多个医疗机构有效的区分开来,使得患者注册就诊的医疗数据与患者注册就诊的医疗机构之间唯一对应;医疗数据索引表通过建立的目录的形式将医疗机构服务器102、患者的身份标识码以及医疗服务器102中存储的医疗数据对应起来,当要查询患者的信息时,通过查询医疗数据索引表,获取要查询患者的身份标识码、医疗数据以及医疗机构服务器102的对应关系,根据患者的身份标识码以及医疗数据索引反映出的该患者注册就诊的医疗数据保存在哪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上,就能实现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共享患者的医疗数据。
比如在北京地区辖属的范围内,设有一个医疗数据中心101,该区域医疗数据中心连接有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某患者甲在这些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对应的医疗机构注册就诊,那么,用身份标识码“WSQ123”标识该患者甲,该身份标识码“WSQ123”与该患者甲唯一对应,即,在北京市的医疗数据中心101所辖属的医疗机构对应的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中,患者甲拥有唯一的身份标识码“WSQ123”(为了方便处理,简称为G-ID)。该患者在医疗机构I和医疗机构J都有过就诊的经历,这样,在医疗机构I产生的医疗数据编号Ri-ID保存在该医疗机构I对应的医疗机构服务器102处,在医疗机构J产生的医疗数据编号Rj-ID保存在该医疗机构J对应的医疗机构服务器102处,医疗数据编号Ri-ID和医疗数据编号Rj-ID对应的医疗数据通过医疗文档架构(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以下简称:CDA)的形式保存在医疗机构服务器102中,通过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的信息存储模块111处保存的医疗数据索引表,根据患者甲的身份标识码G-ID,医疗机构I对应的医疗机构服务器102的地址信息和医疗机构J对应的医疗机构服务器102的地址信息,其他医疗机构可查询到有关该患者甲在医疗机构I和J产生并保存在对应的医疗机构服务器102上的医疗数据编号Ri-ID和Rj-ID。
图2为图1中医疗数据在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的存储示意图。如图2所示,患者的身份标识码、医疗机构I和J的地址信息以及医疗数据索引表可以通过建立患者索引表的方式存储,图2中,G-ID表示患者的身份标识码,H-IDi表示医疗机构I的地址信息,H-IDj标识医疗机构J的地址信息,H-IDi和H-IDj可以为一个标识码,也可以为IP地址等。Ri-ID和Rj-ID分别表示患者在医疗机构I和J出产生的医疗数据的编号。
本实施例中,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还可以包括身份标识码生成模块121,该身份标识码生成模块121用于生成患者的身份标识码,使患者的身份标识码与患者一一对应,保证患者的身份标识码在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所辖范围内的多个医疗机构中唯一。
本实施例中,通过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生成的唯一的、患者的身份标识码标识不同的患者,以及保存的患者的身份标识码、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与多个医疗服务器保存的医疗数据对应的医疗数据索引表,使得在该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所辖范围内的医疗机构之间能够共享患者的医疗数据,有效地克服了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孤岛”的技术缺陷。
图3为本发明医疗数据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医疗数据系统具体包括:全局医疗数据中心100、与全局医疗数据中心100连接的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每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连接有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分别对应于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所辖范围内的多个医疗机构;其中:
医疗机构服务器102,用于存储患者在该医疗机构服务器102对应的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数据,该医疗数据与患者的身份标识码相对应;
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包括信息存储模块111:用于存储其所辖范围内的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的地址信息、在其所辖范围内有效的患者的身份标识码,以及与其所辖范围内的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中的医疗数据相对应的医疗数据索引;患者的身份标识码在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的所辖范围内是唯一的;
全局医疗数据中心100,用于存储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的地址信息、患者在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的身份标识码以及同一患者的多个身份标识码的相互对应关系。
具体地,如果患者在多个区域内的多个医疗机构中注册就诊,患者在不同的区域之间拥有不同的身份标识码,在某一区域内,患者的身份标识码与患者绝对唯一对应,这样,为了便于医疗数据的管理,建立了一个全局医疗数据中心100,该全局医疗数据中心100与患者注册就诊的医疗机构所属的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连接,该全局医疗数据中心100不但存储有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的地址信息、患者在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不同身份标识码,而且,为了保证患者的身份标识码的唯一性,该全局医疗数据中心100还存储有同一患者的多个身份标识码的相互对应关系,即,这种对应关系反映出在单一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内,一个患者的身份标识码只标识一个患者,不同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之间,同一患者的多个身份标识码都只标识唯一的一个患者。
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具体包括信息存储模块111,该信息存储模块111存储有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所辖范围内的多个医疗机构的地址信息、在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所辖范围内的唯一标识患者的身份标识码,以及与该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所辖范围内的医疗机构服务器102中保存的医疗数据相对应的医疗数据索引表,这样,使得患者的身份标识码、患者的医疗数据、医疗机构服务器102之间建立了唯一对应的关系。此处,与该医疗机构服务器102对应的医疗机构处产生的医疗数据存储在医疗机构服务器102中。
本实施例中,患者的身份标识码包括唯一标识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字段和患者编码字段。这种编码规则可被称为数据中心码+顺序码编码(Data-Center Code And Serial Number,以下简称:DS)规则。
根据卫生部公布2005年底北京市人口数量为1538万人;卫生部公布2006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09‰,人口出生率的趋势逐年递减。以2005底北京市人口数量为基数,按出生率12.09‰计算,不考虑死亡率,100年后北京市人口可达1538×(1+12.09‰)100=5115.3万人,这样,身份标识码中,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字段可以为8位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码,患者编码字段可以为8位第一顺序码,在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码和第一顺序码之间还可设置一连字符,以分割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码和第一顺序码,在机读时,该连字符可省略。具体地,8位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码可包括5位地区码和3位第二顺序码,其中,5位地区码可具体包括1位第一扩展码和4位行政区标识码,3位第二顺序码可包括1位第二扩展码和2位顺序号。1位第一扩展码的值可以为0~9中的任一数字,4位行政区标识码可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前四位,以体现出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所处的地市级行政区,该4位行政区标识码引用GB/T2260,比如某患者甲首次注册就诊的医疗机构I属于北京市,则该4位行政区标识码就可以为1100,而该医疗机构I的区别于其他医疗机构的3位第二顺序码为121,第二顺序码121中的“1”是第二扩展码,“21”表示顺序号。这样,1位第一扩展码“0”、4位行政区标识码1100、1位第二扩展码“1”和2位顺序号“21”形成8位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码“01100121”,采用DS编码规则,则添加该患者甲的8位顺序码如01000110到8位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码“01100121”上从而形成患者甲的身份标识码“0110012101000110”(以G-ID1代替)。该患者甲“0110012101000110”在医疗机构I注册就诊时,产生了相应的医疗数据编号Ri-ID1,该医疗数据被保存到与该医疗机构I对应的医疗机构服务器102中,同时,该医疗机构I所属的医疗区域数据中心101中的信息存储模块111保存了该医疗机构服务器102的地址信息、该患者甲的身份标识码以及与医疗机构服务器102中对应的医疗数据索引表。而在另外一个区域内,比如说在兰州所辖属的医疗机构J中产生医疗数据编号为Rj-ID2,该患者甲有一个在兰州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所辖的多个医疗机构中唯一的身份标识码假设为G-ID2,那么,为了保证患者甲的多个身份标识码与患者甲的唯一对应关系,在全局医疗数据中心100中存储有北京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和兰州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的地址信息,该患者甲的身份标识码G-ID1和G-ID2,以及G-ID1与G-ID2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可通过匹配算法身份标识码映射表的方式获取,通过这种对应关系,使得不同身份标识码G-ID1和G-ID2都用于标识患者甲。
本实施例中,根据在医疗机构处的患者的必填项信息如公民身份证码,从而可建立G-ID1和G-ID2之间的对应关系。
同一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的不同医疗机构共享该患者甲的医疗数据时,具体内容看参见上述实施例一的描述。
当不同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的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共享该患者甲的医疗数据时,首先要分析获知该患者甲的两个身份标识码G-ID1和G-ID2标识的是同一个患者甲,而且还要获知该患者甲注册就诊的区域数据医疗数据的中心的地址信息是北京还是兰州。比如兰州的医疗机构要查询该患者甲在北京的医疗机构的医疗数据时,通过映射表得知在兰州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的该患者甲的身份标识码G-ID2对应于北京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的G-ID1,这样,根据获得的北京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的地址信息,以及G-ID1与G-ID2的对应关系,兰州的医疗机构再访问北京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根据身份标识码G-ID1和该患者甲注册就诊的医疗机构对应的医疗机构服务器102的地址信息,以及与保存在医疗机构服务器102中的医疗数据对应的医疗数据索引表,从医疗机构服务器中获得该患者甲的医疗数据。
本实施例中,区域医疗数据中心还可包括身份标识码生成模块(图中未示出),该身份标识码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患者的身份标识码。
本实施例中,患者的医疗数据在医疗机构服务器102中的存储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相关描述。
本实施例中,当患者在多个区域内的医疗机构注册就诊时,通过全局医疗数据中的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地址信息,生成和存储的患者的身份标识码,以及同一患者的在不同的区域数据中心的不同的身份标识码的相互对应关系,通过各自辖属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中的医疗机构服务器地址信息、患者的有效身份标识码、以及保存的医疗数据索引表,使得不同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医疗机构之间实现患者信息的共享,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同区域内的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孤岛”的缺陷。
图4为本发明医疗数据系统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医疗数据系统包括:全局医疗数据中心100、与全局医疗数据中心100连接的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每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连接有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分别对应于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所辖范围内的多个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服务器102,用于存储患者在该医疗机构服务器102对应的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数据,医疗数据与所述患者的身份标识码相对应;
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包括信息存储模块111:用于存储其所辖范围内的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的地址信息、患者的身份标识码,以及与其所辖范围内的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中的医疗数据相对应的医疗数据索引;身份标识码在全局医疗数据中心100的所辖范围内是唯一的;
全局医疗数据中心100,用于存储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的地址信息,以及生成身份标识码。
本实施例中,根据患者的身份证号码的唯一性,患者的身份标识码可以为患者的身份证号码。
本实施例中,患者的身份标识码还可以具体包括:唯一标识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字段和患者编码字段。关于这种编码规则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二的内容。唯一不同的是,第一顺序码还可以为9位第一顺序码。
本实施例中,身份标识码还可以包括:指示码和自定义码,指示码用于标识其后的自定义码为身份证号码,或由唯一标识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字段和患者编码字段组成的编码,这种编码规则称之为混合编码规则(Hybrid Code,以下简称:HC)。具体地,身份标识码可以包括1位指示码和18位自定义码,其中,指示码可以为0~9中任一数字,在该指示码后紧跟患者的身份证号码或者一个由唯一标识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字段和患者编码字段组成的编码,比如,当指示码为0时,以18位的身份证号码作为自定义码,当指示码为1时,选择一个由唯一标识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字段和患者编码字段组成的编码作为身份码,该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字段可包括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码,患者编码字段为第一顺序码。其中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码可以为8位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码;根据卫生部公布2005年底北京市人口数量为1538万人;卫生部公布2006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09‰,人口出生率的趋势逐年递减。以2005底北京市人口数量为基数,按出生率12.09‰计算,不考虑死亡率,100年后北京市人口可达1538×(1+12.09‰)100=5115.3万人,这样,第一顺序码可以采用9位第一顺序码。
该自定义码还可以包括1位检验码C,该检验码的生成算法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证码中的检验码生成算法相同或相似。比如首先由8位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码“01100121”和9位顺序码010001101形成自定义码,添加到指示码“1”上,从而形成患者甲的身份标识码“101100121010001101”,另外,假设通过应用计算公民身份证码中的第18位校验码的算法得到校验码为9,则包括该校验码“9”的身份标识码为“1011001210100011019”,为了方便使用将“1011001210100011019”用G-ID1代替,这样,在所有医疗机构对应的医疗服务器102中,患者仅有一个身份标识码G-ID1,如在一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处的医疗机构I中身份标识码为G-ID1,在另外一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101辖属的医疗机构J中的身份标识码也同样为G-ID1,相应的医疗数据编号分别为Ri-ID1和Rj-ID1。医疗数据在各自医疗机构服务器102中的保存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一的相关内容。
本实施例中,患者的身份标识码包括的自定义码并不局限于身份证码,还可以为患者的驾驶证码、医疗保险码、军官证号码等,也可以由其他字母和数字混合编码而形成。
本实施例中,患者的身份标识码在全局医疗数据中心是绝对唯一的,即,在全局医疗数据中心连接的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内以及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之间的患者仅有一个身份标识码。
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共享患者的医疗数据类似于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描述。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患者与全局医疗数据中心100内的身份标识码的绝对唯一性,在全局医疗数据中心100生成患者的身份标识码之前,还要核实该患者是否已经被分配了身份标识码,如果没有分配,则由全局医疗数据中心100根据患者首次注册就诊的医疗机构所注册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所在地对应的行政区生成患者的身份标识码,或者根据患者的身份证号生成患者的身份标识码,这两种方式可取其一。如果患者已经被分配了身份标识码,则可直接读入该身份标识码到全局医疗数据中心100处。为了便于管理,可向患者配发一个携带有身份标识码的卡片。
本实施例中,当患者在多个区域内的医疗机构注册就诊时,通过全局医疗数据中心的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地址信息,生成和存储的患者的唯一的身份标识码,通过各自辖属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中的医疗机构服务器地址信息、患者唯一的身份标识码、以及保存的医疗数据索引表,使得不同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医疗机构之间实现患者信息的共享,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同区域内的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孤岛”的缺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医疗数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和与该区域医疗数据中心连接的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所述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分别对应于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所辖范围内的多个医疗机构;
所述医疗机构服务器,用于存储患者在该医疗机构服务器对应的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数据,所述医疗数据与患者的身份标识码相对应;
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包括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的地址信息、患者的身份标识码以及与所述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中的医疗数据相对应的医疗数据索引;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还包括身份标识码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患者的身份标识码;所述患者的身份标识码在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所辖范围内是唯一的。
2.一种医疗数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全局医疗数据中心、与所述全局医疗数据中心连接的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每个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连接有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所述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分别对应于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所辖范围内的多个医疗机构;
所述医疗机构服务器,用于存储患者在该医疗机构服务器对应的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数据,所述医疗数据与患者的身份标识码相对应;
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包括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其所辖范围内的所述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在其所辖范围内有效的患者的身份标识码,以及与其所辖范围内的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中的医疗数据相对应的医疗数据索引;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还包括身份标识码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患者的身份标识码;所述身份标识码在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所辖范围内是唯一的;
所述全局医疗数据中心,用于存储所述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地址信息、患者在所述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身份标识码以及同一患者的多个身份标识码的相互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的身份标识码包括唯一标识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字段和患者编码字段。
4.一种医疗数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全局医疗数据中心、与所述全局医疗数据中心连接的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每个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连接有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所述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分别对应于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所辖范围内的多个医疗机构;
所述医疗机构服务器,用于存储患者在该医疗机构服务器对应的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数据,所述医疗数据与患者的身份标识码相对应;
所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包括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其所辖范围内的所述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的地址信息、患者的身份标识码,以及与其所辖范围内的多个医疗机构服务器中的医疗数据相对应的医疗数据索引;所述身份标识码在所述全局医疗数据中心的所辖范围内是唯一的;
所述全局医疗数据中心,用于存储所述多个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地址信息,以及生成所述患者的身份标识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的身份标识码为患者的身份证号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的身份标识码包括:唯一标识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字段和患者编码字段。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的身份标识码包括:指示码、自定义码,所述指示码用于标识其后的自定义码为身份证号码,或由唯一标识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字段和患者编码字段组成的编码。
CN2008101178735A 2008-08-06 2008-08-06 医疗数据系统 Active CN1013348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78735A CN101334815B (zh) 2008-08-06 2008-08-06 医疗数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78735A CN101334815B (zh) 2008-08-06 2008-08-06 医疗数据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4815A CN101334815A (zh) 2008-12-31
CN101334815B true CN101334815B (zh) 2010-06-16

Family

ID=40197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178735A Active CN101334815B (zh) 2008-08-06 2008-08-06 医疗数据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348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0073B (zh) * 2009-04-13 2012-08-22 中国网通集团宽带业务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 挂号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840412A (zh) * 2010-03-01 2010-09-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医疗信息的存储方法、获取方法及设备、系统
CN102236874A (zh) * 2010-04-22 2011-11-09 上海百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域内卫生信息共享网络系统
CN102073745A (zh) * 2011-02-15 2011-05-25 无锡曼荼罗软件有限公司 标识信息查询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4102807B (zh) * 2013-04-10 2018-02-02 锐珂(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系统、患者数据分析设备以及医院网关设备
CN103544670A (zh) * 2013-10-29 2014-01-29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服务系统
CN104573301A (zh) * 2013-10-29 2015-04-29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服务系统
CN104732078B (zh) * 2015-03-13 2017-07-14 河南群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云平台的医疗信息分级存储方法
CN104766024B (zh) * 2015-03-13 2017-10-27 河南群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云平台的医疗系统病例信息存储调用方法
CN104680462B (zh) * 2015-03-13 2018-05-11 河南群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面向云平台的医疗系统病例信息优化获取方法
CN104680028B (zh) * 2015-03-13 2017-07-21 河南群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云平台的医疗系统病例信息优化存储方法
CN105205334A (zh) * 2015-10-11 2015-12-30 张姬娟 医患数据的处理方法
CN107146184A (zh) * 2016-03-01 2017-09-08 卡尔斯特里姆保健公司 医疗记录输出管理方法及医疗记录输出系统
CN105678100B (zh) * 2016-03-01 2019-04-30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健康档案浏览系统
CN106407729A (zh) * 2016-11-25 2017-02-15 王韧 一种医疗数据传输系统及其设备
CN107229818A (zh) * 2017-04-24 2017-10-03 太仓鸿策拓达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挂号申请的卫生信息综合管理方法
CN110020955B (zh) * 2017-08-24 2023-06-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在线医保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和用户终端
US11188527B2 (en) 2017-09-29 2021-11-30 Apple Inc. Index-based deidentification
US20190103172A1 (en) * 2017-09-29 2019-04-04 Apple Inc. On-device searching using medical term expressions
CN109801690A (zh) * 2017-11-17 2019-05-24 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区域医疗电子病历共享整合查询系统及方法
CN111145843A (zh) * 2019-11-27 2020-05-12 陕西医链区块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多中心整合平台及方法
CN112397186A (zh) * 2020-11-17 2021-02-23 江苏环亚医用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慧医疗的安全监管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2179A (zh) * 2002-09-24 2003-03-12 肖位忠 带移动式标准化电子病历的网络系统
CN1418345A (zh) * 2000-02-15 2003-05-14 朴容男 基于互联网的大范围预定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US20040249729A1 (en) * 2000-10-20 2004-12-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dical instrument control system
CN1604079A (zh) * 2003-10-02 2005-04-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医疗数据提供系统和医疗数据提供方法
CN1759413A (zh) * 2003-03-13 2006-04-12 西门子医疗健康服务公司 访问患者信息的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8345A (zh) * 2000-02-15 2003-05-14 朴容男 基于互联网的大范围预定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US20040249729A1 (en) * 2000-10-20 2004-12-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dical instrument control system
CN1402179A (zh) * 2002-09-24 2003-03-12 肖位忠 带移动式标准化电子病历的网络系统
CN1759413A (zh) * 2003-03-13 2006-04-12 西门子医疗健康服务公司 访问患者信息的系统
CN1604079A (zh) * 2003-10-02 2005-04-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医疗数据提供系统和医疗数据提供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4815A (zh) 2008-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4815B (zh) 医疗数据系统
Rhodes et al. The variability of critical care bed numbers in Europe
CN113228023A (zh) 培训和健康领域的统一识别协议
Panagariya The challenges and innovative solutions to rural health dilemma
US20060155753A1 (en) Global asynchronous serialized transaction identifier
CN104537103A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Cheng et al. RFID analytics for hospital ward management
CN106570314A (zh) Iccino护士上门服务标准
US6454709B1 (en) Tele-evaluation system, especially for medicine
Agarwal Health sector reforms: Relevance in India
Kiely et al. The Australian optometric workforce 2009
CN103477603A (zh) 安全访问分布在不安全数据网络中的数据
CN101840412A (zh) 医疗信息的存储方法、获取方法及设备、系统
Haeder et al. Mixed signals: The inadequacy of provider‐per‐enrollee ratios for assessing network adequacy in California (and elsewhere)
Poonguzhali et al. A framework for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us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Badnapurkar et al. Perception of nurse prescribing among nurses and psychiatrist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Hussein Khalil et 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 in Brazil from 2008 to 2017
CN101283927A (zh) 一种手术物品处理方法与系统
JP5731345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医療情報収集装置、医療情報収集方法、医療情報収集プログラム、申告情報収集装置、申告情報収集方法、申告情報収集プログラム、及び、患者側端末用プログラム
CN114373541A (zh) 基于分布式的智能中医诊断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080300921A1 (en) Method for rapid tracking of trauma victims
Ibrahim et al. Trends and disparities in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Carpenter et al. The Universal Patient Identifier: a discussion and proposal.
CN108597562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医院临床系统
CN204719755U (zh) 一种基于医疗保险卡认证的电子医疗大数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INA UNITED NETWORK TELECOMMUNICATION GROUP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UNICOM BROADBAND SERVICES APPLICATION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1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UNICOM BROADBAND SERVICES APPLICATION NATIONAL E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CHINA NET COMMUNICATION GROUP WIDEBAND APPLIANCE STATE ENGINEERING LAB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33 Beijing Finance Street, No. 21,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UNICOM BROADBAND SERVICES APPLIC NAT ENGINEERING LAB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No. 1 Zhonghe street, Yizhu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NC Broadband Business Applications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124

Address after: 100033 Beijing Finance Street, No. 21,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33 Beijing Finance Street, No. 21,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UNICOM BROADBAND SERVICES APPLIC NAT ENGINEERING LAB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