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0652A - 一种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0652A
CN101330652A CN200810003683.0A CN200810003683A CN101330652A CN 101330652 A CN101330652 A CN 101330652A CN 200810003683 A CN200810003683 A CN 200810003683A CN 101330652 A CN101330652 A CN 1013306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 request
service
soft switch
ims
cal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36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楷
杨能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0036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30652A/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73658 priority patent/WO200909225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330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06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为多媒体子系统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软交换接收呼叫请求;所述软交换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IMS用户的标识及其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与数据库、业务控制点SCP进行交互,为所述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所述软交换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路由所述呼叫请求。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在组网中没有IMS-SSF实体的情况下,采用软交换为IMS用户提供现网智能业务,节省了开发IMS-SSF实体的成本,提高了软交换的利用率,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使IMS用户能够继承使用现网号码,使新增IMS用户能够在继承现网号码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呼叫,并且不会给现网设备带来数据维护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背景技术
IMS(IP MultIMS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是一种网络结构,该技术植根于移动通信领域,最初是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项目)为移动网络定义的,而在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的框架下,IMS应同时支持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在NGN的框架中,终端和接入网络是各种各样的,而其核心网络只有一个IMS,它的核心特点是采用SIP(Session Initiated Protocol,会话发起协议)协议和与接入的无关性。
IMS是一个基于IP的、业务开放的、与接入方式无关的网络环境,通过在核心网络层提供用户标识鉴权、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保证、安全保证、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网络地址转换)穿越等基础能力,给各种业务以有力的支撑。目前已有多媒体电话、PoC(Push to talk overCellular,无线一键通)、会议、游戏、CSI(Combining CS and IMS services,移动电路域与IMS域协作业务)/VCC(VoiceCallContinuity,语音连续性)、Click to dial等业务基于IMS网络运行,随着IMS的积极部署,将会有更多的基于IMS的业务投入运营。IMS提供业务的形式,一般是引入一个AS(Application Server,应用服务器),每个AS上可以驻留一个或多个业务。各业务的流程间可能相差悬殊,用途各异,很多业务量也需要UE(UserEquipment,终端)上引入对应的客户端软件,与AS一起向用户提供具体的业务;如PoC业务,网络侧需要部署PoC Sever(PoC服务端),终端侧需要部署PoC Client(PoC客户端)。
目前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电话交换网)侧已经实现网络智能化,端局用户的智能业务在汇接局上集中触发。所有用户的智能业务签约在SHLR(Smart HLR,智能HLR)上,用户端局呼叫全部上移到汇接局上,汇接局通过查询SHLR得到用户签约智能业务对应的字冠,并按照业务的顺序顺次在被叫号码前插智能业务字冠,并触发对应的智能业务。当智能业务触发完毕后,最后根据被叫号码接续被叫。
IMS的优势是易于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业务,与此同时,在IMS网络逐步推广过程中,运营商在新部署IMS网络时,还需考虑对现网业务的继承性。
新建IMS网络需要具备对现有PSTN业务的继承性。一方面利用电话业务AS,IMS网络可以提供现有PSTN/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的电话补充业务。另一方面,依据3GPP IMS标准,可以利用IMS-SSF(IMS Service Switching Function,IMS服务交换功能)实体与现有智能网互通,向IMS用户提供除补充业务之外的智能业务。但IMS-SSF的开发工作量大,在IMS早期部署时可能还不支持此功能,需要考虑在组网中没有IMS-SSF实体的情况下,为IMS用户提供现网智能业务的方法,但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解决方案。
进一步的,新建IMS网络需要具备对现网号码的继承性的需求。以图三为例说明继承现网号码的需求。用户家中原有两部PSTN话机,分别放置在客厅和书房,为了使用丰富的多媒体业务,将其客厅的PSTN话机更换为SIP话机(接入IMS网络),显然,用户希望SIP话机仍然沿用原先已有的电话号码。因此新建的IMS网络仍然需要支持使用原有PSTN电话号码作为用户终端的标识。
通常为IMS网络的用户分配电话号码的方法,如图1所示,为IMS网络使用独立号码资源示意图,该实施例由运营商为新建的IMS网络单独分配号码资源。为方便与现有网络互通时数据的规划,新建IMS网络用户号码使用单独的号段。比如现网还有以“876”开头的号段没有使用,将此号段分配给IMS网络,原有汇接局增加根据被叫“876”路由到IMS网络的路由数据。采用这种方式,IMS用户的号码与原先PSTN号码号段资源是相互独立的。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要实现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需开发IMS-SSF,但IMS-SSF的开发工作量大,部网复杂,而且早期部署IMS的可能还不支持此功能,需要考虑在组网中没有IMS-SSF实体的情况下,为IMS用户提供现网智能业务的方法,但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使得在组网中没有IMS-SSF实体的情况下,能够为IMS用户提供现网智能业务。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IMS新增用户能够继承使用现网号码,使新增IMS用户能够在继承现网号码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呼叫,并且不会给现网设备带来数据维护困难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出一种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具体包括:软交换接收呼叫请求;所述软交换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IMS用户的标识及其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与数据库、业务控制点SCP进行交互,为所述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所述软交换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路由所述呼叫请求。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系统,包括:第一CSCF实体、号码变换AS实体和第一软交换实体,所述第一CSCF实体,用于将呼叫请求触发到所述AS实体,并根据所述AS实体的指示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到所述第一软交换实体;所述AS实体,用于根据配置数据在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前插入前缀;所述第一软交换实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CSCF实体发送的呼叫请求,删除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的前缀,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IMS用户的标识及其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与数据库、SCP进行交互,为所述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并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路由所述呼叫请求。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系统,包括:第二软交换实体和第二CSCF实体,所述第二软交换实体,用于接收呼叫请求,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IMS用户的标识及其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与数据库、SCP进行交互,为所述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并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路由所述呼叫请求。所述第二CSCF实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软交换实体发送的呼叫请求,接续所述呼叫请求。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软交换实体,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CSCF实体发送的呼叫请求;前缀删除模块,用于删除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的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的前缀;第一触发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IMS用户的标识及其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与数据库、SCP进行交互,为所述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第一发送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触发模块的指示和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路由所述呼叫请求。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软交换实体,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呼叫请求;第二触发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的呼叫请求中的IMS用户的标识及其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与数据库、SCP进行交互,为所述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第二发送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二触发模块的指示和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路由所述呼叫请求。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CSCF实体,包括:触发模块,用于将呼叫请求触发到AS实体;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AS实体的指示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到第一软交换。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CSCF实体,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软交换实体发送的呼叫请求;接续模块,用于接续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呼叫请求。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号码变换AS实体,包括:配置数据模块,用于记录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第一软交换实体的路由号;呼叫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呼叫请求;呼叫判端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呼叫接收模块接收的呼叫请求判断当前所服务的IMS用户为主叫用户还是被叫用户;号码变换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呼叫判端模块的判断结果和所述IMS用户在配置数据模块的记录,将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进行变换,在所述被叫号码前插入路由号作为前缀。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在组网中没有IMS-SSF实体的情况下,采用软交换为IMS用户提供现网智能业务,节省了开发IMS-SSF实体的成本,提高了软交换的利用率,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使IMS用户能够继承使用现网号码,使新增IMS用户能够在继承现网号码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呼叫,并且不会给现网设备带来数据维护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IMS网络使用独立号码资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PSTN现网引入IMS的网络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IMS用户使用PSTN侧主叫智能业务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IMS用户使用现网软交换被叫智能业务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IMS用户使用现网软交换被叫智能业务的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IMS用户使用PSTN侧被叫智能业务的另一架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IMS用户使用现网软交换的被叫智能业务的流程;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IMS用户终端注册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为IMS用户多种业务同时使用的场景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为IMS用户多种业务同时使用的场景架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系统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在PSTN现网引入IMS的网络架构图,架构左侧为PSTN现有网络架构,终端归属于软交换(或软交换下的交换机),PSTN智能业务由SCP(Service Control Point,业务控制点)提供,各用户的智能业务签约在SHLR上。架构右侧为新增IMS网络的架构,IMS网络业务由SIP AS提供,业务签约在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用户服务器)上。软交换通过SIP中继与IMS网络对接。由于3GPP IMS规范对SIP协议做了一定扩展,而现网软交换通常不支持这些扩展,为保证IMS网络与PSTN网络的互通,新增IMS网络需要适配现网软交换支持的SIP规范,具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IMS网络中的S-CSCF具备与现网软交换直接互通的能力,另一种是S-CSCF(Serving CSCF,服务CSCF)通过互通边界控制功能单元与现网软交换互通,其中互通边界控制功能单元完成软交换SIP Profile与IMS SIP Profile之间的转换。本发明实施例流程中,为了简洁采用S-CSCF直接与软交换互通的方式为例。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CSCF即代表S-CSCF。
为了向用户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业务,运营商部署了IMS网络,新部署的IMS域的号段资源为“876”,原有软交换域的号段资源为“976”。IMS用户在享用多媒体业务的同时,也希望使用传统的智能业务,本发明中,通过将呼叫路由到软交换域,由软交换域为IMS用户提供传统智能业务。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IMS用户使用PSTN侧主叫智能业务流程图,例如主叫预付费业务。以图2中SIP终端D拨叫SIP终端C为例,描述IMS主叫终端D使用软交换的主叫预付费业务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主叫终端D在IMS向被叫终端C发起会话请求。
步骤S302,CSCF接收主叫终端D的呼叫请求,根据主叫号码上签约的签约数据触发号码变换AS,将呼叫请求路由到号码变换AS上。
步骤S303,号码变换AS在被叫号码前插入软交换的路由号,并将变换后的被叫号码发送给CSCF。
步骤S304,CSCF依据变换后的被叫号码,将呼叫请求路由到软交换。
步骤S305,软交换依据中继群数据配置,删除被叫号码前的路由号,并根据主叫号码向SHLR查询主叫号码上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
步骤S306,SHLR向软交换返回主叫号码上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
步骤S307,软交换触发主叫智能业务到SCP。软交换根据SHLR上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顺次在被叫号码前插入该智能业务对应的智能字冠,把呼叫路由到SCP上触发对应的智能业务。以主叫预付费业务为例,软交换将呼叫触发到SCP上完成业务。
步骤S308,软交换将呼叫路由到CSCF。在触发主叫智能业务到SCP后,软交换继续查询本次呼叫的被叫号码是否签约智能业务,本例中被叫号码未签约智能业务,因此软交换依据被叫号码将呼叫路由到IMS域的CSCF。
步骤S309,CSCF做被叫处理,根据被叫号码接续被叫终端C。
步骤S310,被叫终端C响应呼叫,180响应沿INVITE路径返回到主叫终端D。
本发明实施例中,IMS用户使用由软交换提供的智能业务需要在用户签约数据做相应配置,考虑到现网软交换不支持ISC接口,CSCF触发软交换智能业务是通过先触发号码变换业务,再依据变换后的被叫号码将呼叫路由到软交换的方法来实现的。具体说,为了对IMS域的用户触发主叫智能业务,为相应用户号码签约一个主叫业务(例如称此业务为“软交换智能业务”),当此主叫业务被触发时,S-CSCF将INVITE请求路由到号码变换AS,该AS负责在被叫号码前插一个路由字冠(例如127),然后将INVITE请求路由回S-CSCF,S-CSCF依据此变换后的号码的字冠127将呼叫请求INVITE路由到软交换。当用户同时签约IMS多媒体业务和软交换智能业务,需要通过合理的签约数据配置,先触发IMS多媒体业务,因为触发了软交换智能业务之后,号码变换AS变换了被叫号码后,后续CSCF的处理都是针对被叫的处理,如果先触发软交换智能业务,则排在其后的多媒体业务将没有机会被触发。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IMS用户使用现网软交换被叫智能业务的流程图,例如被叫同振业务。以图5为例,终端B和终端C属于同一个用户,用户希望有入呼叫时终端B和终端C能够同时振铃,例如图中SIP终端D拨叫SIP终端C号码876001,被叫终端C使用软交换提供的同振智能业务。本发明实施例类似前述实施例中需要为主叫用户配置业务触发数据,并通过号码变换AS变换被叫号码将呼叫路由到软交换。本实施例为了对IMS域的用户876001触发被叫智能业务,需要为876001签约被叫业务(例如称此业务为“软交换智能业务”),当此被叫业务被触发时,S-CSCF将INVITE请求路由到号码变换AS,该AS负责在被叫号码前插一个路由字冠(例如127),然后将INVITE请求路由回S-CSCF,S-CSCF可以依据此变换后的号码的字冠127将呼叫请求INVITE路由到软交换。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在完成主叫侧处理后,主叫侧根据被叫号码876001将呼叫路由到CSCF。主叫用户可以是IMS域用户如终端D,也可以是软交换域的用户。此处省略主叫侧处理流程。
步骤S402,CSCF收到呼叫请求,CSCF根据被叫号码签约的签约数据,将呼叫请求INVITE路由到号码变换AS。
步骤S403,号码变换AS在被叫号码前插入PSTN的路由号127,并将变换后的被叫号码发送给CSCF。
步骤S404,CSCF依据路由号127将呼叫路由到软交换。
步骤S405,软交换依据中继数据配置,删除被叫号码前的路由号,先处理主叫智能业务(本例中没有主叫智能业务)再处理被叫智能业务。软交换根据被叫号码查询SHLR查询被叫号码上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
步骤S406,SHLR向软交换返回被叫号码上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
步骤S407,软交换根据签约的不同智能业务信息顺次在被叫号码前插入该智能业务对应的智能字冠,并把呼叫触发到SCP上对应的智能业务。以被叫同振业务为例,SCP配置有逻辑号码876001与物理号码126876001和PSTN终端B号码976002的对应关系,
步骤S408,SCP分别对POTS终端B及SIP终端C的物理号码下发新的会话请求。对被叫SIP C物理号码那一路呼叫,软交换根据物理号码路由到IMS,CSCF做被叫处理,由于物理号码上未签约“软交换智能业务”,因此不会又触发号码变换AS。
步骤S409,CSCF根据物理号码,将呼叫请求路由至被叫方SIP终端C。
步骤S410,被叫响应呼叫,180响应沿INVITE路径返回到主叫终端D。
本发明实施例,IMS网络为SIP终端C分配号码876001,称逻辑号码,建议为终端C再分配另一个号码,称为物理号码,如126876001。如果不分配物理号码,则会出现以下问题。当876001作为被叫时,依据前述方法,CSCF将呼叫路由到软交换触发被叫智能业务,当被叫智能业务处理完毕后,软交换做被叫路由,被叫号码876001属于IMS域,软交换将呼叫路由回IMS域,此时IMS域CSCF收到INVITE,根据被叫号码876001做被叫处理,依据876001业务签约数据,继续触发到号码变换AS并在被叫号码前插路由号将呼叫路由回PSTN侧,陷入循环。除非软交换在路由回IMS域的呼叫中增加信令指示,但这样需要现网软交换配合修改。因此在现网软交换不修改的情况下,建议为IMS域终端C分配物理号码,软交换在完成被叫智能业务处理后,将被叫号码变为物理号码,依据物理号码将呼叫路由回IMS。针对逻辑号码签约有被叫“软交换智能业务”,针对物理号码则不签约此业务。逻辑号码的被叫业务签约数据,在“软交换智能业务”之前还可以签约IMS多媒体业务,基于物理号码也可以签约IMS多媒体业务。
下面描述另一种IMS用户使用PSTN侧被叫智能业务场景,此场景中不需要号码变换AS。如图6所示,用户电话号码为976002,家中原有两部PSTN话机,分别放置在客厅和书房,为使用丰富的多媒体业务,用户将其客厅的PSTN话机更换为SIP话机(接入IMS网络),用户希望SIP话机仍然沿用原先已有的电话号码976002,并且有电话呼入时,SIP话机和PSTN话机能同时振铃。新增SIP终端C的号码976002属软交换的号码资源,此号码为逻辑号码。为了使网络侧能够将呼叫最终路由到终端C,需要为SIP终端C另外分配一个属于IMS网络的号码,比如126976002。称此号码为物理号码。
以SIP终端C为例,IMS用户使用现网软交换的被叫智能业务的流程如图7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1,主叫侧根据被叫逻辑号码将呼叫路由到软交换。主叫呼叫被叫号码976002,由于此号码属软交换的号码资源,因此无论主叫用户是软交换用户终端A或者是IMS用户终端D,呼叫请求都会被路由到软交换。
步骤S702,软交换根据被叫逻辑号码查询向SHLR查询被叫逻辑号码上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本实施例中主叫未签约智能业务信息。
步骤S703,SHLR向软交换返回被叫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
步骤S704,软交换根据签约的不同智能业务信息顺次在被叫号码前插入该智能业务对应的智能字冠,并依据智能字冠,将呼叫触发到相应SCP上以完成相应的智能业务。本实施例中,逻辑号码976002签约了“被叫同振”业务,SCP保存有逻辑号码976002与IMS域终端C物理号码126976002和PSTN POTS终端B的号码的对应关系。
步骤S705,SCP分别对POTS B、SIP终端C对应的物理号码下发新的会话请求。
步骤S706,软交换将呼叫路由到被叫终端C。软交换根据物理号码中包含的“126”,很容易将呼叫请求消息INVITE路由到IMS,因物理号码已在CSCF注册,因此CSCF可以将呼叫请求INVITE路由到被叫终端C。
步骤S707,被叫振铃。
步骤S708,被叫响应呼叫,180响应沿INVITE路径返回到主叫终端D。
本发明实施例中,SIP终端C使用由软交换提供的被叫智能业务,还可以同时使用IMS的被叫多媒体业务。本例运营商在用户物理号码上签约被叫多媒体业务,因此当976002做为被叫时,呼叫先被路由到软交换,提供被叫智能业务,之后路由到IMS的CSCF,CSCF可以根据该被叫物理号码继续触发该物理号码上签约的被叫业务,为用户提供IMS的多媒体业务。之后CSCF根据呼叫请求的物理号码确定被叫终端C的IP地址,将呼叫请求路由至被叫终端C。
本实施例中,为IMS用户分配有逻辑号码和物理号码。称对外公布的用户号码为“逻辑号码”,即用户在自己的名片中提供给他人的电话号码,如876001/976002。称不对外公布的用户号码为物理号码,物理号码是为了特定目的而为用户分配的,如第二实施例中的126876001,是为了防止循环处理而为用户分配的。如第三实施例中的126976002,是为了使网络侧能够将呼叫请求路由到终端C而为用户分配的。
为IMS用户分配的物理号码的号码资源属于IMS网络,网络侧依据物理号码能够将呼叫路由到相应IMS网络。因物理号码不被用户直接使用(例如主叫用户发起呼叫时不会直接呼叫被叫的物理号码),因此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可以灵活设置。这点不同于逻辑号码。例如,现网逻辑号码目前长度为8位,且需要根据区域进行划分,某区域需要采用8740000-8741000号段等类似的限制。而对于物理号码来说可以采用任意长度,号段也可以任意设置,只要设置合理只需很少的配置数据即可实现将呼叫路由到相应IMS网络的判断。如将长度为9位的物理号码认为被叫方属于IMS网络。或者在被叫方的逻辑号码之前添加一个路由号码得到对应的物理号码,由于逻辑号码是唯一的,因此添加路由号码后的物理号码也是唯一的,如将路由号码设置为126(属于IMS网络,使用现网不用的一个单独号段),因此转换后为“126+逻辑号码”的所有物理号码都属于IMS网络。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对物理号码来说有非常强的可扩展性,并且对于物理号码的设置方式也存在多种变化。具体如何设置物理号码,包括设置物理号码的号段,长度等均以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上述方法为基础,因此任何关于如何设置物理号码,及相应的变化方式均应为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所涵盖。
当终端同时具备逻辑号码和物理号码时,为保证终端注册成功后可以使用物理号码和逻辑号码,在HSS上将用户的物理号码和逻辑号码配置在同一个隐式注册集中。终端注册成功后,CSCF从HSS下载两个号码各自对应的业务签约信息。
如图8所示,为IMS用户终端注册流程图(省略了对注册的认证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1,新增IMS用户向S-CSCF发送注册报文REGISTER,该注册报文中的主叫用户标识可以是逻辑号码或者物理号码。
步骤S802,S-CSCF认证注册请求成功后,S-CSCF通过SAR请求,向HSS请求下载用户签约数据。
步骤S803,在HSS已将物理号码、逻辑号码配置在同一个隐式注册集中,并且物理号码和逻辑号码可签约有不同的业务。HSS将两个号码对应的用户签约签约数据通过SAA响应下发给S-CSCF。
步骤S804,S-CSCF返回200OK给IMS终端。
前述实施例分别描述IMS用户使用主叫智能业务和IMS用户使用被叫智能业务的方法。如下简述多种业务同时使用的场景。
如图9所示,为IMS用户多种业务同时使用的场景流程图,以图10中IMS终端C呼叫IMS终端D为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901,IMS处理主叫876001的多媒体业务,通过号码变换AS将呼叫路由到软交换。
步骤S902,软交换删除被叫号码中的路由号127,查询主叫876001签约的签约数据,处理主叫智能业务,查询被叫876002签约的签约数据,处理被叫智能业务,然后将呼叫路由到IMS。
步骤S903,IMS处理被叫126876002的多媒体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以IMS用户使用PSTN侧软交换提供的智能业务为例。当然,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同样适用于IMS用户使用PLMN侧智能业务。此时需要将PSTN侧的设备变为PLMN的相关设备,如移动软交换,HLR、SCP等,此时在移动软交换和HLR、SCP间的信令交互与固定PSTN中的软交换与SHLR、SCP间的信令交互细节上会有所差异,但并不影响本发明方法的应用。
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系统结构图,包括:第一CSCF实体1、号码变换AS实体2和第一软交换实体3;第一CSCF实体1,用于将呼叫请求触发到AS实体2,并根据AS实体2的指示将呼叫请求路由到第一软交换实体3;AS实体2,用于根据配置数据在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前插入前缀;第一软交换实体3,用于接收第一CSCF实体1发送的呼叫请求,删除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的前缀,依据呼叫请求中的IMS用户的标识及其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与数据库、SCP进行交互,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并依据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路由呼叫请求。
其中,第一CSCF实体1,进一步包括:触发模块11,用于将呼叫请求触发到AS实体2;发送模块12,用于根据AS实体2的指示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到第一软交换实体3。
其中,AS实体2,进一步包括:配置数据模块21,用于记录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第一软交换实体的路由号;呼叫接收模块22,用于接收呼叫请求;呼叫判端模块23,用于依据呼叫接收模块22接收的呼叫请求判断当前所服务的IMS用户为主叫用户还是被叫用户;号码变换模块23,用于依据呼叫判端模块23的判断结果和所述IMS用户在配置数据模块21的记录,将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进行变换,在被叫号码前插入路由号作为前缀。
其中,第一软交换实体3,进一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31,用于接收第一CSCF实体1发送的呼叫请求;前缀删除模块32,用于删除第一接收模块31接收的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的前缀;第一触发模块33,用于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IMS用户的标识及其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与数据库、SCP进行交互,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第一发送模块34,用于依据第一触发模块33的指示和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路由呼叫请求。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系统结构图,包括:第二软交换实体4和第二CSCF实体5;第二软交换实体4,用于接收呼叫请求,依据呼叫请求中的IMS用户的标识及其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与数据库、SCP进行交互,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并依据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路由呼叫请求;第二CSCF实体5,用于接收第二软交换实体4发送的呼叫请求。
其中,第二软交换实体4,进一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41,用于接收呼叫请求;第二触发模块42,用于依据第二接收模块41接收的呼叫请求中的IMS用户的标识及其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与数据库、SCP进行交互,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第二发送模块43,用于依据第二触发模块42的指示和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路由呼叫请求。
其中,第二CSCF实体5,进一步包括:接收模块51,用于接收第二软交换实体4发送的呼叫请求;接续模块52,用于接续接收模块51接收的呼叫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在组网中没有IMS-SSF实体的情况下,采用软交换为IMS用户提供现网智能业务,节省了开发IMS-SSF实体的成本,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使IMS用户能够继承使用现网号码,使新增IMS用户能够在继承现网号码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呼叫,并且不会给现网设备带来数据维护困难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为多媒体子系统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软交换接收呼叫请求;
所述软交换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IMS用户的标识及其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与数据库、业务控制点SCP进行交互,为所述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
所述软交换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路由所述呼叫请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为所述IMS用户提供主叫智能业务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SCF依据呼叫请求中的主叫用户的签约数据将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进行变换后,所述软交换接收所述CSCF发送的呼叫请求;
所述软交换删除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的前缀,并依所述主叫用户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与数据库、SCP进行交互,为所述主叫用户提供主叫智能业务;
所述软交换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路由所述呼叫请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为所述IMS用户提供被叫智能业务,且所述IMS用户号码资源属于IMS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CSCF依据呼叫请求中的被叫用户的签约数据将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进行变换后,所述软交换接收所述CSCF发送的呼叫请求;
所述软交换删除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的前缀,并依据所述被叫用户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与数据库、SCP进行交互,为所述被叫用户提供被叫智能业务;
所述软交换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路由所述呼叫请求。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进行号码变换,具体包括:
所述CSCF将所述呼叫请求触发到号码变换AS,所述AS依据配置数据在所述被叫号码前插入前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为所述IMS用户提供被叫智能业务,且所述IMS用户号码资源属于所述软交换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软交换接收呼叫请求中的主叫侧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发送的呼叫请求,所述主叫侧包括所述IMS域的用户或共用电话交换网PSTN域的用户;
所述软交换依据所述被叫用户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与所述数据库、SCP进行交互,为所述被叫用户提供被叫智能业务;
所述软交换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路由所述呼叫请求。
6、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IMS域为所述被叫用户分配两个号码,第一号码和第二号码,所述第一号码为所述被叫用户对外公布的号码,在所述呼叫中作为初始被叫号码,所述第二号码为所述被叫用户不对外公开的号码,所述两个号码属于同一隐式注册集;
所述软交换的智能业务信息基于所述被叫用户的第一号码;
所述软交换在基于所述第一号码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完成被叫智能业务后,将所述第一号码变为所述第二号码,并依据所述第二号码路由所述呼叫请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号码的分配原则为,基于所述第一号码增加一个前缀;
所述软交换依据所述第二号码的前缀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到所述IMS域。
8、一种为多媒体子系统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CSCF实体、号码变换AS实体和第一软交换实体,
所述第一CSCF实体,用于将呼叫请求触发到所述AS实体,并根据所述AS实体的指示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到所述第一软交换实体;
所述AS实体,用于根据配置数据在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前插入前缀;
所述第一软交换实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CSCF实体发送的呼叫请求,删除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的前缀,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IMS用户的标识及其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与数据库、SCP进行交互,为所述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并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路由所述呼叫请求。
9、一种为多媒体子系统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软交换实体和第二CSCF实体,
所述第二软交换实体,用于接收呼叫请求,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IMS用户的标识及其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与数据库、SCP进行交互,为所述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并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路由所述呼叫请求。
所述第二CSCF实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软交换实体发送的呼叫请求,接续所述呼叫请求。
10、一种第一软交换实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CSCF实体发送的呼叫请求;
前缀删除模块,用于删除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的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的前缀;
第一触发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呼叫请求中的IMS用户的标识及其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与数据库、SCP进行交互,为所述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触发模块的指示和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路由所述呼叫请求。
11、一种第二软交换实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呼叫请求;
第二触发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的呼叫请求中的IMS用户的标识及其签约的智能业务信息与数据库、SCP进行交互,为所述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二触发模块的指示和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路由所述呼叫请求。
12、一种第一CSCF实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发模块,用于将呼叫请求触发到AS实体;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AS实体的指示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到第一软交换。
13、一种第二CSCF实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软交换实体发送的呼叫请求;
接续模块,用于接续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呼叫请求。
14、一种号码变换AS实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数据模块,用于记录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第一软交换实体的路由号;
呼叫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呼叫请求;
呼叫判端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呼叫接收模块接收的呼叫请求判断当前所服务的IMS用户为主叫用户还是被叫用户;
号码变换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呼叫判端模块的判断结果和所述IMS用户在配置数据模块的记录,将所述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进行变换,在所述被叫号码前插入路由号作为前缀。
CN200810003683.0A 2007-12-29 2008-01-14 一种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Pending CN1013306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3683.0A CN101330652A (zh) 2007-12-29 2008-01-14 一种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PCT/CN2008/073658 WO2009092255A1 (zh) 2007-12-29 2008-12-22 一种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306082.2 2007-12-29
CN200710306082 2007-12-29
CN200810003683.0A CN101330652A (zh) 2007-12-29 2008-01-14 一种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0652A true CN101330652A (zh) 2008-12-24

Family

ID=40206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3683.0A Pending CN101330652A (zh) 2007-12-29 2008-01-14 一种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30652A (zh)
WO (1) WO200909225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5509B (zh) * 2009-03-19 2011-09-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预留的实现方法以及互通网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4188C (zh) * 2005-02-05 2008-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电路域和分组域双向互操作的方法及系统
CN100362830C (zh) * 2005-04-15 2008-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网络互通的方法及其网络系统
CN100583843C (zh) * 2005-08-08 2010-0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路由路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1083520B (zh) * 2007-07-20 2010-08-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ngn网络下接入网关容灾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5509B (zh) * 2009-03-19 2011-09-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预留的实现方法以及互通网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92255A1 (zh) 2009-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74168B2 (en)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CN109639717B (zh) 携号转网的通信方法、主叫侧/被叫侧业务控制点服务器
CN101931925B (zh) 一号通呼叫的方法及业务控制点
CN101146266B (zh) 为用户增加特殊用途号码的方法及系统
CN103118347B (zh) 一种终端间短号码呼叫的方法、系统和查询设备
CN103404120A (zh) 网络抽象网关及对端点进行抽象相应方法
CN101931923B (zh) Ip多媒体子系统网络的用户注册方法及业务实现系统
CN109462619B (zh) 呼叫处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US9615230B2 (en) Method to manage multiple caller identitie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41788B (zh) 前转呼叫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931901A (zh)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网络的业务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1267577A (zh) 实现呼叫接续以及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711069B (zh) 一种实现跨运营商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076186B (zh) 一种处理晚前转业务的方法、网络及装置
CN100471311C (zh) 移动通信中呼叫伴侣实现方法
CN101980549B (zh) Cdma网络中多业务嵌套的实现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812596A (zh) 一种ims网络中主叫号码显示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01330652A (zh) 一种为ims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931900B (zh)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网络的业务实现方法及系统
US90837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network based services to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endpoints
CN109547493B (zh) 呼叫处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EP2056536A1 (en) A method, a system and a service control point for providing circuit domain service
CN101207904A (zh) 一卡多号用户漫游到非签约地时归属多个hlr的方法
RU2369984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мобиль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стационарными терминалами в сети связи
EP2339874B1 (en) Realizing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service, device and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