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5464A -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相位差板 - Google Patents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相位差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5464A
CN101315464A CNA2008100011138A CN200810001113A CN101315464A CN 101315464 A CN101315464 A CN 101315464A CN A2008100011138 A CNA2008100011138 A CN A2008100011138A CN 200810001113 A CN200810001113 A CN 200810001113A CN 101315464 A CN101315464 A CN 1013154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light
aforementioned
stereoscopic display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11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山田正博
田村佳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isawa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isawa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isawa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isawa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15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54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2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using polaris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3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了交调失真的立体显示装置。该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具有生成并出射右眼用图像以及左眼用图像的图像显示部,以及配置在所述图像显示部的出射侧,使所述图像显示部入射的所述右眼用图像及所述左眼用图像的偏光方向相互正交或反转后出射的相位差板,所述相位差板具有设置在所述图像显示部一侧,用于防止来自所述图像显示部的所述右眼用图像及所述左眼用图像的反射的图像光反射防止膜。

Description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相位差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相位差板。本发明尤其涉及可降低交调失真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相位差板。
背景技术
利用左右的视差,使右眼用图像入射观察者的右眼、左眼用图像入射观察者的左眼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是众所周知的(例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该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具备作为图像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以及接触液晶面板表面的作为分离左右图像的光学分离装置的视差屏。在该液晶面板上,隔列显示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视差屏为例如是条纹状的遮光薄膜,可分离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
但是,由于光的分散且被折射率不同的面所反射,从该液晶面板上出射的一部分图像的光,经视差屏中液晶面板侧的面反射,该反射光进一步经液晶面板反射后,再次入射到视差屏上。此时,再入射光的一部分入射到对置的视差屏像素的临近像素上。因此,右眼用图像被视差屏分离成左眼用、入射观察者的左眼,即产生了交调失真。
[专利文献1]特许第31929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许第3258996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及2中,记载了在液晶面板的表面设置防反射涂层的方法。但是,该涂层为玻璃基板上涂敷MgF2等的防眩膜,使入射光发生散射。散射后的反射光再入射到视差屏上,无疑会增大交调失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可解决上述问题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相位差板。该目的由权利要求中的独立权利要求所记载的特征组合来达成。另外,从属权利要求进一步提供了本发明的优选具体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提供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图像显示部,其生成并出射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相位差板,其设置在前述图像显示部的出射侧,使从前述图像显示部入射的前述右眼用图像及前述左眼用图像的偏振光的方向相互垂直或反转后出射。前述相位差板,配置在前述图像显示部一侧,具有可防止来自前述图像显示部的前述右眼用图像及前述左眼用图像的反射的图像光反射防止膜。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相位差板,其配置在生成并出射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的图像显示部出射一侧,具有:相位差部,其使从前述图像显示部入射的前述右眼用图像及前述左眼用图像的偏振光的方向相互垂直或反转;图像光反射防止膜,其配置在前述相位差部中的前述图像显示部一侧,防止来自前述图像显示部的前述右眼用图像光及前述左眼用图像光的反射。
并且,上述发明的概要,并未列举出本发明的全部必要特征。另外,所述特征的再组合,也可构成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使用状态的概略图。
图3是显示面板130以及相位差板180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4是外光反射防止膜310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5是图像光反射防止膜320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6是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其他的形态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7是其他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1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0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101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120光源
130显示面板
150偏振光片
160图像生成部
162右眼图像生成区域
164左眼图像生成区域
170偏振光片
172玻璃基板
180相位差板
181第一偏振光区域
182第二偏振光区域
183相位差部
184玻璃基板
185相位差部
186第一偏振光区域
187第二偏振光区域
190遮光部
200偏光眼镜
232右眼用图像透过部
234左眼用图像透过部
310外光反射防止膜
311透明树脂基板
312硬涂层
313高折射率层
314低折射率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解释本发明的一个目的,以下所述实施例并非限制权利要求的发明范围。并且,实施例中涉及的技术特征组合也并非全部是构成发明的必要解决手段。
图1为用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制作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依次具有光源120,显示面板130和相位差板180。显示面板130为图像显示部的一例,具有偏振光片150,图像生成部160,偏振光片170及外部光反射防止膜310。另外,相位差板180具有图像光反射防止膜320及相位差部183。当观察者500观察该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所显示的立体图像时,需从图1中相位差板180的右侧进行观察。
由观察者500看来,光源120设置在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最深处,其在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使用状态下(以下,简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使用状态」),向偏振光片150的一个面上出射白色无偏光。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20使用的是面光源,代替面光源也可使用点光源和聚光透镜。该聚光透镜的一例,可为菲涅耳透镜片。
偏振光片150配置在图像生成部160的光源120一侧。偏振光片150具有透过轴及与该透过轴垂直的吸收轴,从光源120出射的无偏光入射时,该无偏光中的偏振光轴与透过轴方向平行的光被透过,偏振光轴与吸收轴方向平行的光被阻断。此处,偏振光轴的方向指的是光在电场中的振动方向,偏振光片150上的透过轴的方向为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观察者500看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时在从水平方向向右上方45度的方向。
图像生成部160具有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该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如图1所示,为图像生成部160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割区域,复数个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在垂直方向上相互交错排列。
在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使用状态下,在图像生成部160的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上,分别生成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此时透过偏振光片150的光线入射到图像生成部160的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则在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上的透过光成为右眼用图像的图像光线(以下简称「右眼用图像光线」),在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的透过光成为左眼用图像的图像光线(以下简称「左眼用图像光线」)。
另外,透过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的右眼用图像光线及透过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的左眼用图像光线,为各自具有特定方向的偏振轴的直线偏振光。所述各自具有特定方向的偏振轴是指,也可以为彼此相同方向,在图1的示例中,偏振轴都与后述偏振光片170上透过轴的方向相同。该图像生成部160可使用例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配置了复数的二维性小区(セル),在各小区上的配向膜间封入了液晶的LCD(液晶显示器)。通过对该LCD上的各小区进行电驱动,各小区可在不改变其偏振轴方向的情况下使通过的光线透过的状态,以及使偏振轴的方向旋转90度的透过状态间转换。
偏振光片170配置在图像生成部160上的观察者500一侧。对于入射的透过上述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的右眼用图像光线,以及透过上述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的左眼用图像光线,该偏振光片170可使其中的偏振轴与透过轴平行的光线透过,而阻断其中的偏振轴与吸收轴平行的光线。此处偏振光片170上透过轴的方向,如图1的箭头所示,为观察者500观察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时水平方向的左上45度方向。
相位差板180具有相位差部183,遮光部190及图像光线反射防止膜320。另外,相位差部183具有第一偏振光区域181及第二偏振光区域182。该相位差板180上第一偏振光区域181及第二偏振光区域182的位置和大小,如图1所示,对应于图像生成部160的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的位置和大小。因此,在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使用状态下,在第一偏振光区域181上入射透过上述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的右眼用图像光线,在第二偏振光区域182上入射透过上述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的左眼用图像光线。并且,在与相位差部183的显示面板130相对的面上、第一偏振光区域181及第二偏振光区域182的边界处,设置有遮光部190。对于应入射到相位差部183的第一偏振光区域181相邻的第二偏振光区域182上的左眼用图像光线,该遮光部190吸收并阻断超越上述边界入射到该第一偏振光区域181的图像光线。同样,对于应入射到相位差部183的第二偏振光区域182相邻的第一偏振光区域181上的右眼用图像光线,该遮光部190吸收并阻断超越上述边界入射到该第二偏振光区域182的图像光线。如此,通过在相位差部183的上述边界上设置遮光部190,使得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上出射的右眼用图像光线及左眼用图像光线难以产生交调失真。另外,在遮光部190上为粘贴图像光线反射防止膜320涂有黏性树脂,该树脂的折射率约为1.3。图像光线反射防止膜320见后述。
第一偏振光区域181使入射的右眼用图像光线不旋转偏振轴原样透过。而第二偏振光区域182将入射的左眼用图像光线的偏振轴旋转到相对于第一偏振光区域181入射的右眼用图像光线的偏振轴的垂直方向。因此,透过第一偏振光区域181的右眼用图像光线的偏振轴,与透过第二偏振光区域182的左眼用图像光线的偏振轴如图1的箭头所示,其方向相互垂直。另外,图1的相位差板180上的箭头,指示了通过相位差板180的偏振光的偏振轴。在第一偏振光区域181上使用例如透明玻璃或树脂,第二偏振光区域182使用例如拥有相对于入射的左眼用图像光线的偏振轴方向呈45度角的光学轴的半波长板。图1的示例中,第二偏振光区域182的光学轴的方向为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在此,光学轴是指光线透过第二偏振光区域182时的进相轴或滞相轴的一方。
图2为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使用状态示意图。用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观察立体图像时,如图2所示,观察者500借助偏光镜200,观察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投影的右眼用图像光线和左眼用图像光线。该偏光镜200上,观察者500在佩戴偏光镜200时在相当于观察者500的右眼512一侧的位置配置有右眼用图像透过部232,在相对于左眼514一侧的位置配置有左眼用图像透过部234。所述右眼用图像透过部232及左眼用图像透过部234,相互为持不同的特定透过轴方向的偏光透镜,且固定在偏光镜200的镜框中。
右眼用图像透过部232为一种偏振光片,其透过轴方向与透过第一偏振光区域181的右眼用图像光线具有相同方向,其吸收轴方向为与上述透过轴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左眼用图像透过部234为一种偏振光片,其透过轴方向与透过第二偏振光区域182的左眼用图像光线具有相同方向,其吸收轴方向为与上述透过轴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所述右眼用图像透过部232及左眼用图像透过部234可使用例如,贴有将二色性染料浸渗膜经单轴延伸所得偏光膜的偏光透镜。
观察者500在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观察立体图像时,在透过上述相位差板180的第一偏振光区域181及第二偏振光区域182的右眼用图像光线及左眼用图像光线的出射范围内,如上所述,通过佩戴偏光镜200观察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可使右眼512仅观察到右眼用图像光线,使左眼514仅观察到左眼用图像光线。因此,观察者500可将所述右眼用图像光线及左眼用图像光线作为立体图像所识别。
图3为显示面板130及相位差板180的部分放大的侧视图。显示面板130在支撑从光源120一侧开始顺序配置的偏振光片150、图像生成部160及偏振光片170的同时,还拥有保护上述部件的玻璃基板172。另外,显示面板130设置在玻璃基板172上的图像光线出射一侧,即相位差板180一侧,具有防止外部光线反射的外部光线反射防止膜310。外部光线反射防止膜310为具有玻璃基板172与空气之间的中间折射率的单层或多层的薄膜,如为多层时,应为按玻璃基板172一侧到空气一侧的折射率递减顺序进行层叠。
相位差板180在支撑相位差板183的同时,还拥有保护上述部件的玻璃基板184。另外,相位差板180具有:图像光线反射防止膜320,其设置在相位差部183的图像光线的入射一侧,即显示面板130一侧,防止来自显示面板130的图像光线反射;以及外部光线反射防止膜340,其设置在玻璃基板184的图像光线出射一侧,防止外部光线的反射。图像光线反射防止膜320为具有相位差部183与空气之间的中间折射率的单层或多层的薄膜,如为多层时,应为按相位差部183一侧到空气一侧的折射率递减顺序进行层叠。同样,外部光线反射防止膜340为具有玻璃基板184与空气之间的中间折射率的单层或多层的薄膜,如为多层时,应为按玻璃基板184一侧到空气一侧的折射率递减顺序进行层叠。此处,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30与相位差板180通过间隙342间隔配置。
图4为外部光线反射防止膜310的一部分扩大的侧面示意图。按照从玻璃基板172一侧到间隙342一侧的顺序,外部光线反射防止膜310具有透明树脂基板311,硬涂层312,高折射率层313以及低折射率层314。例如,透明树脂基板311为折射率1.49膜厚80μm,硬涂层312为折射率1.49膜厚1μm,高折射率层313为折射率1.67膜厚100nm,低折射率层314为折射率1.43膜厚105nm。外部光线反射防止膜310,与图像生成部160及玻璃基板172等分体形成,可贴到玻璃基板172上,也可直接镀到玻璃基板172上。由此,显示面板130在没有相位差板180的状态下使用时,用显示面板130防止外部光线的反射,可向观察者500提供清楚的图像。
图5为图像光线反射防止膜320的一部分扩大的侧面示意图。按照从相位差部183一侧到间隙342一侧的顺序,图像光线反射防止膜320具有透明树脂基板321,硬涂层322,高折射率层323以及低折射率层324。例如,图像光线反射防止膜320也可与外部光线反射防止膜310具有相同的构成。
这里,作为交调失真的原因有显示面板130和相位差板180之间的反射。从显示面板130的特定的右眼图像光生成区162出射的右眼图像光的大部分入射到相向配置的相位差板180的第一偏振光区域181。但是,由于具有光散射,且在折射率不同的面反射,所以从该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出射的光的一部分在相位差板180反射,这个反射光再由显示面板130反射后,入射到邻接于该第一偏振光区域181上的第二偏振光区域182中而发生交调失真。这里,在本实施形态中,在相位差板180中的图像光的入射一侧设置了图像光反射防止膜320。以此,可防止从显示面板130射入到相位差板180的图像光被反射。并且能减少邻接的第一偏振光区域181、182间的交调失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显示面板130的外光反射防止膜310和相位差板180的图像光反射防止膜320一部分接触,则发生光干涉状态,所以,优选将外光反射防止膜310和图像光反射防止膜320通过间隙342分离设置。作为分离的方法,可采用对外光反射防止膜310或者图像光反射防止膜320的至少一面,将从直径数μm到数十μm的二氧化硅泡(silica beadsシリカビ一ズ)之类的隔离剂等分散在有机溶媒中的液体,用喷雾器等喷雾,使溶剂蒸发后,通过对合产生分离。
相位差板180的外光反射防止膜340,也可以具有图4所示的图像光反射防止膜320相同的构成。外光反射防止膜340也可以和相位差部183以及玻璃基板184等分体形成,粘贴在玻璃基板184上。也可以直接涂敷在玻璃基板184上。这样,在显示面板130的出射側配置相位差板180使用的时候,能够用相位差板180防止外光反射,向观察者500提供鲜明图像。
【实施例1】
关于具有表1所示构成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测量了交调失真值。在表1设置的显示面板130以及相位差板180的圆圈代表具有该构成。空白栏表示不具有该构成。首先实施例1的立体显示装置100具有外光反射防止膜310、图像光反射防止膜320以及遮光部190。这里,交调失真值可用以下所示(1)至(3)定义的Cn求得。
Cn=(CnL+CnR)/2                       (1)
CnL=(RwL-BL)/(LwL-BL)×100%         (2)
CnR=(LwR-BR)/(RwR-BR)×100%         (3)
这里,n表示立体显示装置100的画面区N分割后的第n个画面区。BL是关于第n个画面区,通过左眼用图像透过部234,观察了右眼用图像光以及左眼用图像光变成黑色后的左眼用图像光的辉度。另外,LwL是关于第n个画面区,通过左眼用图像透过部234,观察了在右眼用图像光变成黑色,且左眼用图像光变成白色后的其图像光的辉度。而且RwL是关于第n个画面区,通过左眼用图像透过部234,观察了在右眼用图像光变成白色,且左眼用图像光变成黑色后的其图像光的辉度。同样,BR是关于第n个画面区,通过右眼用图像透过部232,观察了在右眼用图像光及左眼用图像光变成了黑色后的其图像光的辉度。LwR是关于第n个画面区,通过右眼用图像透过部232,观察了在右眼用图像光变成黑色,且左眼用图像光变成白色后的其图像光的辉度。RwR是关于第n个画面区,通过右眼用图像透过部232,观察了在右眼用图像光变成白色,且左眼用图像光变成黑色后的其图像光的辉度。另外,观察位置从24英寸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画面中间离开大约从700到1000毫米左右。在这种状态下,将画面区9分割,针对各画面区n测量Cn,然后根据这些平均计算出图像全体的交调失真值C。
【表1】
Figure A20081000111300111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上还设置了外光反射防止膜340,这一点与实施例1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不同,其他的构成相同。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没有外光反射防止膜310,这一点与实施例1不同,其他结构相同。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和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用防眩膜代替外光反射防止膜310,但是其他的构成相同。防眩膜使反射光分散,例如通过在玻璃基板的两面设置折射率1.38的MgF2膜来形成。
【实施例5】
实施例5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和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没有遮光部190,但是其他的构成相同。
【比较例1】
比较例1和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没有图像光反射防止膜320,但是其他的构成使用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
试比较表1所示的上述从实施例1到5以及比较例1的交调失真值,可发现,通过在相位差板180的显示面板130一侧设图像光反射防止膜320,可以降低交调失真值。而且,还可发现,由于在显示面板130中的相位差板180一侧设外光反射防止膜310,可以进一步降低交调失真值。另外,优选的是在显示面板130中的相位差板180一侧不设防眩膜。
图6是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其他形态的部分放大侧视图。在图6表示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中,把与图1到图5显示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相同的构成附加相同的参照号码,省略说明。
图6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代替从图1到图5所示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图像光反射防止膜320而具有树脂350。在图6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中,通过在相位差板180的玻璃基板184和显示面板130的外光反射防止膜310的缝隙中填充树脂350,形成图像光反射防止膜。这样,能减少零部件个数。树脂350的一例,是折射率大约1.3左右的粘着剂。另外,因为即使不设间隙342也不发生光的干涉状态,并且能够使不发生干涉状态的相位差板180和显示面板130接近,所以能进一步减少交调失真。
图7是根据本实施形态制造方法制造的其他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1的分解立体图。在图7显示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1中,对与上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相同的构成附加相同的参照号码,省略说明。如图7所示,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1代替上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相位差部183而具有相位差部185。该相位差部185具有第一偏振光区域186以及第二偏振光区域187。这里,第一偏振光区域186以及第二偏振光区域187均为1/4波长板,并且,各个光学轴相互直交。该相位差部185中的第一偏振光区域186以及第二偏振光区域187的位置以及大小和上述相位差部183中的第一偏振光区域181以及第二偏振光区域182的位置以及大小同样,与图像生成部160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以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的位置以及大小相对应。因而,在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1的使用状态中,在第一偏振光区域186入射透过上述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的右眼用图像光,第二偏振光区域187中入射透过上述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的左眼用图像光。
相位差部185,将入射的光作为偏振光轴的回转方向相互为反向的圆偏振光出射。比方说第一偏振光区域186将射入的光作为右旋转的圆偏振光出射,第二偏振光区域187将射入的光作为左旋转的圆偏振光出射。另外,图7的相位差部185的箭头表示通过了该相位差部185的偏振光的旋转方向。第一偏振光区域186,例如采用了光学轴为水平方向的1/4长波板,第二偏振光区域187例如采用了光学轴为垂直方向的1/4波长板。
而且,与图1同样,相位差板180在相位差部185的显示面板130一侧具有图像光反射防止膜320,显示面板130在偏振振光片170的相位差板180一侧有外光反射防止膜310。与图1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同样,通过这些,可以防止从显示面板130射入到相位差板180上的图像光被反射。并能减少邻接的第一偏振光区域186、187间的交调失真。
在观察具有图7所示的相位差部185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1的时候,观察者500戴了偏振光眼镜(未图示)进行观察。所述偏振光眼镜分别在相当于右眼512一侧的位置和相当于左眼514一侧的位置分别配置了1/4波长板和偏光透镜。在这个偏光眼镜中,观察者500右眼512一侧的位置配置的1/4波长板的光学轴是水平方向,观察者500的左眼514一侧的位置配置的1/4波长板的光学轴是垂直方向。另外,观察者500的右眼512一侧的位置配置的偏振光透镜以及在观察者500的左眼514一侧的位置配置的偏振光透镜均为,透过轴方向在从观察者500看是右倾斜45度,吸收轴方向在与上述透过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
观察者500戴上上述偏振光眼镜,观察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1的时候,在观察者500的右眼512一侧,入射了从观察者500看偏振光轴右旋转的圆偏振光时,在该圆偏振光由上述光学轴为水平方向的1/4波长板变换成右倾斜45度的直线偏振光后,透过上述偏光透镜,在观察者500的右眼512进行观察。另外,在观察者500的左眼514侧,射入了从观察者500看的左旋转的圆偏振光时,在该圆偏振光由上述光学轴为垂直方向的1/4波长板变换成右倾斜45度的直线偏光后,透过上述偏光透镜,在观察者500的左眼514进行观察。这样,戴上上述偏振光眼镜,观察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1,能够在右眼512观察只供右眼使用的图像光,能在左眼514观察只供左眼使用的图像光。因而观察者500能将这些供右眼使用的图像光以及供左眼使用的图像光作为立体图像识别。
另外,上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具有扩散板,其用于将在比相位差板180还靠近观察者500侧(图1的相位差板180的右侧)使透过上述相位差板180的第一偏振光区域181以及在第二偏振光区域182的右眼用图像光及左眼用图像光沿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的至少一方扩散。对这样的扩散板,例如,使用配置多个沿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延伸的半圆锥体凸透镜(圆柱形透镜)的双凸透镜片、或者配置多个平面状凸透镜的凸透镜阵列片。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目的,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没有限定在上述实施方式所述范围。可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更或者改良。从权利要求范围记载可知,进行这种变更或者改良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Claims (7)

1、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图像显示部,其生成并出射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
相位差板,其设置在前述图像显示部的出射侧,使从前述图像显示部入射的前述右眼用图像及前述左眼用图像的偏振光的方向相互垂直或反转后出射;
前述相位差板,配置在前述图像显示部一侧,具有防止来自前述图像显示部的前述右眼用图像及前述左眼用图像的反射的图像光反射防止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显示部的出射侧具有防止外光反射的外光反射防止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相位差板的出射侧还具有防止外光反射的外光反射防止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相位差板和前述图像显示部为分离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光反射防止膜通过将树脂填充在前述相位差板和前述图像显示部的间隙内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显示部在出射侧具有防止外光反射的外光反射防止膜。
7、一种相位差板,其配置在生成并出射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的图像显示部的出射侧,其特征在于,具有:相位差部,其使从前述图像显示部入射的前述右眼用图像及前述左眼用图像的偏振光方向相互垂直或反转;
图像光反射防止膜,其配置在前述相位差部中的前述图像显示部一侧,防止来自前述图像显示部的前述右眼用图像及前述左眼用图像光的反射。
CNA2008100011138A 2007-05-31 2008-01-16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相位差板 Pending CN1013154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755,744 2007-05-31
US11/755,744 US20080297897A1 (en) 2007-05-31 2007-05-31 Stereoscopic display and phase different plat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5464A true CN101315464A (zh) 2008-12-03

Family

ID=40087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011138A Pending CN101315464A (zh) 2007-05-31 2008-01-16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相位差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97897A1 (zh)
KR (1) KR20080105971A (zh)
CN (1) CN101315464A (zh)
TW (1) TW20084670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0814A (zh) * 2010-06-08 2013-05-01 瑞尔D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液晶显示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97592A1 (en) * 2007-05-31 2008-12-04 Arisawa Mfg. Co., Ltd. Stereoscopic display and phase different plate
KR101005615B1 (ko) * 2009-01-21 2011-01-05 잘만쓰리디 주식회사 입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177163B2 (ja) * 2010-04-06 2013-04-03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立体映像表示用光学部材及び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TW201226985A (en) * 2010-12-31 2012-07-01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system
WO2012155243A1 (en) 2011-05-13 2012-11-22 Écrans Polaires Inc. / Polar Screens Inc. Method and display for concurrently displaying a first image and a second image
KR101888667B1 (ko) * 2011-06-24 2018-08-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패턴 리타더 방식의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와 그 제조방법
US20130176407A1 (en) * 2012-01-05 2013-07-11 Reald Inc. Beam scanne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US11415728B2 (en) 2020-05-27 2022-08-16 Looking Glass Factor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olographic display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03358A (en) * 1974-05-22 1975-09-02 John A Roese PLZT stereoscopic television system
US5113285A (en) * 1990-09-28 1992-05-12 Honeywell Inc. Full color three-dimensional flat panel display
US5444558A (en) * 1991-11-22 1995-08-22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with photoconductor of hydrogenated amorphous silicon with 0.1-1.0 ppm boron
JPH10221643A (ja) * 1997-01-31 1998-08-21 Canon Inc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0814A (zh) * 2010-06-08 2013-05-01 瑞尔D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液晶显示系统
CN103080814B (zh) * 2010-06-08 2015-11-25 瑞尔D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液晶显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46701A (en) 2008-12-01
US20080297897A1 (en) 2008-12-04
KR20080105971A (ko) 2008-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5464A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相位差板
TW413993B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1281299B (zh) 立体显示装置
KR100955688B1 (ko) 입체 화상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위상차판의 제조 방법,및 위상차판
US951469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switching method of its display modes
CN101968595B (zh) 2d/3d切换的液晶透镜组件及显示装置
TWI472802B (zh) 顯示裝置
CN10450311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2677021U (zh) 一种液晶面板、立体图像显示器及偏光眼镜
CN101114055A (zh) 2d-3d可转换自动立体显示装置
CN101320133A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CN1982926A (zh) 偏振光透射屏及使用该偏振光透射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CN102449533A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CN201156112Y (zh) 2d-3d可转换自动立体显示装置
CN104407484B (zh) 可在2d和3d模式之间切换的显示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92212B (zh) 主动快门眼镜和立体视频识别系统
CN103513311B (zh) 一种立体光栅和裸眼3d显示装置
CN104950544A (zh) 裸眼3d显示装置
CN204903922U (zh) 裸眼3d显示装置
CN106257322A (zh) 影像显示装置
US20080297592A1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and phase different plate
CN101907778A (zh) 二维/三维可转换显示装置、显示方法、个人数字助理及电脑
CN102368128A (zh) 偏光眼镜式立体显示装置
CN101408692B (zh) 立体液晶显示器
KR20130053997A (ko) 편광 어셈블리 및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