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3500B -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3500B
CN101303500B CN2008101378360A CN200810137836A CN101303500B CN 101303500 B CN101303500 B CN 101303500B CN 2008101378360 A CN2008101378360 A CN 2008101378360A CN 200810137836 A CN200810137836 A CN 200810137836A CN 101303500 B CN101303500 B CN 1013035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electrode
substrate
display panels
electrode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78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3500A (zh
Inventor
詹德威
陈介伟
曹正翰
邱钟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3783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035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03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3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3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35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中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液晶层、配向层、聚合物层、扫描线、数据线、像素结构、第一电容下电极及第二电容下电极。像素结构具有第一像素电极及第二像素电极。第一电容下电极位于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一基板之间。第二电容下电极位于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一基板之间,且第二电容下电极包括自第二像素电极所在区域的第一侧延伸至其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一图案及多个第二图案。第二图案位于第一侧及第二侧并与第一图案连接,至少部分第二图案重叠于第二像素电极与数据线之间的区域。本发明能避免液晶显示面板的漏光及显示不均现象,使得液晶显示面板中液晶分子呈现更多域的配向效果,且开口率高、串扰低。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聚合物稳定配向(Polymer Stabilized Alignment,PSA)工艺的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借着显示器的辅助可使得生活更加便利,为求显示器轻、薄的特性,因此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FPD)成为目前的主流,其中又以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最受欢迎。
市场上对于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视角范围要求越来越大。目前,常见的广视角技术为多域垂直配向式液晶显示面板,其利用配向结构(alignmentstructure)的配置以令不同区域内的液晶分子朝不同方向倾倒,从而达到广视角的功效。然而,配向结构周边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往往不明确(disclination),因而可能造成漏光的情形。因此,一种利用聚合物配向搭配具有多个微狭缝的像素电极以形成多域配向(multi-domain alignment)的配向方式被提出,以改善多域垂直配向式液晶显示面板显示效果不佳的问题。
聚合物配向技术是在液晶材料中掺入适当浓度的可聚合分子(单体)(以下称液晶混合物)。接着,对液晶混合物施加电压。当施加电压使得液晶分子排列稳定时,则使用紫外光或加热的方式让可聚合分子(单体)键结成聚合物层,以完成稳定配向工艺。
上述施加电压的方式可利用电容电极耦合至像素电极。传统上,电容电极需要被提供较高的电压以使得电容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有较佳的电容耦合效应,并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因此,在聚合物稳定配向工艺中,未被像素电极遮蔽的电容电极与对向电极间常呈现高电压差。若未被像素电极遮蔽的电容电极面积越大,则部分区域中液晶分子的排列就越难以掌握,也就产生液晶分子排列不明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此液晶显示面板在进行显示时所发生的漏光现象及显示不均的情形可获得改善。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此液晶显示面板具有良好的液晶分子排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以制作出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本发明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此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层、对向电极、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多个像素结构、多个第一电容下电极、多个第二电容下电极、至少一个配向层以及至少一个聚合物层。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而液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之间。对向电极位于第二基板与液晶层之间,而扫描线及数据线位于第一基板与液晶层之间,且扫描线与数据线相交。像素结构配置于第一基板上并电性连接扫描线以及数据线,其中各像素结构具有第一像素电极以及第二像素电极。第一电容下电极位于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一基板之间,而第二电容下电极位于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一基板之间。此外,每个第二电容下电极包括第一图案以及多个与第一图案连接的第二图案。第一图案自对应的第二像素电极所在区域的第一侧延伸至相对的第二侧,且第二图案位于第一侧及第二侧,其中至少部分第二图案重叠(overlap)于第二像素电极与数据线之间的区域。配向层配置于像素结构与对向电极之间,而聚合物层配置于配向层与液晶层之间。
本发明又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此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层、对向电极、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多个像素结构、多个第一电容下电极、多个第二电容下电极、至少一个配向层以及至少一个聚合物层。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液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对向电极位于第二基板与液晶层之间。扫描线位于第一基板与液晶层之间,数据线位于第一基板与液晶层之间,其中扫描线与数据线相交。像素结构配置于第一基板上并电性连接扫描线以及数据线,其中各像素结构包括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第一有源元件以及第二有源元件。第一有源元件以及第二有源元件电性连接至其中一条扫描线,第一有源元件与第二有源元件分别电性连接不同的数据线,且第一有源元件与第二有源元件分别电性连接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二像素电极。第一电容下电极位于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一基板之间,第二电容下电极位于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一基板之间。配向层配置于像素结构与对向电极之间,聚合物层配置于配向层与液晶层之间。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方法包括:首先,提供液晶显示面板的半成品,其中半成品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层、对向电极、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多个可聚合分子、多个像素结构、多个第一电容下电极、多个第二电容下电极以及至少一个配向层。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而液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对向电极位于第二基板与液晶层之间,而扫描线以及数据线位于第一基板与液晶层之间,且扫描线与数据线相交。像素结构配置于第一基板上并电性连接扫描线以及数据线,其中各像素结构具有第一像素电极以及第二像素电极,且液晶层对应第一像素电极以及第二像素电极的区块分别为多个第一区块以及多个第二区块。第一电容下电极配置于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一基板之间,而第二电容下电极配置于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一基板之间。另外,每个第二电容下电极包括第一图案以及多个与第一图案连接的第二图案。第一图案自对应的第二像素电极所在区域的第一侧延伸至相对的第二侧,且第二图案位于第一侧及第二侧,其中至少部分第二图案重叠于第二像素电极与数据线之间的区域。配向层配置于像素结构与对向电极之间,而可聚合分子混于液晶层中。然后,分别形成第一电压差于第一区块以及形成第二电压差于第二区块,其中第一电压差与第二电压差不同。因此,可将可聚合分子聚合以形成液晶显示面板。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方法包括:提供液晶显示面板的半成品,其中半成品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层、对向电极、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多个可聚合分子、多个像素结构、多个第一电容下电极、多个第二电容下电极以及至少一个配向层。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而液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对向电极位于第二基板与液晶层之间,而扫描线以及数据线位于第一基板与液晶层之间,且扫描线与数据线相交。像素结构配置于第一基板上并电性连接扫描线以及数据线,其中各像素结构包括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第一有源元件以及第二有源元件。第一有源元件以及第二有源元件电性连接至其中一条扫描线,第一有源元件与第二有源元件分别电性连接不同的数据线,且第一有源元件与第二有源元件分别电性连接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二像素电极,其中液晶层对应第一像素电极以及第二像素电极的区块分别为多个第一区块以及多个第二区块。第一电容下电极配置于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一基板之间,而第二电容下电极配置于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一基板之间。配向层配置于像素结构与对向电极之间,而可聚合分子混于液晶层中。然后,分别形成第一电压差于第一区块以及形成第二电压差于第二区块,使得可聚合分子聚合,以形成液晶显示面板,其中第一电压差与第二电压差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像素电极包括交叉图案以及多个条纹图案,其中条纹图案具有连接交叉图案的第一端以及远离交叉图案的第二端,且条纹图案彼此分离(apart from each other)。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容下电极的第二图案位于至少部分第二端的下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交叉图案包括第一方向部以及第二方向部,其中第一方向部与第二方向部相交,且第二电容下电极的第一图案实质上平行于第一方向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方向部与第二方向部实质上彼此垂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容下电极的第一图案以及第二图案可以构成H形、U形、倒U形或N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像素电极以及第二像素电极之间可形成V形主狭缝,其中V形主狭缝具有尖端以及与尖端连接的两支部。尖端朝向第二像素电极,而邻接各支部的第一像素电极的边缘与第二像素电极的边缘实质上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像素电极包括第一交叉图案、多个第一条纹图案以及V形连接图案。各第一条纹图案的一端连接第一交叉图案,而各第一条纹图案的另一端远离第一交叉图案。此外,第一条纹图案彼此分离。V形连接图案将部分第一条纹图案与第一交叉图案连接,且V形主狭缝位于V形连接图案与第二像素电极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像素电极包括第二交叉图案以及多个第二条纹图案。第二条纹图案实质上彼此分离,且各第二条纹图案的一端连接至第二交叉图案,而各第二条纹图案的另一端远离第二交叉图案,其中两个第二条纹图案邻接V形主狭缝。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一电容上电极以及多个耦合电极。第一电容上电极位于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一电容下电极之间,且第一电容上电极电性连接第一像素电极。耦合电极的部分区域位于第一电容下电极与第一像素电极之间,且耦合电极电性连接第二像素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对向电极与第二电容下电极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像素结构还具有第一有源元件以及第二有源元件,其中第一有源元件与第二有源元件电性连接至其中一条扫描线以及一条数据线,且第一有源元件与第二有源元件分别电性连接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二像素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像素结构还具有第一有源元件以及第二有源元件,其中第一有源元件与第二有源元件电性连接至其中一条扫描线。此外,第一有源元件与第二有源元件分别电性连接不同的数据线,且第一有源元件与第二有源元件分别电性连接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二像素电极。
在一个实施例中,像素结构还具有与第二像素电极电性连接的第三像素电极。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容下电极还包括平行于第一图案的第三图案。第三图案配置于第三像素电极与第一基板之间,且各第二图案的部分区域还延伸至第三像素电极的一侧以连接第三图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形成第一电压差与第二电压差的方法包括分别提供第一电压、第二电压以及第三电压于第一电容下电极、第二电容下电极以及对向电极。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压实质上大于第二电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压实质上等于第三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二像素电极电性连接至不同的数据线,且形成第一电压差与第二电压差的方法包括:由数据线分别提供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于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二像素电极,其中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不同。此外,提供第三电压于对向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压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第二电压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而第三电压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聚合分子例如为多个光可聚合分子,且使得可聚合分子聚合的方法包括进行光照法。在一个实施例中,光照法例如使用紫外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聚合分子聚合于第一基板上,以使得配向层与液晶层之间形成至少一个聚合物层。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第二电容下电极的部分区域位于第二像素电极与相邻的数据线之间。因此,第二电容下电极也有助于降低第二像素电极与数据线之间的串扰(Crosstalk)现象。另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进行稳定聚合物配向工艺时,可以对第二电容电极施加对向电极的共用电压或通过不同的数据线分别施加不同的电压于像素电极中。因此,未被像素电极遮蔽的电容电极不会在稳定聚合物配向工艺中影响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所以,液晶显示面板内的液晶分子具有良好的倾倒与排列方式。
本发明能避免液晶显示面板的漏光及显示不均现象,使得液晶显示面板中液晶分子呈现更多域的配向效果,且开口率高、串扰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B为沿图1A的剖线L1-L1示出的剖面图。
图1C与图1D为沿图1A的剖线L2-L2′示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剖面图。
图1E与图1F为沿图1A的剖线L3-L3′示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2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图3A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图3B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图3C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另一剖面图。
图3D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E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F与图3G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另外两种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4示出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400、700、800、900、1000、1100、1200:液晶显示面板
100′:液晶显示面板的半成品
110:第一基板
120:第二基板
130:液晶层
140:对向电极
150、1250:扫描线
160、760、760a、760b、1260a、1260b:数据线
170、470、770、870、1270:像素结构
172、472、772、1272:第一像素电极
174、474、774、1274:第二像素电极
174a:交叉图案
174b:条纹图案
176a、176b:有源元件
180、780、1080、1280:第一电容下电极
190、890、1090、1192、1290:第二电容下电极
1194:第三电容下电极
190a、780a:第一图案
190b、780b:第二图案
200:配向层
210:聚合物层
210′:可聚合分子
220:第一电容上电极
230:耦合电极
274a:第一方向部
374a:第二方向部
472a:第一交叉图案
472b:第一条纹图案
472c:V形连接图案
474a:第二交叉图案
474b:第二条纹图案
776a、1276a:第一有源元件
776b、1276b:第二有源元件
876:第三像素电极
890c:第三图案
B172、B772:第一区块
B174、B774:第二区块
E1、E2:边缘
L1-L1′、L2-L2′、L3-L3′、L4-L4′、L5-L5′:剖面线
MS:V形主狭缝
MS1:尖端
MS2:支部
S1:第一侧
S2:第二侧
V1、V1′:第一电压
V2、V2′:第二电压
V3、V3′:第三电压
I、I′、II、II′、HI、III′、IV、IV′:区域
ΔV1、ΔV1′:第一电压差
ΔV2、ΔV2′:第二电压差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A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而图1B为沿图1A的剖线L1-L1′示出的剖面图。请同时参照图1A与图1B,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液晶层130、对向电极140、多条扫描线150、多条数据线160、多个像素结构170、多个第一电容下电极180、多个第二电容下电极190、至少一个配向层200以及至少一个聚合物层210。液晶显示面板100实质上为聚合物稳定配向式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图1A及图1B仅示出一个像素结构170所在区域中的部分构件为例。
承上述,第二基板120与第一基板110相对,而液晶层130配置于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对向电极140位于第二基板120与液晶层130之间,而扫描线150及数据线160位于第一基板110与液晶层130之间,且扫描线150与数据线160相交。配向层200配置于像素结构170与对向电极140之间,而聚合物层210配置于配向层200与液晶层130之间。像素结构170配置于第一基板110上并电性连接扫描线150以及数据线160。像素结构170具有第一像素电极172以及第二像素电极174。
第一电容下电极180至少位于第一像素电极172与第一基板110之间。较特别的是,第一电容下电极180大部分区域位于第一像素电极所在区域中,而部分区域还可以延伸至第二像素电极所在区域中。另外,第二电容下电极190则位于第二像素电极174与第一基板110之间。
当液晶显示面板100进行显示时,第一电容下电极180以及第二电容下电极190会与对向电极140具有相等的电位。同时,部分第一电容下电极180与第一像素电极172重叠,而部分第二像素电极174与第二电容下电极190重叠。因此,第一电容下电极180所提供的电容作用有助于维持第一像素电极172与对向电极140之间的电压差。同样地,第二电容下电极190所提供的电容作用也有助于维持第二像素电极174与对向电极140之间的电压差。
实际上,为了提升显示画面的品质,第一基板110上可配置两个分别与第一像素电极172及第二像素电极174电性连接的有源元件176a及176b。有源元件176a及176b用以分别控制第一像素电极172与第二像素电极174的显示电压。当液晶显示面板100进行显示时,第一像素电极172与对向电极140的电位差例如大于或等于第二像素电极174与对向电极140的电位差,以呈现不同的显示亮度。如此一来,液晶显示面板100所显示的画面可以获得适当的补偿以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
一般而言,将第一像素电极172与第二像素电极174的面积设计得愈大,愈可提升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开口率(AR,Aperture Ratio)。然而,过度地提升开口率,则第一像素电极172与第二像素电极174就越接近数据线160,因而导致液晶显示面板100产生串扰现象。举例来说,当第二像素电极174愈接近数据线160时,第二像素电极174与数据线160之间的耦合电容效应则会愈严重。亦即,第二像素电极174与数据线160的信号会产生相互干扰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第二电容下电极190例如采H形的样态,以降低数据线160与第二像素电极174之间的串扰现象。详言之,本实施例的第二电容下电极190包括第一图案190a以及多个与第一图案190a连接的第二图案190b,其中第二电容下电极190的第一图案190a以及第二图案190b可构成H形。举例来说,第一图案190a会从第二像素电极174所在区域的第一侧S1延伸至第二侧S2,且第二图案190b位于第一侧S1及第二侧S2,其中第一侧S1与第二侧S2相对。
此外,至少部分第二图案190b重叠于(overlap)第二像素电极174与数据线160之间的区域。当液晶显示面板100在显示画面时,第二像素电极174与数据线160之间的耦合电容效应可被有效降低,进而改善串扰现象。也就是说,第二电容下电极190的第二图案190b可以提供良好的遮蔽作用,以降低第二像素电极174与数据线160的信号相互干扰的现象。
在其他实施例中,设计者可针对产品的需求,将第一图案190a连接于条状的各第二图案190b的两个端部之间或其中一个端部。举例来说,第一图案190a与第二图案190b例如以U形、倒U形或N形的型态呈现。
除此之外,液晶显示面板100还可配置多个第一电容上电极220。第一电容上电极220位于第一像素电极172与第一电容下电极180之间。亦即,第一电容上电极220配置于第一像素电极所在区域中。当液晶显示面板100进行显示时,第一电容下电极180与第一电容上电极220之间形成的储存电容也有助于维持第一像素电极172与对向电极140之间的电压差。当然,其他实施例也可选择性地不将第一电容上电极220配置于第一像素电极172与第一电容下电极180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像素电极所在区域实质上也可仅以第一像素电极172与第一电容下电极180之间的电容作用作为储存电容之用。
更进一步而言,液晶显示面板100另配置有多个耦合电极230(图1B仅示出一个为例),其中耦合电极230从第一像素电极所在区域延伸至第二像素电极所在区域中。耦合电极230电性连接有源元件176b以及第二像素电极174。也就是说,第二像素电极174所呈现的显示电压可由数据线160经有源元件176b及耦合电极230传送至第二像素电极174。此外,部分耦合电极230的面积与部分第二电容下电极190的面积重叠。当液晶显示面板100进行显示时,耦合电极230所提供的储存电容作用有助于维持第二像素电极174与对向电极140之间的电压差。
如图1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像素电极174包括交叉图案174a以及多个彼此分离的条纹图案174b,其中交叉图案174a包括第一方向部274a以及第二方向部374a。进一步而言,第一方向部274a与第二方向部374a相交,其中第一图案190a例如平行于第一方向部274a,而第一方向部274a与第二方向部374a例如彼此垂直。此外,各个条纹图案174b的一端连接交叉图案174a,而另一端远离交叉图案174a。第二电容下电极190的第二图案190b例如位于部分条纹图案174b远离交叉图案174a的一端374b的下方。
承上述,交叉图案174a可将第二像素电极所在区域划分为四个区域I、II、III及IV,而位于区域I、II、III及IV中的条纹图案174b大致分别自交叉图案174a朝向45°、135°、225°、315°的方向延伸。当液晶显示面板100进行显示时,条纹图案174b所造成的电场效应将使得位于区域I、II、III及IV中的液晶分子分别朝向45°、135°、225°、315°而倾倒,进而达到广视角的显示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像素电极172也可以由交叉图案(未示出)以及多个条纹图案(未示出)组成。亦即,液晶显示面板100显示画面时,位于第一像素电极所在区域中的液晶分子也可呈现多域配向的排列而达到广视角的功效。整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至少可以具有广视角、高显示开口率及高画面品质的显示效果。
图1C与图1D为沿图1A的剖线L2-L2′示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剖面图,而图1E与图1F为沿图1A的剖线L3-L3′示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请同时参照图1C及图1E,提供液晶显示面板的半成品100′,半成品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液晶层130、对向电极140、多条扫描线150、多条数据线160、多个像素结构170、多个第一电容下电极180、多个第二电容下电极190、至少一个配向层200以及多个可聚合分子(单体)210′。液晶层130对应第一像素电极172与第二像素电极174的区块分别为第一区块B172以及第二区块B174。
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液晶层130、对向电极140、扫描线150、数据线160、像素结构170、第一电容下电极180、第二电容下电极190以及配向层200等构件的配置关系与图1A相类似。因此,这些构件的配置处可参考图1A的图示说明,在此不重复描述。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可聚合分子210′混于液晶层130中,而可聚合分子210′例如为多个光可聚合分子。当然,可聚合分子210′也可选用热可聚合分子或其他在不同机制下可产生聚合作用的分子。
然后,请同时参照图1D及图1F,分别形成第一电压差ΔV1于第一区块B172以及形成第二电压差ΔV2于第二区块B174,其中第一电压差ΔV1与第二电压差ΔV2不同。此时,第一电压差ΔV1与第二电压差ΔV2可使得液晶层130中的液晶分子呈现特定的排列方式。待液晶分子形成稳定排列之后,则使得可聚合分子210′进行聚合。在本实施例中,例如采用紫外光来进行光照法,使得可聚合分子210′分别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上聚合成聚合物层210。至此,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已大致制作完成。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工艺条件的控制使得聚合物层210仅形成于液晶层130的一侧。
本实施例的聚合物稳定配向工艺中,形成第一电压差ΔV1与第二电压差ΔV2的方法如下所述。请参照图1D,在本实施例中,形成第一电压差ΔV1的方法例如为分别提供第一电压V1以及第三电压V3于第一电容下电极180以及对向电极140。因此,通过第一电容下电极180分别与第一电容上电极220、耦合电极230、第一像素电极172之间的电容耦合效应使得第一区块B172形成第一电压差ΔV1,换句话说,即是在第一区块B172产生特定电场强度。
此外,耦合电极230有一部分配置于第一像素电极所在区域,而另一部分配置于第二像素电极所在区域中,且耦合电极230电性连接第二像素电极174。因此,提供第一电压V1于第一电容下电极180时,耦合电极230与第一电容下电极180之间的电容耦合效应也会影响第二像素电极174的电位。
此外,请参照图1F,第二电容下电极190在聚合物稳定配向工艺中被施以第二电压V2,因此第二电容下电极190与第二像素电极174之间也会产生电容耦合效应。综合第二像素电极所在区域中的电容耦合效应,则第二区块B174可形成第二电压差ΔV2,换句话说,即是在第二区块B174产生另一特定电场强度。
简言之,分别提供第一电压V1、第二电压V2以及第三电压V3于第一电容下电极180、第二电容下电极190以及对向电极140,其中该第一电压V1大于或等于该第二电压V2,则第一区块B172会形成第一电压差ΔV1,而第二区块B174会形成第二电压差ΔV2。在聚合物稳定配向工艺中,第一电压差ΔV1与第二电压差ΔV2可分别促使第一区块B172中与第二区块B174中的可聚合分子210′以不同的型态聚合而形成聚合物层210。如此一来,位于不同区域中的液晶分子例如可以呈现不同的预倾角排列。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的聚合物稳定配向工艺中,第一电压V1实质上大于第二电压V2,且第二电压V2实质上等于第三电压V3。第一电压V1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该第二电压V2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以及该第三电压V3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由图1A所示出的俯视图可知,在第二像素电极所在区域中,第二电容下电极190的部分第二图案190b未被第二像素电极174遮蔽。因此,在稳定聚合物配向工艺中,若对第二电容下电极190施以大电压,则容易使得第二图案190b上方的液晶分子倾倒方向不明确,从而产生漏光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对第二电容下电极190施以电压较小的第二电压V2,以避免大电压导致第二图案190b上方的液晶分子产生排列不良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容下电极190例如采H形的样态,此设计可在不影响开口率的情形下降低数据线160与第二像素电极174之间的电容耦合效应。此外,在进行聚合物稳定配向工艺时,第二电容下电极190被施以较小的电压而有助于使得第二图案190b上方的液晶分子呈现良好的排列。
进行聚合物稳定配向工艺时,第二电容下电极190例如被施以与对向电极140相同的电压。同时,当液晶显示面板100进行显示时,第一电容下电极180与第二电容下电极190也会被施以与对向电极140相同的电压。所以,本实施例的第二电容下电极190例如可直接与对向电极140电性连接或将两者连接至相同的电压源。
由于液晶显示面板100中的液晶分子呈现良好的倾倒与排列,因此第二电容下电极190的第二图案190b上方发生漏光及显示不均的情形可获得改善。简言之,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可以呈现很好的显示品质。
【第二实施例】
图2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其中图2仅示出一个像素结构所在区域。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400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相似。亦即,本实施例的图2与第一实施例的图1A相类似,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构件,在此不重复说明。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像素结构470的第一像素电极472与第二像素电极474之间形成V形主狭缝MS,其中V形主狭缝MS具有尖端MS1以及与尖端MS1连接的两个支部MS2。尖端MS1朝向第二像素电极474,而邻接各支部MS2的第一像素电极472的边缘E1与第二像素电极474的边缘E2实质上平行。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像素电极472包括第一交叉图案472a、多个彼此分离的第一条纹图案472b以及V形连接图案472c,其中每个第一条纹图案472b的一端连接第一交叉图案472a,而另一端远离第一交叉图案472a。V形连接图案472c将部分第一条纹图案472b远离第一交叉图案472a的一端以及第一交叉图案472a邻近V形主狭缝MS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此外,V形主狭缝MS位于V形连接图案472c与第二像素电极474之间。亦即,第一像素电极472邻近第二像素电极474的边缘是封闭的。
实际上,第二像素电极474可由第二交叉图案474a以及多个彼此分离的第二条纹图案474b构成,并且其中两个第二条纹图案474b邻接V形主狭缝MS。此外,每个第二条纹图案474b的一端连接第二交叉图案474a,而另一端远离第二交叉图案474a。
当液晶显示面板400进行显示时,液晶分子可分别沿着条纹图案472b与474b的延伸方向而倾倒,以达到广视角的显示效果。值的一提的是,其中支部MS2(图2中的右侧MS2)上方的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例如从315°至45°。另一支部MS2(图2中的左侧MS2)上方的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则例如从225°至135°。
所以,在水平方向上观看液晶显示面板400所呈现的画面时,位于V形主狭缝MS上方的液晶分子不易沿着90°或270°方向倾倒而产生不良的显示带。因此,通过V形主狭缝MS的设计,液晶显示面板400在不同视角下所产生的色偏现象与色饱和度(color washout)不足的情形将可获得改善。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400的制作步骤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制作步骤相类似。因此,可参考图1C~图1F及其图示相关说明,以了解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400的制作方法。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不仅具备第一实施例的优点,且可更进一步改善液晶显示面板400的显示效果。
【第三实施例】
图3A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其中图3A仅示出一个像素结构所在区域。然而,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700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类似。亦即,本实施例的图3A与第一实施例的图1A相类似,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构件,在此不多加赘述。
请参照图3A,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700中的多条数据线760、多个像素结构770、多个第一电容下电极780以及多个第二电容下电极190实质上不同于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结构。
如图3A所示,像素结构770还具有第一有源元件776a以及第二有源元件776b。在像素结构770中,第一有源元件776a与第二有源元件776b电性连接至同一条扫描线150。不过,第一有源元件776a与第二有源元件776b分别电性连接数据线760a与数据线760b。另外,第一有源元件776a与第二有源元件776b分别电性连接第一像素电极772与第二像素电极774。也就是说,第一像素电极772与第二像素电极774分别接收不同数据线760a、760b的数据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电容下电极780也包括第一图案780a以及多个第二图案780b,其中第一图案780a与第二图案780b可构成H形的样态。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图案780a与第二图案780b也可呈现如U形、倒U形或N形等型态。当然,第一电容下电极780也不限定必须由第一图案780a以及多个第二图案780b构成,设计者可针对产品的需求将本实施例的第一电容下电极780设计为类似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容下电极180的形式。
在本实施例中,H形的第一电容下电极780以及H形的第二电容下电极190中,第二图案780b与第二图案190b都可以提供适当的遮蔽作用。如此一来,数据线760与第一像素电极772之间的串扰现象以及数据线760与第二像素电极774之间的串扰现象都可获得改善。也就是说,液晶显示面板700可呈现良好的显示品质。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使用H形的第一电容下电极780以及与扫描线150平行的直线型第二电容下电极,或者,可使用与扫描线150平行的直线型第一电容下电极以及H形的第二电容下电极190,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另外,图3B例如是沿图3A中的剖线L4-L4′示出的剖面图,而图3C例如是沿图3A中的剖线L5-L5′所示出的剖面图。由图3B与图3C的剖面图可知,液晶显示面板700还包括有配置于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的配向层200及聚合物层210。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700为聚合物稳定配向式液晶显示面板。
聚合物稳定配向工艺须在第一像素电极772与对向电极140之间以及第二像素电极774与对向电极140之间分别形成电压差。为了形成这些电压差,传统的作法是在第一电容下电极780与第二电容下电极190中施以较大的电压而在对向电极140中施以较小的电压。然而,本实施例中H形设计的第一电容下电极780与第二电容下电极190有部分区域未被对应的像素电极(772、774)遮蔽。第一电容下电极780与第二电容下电极190被施加大电压时可能会造成液晶分子排列紊乱的情形。
此外,本实施例的扫描线150位于第一像素电极772与第二像素电极774之间,如此,当数据线760a与数据线760b分别通过第一有源元件776a与第二有源元件776b电性连接至第一像素电极772与第二像素电极774时,数据线760b上的信号不需先经过第一像素电极772再传至第二像素电极774。因此,本实施例的聚合物稳定配向工艺除了可利用上述实施例提到的方法外,也可利用数据线760a与数据线760b分别施以不同的电压值至第一像素电极772与第二像素电极774中。
详细来说,在本实施例的聚合物稳定配向工艺中利用第一有源元件776a、第二有源元件776b将不同的数据线760a、760b所提供的不等值的第一电压V1′、第二电压V2′分别传送至第一像素电极772与第二像素电极774,且提供第三电压V3′至该对向电极140。举例而言,该第一电压V1′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该第二电压V2′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且该第三电压V3′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此时,第一区块B772、第二区块B774便可具有不同的电压差,也就是说,第一区块B772和第二区块B774可具有不同的电场强度。换句话说,本实施例并非分别对第一、第二电容下电极780、190施以较大的电压。在聚合物稳定配向工艺中,未被第一、第二像素电极772、774遮蔽的第一、第二电容下电极780、190便不会与对向电极140间呈现高电压差。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二图案780b(属第一电容下电极780)与第二图案190b(属第二电容下电极190)上方的液晶分子不会发生排列不良的情形。
另外,图3D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请参照图3D中的液晶显示面板800,在本实施例中,像素结构870还可配置第三像素电极876,其中第三像素电极876与第二像素电极774电性连接。此外,第二电容下电极890还包括第三图案890c,其中第三图案890c以大致平行于第一图案190a的型态配置于第三像素电极876与第一基板110之间。第二图案190b的部分区域还延伸至第三像素电极876的一侧以连接第三图案890c。液晶显示面板800不仅具备液晶显示面板700的优点,并且液晶显示面板800可使得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呈现更多域的配向效果。
更进一步来说,图3E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请参照图3E,液晶显示面板900实质上与液晶显示面板800相似,其差异仅在于液晶显示面板900还包括多个第三有源元件776c,其电性连接至第三像素电极876。此外,第三有源元件776c与第二有源元件776b电性耦接。换言之,第三有源元件776c与第二有源元件776b电性连接至相同的扫描线150以及数据线760b,且第三像素电极876在此由第三有源元件776c驱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有源元件776c与第二有源元件776b的元件设计不同可使得第二像素电极774与第三像素电极876呈现不同的显示电压。如此一来,液晶显示面板900的显示效果可以再进一步地获得补偿。
由图3E可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像素电极774与第三像素电极876分别由第二有源元件776b与第三有源元件776c驱动。进一步而言,于聚合物稳定配向工艺中,数据线760b所施加的电压可分别通过第二有源元件776b与第三有源元件776c传至第二像素电极774与第三像素电极876中,以使得分别于第二像素电极774与第三像素电极876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可呈现不同的配向效果。简言之,液晶显示面板900不仅具备液晶显示面板800的优点,液晶显示面板900可使得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呈现更多域的配向效果。
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图3F与图3G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再两种液晶显示面板。请先参照图3F,液晶显示面板1000实质上分别与前述的液晶显示面板700相似。不过,于液晶显示面板1000中,第一电容下电极1080与第二电容下电极1090均为直线型设计的电容电极。另一方面,请参照图3G,液晶显示面板1100实质上与前述的液晶显示面板800相似,其中液晶显示面板1100的第一电容下电极1080、第二电容下电极1192与第三电容下电极1194为直线形设计。
具体而言,液晶显示面板1000与1100都是聚合物配向型液晶显示面板,且每个像素结构都由两条数据线760a、760b与一条扫描线150驱动。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容下电极1080、第二电容下电极1090、1192与第三电容下电极1194均为直线形设计,则液晶显示面板1000与1100进行聚合物配向工艺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其中一种为输入信号于上述的电容下电极1080、1090、1192、1194,以使得这些电容下电极1080、1090、1192、1194与对向电极140之间形成聚合物稳定配向工艺所需的电压差或电场强度;另一种为利用不同数据线760a、760b输入不同信号于对应的像素电极772、774、876,以使得像素电极772、774、876与对向电极140之间形成聚合物稳定配向工艺所需的电压差。简言之,液晶显示面板1000与1100的设计有助于使得聚合物配向稳定工艺更具有弹性。
为了更清楚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多种液晶显示面板,图4示出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等效电路示意图。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200具有多条扫描线1250、多条数据线1260a、1260b、多个像素结构1270、多个第一电容下电极1280、多个第二电容下电极1290。
详言之,在本实施例中,扫描线1250与数据线1260a、1260b可分别围成多个像素结构1270,以使得像素结构1270呈阵列排列。此外,每个像素结构1270可由第一像素电极1272以及第二像素电极1274构成。第一像素电极1272与第二像素电极1274电性连接至同一条扫描线1250,而分别电性连接至不向的数据线1260a、1260b。另外,第一电容下电极1280、第二电容下电极1290分别与第一像素电极1272、第二像素电极1274电性连接。当液晶显示面板1200进行显示时,第一像素电极1272、第二像素电极1274可分别通过第一有源元件1276a与第二有源元件1276b接收数据线1260a、1260b所传送的数据信号,而第一电容下电极1280、第二电容下电极1290被施以电压以维持第一像素电极1272、第二像素电极1274上的数据信号确实无误。其中,第一电容下电极1280、第二电容下电极1290被施以相同的电压。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设计中,第二电容下电极可以提供良好的遮蔽效果,以避免第二像素电极与数据线之间发生串扰现象。此外,在聚合物稳定配向工艺中,第一电容下电极与第二电容下电极可选择被施加不同电位或不被施加电压。因此,液晶显示面板中每个像素结构内的液晶分子可呈现良好的倾倒与排列。液晶显示面板在进行显示时所发生的漏光现象及显示不均的情形便可获得改善。
另外,当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二像素电极之间形成有V形主狭缝时,还可使得V形主狭缝上方的液晶分子朝向适当的方向倾倒,以提升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整体而言,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呈现更多域的配向效果,进而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广视角效果更佳。不仅如此,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还具有高开口率、低串扰现象等优点。
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8)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
液晶层,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对向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多条扫描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多条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且所述多条扫描线与所述多条数据线相交;
多个像素结构,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并电性连接所述多条扫描线以及所述多条数据线,各所述像素结构具有第一像素电极以及第二像素电极;
多个第一电容下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
多个第二电容下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各所述第二电容下电极包括第一图案以及多个与所述第一图案连接的第二图案,所述第一图案自对应的其中一所述第二像素电极所在区域的第一侧延伸至相对的第二侧,且所述多个第二图案位于所述第一侧以及所述第二侧,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多个第二图案重叠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与所述多条数据线之间的区域;
至少一个配向层,配置于所述多个像素结构以及所述对向电极之间;以及
至少一个聚合物层,配置于所述配向层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各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包括交叉图案以及多个条纹图案,各所述条纹图案具有连接所述交叉图案的第一端以及远离所述交叉图案的第二端,且所述多个条纹图案彼此分离,其中各所述第二电容下电极的所述第二图案位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端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各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包括交叉图案以及多个条纹图案,各所述条纹图案具有连接所述交叉图案的第一端以及远离所述交叉图案的第二端,且所述多个条纹图案彼此分离,其中各所述交叉图案包括第一方向部以及第二方向部,所述第一方向部与所述第二方向部相交,且所述第二电容下电极的所述第一图案实质上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部与所述第二方向部实质上彼此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各所述第二电容下电极的所述第一图案以及所述多个第二图案构成H形、U形、倒U形或N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各所述像素结构的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以及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之间系形成V形主狭缝,所述V形主狭缝具有尖端以及与所述尖端连接的两支部,所述尖端朝向所述第二像素电极,而邻接各所述支部的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的边缘实质上平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各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包括:
第一交叉图案;
多个第一条纹图案,各所述第一条纹图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交叉图案,而各所述第一条纹图案的另一端远离所述第一交叉图案,且所述多个第一条纹图案彼此分离;以及
V形连接图案,将部分所述多个第一条纹图案与所述第一交叉图案连接,且所述V形主狭缝位于所述V形连接图案以及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各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包括:
第二交叉图案;以及
多个第二条纹图案,所述多个第二条纹图案实质上彼此分离,且各所述第二条纹图案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交叉图案而各所述第二条纹图案的另一端远离所述第二交叉图案,其中两个第二条纹图案邻接所述V形主狭缝。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一电容上电极以及多个耦合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容上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一电容下电极之间,且所述多个第一电容上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像素电极,而所述多个耦合电极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容下电极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之间,且所述多个耦合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像素电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对向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电容下电极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各所述像素结构还具有第一有源元件以及第二有源元件,电性连接至其中一条所述扫描线,所述第一有源元件与所述第二有源元件分别电性连接不同的数据线,且所述第一有源元件与所述第二有源元件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各所述像素结构还具有第三像素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其中各所述第二电容下电极还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图案的第三图案,配置于所述第三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且各所述第二图案的部分区域还延伸至所述第三像素电极的一侧,以连接所述第三图案。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各所述像素结构还具有第一有源元件以及第二有源元件,电性连接至相同的扫描线以及数据线,且所述第一有源元件与所述第二有源元件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
13.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
液晶层,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对向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多条扫描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多条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且所述多条扫描线与所述多条数据线相交;
多个像素结构,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并电性连接所述多条扫描线以及所述多条数据线,各所述像素结构包括:
第一像素电极;
第二像素电极;
第一有源元件;以及
第二有源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有源元件以及所述第二有源元件电性连接至其中一条所述扫描线,所述第一有源元件与所述第二有源元件分别电性连接不同的数据线,且所述第一有源元件与所述第二有源元件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
多个第一电容下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
多个第二电容下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
至少一个配向层,配置于所述多个像素结构与所述对向电极之间;以及
至少一个聚合物层,配置于所述配向层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各所述像素结构还包括第三像素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像素电极,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三电容下电极,位于所述第三像素电极以及所述第一基板之间。
15.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液晶显示面板的半成品,所述半成品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
液晶层,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对向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多条扫描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多条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且所述多条扫描线与所述多条数据线相交;
多个可聚合分子,混于所述液晶层中;
多个像素结构,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并电性连接所述多条扫描线以及所述多条数据线,各所述像素结构具有第一像素电极以及第二像素电极,其中所述液晶层对应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以及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的区块分别为多个第一区块以及多个第二区块;
多个第一电容下电极,配置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
多个第二电容下电极,配置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各所述第二电容下电极包括第一图案以及多个与所述第一图案连接的第二图案,所述第一图案自对应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像素电极所在区域的第一侧延伸至相对的第二侧,且所述多个第二图案位于所述第一侧及所述第二侧,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多个第二图案重叠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与所述多条数据线之间的区域;以及
至少一个配向层,配置于所述像素结构与所述对向电极之间;以及
分别形成第一电压差于所述多个第一区块以及形成第二电压差于所述多个第二区块,使得所述多个可聚合分子聚合,以形成液晶显示面板。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中形成所述第一电压差与所述第二电压差的方法包括分别提供第一电压、第二电压以及第三电压于所述第一电容下电极、所述第二电容下电极以及所述对向电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电压。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电压等于所述第三电压。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所述第二电压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以及所述第三电压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中各所述像素结构的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电性连接至不同的数据线,且形成所述第一电压差与所述第二电压差的方法包括:
由所述多条数据线分别提供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以及
提供第三电压于所述对向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所述第二电压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以及所述第三电压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可聚合分子为多个光可聚合分子,且使得所述多个可聚合分子聚合的方法包括进行光照法。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可聚合分子聚合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以在所述配向层与所述液晶层之间形成至少一个聚合物层。
23.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液晶显示面板的半成品,所述半成品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
液晶层,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对向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多条扫描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多条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且所述多条扫描线与所述多条数据线相交;
多个可聚合分子,混于所述液晶层中;
多个像素结构,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并电性连接所述多条扫描线以及所述多条数据线,各所述像素结构包括:
第一像素电极;
第二像素电极;
第一有源元件;以及
第二有源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有源元件以及所述第二有源元件电性连接至其中一条所述扫描线,所述第一有源元件与所述第二有源元件分别电性连接不同的数据线,且所述第一有源元件与所述第二有源元件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其中所述液晶层对应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以及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的区块分别为多个第一区块以及多个第二区块;
多个第一电容下电极,配置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
多个第二电容下电极,配置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以及
至少一个配向层,配置于所述像素结构与所述对向电极之间;以及
分别形成第一电压差于所述多个第一区块以及形成第二电压差于所述多个第二区块,使得所述多个可聚合分子聚合,以形成液晶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差与所述第二电压差不同。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中形成所述第一电压差与所述第二电压差的方法包括分别提供第一电压、第二电压以及第三电压于所述第一电容下电极、所述第二电容下电极以及所述对向电极。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电压。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电压等于所述第三电压。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所述第二电压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以及所述第三电压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
2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中形成所述第一电压差与所述第二电压差的方法包括:
由所述多条数据线分别提供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以及
提供第三电压于所述对向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所述第二电压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以及所述第三电压实质上等于0伏特至80伏特。
CN2008101378360A 2008-07-08 2008-07-08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Active CN1013035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78360A CN101303500B (zh) 2008-07-08 2008-07-08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78360A CN101303500B (zh) 2008-07-08 2008-07-08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3500A CN101303500A (zh) 2008-11-12
CN101303500B true CN101303500B (zh) 2010-04-14

Family

ID=40113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78360A Active CN101303500B (zh) 2008-07-08 2008-07-08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035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5000A (zh) * 2012-04-05 2013-10-23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像素电极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6635B (zh) * 2009-11-02 2020-04-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阵列、聚合物稳定配向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光电装置
CN101762914B (zh) * 2010-01-05 2011-04-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物稳定配向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TWI464508B (zh) 2010-11-22 2014-12-11 Au Optronics Corp 畫素陣列基板以及顯示面板
CN102156370A (zh) * 2010-11-22 2011-08-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CN102540585B (zh) * 2010-12-09 2014-12-2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及应用该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4330934A (zh) * 2010-12-09 2015-02-0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及应用该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360141B (zh) * 2011-10-12 2014-02-1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像素电极
CN102854673A (zh) * 2012-09-03 2013-01-0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TWI489175B (zh) 2012-11-30 2015-06-2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面板的陣列基板及其驅動方法
TWI609222B (zh) * 2013-01-22 2017-12-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陣列基板及液晶顯示面板
CN204314581U (zh) 2015-01-08 2015-05-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983512B (zh) * 2018-08-21 2021-08-17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9976060A (zh) * 2019-04-30 2019-07-0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3406829B (zh) * 2021-06-30 2022-07-12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94180B (zh) * 2021-07-22 2023-09-15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9534A (zh) * 2004-11-26 2006-05-3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908792A (zh) * 2006-08-30 2007-02-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物稳定配向的液晶面板
CN101025532A (zh) * 2006-02-20 2007-08-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9534A (zh) * 2004-11-26 2006-05-3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025532A (zh) * 2006-02-20 2007-08-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
CN1908792A (zh) * 2006-08-30 2007-02-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物稳定配向的液晶面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5000A (zh) * 2012-04-05 2013-10-23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像素电极结构
CN103365000B (zh) * 2012-04-05 2016-02-24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像素电极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3500A (zh) 2008-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3500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TWI406037B (zh) 液晶顯示器之畫素及其液晶顯示器
US8107045B2 (en) Color active matrix type vertically aligned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1013223B (zh) 显示装置
CN104914637B (zh) 液晶面板
CN101025508B (zh) 显示器件
US888486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7217027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with improved strength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8294851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20070002243A1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thereof
JP535378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66621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and panels
CN102226857B (zh) 具有视角提高的液晶显示器件及具有该器件的电视机
CN101013222A (zh) 显示器件
KR20040098728A (ko) 수평 전계 인가형 액정 표시 패널
KR20010066254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0523974C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01251696A (zh)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0456115C (zh) 聚合物稳定配向的液晶面板
US2008029137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0446971A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7453542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offsetting transfer-connections connected between driving electrodes and wiring lines and bent respectively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to adjust wiring line resistances
CN105988246A (zh) 显示面板
CN101154001B (zh) 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其应用的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169531B (zh) 像素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