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1924A - 一种充气式救生衣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气式救生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1924A
CN101301924A CNA200710101757XA CN200710101757A CN101301924A CN 101301924 A CN101301924 A CN 101301924A CN A200710101757X A CNA200710101757X A CN A200710101757XA CN 200710101757 A CN200710101757 A CN 200710101757A CN 101301924 A CN101301924 A CN 1013019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oon
life jacket
cloth
air
utric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17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71010175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019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01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19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救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充气式救生衣,所述的救生衣本体由外布层和内布层构成,在外布层与内布层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附着在外布层或内布层上的可充气的囊体,另有至少一个充气装置与囊体相连以使囊体根据需要而将空气充入。由于在充气式救生衣的外布层与内布层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附着在外布层或内部层上的可充气的囊体以后,通过至少一个与囊体相连的充气装置,就可以快速的将可充气囊体充满,以大大增加救生衣的浮力,从而达到救生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充气式救生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生领域,具体与一种充气式救生衣有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救生衣中常见的是由三层面料组合而成,外面的是一层布料,中间的是浮力材料--聚乙烯泡沫塑料,最里面的也是普通的布料组成,但其浮力不大,而且泡沫塑料体积庞大,泡沫塑料很容易风化和过期,同时也不方便穿着。因为其体积过大,因此不适用于旅游者的随身携带,穿着时显得臃肿,这样严重影响了使用者的自由活动,给使用者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目前市场也有充气救生衣,其使用高强抗拉TPU复合面料,配备微型高压储气钢瓶及充气阀门,采取高周波模具热合工艺,并有一控制线拉动装置,衣内存放着两种反应物,拉动后两者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其化学反应过程激烈,虽然气体生成速度快,但其安全系数低,反应物和反应生成物化学成分太高,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控制线灵敏度不高,只可以一次性使用,对一般使用者不太适合。另外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化学药品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所以一些利用化学用品的充气救生衣将会慢慢淡出市场,这时需要一些环保的救生衣进行代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式救生衣,从而提供一种充气方便且穿着方便的环保救生用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充气式救生衣,救生衣本体由外布层和内布层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外布层与内布层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附着在外布层或内布层上的可充气的囊体,另有至少一个充气装置与囊体相连以使囊体根据需要而将空气充入。
更优的是所述的充气装置由带开关的气阀、手握气球、气球进气门及导管构成,气球进气门连接手握气球的一侧,且气球进气门与导管连接,导管直通救生衣之上部份,手握气球的另一侧通过导管连接带开关的气阀,带开关的气阀再与囊体连接。
及,所述的充气装置由带开关的气阀、手握气球、气球进气门及导管构成,气球进气门位于救生衣的领部位置,并通过导管连接到手握气球的一侧,手握气球的另一侧通过导管连接带开关的气阀,带开关的气阀再与囊体连接。
由于在充气式救生衣的外布层与内布层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附着在外布层或内部层上的可充气的囊体以后,通过至少一个与囊体相连的充气装置,就可以快速的将可充气的囊体充满,以大大增加救生衣的浮力,从而达到救生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双充气装置的救生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充气装置的救生衣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进气门在领部的救生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囊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带开关气阀的示意图;
图6是带开关气阀的左视图;
图7是带开关气阀的右视图;
图8是气球进气门立体示意图;
图9是气球进气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之目的、技术方案、优点更加明确、清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附图对本发明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救生衣本体1由外布层101和内布层103构成,在外布层101与内布层103之间设有附着在外布层101或内布层103上的两个可充气的囊体102,另有两个充气装置2与囊体102相连以使囊体102根据需要而将空气充入。其中充气装置2,由带开关的气阀201、手握气球202、气球进气门203及导管构成,气球进气门203连接手握气球202的一侧,且气球进气门203与导管连接,导管直通救生衣之上部份;手握气球202的另一侧通过导管连接带开关的气阀201,带开关的气阀201再与囊体102连接。外布层101根据不同的使用者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款式,也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和职业的需要设计成不同的装饰。因为采用了可充气的囊体102,因此大大减轻了救生衣的重量和体积,满足了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当使用者穿上救生衣以后,只需要挤压充气装置2中的手握气球202就可以迅速将外界的空气放入到两个囊体102中,这样可以迅速增加救生衣的浮力,从而达到救生的目的。
如图2、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所不同的是,只采用1个充气装置2及1块可充气的囊体102,该囊体102为一块整体,是通过超声波或热熔技术将一层塑料膜的周边熔接在外布层101或内布层103上构成。
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的救生衣使用时,在穿上后就要先充气,如果是忘记充了,为了让使用者可以在落水时及时充气,本发明提供了第三实施例,其不同点在于将第二实施例中将气球进气门提升到领口的位置,所述的充气装置2由带开关的气阀201、手握气球202、气球进气门203及导管204构成,气球进气门203位于救生衣的领部位置,并通过导管204连接到手握气球202的一侧,手握气球202设置在救生衣本体的中下位置,且嵌入在外布层101并与囊体102相通。手握气球202的另一侧通过导管204连接带开关的气阀201,带开关的气阀201再与囊体102连接后放置在领口的位置。
具体实施例四,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所不同的是将囊体102设成一个整体,从而构成了两个充气装置2配一个囊体102的救生衣。
具体实施例五,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三相同,所不同的是采用了两个充气装置2及两个囊体102,从而构成了两个充气装置2配两个囊体102的救生装置。
下面结合其他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图5及图8所示,带开关的气阀201由进气阀2013、放气开关2011及接口2012构成。其中进气阀2013为一圆柱管体并与所述的手握气球202相连接,放气开关2011设置在带开关的气阀201的中间以控制气体的流出,当使用者完成时,只需要按下放气开关2011就可以将囊体102的气体排出。
如图8及图9所示,所述气球进气门203为一圆柱形的塑料制品,包括有进气孔2031及受压回顶杆2032构成,其中气孔在常态下为开口状态,在充气受压时受压回顶杆被压入到气孔中而将气孔密封。
如图1、图2或图3所示的救生衣,在救生衣的肩部位置印有三光丝印印条4,包括反光丝印印条、夜光丝印印条及荧光丝印印条。该装置是由反光、夜光、荧光组成,当在海上或者其他不熟悉的地方发生险情的时候,不管是在黑夜还是海上都可以帮助搜救者迅速发现受难者,达到减少搜救的难度和尽快救助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是自助式充气的方式,避免使用漂浮材料,不采用化学自动充气方式,所以是一种环保有效并且安全的救生器材。

Claims (8)

1.一种充气式救生衣,救生衣本体由外布层和内布层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外布层与内布层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附着在外布层或内布层上的可充气的囊体,另有至少一个充气装置与囊体相连以使囊体根据需要而将空气充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装置由带开关的气阀、手握气球、气球进气门及导管构成,气球进气门连接手握气球的一侧,且气球进气门与导管连接,导管直通救生衣之上部份,手握气球的另一侧通过导管连接带开关的气阀,带开关的气阀再与囊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装置由带开关的气阀、手握气球、气球进气门及导管构成,气球进气门位于救生衣的领部位置,并通过导管连接到手握气球的一侧,手握气球的另一侧通过导管连接带开关的气阀,带开关的气阀再与囊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囊体为通过超声波或热熔技术将一层塑料膜的周边熔接在在外布层或内布层上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充气装置的手握气球设置在救生衣本体的中下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开关的气阀由进气阀、放气开关及接口构成,其中进气阀为一圆柱管体并与所述的手握气球相连接,放气开关设置在带开关的气阀的中间,接口与所述的囊体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握气球进气门为一圆柱形的塑料制品,包括有进气孔及受压回顶杆,其中气孔在常态下为开口状态,在充气受压时受压回顶杆被压入到气孔中而将气孔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救生衣的肩部位置印有三光丝印印条,包括反光丝印印条、夜光丝印印条及荧光丝印印条。
CNA200710101757XA 2007-05-08 2007-05-08 一种充气式救生衣 Pending CN1013019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01757XA CN101301924A (zh) 2007-05-08 2007-05-08 一种充气式救生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01757XA CN101301924A (zh) 2007-05-08 2007-05-08 一种充气式救生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1924A true CN101301924A (zh) 2008-11-12

Family

ID=40112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01757XA Pending CN101301924A (zh) 2007-05-08 2007-05-08 一种充气式救生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0192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8073A (zh) * 2016-10-18 2017-02-15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智能调温泳衣
CN108820164A (zh) * 2018-07-27 2018-11-16 吴非 一种支持呼吸和饮水功能的救生衣
CN114176279A (zh) * 2021-12-28 2022-03-15 武汉子和成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水域干式救援服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8073A (zh) * 2016-10-18 2017-02-15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智能调温泳衣
CN108820164A (zh) * 2018-07-27 2018-11-16 吴非 一种支持呼吸和饮水功能的救生衣
CN114176279A (zh) * 2021-12-28 2022-03-15 武汉子和成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水域干式救援服
CN114176279B (zh) * 2021-12-28 2024-01-16 武汉子和成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水域干式救援服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56179B2 (en) Combination inflator and manifold assembly
CN203832732U (zh) 智能救生泳衣
CN202368772U (zh) 一种水上应急救生装置
CN204846322U (zh) 多功能救生衣
CN203946255U (zh) 海上救生衣
CN101301924A (zh) 一种充气式救生衣
CN209126940U (zh) 一种带有双层防护功能的新型救生衣
WO2013126705A1 (en) Personal flotation device having selectively inflatable bladders
CN106347604A (zh) 多功能舰船作训救生服
CN206900611U (zh) 一种新型智能救生衣
CN105539778A (zh) 一种便捷式水中急救设备
CN206336415U (zh) 一种自动充气的气胀式救生衣
CN210284559U (zh) 一种具有快速充气功能的救生腰包
CN210478985U (zh) 便携式救生衣
CN2319319Y (zh) 便携式化学反应式即时充气水中救生浮体
CN2397037Y (zh) 安全救生圈
CN205524888U (zh) 一种便捷式水中急救设备
CN208149574U (zh) 密封体气囊防水保暖救生衣
CN207328773U (zh) 一种气垫冲浪板
CN207747997U (zh) 具有呼吸功能的折叠式救生衣
CN201176255Y (zh) 一种带泳裤的救生装置
KR20170086284A (ko) 휴대용 인명 구조장치
CN206187305U (zh) 多功能舰船作训救生服
CN201045070Y (zh) 便携式隔水保暖水陆两用救生器
CN217754061U (zh) 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