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54061U - 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54061U
CN217754061U CN202221305105.4U CN202221305105U CN217754061U CN 217754061 U CN217754061 U CN 217754061U CN 202221305105 U CN202221305105 U CN 202221305105U CN 217754061 U CN217754061 U CN 217754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pack
cabin
cabin body
body part
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051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善国
陶旭
魏金水
刘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Zhenhua Lifesav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Zhenhua Life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Zhenhua Lifesav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Zhenhua Life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051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540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54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540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包括舱体部和背包部,所述舱体部适于折叠放置于所述背包部内,并形成背包形态,且所述舱体部适于在受激后从所述背包部内展开,并形成保护舱形态。本申请将舱体部设置成可在背包形态以及保护舱形态之间转换,实现了兼顾个人救生设备与多人救生设备的优点的技术目的,背包形态时方便穿着和携带,受激后形成的保护舱形态可将穿戴者包裹在内,有效避免了穿戴者落水后浸泡在水里的情况,减小外界环境影响,增加穿戴者的生存概率,并且本申请还设置了定位装置,搜救队可通过定位装置获取穿戴者的位置信息,方便搜救,提高穿戴者的获救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救生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
背景技术
在现有流行的救生设备中,普遍分为个人救生设备和多人救生两种。个人救生设备包括救生衣、救生圈等,而多人救生设备为救生筏,救生艇等。个人救生设备具有穿着携带方面的特点,但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穿戴者必须浸泡在水中,这短时间人还可承受,时间长了会对造成伤害,特别是低温的环境下;多人救生设备可避免人浸泡在水中,且可避免风吹雨淋日晒,但是一般体积较大,携带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方便,可避免穿戴者接触水域,增加生存概率的应急救生定位背包。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包括舱体部和背包部,所述舱体部适于折叠放置于所述背包部内,并形成背包形态,且所述舱体部适于在受激后从所述背包部内展开,并形成保护舱形态。背包形态易于携带,受激后形成保护舱形态,相比救生衣和救生圈,有效减小了人体浸泡在水中受到的外界环境影响。
进一步优选,所述背包部上设有背带,所述背带适于人体穿戴,且所述舱体部适于朝向设有所述背带的一面展开。上述结构可靠地保证了受激后,舱体部可以从背包部内展开,并朝向穿戴者展开,包裹穿戴者。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舱体部上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适于发送位置信息以及求援信号。上述结构用于穿戴者的求援,增加穿戴者的存活率。
进一步优选,所述舱体部上设有适于对所述舱体部充气的充气组件,所述背包部内设有与所述充气组件连接的激发装置;所述激发装置受激后,适于激发所述充气组件对所述舱体部进行充气。上述结构用于舱体部的激发和充气。
进一步优选,所述背包部上设有进水孔和定位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定位孔均与所述激发装置相通,所述定位孔内设有手拉绳,所述手拉绳与所述激发装置连接并伸出所述背包部;水适于通过所述进水孔流入所述激发装置内,激发所述激发装置;且拉动所述手拉绳,也适于激发所述激发装置。上述结构可靠地保证了激发装置的应急激发和手动激发。
进一步优选,所述充气组件包括气瓶、充气头子和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受激后,适于将所述气瓶内的气通过所述充气头子充入所述舱体部内。
进一步优选,所述舱体部包括浮胎、蓬柱和蓬帐,所述蓬柱和所述蓬帐均对称设置于所述浮胎上端,所述蓬柱与所述浮胎相通,所述蓬帐设于所述蓬柱上;充气后,所述蓬柱适于膨胀成型并支撑两个所述蓬帐连接形成安全室,两个所述蓬帐相触的一端上均设有第一拉链。上述结构稳定,用于形成保护将穿戴者包裹在内的安全室。
进一步优选,所述浮胎的底部设有水袋,适于保持所述浮胎在水面上的平衡;所述浮胎的内部设有保温层;所述浮胎所述浮胎上设有补气阀和安全阀,且所述舱体部内设有充气器;所述舱体部内还设有存纳盒,所述存纳盒内适于存放食物和水;所述蓬帐外设有反光带。上述结构用于提高穿戴者的存活率。
进一步优选,所述背包部内设有连接插扣,且通过连接带与所述舱体部的内底部连接。上述结构用于背包与舱体部的连接。上述结构连接稳定且操作简单。
进一步优选,所述背包部上还设有第二拉链,所述第二拉链适于在所述舱体部展开时打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申请采用了将舱体部设置成可在背包形态以及保护舱形态之间转换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兼顾个人救生设备与多人救生设备的优点的技术目的,背包形态时方便穿着和携带,受激后形成的保护舱形态可将穿戴者包裹在内,有效避免了穿戴者落水后浸泡在水里的情况,减小外界环境影响,增加穿戴者的生存概率。
(2)本申请采用了设置定位装置的技术手段,搜救队可通过定位装置获取穿戴者的位置信息,方便搜救,提高穿戴者的获救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背包的正视图;
图2为本申请的背包的后视图;
图3为本申请的舱体部的正视图;
图4为本申请的舱体部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的舱体部折叠时的示意图。
图中:1、舱体部;10、定位装置;11、充气组件;12、浮胎;121、保温层;122、补气阀;123、安全阀;13、蓬柱;14、蓬帐;141、反光带;15、安全室;16、第一拉链;17、水袋;2、背包部;21、第二拉链;22、背带;23、激发装置;24、进水孔;25、定位孔;26、手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如图1-图5所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为:
包括舱体部1和背包部2,舱体部1适于折叠放置于背包部2内,并形成背包形态,且舱体部1适于在受激后从背包部2内展开,并形成保护舱形态。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背包部2上设有背带22,背带22适于人体穿戴,且舱体部1适于朝向设有背带22的一面展开,以使得舱体部1展开时适于将穿戴者包裹在内,并且,如图5所示,将舱体部1放置于背包部2内时,需要将舱体部1反向折叠放入背包部2内。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背包部2内设有连接插扣,且通过连接带与舱体部1的内底部连接,将舱体部1与背包部2连接是因为可避免在舱体部1展开成型时出现舱体部1移动,从而导致没有将穿戴者包裹至内部的情况,当然,其他类似于将连接带打结等连接方式也能使用,但是本实施中的连接插扣具有在保证连接稳定性的前提下,又能满足方便安装和拆卸的优点。
为了提高穿戴者的存活率,避免穿戴者只能被动地等待他人发现,在本实施例中,舱体部1上设有定位装置10,定位装置10适于发送位置信息以及求援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舱体部1上设有适于对舱体部1充气的充气组件11,背包部2上设有与充气组件11连接的激发装置23;激发装置23受激后,适于激发充气组件11对舱体部1进行充气。将充气组件11与舱体部1连接后,可以选择一同放入背包部2中,也可以选择将充气组件11外挂于背包部2上,在本实施例中选择一同放入背包部2中,因为此方式可以防止充气组件11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避免充气组件11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受到损害。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受激方式,背包部2上设有进水孔24和定位孔25,进水孔24与定位孔25均与激发装置23相通,定位孔25内设有手拉绳26,手拉绳26与激发装置23连接并伸出背包部2;水适于通过进水孔24流入激发装置23内,激发激发装置23;且拉动手拉绳26,也适于激发激发装置23,上述结构不仅可以起到应急和预防保护的作用,当穿戴者不慎掉入水中,激发装置23会应急激发,从而激发充气组件11完成对舱体部1的充气,形成对于穿戴者的保护空间;还可以防止应急激发失败时的情况,因为可能会出现激发装置23由于存放时间过长或者受到外界影响而损害的情况,此时激发装置23的应急激发失效,手拉绳26可以用于在激发装置23的应急激发失效时,作为另一种手动激发的手段,供穿戴者自行激发,当然,上述结构还可以方便救援他人,当他人遇险时,如果只有应急激发,需要将自己的装备放入水中才能激发,极为不便。
在本实施例中,充气组件11包括气瓶、充气头子和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受激后,适于将气瓶内的气通过充气头子充入舱体部1内。上述结构简单稳定且高效。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舱体部1包括浮胎12、蓬柱13和蓬帐14,蓬柱13和蓬帐14均对称设置于浮胎12上端,蓬柱13与浮胎12相通,蓬帐14设于蓬柱13上;充气后,蓬柱13适于膨胀成型并支撑两个蓬帐14连接形成安全室15,两个蓬帐14相触的一端上均设有第一拉链16。蓬柱13的结构与人体胸腔中的肋骨相似,具有一根主支撑柱和两个与其垂直的辅助支撑柱,蓬帐14设置在蓬柱13的外侧,可使用缝合或者是粘接等方式将蓬帐14与蓬柱13连接;充气后,浮胎12和蓬柱13均会膨胀成型,浮胎12支撑穿戴者漂浮在水面上,蓬柱13带动两个蓬帐14相合,共同形成容纳穿戴者的安全室15;两个蓬帐14连接处设有第一拉链16,打开后可用于穿戴者将舱体部1展开时流入的水清理出去,关闭后可以形成较为密闭的空间,防止外界水的流入。
值得一提的是,蓬柱13的结构还可以选择设置在浮胎12的单侧,但是充气成型后,可以形成横截面呈拱桥形的结构,从浮胎12的一侧一直延伸至浮胎12的另一侧,并且可以在浮胎12的内底部和蓬帐14的顶端上设置第一拉链16。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浮胎12的底部设有水袋17,适于保持浮胎12在水面上的平衡,用于加强舱体部1的稳定性;浮胎12的内部设有保温层121,用于加强安全室15的保温性,防止冷水将低温通过浮胎12直接传递至安全室15内;且浮胎12上设有补气阀122和安全阀123,且舱体部1内设有充气器,用于在危急时刻手动对浮胎12进行补气,从而保持浮胎12和蓬柱13内气压的稳定;舱体部1内还设有存纳盒,存纳盒内适于存放食物和水,用于穿戴者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获取能量,加长可救援时间;蓬帐14外设有反光带141,增加他人发现的概率,从而增加穿戴者获救的概率。
如图1所示,背包部2上还设有第二拉链21,第二拉链21适于在舱体部1展开时打开,上述结构可靠地保证了在存放时可以限制舱体部1从背包部2内脱离,也不会限制舱体部1的展开,从而也可以使得背包部2的材质使用不易撕裂的材质,对于舱体部1的保护效果更好。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部和背包部,所述舱体部适于折叠放置于所述背包部内,并形成背包形态,且所述舱体部适于在受激后从所述背包部内展开,并形成保护舱形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部上设有背带,所述背带适于人体穿戴,且所述舱体部适于朝向设有所述背带的一面展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部或所述背包部内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适于发送位置信息以及求援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部上设有适于对所述舱体部充气的充气组件,所述背包部内设有与所述充气组件连接的激发装置;所述激发装置受激后,适于激发所述充气组件对所述舱体部进行充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部上设有进水孔和定位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定位孔均与所述激发装置相通,所述定位孔内设有手拉绳,所述手拉绳与所述激发装置连接并伸出所述背包部;水适于通过所述进水孔流入所述激发装置内,激发所述激发装置;且拉动所述手拉绳,也适于激发所述激发装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组件包括气瓶、充气头子和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受激后,适于将所述气瓶内的气通过所述充气头子充入所述舱体部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部包括浮胎、蓬柱和蓬帐,所述蓬柱和所述蓬帐均对称设置于所述浮胎上端,所述蓬柱与所述浮胎相通,所述蓬帐设于所述蓬柱上;充气后,所述蓬柱适于膨胀成型并支撑两个所述蓬帐连接形成安全室,两个所述蓬帐相触的一端上均设有第一拉链。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胎的底部设有水袋,适于保持所述浮胎在水面上的平衡;所述浮胎的内部设有保温层;所述浮胎所述浮胎上设有补气阀和安全阀,且所述舱体部内设有充气器;所述舱体部内还设有存纳盒,所述存纳盒内适于存放食物和水;所述蓬帐外设有反光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部内设有连接插扣,且通过连接带与所述舱体部的内底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部上还设有第二拉链,所述第二拉链适于在所述舱体部展开时打开。
CN202221305105.4U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 Active CN217754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05105.4U CN217754061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05105.4U CN217754061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54061U true CN217754061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89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05105.4U Active CN217754061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540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94867B1 (en) Emergency self-inflating flotation device
US5702279A (en) Inflatable swimmer's safety belt, life preserver/life vest
US20060270290A1 (en) Lightweight personal rescue tube flotation device
CN101817397B (zh) 多功能全天候全地域充气救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S60500952A (ja) 個人用浮揚装置
KR101006677B1 (ko) 수상용 구명캡슐
US11548601B2 (en) Multi-chamber inflatable device
US9205900B2 (en) Harness assembly having a deployable inflatable life raft attached thereto
KR101182898B1 (ko) 콤팩트한 휴대형 구명조끼
US20190061889A1 (en) Inconspicuous Flotation Apparatus
US7798879B2 (en) Personal flotation device
US20190233067A1 (en) Buoyant anti-hypothermia apparatus
CN217754061U (zh) 一种应急救生定位背包
US7927162B1 (en) Multi-functional, personal flotation device
CN105539778B (zh) 一种便捷式水中急救设备
US20140148070A1 (en) Convertible emergency device
WO2017078569A1 (ru) Спасательное надувное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ое средство
KR100841045B1 (ko) 수상구명장치
CA2837229C (en) Marker and recovery device
CN105620692A (zh) 充气便携式救生助浮器
CN210284559U (zh) 一种具有快速充气功能的救生腰包
US11097817B2 (en) Marker, recovery and flotation device
US10099756B2 (en) Marker and recovery device
CN205524888U (zh) 一种便捷式水中急救设备
CN216332658U (zh) 一种多用途的救生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