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0762B -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执行重传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执行重传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0762B
CN101300762B CN200680041177XA CN200680041177A CN101300762B CN 101300762 B CN101300762 B CN 101300762B CN 200680041177X A CN200680041177X A CN 200680041177XA CN 200680041177 A CN200680041177 A CN 200680041177A CN 101300762 B CN101300762 B CN 1013007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mbol
transmission feedback
subsymbol
noise
noise esti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4117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0762A (zh
Inventor
尼克·W·温尼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orola Mobility LLC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torola Mobility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orola Mobility LLC filed Critical Motorola Mobility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300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0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0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07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027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assessing signal quality or detecting noise/interference for the receiv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92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e.g. acknowledgement by energy bur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28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or spread spectrum multiple access [SSMA]
    • H04B7/2637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or spread spectrum multiple access [SSMA] for logical channel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6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encoded,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2001/125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return channel

Abstract

一种装置包括用于响应于检测门限来检测重传反馈消息的检测处理器(203)。响应于由噪声处理器(209)生成的噪声估计,门限处理器(207)确定所述检测门限。该噪声处理器包括子符号生成器(211),所述子符号生成器将重传反馈符号划分为多个子符号。所述子符号的每一个通过具有比所述重传反馈符号的扩频因子更低的扩频因子的扩频码来解扩。接着,差值生成器(213)在所述多个子符号之间生成差异符号值,并且响应于所述差异符号值,例如通过确定所述差异符号值的方差,噪声估计器(215)生成所述噪声估计。可确定改进的噪声估计,其结果是提高的检测性能并由此提高了重传性能。

Description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执行重传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蜂窝通信系统中的重传,并且尤其涉及但不限于在3G蜂窝通信系统中的重传。
背景技术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将地理区域划分为多个由基站服务的区域。基站通过可在基站之间通信数据的固网连接在一起。通过来自移动台所在区域的基站的无线电通信链路来服务移动台。
典型的蜂窝通信系统扩展覆盖至整个国家,并且包括数百甚至数千个支持数千甚至数百万移动台的区域。从移动台到基站的通信称为上行链路,而从基站到移动台的通信称为下行链路。
将基站互连在一起的固网可操作以在任何两个基站之间发送数据,由此使得区域内的移动台能够与任何其它区域内的移动台进行通信。另外,固网包括用于互连到诸如因特网或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之类外网的网关功能,由此使得移动台能够与固定电话或者其它通过陆上通信线路连接的通信终端进行通信。另外,固网包括很多管理传统蜂窝通信网所需的功能,所述功能包括:用于路由数据、接纳控制、资源分配、用户计费、移动台认证等。
最常见的蜂窝通信系统是2G通信系统,称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SM使用称为时分多址接入(TDMA)的技术,其中通过将频率载波划分为8个分立的时隙来实现用户分隔,可以将时隙分别分配给用户。关于GSM TDMA通信系统的进一步描述可以在1992年Michel Mouly和Marie Bernadette Pautet撰写的“The GSM 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s”(Bay Foreign Language Books,ISBN2950719007)中找到。
目前正在铺设3G系统以进一步增强提供给移动用户的通信服务。最广泛应用的3G通信系统基于码分多址接入(CDMA)技术。频分复用(FDD)和时分复用(TDD)技术均采用该CDMA技术。在CDMA系统中,通过将不同的扩频和扰码分配给在相同载波频率上和相同时间间隔中的不同用户来实现用户分隔。在TDD中,通过以类似于TDMA的方式,将不同时隙分配给不同用户来实现附加用户分隔。然而,与TDMA相比,TDD对上行和下行传输都提供相同的载波频率。使用该原理的通信系统实例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CDMA并且具体是UMTS的宽带CDMA(WCDMA)模式的进一步描述可以在2001年HarriHolm(编者)和Antti Toskala(编者)编辑的“WCDMA for UMTS”(Wiley&Sons,ISBN 0471486876)中找到。
在3G蜂窝通信系统中,通信网包括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RAN)。核心网可操作以将数据从RAN的一部分路由到另一部分,也可以与其它通信系统连接。另外,它执行蜂窝通信系统的很多运行和管理功能。RAN可操作以在空中接口的无线链路上支持无线用户设备。RAN包括在UMTS中被称为节点B的基站,还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其通过空中接口来控制基站和通信。
RNC执行很多与空中接口相关的控制功能,包括无线资源管理和将数据双向路由到适当的基站。它还提供RAN和核心网之间的接口。RNC和关联基站统称为无线网络子系统(RNS)。
已将3G蜂窝通信系统规定为用来提供包括高效分组数据业务的很多种不同业务。例如,在3G合作伙伴计划(3GPP)第5版技术规范中以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业务的形式来支持下行分组数据业务。
根据3GPP规范,HSDPA业务既可用于频分复用(FDD)模式中,又可用于时分复用(TDD)模式中。
在HSDPA中,根据用户的业务量需求,将传输码资源在用户中共享。基站(也称为UMTS的节点B)负责在单独呼叫中分配和布置HSDPA资源。在支持HSDPA的UMTS系统中,一些码分配通过RNC执行,而其它码分配或更具体地调度通过基站执行。具体说来,RNC将资源集分配给每个基站,基站可将这些资源专门用于高速分组业务。RNC还控制到基站的双向数据流。但是,基站负责:调度向附属于基站的移动台的HS-DSCH传输、在HS-DSCH信道上运行重传方案、控制用于到移动台的HS-DSCH传输的编码和调制、以及将数据包发送到移动台。
HSDPA寻求以相对低的资源使用和低延迟来提供分组接入技术。具体说来,HSDPA使用多种技术以减少通信数据所需的资源并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这些技术包括:自适应编码和调制(AMC)、在基站用软联合和快速调度执行重传。
HSDPA具体采用了一种称为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的重传方案。在H-ARQ方案中,通过使用来自原始发送和任何重传数据包的数据的软联合来提供增量冗余。所以,当接收机接收到重传时,它将接收到的信息与来自任何先前发送的数据包的信息联合。重传可包括相同信道数据的重传或不同信道数据可被发送。例如,重传可包括前向纠错(FEC)方案中的附加冗余数据。附加编码数据可以与先前发送的已编码数据联合,并且可将解码操作应用于该联合数据。所以,重传可有效地产生相同信息数据的更低速率(更高冗余)编码。
当在HSDPA业务中涉及移动台时,从移动台发送多个控制消息到支持HSDPA业务的单个基站。例如,移动台可发送重传确认消息(混合ARQ ACK/NACK消息)以及通信信道质量的指示(CQI-信道质量指示器)。这些消息在称为HS-DPCCH(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HSDPA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
HS-DPCCH的错误接收可明显使HSDPA业务的性能和效率劣化。例如,在HS-DPCCH上发送的重传消息(ACK/NACK消息)中的任何错误将使重传方案劣化,导致效率的降低和资源消耗的增加。所以,正确接收重传反馈是重要的。
具体说来,根据是否应用了重复的ACK/NACK消息,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占用HS-DPCCH的一个或多个时隙。ACK/NACK消息是未编码的二进制值(映射为+/-1),其通过重复10个符号(每个都有扩频因子256)来占用整个时隙,也就是说,有效的扩频因子等于时隙中码片的数量2560。
为了降低将未发送或者NACK消息检测为ACK消息的概率,对ACK/NACK检测通常采用非零检测门限。因为与仅导致额外的HARQ重传的NACK消息的错误检测不同,ACK消息的错误检测意味着基站不会再将数据包发送给先前检测出数据包错误的用户设备,所以这是令人满意的。所以,需要更高层的程序(无线链路控制程序)来从ACK消息的错误检测中恢复。然而,这些更高层的程序通常效率低下。
理想的检测门限是ACK/NACK软值上噪声功率的函数。然而,已知的确定用于检测重传反馈消息的适当门限的方法往往不实用、不准确,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往往导致非最佳的检测性能。
因此,用于运行重传方案的改进系统是有利的,并且尤其是能够增加灵活性、提高可实施性、改进重传反馈消息的检测、减少错误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或提高重传性能的系统是有利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寻求单独地或以组合形式更好地缓和、减轻或消除一个或多个上述不利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蜂窝通信系统中运行重传方案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接收第一信道上的重传反馈消息的装置,所述重传反馈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由具有第一扩频因子的第一扩频代码来扩频的重传反馈符号;用于为所述重传反馈符号生成噪声估计的装置;用于响应所述噪声估计来确定检测门限的门限装置;以及用于响应所述检测门限,确定接收到的重传反馈消息是否是重传请求的确定装置;
并且其中用于生成噪声估计的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重传反馈符号划分为多个子符号的子符号生成装置,通过具有比所述第一扩频因子更小的第二扩频因子的第二扩频码解扩每个子符号;用于在多个子符号之间生成差异符号值的差值装置;以及用于响应所述差异符号值,生成噪声估计的估计装置。
本发明可允许提高的重传性能和/或便利的重传运行。具体说来,本发明可允许提高重传反馈消息检测的精度。改进的噪声估计可以用来提供适于当前状态的改进检测门限。可在多个实施例中实现运行的便利,和/或可实现复杂度的降低。可使用有效运行来生成并且尤其是可以在不使用第一信道的传输信道的信道估计的情况下生成所述噪声估计。
应当理解在这种情形下可以确定多重检测门限,并且所述多重检测门限例如可用来在多个重传反馈消息的可能值之间确定,和/或在重传请求反馈、确认反馈或未发送反馈(DTX消息)之间确定。
重传反馈消息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重传确认或否定确认(ACK/NACK)符号。
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特征,布置确定装置来将子符号合并为合并反馈符号并且将该合并反馈符号与检测门限进行比较。
响应于合并反馈符号和检测门限的比较,可将接收到的反馈符号确定为确认符号或否定确认符号。本特征可允许改进和/或便利重传反馈符号的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特征,布置差值装置来将差异符号值确定为接收到的反馈符号的邻近子符号之间的差值。
这可允许改进和/或便利噪声估计的确定以及由此的重传反馈符号的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特征,布置估计装置来确定用于差异符号值的方差指示,并且响应于该方差指示来确定噪声估计。
这可允许改进和/或便利噪声估计的确定,并由此改进了重传反馈符号的检测。尤其是,方差指示是第一信道噪声的良好表征,于是由此的结果是改进了检测门限并且由此提高了接收到的重传反馈消息的检测精度。方差指示可以是子符号变化程度的任何指示,并且尤其可以是不同符号值的统计方差。
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特征,布置门限装置以通过方差指示的度量来确定检测门限。
这可允许实用和高性能的装置来将运行调整到需要的性能。尤其是,它可允许一种实用方式来分别在确认和否定确认消息的错误检测的概率之间调整平衡。
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特征,第一扩频码正交于交替标记反转第二扩频码序列。
这可允许便利和/或改进噪声估计的确定,并由此改进了重传反馈符号的检测。尤其是,它可在不需要复杂干扰抑制技术的情况下,允许对干扰的抑制。
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特征,交替标记反转第二扩频信号序列正交于用于第一信道用户设备的其它信道的扩频码。
这可允许便利和/或改进噪声估计的确定,并由此改进了重传反馈符号的检测。尤其是,它可允许在不需要复杂干扰抑制技术的情况下来抑制干扰。
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特征,布置子符号生成装置来生成用于第一信道的其它符号而不是重传反馈符号的子符号。
这可提高噪声估计的精度和可靠性,并且由此可提供改进的检测门限,以及由此改进了重传反馈符号的检测。其它符号可以是除了重传确认/否定确认符号之外的其它符号,并且具体可以是在第一信道上传输的其它控制或信令符号。
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特征,其它符号存在于在重传反馈消息之前的第一信道的给定数量的符号中。
其它符号可以是诸如在紧靠重传反馈消息之前的第一信道的多个符号。该特征可允许在接收到的反馈符号的检测中不引入进一步延迟的情况下,改进噪声估计。
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特征,布置子符号生成装置来为重传反馈消息的多个接收到的重传反馈符号生成子符号,并且布置估计装置以响应用于多个已接收到的重传反馈符号的子符号的差异符号值生成噪声估计。
例如,噪声估计可以基于在相同时隙中相同的已接收到的重传反馈符号的多个重复生成。该特征可允许提高噪声估计的精度和可靠性,并由此改进了重传反馈符号的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特征,响应用于不同时隙中的多个重传反馈消息的噪声估计,布置门限装置来为一个重传反馈消息确定检测门限。
该特征可允许提高检测门限的精度和可靠性,并由此改进了重传反馈符号的检测。例如,可以为多个重传反馈消息分别生成噪声估计,并且通过将多个噪声估计进行平均来生成合并噪声估计。可用该平均噪声估计来确定检测门限。
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特征,第一信道是上行信道。
本发明可允许提高上行信道上的重传反馈符号的检测性能,并可由此提高下行信道的重传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特征,蜂窝通信系统是3G蜂窝通信系统。
3G蜂窝通信系统可以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本发明可允许3G蜂窝通信系统的特别有利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特征,重传方案是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重传方案。
本发明通过改进重传方案的ACK/NACK消息的检测,可允许HSDPA业务的特别有利的性能。由此可实现整个HSDPA业务性能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特征,第一信道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
本发明通过改进重传方案的ACK/NACK消息的检测,可允许HSDPA业务的特别有利的性能。由此可实现整个HSDPA业务性能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特征,重传方案是混合ARQ重传方案。
本发明通过改进重传反馈消息的检测,可允许混合ARQ重传方案的特别有利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用于运行重传方案装置的蜂窝通信系统,该装置包括:用于接收第一信道上的重传反馈消息的装置,所述重传反馈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由具有第一扩频因子的第一扩频码来扩频的重传反馈符号;用于为所述重传反馈符号生成噪声估计的装置;用于响应所述噪声估计来确定检测门限的门限装置;以及响应所述检测门限,用于确定接收到的重传反馈消息是否是重传请求的确定装置;并且其中用于生成噪声估计的装置包括:用于将重传反馈符号划分为多个子符号的子符号生成装置,通过具有比所述第一扩频因子更小的第二扩频因子的第二扩频码来解扩每个子符号;用于在多个子符号之间生成差异符号值的差值装置;以及用于响应所述差异符号值来生成噪声估计的估计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在蜂窝通信系统中运行重传方案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信道上的重传反馈消息,所述重传反馈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由具有第一扩频因子的第一扩频码来扩频的重传反馈符号;为所述重传反馈符号生成噪声估计;响应所述噪声估计来确定检测门限;以及响应所述检测门限,确定接收到的重传反馈消息是否是重传请求;并且其中生成噪声估计包括:将重传反馈符号划分为多个子符号,通过具有比所述第一扩频因子更小的第二扩频因子的第二扩频码来解扩每个子符号;在多个子符号之间生成差异符号值;以及响应所述差异符号值来生成噪声估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能够执行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在下述的实施例中变得明显,并参考这些实施例来说明。
附图说明
将参照附图,仅通过实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蜂窝通信系统的实例;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基站的元件;以及
图3示出用于重传反馈符号的星座图的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描述集中于可应用到UMTS蜂窝通信系统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应用,而是可应用于很多其它蜂窝通信系统。
图1示出蜂窝通信系统100的实例,其中可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图1的实例中,第一远程终端101在由第一基站103支持的第一区域内。第一远程终端101可以是例如:诸如3G用户设备(UE)的用户设备、通信单元、用户单元、移动台、通信终端、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计算机、嵌入式通信处理器或任何能够通过蜂窝通信系统的空中接口进行通信的物理、功能或逻辑通信元件。
第一基站103耦合到第一RNC105。RNC执行很多与空中接口相关的控制功能,包括无线资源管理和将数据双向路由到合适的基站。
第一RNC105耦合到核心网107。将RNC互连在一起的核心网可操作在任意两个RNC之间发送数据,由此使得区域内的远程终端能够与任何其它区域内的远程终端进行通信。另外,核心网包括用于互连到诸如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之类外网的网关功能,由此使得远程终端能够与固定电话或者其它通过陆上通信线路连接的通信终端进行通信。另外,核心网包括很多管理传统蜂窝通信网所需的功能,所述功能包括:用于路由数据、接纳控制、资源分配、用户计费、远程终端认证等。
在图1的特定实例中,第一远程终端101支持活动的HSDPA业务。所以,第一远程终端101从HSDPA共享下行用户信道HS-DSCH(高速下行共享信道)上的第一基站103接收下行数据,并且在上行HSDPA控制信道HS-DPCCH(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发送上行HSDPA控制信息。HS-DSCH在不同的HSDPA用户中共享,而HS-DPCCH是专用于单个用户设备。
在HS-DSCH上的下行HSDPA通信使用混合ARQ重传方案以降低错误率。第一远程终端101接收来自第一基站103的传输并执行错误检查。当成功接收到数据包时,第一远程终端101发送确认消息(ACK消息),而如果接收到错误的数据包,则发送否定确认消息(NACK消息),而如果没有检测到数据包,则不发送消息。如果第一基站103从第一远程终端101没有接收到消息(DTX)或接收到NACK消息,那么它将继续重传该数据包的数据。在混合ARQ方案中,重传数据可以是数据包的附加冗余数据或者其它可以与先前传输合并的信息,以提高正确检测的概率。
在UMTS HSDPA中,将ACK/NACK消息从第一远程终端101发送到HS-DPCCH上的第一基站103。为了实现高性能的重传方案,将重传ACK/NACK反馈消息以极低错误概率进行解码很关键。
HSDPA ACK/NACK消息是未编码的二进制值(映射为+/-1),其通过重复10个符号(每个都有扩频因子256)来占用整个时隙,也就是说,有效的扩频因子等于时隙中码片的数量2560。在一些情况下,重传反馈消息可以在不同时隙中重复,因此相同的ACK/NACK消息可以在多个对应于大于2560的更高累积扩频因子的时隙中发送。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基站的元件。具体说来,图2示出第一基站103的元件,这些元件与运行用于HSDPA业务的混合ARQ重传方案相关联。
基站包括重传反馈接收器201,其接收来自第一远程终端101的ACK/NACK重传反馈消息。具体说来,布置重传反馈接收器201来接收HS-DPCCH并且从中提取ACK/NACK符号。
重传反馈接收器201耦合到检测处理器203,该检测处理器确定接收到的重传反馈消息是否是重传请求(NACK消息),或者是否没有接收到消息(DTX)。由此,检测处理器203确定接收到的ACK/NACK消息是否为ACK消息、NACK消息或无消息(DTX)。可替代地,检测处理器203可确定接收到的ACK/NACK消息是否为ACK消息(如果不是,则该消息就是DTX或NACK消息)。
检测处理器203耦合到重传控制器205,重传控制器205响应接收到的ACK/NACK消息控制重传方案。响应于接收到的重传反馈消息的混合ARQ方案的运行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并且为简明计,这里不再做进一步讨论。
检测处理器203通过用合适的扩频因子来将接收到的符号进行扩频,以确定接收到的ACK/NACK符号。具体说来,将包括十个重复ACK/NACK符号的ACK/NACK消息用2560的扩频因子(每个符号对应于扩频因子256)进行解扩。将结果符号与检测门限进行比较,并且响应于所述比较,确定接收到的ACK/NACK消息(“ACK”或“NACK/DTX”)。可替代地,将结果符号与多重检测门限进行比较,并且确定接收到的ACK/NACK消息(“ACK”if>Thresh1,或“NACK”if<Thresh2,或否则“DTX”)。
下面的描述将具体考虑单个检测门限的应用,但是应当理解可应用多重检测门限以诸如在不同ACK/NACK/DTX消息之间检测。具体说来,如图3所示,将ACK/NACK消息映射到二进制值+1(ACK)和-1(NACK)。将接收到和解扩的值与检测门限进行比较,并且如果所述值大于门限,那么确定ACK消息,而如果它低于门限,那么确定NACK或DTX消息。
重传方案的性能高度取决于合适的检测门限。因为当发送NACK反馈或什么也不发送时检测ACK反馈的负面效果要比当发送ACK反馈时检测NACK(或DTX)反馈的负面效果更加严重(后者只是导致不必要的重传),所以将用于ACK的检测门限与ACK不对称设置。然而,最优检测门限取决于特定信道和传输条件。在图2中的装置中,检测门限响应于HS-DPCCH的噪声由此进行动态调整。
具体说来,检测处理器203耦合到门限处理器207,门限处理器207确定由检测处理器203应用的合适检测门限。门限处理器207耦合到噪声处理器209,噪声处理器209确定用于HS-DPCCH的噪声估计。门限处理器207从噪声处理器209接收噪声估计,并且响应于该噪声估计来调整检测门限。
应当理解,响应于噪声估计,门限处理器207可依照任何适当的功能或算法来调整检测门限。具体说来,已经发现将检测门限设置为HS-DPCCH上的噪声标准偏差的大约三倍的值会获得有益的性能。
在图2的特定实例中,在重传反馈接收器201中首先用SF=32解扩HS-DPCCH。然后,在检测处理器203中,通过最终解扩为SF=256来获取ACK/NACK软数据,随后是所有十个结果软符号在时隙中的相干积累(coherent accumulation)。由此,通过SF=2560有效解扩该时隙。
于是,检测处理器203所使用的ACK/NACK检测算法是:
If soft_value>0a nd if soft_value2>ThreshD1
ACK detected
Else NACK detected
在该实例中,在比较前先将软值进行平方,以避免门限的对应的平方根计算(这通常是比乘法更复杂的操作)。
门限处理器207基于来自噪声处理器209的噪声估计来计算检测门限值ThreshD1。在特定实例中,噪声处理器209对HS-DPCCH上接收到的噪声信号以方差估计的形式来确定噪声估计。
接着,按照以下方式计算门限ThreshD1:
ThreshD1=thresh_scale*scale_value*variance_est,
其中对对应于3*sigma的检测门限(这里sigma是噪声的标准偏差),通常将thresh_scal设置为诸如9,并且其中scale_value是将用于方差估计和接收到的ACK/NACK符号的软符号值的解扩标准化的标度值。
如下所述,在特定实例中,基于具有有效扩频因子40的符号对来确定方差并且由此scale_value=40(也就是说,值40=2560/64是在具有处理增益=2560的最终解扩ACK/NACK上的噪声功率与差异符号值(其具有有效扩频因子SF=64))上的噪声功率的比值)。
噪声处理器209包括子符号生成器211,子符号生成器211将HS-DPCCH的重传反馈符号划分为多个子符号。所述子符号的每一个由扩频码来解扩,该扩频码具有比重传反馈符号的扩频因子更低的扩频因子。在特定实例中,ACK/NACK符号的扩频因子是256,而使用32的扩频因子来生成每个子符号单体。
例如,用于ACK/NACK符号的扩频码可以是:
1,1,-1,-1,1,1,-1,-1,1,1,-1,-1,1,1,-1,-1,.....1,1,-1,-1,
一共有256个值。可以使用该扩频码来生成每个子符号:
1,1,-1,-1,1,1,-1,-1,...1,1,-1,-1.
一共仅有32个值(但是有相同的码片速率)。由此,对每个ACK/NACK符号,共生成256/32=8个子符号。
在本实例中,重传反馈接收器201通过应用以下子符号扩频码来直接生成子符号:
1,1,-1,-1,1,1,-1,-1,...1,1,-1,-1.
一共仅有32个值。接着,检测处理器203通过将对应于以下应用的全部256码片扩频码的子符号求和来执行总解扩:
1,1,-1,-1,1,1,-1,-1,1,1,-1,-1,1,1,-1,-1,.....1,1,-1,-1,
在本实例中,由子符号生成器211进行的成为子符号的划分仅对应于分别接收和处理从重传反馈接收器201接收的子符号。
子符号生成器211耦合到差值生成器213,差值生成器213在多个子符号之间生成差异符号值。在特定实例中,差值生成器213将差异符号值确定为在接收到的反馈信号的邻近子符号之间的差值。
具体说来,对给定的ACK/NACK符号,差值生成器213可生成以下差异符号值:
dif val1=sub-symbol1-sub-symbol0
dif val2=sub-symbol3-sub-symbol2
dif val3=sub-symbol5-sub-symbol4
dif val4=sub-symbol7-sub-symbol6
由此这些差值中的每一个对应于长度为64的扩频码应用,在该长度为64的扩频码中,最后32个码片相对最初32个码片进行标记反转。所以,应用于差值的解扩正交于用于ACK/NACK符号的扩频码。因此,ACK/NACK值的信号值是自动抑制的。
另外,因为应用于ACK/NACK符号的扩频码正交于由用户设备使用的用于其它通信的扩频码,所以,差值的扩频码也正交于这些通信并由此实现了高效的干扰抑制。
差值生成器213耦合到噪声估计器215。噪声估计器215从差异符号值生成噪声估计,并且具体说来,可通过差异符号值的简单求和来生成噪声估计。由此,一种可能的噪声估计可被确定为:
Noise est=abs(dif val1)+abs(dif val2)+abs(dif val3)+abs(dif val4)
可通过确定不同符号值的统计方差来确定更精确的噪声功率估计。因为差异符号值的平均值为0,所以方差等于差异符号值的均方。
尽管以上实例解释了从单个ACK/NACK符号的子符号确定噪声估计,但是应当理解,噪声估计优选在更大的时间间隔中确定以获取更高的精度。
具体说来,可为ACK/NACK消息的所有十个ACK/NACK值,即为HS-DPCCH的时隙的所有十个ACK/NACK值确定差异符号值。相应地,可使用ACK/NACK时隙来生成40个差异符号值,并且可从这40个值生成噪声估计。
为了提高已确定噪声估计的精度,噪声估计可基于所生成的用于第一信道的其它符号而不是重传反馈符号的子符号。具体说来,可生成用于在ACK/NACK时隙之前的时隙的子符号。例如,紧靠在ACK/NACK时隙之前的时隙可包括来自第一远程终端101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可以使用上述与对ACK/NACK符号相同的方法来为CQI生成子符号和差异符号值。然后,可使用CQI时隙和ACK/NACK时隙的差异符号值来确定方差以及由此确定噪声估计。
噪声估计确定可以在适当数量的HS-DPCCH时隙和/或符号上进行扩展。具体说来,可使用多个紧靠在ACK/NACK时隙之前的HS-DPCCH时隙和/或符号。这可以在没有必要延迟的情况下,在ACK/NACK时隙期间,提供状态的准确指示,因此允许在ACK/NACK时隙一结束就进行ACK/NACK检测。
在一些情形中,ACK/NACK信息可以在不同时隙中的多个ACK/NACK消息之中重复。在这些情况中,噪声处理器209可为所有的ACK/NACK消息生成子符号和差异符号值,并且可基于所有这些差异符号值来确定方差。
具体说来,噪声处理器209可为各个ACK/NACK消息分别生成噪声估计(例如,方差测度),并且可随后通过合并各个噪声估计来确定合并噪声估计。
在这种实例中,可将检测门限确定为:
ThreshD 1 = thresh _ scale * scale _ value * Σ i variance _ est i
其中variance_esti是用于第i个ACK/NACK消息的方差估计。
此处描述的实施例可以提供可靠的噪声估计,其可以改进用于检测ACK/NACK重传反馈的检测门限。因此,可实现更准确的检测,其结果是提高了重传的性能,并由此降低了错误率和减少了资源消耗。
另外,可通过低复杂度的运行和低处理需要来生成噪声估计。具体说来,可以在不需要接入或单独确定信道估计等情况下就能获得噪声估计。
应当理解,为明确计,上述说明参照不同的功能单元和处理器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在不同功能单元或处理器之间任何合适的功能分配。例如,所示例的由不同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的功能可以由相同的处理器或处理器来执行。所以,参考特定的功能单元仅被视为参考用于提供所描述功能的合适装置,而不是指示严格的逻辑或物理结构或组织。
本发明可以用任何合适的形式来实施,所述形式包括:硬件、软件、固件或任何这些形式的组合。本发明可选择性地至少部分作为在一个或多个数据处理器和/或数据信号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软件来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元件和组件可以用任何合适的方式来物理地、功能地、和逻辑地实施。实际上,功能可以在单个单元中、在多个单元中或作为其它功能单元的一部分实施。依此,本发明可以在单个单元中实施,或者可物理地和功能地分布在不同单元和处理器之间。
尽管连同一些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并非要将本发明限于此处所述的特定形式。而是,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另外,尽管看起来与特定实施例一起描述特征,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知道所述实例的各种特征可以根据本发明进行组合。在权利要求中,术语“包括”并非要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的存在。
另外,尽管分别列出,多个装置、元件或方法步骤可以通过诸如单个单元或处理器来实施。另外,尽管各个特征可以被包括在不同的权利要求之中,但是这些特征可以有利地进行组合,并且包括在不同权利要求中并非意指特征的组合是不可行和/或不利的。而且,在一类权利要求中包括的特征并非意指限制于此类别,而是指示该特征同样可以适当地应用到其它权利要求类别。另外,在权利要求中特征的顺序并非意指任何特定的顺序,该特征必须以此特定顺序起作用,并且尤其是在方法权利要求中的各个步骤的顺序并非意指步骤必须以该顺序来执行。而是,所述步骤可以以任何适当的方式来执行。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在蜂窝通信系统之中执行重传操作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在第一信道上的重传反馈消息的装置,所述重传反馈消息包括通过具有第一扩频因子的第一扩频码来扩频的至少一个重传反馈符号;
用于为所述重传反馈符号生成噪声估计的装置;
门限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噪声估计来确定检测门限;以及
确定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检测门限来确定所述接收到的重传反馈消息是否是重传请求;
并且其中用于生成所述噪声估计的装置包括:
子符号生成装置,用于将所述重传反馈符号划分为多个子符号,每个子符号被通过具有比所述第一扩频因子更小的第二扩频因子的第二扩频码来解扩,
差值装置,用于在所述多个子符号之间生成差异符号值,以及
估计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差异符号值来生成所述噪声估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确定装置被安排用于将所述子符号合并为合并反馈符号,并且将所述合并反馈符号与所述检测门限进行比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差值装置被安排用于将所述差异符号值确定为在所述接收到的反馈符号的邻近子符号之间的差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估计装置被安排用于为所述差异符号值确定方差指示,并且响应于所述方差指示来确定所述噪声估计,并且其中所述门限装置被安排用于通过所述方差指示的度量确定所述检测门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扩频码正交于交替标记反转第二扩频码序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交替标记反转第二扩频码序列正交于用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用户设备的其它信道的扩频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中所述子符号生成装置被安排用于生成用于所述第一信道的其它符号而不是重传反馈符的子符号,并且其中所述其它符号存在于所述重传反馈消息之前的所述第一信道的给定数量的符号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装置,其中所述子符号生成装置被安排用于为所述重传反馈消息的多个接收到的重传反馈符号生成子符号,并且所述估计装置被安排用于响应用于所述多个已接收到的重传反馈符号的所述子符号的所述差异符号值来生成所述噪声估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响应用于不同时隙中的多个重传反馈消息的噪声估计,所述门限装置用于为一个重传反馈消息确定所述检测门限。
10.一种在蜂窝通信系统之中执行重传操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在第一信道上的重传反馈消息,所述重传反馈消息包括至少一个通过具有第一扩频因子的第一扩频码来扩频的重传反馈符号;
为所述重传反馈符号生成噪声估计;
响应于所述噪声估计来确定检测门限;以及
响应于所述检测门限,确定所述接收到的重传反馈消息是否是重传请求;
并且其中生成所述噪声估计包括:
将所述重传反馈符号划分为多个子符号,每个子符号通过具有比所述第一扩频因子更小的第二扩频因子的第二扩频码来解扩,
在所述多个子符号之间生成差异符号值,以及
响应于所述差异符号值来生成所述噪声估计。
CN200680041177XA 2005-11-01 2006-10-31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执行重传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3007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522206.2 2005-11-01
GB0522206A GB2432086B (en) 2005-11-01 2005-11-01 Retransmiss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PCT/US2006/042462 WO2007053616A2 (en) 2005-11-01 2006-10-31 Retransmiss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0762A CN101300762A (zh) 2008-11-05
CN101300762B true CN101300762B (zh) 2012-12-19

Family

ID=35516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1177XA Active CN101300762B (zh) 2005-11-01 2006-10-31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执行重传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05127B2 (zh)
CN (1) CN101300762B (zh)
GB (1) GB2432086B (zh)
WO (1) WO200705361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87344B2 (en) * 2006-08-30 2014-07-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KCH with repetition in orthogonal systems
KR101279694B1 (ko) * 2007-01-25 2013-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이브리드 자동 재전송 요구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WO2008140222A1 (en) 2007-05-09 2008-11-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yer 2 arq for packets
US8675573B2 (en) * 2008-05-05 2014-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58548B2 (en) 2009-12-22 2013-06-04 Intel Corporation Adaptive H-ARQ using outage capacity optimization
US9319185B2 (en) 2012-05-28 2016-04-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rrangement and detector for detec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US10735170B2 (en) * 2014-08-06 2020-08-04 Lg Electronics Inc. ACK/NACK feedback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EP3845028B1 (en) 2018-09-07 2022-06-29 Google LLC Enhanced radio-resource control (rrc) idle mode
US11363578B2 (en) * 2020-03-24 2022-06-14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e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for small block encoded signal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1531A (en) * 1997-08-04 2000-06-27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using coding to perform signal routing in a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3421A (en) * 1992-09-30 1994-06-2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in a receiver
US6307868B1 (en) 1995-08-25 2001-10-23 Teray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DMA digital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orthogonal codes and a head end modem with no tracking loops
AU4529200A (en) 1999-05-10 2000-11-21 Sirius Communications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speed software reconfigurabl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US6937674B2 (en) * 2000-12-14 2005-08-30 Pulse-Link, Inc. Mapping radio-frequency noise in an ultra-wide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181167B2 (en) * 2001-11-21 2007-02-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High data rate closed loop MIMO scheme combining transmit diversity and data multiplexing
GB2383239B (en) * 2001-12-15 2004-03-17 Motorola Inc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7295624B2 (en) * 2002-03-06 2007-11-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Wireless system with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in interference-limited communications
US6631127B1 (en) * 2002-05-29 2003-10-07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selecting an ARQ method
CN1973444A (zh) * 2004-06-24 2007-05-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及码元配置方法
US8233431B2 (en) * 2004-08-13 2012-07-31 Nokia Corporation WCDMA uplink HARQ operation during the reconfiguration of the TTI length
JP4213660B2 (ja) * 2004-12-22 2009-01-2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送信機
US7526708B2 (en) * 2005-01-03 2009-04-28 Nokia Corporation Adaptive retransmission for frequency spreading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1531A (en) * 1997-08-04 2000-06-27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using coding to perform signal routing in a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05127B2 (en) 2011-08-23
GB2432086A (en) 2007-05-09
US20080227443A1 (en) 2008-09-18
WO2007053616A2 (en) 2007-05-10
WO2007053616A3 (en) 2007-11-08
CN101300762A (zh) 2008-11-05
GB0522206D0 (en) 2005-12-07
GB2432086B (en) 2007-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0762B (zh)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执行重传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US9572172B2 (en) Adaptive scheduling of voice traffic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EP228517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acket data via at least one of a first set of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1124763B (zh) 用于对确认进行高效传输的装置和方法
CN1165118C (zh) 确定无线分组数据通信系统中闭环功率控制设定点的方法和设备
EP2259472B1 (en)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data rate in a variable rate packet dat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in dependence on a traffic to pilot ratio provided by a base station to a mobile station and a pilot signal power measured at the mobile station
US9220020B2 (en) User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26491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providing uplink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esti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3949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reporting period of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system
CN100593354C (zh) 用于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KR100975998B1 (ko) 셀룰러 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재전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OTOROLA MOBIL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OTOROLA INC.

Effective date: 201101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107

Address after: Illinois State

Applicant after: MOTOROLA MOBILITY, Inc.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State

Applicant before: Motorola,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after: MOTOROLA MOBILITY LLC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before: MOTOROLA MOBILITY,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08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before: MOTOROLA MOBILITY L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