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9885A - 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9885A
CN101299885A CNA2008101006669A CN200810100666A CN101299885A CN 101299885 A CN101299885 A CN 101299885A CN A2008101006669 A CNA2008101006669 A CN A2008101006669A CN 200810100666 A CN200810100666 A CN 200810100666A CN 101299885 A CN101299885 A CN 101299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radio
radio station
information
station
transmitted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006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9885B (zh
Inventor
庭野和人
若林秀治
前田美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ackBer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006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998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99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9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99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9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关于从移动站向固定站一侧进行通知的移动站的状态信息,由于没有唯一的具体且详细的规定,所以通信系统内的每个移动站的动作有可能不同,存在着不能进行上行链路的有效的调度(分配无线资源)的问题。本发明有关的通信方法包括将第1信号值和第2信号值作为所述移动站发送功率余量信息进行发送,所述第1信号值表示移动站发送功率被包含在具有规定的下限值和规定的上限值的闭区间内,所述第2信号值表示移动站发送功率被包含在具有规定的下限值但不具有规定的上限值的半开区间内。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
本发明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5/017479,国际申请日为2005年9月22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0580051659.9,名称为“移动站、固定站、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应用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所实施的移动站、固定站以及通信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在设定了用上行链路来发送高速分组数据的信道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所实施的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作为高速的CDMA移动通信方式的被称为第3代的多个通信标准,在国际电信同盟(ITU)中采用作为IMT-2000,其中之一即W-CDMA(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是2001年在日本开始用于商用服务的。W-CDMA方式是根据标准化团体即3GPP(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3代伙伴计划),而作为1999年所整理的1999版(版本名:3.x.x)来决定最初的规格。现在,作为1999版的新版规定了第4版以及第5版,同时第6版正在讨论制作中。
1999版是假定主要以音频通话那样的连续数据的发送接收来制定的。在第5版中,虽然追加了能够进行下行链路的高速分组通信的HSDPA(High Speed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技术,但是上行链路照原样采用1999版规格。因此,即使在从移动站到基站发送分组数据那样的脉冲串(Burst)的情况下,通常也必须分配给各移动站专用的个别信道(DCH(Dedicated CHannel:专用信道)以及DPDCH(Dedicated Physical DataCHannel:专用物理数据信道)),如果考虑到音频进行分组发送等对于分组数据发送要求提高的情况,则从有效利用无线资源的观点来看存在着问题。
另外,从移动站进行的发送数据是根据移动站的自主发送控制(Autonomous Transmission:自主发送)来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从各移动站进行发送的时刻是任意的(或者是统计上随机的)。在移动站进行自主的发送控制,进行发送数据的系统中,固定站侧与移动站的发送时刻是无关的。在应用CDMA通信方式的通信系统中,虽然来自其它移动站的发送全部变成干扰源,但是在进行无线资源管理的固定站侧,对于基站的接收中的干扰噪声量及其变化量只能进行预测(或者管理)。这样,在采用CDMA通信方式的通信系统中,因为在管理无线资源的固定站侧,与移动站的发送时刻无关,而且不能够正确地预测干扰噪声量,所以假定干扰噪声的变化量较大的情况下,进行充分确保余量那样的无线资源分配控制。利用这样的固定站侧进行的无线资源管理,不是在基站本身,而是在汇集多个基站的基站控制装置(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中进行。
基站控制装置(RNC)对于移动站进行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伴随着该管理的通知,需要比较长的处理时间(数百毫秒级)。因此,不能与无线传输环境的急剧变化、以及其它移动站的发送状况(=来自其它移动站的干扰量)等相对应进行适当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控制。于是,为了实现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与高速无线资源分配,在第6版中引入E-DCH(Enhanced DCH:增强型专用信道)技术,并且规定详细的规格。E-DCH技术也被称为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在E-DCH技术中,能够与在第5版中引入的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技术中所使用的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技术、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请求重发)技术等一起,使用较短的传输时间区间(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另外,E-DCH意味着扩大了以往标准的传送信道即DCH后所得到的传送信道,与DCH是独立设定的。
在E-DCH中,在固定站一侧,进行被称为[调度]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因为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电波传播环境等不同,所以与HSDPA的调度也有所不同。移动站根据从固定站一侧所通知的调度结果,进行分组数据的发送控制。固定站一侧将对接收的分组数据的接收判定结果(ACK/NACK)发送到移动站。在3GPP中,作为进行固定站一侧调度的装置,规定有基站(在3GPP中被称为NodeB)。关于基站中的E-DCH用的调度的具体方法的例子,例如有特开2004-215276号公报(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E-DCH用所制成的3GPP的技术规格书(TS:TechnicalSpecification:技术规格),有TS25.309v6.3.0(非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4-215276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FDD Enhanced Uplink;Overall description;Stage2(release6)3GPP TS 25.309 V6.3.0(2005-06)
下面,简单地说明与第6版的规格相关的主要信道。在第6版中,作为E-DCH用的上行链路的物理信道,追加了数据用信道即E-DPDCH(Enhanced-DedicatedPhysical Data CHannel:增强型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以及控制用信道即E-DPCCH(Enhanced-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增强型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DCH和E-DPCCH是相当于第5版以前的物理信道即DPDCH及DPCCH的物理信道,E-DPDCH发送来自上位层的数据,E-DPCCH发送控制信息。另外,与DPDCH用的通信速度设定(在3GPP中被称为TFC(Transport FormatCombination:传送格式组合))一样,由规定E-DCH发送时的通信速度的E-TFC(Enhanced-TFC:增强型传送格式组合)规定。根据通信速度来确定规定E-DPDCH的信道振幅的增益因数(βed)。另外,在第6版中,作为E-DCH用的下行链路的物理信道,追加了通知调度结果的E-AGCH(Enhanced-Absolute GrantCHannel:增强型绝对允许信道)、E-RGCH(Enhanced-Relative Grant CHannel:增强型相对允许信道)、通知分组数据的接收判定结果(ACK/NACK)的E-HICH(E-DCH HARQ Acknowledgement Indicator CHannel:E-DCH HARQ确认标志信道)。
当从移动站发送数据时,将E-DCH和DCH作为独立的数据流(Data Stream)来进行操作,另外,决定发送DCH优先于发送E-DCH。这样,在上述非专利文献1中做了以下规定:由于E-DCH是与DCH独立的数据流,而且发送DCH优先于发送E-DCH,所以确保了移动站发送DCH所需的发送功率,并且在残余的发送功率余量中选择E-TFC来进行E-DCH的发送。
下面,说明由于追加E-DCH而产生的上行链路发送控制上的问题。基站的调度程序为了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而必须知道移动站的状态。在上述非专利文献1中,作为基站的调度程序知道移动站的状态的方法,定义了两种方法。一种是SI(Scheduling Information:调度信息),它能够使存储在发送用数据缓冲器中的上位层数据的未发送信息量的信息和移动站发送功率的余量信息,与上位层数据一起载于E-DPDCH上,从移动站发出来进行通知。SI是研究周期性地或者事件触发性地来进行通知的。另一种是合适位(happy bit),它根据存储在缓冲器中的未发送数据量和移动站发送功率的余量来进行判断,并作为1位信息载于E-DPCCH上来进行通知。但是,存在着下面的问题:因为没有唯一的、具体且详细的规定,所以通信系统内的各移动站的动作有可能是不同的,因而不能进行上行链路的有效调度(分配无线资源)。
本发明是解决由于追加E-DCH而产生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恰当地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控制或无线资源控制的通信方法。
发明内容
与本发明相关的通信方法,包括:将移动站中相对于最大发送功率来表示发送功率的余量的移动站发送功率余量信息从所述移动站发送到固定站的第1步骤;所述固定站根据所述移动站发送功率余量信息对所述移动站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进行指示的第2步骤;以及按照来自所述固定站的对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的指示从所述移动站向所述固定站发送数据的第3步骤,所述第1步骤将第1信号值和第2信号值作为所述移动站发送功率余量信息进行发送,所述第1信号值表示移动站发送功率被包含在具有规定的下限值和规定的上限值的闭区间内,所述第2信号值表示移动站发送功率被包含在具有规定的下限值但不具有规定的上限值的半开区间内。
与本发明相关的通信方法具有能够使通信系统中的动作统一化、且高效地进行固定站一侧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相关的无线通信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相关的移动站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相关的固定站一侧(基站/基站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相关的、规定作为SI信息发送到基站的移动站发送功率的余量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5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相关的、通知(RRC_signalling)图4中的参数(X)的设定值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相关的、作为图4的规定的变形例而在标准书中将X值作为固定值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7是公认的标准书中所规定的(根据功率偏置量(ΔE-DPDCH)的值所规定的)量化后的E-DPDCH的信道振幅系数(βed)的设定规格和通知信息(signallingvalue)的表格的图表。
图8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2相关的、规定作为SI信息发送到基站的移动站发送功率的余量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9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3相关的、规定作为SI信息发送到基站的移动站发送功率的余量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10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4相关的、规定作为SI信息发送到基站的移动站发送功率的余量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11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5相关的、规定作为SI信息发送到基站的移动站发送功率的余量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12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6相关的、规定作为SI信息发送到基站的移动站发送功率的余量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13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变形例相关的、规定作为SI信息发送到基站的移动站发送功率的余量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14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7相关的、规定作为SI信息发送到基站的移动站发送功率的余量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15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9相关的、规定作为SI信息发送到基站的移动站发送功率的余量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标号说明
101无线通信系统
102移动站
103基站
104基站控制装置
105通信网络
201无线资源控制部
202媒体接入部(MAC部)
203MAC发送部
204MAC控制部
205调制部
206发送部
207天线
208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
209接收部
210解调部
211MAC接收部
301无线资源控制部
302媒体接入部(MAC部)
303MAC发送部
304MAC调度程序部
305调制部
306发送部
307天线
309接收部
310解调部
311MAC接收部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相关的部分,根据附图来进行说明。首先,采用图1至图3来表示通信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图1是简要地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相关的无线通信系统结构的框图。在图1中,无线通信系统101由移动站102、基站103、基站控制装置104所构成。基站103覆盖特定的通信范围(一般称为区域(sector)或者小区(cell)),并与多个移动站102进行通信。在图1中为了方便说明,而只表示了一个移动站102。在移动站102与基站103之间,能够采用1个到多个的无线链路(或者信道)来进行通信。基站控制装置104与多个基站103进行通信,同时与公共电话网或因特网等的外部通信网络105连接,从而对基站103与网络105之间的分组通信进行中继。在图1中为了方便说明,而只表示了一个基站103。在W-CDMA标准中,上述移动站102被称为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基站103被称为NodeB,基站控制装置104被称为RNC(Radio Network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
因为第5版以前的信道(例如,DCH、DPDCH等)是众所周知的,所以省略图示及其详细说明。上行链路的E-DPDCH111、E-DPCCH112是E-DCH发送用的物理信道。因为E-DPDCH111和E-DPCCH112基本上是成对地进行发送的,所以在下面说明中虽然是以E-DPDCH为中心进行说明,但是根据需要也会提及E-DPCCH。下行链路的E-HICH113是用于将基站103中的E-DCH数据接收判定结果(ACK/NACK)通知到移动站102的信道。下行链路的E-AGCH/E-RGCH114是用于通知E-DCH用的调度结果的信道。作为调度结果的表现形式,能够举例有速度信息(例如,E-TFC或最大发送速度设定值等)、功率信息(最大发送功率或最大发送功率比等)、以及信道振幅信息(信道振幅系数或信道振幅系数比等)。在非专利文献1中,是以E-DPDCH相对于DPCCH的信道发送功率比以及功率比的增减信息的形式来进行通知的。
图2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相关的移动站结构的框图。下面,采用图2来说明移动站的内部结构(功能框、以及数据与控制信号流)。无线资源控制部201为了进行与固定站一侧通信所必需的信道的组合或传送速度等的各种通信设定,而对移动站内部的各部分进行控制。另外,无线资源控制部201输入输出上述各种设定的信息。各种设定信息的一部分在通信开始初期阶段或者通信途中,在固定站一侧(基站控制装置104/基站103)与移动站102之间进行交换(在W-CDMA之中被称为RRC signalling),并且被存储在无线资源控制部201中。向固定站一侧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部的发送信息(RRC signalling)是作为数据载于E-DPDCH、或者第5版以前的信道即DCH(作为物理信道是DPDCH:未图示)和RACH(作为物理信道是PRACH:未图示)上来进行发送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说明,因为对通信途中的动作进行说明,所以是载于DCH(DPDCH)上,但是并不特别仅限于此。
MAC部202实行MAC(媒体接入控制)层中的处理。具体地说,MAC发送部203输入来自上位协议层的发送数据(DTCH)以及来自无线资源控制部201的控制信息(DCCH),并且作为E-DCH(或者DCH等)来输出。另外,MAC发送部203对于由固定站一侧所指定的移动站内的特定发送数据缓冲器或者所有发送数据缓冲器(未图示)进行未发送数据量的测定,并且将该数据量作为缓冲器信息输出到MAC控制部204中。将测定到多少发送缓冲器的数据量作为设定信息(RRC signalling)来进行通知。另外,MAC发送部203从MAC控制部204输入发送给基站103的移动站状态信息(SI:Scheduling Information:调度信息)的数据,并且将其作为E-DCH的一部分(或者另外的协议层之间通知信息(未图示))来输出。另外,在用第5版以前的信道即DCH或RACH(未图示)发送DTCH及DCCH数据等的情况下,能够设定各种信道,并且将其组合规定在技术规格书中。MAC控制部204在其内部具有缓冲器监视功能和发送功率监视功能。MAC控制部204分别输入(1)来自MAC发送部203的缓冲器信息、(2)来自后述的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208的发送功率信息、以及(3)来自后述的解调部210的由基站所发送的调度结果信息,然后对E-DCH发送进行控制。MAC控制部204根据所输入的缓冲器信息及发送功率信息,从而决定作为移动站状态信息的SI数据及合适位(happy bit)信息,并且为了发送到基站而分别输出到MAC发送部203和调制部205中。作为SI信息所发送的移动站发送功率的余量,是作为(1)由来自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208的发送功率信息所表示的移动站总发送功率的值、与(2)由所发送的信道设定及各信道振幅参数等所决定的最大总发送功率值(下面记为Pmax)之差来推定,并且通知(singaling)直接的数值或者与数值相对应的索引等。作为具体的例子,可以举例有(1)[最大总发送功率(Pmax)]与[DPCCH、DPDCH、HS-DPCCH(未图示)的功率总和]之比、(2)[最大总发送功率(Pmax)]与[DPCCH功率总和]之比等。Pmax是根据信道设定及移动站能力来决定,也可以根据来自移动站能力的补偿量来规定。
调制部205使所输入的E-DCH数据及SI信息数据载于上行链路的E-DPDCH111上,并且使合适位(happy bit)信息载于E-DPCCH上,然后利用所谓的IQ多重复用那样众所周知的技术将它们与其它物理信道进行多重复用。而且,利用众所周知的技术对多重复用后的信道进行频谱扩展调制处理,从而输出调制信号(Mod_signal)。调制部204构成多重复用调制单元。发送部206将所输入的调制信号(Mod_signal)用众所周知的技术变换成无线频率信号之后,放大到所需要的发送功率电平,并且输出无线信号(RF_signal)。由天线207发送无线信号(RF_signal),同时另外一路将该无线信号(RF_signal)向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208输出。另外,发送部206根据来自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208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Po_cont)来调整无线信号(RF_signal)的发送功率。
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208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并且向发送部206输出控制信息(Po_cont)。另外,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208在其内部具有对各信道发送功率或总发送功率进行发送功率测定(推定)的功能。从由发送部206所输出的无线信号(RF_signal),测定(或者推定)规定时间内(在W-CDMA中定义为1帧(frame)、1个TTI、1个时隙(slot)等)的平均功率,并且向MAC控制部204输出发送功率信息。发送单元由上述说明的发送部206、天线207、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208来构成。
接收部209输入用天线207所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无线信号(RF_signal),并且用众所周知的反扩展技术来进行解调,再输出解调信号(Demod_signal)。解调部210输入解调信号(Demod_signal),并且用众所周知的技术分离下行链路的各种物理信道,再从物理信道之中取出数据以及控制信息。即,解调部210从所接收到的E-HICH之中,取出来自基站的E-DCH数据接收判定结果(ACK/NACK)信息,再输出到MAC控制部204中。另外,从所接收到的E-AGCH/E-RGCH之中取出来自基站的调度结果信息(Sche_grant)信息,再输出到MAC控制部204中。另外,从根据通信设定所设定的众所周知的下行链路的第5版信道、即DCH(或HS-DSCH(未图示)或者FACH(未图示))之中,取出下行链路的接收数据,并且输出到MAC接收部211中。当由解调部210所输入的DCH信道数据等之中包含具有设定信息(CH_config)等的控制信息(RRC_signalling:DCCH)时,MAC接收部211取出该信息,并输出到无线资源控制部201中。另外,当所输入的DCH等中包含上位协议层的数据时,MAC接收部211将其作为上位层数据(DTCH)输出到上位协议层中。
图3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相关的固定站一侧(基站/基站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下面,采用图3来说明固定站一侧的内部结构(功能框、以及数据和控制信号流)。另外,在与图2中所说明的上述移动站的内部框图具有相同的功能的框上标有相同的名称。基站103及基站控制装置104等固定站一侧中的各框是表示功能单位(entity,机构)的,并且根据基站103及基站控制装置104的安装形态,设定为上述两装置的哪一个或者存在、或者于独立的其它装置中。另外,在3GPP标准中,固定站与基站控制装置(RNC)和基站(NodeB)一起被称为UTRAN(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络)。但是,具有与移动站(UE)直接进行物理通信的接口的是基站(NodeB),并且规定为无线接口(在W-CDMA标准中被称为Uu)。
无线资源控制部301为了控制与移动站102进行通信所必要的信道的组合、或者传送速度等的各种设定,对固定站一侧的各部分进行控制。另外,无线资源控制部301输入输出各种设定信息(CH_config)。各种设定信息的一部分在通信开始初期阶段或者通信途中,在固定站一侧(基站控制装置104/基站103)与移动站102之间进行交换(RRC signalling),并且将其存储在无线资源控制部301中。无线资源控制部向移动站所发送的发送信息(RRC signalling)作为数据载于第5版以前的众所周知的信道、即HS-DSCH(作为物理信道为HS-PDSCH:未图示)或者DCH(DPDCH:未图示)或者FACH(PFACH:未图示)上进行发送。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说明上的方便,由于说明通信途中的动作,所以设定为载于DCH上,但是并不仅限于本实施形态。
MAC发送部303输入来自上位协议层的发送数据(DTCH)以及来自无线资源控制部301的控制信息(DCCH),并且作为DCH数据来输出。另外,当用第5版以前的信道即DCH或者HS-DSCH(未图示)或者FACH(未图示)来发送DTCH及DCCH数据等的情况下,能够设定各种信道,虽然其组合规定在技术规格书中,但是并不仅限于本实施形态。
MAC调度程序部304在其内部具有E-DCH调度功能(在图中记为E-DCH调度程序)。MAC调度程序部304分别输入由移动站发送到的移动站状态信息(SI及合适位(happy bit)信息)、E-DCH数据解调结果(ACK/NACK),并进行E-DCH用的调度。调度结果作为AGCH/RGCH信息输出到MAC发送部303中,AGCH/RGCH数据经过后述的调制部305、发送部306、天线307,向移动站102发送。
调制部305利用所谓的IQ多重复用那样的众所周知的技术,来对各种数据(DTCH、DCCH)、调度结果信息(AGCH/RGCH数据)、物理控制信道等进行多重复用。而且,利用众所周知的技术来进行频谱扩展调制处理,从而输出调制信号(Mod_signal)。调制部305构成多重调制单元。发送部306将所输入的调制信号(Mod_signal)用众所周知的技术变换成无线频率信号之后,放大到所需要的发送功率电平,并且输出无线信号(RF_signal)。由天线307对无线信号(RF_signal)进行无线发送。由上述说明的发送部306、及天线307构成发送单元。
接收部309输入用天线307所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无线信号(RF_signal),并且用众所周知的反扩展技术来进行解调,再输出解调信号(Demod_signal)。解调部310输入解调信号(Demod_signal),并且用众所周知的技术分离下行链路的各种物理信道,再从物理信道之中取出各种数据及各种控制信息。即,解调部310从解调后的E-DPDCH之中解调E-DCH的数据并输出到MAC接收部311中。另外,解调部310将E-DCH接收判定结果(ACK/NACK)输出到MAC调度程序部304中。另外,解调部310从E-DPCCH之中解调合适位(happy bit)信息,并且输出到MAC调度程序部304中。MAC接收部311当由解调部310输入的E-DCH之中包含具有各种设定信息(CH_config)等的控制信息(RRC_signalling:DCCH)时,取出该信息,并且输出到无线资源控制部301中。另外,MAC接收部311当输入的E-DCH(或者DCH等)之中包含上位协议层的数据时,将其作为上位层数据(DTCH)输出到上位协议层中。传送控制单元由上述说明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1、MAC发送部303、MAC调度程序部304、MAC接收部311来构成。另外,MAC发送部303、MAC调度程序部304、MAC接收部311构成媒体接入部(MAC部)302的一部分。
图4是表示规定作为SI(Scheduling Information)信息发送到基站的移动站发送功率的余量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在图4中,左侧表示的是实际上通知的SI发送信号信息即索引值,右侧表示的是与各索引值对应的发送功率余量值。表中的参数X的值作为来自基站控制装置104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1的设定信息来通知移动站的无线资源控制部201,并且转发到MAC控制部204中。另外,在图4的规定中,设定表示最大值以上的范围用的“X[dB]”以上的所谓规定表现。对于其它的值,例如表中的索引值“1”表示所示范围内的“1[dB]≤a[dB]<2[dB]”。
图5是表示通知(RRC_singaling)图4中的参数(X)的设定值的流程图。图中的箭头虽然是表示起点与终点而没有表示关于途中的经过地点,但是实际上是通过与移动站102的无线接口即基站103来进行发送接收的。首先,基站控制装置104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1决定参数(X)的设定值,并且作为设定信息(RRC_singaling:DCCH)输出到MAC发送部303中。输入到MAC发送部303中的设定信息数据如图3所说明的那样,经过调制部305、发送部306、天线307来进行无线发送(步骤501)。如果移动站接收到来自固定站一侧的设定信息,则将响应信号(或者设定完成信号)发送到固定站一侧(步骤502)。来自基站控制装置的设定信息在天线207、接收部209、解调部210、无线资源控制部201的各框之中进行接收、解调,并存储在MAC控制部204内。所存储的参数作为图4的规定来使用。另外,在图4和图5中,虽然表示的是从固定站一侧通知X的值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将X值作为固定值。
如上所述,因为设定移动站的总发送功率余量的详细规定作为SI信息,并且将发送功率余量值通知固定站一侧(基站),所以具有使通信系统中的动作统一化、并且高效地进行固定站一侧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的效果。另外,因为设定所谓“...以上”的规定,所以具有可以减少从移动站向固定站的信号用位数的效果。另外,通过在固定站一侧指定X值,具有能够灵活进行固定站一侧的上行链路的调度等的无线资源控制的效果。
图6是作为图4规定的变形例而在标准书中将X值作为固定值的情况的一个例子。在图6中规定固定值21来作为X的值。这是根据E-DPDCH信道发送功率相对于DPCCH信道发送功率的比(即,功率偏置量:在图7中记为ΔE-DPDCH)的最大值、或者与功率偏置量对应的信道振幅(增益因数)的最大值来求得的。下面采用图7来进行说明。图7中所示的表的左栏表示[通知用索引](Singalingvalues for ΔE-DPDCH:ΔE-DPDCH的发送信号值),而右栏表示[量化后的ΔE-DPDCH信道振幅系数的设定规格](Quantized amplitude ratios:量化振幅比例)。在图7中,表示众所周知的技术规格书中所规定的、功率偏置量(ΔE-DPDCH)、与由该值所规定的量化后的ΔE-DPDCH信道振幅系数(βed)的设定规格、以及用于通知的值(索引:Singaling value)。E-DPDCH的最大功率偏置(=21)是由表中的最大值(168/15)根据下式来进行计算的。
[数学式1]
ΔE - DPDCH = 20 × log 10 [ ( 168 / 15 ) ÷ 10 ]
= 20.98
Figure A20081010066600143
这样,E-DPDCH信道功率的最大比变为21dB。总之,如上所述,即使在所求得的E-DPDCH信道功率的最大比即21dB以上,且在移动站的发送功率中存在余量,由于作为基站在进行调度时没有意义,所以没有必要作为通知信息来发送。这样,通过用E-DPDCH信道发送功率比的最大量来规定X值,从而具有减少为了从移动站向基站进行通知(singaling)所需要的位数的效果。另外,在上述变形例中,虽然采用理想的最大变动量即21,但是也可以是考虑了移动站发送功率的偏差规定的值(例如值20、或22)。另外,当在通信中变更E-DPDCH信道振幅规定时,也可以应用该值。另外,也可以反映能够同时发送的E-DPDCH个数、或者由于扩展系数(SF)的不同而引起的增益因数的偏置量等,从而设定所谓27dB或29dB的具有余量的值。如上所述,在本实施的变形例中,因为以标准来规定X的值,所以具有更减小从移动站向固定站的信息用的位数的效果。
实施形态2
图8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2相关的、规定作为SI(Scheduling Information:调度信息)信息发送到基站的移动站发送功率的余量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在图8中,除了“21[dB]以上”的规定以外,没有范围指定。移动站102的MAC控制部204当选择将来自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208的发送功率信息量化后所得到的表的值时,进行预处理,选择规定值,并且将与其相对应的值(Singaling value)发送到基站103中。作为预处理的方法,具有(1)选择经过上入(Rounded up)后得到的值、(2)选择经过下舍(Rounded down)后得到的值、(3)选择经过四舍五入后得到的值、(4)根据发送功率余量的增减方向来选择进行入/舍等的各种方法,根据技术规格书或者移动站的安装(implementation:实施)来进行规定。另外,也可以在固定站一侧选择上述(1)、(2)、(3)等的方法,并通知无线控制装置201来指定移动站动作。
如上所述,因为设定移动站总发送功率余量的详细规定作为SI信息,而且从移动站向基站进行通知,所以具有能够使通信系统中的动作统一化、且高效地进行固定站一侧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的效果。
另外,通过在固定站一侧指定预处理方法,从而具有能够灵活进行固定站一侧的上行链路的调度等的无线资源控制的效果。
实施形态3
下面,采用图9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在本实施形态中,对于“X[dB]以上”的规定是取决于通信速度来进行规定的。在W-CDMA中,在通信开始初期或通信途中,在移动站的无线资源控制部201与固定站一侧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1之间设定(configuration:配置)通信服务中所必须的数据通信速度设定(在3GPP中被称为E-TFC)的全体集合(E-TFCS:E-TFC Set:E-TFC集合)。E-TFCS有通知全部集合要素的情况、以及由一部分的设定(在3GPP中被称为ReferenceE-TFC)信息在移动站一侧完成全部的情况。由于如果设定E-TFCS之中所规定的最小速度(E-TFC,min)与最大速度(E-TFC,max),则确定分别对应的E-DPDCH信道振幅(增益因数)及发送信道功率,所以决定了E-DPDCH发送功率的变动幅度。因此,如上述实施形态1的变形例所说明的那样,即使在此之上移动站的发送功率具有余量,但因为对于基站在进行调度时没有意义,所以不需要作为信息来进行发送。这样,通过用实际的通信中所设定的E-DPDCH信道发送功率比的最大值来规定X值,从而具有减少为了从移动站向基站进行通知(singaling)所必需的位数的效果,另外,当变更图7所示的E-DPDCH信道振幅规定时,表示是该最大值以上的情况。因为变更了E-TFCS,所以如图9的SI信息规定的表中所示,设置专用的规定栏,不是设定“X[dB]以上”的规定(或者规定的解释),而是设定“(由E-TFCS所规定的最大E-DPDCH信道的)最大功率比[dB]以上”的规定(或者规定的解释)。另外,在不通知全部E-TFCS的情况下,也有将作为若干基准的E-TFC(Reference E-TFC:标准E-TFC)通知到移动站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从基准E-TFC求出最大功率差。
作为本实施形态的变形例,下面来说明将最大速度设定作为具有移动站进行发送的某个时间点上的特定属性的E-TFC的情况。如非专利文献1中所述,在E-TFCS中的各E-TFC中规定状态。作为状态具有(1)能够使用(Supported:支持),禁止使用(Blocked:锁定)这两种。无论是能够使用(Supported:支持)或禁止使用(Blocked:锁定)中的哪一个,都可以根据1个以上的特定发送时刻区间(TTI、slot、frame等)的总发送功率余量的算术平均等来求得,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状态间的过渡变成准静态的动作,所以也可以表示在能够使用(Supported:支持)状态中的与E-TFC的最大和最小的速度差对应的功率差以上的情况。如上所述,因为设定移动站总发送功率余量的详细规定作为SI信息,并且从移动站向基站进行通知,所以具有能够使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动作统一化、且高效地进行固定站一侧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的效果。
另外,作为上述实施形态3的第2变形例,也可以反映发送SI信息的时间点附近的发送功率余量的状况,表示SI信息发送时间点前发送E-DCH数据所使用的、与E-TFC对应的E-DPDCH信道发送功率(或者,实际中所使用的E-DPDCH信道发送功率)和与最大速度(E-TFC,max)对应的E-DPDCH信道发送功率的功率差以上。
实施形态4
下面,采用图10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4。在本实施形态中,对于“X[dB]以上”的规定的解释是规定为“移动站的总发送功率的测定(推定)范围之外”的意思。作为标准上的表现,不拘泥于所谓“X[dB]以上”的记载方法,也可以用所谓“范围外”的规定。移动站的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208从发送部206输入无线信号(RF_signal),并且测定(或者推定)发送功率。例如,在众所周知的无线信号测定技术中,采用由二极管检测出无线信号的包络线并利用电容器来进行平滑化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在通常的移动器的安装中,设计从[作为移动站能力的最大总发送功率设定(Pmax)的值]到[从Pmax之中减去总发送功率的最大变动部分后得到的发送功率]的值,使其包含在该测定范围内。这是因为,例如,在从发送功率较小的范围外的总发送功率发生最大变动部分的功率变动时,不能进行将移动站的总发送功率限制为最大总发送功率设定(Pmax)电平那样的功率控制。即,将该SI信息发送到基站表示移动站的总发送功率在测定范围以外。如上所述,因为设定移动站总发送功率余量的详细规定作为SI信息,而且从移动站通知到基站,所以具有能够使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动作统一化、且高效地进行固定站一侧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的效果。另外,作为发送功率余量信息,因为不通知不能够测定的范围的信息,所以具有减少表示用于通知作为SI信息的值(signalling value)的位数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在通信开始的初期阶段中,作为移动站能力(UEcapability)信息,也可以利用设定信息的交换(RRC_signalling),将其通知到固定站一侧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1(或者经过无线资源控制部301到基站的MAC调度程序部304)中。通过这样,由于不能反映在固定站一侧的上行链路的调度结果中,而且不进行无用的无线资源分配,所以具有能够使通信系统更高效的效果。另外,相反地,当在固定站一侧预先限制无线资源的分配时,也可以将规定范围外的值通知到移动站。通过这样,具有能够构建不拘泥于特定的固定站装置制造商的灵活的通信系统的效果。
实施形态5
图11是表示规定作为SI(Scheduling Information:调度信息)信息发送到基站的移动站发送功率的余量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在实施形态5中,是从图7所示的、E-DPDCH信道发送功率的对于DPCCH发送功率的功率偏置量(ΔE-DPDCH)的规定中的最小值(或者与其对应的信道振幅(增益因数))所求得的。如果参照实施形态1的说明中所示的图7,则E-DPDCH的最小功率偏置可以从表中的最小值(5/15)并通过下式来进行计算。
[数学式2]
ΔE - DPDCH = 20 × log 10 [ ( 5 / 15 ) ÷ 10 ]
= - 9.5
Figure A20081010066600173
当移动站的发送功率余量在上述值以下时,因为对基站进行调度时没有意义,所以不需要将其作为信息来发送。另外,根据众所周知的标准,在小于量化后的信道振幅(增益因数)的最小值的情况下,规定将E-DPDCH作为非发送(DTX等价于增益因数=0)。这样,通过规定使用了E-DPDCH信道发送功率偏置(的最小的)值的SI通知范围,从而具有能够减少为了从移动站向基站通知所需要的位数的效果。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最小值虽然规定成固定值,但是也可以从固定站一侧进行通知来设定。通过这样,具有在固定站一侧能够进行更有效的调度的效果。另外,当变更E-DPDCH信道振幅规定时,也可以应用变更后的值的最小值。而且,也可以考虑到总发送功率余量的推定误差,而将其规定达到-11的值。如上所述,因为设定移动站总发送功率余量的详细规定作为SI信息,而且从移动站通知到基站,所以具有能够使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动作统一化、且高效地进行固定站一侧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如上述实施形态1等所述,进行意味着范围外的“...[dB]以下”、“不到...[dB]”、“范围以外”的规定或解释。另外,虽然是等间隔地固定发送功率余量的分级(step),但是也可以是(1)设定为非等间隔、(2)设定为多个dB级、(3)从固定站一侧通知级值、(4)在移动站内部计算并设定等。而且,也可以在规定中具有余量,设定为-11的值。
实施形态6
图12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6相关的、规定作为SI(Scheduling Information:调度信息)信息发送到基站的移动站发送功率的余量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在图12中,最左栏是作为SI信息实际通知基站的值(SI signalling value),其右栏是相对应的发送功率余量值(用dB表示)。右半部分的栏是与实施形态1中图7所示的、E-DPDCH信道振幅(即增益因数(βed))和其signalling value(信号值)的表相同的部分。量化后的发送功率余量(用dB表示)值是从最右栏的E-DPDCH信道振幅规定值逆运算ΔE-DPDCH功率偏置的值而求得的值。另外,量化后的分级(step)也采用相同的分级。通过对量化后的发送功率余量(用dB表示)的值,采用与E-DPDCH信道功率的功率偏置(ΔE-DPDCH)的值相同的值,从而不需要规定另外的SI信息通知用的发送功率余量的值,而具有能够减小移动站的存储装置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SI信息将通知基站时的值(signalling value)与增益因数用的signalling value设定为相同的值。通过这样,与上述一样,不需要规定另外的SI信息通知用的值,而具有能够减小移动站的存储装置的效果。另外,虽然在图12中设置未使用(Reserved:保留)的栏,但是也可以与上述实施形态1~4那样的所谓“...[dB]以上”或者“范围外”的规定进行组合。另外,也可以与实施形态5那样意味着“...[dB]以下(或者不足)”的规定进行组合。
而且,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示出采用所有量化后的ΔE-DPDCH功率偏置的分级的值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另外再生成。作为本实施形态的变形例,也可以用比ΔE-DPDCH要宽的分级来规定发送功率余量值的分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采用将图12的表的一部分值进行摘录的形式的表,因为仅仅使表示采用ΔE-DPDCH的各个值之中的哪一个(是○或×)的位(或者标志(flag))与各个值对应即可,所以具有存储区域的增加比较少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将SI信息作为通知基站时的值(signalling value),例如不是0~29,而是选出分级的个数为24-1,通过使其与0~24-1对应,能够减少必要的位数。而且,也可以追加反映E-DPDCH同时发送信道数或扩展系数的规定,规定成25-1。如上所述,因为设定移动站总发送功率余量的详细规定作为SI信息,而且从移动站通知到基站,所以具有能够使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动作统一化、且高效地进行固定站一侧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的效果。
实施形态7
图13是表示规定作为SI(Scheduling Information:调度信息)信息发送到基站的移动站发送功率的余量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发送功率余量值,是采用接近上述实施形态的图12所示的发送功率余量值的整数值作为数值表现的。因为没有图12那样精度高的数值,所以具有能够减少用于在移动站内部存储SI规定的位数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发送功率余量的规定表所示,其中没有特别地采用“...[dB]以上”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只将最大值的规定(在图13中为21dB)解释成该值以上(即,解释为“21[dB]以上”)那样,并记载在另外的技术规格书中。同样地,也可以设定意味着上述实施形态5中所示的“...[dB]以下”等的规定。而且,如上述实施形态6的变形例所述,也可以放宽SI规定的分级。这样,在得到效果的情况下也可以组合实施形态1~5的规定方法来进行规定。如上所述,因为设定移动站总发送功率余量的详细规定作为SI信息,而且从移动站通知到基站,所以具有能够使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动作统一化、且高效地进行固定站一侧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的效果。
实施形态8
在本实施形态8中,作为SI(Scheduling Information:调度信息)信息发送到基站中的移动站的发送功率的余量的规定值或者分级、与由基站102所通知的调度结果信息(由E-AGCH或者E-RGCH所规定的功率偏置的规定规格)是相同的,或者是使用反映了调度结果信息的移动站内部的功率偏置量(Serving Grant:维护允许)规定的部分。这是因为,在E-AGCH的情况下,与发送功率余量的值相同,以E-DPDCH信道功率相对于DPCCH信道功率的功率偏置量的形式来进行通知的。这是因为,E-RGCH或者移动站内部偏置量规定为移动站能够使用的功率偏置量。但是,虽然在现在最新的标准中没有决定AGCH的规定(值以及分级),但也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形态1至实施形态7是(1)相同规格、(2)所摘录的规格、或者(3)所包含的规格。通过设定与E-AGCH或E-RGCH或者移动站内部偏置量的规定相同的规定,由于对于同一规定值,没有必要为了发送功率余量规定再另外确保存储区域,所以具有更加减小移动站的存储区域且使得移动站的结构变得不复杂的效果。如上所述,因为设定移动站总发送功率余量的详细规定作为SI信息,并且从移动站向基站进行通知,所以具有能够使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动作统一化、且高效地进行固定站一侧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的效果。另外,由于E-AGCH或E-RGCH的规定的目的不同,所以未必要与SI用功率余量规定相同,也可以是(1)一部分相同,或(2)某一方成为包含关系。
实施形态9
图14是表示规定作为SI(Scheduling Information:调度信息)信息发送到基站的移动站发送功率的余量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中,是将移动站的发送功率余量中所能够使用的最大的E-TFC的信息通知到基站那样规定的一个例子的图表。移动站的MAC控制部204,在通知开始初期的E-TFCS的设定中或者在变更(Reconfiguration:重新配置)E-TFCS的通信途中,根据E-TFCS信息计算用各E-TFC发送信息时E-DPDCH信道的功率偏置,并存储在MAC控制部204中。如实施形态1的说明所述,在MAC控制部204中,在E-DCH数据发送之前,具有根据发送功率余量来选择一个E-TFC的功能。通过借用该功能,具有不需要另外具有SI信息通知用的处理功能、能够简化移动站的结构的效果。如上所述,因为设定移动站总发送功率余量的详细规定作为SI信息,并且从移动站向基站进行通知,所以具有能够使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动作统一化、且高效地进行固定站一侧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的效果。
另外,在图14的各规定中,在对于相同或者相同程度的发送功率余量能够有多个E-TFC来对应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与发送优先级(Priority)最高的上位层信道(DTCH或者DCCH)相关的E-TFC来进行规定。另外,与上位层信道的优先级对应,在对各上位层信道或者其组合所要求的通信质量(QoS)是不同的情况下,除了根据通信速度(E-TFC)决定的功率偏置量以外,还有的情况下,规定根据QoS所设定的追加的信道功率偏置量。也可以考虑到这样的追加的功率偏置量(在非专利文献1中,被称为HARQ分布的功率偏置量品质参数),来选择作为SI信息来进行通知的E-TFC。通过这样,具有能够进行反映发送数据的QoS的无线资源控制、并且更加高效地进行无线资源控制的效果。
实施形态10
在本实施形态10中,规定了设定合适位(happy bit)的判定基准中反映移动站发送功率余量状态的方式。在背景技术中所说明的非专利文献1中,作为合适位(happy bit)的设定基准(happy or unhappy:合适或不合适),是对于:(1)越是能够用大于发送E-DCH数据时实际使用的通信速度(E-TFC)的E-TFC来发送,发送功率就越具有余量;而且(2)将花费某设定值以上的发送时间那样的数据量存储在发送缓冲器中,只有在满足以上两者时才能判定为“unhappy”,并将与其对应的信息通知基站。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中,改变“unhappy”判定条件的上述条件(1),在越是能够以大于最大发送速度(E-TFC、max)的E-TFC来发送、发送功率越是具有余量的情况下判定为“unhappy”。基站的调度程序,在通信初期或者通信途中所设定(configuration:配置)的E-TFC的最大设定以上时,则因为不需要考虑发送功率偏置,所以除此以外的信息没有意义。因此,如本实施形态所述,因为通过根据在以最大发送速度(E-TFC、max)发送时是否具有比必要的发送功率余量要多的发送功率余量来进行合适位判定,能够将不需要的发送功率余量部分的发送功率转移到其它移动站,所以具有能够有效地使用通信系统的效果。如上所述,因为设定移动站总发送功率余量的详细规定作为SI信息,并且从移动站向基站进行通知,所以具有能够使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动作统一化、且高效地进行固定站一侧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的效果。另外,也能够组合使用本实施形态的合适位信息的规定和上述实施形态1~9中的SI信息的规定。通过这样,具有能够更有效地使用通信系统的效果。
实施形态11
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1中,规定了合适位(happy bit)的设定基准中反映移动站发送功率余量状态的方式。在本实施形态中,改变上述实施形态10的说明中所记载的以往技术的“unhappy”的判定条件之中的条件(1),将其设定成当在某设定值(“Y[dB]以上”)发送功率具有余量时判定为“unhappy”。即使从固定站一侧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1来通知(RRC signalling)该设定值,也可以修改标准而作为技术规格书的新版本的规定。从固定站一侧向移动站进行通知的方法与上述实施形态1的图5所示的流程是相同的。因为要从固定站一侧来通知设定值,所以能够在固定站一侧考虑到整个通信系统来设定最恰当的“unhappy”位的判定阈值,因此具有能够使通信系统的控制更加灵活的效果。如上所述,因为设定移动站总发送功率余量的详细规定作为SI信息,并且从移动站向基站进行通知,所以具有能够使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动作统一化、且高效地进行固定站一侧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的效果。另外,也能够组合使用本实施形态的合适位信息的规定和上述实施形态1~9中的SI信息的规定。通过这样,具有能够更有效地使用通信系统的效果。
实施形态12
图15是表示规定作为SI(Scheduling Information:调度信息)信息发送到基站的移动站发送功率的余量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2中,是采用图7所示的E-DPDCH的增益因数规定值的2次方来定义功率偏置值的规定。另外,在E-DCH中能够同时发送的E-DPDCH的信道数(即扩展代码数)最大能够设定为4个,为了规定以这样的代码多重复用的发送,扩展了实施形态6所示的功率偏置值。这样在进行了扩展的情况下,不是采用上述实施形态的图示的4位(或者5位)来表示0~24-1(或者25-1)的索引,而是采用6位等的位数来设置规定。如上所述,因为设定移动站总发送功率余量的详细规定作为SI信息,并且从移动站向基站进行通知,所以具有能够使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动作统一化、且高效地进行固定站一侧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的效果。
另外,因为根据增益因数规定和标准中所规定的E-DPDCH同时发送的信道数设定,来规定SI信息以及规格,所以具有不需要另外确保SI规定用的存储区域而能够简化移动站的构成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发送功率余量的规定表的表示中不特别采用“...以上”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只将最大值的规定(在图15中为(168/15)2*6)的解释定义为在该值以上那样,另外记载在技术规格书中。同样地,也可以设置上述实施形态5中所示的意味着“...以下”等的规定。而且,为了将索引用的位数限制在4或5位以节约发送信息用的无线资源,也可以(1)如上述实施形态6的变形例那样将SI规定的分级变宽,(2)摘录例如功率余量小的一部分的规定。这样,通过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组合,得到各实施形态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采用能够同时发送的最大E-DPDCH信道数(=4)和最大E-DPDCH增益因数(=168/15)来作为最大规定,但是也可以设置(1)从余量来看的功率余量值(例如(168/15)2*5)、(2)E-DPDCH信道数的情况下采用其它增益因数的规定(例如(150/15)2*4)等。而且,为了方便,也可以将与上述真实值对应的dB表现的值附加在技术规格书中。
另外,虽然在本发明的各实施形态中只说明了频率多重复用(FDD)方式,但是即使是在时间多重复用(TDD)、频率多重复用(FDD)与时间多重复用(TDD)的组合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并不仅限于本实施形态。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所有包括在以3GPP标准为基准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工作的手机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

Claims (1)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将移动站中相对于最大发送功率来表示发送功率的余量的移动站发送功率余量信息从所述移动站发送到固定站的第1步骤;
所述固定站根据所述移动站发送功率余量信息对所述移动站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进行指示的第2步骤;以及
按照来自所述固定站的对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的指示从所述移动站向所述固定站发送数据的第3步骤,
所述第1步骤将第1信号值和第2信号值作为所述移动站发送功率余量信息进行发送,所述第1信号值表示移动站发送功率被包含在具有规定的下限值和规定的上限值的闭区间内,所述第2信号值表示移动站发送功率被包含在具有规定的下限值但不具有规定的上限值的半开区间内。
CN200810100666.9A 2005-09-22 2005-09-22 通信方法 Active CN101299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00666.9A CN101299885B (zh) 2005-09-22 2005-09-22 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00666.9A CN101299885B (zh) 2005-09-22 2005-09-22 通信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516599A Division CN101273568B (zh) 2005-09-22 2005-09-22 移动站、固定站、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9885A true CN101299885A (zh) 2008-11-05
CN101299885B CN101299885B (zh) 2014-08-20

Family

ID=40079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0666.9A Active CN101299885B (zh) 2005-09-22 2005-09-22 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9988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19526A1 (zh) * 2010-08-11 2012-02-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功率余量的上报、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4780600A (zh) * 2009-03-17 2015-07-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功率余量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5491654A (zh) * 2010-06-28 2016-04-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报告在无线通信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US11147024B2 (en) 2010-06-28 2021-10-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maximum transmission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7504A (zh) * 2003-02-15 2004-09-08 ���ǵ�����ʽ����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调度装置和方法
CN1655473A (zh) * 2004-02-13 2005-08-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Node B控制的基于概率的速率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CN1661952A (zh) * 2004-01-30 2005-08-3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控制重传数据rot的设备与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7504A (zh) * 2003-02-15 2004-09-08 ���ǵ�����ʽ����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调度装置和方法
CN1661952A (zh) * 2004-01-30 2005-08-3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控制重传数据rot的设备与方法
CN1655473A (zh) * 2004-02-13 2005-08-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Node B控制的基于概率的速率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0600A (zh) * 2009-03-17 2015-07-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功率余量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US10368323B2 (en) 2009-03-17 2019-07-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power headroom report of a U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75656B2 (en) 2009-03-17 2019-08-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power headroom report of a U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90315B2 (en) 2009-03-17 2019-08-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power headroom report of a U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071069B2 (en) 2009-03-17 2021-07-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power headroom report of a U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491654A (zh) * 2010-06-28 2016-04-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报告在无线通信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5491654B (zh) * 2010-06-28 2019-06-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报告在无线通信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US11147024B2 (en) 2010-06-28 2021-10-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maximum transmission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1304150B2 (en) 2010-06-28 2022-04-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maximum transmission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2019526A1 (zh) * 2010-08-11 2012-02-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功率余量的上报、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2378239A (zh) * 2010-08-11 2012-03-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功率余量的上报、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2378239B (zh) * 2010-08-11 2015-11-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功率余量的上报、获取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9885B (zh) 2014-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3568B (zh) 移动站、固定站、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01112018B (zh) 发送控制方法、移动站及通信系统
CN101420744B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无线终端
US20080081637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ntrol station
RU2386213C2 (ru)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JPWO2007043098A1 (ja) 移動局及び通信方法
EP179633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ll admission control
CN101366218A (zh) 移动站、固定站及无线通信系统
EP1452065B1 (en) A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allocation the quantity of a channel to a mobile station as a function of the measured quality
JP4882049B2 (ja) 通信方法
CN101299885B (zh) 通信方法
CN101222671B (zh) 初始服务授权值确定方法、系统及设备
EP2063587A1 (en)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radio mobile station buffer occupancy
CN1983844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提高上行资源利用效率的控制方法
CN101273651A (zh) 移动站和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RESEARCH IN MOTION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ISSUBISHI ELECTRIC CORP.

Effective date: 201201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129

Address after: Voight, Ontario, Canada

Applicant after: Research In Motion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ssubishi Electric Co., Ltd.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Voight, Ontario, Canada

Applicant after: Blackberry Ltd.

Address before: Voight, Ontario, Canada

Applicant before: Research In Motion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RESEARCH IN MOTION LTD. TO: BLACKBERRY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