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7500B - 利用可变分集增益的多天线发射 - Google Patents

利用可变分集增益的多天线发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7500B
CN101297500B CN200680040319.0A CN200680040319A CN101297500B CN 101297500 B CN101297500 B CN 101297500B CN 200680040319 A CN200680040319 A CN 200680040319A CN 101297500 B CN101297500 B CN 1012975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mux
transmitter
wireless channels
input traffic
cop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403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7500A (zh
Inventor
K·罗伯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01297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7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97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75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7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spreading codes between antennas

Abstract

MIMO发射机具有调制器(40,41,42,120,122)、被安排为将信息分为一个或更多个多路分解流以便通过不同信道发射的多路分解器100,和分集分束器(110)用于导出相同信息的一个或更多子流。诸如加扰器(150,155)的去相关器(120)在调制之前或之后对子流去相关。该装置可被配置为在使用中改变多路分解和分集分束的比率。这样在来自分集和空间多路复用的增益之间进行平衡,不需要对发射和接收处理进行大的改变。

Description

利用可变分集增益的多天线发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射机、接收机、基带处理器、发射方法、接收方法和用于执行该方法部分的程序。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为了同时发射多个不同信息流,或者为了冗余地同时发射同一信息的多个副本,提供利用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传输介质中多个空间信道的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在第一种情况下容量增大,而在第二种情况下质量或鲁棒性可得到提高。这种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被称作MIMO(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在两端都有多个天线。在接收机处只有单个天线的情况下,它们被称作MISO(多输入单输出)。多个数据流可被称作MIMO信道或空间信道,以便与频率或编码信道相区分。因此在不同信息在不同空间信道上被发送的情况下,这被称作空间多路复用,而在发送相同信息的情况下,这被称作空间分集或发射分集。
被发射的数据流可能经历不同的信道条件(例如不同的衰落和多径效应),并且因而具有不同的信噪比(SNR)。由于信道条件通常随时间变化,由每个信道支持的数据率也会随时间变化。如果每个MIMO信道的特征(例如对于数据流的SNR)在发射机处已知,则发射机将能够利用闭环控制,自适应地为每个数据流确定特定的数据率和编码调制方案,以达到给定的包错误率。然而,对于某些MIMO系统,该信息不能在发射机得到,因此这些系统是开环系统。
每个天线速率控制(PARC:Per-antenna Rate Control)是多路径、多天线的MIMO技术,其已经在众所周知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被提出。在3GPP中,PARC被应用到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但该方法还可适用于没有扩展或采用其它发射技术的系统中,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图1和2分别示出了发射机和接收机,它们示出了PARC方案如何运作。
如图1所述,将要被发射的比特流由多路分解器10分束为多个流,每个流承载不同的信息,每个流具有(潜在不同的)所应用的调制和编码以及交织。每个流都具有前向误差校正20、21、22,交织和编码30、31、32和调制40、41、42。这些流然后通过分离的天线50、51、52而被发射。
在接收机处(参见图2),通常使用的天线数量等于或大于发射天线的数量。在每个接收天线11、12、13处的信号是从每个发射天线50、51、52发射的信号组合。为了估计每个发射流的符号,接收机能够应用的算法诸如项目15所示的最小均方误差(MMSE)估计,或者MMSE加上串行干扰消除(SIC: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接收机还可以将信道质量的测量,例如对每个发射流的信干噪比(SNIR)测量反馈给发射机。发射机可以使用该信息来决定为每个流调整适当的调制和编码。按照MMSE,接收机处理来自每个天线的流,进行发射机中的处理的逆处理,因此解调25、26、27后进行去交织35、36、37,然后是viterbi型解码45、46、47和流55的再次多路复用(合并)。
PARC能够利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但不同的“空间”资源(即多个发射天线),实现空间多路复用增益,即多个数据流的同时发射。这些同时发射可以发向单个接收单元,也可以发向不同接收单元。在后一种情况下,其被称作空分多址(SDMA)。PARC可被认为是空间多路复用技术的原始BLAST家族的精炼,所述空间多路复用技术包括空间多路复用子流的速率适配。
空间多路复用方案旨在最大化数据吞吐量,并实现尽可能地接近无线信道的可用容量。
可替换策略是空间分集,也被叫作发射分集,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尽管来自空间多路复用和发射分集的增益在满秩信道中最大,但是这种分集增益对个别奇异值大小的敏感度比空间多路复用增益低,并且可以在更宽范围的实际信道情形下实现。“满秩”被定义如下。对于单个载波,或者OFDM或其它多载波系统中的单个子载波,平衰落信道可被表示为MR×MT矩阵,将MR个接收天线处的信号与来自MT个发射天线的符号关联起来。信道矩阵的非零奇异值给出了能够用于空间多路复用的空间子信道数目和质量的量度。非零奇异值的最大数目是min(MR,MT),在这种情况下,该信道是“满秩”的。
简而言之,空间分集包括通过多个天线发射相同的数据流和/或通过多个接收天线接收该数据流。这就为接收机提供了想要的数据流的多个副本,每个副本通常经历不同的信道条件。为了提供所发射数据流的最佳估计,接收机能够以最优的方式组合不同的子流。
通常,为了产生用于每个发射天线的流,分集方案利用数据流的空时编码。有一点矛盾的是,空时编码的目标是实现用于改善通信性能的全分集,加上用于低复杂度解码的正交性,同时保持尽可能高的信息速率。
当前提出的MIMO系统通常提供空间多路复用或空间分集,并且因此只在特定的情形子集,即在可能经历的无线信道全部集合的特定子集中最优。当前为了同时实现两种增益而作出的提议建议如下:
·提供预先确定程度的分集和空间多路复用的空时码[参见Texas Instruments,“Double-STTD scheme for HSDPA systems withfour transmit antennas:Link level simulation results”,TSG-RWG1 document,TSGR 1#20(01)0458,21st-24th May,2001,Busan,Korea],以及
·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中都有效实现分集和空间多路复用方案,并根据某些准则在它们之间切换的“切换”方案[参见IST-2003-507581 WINNER,“Assessment of Advanced Beamformingand MIMO Technologies”,D2.7,Feb.2005]。
根据US专利申请2003/0013468获知的另一种系统示出了使用扰码来降低同一数据流时间延迟版本之间的自相关。该加扰对于从特定发射机发送的每个流都将是相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改善的设备或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利用多个无线信道来发射信息的发射机,其具有多路分解器,所述多路分解器被安排为导出两个或更多承载该信息不同部分的多路分解流(demux stream),以及被安排为从该信息或者从一个或更多个多路分解流中导出复制子流用于通过信道进行发射的分集分束器,多路分解器和分集分束器中的至少其中之一是可变的,使得多路分解和分集分束的比率能够在使用中变化。
这就使得发射能够通过灵活调节来自分集和多路分解的增益之间的平衡,更好地与变化的条件相匹配,而不必对发射和接收过程作出大的改变。
某些实施例的附加特征是去相关器,其被安排为,为了通过不同信道发射,在调制之前或之后对相同信息的复制子流去相关。为了使分集能够被添加到已知方案中,使得几乎不进行改变就实现空间多路复用,这是特别有用的。
另一个这种附加特征是该去相关器具有如下各项中的任意一个或更多:被安排为有区别地对子流加扰的加扰器、被安排为有区别地交织子流的交织器和被安排为有区别地编码子流的编码器。
某些实施例的附加特征是用于编码复制子流的编码器,去相关器使交织器被安排为有区别地交织复制子流,以便提供去相关,该交织差别不依赖于编码差别。
其它附加特征包括该去相关器具有加扰器,被安排为有区别地对不同子流加扰,该加扰器被安排为在下述内容的任意一个或更多个上操作:在编码器之前未编码的比特、由编码器输出的编码比特和由调制器输出的符号。
分集分束器和去相关器能够被安排为,在多路分解之后导出一个或更多个多路分解流的不相关子流。一个或更多个分集分束器和多路分解器的变型可以是响应于指示一个或更多信道条件的反馈。多路分解器和分集分束器可以是基带处理器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用于接收信号的接收机,该信号具有多个多路分解流和复制子流,多路分解流与子流的比率在使用中变化,该接收机具有组合器,所述组合器被安排为根据可变比率重新组合复制子流,并被安排为对接收信号中的多路分解流再次多路复用。
对于该方面的附加特征可以包括该接收机具有再相关装置,用于在去相关子流被再次组合之前对其再次相关。该再相关装置可以具有如下内容的任意一种或更多:对应于发射机处加扰器的解扰器、对应于发射机处交织器的解交织器,和对应于发射机处编码器的解码器。
其它方面提供了利用多个空间无线信道,通过无线通信链路来发射信息的相应方法,该方法具有如下步骤:生成承载该信息不同部分的多路分解流,将该信息或一个或更多个多路分解流分束以生成两个或更多复制子流,改变该信息的多路分解与分集分束的比率,并发射复制子流和多路分解流。
另一方面提供了利用多个空间无线信道,通过无线通信链路来接收信息的相应方法,该方法具有如下步骤:在接收机处通过多个无线信道接收信号,该信号具有多路分解流和复制子流,对接收信号中的多路分解流再次多路复用,并根据可变比率对复制子流再次组合。
机器可读介质上的相应程序被安排为执行如下方法:生成承载该信息不同部分的多路分解流,将该信息或一个或更多多路分解流分束以生成一个或更多承载相同信息的复制子流,以及改变多路分解与分集分束的比率。
用于发射机的基带处理器具有被安排为导出承载要被发射的信息不同部分的多路分解流的多路分解器,被安排为从该信息或从一个或更多个多路分解流中导出复制子流的分集分束器,和被安排为改变该信息的多路分解和分集分束比率的控制器。
另一方面提供了利用多个空间无线信道来发射信息的发射机,具有被安排为导出承载该信息不同部分的两个或更多个多路分解流的多路分解器,被安排为从该信息或从一个或更多个子流导出复制子流用于通过信道进行发射的分集分束器,被安排为去相关复制子流的去相关器,和用于编码该复制子流的编码器,该去相关器具有被安排为有区别地交织复制子流以便提供去相关的交织器,该交织差别不依赖于编码差别。
另一方面提供了利用多个空间无线信道来发射信息的发射机,包括被安排为从该信息中导出复制子流的分集分束器,被安排为去相关复制子流的去相关装置,和对去相关的复制子流进行调制以便通过各个天线发射的调制装置。
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接收信号的接收机,该信号具有多个在发射之前已经被去相关的复制子流,该接收机包括用于对去相关的子流再次相关的再相关装置和被安排为将再次相关的子流再次组合的组合器。
下面将会描述附加特征和优点。
任何附加特征都可以被结合在一起或者与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相结合,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明显的。其它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是明显的,尤其是相对于发明人所不知道的其它现有技术。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借助例子,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
图1和2分别示出了根据已知的PARC型配置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示意图,
图3到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射机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接收机示意图,
图9和10示出了根据实施例,在编码和交织之后进行加扰的发射机和接收机,
图11示出了根据实施例,具有联合解码的接收机,
图12和13示出了根据实施例,在调制之后进行加扰的发射机和接收机,
图14示出了根据实施例,通过对每个流进行不同的交织和调制来去相关的发射机,
图15示出了根据实施例,利用串行级联编码进行不同交织和加扰的发射机,
图16示出了根据实施例,具有用于实现可变分集增益的数字基带处理器和软件以及RF电路的发射机,和
图17到19示出了具有两个天线的发射机示意图。
详细说明
某些实施例提供了MIMO空间多路复用无线方案,其中不同数据同时并以相同的频率被从多个天线的每一个发射,并适用于使得还是相同的数据能够被从多于一个的天线发射,在接收设备处,适用于使得通过不同天线而被接收的相同数据能够被以分集的形式组合,从而产生输出数据流。发射之前,应用诸如加扰之类的去相关,以确保从不同天线发射的相同数据具有不相关的比特值;这就使得MIMO接收机处理对于空间多路复用能够基本上相同地进行操作,然后应用解扰来恢复数据。通过去相关,意味着从不同天线同时发射的相同数据的比特值大多数都对于不同天线而不同。
为了发射相同数据而使用的发射容量部分可以在某些实施例中适应性调整,由此在当发射不同数据时的增加容量和当发射相同数据时的更鲁棒发射之间提供灵活的平衡。因此空间多路复用和分集的好处可以以更加灵活的方式组合。这种MIMO系统能够提供空间分集和空间多路复用增益,并且针对当前信道条件适当地在这些方案之间适应性调整。它们能够在被设计为提供空间多路复用增益的无线通信方案中实现空间分集。在某些实施例中,这是通过产生数据流的去相关子流来实现的。
由于子流信号非相关的事实,通常可在接收机处采用的某些算法,诸如MMSE,能够利用去相关步骤来分离和估计每个子流的发射符号,因此去相关步骤很重要。从每个天线直接发射相同的数据流以试图实现分集将会产生高相关度的流。
该实施例基于这样的认识,即尽管空间多路复用能够提供吞吐量增益,这些增益并不能在无线信道的所有条件下实现。最大的空间多路复用增益可以在“满秩”信道中得到,通常特征在于该信号在发射机和接收机处的宽的角度扩展,和/或发射机天线元和接收机天线元较宽的分隔。这可被描述为具有低的发射相关和低的接收相关。
在很多所关心的实际情形中,信道少于满秩,且可由空间多路复用实现的吞吐量增益与单个天线(SISO)解决方案相比可能较小。这可能伴随着例如位于高处的发射机,到达接收机的良好的视线,和附近少有反射或散射对象而发生。这就导致在发射机处的高的发射相关和窄的角度扩展。
并且,即使是在信道满秩时,可得到的空间多路复用增益高度依赖于该信道个别的奇异值,最大空间多路复用增益只有在具有小奇异值扩展的信道中可以得到。总而言之,空间多路复用可能经常不是利用多个发射天线的最佳选择方案。
该实施例还基于认识到试图将多路复用和分集组合起来的其它方式的某些缺点。提供一定程度的分集和空间多路复用的空时码[参见Texa s Instruments,“Double-STTD scheme for HSDPA systems withfour transmit antennas:Link level simulation results”,TSG-RWG1 document,TSGR1#20(01)0458,21st-24th May,2001,Busan,Korea]的缺点是,分集和空间多路复用增益之间的划分通常被码定义所固定,并且要改变这种平衡需要改变该代码,因此要改变发射机编码和接收机解码算法。有效地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中都实现分集和空间多路复用方案两者,并根据某些准则在这些方案之间切换的“切换”方案[参见IST-2003-507581 WINNER,“Assessment of Advanced Beamformingand MIMO Technologies”,D2.7,Feb.2005]的缺点是,其需要两组基带发射机和接收机处理在该通信链路的每一端实现。
图3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发射机。可变多路分解器100能够将数据流划分为多个部分,这里称作多路分解流,其数目根据条件可控。这可以在由任何类型的普通处理器执行的软件中实现,或者也可以在硬件中实现,诸如在ASIC或FPGA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类似技术中实现的数字逻辑电路。至少某些多路分解流被馈送到可变分束器110,所述分束器生成这里被称作子流的多路分解流的副本。该分束器在副本数目可被改变的意义上来说是可变的。被馈送到下一级的子流或多路分解流的数目通常将会对应于正在使用的天线数目,该数目可选地可根据条件变化。通过改变多路分解流的数目和所生产子流的数目,空间多路复用增益与空间分集增益的比值可以根据条件而动态变化。这可以包括没有分束全部是多路分解,以及没有多路分解全部是分束。
然后,每个子流和未被分束的任何多路分解流被馈送到去相关和调制部分120。这通常也在软件中实现。该部分可以以很多方式实现,并且下面将会解释一些例子。很明显,多路分解器和去相关和调制部分能够具有遵循已知实际的可适应性调整的速率,使得例如含噪信道比含噪较少的信道馈送较少的数据。这可以通过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来控制。去相关对于使得能够实现分集增益来说是有用的。调制能够实现通过无线路径的发射。该链中还可以存在其它处理部分,诸如编码等等,这取决于应用。
这些部分的输出被馈送到天线50、51、52。如虚线示意性所示,如果分束与多路分解之比改变,则这些输出可被切换到不同的天线。下面将结合图4、5和6来描述大量配置。该配置由多路分解和分束比控制器115控制,通常在软件中实现,其可使用各种参数来决定最优的比率。这些可以包括从接收机反馈的信道状态、由从接收机到达的信号例如通过利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的互易性(reciprocity)而计算的信道状态、导频信道的信道状态、很多信道的整体误差率、天线相关图、来自邻近信道的信息,或者其它外部信息,诸如天线取向、期望的数据率和期望的质量。事实上,有助于确定分集增益优选还是空间多路复用增益优选的任何东西。在某些实施例中,可变分集增益可以与关于可配置波束形成的已建立实际相结合。
图4、5和6示出了适合使用4个天线的配置,每个图示出了不同的多路分解对分束比。图4中,第一多路分解流被分束为三个子流。第二多路分解流未被分束。在这三个子流中,在该流被天线50发射之前,第一个由调制器122调制,而诸如编码的任何其它处理根据需要执行。由于去相关是相对的操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去相关,从而第二和第三子流相对于第一子流而被去相关。
图5中,系统被配置为像前面那样具有两个多路分解流,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多路分解流都被分束为两个子流,以便导出用于四个天线的四个流。这样使多路分解的数量和分束的数量变得平坦。图6中,有更多的多路分解,有三个多路分解流,且只有一个被分束为两个子流。第二子流相对于第一个被去相关。其它配置可以包括改变图5或6,以改变哪个天线被馈送分束的子流以及哪个被馈送未分束的多路分解流。其它配置可以包括没有多路分解、全部分束,或者没有分束、全部多路分解。随着天线数目的增多,可能的配置数目也将增多。随着配置被改变,接收机在多数情况下将会需要被改变,从而相应的再多路复用器能够被配置为合并是多路分解流的流,或者组合是副本的子流。
图7和8示出了发射机和相应接收机的例子。在该例子中,加扰被用作产生同样数据流多个非相关子流的相对简单的方法。普通的比特加扰技术是用发射机和接收机均已知的伪随机比特流来XOR(异或)要被加扰的比特流。已知的符号加扰技术是将复基带符号与复伪随机符号流相乘。加扰技术在通信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例如用于区分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中不同小区的基站发射,并用于打破发射比特流中1或0的长游程,以便避免接收机的DC漂移。将加扰技术应用来实现去相关,从而将空间多路复用系统变换为分集方案被相信是新颖的。
如图7所示,可以是多路分解流的数据流被分束为子流。第一流没有被加扰,但是其被馈送通过前向错误校正(FEC)级20、交织器30和调制级40,其也包括编码和映射。FEC和编码和交织不需要在每个子流中是相同的,但是可被适应性改变,以便与每个信道的信道特征更好地匹配。第二子流被馈送通过第一加扰器150,然后通过FEC和任何其它的编码21、交织31和调制41的级。第三子流被馈送通过第二加扰器155,然后通过FEC 22、交织32和调制42的级。每个子流然后由它们各自的天线50、51、52发射。
发射机采用例如通过来自接收端或来自信道互易性测量的反馈获得的信道质量信息。信道质量信息可以是例如对于PARC方法中每个发射信道或天线的信干噪比(SINR),或者PSRC(每个流速率控制)类型或者其它波束形成或预编码方法的奇异值或特征值或向量。编码可以被适应性调整,使得当“好的”信道质量信息已经被接收时,使用例如16-QAM或64-QAM的较高阶调制方法,而当“坏的”信道质量反馈被接收时,使用例如BPSK或QPSK的较低阶调制方法。
多路分解器100对来自数据源的数据流进行多路分解。控制软件决定要将该数据流分为几部分。分配给每个部分的比特数可以基于信道条件而作适应性调整。
子流经历编码和交织,以便被映射到符号。在某些实施例中,编码可以包括扩频码,其按照已经建立的技术在时域中操作,并能有助于消除后解码干扰或者实现码分多址(CDMA)。如果使用扩频码,则可以例如使用诸如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VSF)码之类的码来扩展数据块。
作为例子,如果输入到多路分解器199的数据流包括600比特,则多路分解器100将会例如将输入数据流分段为每个300比特的两个数据块,然后由FEC级20、21、22,交织器30、31、32和调制(映射)级40、41、42进行处理。更详细地说,300比特中的每一个基于用于该特定流的编码方案而被编码,例如对第一个块可以使用比率为1/2的Turbo码,对剩余部分使用比率为1/3的Turbo码。因此,在这个例子中,第一个300比特将会被编码为600比特(即比率为1/2的Turbo码),而接下来的300比特将会被编码为900比特(即比率为1/3的Turbo码)。这两个被编码的数据块然后通过交织器30、31、32进行映射。如果16正交幅度调制(16-QAM)被用于第一个块,而正交相移键控(QPSK)被用于接下来的块,由于16-QAM将4比特映射为1个符号,则前600个被编码的比特将会被映射为150个符号。由于QPSK将2比特映射为1个符号,则接下来的900比特的块将被映射为450个符号。
图8示出了发射机仅仅采用分集分束而没有多路分解情况下的相应接收机。每个接收天线11、12、13处的信号都是从每个发射天线50、51、52发射而来的信号组合。为了估计每个发射流的符号,接收机可以应用诸如项目15所示的最小均方误差(MMSE)估计,或者MMSE加上串行干扰消除(SIC)等算法。接收机按照MMSE处理来自每个天线的流,进行发射机中处理的逆处理。MMSE估计器的输出被解调、解交织和解码,如果发射机中使用了扩频则还包括解扩。重构的分集子流然后利用例如最大比或等增益组合而被组合起来,并且重构的多路分解流被再次多路复用,即混合。因此在图8中,解调部分25、26、27其后跟随着解交织部分35、36、37,然后是Viterbi型解码部分45、46、47,再接着是用部分160和162对第二和第三子流解扰,和由组合器55再次组合这些流。在发射机附加地将多路分解用于多路分解流的情况下,接收机中的组合器55被安排为应用对恢复的多路分解流再次多路复用的进一步步骤。在发射机能够改变多路分解和复制子流比率的情况下,组合器被安排为根据该比率来相应调整,以适用于组合复制子流和再次多路复用多路分解流。组合器可以从发射机接收控制信号,来指示哪些流是复制子流,以及哪些流是多路分解子流。
图7和8的示例性实施例是修改的PARC型配置,需要修改来实现用分集而不是空间多路复用。可以看出,所引入的较小附加处理是:
·发射机:对将要通过用于分集目的的多个天线发射的子流进行加扰
·接收机:对子流进行解扰和组合
注意到,通过改变数据流的路由,可以灵活提供空间多路复用和分集增益的不同平衡。例如,对具有四个发射天线的系统来说,两个不同的数据流可以被空间多路复用,为了实现分集,这两个流每一个都从两个天线发射。可替换地,一个数据流可以通过用于分集的三个天线发射,而第二个数据流通过第四个天线而被空间多路复用。更进一步地,三个数据流可以被空间多路复用,它们中的一个通过两个天线被发射用于分集目的。因此,该方案能够通过对发射和接收处理作微小改变来提供空间多路复用与分集增益之间灵活的平衡。
关于多少数据流要空间多路复用,以及将分集应用到那些流的决定根据被返回到发射机的信道知识来作出。该信息可以通过反馈或直接估计,例如通过采用信道互易性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获得。提出的方案可以附加地与天线选择技术相结合;更多细节参见Ericsson,“Selective Per Antenna Rate Control(S-PARC),”3GPP TSG RANWG1,R1-04-0307,或者与D-BLAST中的天线旋转选择相结合[参见例如G.J.Foschini,“Layered Space-Time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Communication in a Fading Environment when using Multi-ElementAntennas”Bell Labs Tech.J.,pp.41-59,Autumn 1996]。
尽管给出的描述已经按照PARC,其中单个多路分解流或分集子流被路由到单个天线,可以将相同原理应用到其它空间多路复用方案,包括在发射机处拥有更多信道知识的那些,和/或应用波束形成或预编码映射,其利用潜在不同的加权将多路分解流或分集子流路由到多于一个的天线,并由此提供方向性。并且,解码与纯空间多路复用的解码相同,因此只需要一个接收机算法在提供空间多路复用和空间分集两者的系统中实现。
图9到15示出了用于产生数据流的去相关子流,并在PARC类方案中对这些去相关信号进行空间多路复用的可替换实施例。用于实现去相关的三种方法被描述:
1)不同地加扰每个子流
2)每个子流中的不同交织模式
3)应用到每个子流的不同码多项式
图7到13与类型1)相关,示出了在不同级的加扰。如上所述,加扰是引入去相关的简单方式。然而,加扰可被应用在发射/接收链中的三个点上:
A)编码之前的比特加扰
B)编码之后的比特加扰
C)符号加扰
一种普通的比特加扰技术是将要被加扰的比特流与在发射机和接收机处已知的伪随机比特流进行XOR。已知的符号加扰技术是用复基带符号乘以复伪随机符号流,类似于被应用于区分来自UMTS中不同小区基站发射的加扰。可替换的比特和符号加扰方法也可以等同地适用于这种应用。下面说明了加扰的三个可替换位置并详细阐述了它们的相对优点/缺点。
A)如图7和8所示并在前面描述的在编码之前进行的比特加扰包括,在FEC之前将每个子流中的不同加扰应用到相同数据。在接收机处,对于在编码之前进行比特加扰的情况,对于奇数个子流的解码解扰子流的简单但低性能组合方法是多数计数。为了提高性能,组合应当考虑到每个子流的信道质量信息和/或用于解扰数据比特的软信息。
类型A)的优点是仅通过对原始PARC结构的简单修改,分集增益可以代替或者除了空间多路复用而被实现。类型A)对于分集情况的缺点是,通过联合解码,可以实现更好的性能,其需要可替换的B或C来布置加扰和解扰功能。
B)比特加扰可以在编码和交织之后执行,如图9(发射机)和10(接收机)所示。相应的附图标记已经在图7和8中使用。类型B)的优点是,由于分束为多个子流能够在编码之后发生,利用每个子流的相同编码,发射机复杂度可得到降低。类似地,接收机可以通过在解扰之后组合和采用仅仅单个解交织器和Viterbi解码器而得到简化。类似地,如果相同的交织器模式被应用到每个子流,则在每个发射机和接收机中只需要单个交织器。
通过采用联合解码,可以实现改善的性能,实现较高的编码增益。由于对每个子流相同的编码,格子表示法也是相同的。因此,可采用Viterbi算法来计算所有子流的分支度量的累积和。这种联合解码不会增加复杂度,但是其与为每个子流使用分离的解码器和在组合之后使用单个解码器两者相比实现了更高的编码增益。图11示出了具有联合解码器170的这种接收机。这样还执行组合器的功能,并因此在发射机已经发送多路分解流的情况下还执行再次多路复用。组合复制子流和再次多路复用多路分解流的顺序应当对应于发射机中的顺序,如果发射机中的顺序颠倒,则该顺序可被颠倒。
通过使用软输入解码,例如最大后验概率(MAP)或对数MAP(Log-MAP)算法,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所述算法需要来自解调的软输出,例如对数似然率(LLR)。
C)符号加扰可以在将编码比特调制为符号之后执行。图12示出了用于这种符号加扰的发射机,图13示出了用于这种符号加扰的相应接收机。类似于用于在编码之后进行比特加扰的结构的修改结构还可以被应用到符号加扰情况。另外,通过软输入和/或子流的联合解码实现较好的性能。在这种情况下,加扰是在发射机中的调制部分41和42之后。在接收机中,解扰部分160和162在解调之前。
图14示出了在每个子流中具有不同交织模式的例子。这是与图7到16中所示的全部采用加扰来实现去相关的实施例进行对比。当然,也可以除了不同的交织器模式以外还应用加扰以帮助确保去相关。由于加扰和解扰操作的简单,因此这样做的复杂度代价很小。然而,如果加扰被省略,则对每个子流采用不同的交织模式是重要的。通过对每个子流采用不同的交织模式,可以保持采用上面详述的软输入和联合解码改进。为不同的复制子流提供不同的编码可以与不同比特率和不同交织模式相关联。尽管如此,由不同交织进行的去相关可以在不使该差别取决于编码中的改变的情况下而被实现。这样能够提供比其它方式更简单的实现去相关的方式。这些优点能够是有用的,不管多路分解和分束的比率是否可变。
实现分集的第三种方式是为每个子流采用不同的编码多项式,以确保去相关的发射符号流。另外,这还可以与加扰联合使用。然而该方法具有如下缺点:
1)每个期望的速率需要几个可替换多项式
2)子流的联合解码不可能,其降低了潜在性能
这两个因素使得不同编码器的使用对于实现去相关来说,相对于上面所述的其它实施例成为具有较低吸引力的选项。
根据前面的描述,一种值得注意的实施例采用了在每个子流中的不同交织模式和不同加扰序列的组合。该加扰可以是:
1)编码之后的比特加扰,或者
2)符号加扰
这些方法允许性能增强解码改进可以被选择采用。另一个有趣的实施例是在给定方案之前进行附加编码和交织级,其方式类似于串行级联Turbo码。这就允许采用更高性能的迭代(“Turbo”)解码。
图15示出了利用串行级联编码的不同交织和加扰。在分束之前,数据流或多路分解流被馈送到FEC级200、交织器190和另一FEC级180。分束之后,子流被馈送到交织器30、31、32,加扰器150、155和调制级40、41、42。
图16示出了用于基站300的发射机实施例,所述基站300具有馈送用于发射的数据到数字基带处理器310的网络接口305。它具有执行多路分解、分束、去相关、调制和在上述其它附图中阐述的其它功能的软件或固件。调制功能的输出通常是数字复基带符号,其是每个信道到数模转换器(DAC)320对I和Q分量的输出。模拟输出被用于驱动RF电路330,诸如RF VCO、RF放大器和增益控制器,和耦合到天线的匹配电路。所有这些都能使用传统技术,在这里不需要更详细描述。由于可以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使用类似的技术,因此相应发射机可被定位在移动手机中。
图17示出了采用两个天线的实施例。该实施例具有可变多路分解器100,其具有用于数据流的输入、耦合到分束器111的第一输出和耦合到调制器122输入的第二输出,其本身具有耦合到选择器开关130第一输入的输出。分束器111具有耦合到另一调制器122输入的第一输出,其本身具有耦合到第一天线50的输出,和耦合到去相关和调制部分120输入的第二输出,其本身具有耦合到选择器开关130第二输入的输出。选择器开关130的输出被耦合到第二天线51。在多路分解和分束比率控制器(图17中未示出)的控制下,如果其输入到其输出,选择器开关130耦合任意一个。由去相关和调制部分120实施的去相关可以以各种方式的任意一种实现,这里描述了其中的例子。调制器122和去相关和调制部分120可以包括编码,还可以包括交织。
图17中所示的实施例具有在多路分解和分束比率控制器控制下的两种可以选择的操作模式。在第一种模式下,可变多路分解器100被安排为将输入数据分为两个在其各自输出上传递的多路分解流。在可变多路分解器100第二输出上传递的多路分解流通过各自的调制器122和选择器开关130而被路由到第二天线51。在第一种模式下,分束器111不需要生成通过可变多路分解器100传递给它的多路分解流的副本,而是通过相应的调制器122将该多路分解流传递给第一天线50。如果分束器111不生成多路分解流的副本,则该副本不被路由到该天线;例如其路径可能会被选择器开关130所阻塞。
在第二种模式下,可变多路分解器100不将输入数据流分为两个多路分解流,而是将整个数据流传递到分束器111。分束器111生成数据流的副本,即子流,且一个子流通过相应的调制器122而被路由到第一天线50,另一个子流通过去相关和调制部分120和选择器开关130而被路由到第二天线51。选择器开关130通常可以在软件中实现,但是也可使用相同功能的任何等效实施方式。
操作中,多路分解和分集分束的比率通过在第一和第二模式之间动态切换来改变。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空间多路复用增益(第一种模式下)和分集增益(第二种模式下)的可变比率。
图18示出了采用两个天线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两个天线能够传递与图17中实施例发射的信号相同的发射信号。相同附图标记已经被用于图17的相应模块。由于多路分解器101只需在一种方式下操作,因此其不需要是可变的,但是为了使功率消耗最小化,如果其能够在多路分解和分束比率控制器(未示出)的控制下被动态启动或禁止,则是有益的。三个双向开关135、136和137被包括。在第一种模式下,所有双向开关135、136、137被设置在所示位置上,使得天线50、51发射由分束器111输出的子流。在第二种模式下,所有双向开关135、136、137被设置在相对的位置上,使得天线50、51发射由多路分解器101传递的多路分解流。对于图17的实施例,多路分解和分集分束的比率通过在多路分解和分束比率控制器的控制下,在第一和第二模式之间动态切换而被改变。
可替换地,图17中的选择器开关130和图18中的双向开关135、136、167,可以用位于可替换位置上,特别是在去相关和调制部分120中或者在调制器122中的适当开关代替,这取决于这些模块的具体功能。
图19中示出了使用两个天线的另一配置。输入数据流的两个复制副本由分束器111生成。其中一个副本通过调制器122而被路由到第一天线50,而其它副本通过去相关和调制部分120而被路由到第二天线51。由去相关和调制部分120所实施的去相关可以以各种方式的任意一种实现,这里描述其例子。去相关的使用使得能够得到通过将子流接收为空间多路复用的子流而实现空间多路复用的好处,并且同时,由于该子流包含复制数据,因此能够得到通过在再次相关之后在接收机处组合子流而实现分集的好处。通过采用更多子流,每个天线一个子流,图19的发射机可以被推广为任意数目的天线,并为将要被去相关的全部子流提供。
在图17到19所示的配置中,单个分集子流或多路分解流被路由到单个天线。可替换地,如果在发射机处可得到更多的信道知识,和/或发射机采用波束形成或预编码子流到天线的映射,则子流或多路分解流将会利用潜在不同的加权而被路由到多于一个的天线,由此提供方向性。
如上所述,由图19的发射机所发射的信号或者统一版本,具有多个在发射之前已经被去相关的复制子流。用于接收这种信号的接收机包括用于将耦合到组合器的去相关子流再次相关的再相关装置,所述组合器被安排为再次组合再次相关的子流。这里对再相关装置和组合器进行描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在针对2.5G和3G标准的蜂窝无线电手机中的发射机情景下进行想到的。其可以潜在地应用到使用MIMO技术的任何发射机中。这种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利用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各种扩频技术,诸如码分多址(CDMA)信号调制的系统。GSM系统使用TDMA和FDMA调制技术的组合。体现无线技术的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蜂窝无线电话、结合在便携式计算机中的PCMCIA卡、配备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等。
总而言之,这些实施例可以提供对现有空间多路复用方案的低复杂度修改,允许他们利用分集增益来代替空间多路复用或除了空间多路复用还利用分集增益。并且,该方法能够灵活调整两种增益之间的平衡,同时保持发射和接收处理基本上不发生改变。特别地,更复杂的处理部分,诸如编码/解码无需被改变,因此可以避免接收机中在例如多个空时编码器/解码器之间实现和切换的昂贵成本和处理开销。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被应用到使用MIMO技术的无线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当前和未来的蜂窝系统发展,诸如UMTS和诸如IEEE 802.11的无线LAN。
它适用于具有多个发射天线的系统,通常这意味着MIMO(即也有多个接收天线),但是如果MISO系统通过例如应用US2003/0013468中的方法来提供用于接收多个流的装置的话,则还可以应用到MISO。
尽管所述例子示出分束器在多路分解器之后,但是原理上讲这个顺序可以颠倒。在这种情况下,接收机应被重新安排为对应,从而接收机中的再次多路复用和再次组合也将会被颠倒。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利用传统的通用数字计算机或根据本说明书教导而编程的微处理器来方便地实现,这对计算机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明显的。适当的软件编码可以由熟练的程序员基于本公开的教导而容易地准备好,这对软件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明显的。
实施例还可通过专用集成电路的准备或通过将常规组件电路互联为适当网络来实现,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很明显的。
实施例还可通过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现,其包括可用于编程计算机来执行本发明过程的指令。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包括软盘、光盘、CD-ROM和磁光盘、ROM、RAM、EPROM、EEPROM、磁或光卡,或者任意类型的适用于存储电子指令的介质。
前面的实施例和优点只是示例性的,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教导容易被应用到其它类型的设备。本发明的描述是为了进行解释,而不是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是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元素前面的词语“一个”或“一”不排除存在多个这种元素。并且,词语“包括”不排除存在与所列元素不同的其它元素。
权利要求中将附图标记放在括号之内的意图是为了帮助理解,而不是为了限制。

Claims (14)

1.一种利用多个空间无线信道发射输入数据流的发射机,该发射机包括:
多路分解器(100),所述多路分解器被安排为提供承载该输入数据流的不同部分的一组两个或多个多路分解流,以及
分集分束器(110),所述分集分束器被安排为提供所述输入数据流的一组拷贝,
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还包括多路分解和分束比率控制器,在所述多路分解和分束比率控制器的控制下,所述多路分解器(100)和分集分束器(110)可被控制从而使得能够进行从使用两个相应的空间无线信道来发射两个相应多路分解流到使用两个相应的空间无线信道来发射所述输入数据流的两个相应的拷贝的切换,反之亦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射机,具有去相关器(120),所述去相关器被安排为,为了通过不同空间无线信道发射,在调制之前或之后对所述输入数据流的拷贝去相关。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发射机,该去相关器(120)具有如下各项中的任何一个或更多:被安排为有区别地加扰所述输入数据流的拷贝的加扰器(150,155)、被安排为有区别地交织所述输入数据流的拷贝的交织器(35,36,37)和被安排为有区别地编码所述输入数据流的拷贝的编码器(20,21,22)。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发射机,具有用于编码所述输入数据流的拷贝的编码器(20,21,22),该去相关器(120)具有交织器(35,36,37),被安排为有区别地交织所述输入数据流的拷贝,以便提供去相关,该交织差别不依赖于编码差别。
5.根据权利要求3的发射机,该去相关器(120)具有加扰器(150,155),被安排为有区别地加扰所述输入数据流的拷贝,该加扰器(150,155)被安排为在下述内容的任意一个或更多个上操作:在编码器(20,21,22)之前未编码的比特、由编码器(20,21,22)输出的编码比特和由调制器(40,41,42)输出的符号。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射机,分集分束器(110)其后跟随有去相关器(120),所述去相关器被安排为提供从多路分解器(100)输出的数据流的不相关的拷贝。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射机,分集分束器(110)和多路分解器(100)的控制响应于指示所述空间无线信道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信道条件的反馈。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射机,具有基带处理器(310),该多路分解器(100)和分集分束器(110)是基带处理器(310)的一部分。
9.一种用于接收由权利要求1的发射机通过相应的空间无线信道发射的相应的信号的接收机,该接收机包括组合器(55,170),所述组合器被安排为在所述发射机使用两个相应的空间无线信道来发射两个多路分解流的情况下多路复用通过这两个相应的空间无线信道发射的两个信号,在所述发射机使用两个相应的空间无线信道来发射输入数据流的两个相应的拷贝的情况下组合通过这两个相应的空间无线信道发射的两个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接收机,具有再相关装置(160,162),用于在所述输入数据流的去相关的拷贝被组合之前对它们再次相关。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接收机,该再相关装置具有如下各项中的任意一个或更多:解扰器(160,162)、解交织器(35,36,37)和解码器(45,46,47)。
12.一种利用多个空间无线信道,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发射输入数据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多路分解步骤(100),其中提供承载该输入数据流不同部分的一组两个或多个多路分解流,以及
分集分束步骤(110),其中提供所述输入数据流的一组拷贝,
在多路分解和分束比率控制器的控制下执行的控制步骤,其中所述多路分解步骤(100)和分集分束步骤(110)被控制从而使得进行下列切换中的至少一个:从使用两个相应的空间无线信道来发射两个相应多路分解流到使用两个相应的空间无线信道来发射所述输入数据流的两个相应的拷贝的切换,反之亦可。
13.一种利用多个空间无线信道,通过无线通信链路接收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步骤,其中接收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通过相应的空间无线信道发射的相应的信号;以及
下列两个步骤之一:
多路复用步骤,其中多路复用通过两个相应的空间无线信道发射的两个信号,所述多路复用步骤在该两个相应的空间无线信道被用来发射两个相应多路分解流的情况下执行;和
组合步骤,其中组合通过两个相应的空间无线信道发射的两个信号,所述组合步骤在该两个相应的空间无线信道被用来发射输入数据流的两个相应的拷贝的情况下执行。
14.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发射机的基带处理器,所述基带处理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多路分解器和分集分束器。
CN200680040319.0A 2005-10-28 2006-10-20 利用可变分集增益的多天线发射 Active CN1012975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5110153.3 2005-10-28
EP05110153 2005-10-28
EP06101349 2006-02-06
EP06101349.6 2006-02-06
PCT/IB2006/053876 WO2007049208A1 (en) 2005-10-28 2006-10-20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ssion with variable diversity gai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7500A CN101297500A (zh) 2008-10-29
CN101297500B true CN101297500B (zh) 2015-08-19

Family

ID=37775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0319.0A Active CN101297500B (zh) 2005-10-28 2006-10-20 利用可变分集增益的多天线发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8335272B2 (zh)
EP (1) EP1943748A1 (zh)
JP (2) JP2009514310A (zh)
KR (1) KR101313785B1 (zh)
CN (1) CN101297500B (zh)
TW (1) TWI410063B (zh)
WO (1) WO20070492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514310A (ja) * 2005-10-28 2009-04-02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可変ダイバーシティ利得を有する多重アンテナ伝送
KR100925436B1 (ko) 2006-10-02 200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효율적인 다중화를 이용한 제어 신호 전송 방법
CN101627595B (zh) 2006-10-02 2016-12-21 Lg电子株式会社 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方法
KR101049138B1 (ko) 2007-03-19 2011-07-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수신확인신호 수신 방법
CN104639306B (zh) 2007-03-19 2019-04-16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中资源分配及传输/接收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法
KR100908063B1 (ko) 2007-06-13 2009-07-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산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KR100913090B1 (ko) * 2007-06-13 2009-08-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산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KR100900289B1 (ko) 2007-06-21 2009-05-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화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JP5089270B2 (ja) * 2007-06-29 2012-12-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マルチアンテナ送信装置
GB2459284A (en) * 2008-04-17 2009-10-21 Stephen George Nunney MIMO spatial multiplexing system
US8155063B2 (en) * 2008-04-28 2012-04-10 Appl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ata in multi-antenna systems
WO2010028688A1 (en) * 2008-09-11 2010-03-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lection of tramsmission mode
US9608780B2 (en) * 2008-09-23 2017-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diversity for SC-FDMA
EP3570615B1 (en) 2008-12-08 2021-03-17 Wireless Future Technologies Inc.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in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67495B2 (en) * 2009-03-20 2014-10-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mechanisms for beamforming operation
US8588614B2 (en) * 2009-05-22 2013-11-19 Extenet Systems, Inc. Flexible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9634373B2 (en) 2009-06-04 2017-04-25 Ubiquiti Networks, Inc. Antenna isolation shrouds and reflectors
EP2259083B1 (de) * 2009-06-04 2015-08-26 Lambda: 4 Entwicklungen GmbH Dekorreliertes System
US8836601B2 (en) 2013-02-04 2014-09-16 Ubiquiti Networks, Inc. Dual receiver/transmitter radio devices with choke
US9496620B2 (en) 2013-02-04 2016-11-15 Ubiquiti Networks, Inc. Radio system for long-range high-spe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355424B2 (en) 2009-09-30 2013-01-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in uplink
CN107104780B (zh) 2009-10-01 2020-10-16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上行链路控制数据传输
US8331478B2 (en) * 2010-01-08 2012-12-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Transmit diversity using low code rate spatial multiplexing
CN102812658B (zh) 2010-01-08 2015-12-16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针对多个载波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US20110292868A1 (en) * 2010-05-25 2011-12-01 Sk E Uml A Ee Rby Ulf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the Capacity and Coverage of a Multi-Sector, Omni Site
US8375139B2 (en) * 2010-06-28 2013-02-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Network streaming over multiple data communication channels using content feedback information
US8867679B2 (en) 2010-09-28 2014-10-21 Aviat U.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ncelling cross polarization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polarization diversity
US9331771B2 (en) * 2010-09-28 2016-05-03 Aviat U.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polarization diversity
US9392295B2 (en) * 2011-07-20 2016-07-12 Broadcom Corporation Adaptable media processing architectures
US9979524B2 (en) * 2011-10-27 2018-05-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 termina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for a control channel by a base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43635B2 (en) 2013-02-04 2017-01-10 Ubiquiti Networks, Inc. Operation of radio devices for long-range high-spe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397820B2 (en) 2013-02-04 2016-07-19 Ubiquiti Networks, Inc. Agile duplexing wireless radio devices
US20160218406A1 (en) 2013-02-04 2016-07-28 John R. Sanford Coaxial rf dual-polarized waveguide filter and method
US9531067B2 (en) 2013-02-08 2016-12-27 Ubiquiti Networks, Inc. Adjustable-tilt housing with flattened dome shape, array antenna, and bracket mount
CN103199890B (zh) * 2013-02-21 2016-05-25 深圳市睿海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输出Zigbee技术的以太网无线网关
CN103200600A (zh) * 2013-03-04 2013-07-10 深圳市睿海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节点
CN103108417A (zh) * 2013-03-04 2013-05-15 深圳市睿海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Zigbee的以太网无线发射网关
CN105594145B (zh) * 2013-03-26 2018-06-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通道系统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3236970A (zh) * 2013-03-27 2013-08-07 安徽海聚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以太网无线接收网关
ITTO20130729A1 (it) 2013-09-09 2015-03-10 Rai Radiotelevisione Italiana Metodo e sistema per la trasmissione satellitare di segnali e relativo ricevitore
US9191037B2 (en) 2013-10-11 2015-11-17 Ubiquiti Networks, Inc. Wireless radio system optimization by persistent spectrum analysis
US10574474B2 (en) 2014-03-07 2020-02-25 Ubiquiti Inc. Integrated power receptacle wireless access point (AP) adapter devices
WO2015134755A2 (en) 2014-03-07 2015-09-11 Ubiquiti Networks,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ed living and work spaces
EP3114884B1 (en) 2014-03-07 2019-10-23 Ubiquiti Inc. Cloud device identif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EP3120642B1 (en) 2014-03-17 2023-06-07 Ubiquiti Inc. Array antennas having a plurality of directional beams
EP3780261B1 (en) 2014-04-01 2022-11-23 Ubiquiti Inc. Antenna assembly
US10425536B2 (en) 2014-05-08 2019-09-24 Ubiquiti Networks, Inc. Phone systems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CN109905842B (zh) 2014-06-30 2020-11-17 优倍快公司 确定无线传输特征的方法
CN106233797B (zh) 2014-06-30 2019-12-13 优倍快网络公司 无线电设备对准工具及方法
US10182438B2 (en) 2014-08-31 2019-01-15 Ubiquiti Network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graphically indicating station efficiency and pseudo-dynamic error vector magnitude information for a network of wireless stations
US10164332B2 (en) 2014-10-14 2018-12-25 Ubiquiti Networks, Inc. Multi-sector antennas
KR101704689B1 (ko) * 2014-12-02 2017-02-10 전자부품연구원 밀리미터파 모듈레이션 장치
US10284268B2 (en) 2015-02-23 2019-05-07 Ubiquiti Networks, Inc. Radio apparatuses for long-range communication of radio-frequency information
CN108353232B (zh) 2015-09-11 2020-09-29 优倍快公司 紧凑型播音接入点装置
CN107079035B (zh) 2015-09-25 2020-05-19 优倍快公司 用于监控网络的紧凑型和一体化的钥匙控制器装置
US9761954B2 (en) 2015-10-09 2017-09-12 Ubiquiti Networks, Inc. Synchronized multiple-radio antenna systems and methods
EP3455968B1 (en) * 2016-05-12 2023-09-2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ignal processing in spatial multiplexing mimo communications
US10419107B2 (en) * 2017-03-24 2019-09-17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Channel bonding in an adaptive coding and modulation mode
CN110832951A (zh) 2017-06-30 2020-02-21 英特尔公司 使用多个无线电接入技术(多rat)的v2x通信
US10924641B2 (en) 2017-07-10 2021-02-16 Ubiquiti Inc. Wearable video camera medallion with circular display
JP7157146B2 (ja) 2017-09-27 2022-10-19 ユービキティ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ローカルネットワークへの自動保全されたリモートアクセス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US11482352B2 (en) 2018-01-09 2022-10-25 Ubiquiti Inc. Quick connecting twisted pair cables
US11700038B2 (en) * 2019-05-30 2023-07-11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Enhancement of range and throughput for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s
JP2022547955A (ja) 2019-09-13 2022-11-16 ユービキティ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インターネット接続設定のための拡張現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45300A1 (en) * 1999-12-15 2001-06-21 Iospan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wireless systems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and adaptive control for maximizing a communication parameter
US20040196919A1 (en) * 2002-07-31 2004-10-07 Mehta Neelesh B. Space time transmit diversity with subgroup rate control and subgroup antenna selection in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O2005004351A1 (en) * 2003-07-07 2005-01-1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Virtual mimo transmitters, receiver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675853A (zh) * 2002-06-24 2005-09-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Mimo ofdm通信系统的分集传输模式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31762A (en) * 1977-05-16 1978-12-26 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 Buffer storage assignment arrangement for time-division switching systems
US6389000B1 (en) * 1997-09-16 2002-05-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high speed data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carriers
US6198775B1 (en) * 1998-04-28 2001-03-06 Ericsson Inc. Transmit diversity method, systems, and terminals using scramble coding
JP3321419B2 (ja) 1998-09-17 2002-09-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6456647B1 (en) * 1998-12-16 2002-09-24 Lsi Logic Corporation Two step signal recovery scheme for a receiver
US6542302B2 (en) 1999-12-01 2003-04-01 Bushnell Corporation Lens coating to reduce external fogging of scope lenses
US6298092B1 (en) * 1999-12-15 2001-10-02 Iospan Wireless, Inc. Methods of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of wireless systems
JP2001358025A (ja) * 2000-06-12 2001-12-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三相限流器
GB0026208D0 (en) * 2000-10-26 2000-12-13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 decoder supporting multiple inputs
US7120213B2 (en) * 2000-10-27 2006-10-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Using SISO decoder feedback to produce symbol probabilities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hat utilize single encoder turbo coding and transmit diversity
GB0115937D0 (en) 2001-06-29 2001-08-22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4072624A (ja) * 2002-08-08 2004-03-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受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送信装置
JP4602641B2 (ja) * 2002-10-18 2010-12-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信号伝送システム、信号伝送方法及び送信機
EP1903711A3 (en) * 2002-10-18 2008-1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nstellation rearrangement for ARQ transit diversity schemes
KR100461547B1 (ko) * 2002-10-22 2004-12-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디에스/시디엠에이 미모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보다 나은수신 다이버시티 이득을 얻기 위한 전송 시스템
US8208364B2 (en) * 2002-10-25 2012-06-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MO system with multiple spatial multiplexing modes
WO2004102829A1 (en) 2003-05-15 2004-11-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channelization cod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7433661B2 (en) 2003-06-25 2008-10-0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 and reduced bandwidth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724838B2 (en) * 2003-09-25 2010-05-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erarchical coding with multiple antenna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995031B1 (ko) * 2003-10-01 2010-11-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시스템에 적용되는 신호 전송 제어 방법
US7242722B2 (en) 2003-10-17 2007-07-10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ithin an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5039095A1 (en) * 2003-10-21 2005-04-2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im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 low-scattering environments
EP1530333A1 (en) * 2003-11-05 2005-05-11 Siemens Mobile Communications S.p.A. Method for channel estimation in a MIMO OFDM system
US7746800B2 (en) 2003-11-21 2010-06-29 Nokia Corporation Flexible rate split method for MIMO transmission
US7684507B2 (en) 2004-04-13 2010-03-23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select coding mode
JP2009514310A (ja) * 2005-10-28 2009-04-02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可変ダイバーシティ利得を有する多重アンテナ伝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45300A1 (en) * 1999-12-15 2001-06-21 Iospan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wireless systems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and adaptive control for maximizing a communication parameter
CN1675853A (zh) * 2002-06-24 2005-09-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Mimo ofdm通信系统的分集传输模式
US20040196919A1 (en) * 2002-07-31 2004-10-07 Mehta Neelesh B. Space time transmit diversity with subgroup rate control and subgroup antenna selection in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O2005004351A1 (en) * 2003-07-07 2005-01-1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Virtual mimo transmitters, receivers, systems and metho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41320A1 (en) 2016-08-18
EP1943748A1 (en) 2008-07-16
KR101313785B1 (ko) 2013-10-01
US20130070791A1 (en) 2013-03-21
US20080285675A1 (en) 2008-11-20
TW200733603A (en) 2007-09-01
WO2007049208A1 (en) 2007-05-03
US9768846B2 (en) 2017-09-19
CN101297500A (zh) 2008-10-29
TWI410063B (zh) 2013-09-21
JP2009514310A (ja) 2009-04-02
US9325404B2 (en) 2016-04-26
JP2014239445A (ja) 2014-12-18
KR20080060252A (ko) 2008-07-01
US8335272B2 (en) 2012-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7500B (zh) 利用可变分集增益的多天线发射
US20200112463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759944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balance maximum information rate with quality of service in a MIMO system
US20040052315A1 (en) Multi strata system
Collings et al. Low complexity receiver design for MIMO bit-interleaved coded modulation
Salvekar et al. Multiple-Antenna Technology in WiMAX Systems.
KR20080032033A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시공간 터보 채널 코딩/디코딩을 위한방법 및 장치
JP2010219949A (ja) 適応変調システム、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基地局及び適応変調制御方法
Dakdouki et al. Downlink processing algorithms for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Ouertani et al. On the golden code performance for MIMO-HSDPA system
Le Tran et al.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s with space-time codes
Saxena et al. MIMO SYSTEMS: Advance 3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Naik et al. Using space time coding MIMO system for software-defined radio to improve B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olland Ian Deho Finn

Patentee after: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ddress before: Holland Ian Deho Finn

Patentee befor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