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6337A - 数字电视接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字电视接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6337A
CN101296337A CNA2008101144230A CN200810114423A CN101296337A CN 101296337 A CN101296337 A CN 101296337A CN A2008101144230 A CNA2008101144230 A CN A2008101144230A CN 200810114423 A CN200810114423 A CN 200810114423A CN 101296337 A CN101296337 A CN 101296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gital signal
digital
signal streams
streams
receiv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144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6337B (zh
Inventor
汝继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avis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avis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avis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avis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1442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963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96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6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96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63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电视接收系统包括:调谐器,用于接收数字电视射频信号,将数字电视射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流,并通过数据总线将数字信号流发送至计算机;信道解调模块,位于计算机中,用于对数字信号流进行解调,生成经过解调的数字信号流,并将经过解调的数字信号流发送至信道解码模块;以及信道解码模块,位于计算机中,用于对经过解调的数字信号流进行解码,生成经过解码的数字信号流,并将经过解码的数字信号流发送至信源解码单元。通过本发明,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上配备体积小便于携带的接收终端,完全实现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功能,从而实现数字电视的移动便携接收。

Description

数字电视接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电视接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数字电视接收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投入资本巨大、规模庞大的数字电视前端硬件系统而言,接收端用户越多越好。全硬件的接收终端已经不能全面满足受众人群的需要,手机、PC机、移动电脑等一系列利用无线及宽带网络接收的多样化接收终端,直接反映了现有硬件接收数字电视设备的局限性,也全面推动着接收数字电视的软件化产品的研发及生产。
目前的数字电视接收主要依靠机顶盒实现,调谐接收、信道解调、信道解码、信源解码、人机交互等全部采用硬件芯片实现,这样的最大缺点就是机顶盒体积大、质量重,只能放在固定位置使用,非常不利于便携和移动式应用。
目前,信源解码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各种多媒体播放软件都可以支持MPEG-2、AC-3、MUSICAM、MPEG-4、H.264等视音频标准,对其进行视音频解码和解复用。这为实现全软件化的接收系统奠定了重要基础。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字电视接收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字电视接收系统包括:调谐器,用于接收数字电视射频信号,将数字电视射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流,并通过数据总线将数字信号流发送至计算机;信道解调模块,位于计算机中,用于对数字信号流进行解调,生成经过解调的数字信号流,并将经过解调的数字信号流发送至信道解码模块;以及信道解码模块,位于计算机中,用于对经过解调的数字信号流进行解码,生成经过解码的数字信号流,并将经过解码的数字信号流发送至信源解码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字电视接收系统还可以包括:信源解码模块,位于计算机中,用于对经过解码的数字信号流进行信源解码,生成视/音频信号流,并将视/音频信号流发送至计算机中的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其中,信道解调模块包括:增益控制单元,用于利用以下等式分别对数字信号流中的每个数字信号进行增益控制,生成经过增益控制的数字信号流,并将经过增益控制的数字信号流发送至载波恢复单元:log{A(n+1)}=log{A(n)}+α[log{R}-log{|A(n)x(n)|}],其中,x(n)是数字信号流中的第n个数字信号,A(n)是用于对x(n)进行增益控制的增益控制变量,n≥0,A(0)、α、和R分别是预先设置的不同常量;载波恢复单元,用于计算经过增益控制的数字信号流中的各数字信号的相位,并计算参考载波和经过增益控制的数字信号流中的各数字信号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值,并利用相位差值调整压控振荡器的相位,从而对经过增益控制的数字信号流进行载波恢复;时钟恢复单元,用于利用带锁相环的反馈定时误差同步器对经过频率恢复的数字信号流进行时钟恢复,生成经过时钟恢复的数字信号流,并将经过时钟恢复的数字信号流发送至信号均衡单元;以及信号均衡单元,用于利用以下等式对经过时钟恢复的数字信号流进行信号均衡,生成经过信号均衡的数字信号流,并将经过信号均衡的数字信号流发送至信道解码模块:横截滤波器 y n = Σ k = - N N c k x n - k , 其中,xn-k是经过时钟恢复的数字信号流中的第n-k个经过时钟恢复的数字信号,得出使 y n = 1 ( n = 0 ) 0 ( n = ± 1 , ± 2 , · · · , ± N 的滤波器系数ck
其中,带锁相环的误差同步器由Farrow插值器、定时误差检测器、数字环路滤波器、以及数控振荡器四个部分实现。Farrow插值器的输入输出关系遵循以下等式:ZI(k)=(1-μ(k))YI(k-1)+μ(k)YI(k),其中,0≤μ(k)<1,YI(k)是Farrow插值器的输入信号,ZI(k)是Farrow插值器的输出信号。定时误差检测器的输入输出关系遵循以下等式:Vd(k)=ZI(k-1)[sgn(ZI(k))-sgn(ZI(k-2))]+ZQ(k-1)[sgn(ZQ(k))-sgn(ZQ(k-2))]。数字环路滤波器的输入输出关系遵循以下等式:Vc(k)=Vc(K-1)+KpVd(k)+(Ki-Kp)Vd(k-1)。数控振荡器进行以下计算:1)Vo(k)=Vo(k-1)+KoVc(k),2)μ(k)=mod(μ(k-1)+Vo(k-1),其中,Ko为数控振荡器的灵敏度增益常量,mod表示取余。
其中,信号均衡单元由时域均衡器实现。时域均衡器主要由横截滤波器构成。
通过本发明,可以通过再计算机上配备体积小便于携带的接收终端,完全实现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功能,从而实现数字电视的移动便携接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时钟恢复单元执行的时钟恢复算法的原理示意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卷积交织、交织器和解交织器的基本原理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卷积码的实现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数字电视接收系统能对多种标准中规定的单载波和多载波等调制方式进行解调。解调功能主要为正交频分复用(OFDM)。OFDM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方式。其主要想法是将数据分散至许多不同频率且彼此正交的次载波(sub-carrier),使得每个次载波可使用较低的比特率来传输。在传统的频分复用系统中,为使载波之间不会产生干扰,每个载波都分别做滤波处理并确保频谱不重叠。但如此一来,频谱使用没有达到很好的效率。假若将所有次载波的间距均刻意安排使之保持正交性,即使每个次载波的频谱有相当程度的重叠,在接收时仍然可以正确的解调而不会互相干扰。OFDM的调制和解调用逆离散傅立叶变换(IDFT)和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来获得。为了能利用IFFT和FFT达到快速计算的目的,DVB-T标准采用了2N系统,如2048次载波(2k模式)和8192次载波(8k模式)。
DVB-T标准定义的传输信号是以帧(frame)为单位的,每个frame包含68个OFDM符号,每个符号占用时间长度为TS,它包含两部分:TU,用来传输有用数据;TΔ,用来避免符号间干扰,也称为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保护间隔是有用部分的循环前缀,有四种不同的长度选择:1/4TU、1/8TU、1/16TU、1/32TU。长度设定视应用环境需要而定。
传输模式可以分为2k模式和8k模式。对于2k模式,每个OFDM符号包含有2048次载波,但实际上只用了其中1705次载波,其余靠近频带两旁的次载波保留以作为安全频带(guard band)。在这1705个次载波之中只用到1512个次载波来传送QAM或QPSK信号。其余的193个次载波用来传送向导信号(pilot signals),其中包括17个TPS向导信号,45个连续性向导信号,以及131个散布性向导信号。同样地,在8k模式中,每一个OFDM符号包含有8192个次载波,但实际上只使用了其中6817个次载波,而这6817个次载波之中只用到了6048个来传送QAM或QPSK信号,其余的769个次载波用来传送向导信号,其中包括68个TPS向导信号,177个连续性向导信号,以及524个散布性向导信号。
在一个OFDM符号中,TPS向导信号用来传送同步信号、以及一些与传输有关的参数,如编码率(1/2,2/3,3/4,5/6,7/8)、星座图(constellation)类型(PQSK、16-QAM、64-QAM)、保护间隔长度以及传输模式(2k、8k)等信息。连续性向导信号被安排在一些特定次载波上,对于每个OFDM符号而言,连续性向导信号的位置都一样。至于散布性向导信号被安排的位置并不固定,会随着OFDM符号在框里的位置而改变。然而,其位置变化有周期性,在时间轴(或OFDM符号)方向的周期为4,在频率轴(或次载波)方向的周期为12。这些向导信号的位置和值都是已知的,故可以在接收端作为同步和通道估算之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字电视接收系统(如图1所示)中的信道解调模块和信道解码模块完全由软件实现,主要功能是对调谐器输出的数字信号流进行必要的处理,实现解调、载波恢复、时钟恢复、信号均衡、信道解码等功能。
具体地,信道解调模块包括增益控制单元、载波恢复单元、时钟恢复单元、以及信号均衡单元。其中:
增益控制单元,用于对调谐器输送给其的数字信号流中的各数字信号进行增益控制。对数自动增义控制(AGC)用软件实现时的计算公式为:
log{A(n+1)}=log{A(n)}+α[log{R}-log{|A(n)x(n)|}]
其中,x(n)是增益控制单元的输入信号,A(n)是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控制变量;α和R为常量,取值根据设计要求在补偿速度和稳定性之间取折中,当要求补偿速度迅速时,取较大的值,反之,取较小的值。
载波恢复单元,用于对一定范围内的载波频率偏移和相位误差进行纠正,允许调谐系统有一定的频率偏差(±100KHz)和相位噪声(78dBc/Hz@20KHz),以降低对调谐系统的要求。
载波恢复的基本思想是,计算所述经过增益控制的数字信号流中的各数字信号的相位,并计算参考载波和经过增益控制的数字信号流中的各数字信号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值,并利用相位差值调整压控振荡器的相位,从而对经过增益控制的数字信号流进行载波恢复。
时钟恢复单元,用于对一定范围内的定时误差进行纠正,抵抗传输中出现的延迟和模数转换器时钟的误差,允许模数转换器有一定的取样误差(量化要求10bit),并且能够在接收装置位置变化后能够保持接收质量不变。
时钟恢复算法的原理如图2所示。该算法由Farrow插值器、定时误差检测器、数字环路滤波器及数控振荡器等四部分实现。可以看出,它实际上是一个带锁相环的反馈定时误差同步器。符号定时恢复主要是通过不断调整Farrow插值器的参数,使得输出的样点值抽样在每个符号周期的最大值上。该算法工作在2个样点/符号。
其中,Farrow  插值器使用线性插值公式ZI(k)=(1-μ(k))YI(k-1)+μ(k)YI(k),其中0≤μ(k)<1。调整μ(k)的值,即可使样值采样在最佳时刻。定时误差检测器使用以下等式:Vd(k)=ZI(k-1)[sgn(ZI(k))-sgn(ZI(k-2))]+ZQ(k-1)[sgn(ZQ(k))-sgn(ZQ(k-2))]。环路滤波器采用二阶数字环路滤波器,其输入输出关系可表示为:Vc(k)=Vc(K-1)+KpVd(k)+(Ki-Kp)Vd(k-1)。数控振荡器的控制字Vo按照下式每个符号调整一次:Vo(k)=Vo(k-1)+KoVc(k),其中,Ko为数控振荡器的灵敏度增益常量。最后,分数索引μ(k)可按下式更新:μ(k)=mod(μ(k-1)+Vo(k-1),式中mod表示取余。
如果工作在无线环境中,由于比较恶劣的信号传输环境会带来符号间干扰,从而导致接收质量严重下降。如果接收装置处于移动中,那么带来的干扰将是随时间变化的,接收质量会进一步下降。数字电视接收系统对信道传输中出现的时不变或时变符号间干扰进行纠正,即具有自适应均衡功能,消除回波的干扰,使系统能够稳定工作在无线或移动环境中。
在基带传输系统中,除了噪声,符号间干扰是影响传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了克服符号间干扰需要采用均衡器。信号均衡单元进行的信号均衡可以分为频域均衡和时域均衡。
其中,时域均衡器主要由横截滤波器构成,如果滤波器的输入为x(t),输出为y(t),则滤波器可描述为: y ( t ) = Σ k = - N N c k x ( t - kT ) . 对t=nT时刻取样, y n = Σ k = - N N c k x n - k , 时域均衡的目标就是要调整各加权系数ck使得除n=0外y的值均为0,即 y n = 1 ( n = 0 ) 0 ( n = ± 1 , ± 2 , · · · , ± N , 这样就消除了符号间干扰。
由以上式可以得到2N+1个方程,写成矩阵形式,有
x 0 x - 1 · · · x - 2 N x 1 x 0 · · · x - 2 N + 1 x 2 x 1 · · · · · · · · · · · · · · · · · · x 2 N x 2 N - 1 · · · x 0 c - N c - N + 1 · · · c 0 · · · c N - 1 c N = 0 0 · · · 0 1 0 · · · 0 0
或简写成XC=I,解该方程组可求得C。
为了提高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各个数字电视标准都规定了一定的编码方式,因此信道接收系统能对多种标准中规定的编码方式进行解码。
软件信道解码模块包括RS解码、外交织、内码、内交织、网格译码和相位跟踪6部分。
差错控制编码是指在信息码元序列中加入监督码元,从而达到检错或纠错的目的。从差错控制角度看,按信道中加入干扰引起的错码分布规律的不同,信道可以分为三类:随机信道、突发信道和混合信道。在随机信道中,错码的出现是随机的,且错码之间是统计独立的,例如由正态分布的白噪声引起的错码就有这种性质;在突发信道中,错码是成串集中出现的,产生突发错码的原因可能有脉冲干扰和衰落现象等;既存在随机错码又存在突发错码,其两者都不能忽略不计的信道,则成为混合信道。对于不同的信道应采用不同的差错控制技术。
RS码(Reed_Solomen码)是一种多进制的BCH码(Bose-Chaudhuri-Hocquenhem码),在线性分组码中它的纠错能力和编码效率是最高的,DVB-T标准中的RS(204,188,T=16)是RS(255,239,T=16)的截断码。将188字节的数据传送包随机化后,输入编码器,通过RS编码生成16字节的监督元,最后和188字节信息元组成RS码。其码长204字节,可纠8字节长的随机错误或突发错误,每个码元都是有限域GF(256)上的元素。若设m(x)是信息多项式,g(x)是码生成多项式,C(x)是码多项式,整个编码步骤如下。
1)先用X乘m(x),实际上是把信息码后附加(n-k)个“0”。
2)再用g(x)除X,得到商Q(x)和余式r(x),即Xm(x)/g(x)=Q(x)+r(x)/g(x)。
3)编出码多项式C(x)=Xm(x)+r(x)。
交织技术主要是为了纠正信道中的突发错误。在突发信道中,有时会有一连串错误发生,这种错误很可能超过RS编码纠错能力。解决方法是:在编码端,先把属于同一个包的数据分散到数个不同的包中,这称为交织(interleaver);在解码端,把被分散到不同包中的数据恢复到原来的地方,这称为解交织(de-interleaver)。这样,当信道传输中发生一串错误时,这些错误将属于原来不同的包,因此每一个包的错误数就可能减少,于是RS解码器就可以将错误纠正。
交织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块交织(block interleaving)和卷积交织(convolutional interleaving),DVB-T标准采用卷积交织。
卷积交织,交织器和解交织器的基本原理如图3所示。其中,I表示交织深度,输入数据依次进入第0到第I-1通道,并按照各自通道上的延时规律输出,交织器和解交织器相同通道上的延时是互补的,延时之和均为M×(I-1)。这样,经过交织器,数据输出的先后顺序被打乱,经过解交织器后又被重新恢复。
DVB-T的交织标准,DVB-T标准采用的外交织算法为交织深度I=12,M=204/12=17。
为了保证编码端与解码端的同步,每个TS包的同步字节(包括0x47和0xbf)总是进入第0通道。
内码和卷积码,DVB-T的内码采用卷积码。卷积码是一种有记忆的编码,在任意给定的时间单元,编码器的n个输出码字不仅与此时间单元的k个输入有关,而且也与前m个输入有关。目前国际上很多通信系统中首选的标准卷积码为(2,1,6)码,子生成元为(171,133)均为8进制,并通过一个凿孔单元对(2,1,6)码删余,还可实现高码率传输,例如2/3,3/4等码率的卷积码。图4为主卷积码的实现原理图。编码器由一个长度为6的移存器和模2加法器组成,一个位元的输入将产生2个位元的输出,其编码效率只有1/2,为了提高编码效率,可以用打孔器有规则的选择所产生的2个位元的其中之一或全部。在DVB-T标准中,共提供了5种码率选择1/2,2/3,3/4,5/6,7/8。下表列出了不同码率对用的位元传输顺序。
Code rate   Transmitted sequence
1/2   X1 Y1
2/3   X1 Y1 Y2
3/4   X1 Y1 Y2 X3
5/6   X1 Y1 Y2 X3 Y4 X5
7/8   X1 Y1 Y2 Y3 Y4 X5 Y6 X7
维特比解码算法,卷积码的解码有两类方法,代数解码和概率解码。维特比(Viterbi)解码算法是一种概率解码算法,在码的约束长度较小时,它比序列解码算法效率更高,速度更快,解码器也较简单,因而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数字通信系统。它的基本想法是最大似然算法:把接收序列与所有可能的发送序列比较,选择一种码距最小的序列作为发送序列。
内交织器共有两种工作模式:非层次结构(non-hierarchical)模式和层次结构(hierarchical)模式。它包括一个以位元为处理单位的位元交织器(bit-interleaver)和以符号(symbol)为处理单位的符号交织器(symbol interleaver)。
数据传送之前会编码成QPSK、16-QAM或64-QAM等信号。由于每一个QPSK、16-QAM和64-QAM符号分别包含有2个、4个和6个位元的信息,内编码器所产生的位元流会依据所使用的调试方式被de-multiplexed成2个、4个或6个次位元流(sub-streams)。每一个次位元流都会做不同的位元交织处理。因此,连续的位元会被分配到不同的符号。
符号交织器是将各符号对应(mapping)到OFDM符号中不同的次载波(sub-carrier)。
以上的差错控制编码和解码,与发送端调制和接收端解调是分开的。早在1974年Massey根据Shannon信息论,首先证明了将编码与调制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时的最佳设计,可以大大改善系统的性能。Ungerboeck、金井秀树等在70年代后期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并于1982年提出了利用码率为k/(k+1)的格状(Trellis)码(卷积码),将每一码段映射为具有2k+1个调制信号集中的一个信号。在接收端,信号解调后经反映射,变换为卷积码的码序列,并送入VB解码器解码。这是一种调制与编码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不增加带宽和相同的信息速率下可获得3~6dB的功率增益,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由于调制信号可以看成是网格码,故这种体制就称为网格编码,并简记为TCM。
之前的纠错编码理论通常用汉明距离来描述分组码或卷积码的抗干扰性能,而在TCM中,由于系统的误码率取决于信号序列之间的欧几里德距离,故编码的作用就是要增加这个距离,从而改善系统的抗误码率性能。不过,当调制与编码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时,对于具有最大汉明距离的卷积码,已调信号不一定具有最大欧氏距离。因此,TCM方式的关键问题是针对不同的调试方式,寻找具有最大自由欧氏距离的卷积码。
综上所述,软件化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出现,将适应大部分接收终端,包括手机、PC机、和移动电脑等,从而降低数字电视接收端的建设成本,使受众在较少的资本投入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物质资源,达到接收数字电视信号的目的,从而在最少资源的投入中,顺利地实现广电的数字化改造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数字电视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谐器,用于接收数字电视射频信号,将所述数字电视射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流,并通过数据总线将所述数字信号流发送至计算机;
信道解调模块,位于所述计算机中,用于对所述数字信号流进行解调,生成经过解调的数字信号流,并将所述经过解调的数字信号流发送至信道解码模块;以及
所述信道解码模块,位于所述计算机中,用于对所述经过解调的数字信号流进行解码,生成经过解码的数字信号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电视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信源解码模块,位于所述计算机中,用于对所述经过解码的数字信号流进行信源解码,生成视/音频信号流,并将所述视/音频信号流发送至所述计算机中的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电视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解调模块包括:
增益控制单元,用于利用以下等式分别对所述数字信号流中的每个数字信号进行增益控制,生成经过增益控制的数字信号流,并将所述经过增益控制的数字信号流发送至载波恢复单元:log{A(n+1)}=log{A(n)}+α[log{R}-log{|A(n)x(n)|}],其中,x(n)是所述数字信号流中的第n个数字信号,A(n)是用于对x(n)进行增益控制的增益控制变量,n≥0,A(0)、α、和R分别是预先设置的不同常量;
所述载波恢复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经过增益控制的数字信号流中的各数字信号的相位,并计算参考载波和所述经过增益控制的数字信号流中的各数字信号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值,并利用所述相位差值调整压控振荡器的相位,从而对所述经过增益控制的数字信号流进行载波恢复;
所述时钟恢复单元,用于利用带锁相环的反馈定时误差同步器对所述经过频率恢复的数字信号流进行时钟恢复,生成经过时钟恢复的数字信号流,并将所述经过时钟恢复的数字信号流发送至信号均衡单元;以及
所述信号均衡单元,用于利用以下等式对所述经过时钟恢复的数字信号流进行信号均衡,生成经过信号均衡的数字信号流,并将所述经过信号均衡的数字信号流发送至所述信道解码模块:采用横截滤波器 y n = Σ k = - N N c k x n - k , 其中,xn-k是所述经过时钟恢复的数字信号流中的第n-k个经过时钟恢复的数字信号,得出满足 y n = 1 ( n = 0 ) 0 ( n = ± 1 , ± 2 , . . . , ± N 的滤波器系数ck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字电视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锁相环的误差同步器由Farrow插值器、定时误差检测器、数字环路滤波器、以及数控振荡器四个部分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字电视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Farrow插值器的输入输出关系遵循以下等式:ZI(k)=(1-μ(k))YI(k-1)+μ(k)YI(k),其中,0≤μ(k)<1,YI(k)是所述Farrow插值器的输入信号,ZI(k)是所述Farrow插值器的输出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电视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误差检测器的输入输出关系遵循以下等式:Vd(k)=ZI(k-1)[sgn(ZI(k))-sgn(ZI(k-2))]+ZQ(k-1)[sgn(ZQ(k))-sgn(ZQ(k-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字信号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环路滤波器的输入输出关系遵循以下等式:Vc(k)=Vc(K-1)+KpVd(k)+(Ki-Kp)Vd(k-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字信号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振荡器进行以下计算:1)Vo(k)=Vo(k-1)+KoVc(k),2)μ(k)=mod(μ(k-1)+Vo(k-1),其中,Ko为所述数控振荡器的灵敏度增益常量,mod表示取余。
CN2008101144230A 2008-06-02 2008-06-02 数字电视接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63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44230A CN101296337B (zh) 2008-06-02 2008-06-02 数字电视接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44230A CN101296337B (zh) 2008-06-02 2008-06-02 数字电视接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6337A true CN101296337A (zh) 2008-10-29
CN101296337B CN101296337B (zh) 2011-06-08

Family

ID=40066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1442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6337B (zh) 2008-06-02 2008-06-02 数字电视接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9633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6290A (zh) * 2010-06-29 2012-01-11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移动电视终端的移动状态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3281560A (zh) * 2013-06-08 2013-09-04 无锡北斗星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卫星数字电视节目播放质量检测系统
CN103327402A (zh) * 2013-06-08 2013-09-25 无锡北斗星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tsc电视节目实时播放故障分析装置
CN104821791A (zh) * 2015-05-15 2015-08-0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基于自适应均衡且具有校频功能的解调器装置
CN108702219A (zh) * 2016-03-08 2018-10-23 骁阳网络有限公司 降低相位失真影响的自适应星座图
WO2020073387A1 (zh) * 2018-10-12 2020-04-16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基于级联卡尔曼滤波器减少噪声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6290B (zh) * 2010-06-29 2014-03-12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移动电视终端的移动状态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2316290A (zh) * 2010-06-29 2012-01-11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移动电视终端的移动状态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5120340A (zh) * 2013-06-08 2015-12-02 孔涛 Atsc电视节目实时播放故障分析装置
CN103327402A (zh) * 2013-06-08 2013-09-25 无锡北斗星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tsc电视节目实时播放故障分析装置
CN104243981A (zh) * 2013-06-08 2014-12-24 无锡北斗星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卫星数字电视节目播放质量检测系统
CN103281560A (zh) * 2013-06-08 2013-09-04 无锡北斗星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卫星数字电视节目播放质量检测系统
CN104243981B (zh) * 2013-06-08 2016-04-27 青岛橡胶谷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卫星数字电视节目播放质量检测系统
CN103327402B (zh) * 2013-06-08 2016-06-15 海安华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Atsc电视节目实时播放故障分析装置
CN105120340B (zh) * 2013-06-08 2016-07-20 青岛青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Atsc电视节目实时播放故障分析装置
CN104821791A (zh) * 2015-05-15 2015-08-0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基于自适应均衡且具有校频功能的解调器装置
CN104821791B (zh) * 2015-05-15 2017-08-2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基于自适应均衡且具有校频功能的解调器装置
CN108702219A (zh) * 2016-03-08 2018-10-23 骁阳网络有限公司 降低相位失真影响的自适应星座图
CN108702219B (zh) * 2016-03-08 2023-03-28 骁阳网络有限公司 用自适应星座图对光传输数据进行编/解码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73387A1 (zh) * 2018-10-12 2020-04-16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基于级联卡尔曼滤波器减少噪声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6337B (zh) 201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4496B (zh) 使用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和星座映射的数据传输
KR100247373B1 (ko) 신호 송신 장치, 신호 수신 장치, 및 신호 송수신방법
CN102484631A (zh) 使用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和星座映射的数据接收
CN101296337B (zh) 数字电视接收系统
CN101119353A (zh) 基于ldpc编码的tds-ofdm通信系统发射机
US9077576B2 (e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with variable bit loading and time and/or frequency interleaving
KR20080105934A (ko) 가변적으로 부반송파 인터리빙된 ofdm 부반송파를송수신하는 ofdm 송수신 장치 및 그 방법
Jacob et al. Bit error rate analysis of coded OFDM for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system, employing parallel concatenated convolutional turbo codes
US9130811B2 (e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interleaving
Armada et al.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nd simulated performance of a DVB-T digit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ystem
Kaur et al.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BPSK, QPSK and 16-QAM modulation schemes in OFDM system using Reed-Solomon codes
Haque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wireless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under various concatenated FEC channel-coding schemes
Kumar et al. Serial concatenated convolution codes for coded OFDM in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environment
Mubarak Implementation of COFDM Reed Solomon using TMS320C6713
Štukavec et al. Performance of hiearichcal modulation in DVB-T
Qazi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rror Correcting Techniques for OFDM Systems
Dassi et a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Digital Radio Mondiale System Using Non Uniform Constellations
Bandari et al. Convolutional codes for MGFDM system
Rao et al. TURBO coded OFDM 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Mulyono et al. ON THE DESIGN OF BCH CODES POLYNOMIALS FOR DIGITAL TELEVISION DVB-T2 BROADCASTING SYSTEMS
Lokesh et al. An Overview of Channel Coding For OFDM System
Shrimali et al. VHDL implementation of low power turbo coded OFDM physical lay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im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n demodulation of the base layer in the AT-DMB system
CN102571278A (zh) 用于解码以帧接收的数据的方法以及装置
Tandiya Constant-Envelope Modulation Schemes with Turbo Cod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