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29B - 直流高压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直流高压发生器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29B
CN1012929B CN 85106529 CN85106529A CN1012929B CN 1012929 B CN1012929 B CN 1012929B CN 85106529 CN85106529 CN 85106529 CN 85106529 A CN85106529 A CN 85106529A CN 1012929 B CN1012929 B CN 10129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direct current
voltage
capacitor
current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8510652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85106529A (zh
Inventor
菱城秀夫
小野寺俊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filed Critical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Priority to CN 8510652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929B/zh
Publication of CN85106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51065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29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Television Scann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直流高压发生器,其中回扫脉冲加至由n个二极管和(n-2)个电容组成的倍压整流电路上,该发生器包括将上述n个二极管分给第一和第二二极管预定组件的装置;将上述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之一与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某一侧连接的装置,而另一组件接其另一侧;将接好的二极管组件另一端接在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一端的装置;以及将电容器组的一端与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一端和另一端相连的装置。

Description

本发明是关于将回扫脉冲加在倍压整流电路上来产生直流高压的直流高压发生器,特别是关于给电视机,字码显示装置,图形显示等装置中的阴极射线管(CRT)(图象接收管)提供阳极电压的直流高压发生器。
当CRT工作的时候,它要求有一个较高的阳极电压。因此,各种应用CRT的装置中都设置有直流高压发生器。
最近随着新型中间设备和装置的广泛应用把CRT用作人机系统的接口的各种显示装置得以广泛使用。
尤其是在容纳了大量要显示信息的高级字码显示装置或图形显示装置中,如果再生图象中出现了失真,要看清图象是极其困难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各种倍压整流装置得到发展,并被用作直流高压发生器。但是就这些装置的性能和成本而言,有优点,也有缺点。
作为一个典型例子,图31表示了一个常规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它包括一个激励变压器T1,一个逆程变压器T2,一个行偏转输出晶体管X,一个阻尼二极管D,一个谐振电容C,一个行偏转线圈Lh,一个S型校正电容器Cs,逆程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N1,次级绕组(高压绕组)N2,一个用以降低高压负载变动的旁路电阻R,图象接收管的管壁电容器Cd,以及电源Vcc。做为一个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连接的倍压整流电路,图31所示电路结构,采用了一个二倍压整流电路1。它包括二极管D1-D3和电容器C1-C3等。电路中电阻Rs的功能是保护整流电路元件和水平输出晶体管不受CRT 放电影响,也是为了减小按照帧信号变化的阳极电流突变而引起的高压输出的变化。
在图31所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在回扫期间当具有图33中a点电位的回扫脉冲在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绕组端a产生出来时,二极管D1由E1的正向电压导通;并且接在二极管D1负端b点上的电容器C1由电压E1充电,从而端电压将为E1。
在扫描期内,当前述二极管D1截止时,电容器C1中所充的电荷通过二极管D2放电,而电容器C2充电到电压E1。
接下去,当回扫期再次出现时,C点上2(E1+E2)脉冲迭加在电容C2的所充电电位上,结果,二极管D3导通;接在d点的电容器C3充电至(2E1+E2)的电位。
以此方式,在图31所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大约为回扫脉冲电压两倍的电压(2E1+E2)通过电阻器Rs加在了CRT的阳极。但是,由于在图31中的电容器C3上加有与CRT阳极电压同样高的高压,则前述电容器C3必然是很大并且功率大到足以经受上述高压,因此也就很贵。这就是实现体积小,重量轻,并且又便宜的直流高压发生器的障碍。
为解决图31所示直流高压发生器中指出的问题,一种广泛使用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作为直流发生器中的二倍压整流电路,采用了图32中框2内的电路形式。图32中框2内的电路取消了用于图31所示二倍压整流电路中承受高压的昂贵的电容器C3。
采用了图32所示电路作为二倍压整流电路的直流高压发生器的工作与图31所示直流高压发生器的工作情况相似,其中,在d点产生的电压(2E1+E2)经过电阻Rs在CRT的管壁电容Cd上充电,为回扫脉冲电压两倍的电压(2E1+E2)加在CRT的阳极。但是,在使用图32所示二倍压整流电路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由于二极管D3 对脉冲电压(E1+E2)整流的峰值电流流入电阻Rs,而产生一很大的电压降。例如,当允许1mA的平均电流流入Rs时,电阻Rs的阻值与电压降之间的关系如图35中曲线Va所示。
现在,如使用高于10KΩ的电阻Rs时,在出现小电流变化的帧的情况下,因为电阻Rs和电容Cd决定的滤波器时间常数的增加,当阳极电流按帧信号突变时,帧失真得以减少。另一方面,在出现大电流变化的帧的情况下,由于电阻Rs存在的电压降,高压变化增加,从而加大了帧失真。因此,不可能给用于视听相应形式的电视机,办公室自动化设备的终端装置或类似设备的显示装置带来特别有用的性能,这要求更高的质量。
在常规的科克罗夫特型倍压整流电路,象图31所示二倍压整流电路或图32所示的二倍压整流电路,当产生回扫脉冲的开关电路(图31中逆程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端的驱动电路)在回扫脉冲关断期间,未级中的二极管(图示实施例中,二极管D3)对应于图34所示的回扫脉冲电压E1而导通。而在其出现期间,由于阳极端电位低于其阴极端电位,二极管D3置于不导通状态。因此,在脉冲出现期间产生的瞬变分量A电流也被截止。但是瞬变分量A的电流在输出电路中并不衰减,因此,处于瞬变分量的振幅之顶部和底部时,在光栅上便产生了黑白纵向条纹,使帧的质量极度恶化。进一步的缺点是,即使用电阻Rs也无法减少前述瞬变分量。(无需说,产生的瞬变分量的振幅是随着所用的逆程变压器而变化。)
由于声象型通讯,电码多程序通讯,公共事务图象监视接收机等的广泛应用,日益需要高质量的彩色电视机(后面,电视称TV)随着这一趋向,也由于直流高压发生电路足以影响彩色TV的图象质量。高压负载变化,跳动,不必要的幅射等都要减小。此外,就其外观而言,电路要求要小,重量要轻。更进一步说,从实际出发,也可用于普通TV 的上述这类电路,便宜是其重要条件之一。
通常,彩色TV的CRT阴极电压是对从逆程变压器获得的回扫脉冲进行整流获得的。大多数普通电路采用配备了绕有若干绕组的高压绕组的逆程变压器,但是,这种具有上述结构的逆程变压器结构上很难避免庞大的缺点,此外,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之间的泄漏电感,以及高压绕组的分布电容增加,从而降低了由泄漏电感和分布电容决定的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瞬变跳动分量频率(自谐振频率)。因此就很难通过将瞬变分量设定在特殊的是回扫脉冲基频的奇次频率,象5次,9次,13次,17次频……,来组成高压负载变动小、瞬变分量幅值小的直流高压装置。
从前面所说的来看,过去,用于逆程变压器要做得小或行偏转频率选得高的装置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采用了例如高压绕组匝数少的逆程变压器,使得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中产生所要求阶次的奇次高次谐波;从而在高压绕组中产生出具有高频的跳动成份;从逆程变压器输出的回扫脉冲加在科克罗克式直流高压发生电路上影响了倍压整流,并从科克罗克式直流高压发生电路中获得了具有所需电压值的直流高压。但是仍很难做成高压负载变动小、瞬变分量幅值小、又易于得到预定直流高压的直流高压发生器。
本发明人以前曾提出过一种直流高压发生器(一种克服了上述缺陷的直流高压发生器,日本专利申请第47575/1983号)。其中具有按照直流电流流入高压绕组的方向相同的连接极性接在了高压绕组的绕组之起始端和终了端的二极管。包括初提到的二极管的多个二极管和电容器连结起来,高压绕组装在倍压整流电路中部,从而跳动成份的频率调到回扫脉冲的高次奇数倍频率值,以改进高压负载变动和跳动,如图36所示。上述提出的发生器的工作结果已得以证实,一般用CRT显示的装置(象普通电视机)已取得良好效果。
更特别的是,图36所示的和本发明人提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包括激励变压器T1,逆程变压器T2,水平偏转输出晶体管X,阻尼二极管D,谐振电容器C,水平偏转线圈Lh,S型校正电容Cs,逆程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N1,次级绕组N2,用来减少高压负载变动的电阻R,图象接收管的管壁电容Cd,电源Vcc,以及水平幅度调整线圈Lw。在图36所示电路布局中,连在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上并由逆程变压器T2提供输出脉冲的倍压整流电路1′包括二极管D23,D24,D22和D21,以及电容器C21和C22。
在图36中,构成一组二极管的二极管D22和D21中的二极管D22的阴极接在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之绕组起始点;而二极管D21的阳极通过接地端E接在一个电位参考点上。构成另一组二极管的二极管D23和D24中的二极管D23之阳极接在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之绕组终端,而高压输出端HT接在二极管D24之阴极。
构成二极管组的二极管D22和D21,以及构成另一组二极管组的二极管D23和D24是按它们连接极性决定的,以便具有与流入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之绕组的直流电流相同的连接极性。
电容器C22接在逆程变压器T2之高压绕组N2的起始端和一个节点之间。该节点在属于接在逆程变压器T2中高压绕组N2的绕组终端上二极管组的二极管D23的阴极和二极管D24的阳极之间。电容C21接在逆程变压器T2之高压绕组N2的终端和一节点之间。该节点在属于接在逆程变压器T2之高压绕组N2终端上的二极管组的二极管D22的阳极和二极管D21的阴极之间。
在图36所示的和本发明人以前提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分别接在逆程变压器T2之高压绕组各端上的电路是相对逆程变压器T2之高压绕组N2的中心部分对称安排。所以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 中的中性点约在逆程变压器T2之高压绕组N2的1/2圈位置上。
就是说,由于逆程变压器T2之高压绕组N2中形成的中性点位置位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接地电容被等分的一点上,此时,连接在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两个相反端上的电路基本上具有与图38所示电路相同的结构。两边电路的对地电容也基本互相相等,形成在逆程变压器T2之高压绕组N2的中性点位置实际上几乎正在逆程变压器T2之高压绕组N2的绕组的1/2圈位置上。
在以前提出的图36所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如为旁路电阻R不存在状态,即不加负载状态,形成在逆程变压器T2之高压绕组N2中的回扫脉冲输出波形如图37所示,回扫脉冲的峰值部分A出现高频分量(fr=1/2π Ll·Cd )迭加的凹凸不平的形状,实际上是由低压绕组N1和高压绕组N2之间的泄漏电感Le和高压绕组端的寄生电容Cd确定的,即瞬变分量。瞬变分量BVp-p也出现在扫描期开始部分,所说瞬变分量形成在波形从回扫期转移到扫描期的变化时期,相对中心扫描期电位振荡;因此,大约半个幅度加在所示的电压V2上。
当具有图37所示的波形的电压加在图36所示电路的二倍压整流电路中,在直流高压输出端HT获得的电压EHT,瞬变比K和瞬变分量B之间的关系由下列方程给出:
EHT=4Vi+2(V2+ (B)/2 )……(1)
K= B V 1 +V 2 + B 2
(V2)/(V1) =0.11 …(3)
从方程(2)中得,
B= (2K(V1+V2))/(2-K)
∴ (B)/2 = (K(V1+V2))/(2-K) ……(4)
从方程(3)和(4)中得
V2+ (B)/2 =0.11V1+ (K(V1+0.11V1))/(2-K)
=V1(0.11+ (1.11×K)/(2-K) )……(5)
方程(2)中的K通常称为“瞬变比”,这是用来获得图37中所示波形高度和B部分高度的比值。方程(3)中所示的V2/V1,在图37所示回扫脉冲波形没有瞬变存在时,其关系大约为V2/V1=1/8。
当电子束电流逐渐流动时,直流高压输出端HT的电压EHT降低如图17中曲线①所示。直流高压输出端HT的电压EHT在电子束电流的小范围内变化很大,这种直流高压输出端HT的电压变化对于电子束电流1mA的变化为2.43KV;对于电子束电流最初200μA的变化为2.17KV。
这是由于当负载变化的时候,回扫脉冲的峰值部分A的凹凸不平部分变化很大(它的导通角很小,换句话说,内阻很大)和瞬变分量B的幅值变化很大。方程(1)中的V1和B变化也很大如表1所示。
在表1中,对于每一电子束电流取电压V1和电压(V2+B/2)的值,这是基于图38中曲线①测得的高压输出电压EHT,由方程(1)和(5)得到的。这受电子束电流很小部分的电压V1变化的重大影响,就是说,受回扫脉冲峰值部分变化的影响。当峰值电流增加时,回扫脉冲的峰值部分的尖部消失了,回扫脉冲的脉冲宽度加宽,因此,电压V1
Figure 85106529_IMG2
的变化减小。
另一方面,电压(V2+B/2)也增加了它的变化量达到电子束电流约为200μA,此处跳动减少。
为了改进上述几点,在直流高压端HT接有旁路电阻R,并允许电流流入旁路电阻R即致当使流入CRT的电子束电流是零时,倍压整流电路的负载也不为零,从而减少了负载变化的影响,如图38中曲线②,③和④表示。
如上所述,在常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为了获得没有任何图象失真的高质量重放图象,需要昂贵的电容器;并且没有给直流高压发生器配备防止由于瞬变造成的黑白条纹干扰的设备。
进一步说,为了获得稳定清晰的图象,要求减小由于CRT阳极电流(电子束电流)变化引起的阳极电压(高压)的负载变化(由于电子束电流变化引起的高压输出变化),和光栅跳动,此外,重要的要求之一是为了生产成本低的显示装置,即使水平偏转频率和显示屏尺寸等方面有所不同,仍可使用一种或同种逆程变换器,使之能成批生产。
为了符合这类要求,特别是用于电子束电流较小的装置中,(象字母显示器)有必要减小电子束电流小的区域的高压负载变化。如图38中曲线③所示减小旁路电阻R的阻值以增加旁路电流是很必要的。但是,又提出了一个问题,由于在高压部分设置了旁路电阻R,产生热而导致的绝缘性恶化使可靠性降低。流过旁路电阻的功率损失增加,此外,还要用大型电阻器。
对应于旁路电阻R值是100MΩ时电子束电流值变化的高压输出变化示于图38中的曲线③。在电子束电流值小的部分的高压输出变化也小,但这种情况中,瞬变比是4%示于图39的曲线③,在电子束电流小的帧中,光栅跳动显然要使图象质量恶化。
如果旁路电阻值是50MΩ的话,高压输出相对电子束电流的变化由图39中曲线④表示。在这种情况中,瞬变比是2%,由图39中曲线④所示,即使在电子束电流小的帧中光栅跳动值也不会发展到影响实际的使用。与图38中曲线③所表示的高压输出相对电子束电流值的变化(此时旁路电阻值为100MΩ),比较图38中曲线④所示的高压输出对于电子束电流值变化是增加了。此外,对于实际应用来说旁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也不合适,在旁路电阻R值为100MΩ的情况下,功率为4.7W,而在旁路电阻R值为50MΩ的情况下,功率是9.5W,这大约为前者的两倍。
如上述,在以前提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甚至装置在特定的频率上工作,也很难使光栅瞬变跳动减小到目前所要求的水平。正如从图39中曲线①至④上可了解到的,作为目前提出的问题,为了生产多种显示装置(不是只生产成本低,交货期短的显示装置),和同式样的逆程变压器安装,而且工作在水平偏转频率(扫描行数)一定范围内,例如从15.6KHz到25KHz的线路板件宜于成批并随时生产以能够短期按要求交货,就要把部件标准化。另外,为了使普通电视机也能用作个人计算机的终端装置,当电视接收节目时,帧的显示尺寸大约易于过扫描5%,而当电视机用作个人计算机的终端装置时,帧的显示尺寸与前者相反易于欠扫描,为使用提供了方便。至此,设置了与偏转线圈串联的水平振幅控制线圈Lw,使得,线圈Lw的电感可以改变,以改变帧的显示尺寸。上述要求又增加了。然而,即使试图满足上述各要求,水平偏转输出的脉冲宽度(基本频率)发生变化,而且瞬变跳动分量的频率和基本频率的关系偏离了最佳点;因而,跳动的幅值增加,高压负载变化的特性变差。所以,即便旁路电流略微加大一点,光栅跳动也无法完全消除。在水平偏转频率不同的设备中,和帧的显示尺寸变化很大的系统中,特别是在用于欠扫描的系统中,可以看到帧的左边一部分出 现许多光栅跳动,光栅跳动较明显。普通逆程变压器用于上述这类应用的作法就其性能和可靠性以及经济观点来看,由于该变压器体积大,功耗大,是很难采用的。
依据本发明给出的一种直流高压发生器,其中回扫脉冲加在一个用来产生直流高压的倍压整流电路上。该电路是由n个二极管(这里n为4,6,8,10,12……)和(n-2)个电容组成。这一发生器的结构包括:将所说n个二极管分置于第一二极管组件和第二二极管组件的预定组件(每一组件含有两个以上的二极管以形成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将所说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的一端接在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任意一端,并将所说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的另一端接在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另一端上,使之具有与流入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直流电流相同的连接极性;把连接好的二极管组件的另一端接到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一端上;以及将具有两个以上电容器的各个电容器组之一端接在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一端和另一端上,从而各个电容器组与第一和第二组件一起形成了倍压整流电路,而电容器组的另一端接在第一和第二组件中预定二极管之间的一个节点上,由此接在逆程变压器之高压绕组一端的第一二极管组件和接在逆程变压器另一端的第二二极管组件分别具有以相同联接极性串联的偶数个二极管,在具有多于三个二极管之间的节点的二极管组件的情况中(如有四个以上二极管串联的二极管组件),形成倍压整流电路的电容器接在从两端数起的奇数节点之间上,和偶数节点之间上;在第一二极管组件中,一个电容接在从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一头数起的第一二极管组之间的一个节点和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另一端之间;在从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一头数起的第二二极管组中的节点存在的情况下,一个电容器接在第二节点和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一端之间;同样在第二二极管组件中,一个电容器接在从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一边数起的第一二极管组之间的一个节点和逆程变压器高压绕 组的另一端之间;从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一边数起的第二二极管组之间的节点存在的情况下,电容器接在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另一端和第二节点之间,在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一端产生的回扫脉冲加在第二二极管组件未级中的二极管之正极侧,使得所说二极管在回扫脉冲发生开关电路的截止期的终点邻近处起到导通期(光栅扫描期)导通;以及一只或多只电阻串联连接在未级二级管之正极侧和负极侧的一个端点或两个端点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提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回扫脉冲加在一倍压整流电路上,该电路由n个(n为5,7,9,11,13……)二极管和(n-2)个电容器构成,以产生直流高压,该发生器的结构包括:将所说n个二极管中的(n-1)个二极管分配在具有两个以上二极管的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中,形成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的预定组件;将所说n个二极管的余下的(n-(n-1))个二极管与形成电路组件的所说(n-2)个电容器之一串联;将所说电路组件接在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使之在回扫脉冲扫描期间内具有能够把电压整流的联接极性;将所说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之一接在用于所说电路结构中的二极管的正极侧,并将所说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中另一个接在用于所说电路组件结构中的二极管之负极侧,使之具有与流入此电路组件结构中使用的二极管的直流电流相同的联结极性;把连接好的二极管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到用在电路组件结构的二极管的另一端;将各个电容器组(每个包括多个电容器)的一端接在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的相应一端或在所说电路组件中使用的二极管之正极和负极的相应一侧;以及将电容器其余的端接在所说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中预定二极管之间的一个节点上,使所说各电容器组与所说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一起组成倍压整流电路,从而连接在所说电路组件中二极管之正极侧的第一组件和连接在所说二极管之负极的第二组件分别包含以相同连接 极性串联的偶数个二极管;在二极管之间具有三个以上节点的二极管组件的情况中,组成倍压整流电路的电容器接在从两端数起的奇数节点之间和偶数节点之间;在第一二极管组件中,一个电容器接在一个节点和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的另一端或所说二极管的负极侧之间,该节点处于所说电路组件结构中二极管之正极侧数起的第一二极管组之间;当一节点处于从所说二极管的正极侧数起的第二二极管组之间时,一个电容器便接在第二节点和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的一端或所说二极管的正极侧之间;同样在第二二极管组件中,一个电容器接在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的一端或所说二极管的正极侧和一节点之间,该节点处于从所说电路组件结构中二极管的负级侧数起的第一二极管组之间;在处于从所说二极管的负极侧数起的第二二极管组之间的节点存在的情况下,电容器接在第二节点和所说二极管的负极侧或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的另一端之间;在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一侧产生的回扫脉冲加在所说二极管组件的未级上的二极管之正极侧上,使所说二极管在逆程脉冲产生开关电路的截止期的终点邻近处到导通期(光栅扫描期)导通;一个电阻或多个电阻串接在未级二极管的阴极、阳极端之一或两端。
本发明又提出了一个直流高压发生器,其中加有回扫脉冲的倍压整流电路是由n个(n为5,7,11,13)二极管和(n-2)个电容器组成以产生直流高压,该发生器的结构包括:将n个二极管中的(n-1)个二极管分置于含有一个以上二极管的第一二极管组件和含有一个以上二极管的第二二极管组件的预定组件中;将剩余的(n-(n-1))个二极管与(n-2)个电容器中的((n-2)-(n-3))个电容器串接,和将一电阻与所说电容器并联以形成电路组件;将所说线路组件接在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使之在回扫脉冲扫描期间内具有能把电压整流的联接极性;将所说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之一连在电路组件结构中所用二极管的正极侧,和将所说第一和 第二二极管组的另一组接在电路组件结构中所用的二极管的负极侧,使之具有与流入所说线路组件结构中二极管的直流电流对应的相同极性;将接在电路组件结构中二极管正极的二极管组之另一端连接在一个参考电位点上;将各组电容器(每组含有一个以上电容器)的一端接在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的另一端或接到电路组件结构中所用二极管的正极侧和负极侧;以及将电容器组另一端接在所说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的二极管和预定二极管之间的一个节点上,致使各电容器组与所说第一和第二二极管一起组成倍压整流电路。
在本发明中,还提供了一种直流高压发生器,其中加有回扫脉冲的倍压整流电路是由n个(n为4,6,8,10……)二极管和(n-2)个电容器组成以产生直流高压,该发生器的结构包括:将所说n个二极管中的(n-1)个二极管分置于含有一个以上二极管的以形成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第一组和第二组的预定组件上;将所说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之一接在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相应一端,以及将所说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的另一组接在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另一端上,使之具有与流入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的直流电流相同的极性;将连在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一端上的二极管组的另一端接在一参考电位点上;以及将各电容器组(每组具有一个以上电容器)的一端接在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相应端上,并将电容器之另一端接在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中预定二极管之间的一个节点上;使所说各电容器组可以同所说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一起构成倍压整流电路,从而使电路组件接在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所说的电路组件由与电阻并联的电容和当回扫脉冲期间具有能把电压整流的联接极性的二极管组成。
本发明提出的另一个直流高压发生器,其中加有回扫脉冲的倍压整流电路由n(n为4,6,8,10……)个二极管和(n-2)个电容器组成以产生直流高压,该发生器的结构包括:将n个二极管中的第 (n-1)个二极管分置在含有一个以上二极管的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的预定组件中,以形成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将所说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之一接在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相应一端上,并将所说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的另一端接在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的另一端,使之具有与流入所说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的直流电流相同的极性;将与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一端相连的一组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到参考电位点上;将每组含有一个以上电容器的各电容器组连接在所说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一端和另一端,而将电容器之另一端接在所说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中预定二极管之间的节点上,致使所说各电容器组可以与所说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一道构成倍压整流电路;以及连接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线路组件;所说的电路组件由与电阻并联的电容和当回扫脉冲期间具有能把电压整流的联接极性的二极管,并在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中间形成中性点组成结构,从而一个电阻接在带有中性点的高压绕组两端,以及一个电阻网络接在所说电阻的实际中性点的位置和地电位之间,来调整从所说电阻网络来的所需直流高压。
在本发明中,提出的又一个直流高压发生器,其中回扫脉冲加在一个倍压整流电路上,它是由n(n为4,6,8,10……)个二极管和(n-2)个电容器组成以产生直流高压,该发生器的结构包括:将n个二极管中的(n-1)个二极管分置于含有一个以上二极管的第一组和第二组的预定组中,以形成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将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之一接在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相应一端上,以及将所说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的另一端接在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的相应一端,使之具有与流入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的直流电流的相同极性;将接在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上的二极管组的另一端接在参考电位点;将含有一个以上电容器的各电容器组接在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的一端和另一端,并且将电容器组另一端接在处于所说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中的预定二极管之间的节点上,使得所说各电容器组和所说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一起构成倍 压整流电路;以及连接在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线路组件,所说电路组件包括一个串联电路,该串联电路包括一个具有并联电阻的电容器和一个具有能在扫描回扫脉冲期间内对电压进行整流的联接极性的二极管,一个在逆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中间形成的中性点,在电路组件中与二极管并联的一个电阻,其组件由和电阻并联的电容以及具有能把回扫脉冲期间电压进行整流的二极管串联组成,和一个连接在所说电阻的实际中性点和地之间的电阻网络,用以调整从电阻网络来的所需直流高压。
图1-5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直流高压发生器的实施方案的框图;
图3-14和图23-29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直流高压发生器的另外一些实施方案的框图;
图9是一个电路组件范例的框图;
图2,6,10,15和30是等效电路;
图3,7,11,12,16,33和37给出了各部分的电压;
图4,13,17到21,34,35,38和39是用于解释的曲线;
图31和36是常规直流高压发生器的框图;
图22和32是二倍压整流电路的结构范例;
在图中:
D1-D10,D21-D24,Da,Da2……是二极管;
C,C1-C3,C11-C14,Cd,Ca,C21,C22,Ca2……电容器;
R,Ra,Rs,Ra2,5……电阻器;
1-4,1′,3′,4′……倍压整流电路;
2′……电路组件;
6,HT……直流高压输出端;
CRT……阴极射线管。
现在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直流高压发生器装置。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直流高压发生器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框图。在图1中,与前述的常规直流高压发生器(图31)相应的部件将用图31中同样的参考号标出。
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包括一激励变压器T1,逆程变压器T2,水平偏转输出晶体管X,阻尼二极管D,谐振电容器C,水平偏转线圈Lh,S形校正电容器Cs,逆程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N1,次级绕组N2,减少高压负载变动的电阻器R,图象接收管的管壁电容Cd,以及电源Vcc。在图1所示的电路结构中,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线圈N2相连,并且接受逆程变压器T2提供的输出脉冲的一个三倍压整流电路3,包括二极管D5,D6,D7,D8,D9和D10,电容器C11,C12,C13和C14,在二极管D10的阴极和输出端HT之间设有一电阻器Rs。
在图1中,构成二极管组件的二极管D5和D6中D6的阴极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起始端f相连,而二极管D5的阳极通过一接地端E与一参考电位点(地)相连。构成另外一个二极管组件的二极管D7,D8,D9和D10中D7的阳极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末端g相连,而二极管D10阴极上的一点K通过电阻器Rs与高压输出端HT相连。
确定构成二极管组件的二极管D5和D6以及构成另外一个二极管组件的二极管D7-D10的连接极性,以便使它们相对于流入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直流电流具有相同的连接极性。
电容器C11连接在二极管D7的阴极和二极管D8的阳极间的一个节点h(D7和D8属于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末端g相连的二极管组件)与回扫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的起始端f之间。电容 器C12连接在二极管D5的阴极和二极管D6的阳极间的一个节点e(D5和D6属于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起始端相连的二极管组件)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末端g之间。
此外,电容器C13连接在二极管D8的阴极和二极管D9的阳极间的节点i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末端g之间。电容器C14连接在二极管D9的阴极和二极管D10的阳极间的节点j与二极管D7的阴极和二极管D8的阳极之间的节点h之间。
图2(a)和图2(b)是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图1)中的三倍压整流电路3工作的图。图2中参考符号V,W,X,Y和Z用来标明三倍压整流电路3中的电流流向。
更确切地说,图1所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的三倍压整流电路3中,在一个回扫脉冲期间(回扫期间的一部分……截止期间的一部分),二极管D6,D7和D9导通,一电流流入电流线路V,W和X,如图2(a)所示。在一扫描期间内,二极管D5,D8和D10导通,一电流流入电流线路Y和Z,如图2(b)所示。图1所示电路结构中的e点到k点电流得到图3所示。
图3中斜线所示区域表示电流线V,W,X和Z导通部分。三倍压整流电路是这样设计的,使输出电流的电流线路Z在靠近截止期间的终点处(光栅回扫线期间)和导通期间(光栅扫描期间),如图4所示之间导通。三倍压整流电路3的输出电流(此电路中无电阻元件Rs)在一相对短的时间内达到一高的峰值以后开始衰减,如图4曲线Iyo所示,由在扫描期间产生的瞬变分量A引起的振荡部分出现在上述输出电流中。
前述导通时间由电容器C11和C14,阴极射线管的管壁电容Cd,以及二极管D10的正向阻抗所决定的时间常数确定。
然而,在电阻元件Rs存在的情况下,流入二极管D10的电流在增加之后开始减少,并给出一条平缓曲线(从靠近截止期间的终点的部 分开始),如图4所示的曲线Iy1。流入二极管的电流变化的情况是由一时间常数所决定,此时间常数由电容器C11,C14,阴极射线管CRT的管壁电容Cd,电阻元件Rs的阻抗,二极管的正向电阻等确定。
如果确定时间常数使二极管D10的导通电流Iy在整个导通期间流动,则在导通期间流过二极管D10的输出电流就基本上与峰值很小的直流电流相等,如图4曲线Iy1所示。
当一很小的电流在整个导通期间均匀地流入电阻器元件Rs时(如图4曲线Iy1所示),电阻器元件Rs上产生的电压降很小,如图35曲线Vb所示因此,当一很小的电流在整个导通期间实际上均匀流入电阻器元件Rs时,电阻器Rs上产生的电压降不会反过来影响直流高压发生器的输出电压。
相应地,可以用一个阻值很大的电阻器元件作为连接在二极管D10阴极侧的一点k和输出端HT之间的电阻元件Rs,以便很容易地增加时间常数。此外,由于二极管的导通角很大,即使当阳极电流的幅度随图象的内容而突变时,直流高压发生器的输出电压也不会发生突变,这样就有可能降低重现图象的失真。
电阻器元件Rs消耗的功率P为P=Iy2(t)·R(其中,R是电阻器元件Rs的阻值,Iy(t)是二极管D10的电流函数)。然而,功耗P导致图34中导通期间的回扫脉冲电压的瞬变分量A衰减,而且,功耗P特别显著地衰减了瞬变分量A中的正弦波形的峰值部分。因此,如果用一个阻值很大的电阻器元件作为Rs,回扫脉冲的电压波形将是几乎不能明显地分辩出瞬变分量A的波形,如图3所示。
此外,图1所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使用的三倍压整流电路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在回扫脉冲发生开关电路(一行输出晶体管Tr和一阻尼二极管D)的导通期间有电流流动,当一大电流在负载侧流动时,比如阴极射线管CRT的管内放电,就有一大电流流入行输出晶体管X和阻 尼二极管D,这样使用阻值很大的电阻器元件作为Rs就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就电阻器元件Rs的电阻来说,在直流高压发生器的高压输出为大约20-25KV的情况下,就要求阻值高于50KΩ。然而,当串联使用小的1/2W的结构电阻(固体电阻)(这些电阻在10KV以上具有抗脉冲特性),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当串联使用两个以上的上述电阻(阻值高于50KΩ)时,在阴极射线管管内放电时,行输出晶体管X的电压和电流轨迹实际上与参照图31描述的常规直流高压发生器的相似。根据本发明,可能得到一种可靠性高,工作特性优异的直流高压发生器。
图5是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方案的框图。在图5中,那些已描述过的、与图1中直流高压发生器中相应的部件用与图1中同样的参考号表示。
根据本发明的改进的实施方案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包括:一激励变压器T,逆程变压器T2,行偏转输出晶体管X,阻尼二极管D,谐振电容器C,行偏转线圈Lh,S形校正电容器Cs,逆程变压器的初级线圈N1,逆程变压器的次级线圈N2,减小高压负载变动的电阻器R,图象接收管的管壁电容Cd,以及电源Vcc。在图5的电路结构中,一个三倍压整流电路4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相连,并接收逆程变压器T2的输出脉冲,此电路包括二极管D5,D6,D7,D8,D9,D10和Da,电容器C11,C12,C13,C14和Ca,在二极管D10的阴极和输出端HT之间有一电阻器Rs,以及一个与电容器Ca并联的电阻Ra。
在图5中,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起始端点n连接到构成二极管组件的二极管D5和D6中D6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a的阳极。二极管D5的阳极通过接地端E连接到一参考电位点(地)。
电容器Ca的一端和电阻器Ra的一端连接到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一绕组端O;构成另一个二极管组件的二极管D7,D8,D9和D10中D7的阳极连接到电容器Ca的另一端和电阻器Ra的另一端之间的节点P,二极管Da的阴极也连接到这点上;高压输出端HT通过电阻器Rs连接到二极管D10阴极侧的一点t上。
确定构成一个二极管组件的二极管D5和D6和构成另一个二极管组件的二极管D7-D10的连接极性以便使其具有流入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电流相同的连接极性,提供二极管Da是为了在回扫脉冲扫描期间具有能够对电压进行整流的连接极性。
电容器C12连接到节点P和节点M之间,P是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一端O连接的电阻Ra和电容Ca组成的并联电路和二极管Da之间的节点,m是二极管组的二极管D6的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阴极之间的节点;电容器C11连接在节点q和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起始端n之间,q是另一二极管组件的二极管D7的阴极和二极管D8的阳极的接点。
电容C13连接到二极管D8的阴极和二极管D9的阳极间的接点上和前述节点P之间;电容C14连接到二极管D9的阴极与二极管D10的阳极的接点S和二极管D7的阴极与二极管D8的阳极的接点q之间。
图6(a)和(b)是按图5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三倍压整流电路4的工作解释例图。图6的参考字母U,V,W,X,Y和Z标明三倍压整流电路4的电流流向。
更确切地说,在图5所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的三倍压整流电路4中,在一个回扫脉冲期间(回扫线期间的一部分……截止期间的一部分),二极管D6,D7和D9导通,一电流流入电流线U,V和W,如图6(a)所示。在一扫描期间,二极管D5,D8,D10和Da导通, 一电流流入电流线X,Y和Z,如图6(b)所示。图7所示电压是在电路布线图中的m至七点得到的。
在图5所示电路结构中,在扫描期间,电流线X上的二极管Da由于点n和点o之间产生正向电位差2V2而导通,因此电容器Ca的两端总加有一电压2V2,而且总有一电流2V2/R通过电阻器Ra流入电流线X来大大地衰减瞬变分量A的正弦波形的峰值部分,此瞬变分量的导通角由于上述电流而很小。因此,不可以获得由输出电路中的电阻器元件Rs引起的瞬变分量A的衰减效应(详细情况,请参看结合图1说明的直流高压发生器),此外,可以使瞬变分量A的幅度可以比图1中所描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的瞬变分量的幅度更显著地衰减。
附带说一下,在图5所示电路结构中,既使去掉与电容器Ca并联的电阻器Ra,也会有与图5所示电路相似的效应。在输出端HT,获得一输出电压,二极管Da整流的电压2V2被加到输出电压上。
在前述实施方案中,使用了三倍压整流电路做为多倍压整流电路以构成直流高压发生器,当然,应该注意到,作为实施本发明的多倍压整流电路,也可选择使用二倍压整流电路,四倍压整流电路,五倍压整流电路或更多倍的倍压整流电路。
此外,在图1和图5所示电路中,电阻器元件Rs与在最后一级的整流元件的阴极相连,应该注意,在实施本发明时,电阻器元件Rs可与最后一级的整流元件的阳极相连,也可与最后一级的整流元件的阴、阳两极相连。
下面将参照图8说明已结合图36提出的本发明改进了的直流高压发生器的实施方案。在图8中,与图36所描述的部件相应的那些部件将用同样的参考号表示。
图8所示直流高压发生器包括:一激励变压器T1,逆程变压器T2,行偏转晶体管X,阻尼二极管D,谐振电容器C,行偏转线圈Lh, 行幅控制线圈Lw,S形校正电容器Cs,逆程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N1,次级绕组N2,减少高压负载变动的电阻器R,图象接收管的管壁电容Cd,以及电源Vcc。在图8所示电路结构中,一个二倍压整流电路3′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相连,并接收逆程变压器T2的输出脉冲,此二倍压整流电路是在图36所示二倍压整流电路1′的基础上(此电路包括二极管D23,D24,D23和D24以及电容器C21和C23)增加了二极管Da2,电容器Ca2和电阻器Ra2
在图8中,构成一个二极管组的二极管D22和D21中D22的阴极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起始点b′相连,D21的阳极通过接地端E与一参考电位点(地)相连。构成另一个二极管组的二极管D23和D24中D23的阳极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末端C′相连,而且高压输出端HT与二极管D24阴极侧的一点e′相连。
确定构成一个二极管组的二极管D21和D22以及构成另一个二极管组的二极管D23和D24的连接极性,以便相对于流入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电流具有相同的连接极性。
电容器C22连接在节点d′和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起始端b′之间,而d′是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末端C′相连的二极管组中二极管D23的阴极和二极管D24的阳极间的节点。电容器C21连接在节点a′和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末端C′之间,点a′是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一个末端点b′相连的二极管组中二极管D22的阳极和D21的阴极间的节点。
图8所示结构的电路组件2′中,二极管Da2与电容器Ca2和电阻器Ra2的并联支路串联,此电路组件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起始端b′和末端c′相连,以便具有能在扫描逆程脉冲期间对电压进行整流的连接极性。
图10用于解释图8所示二倍压整流电路工作的例图。在图10中, 参考号W′,X′,Y′和Z′代表二倍压整流电路3′中流过的电流。
更确切地说,在二倍压整流电路3′中,回扫脉冲(回扫线期间的一部分)使二极管D22和D23导通,电流流入电流线W′和X′,在一扫描期间,二极管D21,D24和Da2导通,一电流流入电流线Y′和Z′,在电路结构中的a′对e′点得到如图12所示的电流。线Y′和Z′,在电路结构中的a′对e′点得到如图12所示的电流。
扫描期间,电流线Z′上b′点和c′点间产生的正向电位盖2(V2+B/2)使二极管Da2在图11斜线所示区域导通,但是,该电压只用于给电容器Ca2充电,它对高压输出端HT的直流高压输出毫无贡献。
然而,由于电压2(V2+B/2)总是加在电容器Ca2两端,2(V2+B/2)的一电流通过电阻器Ra2流入电流线Z′。该电流削去导通角很小的瞬变分重A的幅度,使它变小,该电流具有使瞬变跳动明显去掉的效应。
图12中斜线区域是电流线W′,X′和Y′导通的区域。在二倍压整流电路3′中,由于在扫描期间输出电流的电流线Y′导通,当使旁路电流流过旁路电阻器R时,瞬变分量B的一部分幅度降低,从而随着电流流过电阻器R显著地增加它的效应(如上所述)。因此,在具有图8所示结构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依靠较小的旁路功率,可以很容易地产生一瞬变跳动和高压负载变化都很小的直流高压。
然而,在图8所示直流高压发生器中,电路组件2′(结构如图9所示)的二极管Da2与电容器Ca2和电阻器Ra2的并联电路串联,此组件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末端c′和起始端b′相连,以便具有能在逆程脉冲扫描期间对电压进行整流的连接极性。结果出现一个缺点,即,由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上的分布电容增加,谐振电容C增加,且已结合图36说明过的直流高压发生器负载变化最小 点从K1(图13中K1点)偏移到图13中的K2点,进而脉宽被加宽,所获得的直流高压输出被降低了大约5%-10%。
图14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直流高压发生器的实施方案,其中,经电路组件2′中的二极管Da2整流的电位2(V2+B/2)被加到高压输出端HT的直流高压输出上,以便解决上面提到的图8中直流高压发生器的缺点。
在图14所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构成二倍压整流电路4中的一个二极管组(二极管D22和D21)的二极管D22的阴极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起始端g′相连,另一个二极管D21的阳极通过接地端E与一参考电位点(地)相连。
由电容器Ca2和电阻器Ra2组成的并联电路的一端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末端h′相连,构成另一个二极管组的二极管D23和D24中D23的阳极与由电容器Ca2和电阻器Ra2组成的并联电路的另一端之相连,高压输出端HT与二极管D24的阴极侧的一点k相连。
确定构成一个二极管组的二极管D22和D21以及构成另一个二极管组的二极管D23和D24的连接极性,以便相对于流入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电流具有相同的连接极性。
电容器C22连接在节点j′和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起始端g之间,j′是构成二极管组的二极管D23的阴极和D24的阳极间的节点,此二极管组通过由电容器Ca2和电阻器Ra2组成的并联电路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末端h′相连。电容器C1连接在节点f′和节点i′之间,f′是属于二极管组的二极管D21的阴极和D22的阳极间的节点,此二极管组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起始端g′相连。
二极管Da2连接在节点i′和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起 始端g′相连。二极管Da2和电阻器Ra2的并联的电容器Ca2的构成电路组件2′,该电路组件2′连接成在回扫脉冲扫描期间具有能够对电压进行整流的连接极性。
图15是解释图14所示二倍压整流电路4′工作的例图。图15中的参考号W′,X′,Y′和Z′代表二倍压整流电路4′中流动的电流。
更确切地说,在图15所示二倍压整流电路4′中,回扫脉冲(回扫线期间的一部分)使二极管D22和D23导通,而且电流流入电流线W′和X′。在扫描期间,二极管D21,D24和Da2导通,有电流流入电流线Y′和Z′。图16所示电压是在电路结构的f′到k′点产生的。与参照图36和图8中所叙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的直流高压输出(图6,曲线K)相比较,图14所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所获得的直流高压输出(图13,曲线L)比由电路组件2′中的二极管Da2整流的电压(2V2+B)高,而且,电压负载变化最小点L1处的输出电压与参照图36所叙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的点K1处的电压近似相同。高压负载变化也近似地相同于在点K2的高压负载变化。
即,在图14所示直流高压发生器中,依靠较少旁路功率,可以获得与前述直流高压发生器同样的,瞬变跳动小,高压负载变化小的高压输出。
图17和图18给出图14中直流高压发生器和一般高压发生器的直流高压输出变化随小范围的束电流变化和瞬变比k变化的数据。
图17和图18中曲线①表示了参照图36所描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没有旁路电阻器R的情况(旁路电阻器R无限大)的特性。图17和图18中曲线②给出了参照图36所描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旁路电阻器的阻值为1000MΩ情况下的特性。图17和图18中曲线③给出了参照图14描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没有旁路电阻器R(旁路电阻 R无限大)且在电路组件2′中使用于阻值为3.9MΩ的电阻器Ra2的情况下的特征。图17和图18中曲线④给出了参照图14描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旁路电阻器R为250MΩ而且在电路组件2′中使用了阻值为3.9MΩ的电阻器Ra2的情况下的特征。
从图17和图18所示的特性中将会看出,在图14所示直流高压发生器中,相对于电子束电流的变化,直流高压输出的变化以及瞬变比在已描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比较将会明显地看出,在所示数据中,图17和图18的各曲线②和曲线③之间,直流输出电压的变化相对于电子束电流的变化实质上是一样的,曲线②是参照图36描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旁路电阻器R的阻值为1000MΩ的情况,曲线③是参照图14描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无旁路电阻器R而且电路组件2′中的电阻器Ra2的阻值为3.9MΩ的情况。
前述图17的曲线③是没有旁路电阻R的情况。然而,如果用1000MΩ作旁路电阻(这类拟于前面说过的用于比较的装置),就能得到直流高压输出变化对束电流变化比用作比较的图17曲线②要小400-500V的直流高压发生器。
从图17曲线④和图18曲线④中将会看到,如果在图14所示直流高压发生器中使用旁路电阻器R,很明显,可以大大地改善高压负载变化和瞬变跳动。
图19给出了旁路电阻(横轴)和负载变化(纵轴)的特性图。图19中曲线①给出了已描述过的图36所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的特性,曲线②给出了在图14所示直流高压发生器的电路组件2′中使用阻值为3.9MΩ的电阻器Ra2的情况下的特征。
在图19到图14所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当使用阻值为181MΩ的电阻器为旁路电阻时(直流高压输出为22.0KV,旁路电阻 所耗功率为2.7W),高压负载变化实际上与图36所描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的负载变化相同,在此发生器中,使用了阻值为100MΩ的电阻器作为旁路电阻器(直流高压输出为22.0KW,旁路电阻器R消耗的功率为4.8W)。在此实施方案中,即使电路组件2′中电阻器Ra2所耗功率近似为4W,图14所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的功率损失也比图36所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小约1.5W。
此外,在图14所示直流高压发生器中,行偏转频率在15.75KHz到25.0KHz的范围内变化,当回扫线周期的比率(行偏转频率的例数T与回扫线周期Tr的比),在每一频率处为0.165时,直流高压输出,高压负载变化,瞬变比率K等在每一频率处并不发生大的变化,如图20所示,在上述频率范围内,公用一个单一的逆程变压器就足够了。
根据这个实验,在每一频率处调整行偏转线圈的电感Lh和行幅度控制线圈的电感Lw的组合值,这样光栅的行幅度在0.7到2.2KH的范围内基本不变,而且谐振电容器C的静电容量在5000到7000PF范围内变化,因此回扫线周期的比率近似为0.165,在Vcc为110V处进行测量。做实验用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各部分的电路常数为:R-230MΩ,Ra2-3.9MΩ,C21,C22,Ca2-470PF,D21-D24,Da2-叠式耐高压硅整流器。
在行偏转频率为25.0KHz的情况下,在谐振电容器的静电容量变化来改变逆程周期时,瞬变比K基本不变,如图21所示,而且它基本上不受行偏转频率和逆程变压器T2初级侧电路常数的影响。即使光栅尺寸或行偏转频率改变,纵向的黑白条带的光栅跳动也不如先有技术所遇到的那样显著。
在实施本发明时,除了结构如图8中3′和图14中4′所示的二倍压整流电路外,也可使用其它形式的二倍压整流电路。不用说,其它具有 高压绕组的三倍压,四倍压,五倍压整流电路也可使用,来获得同样的功能和效果。图22(a)到(d)给出了二倍压整流电路的其它形式。
图23和图24分别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直流高压发生器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框图。在图23和图24所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电阻器5与已参照图14描述过的直流高压发生器的电路组件2中的二极管Da2并联。该电阻器5的中间形成一个中性点,在这个点上脉冲部分不出现而只出现直流部分。在图23所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在电阻器5的中性点处有一端点6,这样,可从端点6取出直流电压供使用。在图24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图23所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的端点6和直流高压输出端HT之间的部位通过电阻器9相连起来。
图25和图26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直流高压发生器的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图25和图26的直流高压发生器是这样设计的,电阻器5连接在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两端之间,在电阻器5的中间产生的、由中性点NP获得的直流电压由端点6取出供使用(图25),端点6和直流高压输出端HT之间通过电阻器9相连(图26)。
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使用例如图27所示的形式。在图27中,二极管D25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起始端相连,二极管DD26与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末端相连接。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侧相对于逆程脉冲具有很高的输入阻抗,电阻器5连接在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两端相连,因此,在电阻器5的中间产生的以中性点NP获得的直流电压是由直流输出端6取出供使用。
图28和图29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其中,电阻网络15和电阻网络17连接,在根据本发明的直流高压发生器的端点6(直流输出端6)和地之间,来获得一可变调节的图象接收管的聚焦极电压和屏极电压。
在图28所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电阻网络15(其中电阻器12可变电阻器13和电阻器14相串联)连接在端点6和地之间,这样通过调节可变电阻器13可从端点18获得一可调的图象接收管的聚焦极电压。在图29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电阻网络17(其中电阻器12,可变电阻器13和电阻器14以及可变电阻器16相串连)连接在端点6和地之间,这样通过调节可变电阻器13可从端点18获得一可调的图象接收管的聚焦极电压并可从可变电阻器16获得一可调的图象接收管的屏极电压。在图28和图29所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可以很容易从低内阻电源中获得图象接收管的聚焦极电压和屏极电压。此外,由于前述电阻网络15和17也可起旁路电阻器的作用,可以减少高压负载变动和扫描期间的瞬变分量,同时也可获得很好的电压变化特性。
在图23和图24所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当在端点6和地之间连接一个电阻器时,其等效电路如图30(a)所示(在图30(a)中,连接在直流输出端6和地之间的电阻器为R18)。
在图30中,如果如图30(a)所示确定流入电阻网络的电流的方向,则电流Ia,Ib和Ic的值如下:
Ia= (2V2+B)/(Ra2) ……(6)
Ib= (2V2+B)/(R51+R52) + (R52·IC)/(R51+R52) …(7)
IC= ((2V1+(2V2+B/2))(R51+R52)+(2V2+B))/(R51(R52+R18)+R18·R52) ……(8)
在图30所示电路中,假设直流高压输出是24KV,电阻器Ra 为3.4MΩ,电阻器R为R51+R52=25MΩ+15MΩ,与直流输出端6相连的电阻器R18为75MΩ,直流高压输出端HT的电压EHT和瞬变比K以及瞬变分量B有如下关系:
EHT=4V1+4(V2+B/2)……(9)
K= (B)/(V1+V2+B/2) ……(2)
V1/V2=0.11……(3)
V2+B/2=V1(0.11+ (1.11×K)/(2-K) )……(5)
因此,假设瞬变比K是2%,从上述方程可得出脉冲电压:
V1=5.35KVp
V2+B/2=0.649KVp
这样,在上述电阻值的情况下,从方程(6)和方程(7)中可用这些值获得流入电阻器的电流:
Ia=382μA,Ib=85μA
Ic=140μA,Ic-Ib=55μA
此关系示于图30(b)。
从上图中可清楚地看出,在扫描期间的旁路电流比在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两端间接电阻器5的情况下,增加了Ib这一部分,而扫描期间的瞬变跳动量可通过那个量而减少。此外,在整流部分的脉冲也可起旁路的作用,而且旁路的工作是有效的,有可能用一小的旁路 功率(约2W)来进行大约3-4%高压负载调整。由于旁路电阻处于电压低的地方并且所耗功率小,可以使用小型电阻器。作为一个显著的特征,为找出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两端间的中性点的位置并在绕组的中间设置一端点所作的烦琐的设计工作可以免去了,因此,绕组本身很简单,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和可靠性,减小绕组尺寸,缩短设计周期,减小直流电压中的纹波。此外,即使在工作中,直流输出端与地短路,具有大约40MΩ的高阻值的电阻器5可起保护电阻的作用,进而,保护高压绕组免受由于流入过载电流而造成的损坏,这样就无须另外设置保护电阻。因此,很容易提供一尺寸小,可靠性高,瞬变跳动小,高压负载变化小的直流高压发生器,此直流高压发生器可实际用于要求造价低,性能好的普通电视机中。
在图9所示电路组件2′中,可以使用具有电阻电容双重功能的非线性电压关系的元件,来代替电容器Ca2和电阻器Ra2
一电阻器与高压绕组两端相连(此高压绕组的中间有一中性点)来从此电阻器的中性点取出直流电压,这种结构并不限于图29所示的那种,但即使在一多级整流系统中,其中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被分成许多部分,各部分间由二极管相连,将一电阻器连接在一段适当的高压绕组两端(此高压绕组的两端间连有一个二极管)这样就可从该电阻器的中性点处取得直流电压,这是很自然的。
由上述说明中明显可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流高压发生器,其中回扫脉冲加至一个倍压整流电路,该电路包括有n个二极管(其中n是4,6,8,10,12……)和(n-2)个电容器以产生一个直流高压。该发生器包括:将上述n个二极管分装到第一二极管组件和第二二极管组件的预定组件,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中每一组件包含有两个以上的二极管的装置;将上述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的一个与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两端的一端相连接,并且,将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的另 一个与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两端的另外一端相连接,使其具有与流入上述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直流电流相同的连接极性的连接装置;将连接到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一端的二极管组件的另一端连接起来的连通装置,将其中每一个都包括有一个以上电容器的各个电容器组的一端连接到上述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一端和另一端上的装置,以便与上述各电容器组和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共同构成倍压整流电路,电容器的另一端与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的预定组件之间的一个节点相连接,以便使与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一二极管组件以及与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二组件分别由奇数个相同连接极性串联的二极管组成;在二极管之间有三个以上节点的二极管组件的情况下(如:具有4个以上二极管串联相连接的二极管组件),组成倍压整流电路的电容器连接在从其两端数起为奇数的以及偶数的节点之间;在第一二极管组件之中,由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侧端数起的第一个二极管间的一节点与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另一端之间连有一电容器;当出现由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端点数起的第二个二极管之间的节点时,在第二节点与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一个电容器;第二二极管组件中也一样,由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侧端数起的第一个二极管之间的节点与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另一端之间连有一电容器;当由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侧端数起的第二二极管之间出现一节点时,在第二个节点和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另一端之间连有一电容器;在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一个端侧产生出的回扫脉冲加至第二二极管组件最后一级中的二极管的正极,以使上述二极管可从回扫脉冲产生开关电路的截止期的终点附近到导通期(光栅扫描期)处于导通状态;一个电阻元件或多个电阻元件以与最末级二极管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的两个端头或其中之一串联。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直流高压发生器,其中,回扫脉冲加至一由n(n是5,7,9,11,13……)个二极管以及(n-2)个电容器 组成的倍压整流电路,以产生直流高压。该发生器的结构包括:将上述n个二极管中(n-1)个二极管分配给其中每一个都包含有2个以上的二极管的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的预定组件;将上述n个二极管中剩余的(n-(n-1))个二极管以串联方式与上述(n-2)个电容器其中之一相连接,以构成一个电路组件;在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连接所述电路组件,使其具有在回扫脉冲扫描期间能对一电压进行整流的连接极性;将上述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其中之一连接到上述电路组件结构中二极管的阳极,并且将上述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其中之另一个连接到上述电路组件结构中二极管的阴极,使其具有与流入上述电路组件结构中二极管的直流电流相同的连接极性;把连接好的二极管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到电路组件的二极管的阳极;把每一个都包括有1个以上电容器的各个电容器组的一端与上述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一个端侧和另一个端侧相连接,或者与用于上述电路组件的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相连接;并将其它端头与上述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中预定二极管之间的一个节点相连接,以便上述的各个电容器组可包括带有上述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的倍压整流电路,这样,与上述电路组件结构中二极管阳极相连接的第一组件,和与上述二极管阴极相连接的第二组件分别包括具有相同的连接极性的串联起来的偶数个二极管;当一个二极管组件中各个二极管之间具有3个以上的节点时,构成倍压整流电路的电容器连接在从两端数起的奇数节点之间和偶数节点之间;在第一二极管组件中,从此电路组件结构中二极管阳极数起的第一二极管之间的一节点与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另一端之间,或是与上述二极管阴极侧端之间连接有一电容器;当从上述二极管阳极的阳极侧端数起的第二二极管之间有一节点时,在上述第二个节点与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一端,或者与上述二极管阳极侧端之间连接有一个电容器;同样,在二极管组件中,从上述电路组件结构二极管阴极侧数起的第一二极管之间的 一个节点与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一端之间或上述二极管的阳极侧端之间连接有一个电容器;当出现有从上述二极管阴极侧端数起的第二二极管之间有一节点情况时,在第二节点与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另一端之间,或与上述二极管阴极侧之间连接有一电容器;产生于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一端的回扫脉冲加至第二二极管组件最后一级二极管的一阳极侧,这样,上述二极管从回扫脉冲产生开关电路的截止期的终点邻近处到导通期(光栅扫描期)导通;一个或多个电阻元件与最后一级的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串联。直流电位的中性点总在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中点形成,以此在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一端产生负极性回扫脉冲,其另一端产生正极性回扫脉冲。按此结构。相对于脉冲的电路绝缘,与日本专利申请第47575/83号提出的直流高压发生器相类似,比一般的直流高压发生器更为简化,并且,直流高压发生器可小型化,重量减轻。此外,还可获得下列优点:(1)二极管的导通角较长,以减小当二极管串联的电阻元件所引起的电压降,能够采用高阻值小功率的电阻元件。采用高阻值电阻元件可以很容易地增加该电阻器和CRT阴极射线管的管壁电容所决定的时间常数,因此,即使当CRT阳极电流幅度随图象内容发生突变时,输出电压变化小,同样地,再生图象中的图象失真也小。在高压输出端和一参考电位(地)之间亦不需连接一价格昂贵的抗高压电容器,因而易于小型化,提高可靠性并降低了直流高压发生器的成本。(2)因为大阻值电阻元件能和最后一级的二极管串联,因此,在接近回扫脉冲扫描期间,产生的具有正弦波形的瞬变分量的峰值部分被大大衰减,防止了由光栅黑白竖条纹引起的图象质量的失真。(3)在开关电路导通期时未级二极管转为导通工作状态的电路结构中,由于接入与末级二极管串联的大阻值电阻元件,避免了高压电流由于负载变化而流入行输出管和阻尼二极管的问题。
此外,在按本发明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中,由一个二极管与一个包括 有一个电容器和一个电阻器的并联电路相串联而组成的电路组件,以某一方式连接在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的两端,以便在回扫脉冲扫描期间内有一个能对-电压进行整流的连接极性,这样,就会有下列作用:
(a)在扫描期间内整流电压的负载即便在图象接收管阳极为零时也不会是零,这样,在扫描期间内的跳动成分的幅度就不大。
(b)如果该发生器与一倍压整流电路(其中的一个末级二极管在一个扫描期间处于导通状态)相结合,并且高压输出端还连有一个旁路电阻,那么在扫描期间内,该旁路电阻也将是整流电压的一个负载,扫描期间跳动幅度减小,其结果,高压负载的变化减小。
(c)由于在扫描期间内将一负载加入一整流电压部位而使跳动分量的幅度得到限制和减小,跳动分量的幅度即便在跳动分量从相对于基频的特定奇数倍频值上偏离时也很少增加,同时也很少受水平偏转频率的变化以及初级绕组电路常数的影响。即使光栅尺寸变化和水平偏转频率变化,黑白竖条也不会象先有技术那样明显地出现在荧光屏上。
(d)在扫描期间,在逆程变压器T2的高压绕组N2两端之间连接的电路组件之中,一个二极管两头产生的整流电压即使是一大约为输出电压的1/20的低值,并且,在构成一电路组件的电容器两端连接的电阻所引起的功耗很小时(比如:大约为0.5W时),也可以获得足够的作用。因此,在电路组件中的小电容器和电阻器将足够了,相应地,直流高压发生器可以小型化,并且降低成本。
(e)由于高压负载的变化在扫描期内很少受到跳动分量的影响,接入输出端的旁路电阻器的阻值能很大,而且由于这一阻值,功耗减小,以使得电阻器体积较小,成本较低,可靠性较高。
(f)可以减轻水平偏转频率对特性和工作的影响,而且,在一大的水平偏转频率范围内,能使用同一逆程变压器,因此,机架能标准化, 由于生产率提高,大大降低成本价格,缩短产品的交付期限。
除上述这些优点外,本发明还具有由电路结构提供的下述优点,大阻值电阻器连接在构成一电路组件的二极管两端,以在此电阻器中形成的中点邻近处取出直流电压,而不象通常的作法那样,在逆程变压器T的高压绕组N2中形成的中点处取出直流电压。
(g)由于在高压绕组不需中心抽头,绕组本身可予简化,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可靠性。
(h)无需花费繁重的工作来寻找高压绕组的中心位置,设计期限可大大缩短。
(i)由于高压绕组不需中心抽头,高压绕组的分布位置不受限制,有可能制得绕组特性第一流的设计。
(j)即使直流电压引出端接了地,电路组件中作为保护电阻的电阻器也可防止高压绕组烧毁。
(k)聚焦电压和屏极电压从与电路组件中二极管并联的电阻器中点上引出,这样,电源阻抗可被减小,并且对于聚焦电压和屏极电压的飘移,作为高压负载稳定性增加。这样有可能提供一种高压负载变化小,低的高压负载电流范围内光栅跳动小的直流高压发生器。
(l)逆程变压器T高压绕组N2的两端连接有二极管,减小高压绕组侧的分布电容。而且,由构成一电路组件的二极管整流过的电压加到了直流高压输出上,避免了由于逆程变压器高压绕组两端连接了电路组件和电阻器,在高压绕组侧的分布电容的增加导致了频响的降低的缺点。
如上所述,按本发明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上述提到的各种装置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得到了完满解决。

Claims (18)

1、一种直流高压发生器,其中回扫脉冲加至由n(n=5、7、9、11、13……)个二极管和(n-2)个电容器组成的倍压整流电路,该发生器包括:
具有初级和次级绕组的逆程变压器,
一对各包括至少两个按相同极性串联的二极管的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第一二极管组件的第一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一端和所述发生器接地的第一输出端相连;
一对第一和第二电容器;它们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的第一端相连,而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的二极管之间的各个节点相连接;
一组分别连接在第二二极管组件从其第二端数起的各个二极管之间的奇数节点之间和偶数节点之间(当所述二极管组件的二极管间的节点多于3个时)的电容器;
一个分流电阻连接在该直流高压发生器的第一和第二输出端之间,其特征在于:
第二二极管组件的第二端直接接到所述第二输出端;以及
该发生器还包括由一个二极管、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器组成的电路块,所述电容器与所述电阻并联成一RC元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逆程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组件的第一端相连连,所述二极管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的第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二极管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接入一电阻元件。
3、一种直流高压发生器,其中回扫脉冲加至由n(n=5、7、9、11……)个二极管和(n-2)个电容器组成的倍压整流电路,该发生器包括:
具有初级和次级绕组的逆程变压器;
一对各包括至少两个按相同极性串连的二极管的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它们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一和第二端,而第二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发生器的第一、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接地;
一对第一和第二电容器,它们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的第一端相连,而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的二极管之间的各个节点相连接;
一个连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端之间的分流电阻,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个连接在所述逆程变压器次级绕组两端的电路块,它包括一个二极管和由一个电容器与一个电阻并联成的RC元件,所述RC无件与所述二极管串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次级绕组的第一端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次级绕组的第二端相连接。
6、一种直流高压发生器,其中回扫脉冲加至由n(n=5、7、9、11……)个二极管和(n-2)个电容器组成的倍压整流电路,该发生器包括:
具有初级和次级绕组的逆程变压器。
一对各包括至少两个按相同极性串连的二极管的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它们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发生器的第一、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接地;
一对第一和第二电容器,它们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的第一端相连,它们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组件的二极管之间的各个节点相连接;
一个连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端之间的分流电阻,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个连接在所述逆程变压器次级绕组两端的电路块,它包括一个二极管和由一个电容器与一个电阻并联成的RC元件,所述RC元件与所述二极管串连,所述二极管的阳、阴分别与第一、第二二极管组件的第一端相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RC元件连接在所述次级绕组的第二侧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组件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分别与电路块中二极管的阴、阳极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RC元件连接在所述次级绕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组件的第一端之间,所述次级绕组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相接,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电路块中的二极管阳极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RC元件连接在所述次级绕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组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路块中二极管的阴、阳极相接。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RC元件连接在所述次级绕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组件的第一端之间,所述次级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相接,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电路块中的第二极管阴极相连接。
11、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跨接在所述电路块中二极管两端的电阻元件,在其可动的中间点上产生一直流电压,所述中间点与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器的第三输出端相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个跨接在所述第二和第三输出端之间的电阻器。
13、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跨接在所述次级绕组第一、第二侧之间的电阻元件,在其可动的中间点上产生一直流电压,所述中间点与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器的第三输出端相连。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个跨接在所述第二和第三输出端之间的电阻器。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具有中间抽头的电阻网络跨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三输出端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具有中间抽头的电阻网络跨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三输出端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具有中间抽头的电阻网络跨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三输出端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直流高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具有中间抽头的电阻网络跨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三输出端之间。
CN 85106529 1985-08-30 1985-08-30 直流高压发生器 Expired CN10129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5106529 CN1012929B (zh) 1985-08-30 1985-08-30 直流高压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5106529 CN1012929B (zh) 1985-08-30 1985-08-30 直流高压发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5106529A CN85106529A (zh) 1987-03-11
CN1012929B true CN1012929B (zh) 1991-06-19

Family

ID=4795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85106529 Expired CN1012929B (zh) 1985-08-30 1985-08-30 直流高压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9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15C (zh) * 1995-06-23 2000-06-28 邓光铠 显示器的高压产生装置
JP5760864B2 (ja) * 2011-08-30 2015-08-1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5106529A (zh) 1987-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24081B1 (en) Switching power source apparatus
CN1332514A (zh) 产生直流高压的开关电源电路
KR920001823B1 (ko) 다중주사속도 전원 및 편향회로
CN1012929B (zh) 直流高压发生器
CN1066884C (zh) 阴极射线管电极电源调压器
US4611152A (en) High DC voltage generator
CN1016928B (zh) 视频监视器的水平偏转电路
KR900002779B1 (ko) 직류고전압 발생장치
CN86103145A (zh) 具有消除噪声电路的回扫变压器电路
US4935675A (en) Horizontal output circuit
US6201359B1 (en) High-voltage generator including a high-voltage unit
US5043638A (en) Dynamic focus adjusting voltage generating circuit
CN1123208C (zh) 阴极射线管的聚焦供电
US3450936A (en) Television scanning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JPH04288777A (ja) 陰極線管用の電源
US4454572A (en) Flyback transformer with improved regulation
GB1594157A (en) Vertical deflection circuit with two modes of operation in a colour television receiver
JP2001197744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回路
JPS59143477A (ja) フライパツクトランス
JPS60218980A (ja) 直流高電圧発生装置
JPS61134181A (ja) 水平偏向回路
JPS6311067A (ja) 直流高電圧発生装置
CN1140377A (zh) 阴极射线管的电磁聚焦电路
CN1036868A (zh) 减少回扫变压器振铃的装置
JPH0831963B2 (ja) 水平偏向出力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