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2286A - 一种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中降低传输块集合粒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中降低传输块集合粒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2286A
CN101282286A CNA2007100911048A CN200710091104A CN101282286A CN 101282286 A CN101282286 A CN 101282286A CN A2007100911048 A CNA2007100911048 A CN A2007100911048A CN 200710091104 A CN200710091104 A CN 200710091104A CN 101282286 A CN101282286 A CN 1012822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ort block
block set
tbs
value
en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11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82286B (zh
Inventor
刘虎
陈慧
张银成
殷玮玮
费佩燕
李轶
肖炼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gao Huayi Real Esta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710091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822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82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2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82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22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中降低传输块集合粒度的方法,包括:a、在传输块集合的取值范围内划分出2n个传输块集合值,n大于传输块集合所占的比特数m_tbs;b、用户终端按照上行控制信道的个数指示ENI,或授权功率、授权的码道资源和时隙及码率,在步骤a中所述2n个传输块集合值中划分出特定范围的传输块集合值,并在该特定范围的传输块集合值中选取要上传的传输块集合值。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后,可以对具有不同扩频系数、不同时隙的业务选取一个合适的传输块集合值,适合较大的业务范围;降低了传输块集合的粒度,避免了物理信道资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中降低传输块集合粒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讯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在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无线通讯系统里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中降低传输块集合粒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供更高速率的上行分组业务,提高频谱利用效率,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在WCDMA(宽带码分多址)和TD-CDMA(时分码分多址)系统的规范中引入了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特性,即上行增强特性。
HSUPA系统又被称为上行增强系统,简称为E-DCH系统。在TD-CDMA系统中,HSUPA系统物理层引入E-PUCH(Enhanced Uplink Physical Channel增强上行物理信道)物理信道,用于传输E-DCH类型的CCTrCH(codedcomposite transport channel码分组合传输信道);引入E-AGCH(E-DCHAbsolute Grant Channel绝对授权信道)物理信道,用于传输Node B(基站)给UE(用户终端)的授权(码道,时隙,功率授权)以及E-UCCH(E-DCHUplink Control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的个数指示ENI(E-UCCH NumberIndicator)。
现有TD-SCDMA中在E-UCCH中上传TBS(传输块集合),采用5个比特,可以表示的每一等级E-TFCI(E-DCH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Indicator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的范围为25=32个TBS值,粒度较大,UE上传数据时需要打较多的padding。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中降低传输块集合粒度的方法,用于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里。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中降低传输块集合粒度的方法,包括:
a、在传输块集合的取值范围内划分出2n个传输块集合值,n大于传输块集合所占的比特数m_tbs;
b、用户终端按照上行控制信道的个数指示ENI,或授权功率、授权的码道资源和时隙及码率,在步骤a中所述2n个传输块集合值中划分出特定范围的传输块集合值,并在该特定范围的传输块集合值中选取要上传的传输块集合值。
进一步地,步骤a具体包括:
a1、在包含所有时隙的传输块集合总的取值范围内划分出2n个传输块集合值;n大于传输块集合所占的比特数m_tbs;
a2、将得到的2n个传输块集合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得到传输块集合值序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b1、从2n个传输块集合值中选取2m个连续的传输块集合值,或将2n个传输块集合值分组,每组包含2m_tbs个传输块集合值;其中m小于等于n;
b2、用户终端从选取的2m个传输块集合值或一个分组中选取要上传的传输块集合值。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b1、计算绝对授权信道E-AGCH功率授权对应的码率;
b2、根据E-AGCH授权的时隙,码道计算所述码率对应的最大传输块集合值;
b3、在步骤a2得到的传输块集合值序列中,按照传输块集合值减小的方向,数出包括步骤b2得到的最大传输块集合值为起点,且该最大传输块集合值在内的2m个传输块集合值作为传输块集合值的选择范围;其中m小于等于n;
b4、用户终端在所述步骤b3得到的传输块集合的选择范围内选取要上传的传输块集合值。
进一步地,当存在两种调制方式时:
所述步骤b1中:分别计算两种调制方式对应的码率;
所述步骤b2中:根据两个码率分别计算各自对应的最大传输块集合值;
所述步骤b3中:得到对应于不同调制方式的传输块集合值的选择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1中传输块集合值的总取值范围中的最大传输块集合值根据下式得到:
TBS / M × SF 704 - 17 × ENI × SF - ( 24 + ceil ( ( TBS + 24 ) / 5114 ) × 4 ) / M × SF + 704 × ( t - 1 ) = 1
其中,TBS为最大传输块集合值,M为调制方式对应的值,如调制方式为四相相移键控QPSK,则M=2,如调制方式为16相正交振幅调制16QAM,则M=4;ceil是向上取整数;SF为扩频因子;t为总时隙数,ENI为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个数。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a1、根据时隙个数以及调制方式的不同,将传输块集合值分为若干个分组;
a2、在每个分组的传输块集合取值范围内划分出2n个传输块集合值,n大于传输块集合所占的比特数m_tbs;
a3、将每个分组得到的2n个传输块集合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得到各分组的传输块集合值序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b1、计算E-AGCH功率授权对应的码率;
b2、根据E-AGCH授权的时隙,码道计算相应分组中所述码率对应的最大传输块集合值;
b3、在步骤a3得到的本分组的传输块集合值序列中,按照传输块集合值减小的方向,数出步骤b2得到的最大传输块集合值为起点,且包括该最大传输块集合值在内的2m个传输块集合值作为传输块集合值的选择范围;其中m小于等于n;
b4、用户终端在所述步骤b3得到的传输块集合值的选择范围内选取要上传的传输块集合值。
进一步地,当分组中存在两种调制方式时:
所述步骤b1中:分别计算两种调制方式对应的码率;
所述步骤b2中:在相应分组内根据两个码率分别计算各自对应的最大传输块集合值;
所述步骤b3中:得到对应于不同调制方式的传输块集合值的选择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1中传输块集合值的总范围中的最大传输块集合值根据下式得到:
TBS / M × SF 704 - 17 × ENI × SF - ( 24 + ceil ( ( TBS + 24 ) / 5114 ) × 4 ) / M × SF + 704 × ( t - 1 ) = 1
其中,TBS为最大传输块集合值,M为调制方式对应的值,如调制方式为QPSK,则M=2,如调制方式为16QAM,则M=4;ceil是向上取整数;SF为扩频因子;t为总时隙数;ENI为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个数。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1中,计算E-AGCH功率授权对应的码率的具体方法是:根据E-AGCH功率授权,以及系统配置的功率授权和码率映射关系表,采用线性插值的方式得到该E-AGCH功率授权对应的码率。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c:基站按照步骤b1到b3的方法得到用户终端侧传输块集合的选择范围;
所述步骤c与步骤b并行。
进一步地,步骤a具体包括:
将ENI与每个等级的传输块集合关联;将每个等级的传输块集合分为2(n_eni+m_tbs)个或2(n_eni-1+m_tbs)个值,形成传输块集合值序列;其中n_eni为ENI所占的比特数。
进一步地,步骤b具体包括:
b1、对每个等级的传输块集合值进行分组;
b2、将传输块集合组按照ENI进行分配,对不同的ENI分配不同的传输块集合组。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中:将每个等级的传输块集合值划分为2n_eni个组。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1中,每个等级里,各传输块集合组的第一个传输块集合值依次为步骤a中所述传输块集合序列中的第1个到第2n_eni个传输块集合值;各组中后继的传输块集合值均与本组前一个传输块集合值在所述传输块集合值序列中间隔为2n_eni个;各组中最后一个传输块集合值依次为该序列中的倒数第2n_eni个到倒数第1个传输块集合值。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1中,按照不同码率划分传输块集合组,各组码率范围的总和能够完全覆盖0到1这个区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2中,对不同的ENI分配不同的传输块集合组的具体方法是:当ENI为Z时,为其分配第2n_eni-Z+1组传输块集合组。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按对数平均域的方法划分传输块集合值,将每个等级的传输块集合分为2(n_eni+m_tbs)个或2(n_eni-1+m_tbs)个值,其中最小值为23比特,最大值满足:
TBS / M × SF 704 - 17 × ENI × SF - ( 24 + ceil ( ( TBS + 24 ) / 5114 ) × 4 ) / M × SF + 704 × ( t - 1 ) = 1
其中,TBS为最大传输块集合值,M为调制方式对应的值,如调制方式为QPSK,则M=2,如调制方式为16QAM,则M=4;ceil是向上取整数;SF为扩频因子;t为时隙数;ENI为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个数。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前还包括:将资源按照时隙分为多个等级。
由上可知,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后,可以对具有不同SF(扩频系数)、不同时隙的业务选取一个合适的TBS,适合较大的业务范围;降低了TBS粒度,避免了物理信道资源的浪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在下文的说明里,n_eni指的是传输中E-UCCH的个数指示所占的比特数;m_tbs指的是传输中TBS所占的比特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中降低传输块集合粒度的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在传输块集合的取值范围内划分出2n个传输块集合值,n大于传输块集合所占的比特数m_tbs;然后用户终端在特定范围的传输块集合值中选取要上传的传输块集合值,具体为先从2n个传输块集合值中选取2m个连续的传输块集合值;其中m小于等于n;或将2n个传输块集合值分组,每组包含2m_tbs个传输块集合值;然后用户终端从选取的2m个传输块集合值或一个分组中选取要上传的传输块集合值。
TBS的选择范围与授权E-UCCH的个数指示ENI(E-UCCH NumberIndicator),E-AGCH授权的码道资源,时隙和功率授权以及码率有关,根据不同的关联,有四种实现方案。
第一种方案为,按照总的时隙,码道资源,功率授权划分,具体包括:
步骤A:在TBS总的取值范围23比特(最小TBS值)到11160比特(最大TBS值)内,按照对数域平均的方式,划分得到2n个TBS值(其中n>=m_tbs),并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成为TBS值的序列,该序列以表格形式保存;
该步骤中TBS总的取值范围中的最大TBS值由下式得到:
TBS / M × SF 704 - 17 × ENI × SF - ( 24 + ceil ( ( TBS + 24 ) / 5114 ) × 4 ) / M × SF + 704 × ( t - 1 ) = 1 - - - ( 1 )
其中,704是一个时隙的码片数,也是最大的符号数,5114是turbo码交织器的最大交织深度;17是E-UCCH占用的17个符号;24对应的是CRC校验比特的个数;4对应的是Turbo编码并经过打孔遗留下来的尾比特;TBS为最大TBS值;M为调制方式对应的值,如调制方式为QPSK(四相相移键控),则M=2,如调制方式为16QAM(16相正交振幅调制),则M=4;ceil()是向上取整数;SF为扩频因子,这里为1;t为总的时隙数,这里t=4;ENI为使用的E-UCCH的个数。
步骤B:根据E-AGCH功率授权,以及系统配置的功率授权和码率映射关系表,采用线性插值的方式,计算该E-AGCH功率授权对应的码率;
步骤C:两种不同的调制方式(QPSK和16QAM)各对应一个码率,根据两个码率和E-AGC授权的码道,时隙资源,分别计算该两个码率对应的最大TBS值,假设码道数、时隙可以传输的比特为Q,则用码率×Q,并将得数向下取整,就得到该码率对应的最大TBS值了。
从步骤A的表中分别查到两个对应的最大TBS值;按照TBS值减小的方向数出包括所述对应的最大TBS值在内的2m个TBS值(m<=n),作为UE上报TBS值的选择范围。
UE在该选择范围内按照现有的TBS选择方法选择相应的TBS值,然后通过E-UCCH将TFCI上报给NodeB。
步骤D:Node B知道UE的码道,时隙和功率授权,以及步骤A的TBS表,也知道功率授权到码率的映射表,可以得到两种调制方式各自对应的最大TBS值,在TBS值的序列中,按照TBS值减小的方向数出包括所对应的最大TBS值在内的2m个TBS值(m<=n),作为UE上报TBS的选择范围,因此Node B可以按照上述步骤A到C来确定用户终端侧传输块集合的选择范围,即所述UE上报TBS值的选择范围;
步骤E:Node B根据UE上报的TBS指示——即TFCI,在对应的TBS值选择范围内得到对应于不同调制方式的两个TBS值,根据这两个TBS值对应的码率,以及码率,功率授权映射表,以及E-AGCH功率授权,确定正确的调制方式和TBS值。
第二种方案与方案一的划分依据和方法相似,所不同的是,第二种方案按照不同的时隙分别进行划分,具体包括:
步骤A:根据不同的时隙个数,以及调制方式的约束,将TBS值分为若干个组,如
组1为一个时隙仅支持QPSK调制方式,该分组中TBS总的取值范围从23比特(最小TBS值)到1345比特(1个时隙,采用QPSK调制方式对应的最大TBS值)按照对数域平均的方式,划分为2n个TBS值(其中n>=5),并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成为TBS值的序列,该序列以表格形式保存。
组2为两个时隙仅支持QPSK调制方式,该分组中TBS总的取值范围从23比特(最小TBS值)到2754比特(2个时隙,采用QPSK调制方式对应的最大TBS值)按照对数域平均的方式,划分为2n个TBS值(其中n>=5),并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成为TBS值的序列,该序列以表格形式保存。
组3为三个时隙仅支持QPSK调制方式,该分组中TBS总的取值范围从23比特(最小TBS值)到4162比特(3个时隙,采用QPSK调制方式对应的最大TBS值)按照对数域平均的方式,划分为2n个TBS值(其中n>=5),并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成为TBS值的序列,该序列以表格形式保存。
组4为一个时隙同时支持QPSK和16QAM调制方式,该分组中TBS总的取值范围从23比特(最小TBS值)到2723比特(1个时隙,采用16QAM调制方式对应的最大TBS值)按照对数域平均的方式,划分为2n个TBS值(其中n>=5),并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成为TBS值的序列,该序列以表格形式保存;
组5为两个时隙同时支持QPSK和16QAM调制方式,该分组中TBS总的取值范围从23比特(最小TBS值)到5531比特(2个时隙,采用16QAM调制方式对应的最大TBS值)按照对数域平均的方式,划分为2n个TBS值(其中n>=5),并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成为TBS值的序列,该序列以表格形式保存;
组6为三个时隙同时支持QPSK和16QAM调制方式,该分组中TBS总的取值范围从23比特(最小TBS值)到8348比特(3个时隙,采用16QAM调制方式对应的最大TBS值)按照对数域平均的方式,划分为2n个TBS值(其中n>=5),并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成为TBS值的序列,该序列以表格形式保存;
组7为4或者5个时隙同时支持QPSK和16QAM调制方式,该分组中TBS总的取值范围从23比特(最小TBS值)到11160比特(4或者5个时隙,采用16QAM调制方式对应的最大TBS值)按照对数域平均的方式,划分为2n个TBS值(其中n>=5),并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成为TBS值的序列,该序列以表格形式保存;
上述分组中每组的n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各分组中TBS总的取值范围里的最大TBS值通过下式求得:
TBS / M × SF 704 - 17 × ENI × SF - ( 24 + ceil ( ( TBS + 24 ) / 5114 ) × 4 ) / M × SF + 704 × ( t - 1 ) = 1 - - - ( 1 )
其中,704是一个时隙的码片数,也是最大的符号数,5114是turbo码交织器的最大交织深度;17是E-UCCH占用的17个符号;24对应的是CRC校验比特的个数;4对应的是Turbo编码并经过打孔遗留下来的尾比特;TBS为最大TBS值;M为调制方式对应的值,如调制方式为QPSK,则M=2,如调制方式为16QAM,则M=4;ceil是向上取整数;SF为扩频因子,可以取值为1、2、4、8、16,只要不违反Node B授权,不出现码率大于1的情况即可;t为时隙数,不同等级的t值不同,ENI为使用E-UCCH的个数。
步骤B:根据E-AGCH功率授权,以及系统配置的功率授权和码率映射关系表,采用线性插值的方式,计算该E-AGCH功率授权对应的码率;
步骤C:根据实际传输条件找到步骤A中相应的分组,根据对应的调制方式计算最大TBS值,具体为:如果该分组中只有一种调制方式,则根据该码率和E-AGC授权的码道,时隙资源,计算该码率对应的最大TBS值,从步骤A的表中查到该对应的最大TBS值;在TBS值的序列中,按照TBS值减小的方向,包括所对应的最大TBS值在内数出2m个TBS(m<=n)做为UE上报TBS的选择范围。如果该分组同时支持两种调制方式,则步骤C与方案一的步骤C相同;
UE在该选择范围内按照现有的TBS选择方法选择相应的TBS值,然后通过E-UCCH将TFCI上报给NodeB。
步骤D:Node B知道UE的码道,时隙和功率授权,以及步骤A的TBS分组表,以及该分组对应的调制方式,也知道功率授权到码率的映射表,如果该分组只有一种调制方式,则可以得到该调制方式对应的最大TBS;在TBS值的序列中,按照TBS值减小的方向,包括所对应的最大TBS值在内数出2m个TBS(m<=n)作为UE上报TBS的选择范围,因此Node B可以按照上述步骤A到C确定UE上报TBS的范围。如果该分组同时支持两种调制方式,则步骤D与方案一的步骤D相同;
步骤E:Node B根据UE上报的TBS指示,若该TBS所在的分组只支持一种调制方式,则在对应的分组表中的TBS选择范围内得到对应的TBS值,根据这个TBS值对应的码率,以及码率,功率授权映射表,以及E-AGCH功率授权,确定正确的TBS值。若该TBS所在的分组同时支持两种调制方式,则步骤E与方案一步骤E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方案一和二中,如果n的取值和m_tbs一致时,则TBS的粒度和现有技术中一样;当n的取值大于m_tbs时,TBS的粒度降低。
第三种方案中,TBS的划分仅与ENI关联,ENI有n_eni个比特,如n_eni=3,TBS有m_tbs个比特,如m_tbs=5,可以表示的E-TFCI的范围是2(n_eni+m_tbs),或者2(n_eni-1+m_tbs),如2(3+5)=256个或者2(2+5)=128个。将这些TBS值分组后按照ENI进行分配,不同的ENI分配不同的TBS组,这样有效的降低了TBS粒度,并且确保每组TBS覆盖不同的码率,保证不同业务的速率要求。
本方案采用间隔选取法对TBS值分组,具体包括:
步骤A、将资源按照时隙分为多个等级,如M_TBS个等级或者L_TBS个等级(L_TBS>M_TBS),其中M_TBS个或者(L_TBS-M_TBS)个等级只支持QPSK,M_TBS个或者(L_TBS-M_TBS)个等级既支持QPSK也支持16QAM。划分等级的过程同现有技术中一样。
步骤B、将E-UCCH的个数ENI(E-UCCH Number Indicator)与TBS关联;ENI有n_eni个比特,TBS有m_tbs个比特,则TBS共可以有2(n_eni+m_tbs)个,或者2(n_eni-1+m_tbs)个;假设n_eni=3,m_tbs=5,则TBS有2(3+5)=256个或者2(2+5)=128个。
按照对数域平均的方法,将每个等级的TBS值分为2(n_eni+m_tbs)个或者2(n_eni-1+m_tbs)个值,这些TBS值形成该等级的TBS值序列。其中最小值为23比特,最大值满足:
TBS / M × SF 704 - 17 × ENI × SF - ( 24 + ceil ( ( TBS + 24 ) / 5114 ) × 4 ) / M × SF + 704 × ( t - 1 ) = 1 - - - ( 1 )
其中,704是一个时隙的码片数,也是最大的符号数,5114是turbo码交织器的最大交织深度;17是E-UCCH占用的17个符号;24对应的是CRC校验比特的个数;4对应的是Turbo编码并经过打孔遗留下来的尾比特;TBS为最大TBS值;M为调制方式对应的值,如调制方式为QPSK,则M=2,如调制方式为16QAM,则M=4;ceil()是向上取整数;SF为扩频因子;t为时隙数,不同的等级,t值不同;ENI为使用的E-UCCH个数。
步骤C、将每个等级的TBS划分为2n_eni个组,比如n_eni为3时,划分为8个组,划分方法如下:
每个等级里,各传输块集合组的第一个传输块集合值依次为所述传输块集合值序列的第1个到第2n_eni个传输块集合值;各组中后继的传输块集合值均与本组前一个传输块集合值在该等级的传输块集合值序列中间隔为2n_eni个;各组中最后一个传输块集合值依次为该序列的倒数第2n_eni个到倒数第1个传输块集合值。也就是说,每间隔2n_eni个TBS值选择一个,即:
组1:
选择该等级的第1,第2n_eni+1,第2n_eni×2+1,...第2n_eni×(d-1)+1个TBS值;
组2:
选择该等级的第2,第2n_eni+2,第2n_eni×2+2,...第2n_eni×(d-1)+2个TBS值;
...
组2n_eni
选择该等级的第2n_eni,第2n_eni×2,...第2n_eni×d个TBS值;
其中,d为TBS的总个数除以组数得到的商,即2m_tbs
步骤D、每个组与ENI关联,不同的ENI分配不同的TBS组;当E-UCCH的个数指示为Z时,为其分配第2n_eni-Z+1组传输块集合组,即:当ENI=1时,分配第2n_eni组,当ENI=2时,分配第2n_eni-1组,...当ENI=2n_eni时,分配第1组。
上述组的编号只为区别各个分组,不起限定作用。
步骤E、UE根据ENI对应的TBS范围,选择合适的TBS值。
第四种方案中TBS的划分也仅与ENI关联,采用码率映射法对TBS值分组,具体包括:
步骤A、将资源按照时隙分为多个等级,如M_TBS个等级或者L_TBS个等级(L_TBS>M_TBS),其中M_TBS个或者(L_TBS-M_TBS)个等级只支持QPSK,M_TBS个或者(L_TBS-M_TBS)个等级既支持QPSK也支持16QAM。划分等级的过程同现有技术中一样。
步骤B、按照对数域平均的方法,将每个等级的TBS值分为2(n_eni+m_tbs)个或者2(n_eni-1+m_tbs)个值,其中最小值为23比特,最大值满足:
TBS / M × SF 704 - 17 × ENI × SF - ( 24 + ceil ( ( TBS + 24 ) / 5114 ) × 4 ) / M × SF + 704 × ( t - 1 ) = 1 - - - ( 1 )
其中,17是E-UCCH占用的17个符号;24对应的是CRC校验比特的个数;4对应的是Turbo编码并经过打孔遗留下来的尾比特;TBS为最大TBS值;M为调制方式对应的值,如调制方式为QPSK,则M=2,如调制方式为16QAM,则M=4;ceil是向上取整数;SF为扩频因子;t为时隙数,不同的等级,t值不同;ENI为使用的E-UCCH个数。
步骤C、将每个等级的TBS值按照不同码率划分为2n_eni个组,假设码道数、时隙可以传输的比特为Q,则用码率×Q,并将得数向下取整,就得到该码率对应的TBS值了。比如n_eni为3时,将TBS值划分为8个组,划分方法如下:
组1,码率为λ1~λ2,(λ1<λ2);
组2,码率为λ3~λ4,(λ3<λ4);
...
组2n_eni,码率为λp~λq,(λp<λq)
其中,最小的码率为0,最大的码率为1;并且各组码率范围的总和能够完全覆盖0到1这个区间;在上例中,除组1外,各组码率的最小值与前一组码率的最大值相同。实际应用中,各相邻组的码率不一定相互衔接,只要所有组的码率范围能够覆盖0到1这个区间即可。
步骤D、每个组与ENI关联,不同的ENI分配不同的TBS组,当E-UCCH的个数指示为Z时,为其分配第2n_eni-Z+1组传输块集合组,即:当ENI=1时,分配第2n_eni组,当ENI=2时,分配第2n_eni-1组,...当ENI=2n_eni时,分配第1组。
步骤E、UE根据时隙,码道,通过ENI对应的码率,计算TBS范围,选择合适的TBS值。
下面用本发明的四个应用实例进一步加以说明
应用实例1,按照第一种方案进行TBS设计,按照对数域平均的方式划分,共得到512个TBS值,各TBS值如表1所示:总的TBS表中最小TBS值为23比特,最大TBS值为11160比特,采用两种调制方式,TBS占5个比特,即m_tbs=5;
表1应用实例1中TBS值序列
  序号   TBS值
  1   23
  2   30
  3   40
  ......   ......
  128   296
  ......   ......
  159   396
  160   401
  ......   ......
  191   537
  ......   ......
  510   10951
  511   11055
  512   11160
步骤1、根据码道(SF=2的一个码道),时隙(一个时隙),功率授权(功率授权为-10dB),以及码率与功率授权参考映射表(如表2、表3所示),确定对应的QPSK码率为0.57,TBS最大值为396比特;对应的16QAM码率为0.4,TBS最大值为537比特;
表2调制方式为QPSK时码率与功率授权参考映射表
 TBS值   码率   功率授权(dB)   BLER
  396   0.57   -10   0.1
表3调制方式为16QAM时码率与功率授权参考映射表
 TBS值   码率   功率授权(dB)   BLER
  537   0.4   -10   0.1
步骤2、在表1中找到不同调制方式对应的最大TBS值,QPSK对应的最大TBS值为表1中第159个,向TBS值减小的方向选择32个TBS值,即表1中第159个到第128个TBS值为TBS可选的范围;16QAM对应的最大TBS值为表1中第191个,向TBS值减小的方向选择32个TBS值,即表1中第191个到第160个TBS值为TBS可选的范围;
步骤3、UE根据TBS选择方法,在步骤2得到的不同调制方式对应的32个TBS值范围内选择上传的TBS,并通过E-UCCH将TFCI上报NodeB。
步骤4、NodeB根据表1和步骤1,2得到不同调制方式对应的UE的TBS选择范围。
步骤5、NodeB根据不同TBS采用不同调制方式需要的功率大小以及授权功率偏置的范围来判断UE采用哪种调制方式,并选择该调制方式对应的TBS选择范围。然后根据UE上报的TBS指示,在该范围内得到对应的TBS。
应用实例2,以一个时隙为例,最小TBS值为23比特,最大TBS值为1346比特,组1采用QPSK的方式,64个TBS,应用实例2里一个分组中的TBS的值如表4所示:
表4应用实例2中一个分组中的TBS值
  序号   TBS值
  0   23
  1   90
  2   94
  3   98
  4   102
  ......   ......
  35   396
  ......   ......
  63   1345
步骤1、根据码道(SF=2的一个码道),时隙(一个时隙),功率授权(功率授权为-10dB),以及码率与功率授权参考映射表(如表5所示),确定对应的码率为0.57,TBS最大值为396比特;
表5调制方式为QPSK时码率与功率授权参考映射表
  TBS   码率   功率授权(dB)   BLER
  396   0.57   -10   0.1
步骤2、根据最大TBS值在表4中的位置(在35处),向TBS值减小的方向选择32个TBS值,即表4中第35个到第4个的TBS值,为TBS可选的范围;
步骤3、UE根据TBS选择方法,在步骤2中得到的32个TBS值范围内选择上传的TBS值,并通过E-UCCH将TFCI上报NodeB。
步骤4、NodeB根据表2和步骤1,2得到UE的TBS值选择范围。
步骤5、NodeB根据不同TBS需要的功率大小以及授权功率偏置的范围来判断UE的TBS选择范围,并根据UE上报的TBS指示,在该范围内得到对应的TBS。
应用实例3,以一个时隙为例,最小TBS值为23比特,根据式(1)计算最大TBS值为1346比特,n_eni=3,m_tbs=5,方案3的实现方法如下:
步骤1、一个时隙对应的最小TBS值为23比特,最大TBS值为1346比特,按照对数域平均的方法,分为32×(3+5)=256个TBS值,得到该等级的TBS值序列,如表6;
步骤2、将256个TBS值按等间隔(间隔为8)的方法分为8组,如下:
组1:选择该等级的第1,第9,第17...第249TBS值;
组2:选择该等级的第2,第10,第18...第250TBS值;
组3:选择该等级的第3,第11,第19...第251TBS值;
组4:选择该等级的第4,第12,第20...第252TBS值;
组5:选择该等级的第5,第13,第21...第253TBS值;
组6:选择该等级的第6,第14,第22...第254TBS值;
组7:选择该等级的第7,第15,第23...第255TBS值;
组8:选择该等级的第8,第16,第24...第256TBS值。
步骤3、每个组与ENI关联,当ENI=1时,选择第8组,当ENI=2时,选择第7组,...当ENI=8时,选择第1组,如表6所示。
表6,应用实例3中等级1(1个时隙的)TBS的分组
index   ENI=8的TBS   ENI=7的TBS   ENI=6的TBS   ENI=5的TBS   ENI=4的TBS   ENI=3的TBS   ENI=2的TBS   ENI=1的TBS
  0   23   50(23)   51(23)   51(23)   52(23)   53(23)   53(23)   54(23)
  1   55   55   56   57   58   58   59   60
  2   61   62   62   63   64   65   66   67
  3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5   83   84   85   86   87   88   90   91
  6   92   93   94   96   97   98   99   101
  7   102   103   105   106   107   109   110   112
  8   113   115   116   118   119   121   122   124
  9   126   127   129   130   132   134   136   137
  10   139   141   143   145   147   149   151   152
  11   154   156   159   161   163   165   167   169
  12   171   174   176   178   180   183   185   188
  13   190   193   195   198   200   203   205   208
  14   211   214   216   219   222   225   228   231
  15   234   237   240   243   246   250   253   256
  16   259   263   266   270   273   277   280   284
  17   288   292   295   299   303   307   311   315
  18   319   323   328   332   336   341   345   350
  19   354   359   363   368   373   378   383   388
  20   393   398   403   408   414   419   425   430
  21   436   441   447   453   459   465   471   477
  22   483   490   496   503   509   516   522   529
  23   536   543   550   557   565   572   580   587
  24   595   603   610   618   626   635   643   651
  25   660   668   677   686   695   704   713   722
  26   732   741   751   761   771   781   791   801
  27   812   822   833   844   855   866   878   889
  28   901   912   924   936   948   961   973   986
  29   999   1012   1025   1039   1052   1066   1080   1094
  30   1108   1123   1137   1152   1167   1182   1198   1213
  31   1229   1245   1262   1278   1295   1312   1329   1346
如表6所示,TBS与ENI关联,细化了TBS的划分粒度,并且有效的保证了不同业务的范围。
应用实例4,以一个时隙为例,最小TBS值为23比特,根据式(1)计算最大TBS值为1346比特,n_eni=3,m_tbs=5,SF=1,E-UCCH只有一个,方案4的实现方法如下:
步骤1、一个时隙对应的最小TBS值为23比特,最大TBS值为1346比特,按照对数域平均的方法,分为32×(3+5)=256个TBS值,如表7;
步骤2、将256个TBS值按码率的方法分为8组,如下:
组1,码率为0~0.055;
组2,码率为0.055~0.0832;
组3,码率为0.0832~0.1256;
组4,码率为0.1256~0.1902;
组5,码率为0.1902~0.2883;
组6,码率为0.2883~0.4361;
组7,码率为0.4361~0.6605;
组8,码率为0.6605~1;
步骤3、每个组与ENI关联,当ENI=1时,选择第8组,当ENI=2时,选择第7组,...当ENI=8时,选择第1组,如表7所示。
表7,应用实例4中等级1(1个时隙的)TBS的分组
index   ENI=8的TBS   ENI=7的TBS   ENI=6的TBS   ENI=5的TBS   ENI=4的TBS   ENI=3的TBS   ENI=2的TBS   ENI=1的TBS
  0   32   75   113   171   259   393   595   901
  1   50   76   115   174   263   398   603   912
  2   51   77   116   176   266   403   610   924
  3   51   78   118   178   270   408   618   936
  4   52   79   119   180   273   414   626   948
  5   53   80   121   183   277   419   635   961
  6   53   81   122   185   280   425   643   973
  7   54   82   124   188   284   430   651   986
  8   55   83   126   190   288   436   660   999
  9   55   84   127   193   292   441   668   1012
  10   56   85   129   195   295   447   677   1025
  11   57   86   130   198   299   453   686   1039
  12   58   87   132   200   303   459   695   1052
  13   58   88   134   203   307   465   704   1066
  14   59   90   136   205   311   471   713   1080
  15   60   91   137   208   315   477   722   1094
  16   61   92   139   211   319   483   732   1108
  17   62   93   141   214   323   490   741   1123
  18   62   94   143   216   328   496   751   1137
  19   63   96   145   219   332   503   761   1152
  20   64   97   147   222   336   509   771   1167
  21   65   98   149   225   341   516   781   1182
  22   66   99   151   228   345   522   791   1198
  23   67   101   152   231   350   529   801   1213
  24   67   102   154   234   354   536   812   1229
  25   68   103   156   237   359   543   822   1245
  26   69   105   159   240   363   550   833   1262
  27   70   106   161   243   368   557   844   1278
  28   71   107   163   246   373   565   855   1295
  29   72   109   165   250   378   572   866   1312
  30   73   110   167   253   383   580   878   1329
  31   74   112   169   256   388   587   889   1346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 一种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中降低传输块集合粒度的方法,包括:
a、在传输块集合的取值范围内划分出2n个传输块集合值,n大于传输块集合所占的比特数m_tbs;
b、用户终端按照上行控制信道的个数指示ENI,或授权功率、授权的码道资源和时隙及码率,在步骤a中所述2n个传输块集合值中划分出特定范围的传输块集合值,并在该特定范围的传输块集合值中选取要上传的传输块集合值。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具体包括:
a1、在包含所有时隙的传输块集合总的取值范围内划分出2n个传输块集合值;n大于传输块集合所占的比特数m_tbs;
a2、将得到的2n个传输块集合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得到传输块集合值序列。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b1、从2n个传输块集合值中选取2m个连续的传输块集合值,或将2n个传输块集合值分组,每组包含2m_tbs个传输块集合值;其中m小于等于n;
b2、用户终端从选取的2m个传输块集合值或一个分组中选取要上传的传输块集合值。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b1、计算绝对授权信道E-AGCH功率授权对应的码率;
b2、根据E-AGCH授权的时隙,码道计算所述码率对应的最大传输块集合值;
b3、在步骤a2得到的传输块集合值序列中,按照传输块集合值减小的方向,数出包括步骤b2得到的最大传输块集合值为起点,且该最大传输块集合值在内的2m个传输块集合值作为传输块集合值的选择范围;其中m小于等于n;
b4、用户终端在所述步骤b3得到的传输块集合的选择范围内选取要上传的传输块集合值。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存在两种调制方式时:
所述步骤b1中:分别计算两种调制方式对应的码率;
所述步骤b2中:根据两个码率分别计算各自对应的最大传输块集合值;
所述步骤b3中:得到对应于不同调制方式的传输块集合值的选择范围。
6.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中传输块集合值的总取值范围中的最大传输块集合值根据下式得到:
TBS / M × SF 704 - 17 × ENI × SF - ( 24 + ceil ( ( TBS + 24 ) / 5114 ) × 4 ) / M × SF + 704 × ( t - 1 ) = 1
其中,TBS为最大传输块集合值,M为调制方式对应的值,如调制方式为四相相移键控QPSK,则M=2,如调制方式为16相正交振幅调制16QAM,则M=4;ceil是向上取整数;SF为扩频因子;t为总时隙数,ENI为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个数。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a1、根据时隙个数以及调制方式的不同,将传输块集合值分为若干个分组;
a2、在每个分组的传输块集合取值范围内划分出2n个传输块集合值,n大于传输块集合所占的比特数m_tbs;
a3、将每个分组得到的2n个传输块集合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得到各分组的传输块集合值序列。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b1、计算E-AGCH功率授权对应的码率;
b2、根据E-AGCH授权的时隙,码道计算相应分组中所述码率对应的最大传输块集合值;
b3、在步骤a3得到的本分组的传输块集合值序列中,按照传输块集合值减小的方向,数出步骤b2得到的最大传输块集合值为起点,且包括该最大传输块集合值在内的2m个传输块集合值作为传输块集合值的选择范围;其中m小于等于n;
b4、用户终端在所述步骤b3得到的传输块集合值的选择范围内选取要上传的传输块集合值。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分组中存在两种调制方式时:
所述步骤b1中:分别计算两种调制方式对应的码率;
所述步骤b2中:在相应分组内根据两个码率分别计算各自对应的最大传输块集合值;
所述步骤b3中:得到对应于不同调制方式的传输块集合值的选择范围。
10.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中传输块集合值的总范围中的最大传输块集合值根据下式得到:
TBS / M × SF 704 - 17 × ENI × SF - ( 24 + ceil ( ( TBS + 24 ) / 5114 ) × 4 ) / M × SF + 704 × ( t - 1 ) = 1
其中,TBS为最大传输块集合值,M为调制方式对应的值,如调制方式为QPSK,则M=2,如调制方式为16QAM,则M=4;ceil是向上取整数;SF为扩频因子;t为总时隙数;ENI为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个数。
11. 如权利要求4、5、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中,计算E-AGCH功率授权对应的码率的具体方法是:根据E-AGCH功率授权,以及系统配置的功率授权和码率映射关系表,采用线性插值的方式得到该E-AGCH功率授权对应的码率。
12. 如权利要求4、5、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c:基站按照步骤b1到b3的方法得到用户终端侧传输块集合的选择范围;
所述步骤c与步骤b并行。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具体包括:
将ENI与每个等级的传输块集合关联;将每个等级的传输块集合分为2(n_eni+m_tbs)个或2(n_eni-1+m_tbs)个值,形成传输块集合值序列;其中n_eni为ENI所占的比特数。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具体包括:
b1、对每个等级的传输块集合值进行分组;
b2、将传输块集合组按照ENI进行分配,对不同的ENI分配不同的传输块集合组。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将每个等级的传输块集合值划分为2n_eni个组。
16.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中,每个等级里,各传输块集合组的第一个传输块集合值依次为步骤a中所述传输块集合序列中的第1个到第2n_eni个传输块集合值;各组中后继的传输块集合值均与本组前一个传输块集合值在所述传输块集合值序列中间隔为2n_eni个;各组中最后一个传输块集合值依次为该序列中的倒数第2n_eni个到倒数第1个传输块集合值。
17.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中,按照不同码率划分传输块集合组,各组码率范围的总和能够完全覆盖0到1这个区间。
18. 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中,对不同的ENI分配不同的传输块集合组的具体方法是:当ENI为Z时,为其分配第2n_eni-Z+1组传输块集合组。
19.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按对数平均域的方法划分传输块集合值,将每个等级的传输块集合分为2(n_eni+m_tbs)个或2(n_eni-1+m_tbs)个值,其中最小值为23比特,最大值满足:
TBS / M × SF 704 - 17 × ENI × SF - ( 24 + ceil ( ( TBS + 24 ) / 5114 ) × 4 ) / M × SF + 704 × ( t - 1 ) = 1
其中,TBS为最大传输块集合值,M为调制方式对应的值,如调制方式为QPSK,则M=2,如调制方式为16QAM,则M=4;ceil是向上取整数;SF为扩频因子;t为时隙数;ENI为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个数。
20.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前还包括:将资源按照时隙分为多个等级。
CN200710091104A 2007-04-02 2007-04-02 一种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中降低传输块集合粒度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22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1104A CN101282286B (zh) 2007-04-02 2007-04-02 一种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中降低传输块集合粒度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1104A CN101282286B (zh) 2007-04-02 2007-04-02 一种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中降低传输块集合粒度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2286A true CN101282286A (zh) 2008-10-08
CN101282286B CN101282286B (zh) 2012-09-05

Family

ID=40014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11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2286B (zh) 2007-04-02 2007-04-02 一种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中降低传输块集合粒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8228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8969A (zh) * 2011-02-15 2011-08-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码资源的选择方法和设备
CN102377551A (zh) * 2010-08-17 2012-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节点b确定相对授权和绝对授权映射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2404832A (zh) * 2010-09-15 2012-04-04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上行链路功率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13316962A (zh) * 2019-02-15 2021-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16084C2 (sv) * 1998-12-01 2001-11-1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n teknik för åtkomststyrning i kommunikationsnät med paketförmedling
CN100479421C (zh) * 2004-09-29 2009-04-15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无线网络中进行资源调度的用户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7551A (zh) * 2010-08-17 2012-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节点b确定相对授权和绝对授权映射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2377551B (zh) * 2010-08-17 2016-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节点b确定相对授权和绝对授权映射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2404832A (zh) * 2010-09-15 2012-04-04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上行链路功率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04832B (zh) * 2010-09-15 2014-06-18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上行链路功率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58969A (zh) * 2011-02-15 2011-08-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码资源的选择方法和设备
CN102158969B (zh) * 2011-02-15 2013-11-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码资源的选择方法和设备
CN113316962A (zh) * 2019-02-15 2021-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3316962B (zh) * 2019-02-15 2023-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2286B (zh) 2012-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8744B (zh) 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的方法
CN100449979C (zh) 控制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系统支持多阶调制方式的方法
EP1533965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17951B (zh) 用于信道质量信息的通信方式
US20060160498A1 (en) Multi-carri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multi-carrier transmitting method
CN100456650C (zh) 设置功率偏置和进行系统调度的方法
CN102036354B (zh) 一种为下行控制信道分配功率的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5472752A (zh) 一种上行随机接入方法
CN102497259A (zh) 一种应用于电力线通信的子载波分配方法与装置
CN101640940A (zh) 多用户联合映射时指示调制编码方案的方法和基站
CN106936556A (zh) 一种面向窄带物联网的时频二维稀疏码多址接入方法
CN101282286B (zh) 一种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中降低传输块集合粒度的方法
CN101110808B (zh) Ofdma系统中结合自适应调制编码的功率分配方法
CN101160762B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634672A (zh) 基于稀疏码多址接入系统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案与资源调度方法
CN101192906B (zh) 一种td-scdma系统e-hich信道传递harq应答信息的方法
CN101277177B (zh) 调度非调度复用确定传输模块大小和调制方式的传输方法
CA2482923A1 (en) Receiving station for cdma wireless system and method
CN102571261B (zh) 一种空间流的mcs指示方法和装置
CN1965516A (zh) 多载波发送装置、多载波接收装置、多载波发送方法以及多载波接收方法
CN104023400A (zh) 针对ofdm基站系统的下行信道按需分配方法
CN101521940B (zh) 一种用户设备上报能力等级及信道资源分配的方法
CN101577568B (zh) 功率控制实现方法及系统、基站
CN100571242C (zh)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实现自适应调制的方法
CN101496368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信令发送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RUGAO HUACAN PROPERTIE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TE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411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057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226500 NANTONG,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119

Address after: 11, 226500 and 18 sets of Zhenhai dam village, Rugao, Jiangsu, Nantong

Patentee after: Rugao Huayi Real Esta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outh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TE building, legal department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or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Termination date: 2016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