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2283A - 在cdma2000移动终端域中电路数据分组的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cdma2000移动终端域中电路数据分组的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2283A
CN101282283A CNA2007100904561A CN200710090456A CN101282283A CN 101282283 A CN101282283 A CN 101282283A CN A2007100904561 A CNA2007100904561 A CN A2007100904561A CN 200710090456 A CN200710090456 A CN 200710090456A CN 101282283 A CN101282283 A CN 101282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source base
circuit data
bear format
mobile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04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82283B (zh
Inventor
谢碧峰
李平华
曹建
阮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71009045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822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82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2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82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22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在CDMA2000移动终端域中电路数据分组的传输方法,包括:源基站与目的基站建立会话,由源基站和/或目的基站确定使用电路数据编码,并确定承载格式参数;源基站和/或目的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进行承载格式的协商并建立实时传输协议会话;在用户面业务层上,源基站和目的基站根据确定的承载格式将电路数据封装成实时传输协议分组,并经过媒体网关处理后发送给相对端目的基站和源基站;以及相对端目的基站和源基站接收到实时传输协议分组,解出用户面业务层上的用户数据,并根据承载格式进行处理,以获取电路数据净荷。从而,有效地解决A1p接口带外协商电路数据承载格式参数以及电路数据在实时传输协议分组上传输的问题。

Description

在CDMA2000移动终端域中电路数据分组的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数据(Circuit Data)分组在网际协议网络上的传输方法,特别地涉及一种CDMA2000传统移动终端域上实现电路数据分组在网际协议网络上的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分组的CDMA2000基站子系统(Base Station Subsystem:BSS)可以采用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交换技术接入到实现基于软交换的CDMA2000核心网。与传统的电路域移动交换子系统(Mobile Switching Subsystem:MSS)系统相比,基于软交换的CDMA2000核心网最大的变化在于呼叫控制和承载是分离的,用分组网技术替换时分多路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技术,传统的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网元演进成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Mobile Switching Centeremulation:MSCe)和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MGW),MSCe提供呼叫控制和移动性管理功能,MGW提供媒体控制功能,并提供传输资源,具有媒体流操纵功能。
媒体网关MGW需要在MSCe的控制下,根据得到的相关信息与基站系统内选择器单元(Se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Unit:SDU)建立承载连接。此过程称为承载参数协商。
在原来的TDM传输方式下,实现电路数据业务时,CDMA接入网需要将从空中口传来的电路数据通过声码器(Vocoder)转换成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d Modulation:PCM)码流通过TDM电路传输到媒体网关。采用IP交换技术的传输方式,CDMA接入网可以不需要进行编解码的转换,直接将电路数据做为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分组通过IP网络传输。
RTP可以提供各种音频媒体和视频媒体的实时传输,具有灵活的扩展性。为满足特定的应用,一个完整的RTP规范包括由一个或者多个RTP配置文件和载荷格式规范组成的成套文档。
所谓RTP配置文件是用最少的会话控制来进行语音和视频协商,它阐明了RTP属性字段的含义,而且还为RTP数据报头的PT(Payload Type)字段定义了编解码所对应的载荷类型。
RTP载荷配置文件(RTP Payload Profile)列举了一系列编码,这些编码包含了特定的媒体数据压缩或表示以及在RTP上进行封装的载荷格式(Payload Format);此配置文件还为每种编码指定了一个短名字(Short Name),这些名称可以为高层的控制协议所使用,来为一个特定的RTP会话指定所选择的编码,例如,会话描述协议(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SDP)(RFC2327)。在RTP载荷配置文件下需要使用文件未列出的其他编码时,所使用的名称需要由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网际地址分配机构)注册为多目的网际邮件扩展(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MIME)子类型。这种注册方式可以保证分配给其他编码的名称是唯一的。
除了分配名称给编码外,RTP载荷配置文件还为其中的一些编码分配了静态的RTP载荷类型编号。然而,载荷类型编号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小,不能为所有已经存在或将来的编码分配载荷类型编号。在早期的RTP发展阶段,因为没有其他明确的机制来绑定编码和载荷类型,所以有必要分配静态载荷类型给编码。为了解决这个矛盾,SDP定义了一个动态载荷类型绑定的机制,这个机制连同所增加的必要参数(例如,RTP时戳时钟速率(time stamp clock rate)和信道数等),将编码/载荷格式的注册名称与一个载荷类型编号关联起来,这种关联仅仅在RTP会话期间有效,此期间进行动态载荷类型的绑定。因此,在不同的会话期间载荷类型编号可以为不同的编码进行重用,这样编号空间的限制就得以避免。配置文件将范围在96~127内的载荷类型编号保留进行动态分配。如果没有定义明确的机制来指示这种映射就不应该使用动态载荷类型。那些期待与其他系统在此配置文件下进行互操作的系统不应该将特定的、固定的载荷类型分配给它们特定的编码,而应该采用动态绑定的方式。
所谓载荷格式规范定义了一个特定类型的载荷数据如何在RTP上进行传送,载荷格式可以在多个配置文件下使用,所以他们可以独立于任何特定的配置文件来定义。适用于增强型可变速率编码器(Enhanced Variable Rate Coder:EVRC)和可选模式语音声码器(Selectable Mode Vocoder:SVM)的载荷格式可以参见RFC3558;适用于Qcelp 13K的承载格式可以参见RFC2658。
对于CDMA2000支持的几种编解码格式:Qcelp 13k、EVRC、SMV都有相关的RFC规范来定义RTP承载格式,但Circuit Data并没有被支持。如果使用基于分组的CDMA2000接入网和基于软交换的核心网替代传统网络,这样就必须在该网络下支持CircuitData。
因此,需要一种在CDMA2000移动终端域中电路数据分组的传输方法,用于有效地解决A1接口扩展接口带外协商Circuit Data承载格式参数以及Circuit Data数据在RTP上传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CDMA2000移动终端域中电路数据分组的传输方法,用于有效地解决A1p接口带外协商Circuit Data承载格式参数以及Circuit Data数据在RTP上传输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CDMA2000移动终端域中电路数据分组的传输方法,其包括:
源基站与目的基站建立会话,由源基站和/或目的基站确定使用电路数据编码,并确定承载格式参数;
源基站和/或目的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进行承载格式的协商并建立实时传输协议会话;
在用户面业务层上,源基站和目的基站根据确定的承载格式将电路数据封装成实时传输协议分组,并经过媒体网关处理后发送给相对端的目的基站和源基站;以及
相对端的目的基站和源基站接收到实时传输协议分组,解出用户面业务层上的用户数据,并根据承载格式进行处理,以获取电路数据净荷。
源基站和/或目的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进行承载格式的协商可通过Alp接口实现。
在源基站或目的基站确定使用电路数据编码时,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进行承载格式的协商包括:
源基站或目的基站发起请求,并在相应的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中将源基站或目的基站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
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根据接收到的承载格式参数以及媒体网关的能力确定所使用的电路数据编码,并向源基站或目的基站发送携带有承载格式参数的指派请求消息;以及
源基站或目的基站根据指派请求消息,确定所使用的电路数据编码,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移动终端协商,以及将指派完成消息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
在源基站和目的基站确定使用电路数据编码时,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进行承载格式的协商可包括:
源基站和目的基站分别发起请求,并在相应的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中将源基站和目的基站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
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根据接收到的承载格式参数以及媒体网关的能力确定所使用的电路数据编码,并向源基站和目的基站发送携带有承载格式参数的指派请求消息;以及
源基站和目的基站根据指派请求消息,确定所使用的电路数据编码,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移动终端协商,以及将指派完成消息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
在源基站或目的基站确定使用电路数据编码时,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进行承载格式的协商可包括:
源基站或目的基站发起请求,并在相应的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中将源基站或目的基站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
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根据接收到的承载格式参数以及媒体网关的能力确定所使用的电路数据编码,并向源基站或目的基站发送未携带承载格式参数的指派请求消息;
源基站或目的基站返回指派完成消息,并且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将携带有承载格式参数的承载更新消息发送给源基站或目的基站;以及
源基站或目的基站根据指派请求消息,确定所使用的电路数据编码,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移动终端协商,以及将承载更新消息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
在源基站和目的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进行承载格式的协商完成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判断其与源基站的承载格式和其与目的基站的承载格式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建立实时传输协议会话,否则释放连接。
经过媒体网关处理后发送给相对端的目的基站和源基站可包括:
将实时传输协议分组通过IP网发送到媒体网关;
媒体网关的IWF(网络互联功能)模块对实时传输协议分组进行处理;以及
媒体网关将处理后的实时传输协议分组发送给相对端的目的基站和源基站。
在CDMA2000移动终端域中电路数据分组的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根据承载格式进行处理之后,将所获取的电路数据净荷通过IWF模块进行处理;
在用户面业务层上,将处理后的电路数据净荷根据承载格式封装成实时传输协议分组;以及
将电路数据净荷的实时传输协议分组通过IP网络发送给目的基站和源基站。
承载格式可为无头部承载帧格式。
承载格式参数可包括承载格式ID和/或承载类型。
优选地,承载格式ID值的范围为8至15,以及承载类型为动态承载类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以有效地解决A1p接口带外协商Circuit Data承载格式参数以及Circuit Data数据在RTP上传输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电路数据分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电路数据业务在CDMA2000系统下在IP网络上传输时的协议栈的结构图;
图3示出了A2p承载会话级别参数;
图4示出了A2p承载特定格式参数;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Circuit Data分组传输过程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Circuit Data分组传输过程的示意图;以及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Circuit Data分组传输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电路数据分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提供了一种在CDMA2000移动终端域中电路数据分组的传输方法,其包括:
步骤S102,源基站与目的基站建立会话,由源基站和/或目的基站确定使用电路数据编码,并确定承载格式参数;
步骤S104,源基站和/或目的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进行承载格式的协商并建立实时传输协议会话;
步骤S106,在用户面业务层上,源基站和目的基站根据确定的承载格式将电路数据封装成实时传输协议分组,并经过媒体网关处理后发送给相对端的目的基站和源基站;以及
步骤S108,相对端的目的基站和源基站接收到实时传输协议分组,解出用户面业务层上的用户数据,并根据承载格式进行处理,以获取电路数据净荷。
源基站和/或目的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进行承载格式的协商可通过Alp(A1接口扩展)接口实现。
在源基站或目的基站确定使用电路数据编码时,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进行承载格式的协商包括:
源基站或目的基站发起请求,并在相应的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中将源基站或目的基站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
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根据接收到的承载格式参数以及媒体网关的能力确定所使用的电路数据编码,并向源基站或目的基站发送携带有承载格式参数的指派请求消息;以及
源基站或目的基站根据指派请求消息,确定所使用的电路数据编码,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移动终端协商,以及将指派完成消息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
在源基站和目的基站确定使用电路数据编码时,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进行承载格式的协商可包括:
源基站和目的基站分别发起请求,并在相应的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中将源基站和目的基站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
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根据接收到的承载格式参数以及媒体网关的能力确定所使用的电路数据编码,并向源基站和目的基站发送携带有承载格式参数的指派请求消息;以及
源基站和目的基站根据指派请求消息,确定所使用的电路数据编码,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移动终端协商,以及将指派完成消息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
在源基站或目的基站确定使用电路数据编码时,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进行承载格式的协商可包括:
源基站或目的基站发起请求,并在相应的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中将源基站或目的基站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
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根据接收到的承载格式参数以及媒体网关的能力确定所使用的电路数据编码,并向源基站或目的基站发送未携带承载格式参数的指派请求消息;
源基站或目的基站返回指派完成消息,并且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将携带有承载格式参数的承载更新消息发送给源基站或目的基站;以及
源基站或目的基站根据指派请求消息,确定所使用的电路数据编码,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移动终端协商,以及将承载更新消息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
在源基站和目的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进行承载格式的协商完成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判断其与源基站的承载格式和其与目的基站的承载格式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建立实时传输协议会话,否则释放连接。
经过媒体网关处理后发送给相对端的目的基站和源基站可包括:
将实时传输协议分组通过IP网发送到媒体网关;
媒体网关的IWF(网络互联功能)模块对实时传输协议分组进行处理;以及
媒体网关将处理后的实时传输协议分组发送给相对端的目的基站和源基站。
在CDMA2000移动终端域中电路数据分组的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根据承载格式进行处理之后,将所获取的电路数据净荷通过IWF模块进行处理;
在用户面业务层上,将处理后的电路数据净荷根据承载格式封装成实时传输协议分组;以及
将电路数据净荷的实时传输协议分组通过IP网络发送给目的基站和源基站。
承载格式可为无头部承载帧格式。
承载格式参数可包括承载格式ID和/或承载类型。
优选地,承载格式ID值的范围为8至15,以及承载类型为动态承载类型。
一般来说,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使用如SDP的高层控制协议来进行承载格式参数的协商。3G IOS V5.0在A1p接口没有直接使用SDP协议,而是通过扩展A1(传统BSC和MSC之间的信令结构)接口控制消息来携带相应的承载格式参数来对特定的会话指定所选择的编码。
MIME类型名-“Audio(语音)”,因为CDMA2000 LMSD在A1p/A2p(CDMA2000LMSD域BSS和MSW之间的业务接口)仅仅完成话音功能而隐含定义,在本发明中复用这个类型名来标示电路数据业务。MIME子类型名-编码名称则通过承载参数的承载格式ID(Bearer FormatID)字段来映射,SDP的协商参数Payload Type(载荷类型)也通过相应的承载参数字段携带。其中,依赖于承载格式ID和编码名称的映射关系,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确定特定会话所选择的载荷格式。这里所述的承载参数请参见图3和图4。本发明中,Circuit Data的MIME子类型名-编码名称为“CircuitData”。
在基站控制器(BSC)侧,用户适配层负责BSC内用户数据协议的处理和转换,并通过A 1p和控制面消息交互管理用户面资源,主要涉及A2p(A2接口扩展)接口。用户适配层是由SDU来处理的,SDU完成用户数据User Traffic的各种帧格式的封装、UserTraffic帧协议的处理等功能。
User Traffic协议层支持的承载格式ID以及对应的编码名称、RTP载荷类型(Paload Type)和意义如表1所示,具体采用何种RTP载荷类型,由A1p接口进行带外协商时确定。
表1:承载格式ID和RTP载荷类型
Figure A20071009045600181
Figure A20071009045600191
媒体网关MGW需要在MSCe的控制下,根据得到的相关承载格式信息与基站系统内SDU(选择器单元)建立承载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介绍,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下面,参照图5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Circuit Data分组传输过程的示意图。
参照图5所示,若源BS通过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ConnectionManagement Service Request)携带A2p承载参数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目的BS通过寻呼响应消息(Paging Response)携带A2p承载参数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本实施例实现Circuit Data数据在该MS与目的MS之间传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源BS与MSCe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具体为:
(a1)移动终端起呼,源BS在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中将该BS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携带的A2p承载特定格式参数(A2p Bearer Format-Specific Paramaters)中的RTP载荷类型与承载格式ID确定了Circuit Data编码帧格式和RTP载荷类型的对应关系;
假定源BS确定本次会话需要使用的编码为Circuit Data,则使用保留的承载格式ID值,取值范围为8~15,此处假定为9。编码名称是Circuit Data,载荷类型为动态承载类型值,帧格式使用Circuit Data的载荷格式。
(b1)MSCe根据源BS发送来的承载格式参数以及MGW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Circuit Data,则向源BS发送携带有所述承载参数的指派请求消息;
(c1)源BS收到MSCe下发的指派请求消息后,根据其中的承载格式确定本次会话为使用Circuit Data,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MS协商后,发送指派完成消息给该MSCe。
步骤502:MSCe与目的BS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具体为:
(a2)移动终端被呼,目的BS在寻呼响应消息中将该BS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其确定的承载格式可以与源BS相同,也可以不同;
(b2)MSCe根据目的BS发送来的承载格式参数以及MGW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Circuit Data,并向目的BS发送携带有所述承载参数的指派请求消息;
(c2)目的BS收到MSCe下发的指派请求消息后,根据其中的承载格式确定本次会话为使用Circuit Data,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MS协商后,发送指派完成消息给该MSCe。
步骤503:MSCe根据其与源BS协商的承载格式和其与目的BS协商的承载格式是否一致,如果两者的承载格式一致,则建立Circuit Data呼叫;
步骤504:会话建立后,源BS和目的BS将从空口接收的电路数据分别按照确定的载荷格式完成User Traffic层的封装,然后分别封装成RTP分组,通过IP网络发送给MGW;
步骤505:会话建立后,MGW接收到的源BS和目的BS发送的RTP分组后,将接收到的RTP分组解出User Traffic用户数据,然后按照载荷格式处理,获取电路数据净荷,由IWF模块进行电路数据处理,再将处理后的电路数据按照确定的载荷格式完成UserTraffic层的封装,然后封装成RTP分组通过IP网络发送给对端BS;
步骤506:源BS和目的BS将接收到的RTP分组解出UserTraffic用户数据,并按照载荷格式处理User Traffic用户数据,获取压缩的语音数据净荷,然后通过空口发送给对应的MS。
下面,参照图6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Circuit Data分组传输过程的示意图。
参考图6所示,源BS和目的BS均通过指配完成消息(Assignment Complete)携带A2p承载参数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本实施例实现Circuit Data语音数据在该MS与目的MS之间传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源BS与MSCe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具体为:
(a11)移动终端起呼,源BS在指配完成消息中将该BS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
(b11)MSCe根据源BS发送来的承载格式参数以及MGW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Circuit Data,则向源BS发送携带有所述承载参数的承载更新请求消息;
(c11)源BS收到MSCe下发的承载更新请求消息后,根据其中的承载格式确定本次会话使用Circuit Data,与对应的MS建立信道资源,然后发送承载更新响应消息给MSCe。
步骤602:MSCe与目的BS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具体为:
(a12)移动终端被呼,目的BS在指配完成消息中将该BS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本实施例假定目的BS确定本次会话需要使用的编码为Circuit Data,承载格式ID值为9,编码名称是Circuit Data,载荷类型为动态承载类型值,帧格式使用CircuitData的载荷格式。
(b12)MSCe根据目的BS发送来的承载格式参数以及MGW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Circuit Data,并向目的BS发送携带有所述承载参数的承载更新请求消息;
(c12)目的BS收到MSCe下发的承载更新请求消息后,根据其中的承载格式确定本次会话为使用Circuit Data,与对应的MS建立信道资源,然后发送承载更新响应消息给MSCe。
步骤603至步骤606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503至步骤506相对应。
下面,参照图7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Circuit Data分组传输过程的示意图。
参考图7所示,本实施例实现Circuit Data电路数据在该MS与目的MS之间传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源BS与MSCe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具体为:
(a13)移动终端起呼,源BS在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中将该BS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
(b13)MSCe根据源BS发送来的承载格式参数以及MGW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Circuit Data,则向源BS发送指派请求消息,但该消息并不携带有所述承载参数;
(c13)源BS收到MSCe发送来的指派请求消息后,向MSCe发送指派完成消息;
(d13)MSCe收到源BS发送来得指派完成消息后,通过承载更新请求消息携带所述承载参数发送给源BS;
(e13)源BS接收到MSCe下发的承载更新请求消息,则根据其中的承载格式确定本次会话为使用Circuit Data,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MS协商后,发送指派完成消息给该MSCe。
步骤702:MSCe与目的BS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具体为:
(a23)移动终端被呼,目的BS在寻呼响应消息中将该BS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
(b23)MSCe根据目的BS发送来的承载格式参数以及MGW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Circuit Data,并向目的BS发送指派请求消息,但该消息并不携带有所述承载参数;
(c23)目的BS收到MSCe发送来得指派请求消息后,向MSCe发送指派完成消息;
(d23)MSCe收到目的BS发送来得指派完成消息后,通过承载更新请求消息携带所述承载参数发送给目的BS;
(e23)目的BS收到MSCe下发的承载更新请求消息后,根据其中的承载格式确定本次会话为使用Circuit Data,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MS协商后,发送指派完成消息给该MSCe。
步骤703至步骤706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503至步骤506相对应。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例如,当源BS通过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中将该BS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时,目的BS也可以通过指配完成消息(Assignment Complete)携带A2p承载参数发送到MSCe。可以将上述3个实施例中,源BS和目的BS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的方式自由组合而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 一种在CDMA2000移动终端域中电路数据分组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基站与目的基站建立会话,由所述源基站和/或所述目的基站确定使用电路数据编码,并确定承载格式参数;
所述源基站和/或所述目的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进行承载格式的协商并建立实时传输协议会话;
在用户面业务层上,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的基站根据确定的所述承载格式将所述电路数据封装成实时传输协议分组,并经过媒体网关处理后发送给相对端的目的基站和源基站;以及
所述相对端的目的基站和源基站接收到所述实时传输协议分组,解出所述用户面业务层上的用户数据,并根据所述承载格式进行处理,以获取电路数据净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基站和/或所述目的基站与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进行承载格式的协商是通过A1接口扩展接口实现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源基站或所述目的基站确定使用所述电路数据编码时,所述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进行承载格式的协商包括:
所述源基站或所述目的基站发起请求,并在相应的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中将所述源基站或所述目的基站支持的所述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
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承载格式参数以及所述媒体网关的能力确定所使用的所述电路数据编码,并向所述源基站或所述目的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承载格式参数的指派请求消息;以及
所述源基站或所述目的基站根据所述指派请求消息,确定所使用的所述电路数据编码,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所述移动终端协商,以及将指派完成消息发送给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的基站确定使用所述电路数据编码时,所述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进行承载格式的协商包括:
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的基站分别发起请求,并在相应的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中将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的基站支持的所述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
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承载格式参数以及所述媒体网关的能力确定所使用的所述电路数据编码,并向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的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承载格式参数的指派请求消息;以及
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的基站根据所述指派请求消息,确定所使用的所述电路数据编码,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所述移动终端协商,以及将指派完成消息发送给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源基站或所述目的基站确定使用所述电路数据编码时,所述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进行承载格式的协商包括:
所述源基站或所述目的基站发起请求,并在相应的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中将所述源基站或所述目的基站支持的所述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
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承载格式参数以及所述媒体网关的能力确定所使用的所述电路数据编码,并向所述源基站或所述目的基站发送未携带所述承载格式参数的指派请求消息;
所述源基站或所述目的基站返回指派完成消息,并且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将携带有所述承载格式参数的承载更新消息发送给所述源基站或所述目的基站;以及
所述源基站或所述目的基站根据所述指派请求消息,确定所使用的所述电路数据编码,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所述移动终端协商,以及将所述承载更新消息发送给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的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进
行承载格式的协商完成后,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判断其与所述源基站的承载格式和其与所述目的基站的承载格式是否一致;以及
如果一致,则建立所述实时传输协议会话,否则释放连接。
7.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过媒体网关处理后发送给相对端的目的基站和源基站包括:
将所述实时传输协议分组通过IP网发送到所述媒体网关;
所述媒体网关的网络互联功能模块对所述实时传输协议分组进行处理;以及
所述媒体网关将处理后的所述实时传输协议分组发送给所述相对端的目的基站和源基站。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根据所述承载格式进行处理之后,将所获取的所述电路数据净荷通过所述IWF模块进行处理;
在所述用户面业务层上,将处理后的所述电路数据净荷根据所述承载格式封装成实时传输协议分组;以及
将所述电路数据净荷的所述实时传输协议分组通过IP网络发送给所述目的基站和所述源基站。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格式为无头部承载帧格式。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格式参数包括承载格式ID和/或承载类型。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格式ID值的范围为8至15,以及所述承载类型为动态承载类型。
CN2007100904561A 2007-04-06 2007-04-06 在cdma2000移动终端域中电路数据分组的传输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22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04561A CN101282283B (zh) 2007-04-06 2007-04-06 在cdma2000移动终端域中电路数据分组的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04561A CN101282283B (zh) 2007-04-06 2007-04-06 在cdma2000移动终端域中电路数据分组的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2283A true CN101282283A (zh) 2008-10-08
CN101282283B CN101282283B (zh) 2011-04-20

Family

ID=40014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045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2283B (zh) 2007-04-06 2007-04-06 在cdma2000移动终端域中电路数据分组的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8228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48807A1 (zh) * 2009-11-20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服务质量的监控方法、基站控制器和基站子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86868B2 (en) * 2003-07-14 2009-09-0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istributed transcoder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48807A1 (zh) * 2009-11-20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服务质量的监控方法、基站控制器和基站子系统
RU2496260C2 (ru) * 2009-11-20 2013-10-20 ЗетТиИ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пособ, контроллер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и подсистема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для контроля качества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2283B (zh) 201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63279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무선 채널에서 음성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방법 및 장치
EP1782644B1 (en) Interoperability for wireless user devices with different speech processing formats
CN102685803B (zh) 传递因特网协议分组数据的电信设备和方法
EP1325595B1 (en) Protocol header construction and/or removal for real-time data packets over wireless links
CN101047711B (zh) Ip报文传输、协商带宽节省能力和节省网络带宽的方法
CN100389616C (zh) 实现交互功能业务数据交互的方法
CN101347012B (zh) 使用共享补充扩展码的、结合基于ip的语音的无线通信网络
US20100128715A1 (en) Protocol Conversion System in Media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Packet-Switching Network and Circuit-Switiching Network
RU2431239C2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канала-носителя в gsm-сети
CN102348240A (zh) 传递包含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分组的系统、设备和方法
CN101467016B (zh) 用于增强不连续传输功能的方法和系统
JP2006522518A5 (zh)
US20090003363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service-specific support for multimedia traffic in wireless networks
MX2007011787A (es) Sistema y metodo para llamada simultanea de voz y datos sobre una infraestructura inalambrica.
CN100579069C (zh) 语音前向纠错信息传输在cdma2000系统中的实现方法
CN100428744C (zh) 通信网络中分组数据的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CN1647470A (zh) 分组移动网络
CN101094162A (zh) 一种采用头部去除方式传输媒体流的方法
CN101622711B (zh) 用于无声插入描述符(sid)转换的方法、系统
US2006013337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packe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015222B (zh) Ims系统中多媒体业务的动态速率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1690085A (zh) 用于配置由电路交换设备使用的ims服务的装置和相关方法
CN101282283B (zh) 在cdma2000移动终端域中电路数据分组的传输方法
CN100544522C (zh) Qcelp 8k语音分组在CDMA2000传统终端域的传输方法
CN101316385B (zh) 一种会话描述协议协商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