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44522C - Qcelp 8k语音分组在CDMA2000传统终端域的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Qcelp 8k语音分组在CDMA2000传统终端域的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44522C
CN100544522C CNB2005101261974A CN200510126197A CN100544522C CN 100544522 C CN100544522 C CN 100544522C CN B2005101261974 A CNB2005101261974 A CN B2005101261974A CN 200510126197 A CN200510126197 A CN 200510126197A CN 100544522 C CN100544522 C CN 10054452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sce
qcelp
bear format
s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261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0418A (zh
Inventor
曹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B2005101261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44522C/zh
Publication of CN1980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0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45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452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Qcelp 8k语音分组在CDMA2000传统终端域的传输方法,在会话建立过程中,源基站或/和目的基站确定本次会话使用的编码为Qcelp 8k,并确定本次会话的承载格式参数;源基站或/和目的基站与MSCe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并建立RTP会话;源基站和目的基站将压缩的语音数据按照确定的载荷格式完成User Traffic封装,然后封闭成RTP分组通过IP网发送,由媒体网关发送到对端基站;对端基站收到RTP分组后,解出User Traffic用户数据并按照载荷格处理,获取压缩的语音数据净荷。本发明可以有效的解决A1p接口带外协商Qcelp 8k承载格式参数以及Qcelp 8k语音数据在RTP上传输的问题。

Description

Qcelp 8k语音分组在CDMA2000传统终端域的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通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QUALCOMM′S CodeExcited Linear Prediction:Qcelp)8k语音分组在网际协议(InternetProtocol:IP)网络上的传输方法,特别地涉及一种CDMA2000传统移动终端域(Legacy Mobile Station Domain:LMSD)上实现Qcelp 8k语音分组在IP网络上的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分组的CDMA2000基站子系统(Base Station Subsystem:BSS)可以采用IP交换技术接入到实现基于软交换的CDMA2000核心网。与传统的电路域移动交换子系统(Mobile Switching Subsystem:MSS)系统相比,基于软交换的CDMA2000核心网最大的变化在于呼叫控制和承载是分离的,用分组网技术替换时分多路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技术,传统的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网元演进成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Mobile Switching Center emmulation:MSCe)和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MGW),MSCe提供呼叫控制和移动性管理功能,MGW提供媒体控制功能,并提供传输资源,具有媒体流操纵功能。
媒体网关MGW需要在MSCe的控制下,根据得到的相关信息与基站系统内选择器单元(Se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Unit:SDU)建立承载连接。此过程称为承载参数协商。
过去基于TDM电路的传输方式,CDMA接入网需要将各种采用压缩语音编解码技术的语音数据通过声码器(Vocoder)转换成脉冲编码调制(PulseCoded Modulation:PCM)码流通过TDM电路传输。采用IP交换技术的传输方式,CDMA接入网可以不需要进行各种语音编解码的转换,直接将压缩的语音数据作为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分组通过IP网络传输。
RTP可以提供各种音媒体和视频媒体的实时传输,具有灵活的扩展性。为满足特定的应用,一个完整的RTP规范包括由一个或者多个RTP配置文件和载荷格式规范组成的成套文档。
所谓RTP配置文件是用最少的会话控制来进行语音和视频协商,它阐明了RTP属性字段的含义,并使之适用于语音和视频会议,而且还为RTP数据报头的PT(Payload Type)字段定义了编解码所对应的载荷类型。适用于语音和视频应用的配置文件可以参见请求注解:3551(Request forComments:3551:RFC3551)。
RTP载荷配置文件(RTP Payload Profile)列举了一系列编码,这些编码包含了特定的媒体数据压缩或表示以及在RTP上进行封装的载荷格式(Payload Format);此配置文件还为每种编码指定了一个短名字(ShortName),这些名称可以为高层的控制协议所使用,来为一个特定的RTP会话指定所选择的编码。例如会话描述协议(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SDP)(RFC2327)。在RTP载荷配置文件下需要使用文件未列出的其他编码时,所使用的名称需要由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网际地址分配机构)注册为多目的网际邮件扩展(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Extensions:MIME)子类型。这种注册方式可以保证分配给其他编码的名称是唯一的。
除了分配名称给编码外,RTP载荷配置文件还为其中的一些编码分配了静态的RTP载荷类型编号。然而,载荷类型编号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小,不能为所有已经存在或将来的编码分配载荷类型编号。在早期的RTP发展阶段,因为没有其他明确的机制来绑定编码和载荷类型,所以有必要分配静态载荷类型给编码。为了解决这个矛盾,SDP定义了一个动态载荷类型绑定的机制,这个机制连同所增加的必要参数,例如RTP时戳时钟速率(time stampclock rate)和信道数等,将编码/载荷格式的注册名称与一个载荷类型编号关联起来,这种关联仅仅在RTP会话期间有效,此期间进行动态载荷类型的绑定。因此,在不同的会话期间载荷类型编号可以为不同的编码进行重用,这样编号空间的限制就得以避免。配置文件将范围在96~127内的载荷类型编号保留进行动态分配。如果没有定义明确的机制来指示这种映射就不应该使用动态载荷类型。那些期待与其他系统在此配置文件下进行互操作的系统不应该将特定的、固定的载荷类型分配给它们特定的编码,而应该采用动态绑定的方式。
所谓载荷格式规范定义了一个特定类型的载荷数据如何在RTP上进行传送,载荷格式可以在多个配置文件下使用,所以他们可以独立于任何特定的配置文件来定义。适用于增强型可变速率编码器(Enhanced Variable RateCoder:EVRC)和可选模式语音声码器(Selectable Mode Vocoder:SVM)的载荷格式可以参见RFC3558;适用于Qcelp 13K的承载格式可以参见RFC2658。
对于CDMA2000支持的几种编解码格式:Qcelp 13k、EVRC、SMV都有相关的RFC规范来定义RTP承载格式,但Qcelp 8k并没有被支持。Qcelp8k是早期CDMA系统支持的一种语音编解码格式,目前主流编码格式为Qcelp 13k、EVRC和SMV,不过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终端用户千差万别,部分用户的手机只支持Qcelp 8k。如果使用基于分组的CDMA2000接入网和基于软交换的核心网替代传统网络,这样该网络下的部分只支持Qcelp 8k的手机将不可避免的无法接入网络。对于这种情况运营商可以使用为用户替换手机等方法来解决,但无疑会对用户造成一定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一种CDMA2000传统移动终端域实现Qcelp 8k语音分组在IP网络上的传输方法。
CDMA2000 LMSD域要实现Qcelp 8k在IP网络上的传输,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1、承载格式参数的协商,使通话的发送和接收端都知道本次会话使用的承载格式参数;
2、用户数据在用户面业务(User Traffic)层的帧格式封装,以实现静音、速率调整、交织以及多帧功能。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Qcelp 8k语音分组在CDMA2000传统终端域的传输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会话建立过程中,源基站或/和目的基站确定本次会话使用的编码为高通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Qcelp 8k,并确定本次会话的承载格式参数;
(b)源基站或/和目的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MSCe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并建立实时传输协议会话;
(c)源基站和目的基站将压缩的语音数据按照确定的载荷格式完成用户面业务层封装,然后封闭成实时传输协议分组通过IP网发送,由媒体网关发送到对端基站;
(d)目的基站和源基站收到实时传输协议分组后,解出用户面业务层用户数据并按照载荷格处理,获取压缩的语音数据净荷。
进一步地,上述传输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a)中确定的承载格式参数中,承载格式ID值为8~15。
进一步地,上述传输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a)中确定的承载格式参数中,载荷类型设置为动态承载类型。
进一步地,上述传输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a)中确定的承载格式参数中,帧格式使用Qcelp 13k的载荷格式RFC2658,或者使用载荷帧格式RFC3558。
进一步地,上述传输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b)中,源基站确定使用Qcelp 8k编码时,与MSCe间的承载格式协商是通过A1p接口进行以下步骤完成的:源基站起呼,在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中将该基站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该MSCe根据收到的该承载格式参数以及媒体网关的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向源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承载格式参数的指派请求消息;源基站收到后,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编码,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移动终端协商后,发送指派完成消息给该MSCe。
进一步地,上述传输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b)中,源基站和/或目的基站确定使用Qcelp 8k编码时,与MSCe间的承载格式协商是通过A1p接口进行以下步骤完成的:源基站和/或目的基站在指派完成消息中将该基站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该MSCe根据收到的该承载格式参数以及媒体网关的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向源基站和/或目的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承载格式参数的承载更新请求消息;源基站和/或目的基站收到后,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编码,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移动终端协商后,发送承载更新响应消息给该MSCe。
进一步地,上述传输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b)中,目的基站确定使用Qcelp 8k编码时,与MSCe间的承载格式协商是通过A1p接口进行以下步骤完成的:目的基站在寻呼响应消息中将该基站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该MSCe根据收到的该承载格式参数以及媒体网关的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向目的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承载格式参数的指派请求消息;目的基站收到后,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编码,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移动终端协商后,发送指派完成消息给该MSCe。
进一步地,上述传输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b)中,源基站确定使用Qcelp 8k编码时,与MSCe间的承载格式协商是通过A1p接口进行以下步骤完成的:源基站起呼,在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中将该基站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该MSCe根据收到的该承载格式参数以及媒体网关的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向源基站发送指派请求消息,但不携带承载格式参数;源基站返回指派完成消息;MSCe再在承载更新请求消息中将承载格式参数带给源基站;源基站收到后,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编码,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移动终端协商后,发送承载更新响应消息给该MSCe。
进一步地,上述传输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b)中,目的基站确定使用Qcelp 8k编码时,与MSCe间的承载格式协商是通过A1p接口进行以下步骤完成的:目的基站在寻呼响应消息中将该基站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该MSCe根据收到的该承载格式参数以及媒体网关的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向目的基站发送指派请求消息,但不携带承载格式参数;目的基站返回指派完成消息;MSCe再在承载更新请求消息中将承载格式参数带给目的基站;目的基站收到后,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编码,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移动终端协商后,发送指派完成消息给该MSCe。
进一步地,上述传输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b)中,MSCe判断其与源基站和目的基站协商的承载格式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建立免码型转换操作会话,否则,建立远程码型转换操作会话。
进一步地,上述传输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c)中,如果会话类型为免码型转换操作会话,媒体网关直接将源基站或目的基站发送过来的语音分组透明传送给对端基站;如果会话类型为远程码型转换操作会话,则媒体网关需要对收到的实时传输协议分组进行解封闭和编码转换,再封装成实时传输协议分组发送到对端基站。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A1p接口带外协商Qcelp 8k承载格式参数以及Qcelp 8k语音数据在RTP上传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A2p承载会话级别参数;
图2为A2p承载特定格式参数;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Qcelp 8k语音分组传输过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Qcelp 8k语音分组传输过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Qcelp 8k语音分组传输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般来说,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使用高层的控制协议如SDP来进行承载格式参数的协商。3G IOS V5.0在A1p接口没有直接使用SDP协议,而是通过扩展A1(传统BSC和MSC之间的信令结构)接口控制消息来携带相应的承载格式参数来对特定的会话指定所选择的编码。
MIME类型名-“Audio(语音)”,因为CDMA2000LMSD在A1p/A2p(CDMA2000 LMSD域BSS和MSW之间的业务接口)仅仅完成话音功能而隐含定义,MIME子类型名-编码名称则通过承载参数的承载格式ID(Bearer FormatID)字段来映射,SDP的协商参数Payload Type(载荷类型)和最大绑定时间(maxptime)以及最大交织时间(maxinterleave)也通过相应的承载参数字段携带。其中,依赖于承载格式ID和编码名称的映射关系,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确定特定会话所选择的载荷格式。这里所述的承载参数请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中,Qcelp 8k的MIME子类型名-编码名称为“Qcelp 8k”。
在基站控制器(BSC)侧,用户适配层负责BSC内用户数据协议的处理和转换,并通过A1p和控制面消息交互管理用户面资源,主要涉及A2p接口。用户适配层是由SDU来处理的,SDU完成用户数据User Traffic的各种帧格式的封装、User Traffic帧协议的处理以实现速率调整和Dim&Burst等功能。
User Traffic协议层支持的承载格式ID以及对应的编码名称、RTP载荷类型(Paload Type)和意义如表1所示,具体采用何种RTP载荷类型,由A1p接口进行带外协商时确定。
表1:承载格式ID和RTP载荷类型
Figure C200510126197D00111
媒体网关MGW需要在MSCe的控制下,根据得到的相关承载格式信息与基站系统内SDU(选择器单元)建立承载连接。
承载协商过程引入了两个概念:免码型转换操作(Transcoder FreeOperation:TrFO)和远程码型转换操作(Remote Transcoder Operation:RTO)。
TrFO是传统移动终端(MS)之间在分组网的承载通道上直接传送压缩语音,免去编解码器。在一个呼叫中,TrFO使用了包括两个端节点协商编解码类型在内的带外信令能力,如果两个端节点能进行同样的编解码操作,就有可能使用单一优选的压缩语音在整个分组网上传递,提高了带宽利用率,并减少了环路延时。TrFO能够提高话音质量,TrFO不用于多媒体域VoIP语音,是LMSD域的能力。该呼叫所需的Transcoder(声码器)位于MS中。
RTO是一种在核心网中给一个呼叫配置码型转换器的机制。RTO并不意味着Tandem(级联)操作。例如,为了支持移动终端-公共固定电话网络(MS-PSTN)的呼叫,需要在MGW或基站控制器(BSC)中插入码型转换器。对于MS-MS的呼叫,如果两个MS的编解码器不同,则网络中需要一个码型转换器。这有别于典型的Tandem用法,该用法使用2个码型转换器将2个端节点的码型转换为一种公共的而不是通过唯一的协议来传送。RTO是TrFO的一个特例。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介绍,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参考图3所示,若源BS通过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ConnectionManagement Service Request)携带A2p承载参数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目的BS通过寻呼响应消息(Paging Response)携带A2p承载参数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本实施例实现Qcelp8K语音数据在该MS与目的MS之间传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源BS与MSCe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具体为:
(a1)移动终端起呼,源BS在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中将该BS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携带的A2p承载特定格式参数(A2p BearerFormat-Specific Paramaters)中的RTP载荷类型与承载格式ID确定了语音编码帧格式和RTP载荷类型的对应关系;
假定源BS确定本次会话需要使用的编码为Qcelp 8K,则使用保留的承载格式ID值,取值范围为8~15,此处假定为15。编码名称是QCELP 8k,载荷类型为动态承载类型值,帧格式使用Qcelp 13K的载荷格式RFC2658,在另一实施例中载荷格式也可以适用EVRC、SMV的载荷格式规范RFC3558。
其中相应的语音帧的速率模式所对应的帧长度如表2所示,Qcelp 8K对应的MIME子类型为Qcelp 8K,其他与规范一致。表中所示数据帧的最高8位用来表示帧的类型。
表2:速率模式与数据帧长度
 
最高8位字节 速率模式 数据帧长度(字节) 注释
0 空白帧 1
1 1/8 3 16
2 1/4 6 40
3 1/2 11 80
4 1 23 171
5 保留 8
14 删除帧 1
其他 N/A 保留 错误的帧
(b1)MSCe根据源BS发送来的承载格式参数以及MGW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则向源BS发送携带有所述承载参数的指派请求消息;
(c1)源BS收到MSCe下发的指派请求消息后,根据其中的承载格式确定本次会话为使用Qcelp 8k,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MS协商后,发送指派完成消息给该MSCe。
步骤102:MSCe与目的BS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具体为:
(a2)移动终端被呼,目的BS在寻呼响应消息中将该BS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其确定的承载格式可以与源BS相同,也可以不同;
(b2)MSCe根据目的BS发送来的承载格式参数以及MGW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并向目的BS发送携带有所述承载参数的指派请求消息;
(c2)目的BS收到MSCe下发的指派请求消息后,根据其中的承载格式确定本次会话为使用Qcelp 8k,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MS协商后,发送指派完成消息给该MSCe。
步骤103:MSCe根据其与源BS协商的承载格式和其与目的BS协商的承载格式是否一致,建立相应的会话类型:如果两者的承载格式一致,则建立TrFO会话,完成TrFO呼叫,执行下一步;如果两者不一致,则建立RTO会话,完成RTO呼叫;
步骤104:会话建立后,源BS和目的BS将从空口接收的压缩的语音数据分别按照确定的载荷格式完成User Traffic层的封装,然后分别封装成RTP分组,通过IP网络发送给MGW;
步骤105:如果会话类型为RTO,MGW接收到的源BS和目的BS发送的RTP分组后,将接收到的RTP分组解出User Traffic用户数据,然后按照载荷格式处理,获取压缩的语音数据净荷,由VTC声码器进行语音编码转换后,再将压缩的语音数据按照确定的载荷格式完成User Traffic层的封装,然后封装成RTP分组通过IP网络发送给对端BS;
如果会话类型为TrFO,MGW直接将目的BS发送过来的语音分组直接透明传送给源BS。
步骤106:源BS和目的BS将接收到的RTP分组解出User Traffic用户数据,并按照载荷格式处理User Traffic用户数据,获取压缩的语音数据净荷,然后通过空口发送给对应的MS。
实施例二:
参考图4所示,源BS和目的BS均通过指配完成消息(AssignmentComplete)携带A2p承载参数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本实施例实现Qcelp 8k语音数据在该MS与目的MS之间传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源BS与MSCe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具体为:
(a11)移动终端起呼,源BS在指配完成消息中将该BS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
(b11)MSCe根据源BS发送来的承载格式参数以及MGW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则向源BS发送携带有所述承载参数的承载更新请求消息;
(c11)源BS收到MSCe下发的承载更新请求消息后,根据其中的承载格式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与对应的MS建立信道资源,然后发送承载更新响应消息给MSCe。
步骤202:MSCe与目的BS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具体为:
(a12)移动终端被呼,目的BS在指配完成消息中将该BS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本实施例假定目的BS确定本次会话需要使用的编码为Qcelp 8K,承载格式ID值为15,编码名称是QCELP 8k,载荷类型为动态承载类型值,帧格式使用Qcelp 13K的载荷格式RFC2658,源BS的承载格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b12)MSCe根据目的BS发送来的承载格式参数以及MGW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并向目的BS发送携带有所述承载参数的承载更新请求消息;
(c12)目的BS收到MSCe下发的承载更新请求消息后,根据其中的承载格式确定本次会话为使用Qcelp 8k,与对应的MS建立信道资源,然后发送承载更新响应消息给MSCe。
步骤203-步骤206与实施例一的步骤103-步骤106对应一致,此处省略描述。
实施例三:
参考图5所示,本实施例实现Qcelp8K语音数据在该MS与目的MS之间传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源BS与MSCe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具体为:
(a13)移动终端起呼,源BS在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中将该BS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
(b13)MSCe根据源BS发送来的承载格式参数以及MGW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则向源BS发送指派请求消息,但该消息并不携带有所述承载参数;
(c13)源BS收到MSCe发送来的指派请求消息后,向MSCe发送指派完成消息;
(d13)MSCe收到源BS发送来得指派完成消息后,通过承载更新请求消息携带所述承载参数发送给源BS;
(e13)源BS接收到MSCe下发的承载更新请求消息,则根据其中的承载格式确定本次会话为使用Qcelp 8k,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MS协商后,发送指派完成消息给该MSCe。
步骤302:MSCe与目的BS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具体为:
(a23)移动终端被呼,目的BS在寻呼响应消息中将该BS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
(b23)MSCe根据目的BS发送来的承载格式参数以及MGW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并向目的BS发送指派请求消息,但该消息并不携带有所述承载参数;
(c23)目的BS收到MSCe发送来得指派请求消息后,向MSCe发送指派完成消息;
(d23)MSCe收到目的BS发送来得指派完成消息后,通过承载更新请求消息携带所述承载参数发送给目的BS;
(e23)目的BS收到MSCe下发的承载更新请求消息后,根据其中的承载格式确定本次会话为使用Qcelp 8k,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MS协商后,发送指派完成消息给该MSCe。
步骤303-步骤306与实施例一的步骤103-步骤106对应一致,此处省略描述。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例如,当源BS通过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中将该BS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时,目的BS也可以通过指配完成消息(Assignment Complete)携带A2p承载参数发送到MSCe。可以将上述3个实施例中,源BS和目的BS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的方式自由组合而得到新的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作出的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高通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Qcelp8k语音分组在CDMA2000传统终端域的传输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会话建立过程中,源基站或/和目的基站确定本次会话使用的编码为Qcelp8k,并确定本次会话的承载格式参数;
(b)源基站或/和目的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模拟器MSCe完成承载格式的协商;
(c)MSCe根据其与源基站协商的承载格式和其与目的基站协商的承载格式是否一致,建立相应的会话类型:如果两者的承载格式一致,则建立免码型转换操作会话,否则,建立远程码型转换操作会话;
(d)源基站和目的基站将压缩的语音数据按照确定的载荷格式完成用户面业务层封装,然后封闭成实时传输协议分组通过IP网发送,由媒体网关发送到对端基站,其中,
如果会话类型为免码型转换操作会话,媒体网关直接将源基站或目的基站发送过来的语音分组透明传送给对端基站;如果会话类型为远程码型转换操作会话,则媒体网关需要对收到的实时传输协议分组进行解封闭和编码转换,再封装成实时传输协议分组发送到对端基站;
(e)目的基站和源基站收到实时传输协议分组后,解出用户面业务层用户数据并按照载荷格式处理,获取压缩的语音数据净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确定的承载格式参数中,承载格式ID值为8~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确定的承载格式参数中,载荷类型设置为动态承载类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确定的承载格式参数中,帧格式使用Qcelp 13k的载荷格式RFC2658,或者使用载荷帧格式RFC355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源基站确定使用Qcelp 8k编码时,与MSCe间的承载格式协商是通过Alp接口进行以下步骤完成的:源基站起呼,在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中将该基站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该MSCe根据收到的该承载格式参数以及媒体网关的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向源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承载格式参数的指派请求消息;源基站收到后,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编码,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移动终端协商后,发送指派完成消息给该MSCe。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源基站和/或目的基站确定使用Qcelp 8k编码时,与MSCe间的承载格式协商是通过Alp接口进行以下步骤完成的:源基站和/或目的基站在指派完成消息中将该基站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该MSCe根据收到的该承载格式参数以及媒体网关的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向源基站和/或目的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承载格式参数的承载更新请求消息;源基站和/或目的基站收到后,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编码,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移动终端协商后,发送承载更新响应消息给该MSCe。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目的基站确定使用Qcelp 8k编码时,与MSCe间的承载格式协商是通过Alp接口进行以下步骤完成的:目的基站在寻呼响应消息中将该基站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该MSCe根据收到的该承载格式参数以及媒体网关的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向目的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承载格式参数的指派请求消息;目的基站收到后,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编码,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移动终端协商后,发送指派完成消息给该MSCe。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源基站确定使用Qcelp 8k编码时,与MSCe间的承载格式协商是通过Alp接口进行以下步骤完成的:源基站起呼,在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中将该基站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该MSCe根据收到的该承载格式参数以及媒体网关的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向源基站发送指派请求消息,但不携带承载格式参数;源基站返回指派完成消息;MSCe再在承载更新请求消息中将承载格式参数带给源基站;源基站收到后,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编码,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移动终端协商后,发送承载更新响应消息给该MSCe。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目的基站确定使用Qcelp 8k编码时,与MSCe间的承载格式协商是通过Alp接口进行以下步骤完成的:目的基站在寻呼响应消息中将该基站支持的承载格式参数发送给MSCe;该MSCe根据收到的该承载格式参数以及媒体网关的能力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向目的基站发送指派请求消息,但不携带承载格式参数;目的基站返回指派完成消息;MSCe再在承载更新请求消息中将承载格式参数带给目的基站;目的基站收到后,确定本次会话使用Qcelp 8k编码,建立相应的信道资源并与对应的移动终端协商后,发送指派完成消息给该MSCe。
CNB2005101261974A 2005-12-01 2005-12-01 Qcelp 8k语音分组在CDMA2000传统终端域的传输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452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261974A CN100544522C (zh) 2005-12-01 2005-12-01 Qcelp 8k语音分组在CDMA2000传统终端域的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261974A CN100544522C (zh) 2005-12-01 2005-12-01 Qcelp 8k语音分组在CDMA2000传统终端域的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0418A CN1980418A (zh) 2007-06-13
CN100544522C true CN100544522C (zh) 2009-09-23

Family

ID=38131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619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4522C (zh) 2005-12-01 2005-12-01 Qcelp 8k语音分组在CDMA2000传统终端域的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4452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5516B (zh) * 2009-11-09 2014-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tmf音的传送方法及装置
CN105282734B (zh) * 2014-06-11 2018-10-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实现跨网络保密通话的方法、终端、无线网关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0418A (zh) 2007-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82644B1 (en) Interoperability for wireless user devices with different speech processing formats
CN101489319B (zh) 控制无线分组交换语音呼叫的系统及方法
CN101467016B (zh) 用于增强不连续传输功能的方法和系统
CA2567995A1 (en) Reducing backhaul bandwidth
CN101601269A (zh) 在通信网络环境中处理通告媒体
CN100428744C (zh) 通信网络中分组数据的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CN101622711B (zh) 用于无声插入描述符(sid)转换的方法、系统
CN101155095B (zh) 一种协商数据信号检测器能力的方法及系统、网关
CN100544522C (zh) Qcelp 8k语音分组在CDMA2000传统终端域的传输方法
CN101015222B (zh) Ims系统中多媒体业务的动态速率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85842C (zh) 在电信系统内路由发送信息流的方法以及网络单元
CN101316385B (zh) 一种会话描述协议协商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KR100659197B1 (ko) 통합 인터넷 프로토콜 망에서의 보코딩 방법
CN101282283B (zh) 在cdma2000移动终端域中电路数据分组的传输方法
CN100473203C (zh) 基于分组的cdma2000接入网实现业务变更的方法
JP4567369B2 (ja) 非等時性遠隔通信ストリームを生成するために1つまたは複数の符号化されたフレームの1つまたは複数の符号速度に基づいて等時性遠隔通信ストリームから1つまたは複数の符号化されたフレームを除去する制御構成要素
CN101064727B (zh) 一种基于分组的c网中实现承载格式协商的处理方法
CN101558670B (zh) 改变业务选项到电路数据的方法
CN101529830B (zh) 一种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实现语音补偿的方法和系统
CN100459739C (zh) 一种多媒体回落的处理方法
CN1863327B (zh) 基于分组的cdma2000接入网实现数据并发语音的方法
KR20060100075A (ko) 멀티미디어 코덱을 이용한 링백톤 서비스 방법 및 그시스템
KR100646308B1 (ko) 패킷망에서의 무선 코덱 송수신 방법
KR100747712B1 (ko) 멀티미디어 링백톤 대체음 서비스를 위한 오디오 데이터전송 방법, 시스템 및 장치
KR100835772B1 (ko)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보코더 변환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cms 제공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23

Termination date: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