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0377A - 高锰铝中间合金锭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锰铝中间合金锭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0377A
CN101280377A CNA2008101007642A CN200810100764A CN101280377A CN 101280377 A CN101280377 A CN 101280377A CN A2008101007642 A CNA2008101007642 A CN A2008101007642A CN 200810100764 A CN200810100764 A CN 200810100764A CN 101280377 A CN101280377 A CN 101280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loy
manganese
percent
aluminium
intermediate allo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007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永明
邬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NINGTIE NON-FERROUS ALLOY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NINGTIE NON-FERROUS ALLOY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NINGTIE NON-FERROUS ALLOY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NINGTIE NON-FERROUS ALLOY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10076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8037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80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03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锰铝中间合金锭,同时还涉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该合金锭由以下质量百分比成份组成:Mn12%-14%、Fe≤02%、Si≤0.4%、Ti≤0.1%、Cu≤0.10、Zn≤0.1%、Pb≤0.05、Sn≤0.05,余量为铝。将铝锰中间合金的锰元素含量提高后,铝锰中间合金的熔点在822℃左右,既可保证铝、镁合金熔炼生产时不过烧,又可使中间合金的加入量比原国标产品(锰含量10%左右)降低30%,同时也使用中间合金加入时材料所含的杂质元素带入量减少了30%。

Description

高锰铝中间合金锭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中间合金,尤其是一种制作铝、镁合金作为重要添加剂的铝锰中间合金锭,同时还涉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现行的YS/T282-2000标准中,铝锰中间合金锰的含量为9%-11%。长期以来,普遍认为锰含量超过11%铝锰中间合金将无法符合铝、镁合金的正常生产要求。
我国目前铝、镁合金制作企业均采用该种合金,近年来,铝、镁合金工业在我国得到飞速发展。锰作为铝、镁合金中重要的强化及消除有害杂质铁影响的元素,在铝、镁合金中得到广泛应用。通常,在铝、镁合金生产中,锰元素大都以铝锰中间合金的方式添加,因此使铝锰中间合金的需求不断扩大。使用时,客观上希望在保证正常生产合金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添加的铝锰中间合金中主元素锰的含量能尽可能高,这样可以在保证锰元素需求的前提下,减少铝锰合金的使用量,从而既有利于降低成本,又可以减少有害杂质铁、硅的含量,提高产品质量。
检索发现,另外就是炼制合金钢专用的锰含量大于55%的铝锰中间合金。由于其熔点已高达1000℃以上,根本不适合铝、镁合金的制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成本经济,适合铝、镁合金制造企业正常生产工艺的新型铝锰中间合金材料,同时给出其制备方法,从而取代YS/T282-2000标准中的铝锰10合金,以满足铝镁合金制造企业的需要。
为了达到以上发明目的,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铝、镁合金熔炼过程中,随着熔炼温度的升高,氧化和吸气倾向将逐渐明显,特别是当熔炼温度超过850℃时,氧化和吸气倾向将迅速上升,结果使铝、镁合金难以达到质量要求。而实验表明,9%-11%铝锰中间合金的熔点通常为800℃,与850℃之间还有一定的“温升空间”。因此,如果能合理利用这一“温升空间”,将有可能打破常规,生产出合用的高锰铝中间合金。
申请人采用各种锰元素含量进行了反复实验摸索。结果发现,当锰元素达到14%时,铝锰中间合金的熔点将达到850℃。因此,如果将铝锰中间合金的锰元素含量提高到14%,理论上将可以用于铝镁合金的生产。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申请人通过实验反复筛选,确定了以下质量百分比成份组成的高锰铝中间合金锭。
Mn 12%-14%  Fe≤02%  Si≤0.4%  Ti≤0.1%  Cu≤0.10
Zn≤0.1%     Pb≤0.05  Sn≤0.05   余量为铝
但实际上,将铝锰中间合金的锰元素含量提高到14%时,由于锰和铝的比重差异很大,铝锰合金的均匀程度会降低,不利于今后保证铝、镁合金的熔炼质量。而将锰元素控制在13%±0.5%,此时铝锰中间合金的熔点在822℃左右,既可保证铝、镁合金熔炼生产时不过烧,又可使中间合金的加入量比原国标产品(锰含量10%左右)降低30%,同时也使用中间合金加入时材料所含的杂质元素带入量减少了30%。
铁、硅等杂质元素较高时会影响铝、镁工作合金的机械性能,原则上是越低越好,考虑到原材料中的实际杂质含量及各元素对性能的影响,以及铝镁工作合金中对以上元素的实际限制要求,将铁、硅等杂质元素控制在以上百分比范围之内,对有特殊要求的高纯合金,可用高纯铝特殊制作。这样,铁、硅等杂质元素可进一步降低,但由于高纯铝锭的价格几乎是普通纯铝价格的一倍,成本会成倍增加。
以上高锰铝中间合金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准备添加材料——将电解锰及铝锭加入熔炼反射炉;
第二步、熔炼合金材料——将合金材料熔化后升温至950℃-1050℃;
第三步、合金均匀化处理——在熔炼温度达到要求后,充分搅拌使其在液态充分合金化;
第四步、铸锭——将合金从液态通过急冷方式从950℃-1050℃液态在18-20秒内完成结晶,以保证合金锭的均匀度。
采用本发明后,合金中的锰元素以金属间化合物MnAl6的形式均匀分布在基体中,从而保证了合金中锰元素的均匀性,用户以此配制铝、镁工作合金时,锰元素含量可以有效控制,由于本发明的合金锰元素比现普遍使用的AlMn10合金高出30%,故可使用户降低AlMn合金使用成本2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高锰铝中间合金锭为替代目前铝、镁合金中普遍使用的AlMn10中间合金而研制,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
1、锰元素含量的选择:
一般铝、镁合金正常的熔炼温度不超过850℃,否则将增加铝、镁合金的氧化吸气倾向,影响产品质量,铝锰中间合金,随着锰含量的增加熔点逐步上升,锰含量超过14%时熔点将超过850℃,如控制锰含量在13%左右时,铝锰中间合金的熔点在822℃左右,可保证铝、镁工作合金生产时不过烧,用户使用效果最为理想。故将研制产品的锰元素含量控制为12%-14%。具体为:Mn 12%-14%  Fe≤02%  Si≤0.4%  Ti≤0.1%  Cu≤0.10  Zn≤0.1%  Pb≤0.05  Sn≤0.05 余量为铝。
2、熔炼设备的选择:
铝锰中间合金的生产大多采用中频或工频感应电炉生产,这种生产有合金均匀化程度高的优点,但存在劳动生产率低,能源消耗大、生产成本高的缺点,每吨AlMn10中间合金的能耗约为600KWh,根据冶金学原理,铝锰合金在液相线以上的温度时,无需电磁搅拌力作用也可以均匀化,只要熔炼温度控制得当,用直焰式反射炉完全可以生产,用此方法,劳动生产率可提高2-5倍,能耗只是电炉生产的60%左右,具有经济性和大规模生产的价值,故选择熔炼设备采用直焰式燃气反射炉。
3、合金均匀化的控制:
根据冶金学原理,铝锰中间合金在液相线以上温度时锰元素以Mn3Al10金属间化合物的形式均匀分布于液态基体中,由于本实施例采用独创的反射炉生产,与电磁感应炉相比,没有磁力搅拌作用,在此温度时必须采用充分搅拌使其合金化,此时的温度控制与其充分合金化的搅拌成为关键。经试验,在合金液在达到950℃-1050℃时,进行充分搅拌可使合金在液态时的均匀化得到保证,低于950℃时,合金在液态的均匀度有所降低,高于1050℃时,将使金属氧化程度增加,对均匀度的影响并不大。合金在铸锭过程中,随着温度的下降锰元素经过相变形成MnAl6的金属间化合物。该化合物与基体的密度差异会形成锭内偏折,结晶过程越长锭内差异就会越大,经反复实验,将结晶过程控制在20秒以内,可使合金的锰元素成分内的差异控制在0.5%以内(见附表一),符合工作合金的使用要求,在具体实施中采用了控制熔炼温度在950℃-1050℃,铸锭过程采用急冷方式有效保证了合金的均匀化。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第一步、准备添加材料——将电解锰及铝锭加入熔炼反射炉;
第二步、熔炼合金材料——将合金材料熔化后迅速升温至950℃-1050℃;
第三步、合金均匀化处理——在熔炼温度达到要求后,分时分次充分搅拌使其在液态充分合金化;
第四步、铸锭——将合金从液态通过急冷方式从950℃-1050℃液态在18-20秒内完成结晶,以保证合金锭的均匀度。
                          附表一
  序号   浇铸温度(℃)   结晶时间(秒)   同一锭内锰元素含量(%)
  1   1002   自然冷却(>40)   12.3-14.1
  2   1002   30   12.7-13.9
  3   1002   22   12.8-13.7
  4   1001   18   13.3-13.6
  5   987   自然冷却(>40)   12.1-14.0
  6   987   30   12.4-13.7
  7   985   20   13.2-13.5
  8   985   18   13.2-13.5
  9   1046   自然冷却(>40)   12.0-14.2
  10   1046   28   12.3-13.6
  11   1045   19   12.9-13.3
  12   1044   18   13.0-13.3
本实施例的高锰(锰12%-14%)铝中间合金是促进我国铝、镁合金的发展的一种重要原料,是我国现行标准YS/T282-2000中铝锰中间合金的理想替代产品。

Claims (3)

1.一种高锰铝中间合金锭,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成份组成:
Mn 12%-14%  Fe≤02%  Si≤0.4%  Ti≤0.1%  Cu≤0.10
Zn≤0.1%     Pb≤0.05  Sn≤0.05   余量为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锰铝中间合金锭,其特征在于:所述锰元素控制在13%±0.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高锰铝中间合金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准备添加材料——将电解锰及铝锭加入熔炼反射炉;
第二步、熔炼合金材料——将合金材料熔化后升温至950℃-1050℃;
第三步、合金均匀化处理——在熔炼温度达到要求后,搅拌使其在液态充分合金化;
第四步、铸锭——急冷将合金从950℃-1050℃液态在18-20秒内完成结晶。
CNA2008101007642A 2008-05-16 2008-05-16 高锰铝中间合金锭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2803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007642A CN101280377A (zh) 2008-05-16 2008-05-16 高锰铝中间合金锭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007642A CN101280377A (zh) 2008-05-16 2008-05-16 高锰铝中间合金锭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0377A true CN101280377A (zh) 2008-10-08

Family

ID=40013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007642A Pending CN101280377A (zh) 2008-05-16 2008-05-16 高锰铝中间合金锭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8037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2042A (zh) * 2011-03-31 2011-08-24 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 高纯铝锰中间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02634697A (zh) * 2012-05-02 2012-08-15 上海康臣特种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铝锰中间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66886A (zh) * 2018-11-23 2019-01-25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含锰铁铝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细化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2042A (zh) * 2011-03-31 2011-08-24 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 高纯铝锰中间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02634697A (zh) * 2012-05-02 2012-08-15 上海康臣特种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铝锰中间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66886A (zh) * 2018-11-23 2019-01-25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含锰铁铝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细化方法
CN109266886B (zh) * 2018-11-23 2020-09-22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含锰铁铝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细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5614B (zh) 一种6063铝合金材料的生产工艺
CN101914709B (zh) 一种高强韧铸造铝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00577835C (zh) 一种生产高硅铝合金的方法
CN102115821A (zh) 冶炼钒铁的方法
CN101876024B (zh) 一种供管坯高铬含n双相不锈钢连铸小方坯的生产方法
CN102903415B (zh) 一种异型耐氧化高导电率铝合金碳纤维导线及制造方法
CN106834834B (zh) 一种电子产品用高强度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29604B (zh) 一种锌-铝-稀土中间合金及其在热镀锌合金生产中的应用
CN106967911B (zh) 一种可阳极氧化高强度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19743B (zh) 钒铬铝合金及其生产方法
CN105568019A (zh) 一种CuAlMn形状记忆合金晶粒的细化方法
CN101591720A (zh) 一种铝锰铁合金的生产方法
CN102634700B (zh) 一种铸造铝硅合金孕育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280377A (zh) 高锰铝中间合金锭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32809A (zh) 一种高强耐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53170A (zh) 一种高强高韧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1677A (zh) 一种活塞镶圈铸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US20230257858A1 (en) Silicon based alloy,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use of such alloy
CN110983165A (zh) 一种球墨铸铁用孕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09670A (zh) 一种新型铝锰中间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03059A (zh) 一种锌-铝二元中间合金及其在热镀锌合金生产中的应用
CN102358929B (zh) 一种耐热镁锡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86980B (zh) 一种多元稀土合金化高导电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02408A (zh) 一种含碲镍的高导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05177A (zh) 一种抗衰退合成球墨铸铁用孕育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