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8527A - 聚合管理方法、聚合节点、解聚节点 - Google Patents

聚合管理方法、聚合节点、解聚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8527A
CN101278527A CNA2006800360015A CN200680036001A CN101278527A CN 101278527 A CN101278527 A CN 101278527A CN A2006800360015 A CNA2006800360015 A CN A2006800360015A CN 200680036001 A CN200680036001 A CN 200680036001A CN 101278527 A CN101278527 A CN 1012785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node
depolymerization
aggregation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360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堀贵子
上丰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78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85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2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signalling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供能够迅速而高效地管理聚合的聚合管理方法、聚合节点、解聚节点的技术,该技术具有以下步骤:释放请求消息发送步骤,当聚合节点(111)从聚合区域(120)发生移动的情况下,发生了移动的聚合节点向位于移动之前的区域边缘的解聚节点(113)发送释放请求消息,请求其释放从自己移动前在区域边缘的位置开始到解聚节点的位置为止所构成的在区域内的QoS路径;接收到释放请求消息后的解聚节点,根据释放请求消息释放在区域内构成的QoS路径的步骤。

Description

聚合管理方法、聚合节点、解聚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聚合会话的通信网络中用于管理聚合的聚合管理方法、聚合节点、解聚节点。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网络中广泛使用了隧道技术。例如,移动IP(MIP)中从移动终端(MN)到归属代理(HA)、层次化移动IP(HMIP)中从MN到MAP(mobility anchor point:移动锚点)、以及3GPP(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从MN到GGSN(GatewayGPRS Support Node:GPRS网关支持节点)等之中都使用了隧道技术。在这些隧道内,不同会话的数据通信被汇集(Aggregate:聚合)。针对这些数据通信,在利用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资源预留协议)或NSIS(Next Step In Signaling:下一代信令)之类的路径耦合(Path-Coupled)信令实现附加服务(参照下述非专利文献1、2),例如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保证的情况下,在隧道内对该信令进行聚合。即,在隧道外侧发送端到端(end-to-end)的信令消息,而在隧道内侧则发送用于聚合的信令消息。继而,在隧道的入口和出口处对这些信令进行映射。
另一方面,在NSIS中要求在MN移动前预先确立QoS路径(path),或者做好路径确立准备,由此才能无间断地接受QoS。另外,此时为了避免发生当前QoS路径与新的QoS路径之间的双重资源预约,需要确定这两个路径的重合区间,实施恰当的处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由NSIS WG(Working Group:工作组)提出了各种提案。例如,下述非专利文献3中揭示的技术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其在终端移动之前,向移动目的地的子网上的代理发送包含目前所使用的会话标识符的消息。继而,代理将包含该会话标识符的消息发送到试图重新建立QoS路径的路径上,由此确定当前路径和新路径开始重合的QNE、即CRN(CrossoverNode:交叉节点),利用该CRN实现路径的新建、更新、旧路径的释放。
这里,如图10所示,假定多个MN(Signal Node(SN:信号节点)101’~Signal Node(SN:信号节点)105’)通过各自的通信对端节点(EndNode(EN:末端节点)141’~End Node(EN:末端节点)145’)和域120’进行通信,在域120’的内部被聚合。另外,针对各个会话,假定使用NSIS之类的方法实现了附加服务(这里是QoS保证服务)。在这种状态下,当聚合体111’移动到聚合体115’的位置时,聚合体111’与聚合体113’之间建立的隧道用QoS路径被释放的步骤(在使用例如现有的NSIS程序时)如下所示。其中,图10所示的m、k、n是任意的自然数,各结构元素的个数并不限于图10所示的数字。在后文叙述的图1也同样。
首先,MN向移动目的地的各个通信对端节点发送消息,用于通过聚合体115’和聚合体117’确立新的QoS路径。
继而,找出各个CRN((CRN131’~135’)。各个CRN为了释放旧的QoS路径而向存在着聚合体111’的方向发送用于释放的消息(称为撕裂(tear)消息)。每当有撕裂消息到达解聚器113’时,解聚器113’就对该消息的信息(端到端的QoS路径)与隧道用QoS路径的信息进行比较,并在隧道内部发送用于更新的消息,以释放原来为该路径预约的隧道内部的QoS。当来自CRN的全部撕裂消息都到达了解聚器113’、隧道内预约的QoS变为零之后,解聚器113’向存在着聚合器111’的方向发送用于释放隧道用QoS路径的撕裂消息。
专利文献1:US2004/0260796 A1“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n ipnetwork”
专利文献2:US6069889 A“Aggregation of data flows on switchednetwork paths”
非专利文献1:R.Braden,et al.“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RSVP)”,RFC 2205,September 1997
非专利文献2:IETF Next Step In Signaling(NSIS)(http://www.ietf.org/html.charters/nsis-charter.html)
非专利文献3:T.Ue,T.Sanda,K.Honma,“QoS Mobility Supportwith Proxy-assisted Fast Crossover Node Discovery”,WPMC 2004,September 2004
非专利文献4:J.Manner(ed.),“NSLP for Quality-of-ServiceSignaling”,draft-ietf-nsis-qos-nslp-11,June 2006,work in progress
但是,解聚器113’在收到所有CRN(相对于各自的端到端的QoS路径)发来的撕裂消息之前不会发出用于释放隧道用QoS路径的tear消息,因此,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释放隧道用QoS路径。另外,解聚器113’在从所有的CRN(相对于各自的端到端的QoS路径)收到撕裂消息后,每次都要向隧道内发送更新消息,因此,在释放隧道用QoS路径之前,隧道区间内传输的信令消息的数量增大。另外,解聚器113’在从所有的CRN(相对于各自的端到端的QoS路径)收到撕裂消息时,每次都进行与隧道内部的信息的映射,因而产生了负担。另外,CRN发出的撕裂消息在到达解聚器113’之前如果有一个出错,隧道用QoS路径就不会被释放(状态一直持续到超时为止)。此外,这些问题点也同样存在于图10中聚合器是MN的情况下MN使用多个会话与多个对端进行通信的情形。有几项发明(参照上述专利文献1、2)试图解决通信网络中的聚合问题。但是,这些发明涉及QoS管理而与信令无关,另外,也没有考虑移动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迅速而高效地管理聚合的聚合管理方法、聚合节点、解聚节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下述通信网络中的聚合管理方法,在该通信网络中,移动终端和上述移动终端的通信对端即通信对端节点,通过由聚合节点将上述移动终端和上述通信对端节点之间的信令会话进行聚合的区域(域)进行通信,上述聚合节点和解聚节点位于被聚合的上述区域的边缘,还具有在上述解聚节点和上述通信对端节点之间对信令消息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该聚合管理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当上述聚合节点从被聚合的上述区域发生移动的情况下,发生了移动的上述聚合节点向位于移动之前的上述区域边缘的上述解聚节点发送释放请求消息,请求其释放从自己移动前在上述区域的边缘的位置开始到上述解聚节点的位置为止所构成的在上述区域内的QoS路径;接收到上述释放请求消息后的上述解聚节点,根据上述释放请求消息对在上述区域内构成的上述QoS路径进行释放的步骤。利用这种结构,能够迅速而高效地管理聚合。下面,聚合节点获得解聚节点分别也称为聚合器和解聚器。
另外,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本发明的聚合管理方法中,上述释放请求消息包含了在上述区域内构成的上述QoS路径的识别信息。利用这种结构,能够确定应释放的QoS路径。
另外,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本发明的聚合管理方法中,上述聚合节点在发生上述移动之前执行检测处理,检测出因移动而产生的在上述通信网络中的新旧通信路径相交并分支的交叉节点。利用这种结构,能够将从解聚节点到交叉节点之间的QoS路径也释放掉。
另外,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本发明的聚合管理方法中,上述聚合节点在检测到上述交叉节点的情况下,在上述释放请求消息中包含与上述交叉节点有关的信息。利用这种结构,能够将从解聚节点到交叉节点之间的QoS路径也释放掉。
另外,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本发明的聚合管理方法中,上述解聚节点在接收到包含了与上述交叉节点有关的信息的上述释放请求消息的情况下,释放从自身到上述交叉节点的QoS路径。利用这种结构,能够抑制网络资源的浪费。
另外,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本发明的聚合管理方法中,上述聚合节点在发生上述移动之前向一个终端发送处理请求消息,由该终端代理执行检测处理,检测出因移动而产生的在上述通信网络中的新旧通信路径相交并分支的交叉节点;上述终端在接收到上述处理请求消息之后,向上述通信对端节点发送用于检测上述交叉节点的检测消息;在中途对上述检测消息进行中继、或者对从上述通信对端节点折返回来的上述检测消息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根据上述检测消息和自身所具有的路由状态信息判断其自身是否是上述交叉节点;如果判断发现自身就是上述交叉节点,则向上述解聚节点发送传达消息,该传达消息中包含着表示其自身就是上述交叉节点这一情况的信息。利用这种结构,能够将从解聚节点到交叉节点之间的QoS路径也释放掉。
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本发明的聚合管理方法中,解聚节点在接收到上述释放请求消息的情况下,根据从上述中继节点接收到的上述传递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释放从其自身到上述交叉节点的QoS路径。利用这种结构,能够抑制网络资源的浪费。
另外,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本发明的聚合管理方法中,上述处理请求消息至少包含上述通信对端节点的IP地址信息、上述信令会话的会话ID信息、上述解聚节点的IP地址信息。利用这种结构,能够确定出交叉节点。
另外,在本发明的聚合管理方法中,上述检测消息至少包含上述处理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上述信令会话的会话ID信息、上述解聚节点的IP地址信息。利用这种结构,能够将所检测到的交叉节点的信息发送到解聚节点。
另外,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本发明的聚合管理方法中,上述终端是位于上述聚合节点移动后所构成的聚合区域边缘的解聚节点。利用这种结构,能够高效地进行聚合管理。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下述通信网络中的聚合节点,在该通信网络中,移动终端和上述移动终端的通信对端即通信对端节点,通过由聚合节点将上述移动终端和上述通信对端节点之间的信令会话进行聚合区域(域)进行通信,上述聚合节点和解聚节点位于被聚合的上述区域边缘,还具有在上述解聚节点和上述通信对端节点之间对信令消息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该聚合节点具有以下单元:消息生成单元,用于生成释放请求消息,在该聚合节点自身从被聚合的上述区域发生移动的情况下,将该释放请求消息发送到位于移动之前的上述区域的边缘的上述解聚节点,请求其释放从该聚合节点自身移动前在上述区域的边缘的位置开始到上述解聚节点的位置为止所构成的在上述区域内的QoS路径;发送单元,用于将所生成的上述释放请求消息发送到上述解聚节点。利用这种结构,能够迅速而高效地管理聚合。
另外,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本发明的聚合节点中,上述消息生成单元在上述释放请求消息中包含了在上述区域内构成的上述QoS路径的识别信息。利用这种结构,能够确定应释放的QoS路径。
另外,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本发明的聚合节点中具备交叉节点检测单元,用于在发生上述移动之前执行检测处理,检测出因移动而产生的在上述通信网络中的新旧通信路径相交并分支的交叉节点。利用这种结构,能够将从解聚节点到交叉节点之间的QoS路径也释放掉。
另外,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本发明的聚合节点中,上述消息生成单元在有上述交叉节点被检测到的情况下,在上述释放请求消息中包含与上述交叉节点有关的信息。利用这种结构,能够将从解聚节点到交叉节点之间的QoS路径也释放掉。
另外,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本发明的聚合节点中,上述消息生成单元生成处理请求消息,用于在发生上述移动之前请求执行检测处理,检测出因移动而产生的在上述通信网络中的新旧通信路径相交并分支的交叉节点;上述发送单元将所生成的上述处理请求消息发送到用于代理执行上述交叉节点检测处理的终端。利用这种结构,能够检测出交叉节点。
另外,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本发明的聚合节点中,上述消息生成单元使上述处理请求消息中至少包含上述通信对端节点的IP地址信息、上述信令会话的会话ID信息、上述解聚节点的IP地址信息。利用这种结构,能够确定出交叉节点。
另外,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本发明的聚合节点中,上述终端是位于上述聚合节点自身移动后所构成的聚合区域边缘的解聚节点。利用这种结构,能够高效地进行聚合管理。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下述通信网络中的解聚节点,在该通信网络中,移动终端和上述移动终端的通信对端即通信对端节点,通过由聚合节点将上述移动终端和上述通信对端节点之间的信令会话进行聚合区域(域)进行通信,上述聚合节点和解聚节点位于被聚合的上述区域的边缘,并进一步具有在上述解聚节点和上述通信对端节点之间对信令消息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该解聚节点具有以下单元:接收单元,用于从上述聚合节点接收释放请求消息,该释放请求消息请求其释放从上述聚合节点在从上述区域开始移动前在上述区域的边缘位置到上述解聚节点自身的位置所构成的在上述区域内的QoS路径;释放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接收到的上述释放请求消息释放在上述区域内构成的上述QoS路径。利用这种结构,能够迅速而高效地管理聚合。
另外,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本发明的解聚节点中,利用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上述释放请求消息包含了在上述区域内构成的上述QoS路径的识别信息。利用这种结构,能够确定应释放的QoS路径。
另外,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本发明的解聚节点中,当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上述释放请求消息、该释放请求消息中包含因上述聚合节点的移动而产生的在上述通信网络中的新旧通信路径相交并分支的交叉节点的相关消息的情况下,上述释放处理单元释放从上述解聚节点自身到上述交叉节点的QoS路径。利用这种结构,能够抑制网络资源的浪费。
另外,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本发明的解聚节点中,当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上述释放请求消息的情况下,上述释放处理单元根据从上述中继节点接收到的传达消息,该传达消息中包含着表示上述中继节点就是因上述聚合节点的移动而产生的在上述通信网络中的新旧通信路径相交并分支的交叉节点这一情况的信息,释放从上述解聚节点自身到上述交叉节点的QoS路径。利用这种结构,能够抑制网络资源的浪费。
本发明的聚合管理方法、聚合节点、解聚节点具有上述结构,能够迅速而高效地管理聚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聚合管理方法中的网络结构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聚合管理方法中的动作序列的一个实例的序列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聚合节点结构的一个实例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聚合器在移动前所对应的解聚节点结构的一个实例的结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聚合管理方法中的动作序列的一个实例的序列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聚合节点结构的一个实例的结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聚合管理方法中的动作序列(数据流的方向为从信号节点到末端节点)的一个实例的序列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聚合管理方法中的动作序列(数据流的方向为从末端节点到信号节点侧)的一个实例的序列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聚合管理方法中代理的一例的结构图。
图10是表示现有的包含聚合后的会话的一例网络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图1至图4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聚合管理方法、聚合节点、解聚节点。图1中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聚合管理方法中的网络结构的一个实例。图1中仅表示出与处理相关的必要的网络元素,也可以在例如解聚器113和末端节点114之间进一步增加能够进行信令处理的节点。此外,图1中使用的k、m、n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任意的自然数。实际数值不影响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高效动作,这对于本领域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在图1至图4中,聚合器111(以及聚合器115)和信号节点101~105被标记为不同的节点,但也可以是使聚合器111(以及聚合器115)具备信号节点101~105的功能。例如,聚合器111(以及聚合器115)与信号节点101~105可以是同一个节点。
如图1所示,在聚合器111和解聚器113之间,其属下的终端(信号节点101~105)和通信的对端节点(末端节点141~145)所使用的会话被聚合,建立了隧道用的QoS路径。这时,为了聚合属下的终端(信号节点101~105)和通信的对端节点(末端节点141~145)所使用的会话,聚合器111必须对端到端消息(在属下的终端(信号节点101~105)和通信的对端节点(末端节点141~145)之间所使用的会话中的消息)进行修正,以便使端到端消息例如不至于被域120的内部节点所处理。这里,假定聚合器111发生移动,移向聚合器115的位置。信号节点101~105也随之向聚合器115的属下移动。另外,解聚器113转变为解聚器117。
这里,参照图2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聚合管理方法中的动作序列的一个实例。如图2所示,聚合器111移动后,聚合器115就向解聚器113发送消息(相当于上述释放请求消息),要求其“由于聚合器已经移动,请释放旧的隧道用QoS路径(从解聚器113到聚合器111所在位置的隧道用QoS路径)”(步骤S201)。该消息中包含解聚器113释放旧的QoS路径时所需要的信息(例如旧的隧道用QoS路径的ID信息等)。继而,接收到该消息的解聚器113根据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释放旧的隧道用QoS路径(步骤S202)。
利用上述结构,从聚合器的移动目的地直接收到一条消息,因此能够迅速地释放隧道用QoS路径。另外,解聚器113不需要在隧道内发送更新消息就能够释放隧道用QoS路径。另外,解聚器113不需要查看端到端的QoS路径的信息与隧道内部信息的映射就能够释放隧道用QoS路径。另外,解聚器113不需要接收来自CRN的撕裂消息就能够释放隧道用QoS路径,因此,不会受到解聚器113和CRN之间的撕裂消息出错的影响。此外,这些效果在在后文叙述的第2、第3实施方式中同样存在。
接着,使用图3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聚合节点(聚合器)的结构的一个实例。如图3所示,聚合器由聚合控制部301、信令管理部302(相当于上述发送单元)、移动性管理部303(相当于上述消息生成单元)、存储部304构成。聚合控制部301对数据通信会话的实际聚合进行控制。例如,聚合控制部301中的控制包括数据包的过滤、如果需要隧道效应就给数据包附加新的头部后进行封装等。
信令管理部302控制所接收的信令消息并加以处理。例如,信令管理部302将释放请求消息发送到解聚器113。移动管理部303维持并管理聚合器的移动状态的踪迹。例如,移动管理部303生成用于释放旧的隧道用QoS路径的释放请求消息。存储部304存储例如当前的端到端的信令消息和聚合后的会话的关联信息,其中包含旧的隧道用QoS路径的ID信息等。另外,存储部304中也可以存储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处理进行存储的信息。此外,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聚合器的各部分的处理是一个实例,也可以执行其他处理,某一部分所执行的处理也可以由另一部分执行。
接着,使用图4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聚合节点移动前所对应的解聚节点(这里是解聚器113)的结构的一个实例。如图4所示,解聚器由解聚器控制部401、信令管理部402(相当于上述接收单元、释放处理单元)、存储部403构成。解聚器控制部401管理数据通信的解聚处理。信令管理部402处理所接收的信令消息。例如,信令管理部402从聚合器接收消息(释放请求消息),根据接收到的消息释放旧的隧道用QoS路径。存储部403存储例如当前的端到端的信令消息和聚合后的会话的关联信息,其中包含旧的隧道用QoS路径的ID信息等。另外,存储部403中也可以存储需要通过一系列处理进行存储的信息。此外,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解聚器的各部分的处理是一个实例,也可以执行其他处理,某一部分所执行的处理也可以由另一部分执行。
<第2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图4至图6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聚合管理方法、聚合节点、解聚节点。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聚合管理方法中的网络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如图5所示,聚合器511在决定要移动到聚合器515的位置后,就为其属下的终端(信号节点501~505)进行“Pre CRN探寻”,确定交叉节点(CRN531~535)。Pre CRN探寻的方法有例如上述非专利文献3中揭示的方法。此外,这里省略对其内容的详细说明。另外,Pre CRN探寻的方法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找出CRN。另外,在图5中,聚合器511(以及聚合器515)和信号节点501~505标记为不同的节点,但也可以是使聚合器511(以及聚合器515)具备信号节点501~505的功能。例如,聚合器511(以及聚合器515)与信号节点501~505也可以是同一个节点。
当在聚合器511和属下的终端(信号节点501~505)之间传输与移动性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该Pre CRN探寻也可以由各终端执行、将所确定的CRN的信息发送到聚合器511。另外,Pre CRN探寻也可以不在聚合器511决定移动时执行,而是利用有可能移动的某邻近的子网之未图示的代理来预先执行。
聚合器511发生移动,移向聚合器515的位置。信号节点501~505也随之移动到聚合器515的属下。另外,解聚器513转变为解聚器517。聚合器515向解聚器513发送消息(相当于上述释放请求消息),要求其“由于聚合器已经移动,请释放旧的隧道用QoS路径(从解聚器513到聚合器511所在位置的隧道用QoS路径)”(步骤S501)。该消息中包含解聚器513释放旧的QoS路径时所需要的信息(例如旧的隧道用QoS路径的ID信息等)。另外,该消息中包含通过Pre CRN探寻所确定的各CRN531~535的信息。
接收到该消息的解聚器513根据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释放隧道用QoS路径(步骤S502),同时,也释放从解聚器513到各CRN(CRN531~535)的QoS路径(步骤S503)。
接着,使用图6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聚合节点(聚合器)的结构的一个实例。如图6所示,聚合器由聚合控制部601、信令管理部602(相当于上述发送单元)、移动管理部603(相当于上述消息生成单元)、存储部604、CRN探寻部605(相当于上述交叉节点检测单元)构成。聚合控制部601对数据通信会话的实际聚合进行控制。例如,聚合控制部601中的控制包括数据包的过滤、如果需要隧道效应就给数据包附加新的头部后进行封装等。
信令管理部602控制所接收的信令消息并加以处理。例如,信令管理部602将释放请求消息发送到解聚器513。移动管理部603维持并管理聚合器的移动状态的踪迹。例如,移动管理部603生成用于释放旧的隧道用QoS路径的释放请求消息。存储部604存储例如当前的端到端的信令消息和聚合后的会话的关联信息,其中包含旧的隧道用QoS路径的ID信息等。另外,存储部604中也可以存储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进行存储的信息。
CRN探寻部605预先执行CRN探寻处理。一个具体实例是,CRN探寻部605生成包含为探寻CRN所必需的信息(例如各端到端的QoS路径的会话ID信息)的消息,所生成的消息通过信令管理部602发送到执行CRN探寻的未图示的代理。此外,消息中也可以包含其他信息(用于唯一确定当前流的流ID或路径类型ID等信息)。继而,CRN探寻部605接收由未图示的代理发现的CRN的信息,移动管理部603生成包含所接收到的CRN信息的消息(释放请求消息),由信令管理部602发送到解聚器513。此外,上述非专利文献3等之中揭示了利用代理发现CRN的详细技术。另外,在由其他装置、例如属下的终端(信号节点501~505)执行CRN探寻的情况下,聚合器中不需要包含CRN探寻部605,聚合器接收由各终端确定的CRN的信息,将包含该CRN信息的消息发送给解聚器513。此外,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聚合器的各部分的处理是一个实例,也可以执行其他处理,某一部分所执行的处理也可以由另一部分执行。
接着,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聚合节点移动前所对应的解聚节点(这里是解聚器513)结构的一个实例。这里,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解聚节点的结构要素的框图与图4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解聚节点的框图相同,因此,使用图4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解聚节点。如图4所示,解聚器由解聚器控制部401、信令管理部402(相当于上述接收单元、释放处理单元)、存储部403构成。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解聚节点执行与第1实施方式的解聚节点基本相同的动作,而第2实施方式的解聚节点(例如信令管理部402)也进一步释放从自身(解聚节点513)到各CRN(CRN531~535)的QoS路径。此外,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解聚器的各部分的处理是一个实例,也可以执行其他处理,某一部分所执行的处理也可以由另一部分执行。
<第3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图3、图4、图7至图9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聚合管理方法、聚合节点、解聚节点。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聚合管理方法中的网络结构与第1、第2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如图7所示,聚合器711在决定要移动到聚合器715的位置后,就为其属下的终端(信号节点701~705)向代理发送用于开始CRN探寻处理的消息(这里假定为消息A(处理请求消息))(步骤S701)。这里,假定代理是解聚器717。另外,在图7和图8中,聚合器711(以及聚合器715)和信号节点701~705标记为不同的节点,但也可以是使聚合器711(以及聚合器715)具备信号节点701~705的功能。例如,聚合器711(以及聚合器715)与信号节点701~705也可以是同一个节点。
在该消息A中,与非专利文献3中揭示的技术同样地包含属下的信号节点的通信对端节点的IP地址和Pre CRN探寻所需的信息(例如各端到端的QoS路径的会话ID信息)。另外,也可以包含其他信息(用于唯一确定当前流的流ID或路径类型ID等信息)。进而,该消息A中包含解聚器713的IP地址(进而也可以明显地包含“会话被聚合”的信息)。
接收到消息A的代理(解聚器717)向各末端节点发送用于CRN探寻的消息(这里假定是消息B(检测消息))(步骤S702)。消息B中包含从消息A接收到的Pre CRN探寻所必需的信息以及解聚器713的IP地址。进而,也可以明显地包含“会话被聚合”这样的信息。
接收到消息B的各QoS NSIS Entity(QNE)对自己所具有的路由状态值、消息B中包含的会话ID值(必要时可以是流ID的值及路径类型ID的值)以及消息发送源的相邻QNE(当数据流的方向是从信号节点侧到末端节点侧时)、消息发送目的地的相邻QNE(当数据流的方向是从末端节点侧到信号节点侧时)进行比较,确定其自身是否是CRN。此外,图7表示数据流的方向是从信号节点到末端节点侧时的序列,图8表示数据流的方向是从末端节点到信号节点侧时的序列。另外,上述QNE指的是具有QoS所需的NSLP(NSIS Signaling Layer Protocol:NSIS信令层协议)的NE(具有NSIS功能的节点)。非专利文献2中揭示其详细内容。
这里,当数据流的方向是从信号节点到末端节点侧时,如图7所示,消息B在去往末端节点的途中CRN被检测出来,如图8所示,当数据流的方向是从末端节点到信号节点侧时,消息B先被发送到末端节点(步骤S802),在消息B从末端节点发送到代理(解聚器717)的途中CRN被检测出来。认识到自身就是CRN的QNE向解聚器713发送消息(这里假定是消息C(传达消息)),传达其自身是QNE这一情况(步骤S803)。
继而,聚合器711发生移动,移向聚合器715的位置。信号节点(701~705)也随之移动到聚合器715的属下。解聚器713转变为解聚器717。聚合器715向解聚器713发送消息(相当于上述释放请求消息),要求其“由于聚合器已经移动,请释放旧的隧道用QoS路径(从解聚器713到聚合器711所在位置的隧道用QoS路径)”(步骤S704、S804)。该消息中包含解聚器713释放旧的QoS路径时所需要的信息(例如旧的隧道用QoS路径的ID信息等)。接收到消息的解聚器713释放旧的隧道用QoS路径(步骤S705、S805),同时,释放通过上述处理获得的CRN与其自身之间的QoS路径(步骤S706、S806)。
接着,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聚合节点(聚合器)的结构的一个实例。这里,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聚合节点的结构要素的框图与图3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聚合节点的框图相同,因此,使用图3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聚合节点。如图3所示,聚合器由聚合控制部301、信令管理部302(相当于上述发送单元)、移动管理部303(相当于上述消息生成单元)、存储部304构成。聚合控制部301对数据通信会话的实际聚合进行控制。例如,聚合控制部301中的控制包括数据包的过滤、如果需要隧道效应就给数据包附加新的头部后进行封装等。
信令管理部302控制所接收的信令消息并加以处理。例如,信令管理部302向解聚器713发送释放请求消息,或者向代理发送上述处理请求消息。移动管理部303维持并管理聚合器的移动状态的踪迹。例如,移动管理部303生成用于释放旧的隧道用QoS路径的释放请求消息,或者生成上述处理请求消息。存储部304存储例如当前的端到端的信令消息和聚合后的会话的关联信息,其中包含旧的隧道用QoS路径的ID信息等。另外,存储部304中也可以存储需要通过一系列处理进行存储的信息。此外,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聚合器的各部分的处理是一个实例,也可以执行其他处理,某一部分所执行的处理也可以由另一部分执行。
接着,使用图9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聚合管理方法中的代理(这里是解聚器717)的结构的一个实例。如图9所示,代理由解聚器控制部901、信令管理部902、存储部903、CRN探寻部904构成。解聚器控制部901管理数据通信的解聚处理。信令管理部902处理所接收的信令消息。例如,信令管理部902将生成的检测消息发送到各末端节点。存储部903存储例如端到端的信令消息和聚合会话的关联信息。另外,存储部903中也可以存储需要通过一系列处理进行存储的信息。CRN探寻部904生成用于CRN探寻的检测消息。此时,CRN探寻部904使检测消息包含通过处理请求消息接收到的Pre CRN探寻所需的信息和解聚器713的IP地址。进而,检测消息中也可以明显地包含“会话被聚合,,这样的信息。此外,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聚合管理方法中代理的各部分的处理是一个实例,也可以执行其他处理,某一部分所执行的处理也可以由另一部分执行。
接着,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聚合节点(聚合器)移动前所对应的解聚节点(这里是解聚器713)的结构的一个实例。这里,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解聚节点的结构要素的框图与图4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解聚节点的框图相同,因此,使用图4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解聚节点。如图4所示,解聚器由解聚器控制部401、信令管理部402(相当于上述接收单元、释放处理单元)、存储部403构成。解聚器控制部401管理数据通信的解聚处理。信令管理部402处理所接收的信令消息。例如,信令管理部402根据从聚合器接收到的释放请求消息释放旧的隧道用QoS路径,同时,进一步也释放从自身(解聚器713)到各CRN(CRN731~735)的QoS路径。存储部403存储例如当前的端到端的信令消息和聚合后的会话的关联信息,其中包含旧的隧道用QoS路径的ID信息等。另外,存储部403中也可以存储需要通过一系列处理进行存储的信息。此外,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解聚器的各部分的处理是一个实例,也可以执行其他处理,某一部分所执行的处理也可以由另一部分执行。
此外,在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是多个信号节点与多个末端节点通信、利用聚合器将会话隧道化的实例,在聚合器本身也可以是一个信号节点并与多个末端节点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另外,上述撕裂消息指的是例如非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带有撕裂标志的预约(RESERVE)消息。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所使用的各功能块典型地是通过集成电路即LSI实现的。它们也可以分别单独做成一个芯片,或者包含其中一部分或全部而做成一个芯片。这里称之为LSI,但根据集成度的不同,有时候也称为IC、系统LSI、超级LSI、Ultra LSI。另外,集成化的方法也不限于LSI,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实现。在制成LSI后,也可以使用可编程的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以对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或设定进行重新构建的可重构处理器。进而,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其他派生技术的产生,如果出现了取代LSI的集成电路技术,当然也可以使用这些技术实现功能块的集成化。例如,存在着应用生物技术的可能性。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的聚合管理方法、聚合节点、解聚节点能够迅速而高效地管理聚合,因此,适用于在包含聚合后的会话的通信网络中进行聚合管理的聚合管理方法、聚合节点、解聚节点等。

Claims (21)

1.一种聚合管理方法,该方法是以下的通信网络中的聚合管理方法,在该通信网络中,移动终端和上述移动终端的通信对端即通信对端节点,通过由聚合节点将上述移动终端和上述通信对端节点之间的信令会话进行聚合的区域进行通信,上述聚合节点和解聚节点位于被聚合的上述区域的边缘,还具有在上述解聚节点和上述通信对端节点之间对信令消息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其中
该聚合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上述聚合节点从被聚合的上述区域发生了移动的情况下,发生了移动的上述聚合节点向位于移动之前的上述区域边缘的上述解聚节点发送释放请求消息,请求其释放从自己移动前在上述区域边缘的位置开始到上述解聚节点的位置为止所构成的在上述区域内的QoS路径;和
接收到上述释放请求消息之后的上述解聚节点,根据上述释放请求消息对在上述区域内构成的上述QoS路径进行释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管理方法,上述释放请求消息中包含了在上述区域内构成的上述QoS路径的识别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管理方法,上述聚合节点在发生上述移动之前执行检测处理,检测出因移动而产生的在上述通信网络中的新旧通信路径相交并分支的交叉节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合管理方法,上述聚合节点在检测到上述交叉节点的情况下,在上述释放请求消息中包含与上述交叉节点有关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合管理方法,上述解聚节点在接收到包含了与上述交叉节点有关的信息的上述释放请求消息的情况下,释放从自身到上述交叉节点的QoS路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管理方法,上述聚合节点在进行上述移动之前向代理执行检测处理的终端发送处理请求消息,检测出因移动而产生的在上述通信网络中的新旧通信路径相交并分支的交叉节点;
接收到上述处理请求消息之后的上述终端,向上述通信对端节点发送用于检测上述交叉节点的检测消息;
在中途对上述检测消息进行中继、或者对从上述通信对端节点折返回来的上述检测消息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根据上述检测消息和自身所具有的路由状态信息来判断其自身是否是上述交叉节点;
如果判断发现自身就是上述交叉节点,则向上述解聚节点发送传递消息,该传递消息中包含了表示自身就是上述交叉节点这一情况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合管理方法,上述解聚节点在接收到上述释放请求消息的情况下,根据从上述中继节点接收到的上述传递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释放从自身到上述交叉节点的QoS路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合管理方法,上述处理请求消息至少包含上述通信对端节点的IP地址信息、上述信令会话的会话ID信息、上述解聚节点的IP地址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合管理方法,上述检测消息至少包含上述处理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上述信令会话的会话ID信息、上述解聚节点的IP地址信息。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合管理方法,上述终端是位于上述聚合节点移动后所构成的被聚合区域的边缘的解聚节点。
11.一种聚合节点,该聚合节点是以下的通信网络中的聚合节点,在该通信网络中,移动终端和上述移动终端的通信对端即通信对端节点,通过由聚合节点将上述移动终端和上述通信对端节点之间的信令会话进行聚合的区域进行通信,上述聚合节点和解聚节点位于被聚合的上述区域的边缘,还具有在上述解聚节点和上述通信对端节点之间对信令消息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其中
该聚合节点具有以下单元:
消息生成单元,用于生成释放请求消息,当该聚合节点自身从被聚合的上述区域发生移动的情况下,将该释放请求消息发送到位于移动之前的上述区域边缘的上述解聚节点,请求释放从该聚合节点自身移动前在上述区域边缘的位置开始到上述解聚节点的位置为止所构成的在上述区域内的QoS路径;和
发送单元,将所生成的上述释放请求消息发送到上述解聚节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合节点,上述消息生成单元在上述释放请求消息中包含:在上述区域内构成的上述QoS路径的识别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合节点,具备:交叉节点检测单元,用于在发生上述移动之前执行检测处理,检测出因移动而产生的在上述通信网络中的新旧通信路径相交并分支的交叉节点。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聚合节点,上述消息生成单元在有上述交叉节点被检测到的情况下,在上述释放请求消息中包含与上述交叉节点有关的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合节点,上述消息生成单元生成处理请求消息,用于在发生上述移动之前请求执行检测处理,检测出因移动而产生的在上述通信网络中的新旧通信路径相交并分支的交叉节点;
上述发送单元将所生成的上述处理请求消息发送到用于代理执行上述交叉节点检测处理的终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聚合节点,上述消息生成单元在上述处理请求消息中至少包含上述通信对端节点的IP地址信息、上述信令会话的会话ID信息、上述解聚节点的IP地址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聚合节点,上述终端是位于上述聚合节点自身移动后所构成的被聚合的区域边缘的解聚节点。
18.一种解聚节点,该解聚节点是以下的通信网络中的解聚节点,在该通信网络中,移动终端和上述移动终端的通信对端即通信对端节点,通过由聚合节点将上述移动终端和上述通信对端节点之间的信令会话进行聚合的区域进行通信,上述聚合节点和解聚节点位于被聚合的上述区域的边缘,还具有在上述解聚节点和上述通信对端节点之间对信令消息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其中
该解聚节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上述聚合节点接收释放请求消息,该释放请求消息请求释放从上述聚合节点在从上述区域开始移动前在上述区域边缘的位置开始到上述解聚节点自身的位置所构成的在上述区域内的QoS路径;和
释放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接收到的上述释放请求消息释放在上述区域内构成的上述QoS路径。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解聚节点,利用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上述释放请求消息中包含了在上述区域内构成的上述QoS路径的识别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解聚节点,当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上述释放请求消息的情况下,上述释放处理单元释放从上述解聚节点自身到上述交叉节点的QoS路径,其中该释放请求消息中包含因上述聚合节点的移动而产生的在上述通信网络中的新旧通信路径相交并分支的交叉节点的相关消息。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解聚节点,当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上述释放请求消息的情况下,上述释放处理单元根据从上述中继节点接收到的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释放从上述解聚节点自身到上述交叉节点的QoS路径,其中,该传递消息中包含了表示上述中继节点就是因上述聚合节点的移动而产生的在上述通信网络中的新旧通信路径相交并分支的交叉节点这一情况的信息。
CNA2006800360015A 2005-09-30 2006-09-29 聚合管理方法、聚合节点、解聚节点 Pending CN1012785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89185 2005-09-30
JP289185/2005 2005-09-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8527A true CN101278527A (zh) 2008-10-01

Family

ID=37899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360015A Pending CN101278527A (zh) 2005-09-30 2006-09-29 聚合管理方法、聚合节点、解聚节点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50055A1 (zh)
EP (1) EP1933508A1 (zh)
JP (1) JPWO2007037372A1 (zh)
CN (1) CN101278527A (zh)
BR (1) BRPI0616588A2 (zh)
WO (1) WO200703737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0823A (zh) * 2018-11-13 2019-03-0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聚合式交叉节点的网络大容量交换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73507B2 (en) 2009-10-02 2014-10-2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Distributed local mobility anchors for achieving optimized mobility routing
US8824353B2 (en) 2009-10-02 2014-09-0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obility route optimization in a network having distributed local mobility anchors
US8842607B2 (en) * 2010-01-08 2014-09-2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obi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9889A (en) * 1996-10-02 2000-05-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ggregation of data flows on switched network paths
DK1423945T3 (da) * 2001-09-04 2007-11-12 Operax Ab Fremgangsmåde og indretning i et IP-netværk
JP2004056255A (ja) * 2002-07-17 2004-02-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移動体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帯域制御方法
US20090040961A1 (en) * 2005-11-28 2009-02-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ggregation control method, aggregate node, deaggregate node
WO2008001953A1 (en) * 2006-06-30 2008-01-03 Panasonic Corporation Node discovery method for providing optimal path preserving location privacy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0823A (zh) * 2018-11-13 2019-03-0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聚合式交叉节点的网络大容量交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7037372A1 (ja) 2009-04-16
WO2007037372A1 (ja) 2007-04-05
EP1933508A1 (en) 2008-06-18
US20100150055A1 (en) 2010-06-17
BRPI0616588A2 (pt) 2016-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9943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routing of mobile node packets
JP4965646B2 (ja) トラフィックのローカライゼーション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A2181283C (en) Method for call establishment and rerouting in mobile computing networks
US8265676B2 (en) Hybrid network resource and policy management with mobility support
CN101662804B (zh) 移动终端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KR100356185B1 (ko) 인터넷에서의 전송 서비스 품질 보장 방법
RU2007107386A (ru) Способ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нового тракта, мобильный терминал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трактом
CN112291151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070084216A (ko) 통신 방법과 통신 메시지 처리 방법, 및 이들 방법을컴퓨터로써 실행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
CN101278527A (zh) 聚合管理方法、聚合节点、解聚节点
Dao et al. A load-considered handover control scheme for distributed mobility management (DMM) using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 in the vehicular environment
JP4691564B2 (ja) アグリゲーション管理方法、アグリゲートノード、デアグリゲートノード
Huang et al. SDN-FHOR-DMM: a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based fast handover with the optimal routing control method for distributed mobility management (DMM)
US2007004137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unnel signaling over IP tunneling path
CN1886961B (zh) 重新建立数据包流的上下文的方法及系统
JP4750115B2 (ja) クロスオーバノード検出方法、こ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より実行するためのクロスオーバノード検出用プログラム、クロスオーバノード検出方法で用いられる移動端末及び中継装置
CN11244938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ue
KR101054055B1 (ko) 이동 노드를 위한 nsis 프로토콜 기반 사전자원예약장치 및 방법
Gholizadeh et al. Optimized topology control in mobile IP networks using a new parametric routing algorithm
Kim et al. Split Point Selection Based on Candidate Attachment Points for Mobility Management in SDN
Ryu et al. A Study on NEMO-partially DMM based E2E Seamless Data Integration Transmission Scheme in SOC Public Infrastructures
Wang et al. A mobile bandwidth-aggregation reservation scheme for NEMOs
Kohli et al. The Improved Route Optimized Mobile Mpls Technique with Hand-Off
CN117880781A (zh) 针对5g无线有线融合中客户场所设备的本地疏导
WO2013133834A1 (en) Efficient estimation of access quality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