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7125A - 产生零相关区码、发送扩频码和接收扩频码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产生零相关区码、发送扩频码和接收扩频码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7125A
CN101277125A CNA2007100869638A CN200710086963A CN101277125A CN 101277125 A CN101277125 A CN 101277125A CN A2007100869638 A CNA2007100869638 A CN A2007100869638A CN 200710086963 A CN200710086963 A CN 200710086963A CN 101277125 A CN101277125 A CN 101277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sequence
zero correlation
produces
correlation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869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7125B (zh
Inventor
黄爱苹
李静
李坪
吴和兵
王吉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71008696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77125B/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70495 priority patent/WO200811641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277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7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7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71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04J13/14Generation of codes with a zero correlation zon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生零相关区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初始最大长度的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m序列)和序列{1}组合成基本码;对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本发明另外公开了一种利用零相关区码产生发送扩频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的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在零相关区码中插入非零保护间隔,产生发送扩频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零相关区码产生接收扩频码的方法。本发明还分别公开了产生零相关区码、发送扩频码和接收扩频码的装置,本发明能够增加产生的零相关区码的可用码数目,从而提高利用零相关区码产生的发送扩频码和接收扩频码的可用码数目。

Description

产生零相关区码、发送扩频码和接收扩频码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编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产生零相关区码的方法和装置、一种产生发送扩频码的方法和装置和一种产生接收扩频码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应用在通信系统中的码通常要满足一定的性能要求,才能实现其特定的功能。比如在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通信系统中,用码序列对用户信号进行扩频和解扩,用不同的码序列标识不同的用户。为支持多用户共用同一频带、同一时隙,用于标识用户的扩频码的数目应该尽可能多。扩频码应具有一定的特性,才能在无线信道等多径传播(multipath propagation)条件下实现对不同用户的信号的正交分割,即不同用户的信号互不干扰。如果任何一个扩频码的非周期自相关函数旁瓣为零,则信号经不同路径到达的多个副本可以分离,即没有多径干扰。如果任两个扩频码的非周期互相关函数处处为零,则经不同路径到达的不同用户的信号可以分离,即没有多址接入干扰。如果在同步和异步条件下,扩频码的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都具有上述理想的相关特性,则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可以实现无多址接入干扰和无多径干扰,从而能够提高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通信系统在无线信道等多径传播条件下的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
目前的理论已经证明:码数足够多的任意单码无法同时具备理想的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而能够同时具备理想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的多码,比如完全互补码,在数量上非常有限。为了实现在码的数目与抗干扰能力间的折中,可以产生一类在一定区间内具有理想相关特性的码,即零相关区码(ZCZ码,Zero Correlation Zone码),比如,在文献“具有零相关窗的扩频地址码的编码方法”(D.B.Li,“A Spread Spectrum Multiple AccessCoding Method with Zero Correlation Window,”ApplicationNo.PCT/CN00/00028.2000)中提出的TD-LAS系统中使用的扩频码LS码。而在“通信应用中的序列设计”(PZ Fan,M.Darnell,“Sequence Design forcommunications applications”,John Wiley & Sons,Ltd.:RSP,London,1996)和“同步CDMA系统中通用正交序列及其应用”(Fan PZ,Hao L“Generalizedorthogonal sequenc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synchronous CDMA systems”,IEICE Transactions Fundamentals,E83-A(11):1-16,2000)中指出了ZCZ码具有的性质。
ZCZ码属于多码,即一个码由多个子码构成,相关函数定义为子码的相关函数之和。ZCZ码在一定区间内具有理想的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即非周期互相关函数在零偏移附近的一个区间内处处为零,非周期自相关函数在零偏移附近的一个区间内旁瓣为零。该区间称为零相关区或无干扰窗(IFW,Interference Free Window),长度不大于子码长度。将ZCZ码作为扩频码,只要取零相关区长度不小于系统的最大时延,就能实现无多径干扰和无多址接入干扰。这里,系统最大时延定义为传播信道(propagationchannel)的最大多径时延扩展(multipath delay spread)与通信系统中不同用户信号间最大时间差之和。
目前,通常采用正交矩阵递归扩展的方式产生二相ZCZ码,或称为二进制ZCZ码。具体的步骤包括:首先,选取一对互补码(complementary code),每个码包含两个等长的子码;接着,将这对码作为基本码,用正交矩阵递归地扩展,直到产生所需数目的二相ZCZ码。
因为每次扩展均使得子码长度加倍,使得零相关区长度加倍,故而现有二相ZCZ码的子码长度只能是2的整数次幂,其零相关区长度也总是2的整数次幂。但是,实际的系统最大时延大多不是2的整数幂,为保证系统的无干扰性能,ZCZ码的零相关区长度常取得大于系统最大时延,例如在系统最大时延为5个码片宽度(chip duration,单位为秒)时,现有二相ZCZ码的零相关区长度(以码片宽度为单位)需取8。
而二相ZCZ码的数目与其零相关区长度成反比。因此,现有二相ZCZ码的零相关区长度总是2的整数次幂这一特点,会因选取大于系统最大时延的零相关区长度,导致抗干扰能力有过多富裕,而码的数目偏少,即实际可用ZCZ码的数目受限。
并且,在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通信系统中,当给定扩频增益时,扩频地址码的码长即被确定,由于现有的零相关区长度只能被限定为大于实际的系统最大时延的2的整数次幂,因而,利用现有二相ZCZ码产生的具有零相关区的扩频地址码,其可用的码数目较为有限,即在采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能支持无多径干扰、无多址干扰的用户数较为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产生零相关区码的方法和装置,用以增加产生的零相关区码的可用码数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产生发送扩频码的方法和装置,用以增加产生的发送扩频码的可用码数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产生接收扩频码的方法和装置,用以增加产生的接收扩频码的可用码数目。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产生零相关区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初始最大长度的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m序列)和序列{1}组合成基本码;对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产生发送扩频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的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在零相关区码中插入非零保护间隔,产生发送扩频码。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产生接收扩频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的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在发送扩频码所使用的零相关区码中插入全零保护间隔,产生与发送扩频码具有零相关区的接收扩频码。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产生零相关区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基本码产生单元和扩展单元;
所述的基本码产生单元,用于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基本码,将产生的基本码输入到扩展单元;
所述的扩展单元,用于对基本码产生单元输入的基本码进行扩展,获得零相关区码。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产生发送扩频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零相关区码产生单元和发送扩频码产生单元;
所述的零相关区码产生单元,用于对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的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将产生的零相关区码输入到发送扩频码产生单元;
所述的发送扩频码产生单元,用于在由零相关区码产生单元输入的零相关区码中插入非零保护间隔,产生发送扩频码。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产生接收扩频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零相关区码产生单元和接收扩频码产生单元;
所述的零相关区码产生单元,用于对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的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将产生的零相关区码输入到接收扩频码产生单元;
所述的接收扩频码产生单元,用于在发送扩频码所使用的零相关区码中插入全零保护间隔,产生与发送扩频码具有零相关区的接收扩频码。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提出的产生零相关区码、发送扩频码和接收扩频码的方法及装置,在对初始m序列和序列{1}组成的基本码进行扩展后,产生出零相关区码集合中的各个零相关区码,其零相关区长度不必是2的整数次幂,可以根据系统最大时延灵活选择,因而能够增加零相关区码的可用码数目,进而增加扩频码的可用码数目,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产生零相关区码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产生零相关区码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产生发送扩频码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产生发送扩频码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产生接收扩频码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产生接收扩频码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采用本发明第二、三个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产生的发送、接收扩频码与现有技术中的扩频码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通信系统中的最大用户数曲线的比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产生零相关区码的方法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组合成基本码,通过对基本码中的初始m序列进行向左循环移位的方法对基本码进行扩展,本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选取初始m序列。
最大长度的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简称m序列,是一种常用的伪随机序列,具有良好的周期自相关特性,下面的公式(1)给出了周期为N的m序列mi的周期自相关函数定义式:
R m i m i ( l ) = Σ j = 1 N m i , j m i , ( j + l ) N = N , l = 0 , ± N , ± 2 N . . . . . . - 1 , l ≠ 0 , ± N , ± 2 N . . . . . . - - - ( 1 )
式中,整数l表示序列mi的相对移位,mi,j表示序列mi中的第j个码片,(·)N表示(·)模N的值。
由公式(1)可以看出,周期自相关函数除在零点或整数周期位置等于N外,在其它位置恒等于-1,也就是说m序列的周期自相关函数主瓣值等于序列的周期,旁瓣值恒等于-1,因此,当序列的周期N取值较大时,m序列就接近理想的伪随机序列,具有良好的周期自相关特性。
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的码序列长度,将m序列的长度确定为实际需要的码序列长度减1。
步骤102:利用选取的m序列和序列{1}组合成基本码。
本实施例中选取一个长度为N的初始m序列m0,作为第一个子码,将序列{1}作为第二个子码。用这两个子码组合成一个基本码,记为 E 0 0 = [ m 0 , 1 ] , 式中,用“,”隔开子码m0和子码{1}。
本实施例的基本码是由两个不等长的子码构成的多码,其码长是两个子码的长度之和,即码长L=N+1。根据m序列的自相关函数特性以及多码的自相关函数的定义,即多码的自相关函数等于子码的自相关函数之和,多码的互相关函数等于子码的互相关函数之和,可以得出E0 0的周期自相关函数为:
R E 0 E 0 ( l ) = R m 0 m 0 ( l ) + R 11 ( l ) = N + 1 , l = 0 - 1 + 1 , l ≠ 0 - - - ( 2 )
其中,整数l表示序列m0的相对移位,可以看出,E0 0的自相关函数主瓣值为N+1,旁瓣值均为-1+1,即均为零。
步骤103:选取零相关区长度。
本实施例中,根据运算得到的系统最大时延,选取零相关区长度。选取零相关区长度的方法包括:利用系统最大时延整除系统码片宽度,获得最大时延码片数,将最大时延码片数加1,作为最小值,并且,将初始m序列长度作为最大值,选取介于该最小值和最大值范围中的一个正整数作为零相关区长度。
本实施例中,将最小值作为零相关区长度。设系统最大时延为τmax,码片宽度为TC,零相关区长度为正整数W,最小零相关区长度为正整数Wmin,根据测量或运算得到的系统最大时延,选取零相关区长度的方法是利用以下公式得到:
Figure A20071008696300111
式中,
Figure A20071008696300112
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
步骤104:对基本码进行向左循环移位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
对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的方法包括:对基本码中的初始m序列进行向左或向右循环移位,将循环移位后的m序列和序列{1}组合,产生出零相关区码。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向左循环移位的方法产生零相关区码:将基本码 E 0 0 = [ m 0 , 1 ] 中的m序列m0向左循环移位kWmin码片,得到的扩展序列记为mk(k=0...K-1),则扩展序列mk的第n个码片表示为 m k , n = m 0 , ( n + kW min ) N . 由于mk是由m0向左循环移位得到的,并且根据公式(1)对m序列的周期自相关函数的定义,可以得出扩展序列mk的自相关函数的主瓣值为N,旁瓣值为-1,因而,由基本码进行向左循环移位扩展后,将向左循环移位后的m序列和序列{1}组合,产生本实施例中的零相关区码集合中第k个零相关区码 E k 0 = [ m k , 1 ] , 其自相关函数主瓣值为N+1,旁瓣值均为零。
同样的,本实施例也可以对m0向右循环移位扩展,得到的扩展码,则其自相关函数主瓣值也为N+1,旁瓣值也均为零。
对基本码进行向左或向右循环移位kWmin码片扩展后,可以得到由K个具有理想自相关特性的码 E k 0 ( k = 0 . . . K - 1 ) 组成的零相关区码集合,码集合的大小
Figure A20071008696300117
集合中,任意两个不同的码Ei 0和Ej 0之间的周期互相关函数具有以下的特性:
R E i E j ( l ) = R m i m j ( l ) + R 11 ( l ) = N + 1 , | l | = | ( i - j ) W min | - 1 + 1 , | l | ≠ | ( i - j ) W min | , i ≠ j - - - ( 4 )
式中,整数l表示序列间的相对移位。可见,在相对移位l满足|l|<Wmin时,任意两个不同的码之间具有理想的互相关特性,也就是说,通过对同一个基本码进行扩展得到的码,在一定的相关区内,具有理想的相关特性,即为零相关区码。
本实施例将初始m序列作为第一个子码,序列{1}作为第二个子码,组合成一个含“1”码片和“-1”码片的基本码,利用m序列自相关函数的旁瓣均为“-1”的特点,使得基本码具有理想自相关特性。
本实施例中产生的零相关区码,其零相关区长度为Wmin。并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向左或向右循环移位的方法扩展基本码,因而零相关区长度可取最小零相关区长度Wmin和初始m序列长度N之间的任意正整数,不必是2的整数次幂。因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产生的零相关区码,其零相关区长度可以根据实际系统的最大时延灵活取值,可用码的数目比现有二相ZCZ码多。
图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产生零相关区码的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基本码产生单元210和扩展单元220;
基本码产生单元210,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基本码,将产生的基本码输入到扩展单元220;
扩展单元220,对基本码产生单元210输入的基本码进行扩展,获得多个零相关区码。
扩展单元220包括选取模块221和执行模块222。
其中,选取模块221根据运算或测量得到的系统最大时延,选取零相关区长度,将选取的零相关区长度输入到执行模块222;
执行模块222,根据选取模块221输入的零相关区长度,对基本码产生单元输入的基本码中的初始m序列进行向左或向右循环移位零相关区长度的零或正整数倍个码片。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产生发送扩频码的方法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利用m序列和序列{1}产生基本码,对基本码中的初始m序列进行向左循环移位,本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步骤304产生零相关区码的步骤与步骤101-步骤104相同,这里不一一赘述。
步骤305:在零相关区码中插入非零保护间隔,产生出发送扩频码。
本实施例中预先设置的保护间隔长度为由系统最大时延整除码片宽度确定的最大时延码片数Wmin-1,插入保护间隔的目的是为隔开零相关区码中的两个子码,使其在经过多径传播后时间上互不重叠。在零相关区码中插入非零保护间隔的方法是:根据预先设置的保护间隔长度Wmin-1,复制序列mk末尾Wmin-1个码片,得到序列mk的循环前缀mk pre,复制序列mk起始Wmin-1个码片,得到序列mk的循环后缀mk pos;在序列mk前插入循环前缀mk pre,在序列mk后插入循环后缀mk pos;以长度为Wmin-1的全1序列,作为序列{1}的循环前缀1pre,插入序列{1}前,以长度为Wmin-1的全1序列,作为序列{1}的循环后缀1pos,插入序列{1}后;最终,产生出发送扩频码 E k t = m k pre m k m k pos 1 pre 1 1 pos . 本实施例中,将所有的扩频码Ek t构成的码集合作为产生的发送扩频码集合。
下面以具体数值举例,说明产生发送扩频码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
首先,选取初始m序列。
假设实际需要的码长度L=16,则应选取长度为N=L-1=15的初始m序列,假设选取的m序列m0=(+---+--++-+-+++),“+”表示1,“-”表示-1。
然后,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基本码。
产生的基本码为: E 0 0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中,用“,”隔开序列m0和序列{1}。
接着,选取零相关区长度。假设选取零相关区长度
Figure A20071008696300133
而后,对m0进行向左循环移位kWmin码片,可以得到一个零相关区码集合,包含以下
Figure A20071008696300134
个零相关区码:
E 0 0 = ( + - - - + - - + + - + - + + + , + )
E 1 0 = ( - + - - + + - + - + + + + - - , + )
E 2 0 = ( - + + - + - + + + + - - - + - , + )
E 3 0 = ( - + - + + + + - - - + - - + + , + )
E 4 0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后,在零相关区码中插入非零保护间隔,产生出发送扩频码。发送扩频码集合包括以下5个发送扩频码:
E 0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1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2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3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4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中,斜体表示循环前缀和循环后缀,用“,”隔开序列Ek 0、序列{1}、循环前缀和循环后缀。
图4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产生发送扩频码的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零相关区码产生单元410、发送扩频码产生单元420;
零相关区码产生单元410,对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的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将产生的零相关区码输入到发送扩频码产生单元420;
发送扩频码产生单元420,在零相关区码产生单元410输入的零相关区码中插入非零保护间隔,产生发送扩频码。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产生接收扩频码的方法流程图。其中,步骤501-步骤504产生零相关区码的步骤与步骤301-步骤304相同,这里不一一赘述。
步骤505:在零相关区码中插入全零保护间隔,产生出接收扩频码。
本实施例中,在发送扩频码所使用的零相关区码中插入全零保护间隔,产生与发送扩频码具有零相关区的接收扩频码。
本实施例中预先设置的保护间隔长度为由系统最大时延整除码片宽度确定的最大时延码片数Wmin-1,插入全零保护间隔的方法是:根据预先设置的保护间隔长度Wmin-1,在扩展序列mk前、后均插入长度为Wmin-1的全0序列;在序列{1}前、后均插入长度为Wmin-1的全0序列,最终产生出接收扩频码 E k r = 0 pre m k 0 pos 0 pre 1 0 pos , 本实施例中,将所有的接收扩频码Ek r构成的码集合作为产生的接收扩频码集合。
下面,仍以实施例二中采用的数值为例,说明产生接收扩频码的方法。
首先,利用相同的方法产生出5个零相关区码:
E 0 0 = ( + - - - + - - + + - + - + + + , + )
E 1 0 = ( - + - - + + - + - + + + + - - , + )
E 2 0 = ( - + + - + - + + + + - - - + - , + )
E 3 0 = ( - + - + + + + - - - + - - + + , + )
E 4 0 = ( + + + + - - - + - - + + - + - , + )
然后,在零相关区码中插入全零保护间隔,得到接收扩频码。
接收扩频码集合包括以下5个接收扩频码:
E 0 r = ( 00 , + - - - + - - + + - + - + + + , 00,00 , + , 00 )
E 1 r = ( 00 , - + - - + + - + - + + + + - - , 00,00 , + , 00 )
E 2 r = ( 00 , - + + - + - + + + + - - - + - , 00,00 , + , 00 )
E 3 r = ( 00 , - + - + + + + - - - + - - + + , 00,00 , + , 00 )
E 4 r = ( 00 , + + + + - - - + - - + + - + - , 00,00 , + , 00 )
根据本发明第二、三个实施例产生发送、接收扩频码的方法,可将扩频码的非周期自相关函数定义为:发送扩频码集合中的发送扩频码Ek t和接收扩频码集合中相应接收扩频码Ek r的非周期相关函数。
同时,可将扩频码的非周期互相关函数定义为:发送扩频码集合中的发送扩频码Ep t和接收扩频码集合中接收扩频码Eq r的(p≠q)的非周期相关函数。
图6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产生接收扩频码的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零相关区码产生单元610、接收扩频码产生单元620;
零相关区码产生单元610,对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的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将产生的零相关区码输入到接收扩频码产生单元620;
接收扩频码产生单元620,在发送扩频码所使用的零相关区码中插入全零保护间隔,产生与发送扩频码具有零相关区的接收扩频码。
本发明第二、三个实施例提供的产生发送、接收扩频码的方法,在零相关区码中填充不同的前、后缀,得到存在零相关区的发送扩频码和接收扩频码,且零相关区长度可以是小于初始m序列长度的任意正整数,则将发送扩频码和接收扩频码用于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通信系统时,在避免多径干扰和多址接入干扰的同时,能够支持更多的用户。
图7为采用本发明第二、三个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产生的发送、接收扩频码与现有技术中的扩频码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通信系统中的最大用户数曲线的比较示意图,参见图7,在不同扩频增益G(等于ZCZ码的长度)和不同的系统最大时延τmax情况下,当τmax为3个码片宽度和5个码片宽度时,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三个实施例产生的发送、接收扩频码在DS-CDMA通信系统中所能支持的用户数比采用LS码的LS-CDMA系统大大提高,这主要因为针对非2的整数次幂的系统最大时延,本发明第二、三个实施例产生的发送、接收扩频码集合远大于LS码集合。而τmax为4(即2的整数次幂)个码片宽度时,本发明第二、三个实施例产生的发送、接收扩频码个数比LS码个数少1,因此所能支持的用户数少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采用本发明第二、三个实施例产生的扩频码的DS-CDMA通信系统能支持更多的用户。
本发明产生的零相关区码可以用于产生扩频码、地址码以及其它码或符号。
本发明产生的发送、接收扩频码,可用于包括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时分/码分混合多址、频分/码分混合多址或空分/码分混合多址的通信系统中,作为扩频码或扩频地址码使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 一种产生零相关区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将初始最大长度的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m序列和序列{1}组合成基本码;对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的方法包括:对基本码中的初始m序列进行向左或向右循环移位,将循环移位后的m序列和序列{1}组合,产生出零相关区码。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基本码中的初始m序列进行向左或向右循环移位的方法是:
根据运算或测量得到的系统最大时延,选取零相关区长度;对基本码中的初始m序列进行向左或向右循环移位,该循环移位的位数等于零相关区长度的零或正整数倍。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运算或测量得到的系统最大时延,选取零相关区长度的方法包括:用系统最大时延整除系统的码片宽度,获得最大时延码片数,将最大时延码片数加1,作为最小值,并且,将初始m序列长度作为最大值,选取介于该最小值和最大值范围中的一个正整数作为零相关区长度。
5. 一种产生发送扩频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对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的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在零相关区码中插入非零保护间隔,产生发送扩频码。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的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的方法包括:对基本码中的初始m序列进行向左或向右循环移位,将循环移位后的m序列和序列{1}组合,产生出零相关区码。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零相关区码中插入非零序列保护间隔,产生发送扩频码的方法是:根据预先设置的保护间隔长度,记为X,在零相关区码的m序列前插入复制m序列末尾X个码片得到的循环前缀,在零相关区码的m序列后插入复制m序列起始X个码片得到的循环后缀,在零相关区码的序列{1}前插入长度为X的全1序列,在序列{1}后插入长度为X的全1序列,将插入非零序列保护间隔后的序列,作为产生的发送扩频码。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置的保护间隔长度为:由系统最大时延整除码片宽度确定的最大时延码片数。
9. 一种产生接收扩频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对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的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在发送扩频码所使用的零相关区码中插入全零保护间隔,产生与发送扩频码具有零相关区的接收扩频码。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的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的方法包括:对基本码中的初始m序列进行向左或向右循环移位,将循环移位后的m序列和序列{1}组合,产生出零相关区码。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生与发送扩频码具有零相关区的接收扩频码的方法是:根据预先设置的保护间隔长度,记为X,在发送扩频码所使用的零相关区码的m序列前、后均插入长度为X的全0序列;在发送扩频码所使用的零相关区码的序列{1}前、后均插入长度为X的全0序列,将插入全零序列保护间隔后的序列,作为产生的接收扩频码。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置的保护间隔长度为:由系统最大时延整除码片宽度确定的最大时延码片数。
13. 一种产生零相关区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基本码产生单元和扩展单元;
所述的基本码产生单元,用于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基本码,将产生的基本码输入到扩展单元;
所述的扩展单元,用于对基本码产生单元输入的基本码进行扩展,获得零相关区码。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单元包括选取模块和执行模块;
所述的选取模块,用于根据运算或测量得到的系统最大时延,选取零相关区长度,将选取的零相关区长度输入到执行模块;
所述的执行模块,用于根据选取模块输入的零相关区长度,对基本码产生单元输入的基本码中的初始m序列进行向左或向右循环移位,该循环移位的位数等于零相关区长度的零或正整数倍,从而获得零相关区码。
15. 一种产生发送扩频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零相关区码产生单元和发送扩频码产生单元;
所述的零相关区码产生单元,用于对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的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将产生的零相关区码输入到发送扩频码产生单元;
所述的发送扩频码产生单元,用于在由零相关区码产生单元输入的零相关区码中插入非零保护间隔,产生发送扩频码。
16. 一种产生接收扩频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零相关区码产生单元和接收扩频码产生单元;
所述的零相关区码产生单元,用于对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的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将产生的零相关区码输入到接收扩频码产生单元;
所述的接收扩频码产生单元,用于在发送扩频码所使用的零相关区码中插入全零保护间隔,产生与发送扩频码具有零相关区的接收扩频码。
CN 200710086963 2007-03-27 2007-03-27 产生零相关区码、发送扩频码和接收扩频码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12771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86963 CN101277125B (zh) 2007-03-27 2007-03-27 产生零相关区码、发送扩频码和接收扩频码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08/070495 WO2008116413A1 (en) 2007-03-27 2008-03-13 Method and device to generate zero correlation zone code, transmitting spreading code and receiving spreading cod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86963 CN101277125B (zh) 2007-03-27 2007-03-27 产生零相关区码、发送扩频码和接收扩频码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7125A true CN101277125A (zh) 2008-10-01
CN101277125B CN101277125B (zh) 2013-04-24

Family

ID=39788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086963 Active CN101277125B (zh) 2007-03-27 2007-03-27 产生零相关区码、发送扩频码和接收扩频码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77125B (zh)
WO (1) WO2008116413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5071A (zh) * 2009-07-10 2011-0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点协作环境中同步序列的确定、以及同步方法与装置
CN102025390A (zh) * 2010-12-16 2011-04-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扩频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111227A (zh) * 2011-02-25 2011-06-2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直接序列cdma/uwb的认知无线电软件仿真平台及其设计方法
CN103220013A (zh) * 2012-01-20 2013-07-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应用于cdma系统的扩频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3259561A (zh) * 2013-06-06 2013-08-21 重庆大学 一种大型建筑物变形遥测技术中多址干扰抵消方法
CN104270221A (zh) * 2014-09-03 2015-01-07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zcz序列集合的参数化生成方法
CN107276928A (zh) * 2016-04-08 2017-10-20 深圳超级数据链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N112242967A (zh) * 2020-09-11 2021-01-1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载波互补码单码循环移位多址接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6968B (zh) * 2021-03-02 2022-09-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Lasso问题的多径时延估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67420A (en) * 1926-09-03 1930-06-24 Wilson Imp Company Car-cushion-cleaning machine
DE60036512D1 (de) * 1999-01-29 2007-11-08 Daiei Electronics Co Ltd Adaptives interferenzfreies Spreizspektrum-System mit Binären Kodesequenz-Sätzen mit null Korrelationszonen Eigenschaft
CN1121760C (zh) * 2000-03-22 2003-09-17 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无干扰准同步码分多址通信系统扩频序列码组生成方法
CN1137549C (zh) * 2001-02-28 2004-02-04 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一种具有低/零相关区的二维信号设计方法
CN1201514C (zh) * 2001-04-18 2005-05-11 连宇通信有限公司 码分多址系统中三进制扩频序列编码的实现方法
CN1613220A (zh) * 2002-03-22 2005-05-04 连宇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具有零相关窗的非匹配扩频序列编码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5071A (zh) * 2009-07-10 2011-0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点协作环境中同步序列的确定、以及同步方法与装置
CN102025390A (zh) * 2010-12-16 2011-04-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扩频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025390B (zh) * 2010-12-16 2013-03-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扩频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111227B (zh) * 2011-02-25 2015-06-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直接序列cdma/uwb的认知无线电软件仿真平台及其设计方法
CN102111227A (zh) * 2011-02-25 2011-06-2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直接序列cdma/uwb的认知无线电软件仿真平台及其设计方法
CN103220013A (zh) * 2012-01-20 2013-07-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应用于cdma系统的扩频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3259561A (zh) * 2013-06-06 2013-08-21 重庆大学 一种大型建筑物变形遥测技术中多址干扰抵消方法
CN103259561B (zh) * 2013-06-06 2015-05-20 重庆大学 一种大型建筑物变形遥测技术中多址干扰抵消方法
CN104270221A (zh) * 2014-09-03 2015-01-07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zcz序列集合的参数化生成方法
WO2016033908A1 (zh) * 2014-09-03 2016-03-10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zcz序列集合的参数化生成方法
US10116362B2 (en) 2014-09-03 2018-10-30 Zte Waveto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arametric generating method for ZCZ sequence set
CN107276928A (zh) * 2016-04-08 2017-10-20 深圳超级数据链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N112242967A (zh) * 2020-09-11 2021-01-1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载波互补码单码循环移位多址接入方法
CN112242967B (zh) * 2020-09-11 2021-11-2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载波互补码单码循环移位多址接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116413A1 (en) 2008-10-02
CN101277125B (zh) 201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7125B (zh) 产生零相关区码、发送扩频码和接收扩频码的方法及装置
Dinan et al. Spreading codes for direct sequence CDMA and wideband CDMA cellular networks
TW463477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synchronization in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Yang et al. Quasi-orthogonal sequences for 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 systems
Fan et al. Generalized orthogonal sequenc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synchronous CDMA systems
EP1068682B1 (en) Adaptive interference-free spread-spectrum system employing binary code sequence sets with zero correlation zone properties
Chu et al. Optimal frequency-hopping sequences via cyclotomy
US5920591A (en) Spreading code generator and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397809C (zh) 生成伪噪声状态的装置和方法
US5559829A (en)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spreading code associated with one user of a direct sequenc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of generating a table
US8848675B2 (en) Time-division multiplexed pilot signal for integrated mobile broadcasts
CN1951024B (zh) 用于在对等扩频通信中的信号获取的设备、方法
CN102265539B (zh) 生成准正交序列集的超集的方法
CN101378294B (zh) 低干扰多速率多小区准同步cdma通信系统的信号生成方法
US7031375B2 (en)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ternary spreading codes with zero correlation dur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Sarwate et al. Partial correlation effects in direct-sequence spread-spectrum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355374B (zh) 一种无干扰准同步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信号生成方法
CN101355373B (zh) 无干扰准同步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信号生成方法
Zhang et al. Z-complementary sets based on sequences with periodic and aperiodic zero correlation zone
CN114257269B (zh) 一种收发双端同步生成扩频索引的直接扩频方法
Fatima et al. New chaotic binary sequences with good correlation property using logistic maps
Ye et al. A novel ZCZ code based on m-sequence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CDMA systems
Srivastava et al. Spreading codes performance for correlation function using MATLAB
Ibrahim Accuracy of Bit Error Probability for W-CDMA System Using Code Tree
Galluzzo et al. CODE GENERATION FOR WIDEBAND CDM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