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5573A - 离心式鼓风机 - Google Patents

离心式鼓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5573A
CN101275573A CNA2007100914296A CN200710091429A CN101275573A CN 101275573 A CN101275573 A CN 101275573A CN A2007100914296 A CNA2007100914296 A CN A2007100914296A CN 200710091429 A CN200710091429 A CN 200710091429A CN 101275573 A CN101275573 A CN 1012755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entrifugal blower
sense
rotation
leakproof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14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8020C (zh
Inventor
许年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etr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etr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to CN2007100914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78020C/zh
Publication of CN101275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5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80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8020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离心式鼓风机,包括一壳体、一固定于壳体内的马达、一风扇结构与一防漏元件。壳体具有一具有一入风口的顶部、一底部与一分别连接顶部与底部且具有一出风口的侧壁。配置于壳体内的风扇结构具有一连接至马达的本体与多个环绕本体且连接至本体的扇叶。风扇结构适于通过马达的带动以一轴线为轴沿着一第一旋转方向作转动。防漏元件由入风口的一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壳体内,且部分地遮盖扇叶的一部分。防漏元件由邻近出风口处沿着一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的第二旋转方向延伸,且防漏元件延伸至壳体内的范围是沿着第二旋转方向而逐渐减少。

Description

离心式鼓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式鼓风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漏元件(Anti-airleakage element)的离心式鼓风机。
背景技术
鼓风机(blower),是一种能产生压差而造成空气流动的机器。一般轴流式风扇(axial fan)所吹送的气体的流向实质上与其转轴平行。离心式鼓风机所吹送的气体的流向则实质上与其转轴垂直。
图1A绘示现有的一种离心式鼓风机的立体示意图,图1B绘示图1A的离心式鼓风机的上视示意图,图1C绘示图1B的离心式鼓风机沿着线I-I’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A、1B与图1C,现有离心式鼓风机100包括一壳体(casing)110、一马达(motor)120与一风扇结构(fan structure)130。壳体110具有一顶部(top portion)112、一底部(bottom portion)114与一侧壁(side wall)116。顶部112具有一入风口(inlet)112a,顶部112的一侧边(side)116b与底部114的一侧边116c延伸互相嵌合而为侧壁116。侧壁116分别连接顶部112与该底部114,且侧壁116具有一出风口(outlet)116a。
马达120固定于壳体110内,且风扇结构130配置于壳体内。风扇结构130具有一本体(body)132与多个扇叶(blade)134。本体132连接至马达120,这些扇叶134环绕本体132且连接至本体132。风扇结构130适于通过马达120的带动以一轴线10为轴沿着一旋转方向(rotation direction)20作转动。
当离心式鼓风机100运作时,运转的风扇结构130由入风口112a吸入气体,而由出风口116a吹送气体。详言之,气体由入风口112a进入这些扇叶134前,气体的流向实质上平行轴线10。气体被这些扇叶134加压后,气体会经过位于这些扇叶134与侧壁116之间的一增压流道(increasedpressure flow chamber)或一涡室(volute chamber)30,继而由出风口116a以实质上垂直轴线10的方向远离壳体110。
然而,在涡室30内流动的气体的静压(static pressure)通常大于入风口112a的气体压力,所以涡室内30的气体会经由壳体110的顶部112与各个扇叶134之间的一间隙40泄漏。因此,故现有离心式鼓风机100的运转效能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式鼓风机,其运转效能较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即提出一种离心式鼓风机,其包括一壳体、一马达、一风扇结构与一第一防漏元件。壳体具有一顶部、一底部与一侧壁。顶部具有一第一入风口,侧壁分别连接顶部与底部,且侧壁具有一出风口。马达固定于壳体内。风扇结构配置于壳体内,且风扇结构具有一本体与多个扇叶。本体连接至马达,且这些扇叶环绕本体且连接至本体。风扇结构适于通过马达的带动以一轴线为轴沿着一第一旋转方向作转动。第一防漏元件由第一入风口的一第一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壳体内,且第一防漏元件部分地遮盖(cover)这些扇叶的一部分。第一防漏元件由邻近出风口处沿着一第二旋转方向延伸,且第二旋转方向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第一防漏元件延伸至壳体内的范围是沿着第二旋转方向而逐渐减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防漏元件沿着第二旋转方向所延伸的一圆弧(arc)相对于轴线所形成的一角度范围可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270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防漏元件延伸至壳体内且相对于顶部的一最大距离可大于或等于各个扇叶的一高度的四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各个扇叶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底部更可具有一第二入风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离心式鼓风机更包括一第二防漏元件。第二防漏元件由第二入风口的一第二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壳体内,且第二防漏元件部分地遮盖这些扇叶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防漏元件可由邻近出风口处沿着一第二旋转方向延伸,且第二旋转方向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防漏元件延伸至壳体内的范围可沿着第二旋转方向而逐渐减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防漏元件沿着第二旋转方向所延伸的一圆弧相对于轴线所形成的一角度范围可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270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防漏元件延伸至壳体内且相对于顶部的一第一最大距离可大于或等于各个扇叶的一高度的八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各个扇叶的高度的四分之一。第二防漏元件延伸至壳体内且相对于底部的一第二最大距离可大于或等于各个扇叶的高度的八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各个扇叶的高度的四分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入风口可对应于第二入风口,且第一防漏元件可对应于第二防漏元件。
由于本发明的防漏元件由入风口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壳体内,所以当本发明的离心式鼓风机运作时,壳体内被这些扇叶所加压的气体较不易泄漏。因此,本发明的离心式鼓风机的运转效能较高。
此外,由于本发明的防漏元件延伸至壳体内的范围可逆着风扇结构的旋转方向而逐渐减少,所以当离心式鼓风机运作时,壳体内静压顺着风扇结构的旋转方向而逐渐增大的气体不但不易泄漏,且在入风口处的气体入风量亦不易受到防漏元件的影响而严重减少。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的一种离心式鼓风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离心式鼓风机的上视示意图;
图1C为图1B的离心式鼓风机沿着线I-I’的剖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鼓风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离心式鼓风机的上视示意图;
图2C为图2B的离心式鼓风机沿着线I-I’的剖面示意图;
图2D为图2A的离心式鼓风机的部分壳体与防漏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鼓风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鼓风机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50:轴线
20、60、80:旋转方向
30、70:涡室
40:间隙
100、200、300、400:离心式鼓风机
110、210、310、410:壳体
112、212、312:顶部
112a、212a、314a:入风口
114、214、314:底部
116、216:侧壁
116a、216a:出风口
116b、116c、216b、216c:侧边
120、220:马达
130、230:风扇结构
132、232:本体
134、234、334、434:扇叶
212a’、314a’:边缘
240、340、350、440:防漏元件
d1、d2、d3:距离
h1、h2:高度
L:射线
θ: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第一实施例
图2A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鼓风机的立体示意图,图2B绘示图2A的离心式鼓风机的上视示意图,图2C绘示图2B的离心式鼓风机沿着线I-I’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2A、图2B与图2C,第一实施例的离心式鼓风机200包括一壳体210、一马达220、一风扇结构230与一防漏元件240。壳体210具有一顶部212、一底部214与一侧壁216。顶部212具有一入风口212a,侧壁216连接顶部212与底部214,且侧壁216具有一出风口216a。侧壁216的形成方式可以利用连接于顶部212的一侧边216b与连接于底部214的另一侧边216c以互相嵌合或其他连接方式形成,或侧壁216直接形成于底部214上并以黏胶或熔接方式或其他方式连接于顶部212,或侧壁216直接形成于顶部212上并以黏胶或熔接方式或其他方式连接于底部214。
马达220固定于壳体210内。风扇结构230配置于壳体210内,且风扇结构230具有一本体232与多个扇叶234。本体232连接至马达;这些扇叶234环绕本体232且连接至本体232。风扇结构230适于通过马达220的带动以一轴线50为轴沿着一旋转方向60作转动。此外,如图2C所示,防漏元件240由入风口212a的一边缘212a’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壳体210内,且防漏元件240部分地遮盖这些扇叶234的一部分。在第一实施例中,防漏元件240以往底部214的方向延伸至壳体210内。
由于第一实施例的防漏元件240由入风口212a的一边缘212a’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壳体210内,所以当离心式鼓风机200运作时,位于这些扇叶234与侧壁216之间的一涡室70内的被加压的气体较不易泄漏。因此,第一实施例的离心式鼓风机200的运转效能较高。
图2D绘示图2A的离心式鼓风机的部分壳体与防漏元件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2A、图2C与图2D,第一实施例的的壳体210的顶部212、部分侧壁216(即侧边216b)与防漏元件240可一体成型而为一上盖,且壳体210的底部214与部分侧壁216(即侧边216c)可一体成型而为一下盖。此外,图2D绘示将上盖翻转的情形以清楚显示第一实施例的防漏元件240的外型。
请参考图2B、图2C与图2D,在第一实施例中,防漏元件240可由邻近出风口216a处沿着另一旋转方向80延伸,且旋转方向80相反于旋转方向60。在此必须说明的是,若以图2B所示的以轴线50为中心的极座标(polarcoordinate)而言,0度的位置可定义为由轴线50以垂直于轴线50且朝向侧壁216与轴线50相距最短处的一射线(ray)L。此外,上述所谓邻近出风口216a处意指入风口212a的边缘212a’的介于0至90度之间的位置。
第一实施例的防漏元件240沿着旋转方向80所延伸的一圆弧(如图2D所示)相对于轴线50所形成的一角度θ范围可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270度。具体而言,参照图2B和图2D,在本实施例中,防漏元件240可由极座标的90度的位置沿着旋转方向80延伸至极座标的360度的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漏元件240则可由极座标的90度的位置沿着旋转方向80延伸至极座标的180度的位置。
请再参考图2B、图2C与图2D,在第一实施例中,防漏元件240延伸至壳体210内的范围可沿着旋转方向80而逐渐减少。具体而言,在第一实施例中,防漏元件240在极座标之90度所遮盖的范围较大,且在极座标的360度所遮盖的范围较小。此外,防漏元件240延伸至壳体210内且相对于顶部212的一最大距离d1可大于或等于各个扇叶234的一高度h1的四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各个扇叶234的高度h1的二分之一。具体而言,在第一实施例中,防漏元件240延伸至壳体210内且相对于顶部212的一最大距离d1可被实现在防漏元件240(见图2B与图2C)位于极座标的90度处。
由于第一实施例的防漏元件240延伸至壳体210内的范围可沿着如图2D所示的旋转方向80而逐渐减少,所以当离心式鼓风机200运作时,壳体内静压随着旋转方向60而逐渐增大的气体不但不易泄漏,且在入风口212a处的气体入风量也不易受到防漏元件240的影响而严重减少。
第二实施例
图3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鼓风机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3,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的离心式鼓风机300的壳体310的底部314可具有另一入风口314a,且离心式鼓风机300更包括另一防漏元件350。防漏元件350由入风口314a的一边缘314a’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壳体310内,且防漏元件350部分地遮盖这些扇叶334的一部分。
在第二实施例中,防漏元件340延伸至壳体310内且相对于顶部312的一最大距离d2可大于或等于各个扇叶334的一高度h2的八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各个扇叶334的高度h2的四分之一。防漏元件350延伸至壳体310内且相对于底部314的一最大距离d3可大于或等于各个扇叶334的高度h2的八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各个扇叶334的高度h2的四分之一。
此外,第二实施例的防漏元件340的位置、延伸方式与功能相似于与第一实施例的防漏元件240的位置、延伸方式与功能,故于此不再赘述。此外,第二实施例的防漏元件350的外型与位置可对应于防漏元件340的外型与位置。
第三实施例
图4绘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鼓风机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4,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实施例的离心式鼓风机400的各个扇叶434的外型与第一实施例的离心式鼓风机200的各个扇叶234的外型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防漏元件440可对应各个扇叶434的外型而向壳体410的内部延伸。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心式鼓风机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的优点:
一、由于本发明的防漏元件由入风口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壳体内,所以当本发明的离心式鼓风机运作时,壳体内被这些扇叶所加压的气体较不易泄漏。因此,本发明的离心式鼓风机的运转效能较高。
二、由于本发明的防漏元件延伸至壳体内的范围可逆着风扇结构的旋转方向而逐渐减少,所以当离心式鼓风机运作时,壳体内静压顺着风扇结构的旋转方向而逐渐增大的气体不但不易泄漏,且在入风口处的气体入风量亦不易受到防漏元件的影响而严重减少。
虽然结合以上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需达成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Claims (10)

1. 一种离心式鼓风机,包括:
一壳体,具有一顶部、一底部与一侧壁,其中该顶部具有一第一入风口,该侧壁分别连接该顶部与该底部,且该侧壁具有一出风口;
一马达,固定于该壳体内;
一风扇结构,配置于该壳体内,其中该风扇结构具有一本体与多个扇叶,该本体连接至该马达,该些扇叶环绕该本体且连接至该本体,且该风扇结构适于通过该马达的带动以一轴线为轴沿着一第一旋转方向作转动;以及
一第一防漏元件,其中该第一防漏元件由该第一入风口的一第一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该壳体内,且该第一防漏元件部分地遮盖该些扇叶的一部分,
其中该第一防漏元件由邻近该出风口处沿着一第二旋转方向延伸,该第二旋转方向相反于该第一旋转方向,且该第一防漏元件延伸至该壳体内的范围是沿着该第二旋转方向而逐渐减少。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其中该第一防漏元件沿着该第二旋转方向所延伸的一圆弧相对于该轴线所形成的一角度范围是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270度。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其中该第一防漏元件延伸至该壳体内且相对于该顶部的一最大距离是大于或等于各该扇叶的一高度的四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各该扇叶的该高度的二分之一。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其中该底部具有一第二入风口。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更包括一第二防漏元件,其中该第二防漏元件由该第二入风口的一第二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该壳体内,且该第二防漏元件部分地遮盖该些扇叶的一部分。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其中该第二防漏元件由邻近该出风口处沿着一第二旋转方向延伸,且该第二旋转方向相反于该第一旋转方向。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其中该第二防漏元件延伸至该壳体内的范围是沿着该第二旋转方向而逐渐减少。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其中该第二防漏元件沿着该第二旋转方向所延伸的一圆弧相对于该轴线所形成的一角度范围是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270度。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其中该第一防漏元件延伸至该壳体内且相对于该顶部的一第一最大距离是大于或等于各该扇叶的一高度的八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各该扇叶的该高度的四分之一,并且该第二防漏元件延伸至该壳体内且相对于该底部的一第二最大距离是大于或等于各该扇叶的该高度的八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各该扇叶的该高度的四分之一。
10.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其中该第一入风口对应于该第二入风口,且该第一防漏元件对应于该第二防漏元件。
CN200710091429A 2007-03-28 2007-03-28 离心式鼓风机 Active CN10057802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1429A CN100578020C (zh) 2007-03-28 2007-03-28 离心式鼓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1429A CN100578020C (zh) 2007-03-28 2007-03-28 离心式鼓风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5573A true CN101275573A (zh) 2008-10-01
CN100578020C CN100578020C (zh) 2010-01-06

Family

ID=39995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1429A Active CN100578020C (zh) 2007-03-28 2007-03-28 离心式鼓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78020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4555A (zh) * 2011-11-09 2013-05-15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式风扇
CN103362869A (zh) * 2012-04-02 2013-10-23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风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4655U (zh) * 1987-10-27 1989-09-20 西安交通大学 具有单板密封型挡风环的离心风机
CN2203369Y (zh) * 1993-07-30 1995-07-1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节能型低噪声离心式通风机
CN1127850A (zh) * 1995-01-26 1996-07-31 汤健中 分体式抽油烟机的风机
CN2285383Y (zh) * 1996-04-22 1998-07-01 蚌埠市风机厂 具有阻气圈的高压离心风机
JP4185654B2 (ja) * 2000-08-04 2008-11-26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遠心式の多翼送風機
JP2004092583A (ja) * 2002-09-03 2004-03-25 Japan Servo Co Ltd 遠心ファン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4555A (zh) * 2011-11-09 2013-05-15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式风扇
CN103104555B (zh) * 2011-11-09 2015-10-28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式风扇
CN103362869A (zh) * 2012-04-02 2013-10-23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风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78020C (zh) 2010-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2340B (zh) 軸流送風機及串聯型軸流送風機
US7891942B2 (en) Centrifugal blower
JP5549772B2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空気調和機
US20130323096A1 (en) Diagonal fan
CN104487711A (zh) 离心式旋转机械的叶轮、离心式旋转机械
EP3109484B1 (en) Air-blowing device
JP2007127089A (ja) 遠心送風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EP3088739B1 (en) Magnetic pump
JP2008057480A (ja) シュラウド付プロペラファン
JP4877777B2 (ja) 送風装置
US941679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19035374A (ja) 遠心回転機械
CN100578020C (zh) 离心式鼓风机
JP2010124534A (ja) 電動機用斜流ファンと該斜流ファンを備えた電動機
JP2009293547A (ja) 羽根車及びボルテックスポンプ
JP5200702B2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5260579B2 (ja) 電動送風機、それを搭載した電気掃除機
CN107614883A (zh) 离心式送风机
US9011125B2 (en) Vane pump
US8282340B2 (en) Turbo-machine having bellows unit for automatic axial thrust control
CN101344099B (zh) 电动送风机及装载它的电吸尘器
CN107795514B (zh) 一种具有叶轮结构的离心风机
US20200063748A1 (en) Centrifugal blow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N216077625U (zh) 一种离心风机及应用其吸油烟机
JP6181908B2 (ja) ブロ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